首页 优秀范文 社会经济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会经济效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会经济效益

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约为13.7亿,人口基数较大导致我国对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电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能的支持。根据国家能源部的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在5.9万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用量为67.3%。由此可见,火力发电是我国电能生产的重要来源,火力发电成本较高,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加快能源枯竭的速度。坚强智能电网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

1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社会经济效益的内容以及策略

1.1我国智能电网的内容

由于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智能电网的发展,并且将其纳入到国家战略之中。例如:在电力系统建设的中,美国一直致力于东西海岸电能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建设,并且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欧洲各国更是成立了欧盟智能电网委员会,并且制定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计划。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起步较晚,针对智能电网的社会经济效益确立了以下内容:(1)社会效益。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我国发电环保性、将供电可靠性、用电节能性列入到智能电网社会效益之中。(2)经济效益。智能电网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效率,将智能化的设备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让电能在运输过程的损耗降低到最小化,保证每户居民享有安全、便利低廉的用电服务。

1.2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策略

根据我国基本国家以及特高压发展的现状,我国将“建设特高压电网为主要网架”确定为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各级政府配电网络的协调发展,将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作为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根本目标。为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进程,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建设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阶段即规划试点阶段。我国将2009到2010年开展规划试点工作,对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技术、设备进行确立,制定出完善的发展方案,之后在技术、设备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开展试点工作。(2)第二阶段即全面建设阶段。2011到2015年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建设阶段,在该阶段要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网控制体系,并且对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设备不断的进行完善,以来确保核心技术及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3)第三阶段即引领提升阶段。2016到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基本实现普及,在建设技术与应用设备方面要在世界上确立领先地位。并且实现对我国电能生产方式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清洁能源机的比例,增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年产量。

2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系统基础建设薄弱

我国电力系统基础相对薄如,严重阻碍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具体内容如下:(1)配电网规划不够完善。为了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发展战略,但是我国配电网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配电网老化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政府财政力量不足,无法承当智能配电网规划的费用,对老化的导线和配电设备来无法进行维修更新。(2)城乡配电网没有实现统筹发展。城市依托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配电网规划日益完善,智能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被应用到配电网建设之中,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配电网建设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所占比例较低,这样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城乡之间没有实现统筹发展,严重制约智能电网建设的进程。

2.2法律政策方面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对建设智能电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将智能电网建设细分为:规划试点、全面建设以及引领提升这三个阶段。但是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研发主体相对单一,依然处于企业行为的低层面,针对坚强智能网的建设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也不太明显。在供电方面,政府过于注重社会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没有从电能生产的节能性以及生态保护方面出发,对电网节能减排的研究不够重视,这和坚强智能社会效益的目标相违背、与当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思想相违背。而美国则在2007年就颁布了《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智能电网建设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3电力市场制度有待改善

目前电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在意识形态方面我国始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战略思想,因此在电能生产以及电力市场制度的制定方面,政府都有绝对的话语权,在建国处于经济发展落后,资源严重匮乏,政府对电力市场的主导权可以实现的资源优化配置,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本国情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电力市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再适应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并且已经严重阻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此外,在电力市场中,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尽管属于国有控股公司,但是电力市场寡头模式已经确立,因此居民用电选择过程只有接受权没有选择权,这与智能电网中保障居民用电廉价性相突兀。

3保证坚强智能电网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1完善智能电网建设的国家制度

制度政策是国家支持电网建设的一种表现,我国在保障智能电网正常效益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优化电价政策和产业政策。遵循国家政策与制度,促使电网效益的产生。根据智能电网现代的状态,主要完善两方面的制度,第一是跨区输电制度,我国预计在2020年,达到高效益的跨区输电,避免我国地区用电的差距,采取相互补助的方式,平衡地区用电;第二,优化用电制度,提出制度方案,规划电网运行,利用制度,约束国家用电的发展,确保效益产生。

3.2完善智能电网的用电政策

智能电网的电价政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坚强智能电网必须要有合理、灵活、多样的电价结构。首先,要广泛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靠性电价等电价制度,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其次,推进阶梯电价的实施。阶梯电价是指将用户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不同阶梯设置不同的电价,一般阶梯内电量越少,电价就约低。阶梯电价可以有效地抑制电力浪费现象,引导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第三,合理调整不同类型销售电价。从目前我国销售电价结构上看,东部高西部低是比较合理的,但在用户分类定价上不尽合理。从反应成本消耗角度出发,应该是居民电价最高,然后是商业电价和工业电价。但在我国实际上居民电价最低,有必要调整这种不合理的价格结构,逐步降低用户电价的交叉补贴。

3.3完善智能电网应用技术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类。特高压技术。目前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应用到电网建设之中,例如,在西北电网建设中已经对特高压技术进行了试点,特高压技术将电压调至到千伏以上进行传输,由于电能损耗与电压数值成反比关系,因此采用特高压技术进行电能运输的损耗也就越小,比传统的输电方式相比,经济效益达到5倍之多。实现了智能电网的社会经济效益性。第二类是清洁能源,其在智能电网上被称为新技术,可保障智能电网产生巨大的效益,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地位,更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利用水力、潮汐等自然能量,推动电网发展,还可降低发电污染。

参考文献:

[1]吴俊勇.中国智能电网的效益评估和政策机制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04).

[2]曾鸣,鄢帆,田廓,董军.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智能电网投资效益分析[J].华东电力,2010(05).

第2篇

关键词:准竞争性投资项目;实物期权;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图分类号:F7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144-04

根据各类建设项目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将其大体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大类。对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公益性的准公共产品投资项目,我们称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加,政府加大了西部地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投资力度。因此,对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简介

投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投资效益,它既可以体现在财务效益上,也可以体现在国民经济效益(以下简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通常情况下,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一般从企业或项目的财务效益(以下简称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评价。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通过,该项目完全可行;若财务效益没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则该项目也可行;但若财务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通过,则该项目不可行,应拒绝投资。然而投资项目类型不同,体现的效益也就不同,对其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选择依据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物流园区,可划分为准竞争性项目。它的建设发展不仅可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物流园区投资数额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下等特点,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建立节约型经济,营造和谐社会等方面社会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应以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为主。

二、财务评价的缺憾及评价方法选择

(一)园区物流需求量及收入预测

本文以甘肃统计年鉴1978―2003年公路、铁路货运量为基础数据,经过整理分析,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了2003―2004年甘肃省物流需求量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天水市场铅锌矿粉流量、主要流向等相关资料,运用专家意见法确定了天水

物流量占甘肃省物流量权数以及园区建立可吸引的货运量比重,预测出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在未来5年物流量预计可达到350万吨;依据天水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市场价格资料,预计园区建立后,可带来主营物流收入和其他物流收入(主要通过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获得)13 893.263万元。

(二)项目投资及财务预测

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全部投资3500万元,其中,政府除在税收、贷款和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之外,直接投入资金1 500万,作为前期配套设施等的建设。预计经营期为20年,建设期1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 1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50万元。

本文按照预测出的园区物流收入,对该投资项目进行了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内涵报酬率(FIRR)和投资回收期等主要指标的初步预测。

该项目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18%,低于行业10%的基准收益率;所得税后的财务净现值FNPV=-388.18万元

(三)财务评价的缺憾

财务评价仅是从企业和投资人角度出发考虑项目的成本与收益问题,来评价项目在财务方面是否可行。然而,项目的财务赢利性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至少没有正确反映国家对项目实施的征税及项目的外部效果等。所以项目财务评价的结论不能作为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最终结论使用,还应从国家或地区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和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效益,来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作为准竞争性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担负着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仅用财务评价方法显然有失偏颇,所以,应寻求其他视角对投资项目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四)运用实物期权基本思想分析确定评价方法

由于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已列入《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是政府必须投资项目。由此可见,政府规划的该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需要其承担部分社会职能,而并非单纯追求盈利。它的建设发展,可实现城市物流规划建设目标。另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天水政府投资建立物流园区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运用实物期权基本理论分析,投资项目价值不仅取决于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还在于对未来成长机会的选择。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的财务效益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政府仍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准备投资建设,原因在于政府把对物流园区的投资机会确认为“增长期权”(growth options),该项目的投资价值主要由未来的增长期权决定,而不是由所产生的现金流决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丰富的铅锌矿资源和市场对铅锌产成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可以为园区将来的发展带来增长机会,这种增长机会对政府来说,可以看成是未来收入的买入期权,可以增加园区项目的投资价值,最终实现政府的投资目的。

所以,本文从社会经济效益视角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三、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方法

(1)可产生的经济收入

前述物流园区可产生物流收入是财务收入,因此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首先应将财务价格按照影子价格调整为经济价格来测算可产生的经济收入。本文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园区物流收入的影子价格即为市场价格,即在对园区财务收入测算时各种服务价格的确定,对该项目效益的衡量是可靠的,其市场价格均能真实的反映出物流园区给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所以在此对园区建立可能产生的财务收入不再作调整,其财务收入即为经济收入。

(2)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在城市GDP中的比重降低,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社会经济效益与宏观调控力的体现。根据我国历年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运用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从地区中观角度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立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进行了预测分析;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已经存在的样本期间的预测模型为:

y^t+k=at+bt*k(k=1)(1)

需要预测年份的预测模型为:

y^T+K=aT+bT*k(k=1,2,3…6)(2)

其中T是样本末期;at,bt为参数,是根据平滑系数α和β(α0, β1)计算得到,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at=ayt+(1-a)(at-1)(at-1-bt-1)(3)

bt=β(at-at-1)+(1-β)bt-1(4)

其中,at是截距,bt是斜率

因此,运用Eviews软件,系统根据1991―2003年我国物流成本比例的具体变化规律自动生成参数α和β。

在表1中,参数α和β分别为0.81和0.12,说明平滑效果比较好,同时由表1的运行结果可知:

at=21.4166,bT=-0.2833,

因此,根据(1)预测1991―2003年物流成本的模型为:

y^T+K=aT+bT*k=21.4166-0.2833k(k=1)(5)

然后根据计算公式:

y^T+K=aT+bT*k=21.4166-0.2833k(k=1,2,3…6)(6)

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天水市GDP×(目前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预期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天水园区物流量/天水物流量(7)

计算园区建立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

(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依据天水市北道区2000―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所列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以及交通仓储业增长率预测2004―2008年的GDP、第三产业产值和交通仓储业产值,然后以测算的物流园区经济收入占GDP、第三产业产值和交通仓储业产值的比重来预测物流园区对北道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4)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依据《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中制定的优惠税率和预测出的各年财务收入计算出园区可能上缴的税收;然后,按照天水市北道区2000―2010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预测出200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最后计算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

(5)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计算

与财务评价不同的是,在确定项目费用时,首先要考虑转移支付的税金、工资和利息;其次是影子价格的确定。本文资金的影子价格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建设部确定的12%社会折现率为标准,同时根据我国劳动力状况、结构以及就业水平,将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确定为1,为简化起见,假定其他投入产出物的财务价格均能正确反映其市场价格,即其财务价格即为其影子价格来运用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涵报酬率(EIRR)两个指标来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三)评价

依据《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天水年鉴和天水市北2000―2010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预计未来5年,通过园区仓储、运输、装卸等基本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保险、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的发挥,可累计产生1.39亿元的经济收入,其对GDP的平均贡献为1%左右;对第三产业的平均贡献为1.53%;累计可上缴税金1 528.259万元,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贡献程度为3.84%。事实上,园区的建立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表现在交通仓储业,其对交通仓储业的平均贡献程度为9.61%,原因在于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定位为专业性枢纽型园区,其建立后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仓储、运输、装卸等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可将天水市场铅锌矿粉运量的90%吸引进来。

根据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预计到2008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由2003年的21.4%降至20%,因此,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的投资建立,通过资源整合和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从地区中观角度分析预测,预计到2008年累计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14.27亿元。

在财务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影子价格确定的标准,调整计算出园区项目的经济净现值ENPV=4 202.96万元,经济内涵报酬率EIRR=30.88%>社会折现率12%,ENPV=4 202.96>0,表明该项目除了能够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12%的盈余以外,还可以得到4 202.96万元的超额盈余,因此,该项目在经济效益上是完全可行的。

四、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本文从园区建立对区域就业、社会分配效果的影响等几方面定量和定性分析园区建立可实现的社会效益。

(一)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分析

物流园区建立对区域人口就业影响是社会效益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是因为一个行业对地区经济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就业压力,通常用物流园区创造的劳动就业率和单位投资就业机会两个指标来衡量;另外,物流园区从业人员的报酬水平,它直接表现了物流园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质量,因此它也是评价物流园区对区域就业影响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

2003年,天水市北道区总人口为57.83万,其中农业人口45.11万,占北道区总人口的78%以上,城市应就业1.7万人,2003年实际就业总人数为1.2万人。根据专家的估算,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可直提供就业岗位350人,同时金融、保险、交易、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 000-1 500人。直接就业人数与间接就业人数之比为1∶4左右。

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出物流园区的就业效果: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立创造的劳动就业率为10.9%,即在当地每一百有劳动能力应就业的人数中,物流园区可提供约11人的就业岗位,占北道区实际就业总人数(2003年)的15.4%,单位投资的就业机会约为0.5人/万元;同时,物流园区从业人员的平均报酬水平为与北道区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水平9 600元相比,高出4%左右。以上结果说明园区的经济活动对北道区的就业具有一定影响。

(二)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近几年, 天水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多已走向衰败,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失业。围绕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可以解决政府一直以来比较棘手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关联行业的无序状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另外,园区选址在天水市北道区,交通压力相对较小,它的建立,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天水市区的交通压力,减轻了市区的大气污染和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预测评价,得到以下结论: 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建设后,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它的投资建立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整合当地资源,实现城市物流成本降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就业、改善区域环境,最终实现物流园区作为“增长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戚安邦. 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4―188.

[2]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97―99.

[3]戚安邦. 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9―201.

[4]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 [R].2004:41―45.

[5]张婕.关于港口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沈素子.嘉兴市铁水中转港物流园区发展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7]Myers,S.C. and S.Majd.Abandoment value and project life. Advances in Futures and Options Research[J].1990,4:1―21.

[8]Chan.S.P.,Hemantha.S.H. Exploiting uncertainty-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s real options: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engineering economics. engineering economist[J].2000,45(1):1―34.

第3篇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含义与特征

所谓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区,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可以将自然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要建设绿色生态小区,就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经济作为基础。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主要具有高效益、高质量以及高管理技术等特征。

二、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必然性

(一)建筑资源消耗过多

随着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消耗问题,不仅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还会影响城市空气,更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导致建筑资源消耗过多。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因此,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也就成为人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建筑资源的消耗。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尽管我国并没有专门用于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却存在与绿色住宅小区相关的建设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政策中都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如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由此可见,国家正通过各种政策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供基础。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一)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建筑行业的建设主力军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这不仅为农民工的拓宽了就业、生存之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需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砂卵石、苗木等建材,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可以带动周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它涉及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邮电通讯、配套商业、饮食服务、财政金融、文化卫生等行业,这又为城镇就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城镇人民生活质;另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区域人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当地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有利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如易门县教师小区项目建设规模为19.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6亿元,绿化率为33.76%,容积率为2.0,建设周期历时4年(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是属于地方政府委托开发,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本项目直接为地方财政创收了3500多万税收,出售周边商铺、车库等收入为4500多万,占本年的财政收入8%。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水泥、钢材、砂石、水电器材等多个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后,会带动周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店、文化娱乐设施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些行业的经济收入增长了,所交纳的税、费也增加了,相应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增加了。扩大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对地方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加速和提升了城市建设档次,优化投资环境

首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不仅注重小区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使小区融入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生态小区的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了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园林环境。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次,小区的建成也会带动周边的市政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局部到整体改变城市的面貌,也是一个市容环境再造工程,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如易门县教师小区的建成后,解决了近1000名山区教师住房问题,使乡村人民教师也能享受城市生活,而随着小区的入住,当地政府又投入了1.6亿改扩建了周边九条市道路及周边五个文化教育、市场及休闲娱乐场所。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城市面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4篇

1、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而追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2、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加直接些,显而易见,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3、效益是某种活动所要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称。它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其中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会效益则是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音乐;音乐发展;经济效益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平稳较快地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的享受,也开始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而音乐,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渐繁荣,同时它也是表达和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是人们表现感情、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方式。从社会经济角度看,音乐发展推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一、音乐教育的投入

中国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他们不仅送孩子上好的学校,而且希望孩子能拥有与众不同的特长,使孩子们将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家长们不惜在孩子的特长教育中花大本钱。如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古筝,还包括歌唱、舞蹈等音乐教育。这就造就了社会上林林种种的少年宫、艺术特长班的盛行。一到孩子的暑假和课余时间,家长们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甚至请假陪送孩子去各种特长班学习,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表露无遗。从孩子学习的培训费、交通花费到各种考级考证费等等,大大刺激刺激了琴行、艺术学校的兴盛,其经济效益也随之迅速增长。

二、对心理作用带来的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对心理影响是越来越大,这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了其蕴含的经济效益。如今,酒吧、超市、宾馆、旅游区无不都覆盖着音乐的旋律。各类餐厅利用音乐来塑造良好的用餐氛围与环境,使顾客心旷神怡,食欲大增,增加营业额;当我们漫步于购物商场之中,耳边响起的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无疑刺激着人们的购物欲望,使商场得到更好的收益;用轻音乐来营造舒适住宿,让游客放松心情,达到宾至如归的感受,提高客房的住宿率;用相适的音乐来烘托旅游景点,突显其内涵,增加人们对景点的理解,以此更加吸引人们来旅游、观光,等等。   除此之外,农业、工业领域中音乐的作用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每天播放优美的音乐,不仅使奶牛的胃口大增,而且能使产奶量增加2%;在蔬莱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蔬菜的产量。而在工厂,如果车间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能使工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差错率,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音乐产生的心理作用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并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商业应用的作用

音乐的商业应用非常广泛,许多广告正是有了音乐的陪衬,才使得广告更加深入人心。如网络歌手香香的一首“香飘飘”,让人们永远记住了“香飘飘”奶茶;由春晚红遍大江南北的“吉祥三宝”改编而成的歌曲让人们永远记住了“美好时光海苔”。

而电视音乐(MTV)作为广告的一种,它的商业应用无处不在。由于其完整的音乐和精美的制作,基于听觉和视觉的享受,再加上电影式的精美画面的剪辑和完美的融合,不仅拓宽了音乐商品的市场,也成就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不但在唱片业独领,电影票房也有它的不可或缺的功劳,许多电影在上映后推出的电影原声带不仅使电影的票房不断上升,更拓宽了唱片的发行。许多商家正是看到了它的经济价值,开始花重金打造自己的MTV。例如不少企业,利用现代制作艺术将MTV的特色和魅力与广告的目的相结合,向消费者推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让消费者在耳濡目染中接受MTV广告中的产品,从而达到其宣传产品的经济价值的目的。

四、音乐服务的发展

随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要求音乐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例如,音乐表演、音乐作品的创作、广播电视的点歌服务、音乐教育等。一台音乐表演费用高过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许多人不惜掏数百元乃至数千元去看一场歌星的演唱会;宁可打爆电话也要向电台或电视点一首歌曲;参加音乐沙龙来提高自己音乐欣赏水平等等,促进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大众娱乐消费的音乐服务也随之崛起,像卡拉OK厅、迪吧、舞厅、音乐雅座等娱乐休闲场所,这些音乐场所能使人们放松自己,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紧张的工作及繁琐的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满足了各个消费层、年龄层的需要,而得到迅速普及。

五、促进文化消费增长

在商品崇拜、消费崇拜这种意识作用下,年轻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追求的是音乐带给自己的洒脱和追求时尚带来的满足,用流行音乐作为宣泄的渠道。这些都形成了当今社会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音乐磁带、唱片、音乐书刊、音乐贺卡、音乐文物、音乐软件、相关的音响器材、乐器等音乐文化消费品的消费市场。以唱片为例,仅2007年内地歌手唱片销量统计,李宇春的专辑《我的》销量高达85万张而居于榜首;周笔畅的《now wow》以79万张次之;第三名为张靓颖的《UPDATE》,销量也达78.5万张;赵薇的Ⅸ天使旅行箱》也有77万张的销售量,第五名则是陈楚生的《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唱片销量为76万张,等等。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歌手的一小部分唱片,其音乐的经济价值已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广大的、群体的消费心理,时尚与新潮的消费需求无疑给文化产品产销商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音乐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各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事乐器制作公司的增多,带动了乐器制作业的发展,音乐队伍的壮大,提高了就业率。尤其在是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及唱片的下载给全球IT产业带来了巨额利润。而音乐文化本身所蕴藏的内涵,促进了多种产业市场的发展。一首音乐作品、一个歌坛当红巨星的经济价值促进了报纸、杂志、音响制品等文化产品市场的发展。

由于音乐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艺术家们开始涉足于音乐文化产业的开发,他们积极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类型,满足人们的需求。像近几年的“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现象,不知给相关产业带来多少的收益。比赛中通过短信为自己的偶像拉票,为通信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比赛播出过程中插播的广告,使比赛的承办方和协办方的收入尤为可观;比赛的歌曲传唱,使KTV的爆满;企业用超女、快男代言的产品成为了柜台上的热销货,而电视台也因为观看人数的增加,使收视率攀升。音乐事业已深到各行各业之中,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公路经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公路网的逐渐形成,公路各航线建设的不断增加,省、市、城间联系更加紧密,路网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公路成本管理却漏洞百出。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公路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公路行业的良好口碑,才能带动公路经济社会效益。

1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意义

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公路建设原材料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从而带动了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的发展,使各相关行业的就业率得到提到。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改善了我国市场环境,引入了更多、更有实力的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展,同时,公路经济还带动了周边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公路的修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确保了货物流通的时效,实现了中国与国际、中国南方与北方物品的快速流通,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衣物、用品、美食等。公路建设情况是国际上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要发展高速公路,提升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

2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办法

2.1控制工程造价

要控制公路工程造价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①在建设程序的各阶段进行监督控制,合理确定投资预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②优化建设方案,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预算造价。

2.2制定目标成本

随着我国公路网的逐渐形成,公路各航线建设的不断增加,省、市、城间联系更加紧密,路网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公路成本管理却漏洞百出。因此,首先确定目标成本。针对公路单位成本特性,确定预计收入的计算方法和目标收益的预算办法。其次,将目标成本进行拆分,用来定制成本控制计划。依据公路运营成本特性,目标成本依据成本项目要素拆分,进行详细全面的控制,避免了过去成本控制片面性的不足,实现目标成本法全面性控制的理念。第三,制定控制办法、区别对待的方式分析、控制偏差。公路运营成本由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本组成,对于可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费用,寻找控制要点,采用成本控制办法,以实现目标成本接近实际成本。最后针对本期的管理工作体现的实际成本耗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成本控制做的好的地方和有待改善的地方。利用设定整体成本计划完成率、成本降低率、评估整体成本控制绩效,找出降低成本的空间,进而完善成本控制[1]。

2.3建立完善的公路营运管理制度

由于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公路要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营运管理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使其更科学更权威,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制度的建立为公路各管理部门提供运营的管理根据和参考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不能借助工作的便利随意减免费用损害公路单位的利益。

2.4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要降低运营陈本首先就要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开源节流,简化机构,精简繁杂的职位和多余的人员,不设立重叠的岗位,从而达到减少工作岗位上人员的开支,减轻公路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公路的经营管理涉及到养护工作、服务器经营管理工作、收费管理工作,对公路的经营和开发工作,提高公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必须要控制人力资源成本。要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有以下方法:①必须合理安排员工薪酬。员工的薪酬结构不合理最直接影响就是员工消极怠工,最终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②合理管理公路单位的用人机制与招聘制度;③加强对一线收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训。

2.5提高公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公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非常重要。服务意识要从全员抓起,组织知识讲座、开展研讨会、对员工的具体岗位服务技能进行培训,让公路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合作,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

2.6由停车收费转向不停车收费

目前中国多个高速公路路段实行停车收费的收费方式,这种收费方式的弊端是加大了高速公路管理的成本投入,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实行“不停车收费”的收费模式。也就是所谓的ETC,通过汽车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和收费处ETC车道的通讯工具传递资料,并利用电脑与银行系统后台计算费用。不停车收费的收费模式降低了高速公路管理的人工成本,避免了因停车收费带来的安全隐患,从侧面提高了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7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以收费还贷,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收益首先应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其中就包括公路的养护工作。公路不仅需要前期的建设,后期运行过程中的养护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公路进行养护。①路面的损坏应及时发现,及时维修,路面的损坏会影响车辆行使的安全,同时根据车辆的路面动力特性,损坏的路面更容易带动路面大面积破损,产生的修理费用会更高;②对于设计不合理的沿线公路设施应及时调整、更换;③治理公路沿途的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清理公路垃圾、尘土、非公路标路牌,在公路两边加强绿化预防路面塌陷,设置消音带降低噪声污染,对周边工厂废气排放进行检测,使公路使用者在沿途中得到较好的行使体验;④对公路沿路安装监控设备,有效控制人为破坏公路设施和绿化带[2]。

2.8增加公路沿涂广告收入

公路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繁荣,也给公路沿路广告的发展开拓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在广告传媒大趋势下,公路广告传媒正在崛起。公路广告的优点是在局限的视野中,广告的冲击力度非常大,并且广告的主体、投放内容的确定都非常明确,公路的广告成本低,收益大。尤其在公路经由的路段中,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的地段,公路广告资源能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公路的修建与运营,推进了以公路上行驶者为受众群的广告的形成与壮大。广泛意义来讲,公路的广告包括建筑物及以建筑物为构架的广告牌匾,还包括以车身等流动物为载体的广告,还有以纸质传媒为载体的广告等,广告的形式非常之多,合理利用各种途径,充分发挥公路广告投放的便利,创造公路广告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剑强.试论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J].新经济,2015(35):84.

第7篇

[关键词]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如何看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处理不妥,势必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矛盾对立体,二者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没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应是平等的

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劳动的占有和消耗与所取得有用成果的比较,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的实质是指在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占有,获取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这一点上,与一般产品的经济效益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体育产品大都是精神产品,其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实质是体育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于社会文化娱乐范畴。

由于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作为相区别的一面,二者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其地位应是平等的。可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追求经济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社会效益同“君子喻于义”,同“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在一起,本能地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涂上了色彩,分出了等级。受其影响,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势必影响体育社会效益的实现。直到今天,在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有27.5%的人认为体委部分领导对场馆实行多种经营,创收盈利心存顾虑。”因此,要正确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还经济效益以本来面目。

二、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相互联系的一面,其关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研究的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

1.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中,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

在这里,体育的经济效益就是微观经济效益,即体育单个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企业一样,应该把经济效益当作自己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利润视为企业的生命。这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运作的必然结果。

体育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这说明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是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必须遵循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即以利益为杠杆,通过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体育产业的高速运作。因此,各体育经营单位必然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要服务对路,增添花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其他国内大公司,个人投资兴办的一些商业性俱乐部、网球馆、高尔夫球场、体育健身娱乐中心等体育产业。这些投资主体的共同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他们经营体育的目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占领市场,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似乎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提高体育的社会效益方面下功夫,像高薪聘请外藉球员、本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培养二、三线梯队等,目的当然是服务于经济效益。

有人认为,体育劳务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即使是进入市场的部分也是坚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不错,体育劳务产品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但体育产品之所以能走向市场,成为商品,从某种角度而言,恰恰是因为它的公益性。广泛的社会性、权利性、公正性,才使得体育劳务产品具备了交换的价值。

综观当今体坛,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已成为一种金光闪闪的商品。一些大商家、公司、企业纷涌而上,竞相为之大洒金钱。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当然不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公益性,而是把体育的公益性、社会性当作可利用的手段,通过现代传播媒介,让体育充当出色的广告载体,获取超额利润。像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驰公司的信条就是:对体育界投入的钱越多,获取的利润越多。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体育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这种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才有了商家争先恐后的投入,带动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才有了体育市场的开辟和繁荣,也使得体育商品的价格扶摇直上。就拿发行体育彩票来说,当今许多国家都把发行体育彩票作为扶持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大量的资金,靠的就是体育竞赛商品的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并给体育带来滚滚财源。

由此可见,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放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有承认这个事实,才能充分显示“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体育改革精神,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商业化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体育的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宏观而言,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从宏观而言,体育产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诸如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其基本任务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福利性、义务性突出。像人们健身必备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支配,其生产建设将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国家无偿投入,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投入的比重。这一点我国体育法第41条已做了明文规定,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这里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笔者认为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与微观领域的产业经营开发,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不冲突。我们鼓励微观搞活,追求经济效益、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并非坏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从经营者手中提取丰厚的利润,再把它投资到体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加速体育商业化进程,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体育社会效益能否实现,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而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和完备,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有些人看来,如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势必会产生唯利是图、斤斤计较、金钱至上、腐朽堕落等不良风气,就会牺牲体育的社会效益,也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上述问题似乎就可以避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西方许多国家把追求利润当作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顾体育的社会效益。以美国的《健康公民2000年》为例,该计划700多页,通篇都是对实施目标的陈述,其中包括3个总目标,22个子目标,47个次子目标和300个再次一级的目标。这些规定似乎并不亚于我们。

至于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也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我们国家坚持把体育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样产生了为名利服用兴奋剂,为了金钱而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等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拜金主义思潮。这都有力地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是否就必然牺牲社会效益,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完备。市场经济是利益的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的经济。在微观经营中,谁都可以为追逐利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前提必须光明正大、遵纪守法。这就要求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即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去引导、规范人们的利益行为,再配之以有效的监督,就能妥善地处理宏观与微观领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系。

总之,在看待和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从思想观念上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从理论研究上分清宏观与微观不同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赵钢.《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5(2):9

第8篇

为满通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对一些早期修建的公路进行改扩建,公路改扩建对现有的交通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施工组织管理不好,会造成交通拥堵,甚至短时交通中断。交通中断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加快施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公路修建过程中,路基工程一般占总工期70%左右,路基工程的施工受地质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对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快速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施工组织,交通管理与疏导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加快公路路基施工速度,从而为尽快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以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快速施工及管理保障等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目标,从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基于路基快速施工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P3软件的山区公路路基改扩建工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调整和动态控制,为快速施工提供了管理保障。为确保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基快速施工,提出了应用于多工作面条件下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优化排序方法,并确定了路基快速施工的动态物流管理的目标、模式、实施的关键内容和环节。针对不同路基改扩建模式提出了相对应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法,提出了以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为核心的路基改扩建作业区交通量控制策略。针对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长,工期紧张,对异常天气、夜间施工等对于交通以及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制定了异常天气、夜间施工及高峰时段的交通预案,最后建立了改扩建期间交通应急管理方法。

2 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先期建成路段由于设计标准较低、超中、大修期服役等原因,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交通量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面临着大修、改建、扩建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交通建设的重点已逐渐向山区延伸。受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及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采用旧路改扩建方式来提高公路等级,许多改、扩建公路的部分路段都采用了旧路改造的方法,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只要路线线位、线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以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山区有限的耕地资源。

对于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中,存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紧、建设资金少及保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针对改扩建路基快速施工特点,提出了基于P3软件的山区公路路基改扩建工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调整和动态控制,为快速施工提供了管理保障。为确保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基快速施工,提出了应用于多工作面条件下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优化排序方法,并确定了路基快速施工的动态物流管理的目标、模式、实施的关键内容和环节。针对不同路基改扩建模式提出了相对应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法,提出了以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为核心的路基改扩建作业区交通量控制策略。同时还提出了适应路基快速施工的预制构件式挡墙和石笼挡墙等路基支挡防护结构,确定了手持式落锤弯沉仪和面波法(包括附加质量法)两种路基施工质量快速评价方法。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快速施工技术,2009年以来该成果在泌阳县S334至马谷田公路、泌阳县二铺至双庙公路、S220-文城-阳丰公路等改建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工程应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多次到现场实地指导、试验。提出了基于快速施工的山区改扩建及抢修工程路基快速施工项目动态管理模式,从项目施工施工准备、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与贮存,使项目的管理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管理支持。针对S220-文城-阳丰公路通行车辆在工程施工期间不分流,沿原路线行驶,根据改建工程施工步骤,提出了山区公路改扩建作业区的交通管理与疏导方法,编制了作业区突发事件预案,保证了路基施工期间的车辆通行。泌阳县二铺至双庙公路由于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长,工期紧张,所以异常天气、夜间施工、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出现交通高峰时段在所难免,这些因素对于交通以及施工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制定了异常天气、夜间施工及高峰时段的交通预案,最后建立了改扩建期间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在地形条件差的路段,采用预制结构、组装式结构等进行路基挡墙施工,节约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对交通的影响。针对泌阳县S334至马谷田公路工程快速施工的要求根据合同工期,实施超前路基施工组织,进行了路基快速施工工序与施工阶段优化,路基施工过程的时间组织,使工期提前了15%,节约管理及建设费用280万元。项目组提出的石笼及石笼加筋土组合式挡墙加快了路基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量,与传统浆砌片石和片石混凝土挡墙相比可缩短挡墙施工工期约20%,从而节约了工程建设与管理经费。

通过项目工程应用表明,根据工程具体特点,采用项目提出的改扩建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式、交通组织方式、路基支挡防护结构及路基施工质量快速评价方法,不但能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达15%-20%,同时能节省工程投资。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公路设施建设,遇到大量路基工程,仅在建和未建的高速公路就达5万公里。本项目成果应用于这些高速公路,按节约工程建设费用、减少交通阻断的费用、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费用等进行粗略的计算,其经济效益将达数亿元。

3 社会效益分析

3.1 对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解决山区公路改扩建及抢修工程路基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了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并对新的结构、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应用,为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3.2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仅从宏观的技术角度看,本项目研究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改扩建、抢修、养护的若干关键技术,通过项目的研究,使工程的管理更为合理,从而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新的技术和结构,来提高公路施工速度、并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建设费用,缩短工程建设周期、确保公路畅通、降低建设成本,由此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3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项目参加单位技术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将有利于培养从事公路科研工作的年轻的专家和学者。

结束语

改扩建工程同新建工程一样,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达不到投资建设的目的。本文结合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路基施工优化排序方法,提出了预制构件式挡墙和石笼挡墙两种适宜快速施工的支挡与防护结构形式,为路基快速施工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从管理和技术方面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路基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提高了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了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在山区公路进行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