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地管理体制

土地管理体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土地管理体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土地管理体制

第1篇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 土地收支管理体制 问题建议

鹤壁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一座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先进的现代化城市初具规模,已经发展成为全市的新市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建区以来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2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开发区范围内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因此,管理好、利用好开发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体制,加快新市区建设步伐,本文就从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体制的演进过程入手,分析当前体制运行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体制演进过程

从1992年至今,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体制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第一阶段:1992年11月-2003年6月,实行自行出让土地、自行组织收入、自行安排支出的“封闭式”运行管理体制。

开发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由开发区负责征用、决定土地价格、组织土地出让收入,支出自行安排。期间,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16宗、11796亩,实现土地出让入6.2亿元,既确保了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又筹集了大量的城市建设资金。至2003年底,城市框架达到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35条(段)40余公里,完成供排水工程7万多米,建成2个集中供热站,供热面积达128万平方米,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自来水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城市功能基本完备。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土地出让价格较低。2000年以前,亩均出让价格在3万元-5万元之间,2000年-2003年才逐步提高到8-11 万元之间。二是欠付农民征地补偿款较多。由于建区初期土地出让价格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为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将应部分赔付农民的征地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大量欠付农民征地补偿。据统计,在开发区管理土地收支期间共欠付农民征地补偿款1.1亿元。三是用地单位欠缴土地出让金现象普遍。由于当时的特殊政策(如用地单位缴纳土地出让收入的60%即可办理土地证,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办公用地可以先建设后补缴等),造成部分用地单位长期欠缴土地出让金,截至目前还有43个单位7000余万元土地出让金未缴纳。四是土地收支管理不规范,存在以路换地、用地单位自行进行征地补偿、随意减免地价和土地出让金、供地手续不全等现象。

2、第二阶段:2003年7月至今,实行市级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五统一”运行管理体制。

2003年7月,市政府顺应国家对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的调整,对开发区土地使用权出让体制进行改革,成立鹤壁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由其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的收购储备工作。开发区土地全部改由市级收购储备,土地使用权由市政府以招拍挂方式统一出让,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市财政,征地补偿费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市级统一筹集安排。开发区负责具体的土地征用补偿和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期间,共出让开发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105宗、4818亩,实现土地出让入9.2亿元。城市框架已拉大到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城市功能更加完备。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土地出让价格和土地增值收益大幅度提升,这4年的收入为第一阶段11年收入的1.5倍。开发区土地统一由市级管理后,市政府对开发区范围内的用地价格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划分了四类地段和八类用地类型,制定出16种基准地价并定期进行调整,凡低于基准地价的土地不允许出让,堵住了低价出让土地的口子。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平均地价已提升至45万元/亩,其中个别商业用地出让价格已达到83万元/亩,极大的提升了土地价值。二是土地收支管理逐步规范。2004年,市财政设立土地核算专户,将所有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土地专户,通过专户核算土地成本后,净收益入库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益事业支出。2007年,按照国务院要求,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支出均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实行招投标,项目管理更加透明,收支管理更为严格、规范。三是收入征缴率明显提高。采取不缴清土地出让金不予办理土地证,未按合同规定按期缴款按日加收滞纳金等措施,提高征缴率,2004年-2007年出让的105宗土地中,仅有3宗土地未按合同规定时限全额缴清土地出让金,征缴率达到97%。四是及时兑现对农民的征地补偿资金,杜绝了欠付农民补偿款现象。土地收支管理权限上收市级之后,市财政在管理上先拨付征地补偿资金,剩余资金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归还债务,从根本上杜绝了欠付农民补偿款现象,保证了失地农民的利益。近几年,市财政逐年安排,开发区也通过各种渠道收回以前年度用地单位欠缴土地出让金,积极兑付农民补偿款。至2007年底,欠付农民征地补偿款已由2003年度以前的1.1亿元锐减成1450万元。

二、开发区现行土地收支管理体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不断加强和规范,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筹资方面,责权不统一。开发区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市级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完全靠市级投入,完全没有筹资压力。由于责权不统一,开发区一有事就找市政府,其预算内财力则集中用于该区行政运转和部分城市维护支出,致使该区行政正常运转支出水平较高,2006年在职机关人员公用支出水平为市级的4.2倍,未能形成市、区共建的合力。这种权责分离的体制,不能很好地调动开发区筹集资金的积极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躺到市政府身上,给市政府带来了沉重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债务包袱重,偿债压力大。开发区成立以来建设步伐较快,仅靠土地出让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封闭运行时期,开发区采取拖欠建设工程款、欠付征地补偿款和借贷债务等方式进行建设,形成了大量债务包袱。至2007年底,开发区直接债务(不含市财政借贷款项)达到2.44亿元。开发区土地收支划归市财政后,市财政为保证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除用土地出让收入安排建设支出外,还通过贷款、借款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至2007年底,市财政用于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规模达到2.72亿元。两项合计,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直接、间接债务达到5.16万元,为2007年市级土地净收益的5倍。这些债务,均需用以后年度土地出让收入逐步偿还,市政府偿债压力大。

3、开发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更加严格地控制各地农用地转国有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出让规模将会长期稳定或逐年减少,土地出收入也不会有大幅度增加。从近几年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看,每年约在8000万元左右,从2007年开始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进入还本高峰期,每年至少需安排还本付息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需求。按照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8平方公里,目前正在修订的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预计到2020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

公里,按此测算每年约需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

4、市土地储备中心资金被大量挤占,周转困难。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后,不仅是作为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实际上也是开发区的一个融资平台。至2007年底,土地储备中心贷款1.5亿元,其中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道路绿化公益设施等征地资金就达到1.16亿元。由于2007年金融系统收紧银根,致使该中心有4000万元贷款归还后当年不再放贷,还有4000万元收回再贷后质押银行不允许动用。该中心为保障信誉,只有占用用地单位缴纳的土地款来归还贷款,造成财政收入不能按期缴入国库,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安排使用。开发区长期占压巨额资金,既造成了市土地储备中心资金周转困难,也影响了土地储备工作的正常进行。2006年下半年以来,该中心没有增加土地储备,失去了土地储备的意义。

5、开发区土地支出随意性较强,预算约束力差。年初预算用土地出让收入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时,尽管也编制到项目,但该区年度执行中项目变化频繁,年初预算等于只控制了资金总量,而无法控制项目,不利于加强管理和监督。

三、理顺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体制,加强开发区土地收支管理的建议

1、确定开发区范围内土地出让收入市、区分享比例,统一责权。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事权下划开发区,开发区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偿还开发区直接债务支出,市级仍旧承担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益事业的建设、运转支出及市级直接借贷用于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支出。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规模、以前年度债务规模、城市公益事业投资需求等因素,确定开发区范围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市与开发区分享比例,对一些关系开发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或特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市政府与开发区管委会协商确定。通过明确市与开发区收支范围和支出责任,促进开发区财权与支出责任的统一。

2、统筹兼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债务偿还。编制土地资金支出预算时,一方面,要制定偿债计划,逐年消化债务;另一方面,要根据财力情况和筹集资金规模确定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量力而行,不盲目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避免老账未清,又欠新账。

第2篇

1 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所以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教师可借助地图强化学生记忆。例如,学习非洲的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气候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叶凋落,动物迁徙,草原呈现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2 认真设计黑板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绘制了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两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V”和“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粉笔标在干流上;其次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中游、下游;最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如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多”,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呈现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着重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多动手画图。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掌握了图,地理就学好了一多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利用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学生填充图册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还要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读图、识图、填图的技巧和方法。这就得让学生多练,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例如讲亚洲时,我在世界地形图(东西半球图)上先明确指出亚洲的轮廓,随后让学生参照教学图、书中插图,在填充图上用醒目的红笔描出亚洲的轮廓。待学生描出后,我再在挂图中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三条线的位置,让学生用蓝色的笔填出这三条特殊的线。这样,亚洲的经纬度、位置范围就被清晰地展现在上述所画的图之中了。接着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总结出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赤道穿过其南部,地跨寒、温、热三带。最后再利用亚洲地形挂图,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填出印度洋、北冰洋、苏伊士运河、乌拉尔山、欧洲和大洋洲。这样他们就会很轻松地总结出亚洲北、东、南三面临海,西南面接欧洲大陆的海陆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亚洲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非常清晰了。

4 采用易记歌诀、谚语、顺口溜等方式识记图。由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规律性,为聪明的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具有综合性,为中下水平的学生所畏惧。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有了兴趣,负担也就不存在了。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短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就会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有趣,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秀丽风光一览无余。

第3篇

[关键字] 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0-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一些强而有效的手段,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的的经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

我国的现行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土地的使用用途,其中包括耕地的保护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转让制度、城市房地产开发制度等等,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加速的城镇化建设和工业用地的需求,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土地管理法》及后续的相关法律政策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 城市方面

1.1.1 地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的指出土地归国家所有,在管理上由国家政府直接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则没有权利进行土地管理,其中,土地利益的分配是由国家直接进行调控和掌握,国家政府通过国家国务院下属的国土资源部直接进行具体事宜的操作。

土地是国家所有,在涉及土地使用时,需要国家对土地进行管理登记,目前,在登记中存在登记不及时、土地变更、房屋买卖信息不能及时获取和土地使用情况不明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使土地管理部门难以实现对土地的管理和操作,致使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对土地的管理上难以作为,不能形成高效的处置方式。

土地权利结构不合理,在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根据《物权法》中的解释,土地的建设可以在所用土地的地上、地下进行,并对建设的建筑有使用权,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土地空间分割后的所属权,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形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1.1.2 土地价格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我国的各个省份和各个城市中都存在土地的价格问题,在土地的使用上,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差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使用价格也随行就市上涨,快慢不一,在管理起来就增加了监管的困难。土地的价格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土地是国家所有,属于一种垄断性资源,在土地的使用价格上没能和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造成实际地价低于市场价格。土地的丈量存在死角,造成不少的隐形土地,这些土地也在干扰正常的土地使用价格。

1.1.3 土地储备制度还不够完善。土地的储备机构属于政府序列,在权利的行使中往往忽略了市场的实际需求,造成实际情况与市场的脱节。

在土地的收购过程中,土地储备机构设定的回收价格有高有低,混乱不堪,使得工作开展起来相当困难,处理不好会给政府部门造成不良形象。

土地回收资金来源单一,基本都是通过银行的贷款来实施的收购,这样一旦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容易给银行和土地储备部门带来巨大损失。

1.1.4 征地制度不够合理。在对土地进行征收的时候,政府部门给出的收购价格,往往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因素,难以让被征土地的人们信服,价格上也难尽人意。

1.2 农村方面

1.2.1 现行制度立法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农村土地采用的集体所有权制,在土地的出让和运用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政府在对农村的土地的进行征收,给出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村人民对价格的不满意,进行上访时,政府又是仲裁者,使得土地出让者有苦难言。在土地违法事件的处理上不严谨、不科学,造成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1.2.2 城镇化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和乡镇,使得农村人口减少,出现了土地空闲,住宅空闲的现象,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制度没能及时跟上,恰当处理闲置的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2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策略

2.1 完善城市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第一: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上,要明确土地的所属权,从上到下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制度,紧密结合市场经济,明确土地的价值。第二: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平台网络,在土地使用、出租、转让等方面形成信息化管理,简化手续的办理,对土地的督察形成实时监控。第三:公开土地的使用情况,形成公开透明的机制,使全社会都可以进行监督,建立起一套发现问题可以随时举报的机制。第四:土地资源管理部要努力开通新融资渠道,保证资金的来源稳定。第五:在农村方面国家需要进行立法修改现有的《土地管理法》,对其中的不和时宜的规定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在土地增收方面要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第六:在对于土地的违法犯罪方面,要加强惩罚力度。第七:在对空闲土地、隐形土地进行及时的处理。第八:建立起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深层次开展土地管理改革。

2.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执法监管体系。首先,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在土地的合理利用上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多方求证,在制定规划时考虑多方因素,使之符合市场规律。其次,建立执法监管机构,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对于违法违规操作的土地进行查处并做出处罚。

2.3 进行土地财税制度改革。在对土地的财税制度上进行改革,以保证开发商、农民的利益为基础,政府要处理好和土地相关的各项事宜,保证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对闲置土地、隐性土地的管理上的督导作用,通过检查对土地的管理实行定向考核,避免土地的浪费。

第4篇

Abstract: In civil engineering, enhancing soft soi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an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ject.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关键词: 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管理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soft soil foundation;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131-02

0 引言

软土地基的成分主要是由粉土和粘土构成,粉土的比重较大,含水量高,但是透水透气性很差,承载力弱,所以地质结构的稳定性易破坏,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危害性极大,如果施工管理不当,常常会因为剩余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导致各种失稳或者破坏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地面开裂以及塔滑情形,严重时还可发生路基整体坍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加固软土地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土木工程基本情况

某土木工程软基处理长度1734m,主要为具有膨胀性的亚黏土,局部为冲洪积累的卵石层,基座为石炭系的砂泥岩。软土的粉土比重较多、压缩比例较大、透水透气性差、承载力低,将其作为地基对工程非常不利的,因此,土木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必须先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改善了软土的渗透性和易变形的特性,加强软土地基施工管理,保证土木工程地基的安全、可靠和稳定性。

2 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管理

每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在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特性、工程建设条件、施工条件等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 施工前管理 改善工程的地质结构,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认真调查土木工程工程的现场地质,室内配比的实验和土工的实验要先做好,有了合格报告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的开展。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土木工程桩位的设计图,依据室内配比的实验和土工的实验实施,先试桩再对单位喷粉量合理的计算,加固优化软土地基结构。充分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及和合格性,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规整,确保施工的各类机械设备能顺利安全运行,并科学的组装施工的各类机械设备,及时对设备机械调试,保证尽快运行,发挥最大的作用。

2.2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管理

2.2.1 表层处理法管理 在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的方式就是强化一些地面表层极软弱的部分,然后再进行施工,通过地质排水强化处理软土的表层,加强材料的设置,提高地表的强度,大大提升组织结构能力,达到加固处理、预防塌陷的目的,对于软土表层质量比较好的,并且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在土木工程施工填土之前,进行排水沟挖掘土地表层,让水分引导留出地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地表层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干燥程度,有利于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开挖沟槽进行排水之后,可以将沙砾石块填埋进去,使地基底座更加强筋,提升透水透气性,软土地的构成材料得到改善,地基架构更坚固,为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调整和改善软土地质的特性,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可以在土层中加入一些韧性材料或者沙砾石块垫层,垫层所起到的作用有:①进一步提升了地基的承载力,由于各种垫层的抗剪强度比软弱土层高,因此需要提高土承载力,以免破坏软土地基。②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沉降量,如条形基础在基础宽度及深度范围中的沉降量,大约占总沉降量的一半,运用分布严密的垫层取代上部软弱土层,可以大大减少这一部分的沉降量。垫层针对应力具有一定的扩散作用,进而致使下卧层软土的压力变小,这样一来回减少下卧土层的沉降量。③提高软土层排水固结速度,由于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很好,当软弱土层受到压制后,垫层能够充当良好的排水面,可以让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增强垫层下面弱土层固结的强度,以免出现地基下软土塑性破坏的不良情况,从而使整个土木工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上部的地基的软土层较薄,并且含水量较高时,可在软土地基之上铺设一层一米厚度的砂垫层,不仅使软土良好固结,砂垫层还可以用作排水层,合理的调整土层水分。如果软土的表层土壤是粘性非常强的,就可以在软土的表层土壤里加入一些混合添加剂,土层粘接力得到提高,并且有效改善了土层的压缩性,整体的地基性能提高上去,使软土结构更加密实。如果软土地基不均匀,容易造成侧向变位,并且会出现不均匀的局部沉降现象,就必须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增添和敷垫,利用抗拉力和抗剪力使地基能够均匀支持填土的负荷,尽可能的控制侧向变位和局部沉降现象,施工工程中的机械设备可以安全持续进行施工。

2.2.2 爆破和抛石排淤法管理 爆破和抛石排淤属于新型的加固处理方式,爆破加固技术方式是炸药爆炸之后,利用其张力的作用令泥沼软土地基改善结构,排除松散的土壤和淤泥土质,用强度比较高的材料进行填充,这种软土地基的处理加固方式的操作有很严格的要求,操作者需要有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并且耗用的成本费用较高,还有一定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施工环境的严重污染。抛石加固技术方式是将大片石料抛出,利用产生的挤压力进行排淤,比爆破加固技术方式的操作更加方便,成本相对来说低廉,所以这种方式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软土积水洼地地基中被广泛适用,但同时也需要严格依照规范进行,加强施工规范性管理。

2.2.3 竖向排水法管理 在本工程中软土层地基厚度大、均匀粘土地质使用竖向排水处理技术,在强粘性的底基层中设置垂直竖向排水柱,短距离排水强化地基固结排水,全面增强综合抗剪性能。通过纸板材料或矿井排水,振动沉桩、袋装打入、水射、螺旋钻入方式等开展良好设置,这种施工方式,是将处理目标放在填土坡面下,全面强化地基从而更加的稳定。

2.2.4 换填法管理 在工程中暗沟区域、杂填土区域和低洼水源地区域等软土地基很浅的地区,采用换填法加固地基,利用挖掘方式,把地面下面的软土土层挖掘掉,然后在挖掘空出来的区域填埋土质性能稳定、压缩性很低、高强度和承载能力很好的碎石材料等。在换填土层的时候把每个层面都进行压实操作,目的是保证换填之后的土层可以保持很好的含水量和压实度,使其满足工程建设规定的各项指标数据。

2.3 施工观测管理 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地基的稳定和沉降进行动态观测管理,施工现场中地形变化大、条件差及设计问题较多、土质调查点附近均应设置有观测点,在施工期间通过各观测点对施工进行同步跟踪观测。观测后,整理记录好观测结果,并绘制出成果曲线,以指导工程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

3 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土木工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整个工程施工的建设中,软土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并且是我国整个工程施工的难点,在使用结构的过程中,软土基会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沉降的问题。地基失稳,工程结构的质量受到破坏,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掌握并合理利用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积极使用新技术来提高工程的质量,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才能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了土木工程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国文.公路建设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47-48.

第5篇

各区、县房地局,市房屋土地登记事务所:

为加强房地产抵押登记管理,保障抵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现就抵押房地产为他人担保办理抵押登记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房地产所有权人以其所有的房地产,作为他人债务履行的担保设定抵押的,所有权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债务人为抵押关系的第三人。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量增大,增速较财政收入和GDP快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延边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4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05亿元,年均递增22%。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地方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高速增长。延边州税收收入从2009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3.83亿元,年均递增20.96%;土地出让金收入从2009年的4.5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83亿元,年均递增55.74%。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年均增速远远高于地方GDP和税收的增长。

(二)土地出让金支出各年增长较大,占财政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高

延边州土地出让金支出从2009年的5.3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68亿元,年均递增47.88%;土地出让金支出较财政支出年均增幅高25.86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市场与土地交易繁荣,同时带来税收和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

近年来,延边州房地产市场交易价量上升,并出现繁荣景象。据统计,2012年延边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房屋施工面积735.5万平方米,增长28.2%。商品房销售面积299.3万平方米,增长1.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67.0万平方米,增长4.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97.4亿元,增长12.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78.6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价格快速持续上涨,促进了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2011年和2012年全州土地出让金收入分别为9.74亿元和15.83亿元。从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看,以2011年为例,延边州财政预算收入虽为增长,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仍有不错的增长,其中:营业税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4.65%;契税收入3.35亿元,增长57.27%;房产税1.23亿元,增长4.23%;城镇土地使用税0.79亿元,增长2.34%。

二、土地出让金收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出让金收入占财政预算收入比例不断走高,若出现较大波动将影响地方财政财源

1、直接影响

在财政预算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占比下降,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比上升,并在2012年首次超过税收收入占比,成为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主要财源。2009—2012年,税收收入占财政预算收入比例由2009年55.80%下降到2012年的49.35%,幅度达6.45百分点,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占财政预算收入比例由2009年11.04%增长到2012年17.82%,增加6.78百分点。若土地出让金收入出现较大变动时,将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

2、延申影响

从近几年延边州相关税款入库的情况来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长依赖于房地产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也是如此。房地产价格上涨能有力促进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但价格短期内持续过快上涨并不利于房地产业及整体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房地产投资和交易下滑,将给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及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土地作为固有的稀缺资源,土地出让金征收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土地出让金征收的普遍做法是政府一次性收取土地使用权期限(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内的全部使用费,使用期内不再征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征收的土地也相应地快速增长,当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速度必然下降,同时,我们必须保留一定的可耕土地和林地,可征收的土地必将减少。而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都以“着眼当前,完成任期目标”为出发点,这样的“土地财政”政策将会对往后的财政增收产生较大影响。

(三)土地出让金收支监管缺乏透明度

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规定:“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该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出让金收支不规范,土地收益流失的情况。但由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一般不作官方的公布,社会群众所获得的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不多,正是由于相关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对称,土地出让收支过程缺乏社会性、公众性的应有监管,为某些土地出让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暗箱操作提供可能性。

三、政策建议

(一)改革土地出让金征收制度

改革目前政府一次性收取土地使用权期限内的全部使用费的做法,让土地出让金恢复其地租的经济学本质,可考虑改成土地使用权的购买者在使用期限内按年度分期支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抑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举动和冲动。

(二)强化人行国库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人民银行机构及审计机关要强化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执行。”通过在地方国库中设立土地出让金收支专账,强化人行国库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的监管,推动建立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的政府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体制。

第7篇

关键词:主题地图;虚拟企业;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01203

作者简介:黎旭诚(1984-),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南宁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归伟夏(1974-),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1虚拟企业知识管理

1.1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需求 

虚拟企业是由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多个法人主体联合组成的,依托网络技术为主要运行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的优势在于使各企业的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各个企业在虚拟企业中的核心能力往往是以知识资产作为体现,知识资产需要在企业的网络间顺畅流动和开发加工才能产生价值,而虚拟企业由于其特殊性,使得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知识资产在虚拟企业中的充分利用。因此,在虚拟企业体系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积累、传播与共享是虚拟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

1.2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

虚拟企业是依据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在知识与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会产生种种障碍,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涉及虚拟企业中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共享、应用和更新等主要活动。由于虚拟企业中各企业的核心知识资产的异构性和知识类型的多样性,使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变得复杂,如何有效地组织起知识网络结构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存取更新是其关键。虚拟企业的知识产生来源应该是以联盟成员企业内部原有知识为基础,因为虚拟企业具有分布式的特点,各个企业管理制度、组织团队、信息技术、组织文化等有不同的差异,企业内部原有知识很难直接传播和共享。虚拟企业知识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即企业内部层和企业网络层,中间设置过滤和转换地带,再通过虚拟企业网络层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应用,实现知识的更新并创造价值,成员企业网络之间知识管理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2主题地图及其在虚拟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

主题地图最初被作为本文后面描述索引结构的一种方法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方便不同来源的多个索引能被合并到一起。近年来,主题地图已经不再局限于在索引领域中,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工具,被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主题地图的构成包括三要素,如图1所示:①主题(Topics)。主题是主题地图的知识基本单元,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对象都可以是主题,只要它对知识使用者是有意义的和感兴趣的,一个主题通常用来表示某一知识领域,根据具体应用来定义,每一个主题可被赋予多个名称,以及一个统一的资源识别符。主题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称为主题类型,主题类型就是主题所归属的类别,一个主题可以归属到一个以上的主题类型;②关联(Associations)。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为关联,关联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存在于主题之间的各类关系,通过关联联系起来,形成该应用领域的知识网络。关联中也有关联类型,它把具有相同关系的主题分为一类;③事件(Occurrences)。事件是指对某主题更进一步描述的相关资源。一个主题可连接一个或多个事件,指向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事件可以是某一知识主题的详细说明,也可以是描述该主题的一张图像或者一段视频,或者是任何其它形式的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

主题、关联和事件这三要素使我们能够根据主题来组织知识资源并建立索引,描述不同知识领域间的关系,建立语义关系的知识网络。主题地图的结构分为两层:知识层和信息层。知识层包含主题以及关联;信息层是指事件,是主题连接的东西,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信息资源。主题地图的两层结构使得知识资源独立于信息资源而存在,相同的主题可以指向不同的知识资源,不同的主题可指向相同的知识资源。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主题地图可以在大量知识中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在知识管理中有效地组织知识以利于探索、推理、传播和共享,虚拟企业网络间知识的无序性和多样性,正好适合利用主题地图对虚拟企业进行高效的知识管理。

3基于主题地图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 

3.1虚拟企业的知识分析与定义

知识分析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知识管理领域中大部分知识是不明确的,虚拟企业需要对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需的知识进行清晰的描述。在虚拟企业成立的初期,这种知识的需求可能是不明确的,虚拟企业需要从全局角度来综合各个知识领域,并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更新其知识需求。虚拟企业知识分析与定义的工作应当尽可能细化,明确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一个虚拟企业知识领域库,用于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持和更新。

第8篇

关键词:ArcGIS;CASS;土地资源管理;图件编制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50-0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图件是管理者实施土地决策的重要数据支持,“以图管地”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式。ArcGIS软件ERSI公司开发的一个可拓展的GIS系统,支持数据库创建、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具有强大的地图制作、空间信息整合、与共享的能力。CASS软件是南方测绘公司基于CAD平台开发的一套集地形、地籍、空间数据建库、工程应用、土方计算等功能为一体的地籍地形成图软件。两种软件在绘制土地专题图中应用较多,为提高图件编制效率、实现数据利用最大化,分析两者的不同,应用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非常必要。

1 ArcGIS与CASS的不同点

1.1 处理的数据类型不同 CASS研究的对象为实地勘测的地物地形,是规则几何图形的组合,而ArcGIS处理的数据大都来自航空摄影或遥感影像,较实地勘测的地物地形更复杂,处理的数据量更大,数据采集的方式多样化;

1.2 数据编辑与分析存在差异 ArcGIS是通过ArcToolbox模块和拓扑模块实现空间数据编辑功能,数据编辑功能强大,图形交互使用频繁,能灵活的进行地图缩编,跨图层的拓扑错误检查、编辑和重建等操作;但ArcGIS不能直接与测绘仪器对接,需将坐标数据提取出来做成表格,再进行应用。CASS具有强大的地籍地形编辑功能,可直接与测绘仪器相连接,实现测量数据的无缝对接,地物信息齐全;但CASS没有专业的拓扑工具,很难精确的实现图形的拓扑工作。

1.3 图层划分方式不同 ArcGIS数据分层按照几何类型划分,每一个图层只能含一种点、线、面、注记等几何类型,便于管理,层次清晰;CASS以CAD为基础,是按照业务逻辑划分图层,点、线、面、注记等要素都可在一个图层内,缺点是不利于分层管理与编辑。

1.4 智能标注方法不同 ArcGIS具有智能标注“Maplex”拓展模块,可解决图幅结构混乱,标注指示不清等问题,能有效的削减图幅编制工作量,提高图幅的编制进度,能达到土地管理制图规范的要求。CASS主要通过添加(*.dat)文件将所要标注的信息添加到图幅的方法进行人工批量标注,通过“绘图处理”下的“展野外测点点号”将(*.dat)文件添加到图幅中去,但添加后仍需手动改动标注、覆盖、重叠等问题,不能实现智能标注。

1.5 属性库与符号库不同 ArcGIS的属性库可以进行动态编辑,注重空间图形与非空间图形的结合,属性库功能强大;而CASS则是利用CAD的传统模式与XDATA实体编码相结合建立属性库,三维图形功能强,属性库功能相对较弱;ArcGIS数据基于关系数据库,注重空间图形与非空间属性的结合[1]。为了更好的展现所包含的信息,每个图形都包含与之相对应的属性,并根据要素属性通过调用符号库实现符号化显示。其数据分层严格按照几何类型划分,同一图层中只能含有一种几何类型。CASS数据图层(Layer)按逻辑名称划分,层名代表现实意义;而ArcGIS平台与AutoCAD平台数据管理机制不同,ArcGIS数据图层(Feature Class)按要素的物理结构,如点、线、面等几何类型划分。因此,数据转换过程势必进行图层重组。

1.6 数据库管理模式不同 土地管理相关数据的编辑和使用主要是依靠良好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在ArcGIS中,运用空间数据库可以将土地管理的属性表、图形、注记、图廓、比例尺、指北针等图幅要素统一存储,空间地理数据库由对象类、要素类、要素数据集构成,具有完整性规则和数据管理性能,可实现定义不同要素类的拓扑关系、存放栅格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层管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ASS具有数据采集、空间图形的预处理功能,缺乏数据库管理与编辑的相关功能。CASS是ARCGIS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得力助手,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以CASS做好的前期处理的地籍图为基础,创建基于ArcGIS平台的地籍图数据库,以实现地籍成果的信息化、网络化。

1.7 土方计算存在差异 ArcGIS是利用DEM提供的高程信息,结合三维分析、空间分析工具、叠合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开挖前后模型叠加找出填挖边界,再对每一个区域多次建模求体积差来统计每一个回填和开挖区域的土方量,最后统计分析出整个工程的土方量[2],在数据点呈正态分布时用ArcGIS计算土方量较为准确,缺点是计算过程较为复杂。CASS提供了DTM法、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和区域土方量平衡法等多种方法计算土方,针对不同的地形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数据没有硬性要求,计算的精度高,方法选择灵活。因此,在土方计算上CASS更具优势。

1.8 其他方面的不同 (1)图框与图例制作。ArcGIS很难制作出符合制图标准的图框,需要借助辅助软件或编制相关程序来完成;而CASS自身就能运用“绘图处理”工具快捷地生成符合制图标准的图框,并能直接标注好4个角点的坐标。ArcGIS通过选择要生成图例的地图图层,对图幅图例进行灵活地编辑,且生成的图例可以单独保存,其他图件使用相同图例时可以复制后直接添加到图幅中,图幅绘制效率高;而CASS不能直接生成相关图例,需手动添加图例,操作较复杂,且在重复使用上不如ARCGIS灵活。

(2)数据的输出。ArcGIS可以根据需要提取有关的地类图斑数据,也可以进行整个数据库的导出与统计。而CASS需要分别输出界址点坐标、街道面积、街坊面积、面积分类统计等数据,需要对图斑进行特定的处理,才能实现数据的输出功能。

(3)查询与统计。ArcGIS可实现地类图斑的定位查询,在处理大批量数据时查询功能强大。而CASS可查询坐标、查询距离,查询几何图形的标高、面积、周长等基础信息,在处理大批量数据需通过人工手动查询。

2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ArcGIS和CASS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得出如下结果:

(1)ArcGIS以空间数据库形式统一存储管理土地管理相关数据,可对符号进行动态编辑且不影响数据建库,能实现建库与制图一体化,制图效率高,在数据管理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其购置成本高,且在数据编辑、土方计算等方面有待加强。ArcGIS适用于大数据库图件的缩编及拓扑工作。

(2)CASS在数据采集方面具有编辑便捷、高效的特点,在绘图处理、数据对接、土方计算和地物编辑方面对土地管理相关图件制作的支持比较好,成本较低,图形分层存放,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样式。但是,CASS平台上没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撑,数据建库过程中不能确定具置,以文件形式存储管理相关数据,在数据管理、符号库支持、查询与统计、智能标注等方面等方面稍显不足。

(3)ArcGIS与CASS都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独立完成土地管理相关制图任务。实际生产应用中,ArcGIS与CASS是更多地融合使用,例如第二次土地调查时,我们先用CASS软件展野外控制点,然后把CASS的数据转成ARCGIS认可的数据格式,再用ARCGIS进行拓扑检查与建库,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应灵活运用2种软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在符合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实现融合利用,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制图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学军.利用CASS地籍图建立ArcGIS数据库的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0(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