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印刷行业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绿色;印刷;产业发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83-02
1 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概念及可行性
目前,随着我国传统印刷产业中存在问题的逐渐暴露,进一步制约了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因此提出了绿色印刷产业的概念。绿色印刷产业主要是指在进行印刷过程中,采用环保的材料和相关工艺,同时遵循环保的特点,通过节约和资源再利用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印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印刷产业。
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相关政策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传统的印刷产业对于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发展可持续的印刷产业,所以绿色印刷产业应运而生。国家为了更好地鼓励印刷产业向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颁布了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印刷企业采用环保型的材料进行印刷,同时对于破坏环境的印刷企业进行查封,通过相关的政策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
第二,人们的环保理念在逐渐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环保理念也有所增加,因此在生活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够更好地利用环保理念,约束自身的行为,坚决抵制恶劣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人们环保理念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者开始希望绿色印刷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可以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可以说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从而能够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第三,相关的环保标准开始制定和完善,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环保部门根据印刷产业自身的特点,同时综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环保标准。这些标准能够严格要求印刷企业,对传统的印刷设备和印刷流程进行改变,更好地支持我国的环保事业,促进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完善的环保标准能够使得相关的环保部门,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印刷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有效地督促相关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活动的整改,促进绿色印刷产业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市场需求方面的支持,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目前与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相关的技术已经发展并日趋成熟,同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根据我国制定的绿色印刷产业的标准,相关的生产技术已经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了相关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情况。为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二,同时,我国的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国家鼓励相关技术专家,到企业中亲自示范相关设备的使用过程,并且对生产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规范,确保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
2 我国绿色印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政府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印刷对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损害,因此开始推动和发展绿色印刷产业。虽然这一产业在我国发展获得了相关的支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我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印刷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普及和发展,政府需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印刷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在制定相关标准或者规章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并没有区分传统的平板印刷和商业票据的印刷标准。同时,在其他的一些标准的制定方面,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我很多印刷企业都是通过采购供应商的原材料发展相关产业,但是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认证方面,还缺少严格的监督机制,从而无法更好地符合我国制定的绿色环保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避免对环境的损害。第三,我国在制定相关的环保标准过程中,虽然参考了其他国家的标准规范,但是也综合了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的行情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在某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被部分企业利用,成为制约绿色印刷产业的瓶颈。第四,在鼓励印刷企业发展绿色印刷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公平竞争机制,但是目前政府并没有在促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较为一致的公平性原则,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绿色印刷产业的发展机会,容易影响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这是最近利用我们的纳米制版印刷技术,打印的各种图样。”在宋延林的办公室,宋延林向记者展示了基于纳米制版技术的各种打印样品。生动艳丽、栩栩如生的图样让人耳目一新。
专家们认定,中科院化学所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彻底解决了印刷制版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耗费问题,加快了印刷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进程,未来将打造百亿元的产业链。基于该技术,2009年8月,由中科院化学所、联想投资、联想控股和TCL、里奥投资等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纳新)。
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宋延林告诉记者,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已在北京日报社印刷厂进行数个月的现场制版印刷试点,虽然从“外观”上难以分辨与其他报纸有多大区别,但该技术对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还在深入研究纳米印刷中的深层次问题。”宋延林说,目前团队还在持续完善纳米印刷技术,以期让纳米印刷更加完美。
有心人的灵光乍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延林去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印刷厂印资料,闲谈中,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向宋延林诉说了印刷制版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当时,宋延林从事的研究领域是纳米材料。对于印刷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宋延林平时也有所耳闻,但始终没在意。而今听印刷厂工作人员的诉说,不禁灵光一闪:如果运用纳米材料,直接打印形成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图文区和非图文区,就可以避开现有印刷制版技术的种种弊端。
宋延林立刻着手实验自己的想法,抛开感光成像的思路,提出基于纳米材料亲/疏水可控转换原理的打印制版技术,在实验室很快获得了成功。
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与现有印刷制版技术在基本原理上存在很大区别。基于纳米材料研发的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将特制的纳米复合转印材料直接精确打印在超亲水的版材上,通过纳米尺度界面性质的调控,在打印区和非打印区形成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纳米微区(图文区和非图文区),从而实现直接制版印刷。
该技术路线彻底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是省去了感光预涂层及其冲洗化学品,在根本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大大简化了制版流程,无须暗室避光操作,并省去曝光、冲洗、晒版等环节;三是直接在印版上打印图文,减少了图像转移次数,图像再现性好,无须拼版、修版,因而图文质量大大提高。
未来梦想
“鼠标一点,轻松制版;成本低廉,告别污染”,这是宋延林以及他的团队研究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的形象描述。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这项新技术已开始收到成效,在众多的印刷企业得到了示范应用。
“不避光、无污染、成本低、可回收”,这无疑将感光成像所具有的缺陷都成功避免,有专家用一个很形象的词来形容——“弃暗投明”,没有暗室操作,不用感光成像,大大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污染的过程。
实现绿色印刷,不仅仅是普通书刊报纸的印刷制版,宋延林所梦想的是解决整个印刷工业的污染。“我们要做的是解决整个印刷过程的主要污染,一个是绿色制版,解决废液排放;一个是印刷铝版基的绿色制备,解决高耗能和废酸、废渣污染问题;一个是绿色印刷油墨,解决VOC 排放和溶剂残留,特别是食品的塑料包装的印刷。”
“我们还要将打印作为平台技术,向很多重要行业延伸。”宋延林说,比如电子行业的印刷线路板,它的制造过程和印刷制版是十分类似的,也是一个曝光腐蚀的重污染过程,目前我们在绿色制造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重要突破。
此外,这个技术还能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芯片等新兴行业,以及建材、印染等重要传统行业,如玻璃、瓷砖、纺织品上的彩色图案可以通过打印、印刷的方法实现。不仅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更解决了原来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一个LED灯泡连接到打印在纸张上的电路上,灯泡亮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已经变成了现实。将来,这个以绿色印刷为开端的技术,或许将引发中国众多的产业的绿色革命。
2011年,在市科委支持下,北京市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宣告成立,这无疑将为宋延林以及他的团队创造了更优越的研发环境。
中国的印刷业是巨大的产业,2010年印刷业总产值达到6300亿元人民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预计“十二五”末要达到1.1万亿元。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印刷术不仅是传承了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四大发明之一,更寄托着中国人的光荣和梦想。而纳米制版印刷,将为这个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产业化探索
宋延林介绍,以往国内的许多产品研发,主要是针对国外已有技术体系中的某些环节有所突破,实现部分进口产品替代和国产化。而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属于全新的技术,没有可以借鉴的产业化经验,设备设计制造、软硬件配合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从头做起,挑战无处不在。
作为科研成果,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已经得到了成功验证,但对于企业应用来讲,产品的易用、可靠显得更加重要。在成果应用取得一定成绩后,如何继续推动产业化的问题摆在了宋延林的面前。
在北京市与中科院科技合作的大框架下,2009年8月,由中科院化学所、联想投资、联想控股和TCL、里奥投资等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使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的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坚信未来前景光明
目前,中科纳通公司的“绿色打印RFID电子标签“项目成为第一批进入怀柔纳米产业园的项目。该基地将为中科纳新下一步发展提供空间,更将成为宋延林实现其梦想的舞台。
在资本力量的帮助之下,中科纳新很快有了市场动作。中科纳新确定的模式是,通过制版示范中心和示范企业的方式进行以市场推广。首先通过示范点的建立进行市场,然后进行产业基地和应用的复制。只有把第一阶段的“点”踩实了,后面才能实现市场扩张。
目前,中科纳新在报业领域即将与北京日报社等合作进行示范应用,书刊领域则与中科印刷展开了合作。
尽管商业印刷行业整体上被些许乌云笼罩着(2016年10月的印刷品出厂量非常少),但我们在2016年秋季调查中搜集到的数据表明,2016年对印刷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虽然有些不现实,但这些数据对2017年的预测也很是乐观。并不是说乐观主义是件坏事。我们在2011年前后进行的商业环境调查结果非常差,最终报告一定会导致人们抑郁,因此我们认为该报告甚至应该和印刷商的担忧一起提交;因此看到我们的印刷行业同行人士高兴是件好事。
乐观主义在另一方面也同样有用,并非只有实际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会影响整个国家或者印刷行业的经济情况,市场参与者的信念也会产生同样程度的影响。如果人们认为市场环境将会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他们会更愿意在基本需求之外的产品和服务上消费,这是件好事。类似地,预计其业务2017年会出现增长甚至暴增的印刷企业很可能会投资购进新设备(如果他们认为企业需要更大的体量来吸收增加的业务或者决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以及其他相关物品。(在2016年秋季调查中,我们发现众多印刷企业热衷于投资自动化软件来减轻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管理和增加工厂生产率;如果你的企业业务稀少,那么你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过度乐观可能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或者设备过多,一旦订单量下降,这些设备都将闲置。而如果企业的新投资无法按照预期获得回报,至少无法部分回报,那么购置新设备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问题。(我们在2000年到来之前就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例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刷品需求量持续增加,印刷企业投资了大量资金购进新设备,然而当印刷行业自1998年后开始走下坡路时,这些设备只能在二手市场出售)。
Joe博士在对最新的印刷品出厂/运输数据进行评论时提到,10月不再是印刷行业最好的月份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印刷行业正在失去其传统的季节性。我在5月对Durst Imaging公司的一次“零售2020”活动的报告中也作出过这样的评论。当前的趋势很明显,零售不再具有任何的常规季节性,诚然,情况总会有好转的一天,但是除此之外,零售市场及其相关的印刷和非印刷元素的生态系统正在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下出现增长,这是对竞争者的行为或者其他突然出现的事物的回应。(这就要求为零售商供货的印刷品供应商更快地生产成品并在更短的时间内交货,这对这些供应商来说是不利的。)因此,至少对于部分工厂来说,预测繁忙时段和非繁忙时段会变得越来越难。
我们的《2017年印刷预测》报告并没有具体地对宽幅印刷或者专业图像印刷展开分析研究(我们的调查样本是一般的商业印刷商,尽管许多印刷商并不提供宽幅印刷服务,但是其中尚有少部分专注于宽幅印刷工厂),但是我们搜集到的部分数据表明这些工厂将继续转入新产品领域。只有很少的一般商业工厂把“增加宽幅打印能力”看作一个业务增长机会,并有证据表明他们真正计划投资宽幅打印设备。当我们询问这些工厂准备进入哪些印刷业务的新产品或者服务领域时,宽幅打印是他们的首选,紧随其后的是专业图像印刷(比如咖啡杯、高尔夫球、智能手机壳)。需要注意到的是有很少一部分工厂表示他们不准备进入任何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列出的新产品领域(我们还在问卷中增加了多种包装、织物印花、彩喷制作,甚至是3D打印和功能性打印),但是对于那些在列表中做出选择的工厂,宽幅打印和专业图像打印是最受欢迎的选项。
就像我去年所做的,我们并非处于关于宽幅打印的任何重大技术革命中,而仅仅是演化并填补销售商的软硬件组合中的空白。然而,宽幅打印的演化趋势也可能与已故的伟大的Stephen Jay Gould(著名古生物学者)提出的“间断平衡论”类似,该学说指出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在一个停滞期停留好几代,期间不出现或者仅出现很少的进化变异,但是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一次非常罕见的事件,将现有的物种分成新的、不同的物种。可能我们正处于这种罕见事件出现的时期,我们将会看到新型宽幅印刷机的出现,并将主要用于包装行业和织物印花行业。
2016年需要密切关注的特定应用领域都有哪些?
包装。目前印刷行业中最热的话题之一就是短版包装,尽管我们自己的调查并未表明很多一般商业印刷商对进入该领域具有浓厚兴趣,但那些已经进入包装领域的印刷商将有更多的工具来通过数字印刷受益。我还见过许多非常酷的直接成型应用。我将举出3个例子:Xerox公司开发了一台“直接印刷在物品上的喷墨式打印机“(这是一台为特定客户提供的定制版解决方案,并非“量产”印刷机型);Heidelberg公司的“OmniFire”可以直接打印在物体上;YUPO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Sculpt”的新技术用来装饰带有浮雕和凹陷图案的三维物体如塑料瓶。这是否意味着标签行业没有了希望?并非如此,但是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三维包装打印,就像喷墨式设备在波纹材料上的打印方式一样。
在三维物体上进行打印的理念将为我们带来:
专业图像打印。三维物体的紫外线打印还将持续增长和发展。Mimaki和Roland长期以来一直提供用于在高尔夫球以及智能手机壳上进行印刷的桌面紫外线设备;在新模型出现时开始增长的业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均。在YETI保温杯上进行印刷目前也成为一种趋势。这种促销用的物品在之前需要通过专门和专业的经销商在大量物品上进行打印,而现在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印刷工作,而且能够高度个性化。这些物品在企业活动或者其他事件中是非常好的周边产品。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印刷;有效途径
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去印刷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负责人打开拿来的电子文件,发觉无预留 “出血位”而且其尺寸又不合杂志的缩放比例,因此,告诉学生“回去改好再拿来”,学生则会迫不及待地说“什么出血位呀,我不知道呀?”或者“老师没教啊!”。这样的事情可能还有许多,例如:有的学生说印出的印刷品和他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效果颜色不一致;印出来的印刷品上出现细网格;在添加黑色时,往往用四色黑,那样黑色印出来,小字会重影;拼大版时版心过大,容易忽略角线给印刷裁切带来的不便,忘记模式转换(RGB转CMYK)、图像精度不够,文字未转曲线等等。这是学生在设计与印刷方面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看起来是小问题,可是累积起来就是大问题,浪费了宝贵时间不说,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耽误作品的正常递交与使用。
一个完整的印刷品的产生,从设计素材的收集、整理,到最后获得印刷成品,要经过创意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工艺流程,它所涵盖的专业和层面很广。任何一件精美的印刷品都是科学、艺术及技术的结晶。从实际意义来讲,印刷是传播美的历史和美的艺术再现的过程,也是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只有对整个印刷工艺和材料都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设计出具有新意、个性和特色的印刷精品。
在平面广告设计的领域,印刷品的质量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传播效果,对于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的学生来说,在设计制作的环节就更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环节把握平面广告设计与印刷课程的关系、如何在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它们之间的对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年轻教师正在成长,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军,有些教师已经取得了博士、硕士学位,但实际技能方面他们普遍缺乏生产经验,给专业教学工作和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带来困难。在师资方面,承担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如果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到位,又如何培养合格的学生?因为行业工作、发展、服务的需求,一些单位制造和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和生产线及原材料,这些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因此,应对中青年教师做好继续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充分准确的讲授印刷知识,帮助学生预测和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其正确解决。同时这对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印刷实训基地不能适应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特别大的因素。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传统印刷行业的改造,印刷实习基地需要相应的更新改造。不少高校实训基地没有或者建设严重滞后,学生实践环境不能满足实训要求,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实训条件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致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方面产生较大差距。因此,在学校的实验室应配备当前行业使用的基础设备,提高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印刷实训基地应秉承“前校后厂、半工半读”办学方式,承担设计专业或者印刷等专业学生“做中学”的教学实训、学校教材及办公用品的印刷生产、宣传展板的制作、包装盒形的设计、教师的科研与实验、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等任务。其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法、真实的工作氛围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解决学生平面广告设计与印刷技术对接的有效途径。
实行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校企、产学研共同合作培养平面广告设计专业人才,是解决学生设计与印刷、理论与实践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的印刷行业专家和企业主管可参加教学的改革,为高校的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院校不断前进、快速发展。同时可以向国外从事印刷设计专业教育的学校取经,再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开展此项合作的宗旨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共同促进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企业为校方教师提供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条件,校方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并结合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青年教师到企方挂职锻炼。
要完善“产、学、研”运行机制,增强印刷实践技能培养,探索发展新途径。建议高校同一些印刷及设备器材企业、印刷科研机构搞好专业对口的合作,印刷企业也应该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利用发挥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教师的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自己的设计与印刷质量,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授课
外聘专家中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中具有相当资格和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他们来校给学生讲学,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学校的科研能力,同时这些外聘教师也经常为自己的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设计与印刷技术对接少走一些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能给教学生活带来更大的活力,缩短校园与社会的距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甚至外聘教师在学生毕业时向本单位或业务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减轻了学校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数字印刷;出版经营;模式创新
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迅猛发展,图书品种总数逐年增长。根据开卷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动销品种数量约175万种,新书品种数量约21万种。在图书品种屡创新高的背后,是单品种平均效益的下滑以及带来的整个产业链条沉重的库存压力。事实表明,出版行业原有的品种规模型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所谓的大品种、大生产、大库存、大报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已无法支撑出版行业的良性发展。图书的库存是衡量一个出版企业产品供给是否过剩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当出版企业的库存增长达到一个相对高点的时候,就意味着产销率下降,图书产品出现了明显的过剩,企业经营进入下行周期。在图书品种异常丰富的今天,“试错式出版”的经营模式必然给图书出版企业带来很低的库存周转率和极高的库存报废率。
1“新技术”和“新思路”开创“新模式”
出版企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出版市场及逐年递增的图书库存,有必要跳出原有思维定式,利用生产新技术,更多学习互联网思维,从中借鉴可取之处,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在出版经营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
1.1新技术
数字印刷是印刷技术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全数字生产流程,它将印前、印刷和印后整合为一个整体,由计算机操作、控制和管理。数字印刷相对于传统印刷而言更加灵活可控。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印刷生产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其适用领域逐渐渗透出版行业。而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技术的出现以及成熟应用,在其印刷质量水平满足大多数单色图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数字印刷在一定条件下突破了成本限制和产能限制,单品种图书可以采用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也可以进行多品种、高效率的规模化生产。高速喷墨印刷设备较平张数字印刷机的耗材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生产效率又有大幅度提升;而和传统印刷机比较,其不存在固定成本(印版),即在一定印数条件下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机的生产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印刷机,同时还能够实现可变数据印刷,具有传统印刷无法比拟的生产灵活性。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出现,填补了图书生产环节超短版印刷和传统印刷起印数量之间的产能空缺,同时也给出版企业解决行业顽疾—“图书库存”问题带来了希望。
1.2新思路
针对出版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出版企业应着重从供给入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实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落在提升出版企业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上。此外笔者认为出版企业要想在行业大环境中继续良性发展,还要侧重于研究市场的特点、读者的需求,采用适合自身图书产品特点的精益化生产支撑体系,在合理控制图书印制成本和确保印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走向“以需定产”,减少图书库存,降低图书报废率,来推动现代出版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1.3新模式
出版企业通过采用高速喷墨印刷生产方式来推动出版经营模式创新,主要的优势在于出版企业具有充足的生产订单,同时通过自身生产节奏的合理调整,可以达到生产节奏相对均衡,确保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高效能地运转。笔者所在的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从出版全局考虑,以数字印刷应用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出版”生产经营新模式,积极加强数字印刷生产支撑系统建设,通过优化图书出版流程,全面推广数字印刷生产方式,采取购入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等措施,逐步推进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升级,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推动“新模式”的实施措施
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如何使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高效能、低成本的运行,是人民邮电出版社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正是出版企业经营创新模式落地实施的关键。笔者通过出版社自身的探索和对国内多家高速喷墨印刷生产企业的调研以及对高速喷墨设备特点的充分研究,总结出以下4个方面。
2.1具备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支撑
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用以支撑生产体系实现图书订单处理智能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管理透明化,满足营销模式创新带来的碎片化图书订单、多批次小订数图书订单的需求。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将通过对订单业务的统一管理,进行材料管理、成本核算和对接印刷企业等工作,处理我社出版物生产用途的电子文件在排版公司、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的传递管理,有效地解决出版社与印刷企业之间多次不间断的往返取送校样、确认生产文件准确性等诸多问题,使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快速地生产所有的超短版图书,并且使出版社能自始至终监控整个生产和供应链过程。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大大提高印制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人员配置,提高综合效率,及时满足我社出版物的生产需求。
2.2对生产文件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生产文件的标准化为高速喷墨印刷的顺畅进行提供了基础保障,出版物数字化生产的载体不再是传统的软片而变为抽象的电子文件,技术的革新缩短了出版物生产工序,但也对出版物生产文件的正确性以及完整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出版社数字印刷用的生产文件统一要求为PDF格式文件,做好文件字体嵌入或将文字转为曲线,文件的图片分辨率要不低于300dpi,色彩模式为CMYK模式。生产文件标准化,不仅减少了出版社内部编辑环节和印制环节的繁琐沟通,同时生产文件在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传递管理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3保持生产饱满,充分释放设备产能
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精密,设备运行前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自检启动过程,一般用时比较长,需要2小时左右,所以设备频繁启停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采用非接触式生产,印刷设备通过喷头将墨水高速喷射到承印物上,这种非接触式生产能最大程度减少设备磨损,所以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适用长时间开机运转,如果出版社能提供均匀且稳定的生产订单,这样高速喷墨数字印刷设备的产能也能充分释放。
2.4根据设备特点整体设计图书工艺
数字印刷较传统印刷还存在一些工艺局限,而这可以在图书前期策划中避免。(1)白页问题。白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编辑在策划图书面数时,考虑的是传统印刷印张数,但数字卷筒印刷分切方式和传统印刷折页方式不同,传统整印张的面数用在数字印刷中不一定整印张,所以有产生白页的可能。目前没有设备能够清理多余的白页,只能靠数字印装企业手工撕白页,此工序费时费力,这点使数字印刷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建议保留白页。为避免多余白页影响图书美观,可以统一设计图书推荐目录、出版社宣传页、反侵权盗版声明以及出版社防伪LOGO等内容。(2)开本多样化局限。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干预,生产线将极具成本效益。但生产线又是全流程、多设备协同生产,在生产不同规格的图书时需要各个环节设备调整尺寸,因此一旦图书订单开本形式多样,造成用纸规格多样,将大大增加各环节设备调试时间,从而降低生产线生产效率。为保障生产线的高效生产,需要规划数字印刷图书的开本尺寸,一条高速喷墨数字印刷生产线尽可能集中安排常规开本来生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图书的生产效率。(3)专色局限。由于数字印刷设备无法印刷专色,对于有专色的封面只能用近似颜色模拟印刷。另外数字印刷成像原理和传统印刷有本质区别,所以两种方式生产会出现色差。(4)复杂工艺制约效率。相比复杂工艺的图书,平装图书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复杂工艺图书整体工序多,不但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部分工艺还需要手工操作,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速数字印刷生产线主要依靠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来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一旦图书工艺复杂、需要手工处理,数字印刷生产效率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此外复杂工艺都设有开机费,若工艺较多,图书的数字印刷成本也将大幅增加。
3结语
考虑到现阶段高速喷墨印刷的生产成本问题,对于图书出版企业来说,笔者认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印刷方式和传统印刷方式将两者并存、相互补充。所以为了更快地实现图书生产向以销定产的方向转变并且更好地推动图书出版企业出版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图书策划的初期就需要对产品未来的市场有相对准确的预测,对图书类型也要有明确的定位,充分考虑在图书的生命周期中,确保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和传统印刷方式相互转换的顺畅,围绕数字印刷生产的优势特点来设计。
参考文献
[1]滕泰.供给侧的觉醒:从财富原点再出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贾康,苏京春.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刘筱霞,陈勇常.数字印刷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4]陈黎欧.高速喷墨印刷迈向新时代[J].印刷技术,2016(8):16.
关键词:工艺落后 管理落后 技术人才 劳动强度 法律保障 校企合作
Abstrct:Labor productivity of print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of China is very low because of lagged technique and disqualified diathesis of employees. In this paper,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causes of lack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analyzed in both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print enterprises and technician training.
Keywords: lagged technique; lagged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talent; labor intensity; law ensure;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各省的传统包装、书刊印刷业近期处于较不景气的状态,而广告印刷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与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速度。纠其原因,除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可靠的生产管理体制。
在东北,年产值几千万元就可以算比较大的印刷企业了,它们是东北印刷包装业的主体,也是本文的分析和讨论的对象。
一、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现状
在东北印刷企业中受过印刷专业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工人。很难相信的一个例证是,一个年产值几千万的印刷企业,当印刷机需要维修时,印刷机长和车间主任却都读不懂零件上面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
总体来看,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基本现状是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人材更是极度缺乏。
二、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
为弄清楚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对在辽沈地区印刷企业中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是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工资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统计表中所谓A、B类高职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发展的历史不同,实事上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A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中专(或技校)层次的学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操作训练的教学传统,在学生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以设备操作为主线。
B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大专层次的院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的学术分为,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实训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从我们的统计表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北方印刷企业中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低。
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缺少培养印刷工艺类人才的学校呢?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是否定的。截止到现在,全国除老牌的几个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外,几乎每省都有本科院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印刷技术专业则更多。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现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近几年我对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大、中型印刷企业调查后发现,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东北印刷企业多半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东北,印刷企业间的竞争一直是无序和非理性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印刷品的竞争力只看价格是否低,很少把提高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此背景下,决大多数印刷企业没有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团队。一般企业多采用增大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维持印刷企业的生存。在东北的印刷厂中,员工需要没日没夜的上班,即使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一周一般也要上六天班,而且这六天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在机台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是,一周白班,一周夜班,每天也要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只有倒班。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印刷企业多半为民营性质,工人(或职员)的生存竞争很残酷,常会发生新来的大学生受排挤的情况,因此,印刷类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印刷企业就业的很少。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原本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印刷企业,但有一统计,某老牌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在印刷企业工作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0%。实际上印刷工程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主要并不是在印刷厂里,他(她)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和印刷相关的行业,比如销售、网络、出版社等等较为轻松的工作。
客观的讲,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其优势在于综合素质高,善于思考、学习和理解新技术,能够较快的接受新工艺。但由于企业生存理念的问题,印刷企业内缺少技术及相关管理岗位。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的大学生多半只能或在劳动强度大的纯体力岗位,或在非技术的管理岗位上就业。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现状间的矛盾是造成北方的印刷企业缺少印刷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无法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东北绝大多数印刷企业中,传授专业技术一直还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方法。而这种传授技术方法的致命缺点是周期长且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在东北印刷企业中新技术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观上讲,现在东北地区许多印刷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想培养一些有专业基础的大学生。但由于企业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既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也没有好的导师来带他们。近两年,沈阳地区许多印刷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计划部门,也吸收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运行的结果多半不十分理想。其实,这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企业管理者自己都对生产计划部门具体职能和管理规律缺少了解,没有好的指导者也没有相关技术规范,让大学生们自己去摸索,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部门的运行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类失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没有作为,而大学生的感觉则是怀才不遇,这一恶性循环是使学生无法成长为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改行的重要原因。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北方的许多企业可以多向外资印刷企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型印刷企业去学习,在一个有合理人才培养系统的现代印刷企业中,学生在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榜样可以学习,遇到问题有前辈们可以咨询,同时也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证,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 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另一原因是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技术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基本保证。虽然现在国家有相关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在传统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工会作为监督机构,国家在此方面也缺少力度,现在北方很多印刷企业员工的权益没有基本保障,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时间与收益不成比例,老板随意安排员工加班却很少给加班费。工人的工伤、生病缺少合理合法的治疗和保障等。此情况近期虽有改进的趋势,但还很不够,这种生存环境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讲是一般是难以接受的。
三、东北印刷企业要振兴,高职毕业生理应成为主力军
以上我们对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那么,阻碍东北印刷企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
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东北地区印刷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印刷企业主要有这样四个用工来源,1、印刷工程本科生;2、高职高专毕业生;3、中职毕业生;4、社会。
下表是我们对若干印刷院校(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由于中职毕业生在印刷企业的岗位以操作类岗位为主,故我们仅列出了印刷工程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自从国家取消印刷工艺硕士学位以后,印刷工程本科便是印刷行业的最高学历。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现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至少在近期,印刷工程本科生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生存空间难有大的拓展。在沈阳地区,现在工作在印刷企业的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不过只有数十人。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即具有一定印刷专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面向生产一线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准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印刷技术专业理论的高职高专生近期将成为振兴东北印刷业的中坚力量。
四、印刷专业的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印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印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
(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印前设计和图文处理已成为印前领域的基本技术。
(2)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被广泛采用。
(3)在印刷和后期加工方面越来越多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质量检测技术。
印刷是一门综合了众多学科的应用技术, 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是:
(1)涉及的相关理论多而杂。
(2)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规范多且周期较长。
(3)实验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昂贵。
大力发展印刷技术的高职教育,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用心解决的,其一是印刷专业理论基础教学问题,其二是印刷工艺实训问题。
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问题一般不难解决,但印刷工艺训练问题的解决却绝非易事。为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
(1)提早开设专业课,尽可能发挥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好,学校教学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体系和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提倡“按需教学”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印刷专业教学,我们的经验是,校企合作是决定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为许多印刷工艺技术主要应该是在企业中学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印刷设备,特别是彩色印刷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其维护等方面要求也使其不适合成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国内一流的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院校中,其设备与印刷企业的一线设备一般也都要有十至二十年以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工艺实验室的教师,与生产一线的工艺师的水平相比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德宝、曼罗兰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品牌印刷机大量进入我国印刷市场参与竞争,传统的印刷工艺技术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发展和变化的严峻挑战,这必将使我国印刷行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印刷杂志社,《中国印刷》杂志2008.12.新生:《新劳动合同法给印企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索等》。
[2]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刷技术》杂志2007.12。连建军:《浅谈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印刷人庄德智先生是如何走入物联网行业的呢?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庄德智便投身于印刷事业,创立了自己的印刷企业。1996年,筹备劲嘉股份,是劲嘉股份的创始人之一,劲嘉股份上市后,庄德智选择了全身而退,甚至有几年他退出了印刷行业。谈到退出的原因,他表示,当时对印刷越来越失望,认为低价无序的竞争充斥着印刷业。直到总理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开始对物联网做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也看到了物联网未来的美好前景。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网络条件也不够成熟。从那时起,物联网的种子在他心中发芽,积蓄力量等待着这个市场被引爆。而今天迈入了4G高速网络时代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使得一切互联成为可能。有人说,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会创造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机会。庄德智做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物联网是一条高速公路,物品就是车辆,车辆再好,没有高速公路也跑不快。”
什么是智能包装?
谈到智能包装的概念,庄德智表示,智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智能化制造,二是产品智能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过程中的智能,企业能够识别与感知用户需求,通过系统平台和自动化加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目的是提升品牌附加价值,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这就是工业制造环节的智能。“产品智能化就是让商品在‘生命’过程中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以及智能处理的能力,假如产品是一瓶水,企业制造的整个过程从原材料、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拣配送、销售、终端、消费者、金融结算等各个环节形成可分析的数据链条,构成企业的数据知识和商业智能。而智能包装就是让商品具有连接性、交互性以及新媒体入口特性,直至可实现商品交易,商品体现的不仅仅是功能性产品,更要体现商品连接服务的便利性。不管每个产品价值如何,物联网技术将渗透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个产品拥有完整的数据,这就是我对物联网和智能包装的理解。”
包装印刷企业如何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物联网的时代已然到来,印刷包装企业如何与物联网融合发展呢?物联网又将给印刷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庄德智先生认为,物联网涉及面很广,除了我们常提到的一/二维码、RFID、芯片等标识技术外,还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商业智能等多方面,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衍生到外部市场和消费者的商业应用。到目前为止,不管是胶印、凹印,还是丝印、柔印,这些技术已经成熟了。未来的发展是通过“数码+物联网”的方式,实现商品包装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个性化产品及提升用户增值服务来开拓新的印刷市场。印刷行业在物联网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大家的意识问题。取决于能否突破传统印刷思维,插上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翅膀,实现印刷企业的再次腾飞。以往主要依靠低价竞争策略而在市场上生存的企业已经到达极限,如果再围绕着低价的恶性竞争,对于印刷行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升,印刷设备愈发精良,大家竞争的是所购买的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产品定价逐年降低。庄德智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印刷产品的价格比现在还高得多。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一个企业是不可能有良性发展的。很多朋友问我印刷是不是没得做了?我永远都是那一句话――印刷不是没得做,而是空间太大了。印刷企业遇到发展天花板,就应该把天花板拆掉,才能看到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拆掉天花板后那广阔的空间就是物联网时代下的智能包装市场,所以智能包装对印刷企业转型至关重要。”智能是宽泛的,如何通过这个宽泛的名词去运作落地,与真正的产品对接是目前印刷企业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制约智能包装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虽然看好智能包装的发展远景,但是庄德智也谈到了目前制约智能包装的因素,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印刷人的观念意识问题,印刷企业老板的观念转变尤为重要。他说道:“印刷企业为品牌企业做服务,首先要考虑到为其服务的同时,为品牌企业带来哪些附加价值。如何为品牌企业降低推广成本,将品牌企业的产品通过物联网去培育更多的目标用户与忠诚用户,帮助他们创造更大的收益。另外,我们印刷行业如何转型?很多朋友跟我交流说,我再怎么转也是印刷,印刷是围绕着印刷去做的。现在有智能包装的概念,有了物联网的思维,那就不仅是做印刷。难道做印刷就不能通过包装印刷延伸成为以产品为核心的物联网生态链平台么?印刷企业老板们没看到物联网在行业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如果看到了,就知道该怎么做。当然,如果让印刷厂投入巨大资金去推动智能包装,很多印刷企业投资不起。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对物联网的理解和意识一定要很强,要不然也会损失很大,有很多印刷企业老板看到了物联网的前景,但是不敢轻易尝试,这就是目前物联网在印刷行业发展中的困境。”
太和物联在做什么?
太和物联做物联网开发已经6年,从发展初期的投入研发阶段开始步入盈利,发展6年以来,太和物联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企业的目标是铸造中国物联网行业的领导品牌,拥有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优码”自主知识产权与其他多重二维码加密技术,并可提供配套的系列数码印刷及喷码设备,相关知识产权专利高达50多项,同时也拥有国内领先的RFID、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联网基础技术及应用服务。
目前,太和物联为烟草及快消品行业度身定做物联网(二维码)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应用范围,深化应用程度,提升信息化软实力,为烟草企业提供完全方位的、完善的、贯穿市场全流程的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在防伪验真、溯源监测、产品流通、渠道监管、与消费者实现在线互动,以及帮助企业实现“工、商、零、消”四位一体协同等方面在行业应用经验丰富。产品外包装印制唯一多重加密的QR码与包装内侧的唯一数字验证码一一匹配,消费者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后输入验证码即可鉴别产品真伪;另外,基于云平台技术应用,利用加密二维码的唯一特性,实现单品与件箱信息关联,在出库环节赋予产品相关流通区域信息。借助 LBS定位系统,建立窜货预警机制,使稽查人员可通过云致平台的App及时准确查证,实现从源头防止窜货,维护渠道秩序与企业形象;以二维码和RFID/芯片作为企业与终端消M者的信息交流桥梁,通过趣味活动、资讯传播等形式与消费者实现在线互动,及时收集消费者意见与市场信息,为产品的优化与研发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精益研发;基于QR码、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以云致平台为核心,针对卷烟生产、仓储物流、工商协同、分拣配送、市场营销5个主要环节,实现物流跟踪、优化调度、安全监控、产品溯源、品牌培育、信息服务、消费跟踪、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高效管理。助力企业实现精益研发、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
庄德智非常看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认为其在未来将成倍增长。“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在印刷行业中帮助印刷企业做好智能包装市场,我们非常有信心帮助印刷企业在竞争胜出,为品牌企业提供更高的价值和服务,现在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市场和价格,还有服务,而且会越来越激烈。我们不应该往地板上看,而是往天上看。提高价值、精致服务,才能提高客户黏度。”
庄德智希望能够帮助印刷企业做一个深层次的服务转型,那么,太和物联是如何给印刷厂带来利益的呢?庄德智表示:“一个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订单;另一方面是税收方面的变化:如一个包装假如是1元钱,之前是印刷厂开17%的增值税发票收取生产企业1元钱。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做的话,我会提供物联网服务平台给印刷厂,同样收取生产企业1元钱,但是提供的是17%增值税与6%服务税的发票。因此未来印刷厂会有这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另外,印刷厂通过物联网的竞争逐渐加强以后,公司大部分收益是来自于物联网服务平台,无形中已经从传统行业转型成物联网服务平台,价值一定是成倍增长。”庄德智早已着手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一再强调目前的最大难题是意识问题。“印刷行业不景气,老板相对比较慎重,越不敢尝试,越难发展。如果企业不做技术开发,很难把市场做好。竞争不能只靠低价,要建立在智能物联体系上,不仅仅是做大规模和挤压价格,而是做服务,本来是对品牌企业1年做1000万元的业务,如何把它变成2000万元,利润本来是20%,想办法变成25%,这才是竞争。如果有印刷厂跟我谈帮他们省多少钱,那我不会跟他谈,我愿意谈的是我帮你创造多少价值,省钱没有用。”
另外,太和物联还携手京东金融推出了“小红花欢乐购”活动,属于联合营销模式,被庄德智笑称“羊毛出在猪身上”。即运用物联网二维码技术,协助品牌方、渠道商、终端零售商,快速开展全品类促销而开发的项目。放大促销效果,提升产品销量,增强消费体验。庄德智解释道:“我们在推广的是联合营销,各行各业都可以和我联合,举个例子:比如做一个标签是1毛钱,我收品牌企业2毛钱,为什么贵1毛钱呢?我们通过联合营销的模式,由第三方出钱,比如商城、酒店、保险、金融、航空公司等,我们有大量客户,客户就是我的入口,我们送给客户不低于10块钱的现金或是礼品。品牌企业老板多付1毛钱作为广告费,而终端客户一瓶水花了3块钱,还送了几十块钱的现金或礼品,这肯定是很有诱惑力的。我们现在与京东合作,扫5次码就送42块钱的现金或礼品,包括电话费充值等。如果你问我们靠什么变现?我们靠规模。只需要下载京东、注册账号,就可以提走现金,京东金融就多了一个客户。我们不能仅仅给品牌企业做包装,我要考虑在做包装的同时怎么样帮助品牌企业卖出更多的产品,终端用户买了一瓶水的同时还得到了另外的收益,这就是品牌服务价值。有这么大的服务空间,我们的印刷厂如果不懂得去应用它,企业不可能做好做大。”
谈到太和物联在智能包装领域的发展规划时,庄德智表示,太和物联将围绕包装,将物联网的延伸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做好。“我们有大量产品入口,为各行各业做推广活动。围绕着标签、薄膜包装、纸类包装,便可以覆盖各行各业。人家说印刷没得做,不是没得做。每个行业到低谷的时候,都是反弹的时候。”
印刷质量自动检测系统是针对视觉信息数字化,通过电脑实现印刷质量的“看见”和“认知”,对印刷品进行高速度、高精度的100%的实时检测,彻底消除人为的失误,建立统一的、可量化的检验标准。为满足印刷中高速、高精、实时的质量检测需求,检测设备对硬件和软件的技术要求极高,国外企业中瑞士的BOBST、美国的PROIMAGE、日本的DAC和TOKIMEC、以色列的AVT一直是该领域的引导者,近年来也有国内优秀企业快速发展起来,缩短差距,智造中国印刷产业特色的质量检测系统和设备。
印刷质量自动检测的必要性一些印刷企业尤其是烟草公司对质量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大量退货。为了降低风险,大多数印刷厂都采取对印刷品施行人工全检的方法。但人工全检存在其局限性,且不说人会存在视觉疲劳的问题,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检出印刷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这已是一件极具难度的工作。因此要真正保证品质,做到零缺陷,采用印品质量自动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百分之百的印品质量保障,还不是印刷质量自动检测的全部目标。即便所有的印刷缺陷都已检出,但此时废品已生成,浪费已经造成,对印刷厂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并未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印刷自动检测的重要目标是要减少或避免废品的生成,降低废品率。当然对已生成的废品要能百分百检出。
印刷中存在的色差、套准、刀线及条码等问题,都是渐进的、累积的、放大的,我们把这些渐进累积的问题称为印刷中的过程问题。而那些印刷中随机产生的问题,如脏点、飞墨等,则称其为随机问题。过程问题一旦开始出现,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在凹印这样高速的印刷系统中,它会快速累积,直至产生大量废品。但若在人眼能分辨出这些问题之前,通过印刷自动控制设备的监测、分析、判断,及时给出警报,操作员及时采取措施,则过程问题完全有可能被消灭在变成废品之前。对印刷中的随机问题,则不必采取措施,但须有手段将其检出,避免废品流出。
要解决过程控制问题,关键是要在人眼不能辨别之前,就及时察觉到问题的存在。从技术角度讲,这一目标只能依靠印刷质量自动检测系统来实现。印刷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技术印刷质量检测系统一般由照明光源、光学镜头、摄像机、图像信号的处理和执行机构组成,系统的核心技术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照明光源:好的照明光源及照明系统是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简单的照亮物体而已。首先照明光源要能够真实地再现印品的色彩,不能够造成颜色的失真,这就要求光源的发光光谱接近日光,同时应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并在整个照明区域内亮度均匀;其次是光源和照明系统的设计要避免印品上的一些高反射率的特殊区域,如:烫金、激光防伪标志等使采集的图像溢出,造成检测精度降低或根本无法检测;最后,在某些应用场合,还要考虑光源与照明方案的配合应尽可能地突出物体特征量,增加对比度。总之,在选择光源和设计照明系统时,要根据印品的具体情况,确定光源所需的几何形状、照明亮度、均匀度、发光的光谱特性等,当然同时还要考虑光源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2.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光学镜头的品质会影响视觉系统分辨物体的能力,影响图像的对比度以及清晰成像的范围(景深)。而这些特性的优劣受镜头本身像差的限制,镜头对像差校正的优良与否,决定了镜头的成像品质。常见的像差有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等六种。
3.视觉传感器:镜头通过的是被拍摄物体的光学信息,而在计算机中处理的是被拍摄物体的电信息,摄像机视觉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完成光学信息到电信息的转换,直接完成这一转换任务的是视觉传感器的芯片。在芯片上整齐地排列着象小水池一样的单元(像素),但它们盛的不是水,而是电荷。携带被拍摄物体光学信息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芯片的表面,光信息变成电荷信号(曝光),光强的地方电荷多,光弱的地方电荷少,对应着印品上不同区域的明暗程度;不同的颜色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存放在不同的像素中。曝光产生的电荷,按规定好的顺序(扫描方式)依次将电荷读出,经过放大和其他处理,最后从摄像机输出。高质量的图像信息是系统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原始依据,高品质的视觉传感器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足够的动态范围,印品上很亮和很暗的部分都能够准确地反映;第二,要有足够的分辨率(足够多的像素数),印品上的微小细节都能够清晰地体现;第三,要能够真实地再现印品的色彩;第四,摄像机的读出(行频或帧率)的速度要与印品的速度匹配,保证足够的精度和100%的采集。
4.图像信号处理系统:它相当于检测系统的大脑,如何对图像进行处理和运算,是检测系统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与模板相比,找出差异”,机器视觉的工作原理说起来比较简单,但真正实现上却很复杂。整个图像信号的处理通常包括:(1)预处理;(2)特征的提取与识别;(3)测量。高速运动的印品通过摄像机时,与模板图像相比,往往会产生位置的移动、旋转,有时甚至有飘动,使采集的图像发生变形失真;光源的不稳定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采集的图像亮度不均匀,颜色发生变化;其他外部设备、供电电源和采集设备本身也会引入一定的干扰和噪声。为此,在安装视觉系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图像预处理排除和淡化它们的影响。
目前国内企业所能提供的技术国内印刷质量检测系统的生产、研发企业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正如前面所说印刷质量检测系统涉及高端技术众多,且国外企业大多设置了技术壁垒,要想从零开始或赶上超越确实难上加难,因此很多企业选择以或合资的方式进入印刷质量检测系统这个领域。以自主创新见长的大恒图像走进印刷行业有赖于最初与印钞行业的结缘。广泛应用于印钞系统中,针对印钞行业研发出的可代替人工质检的全自动检测设备,在印刷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积累了大量专业印刷质量检测系统研发经验的基础上,大恒图像开发了适合大部分印刷企业印品检测要求的检品设备。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推广,目前此类检品机已售出近400台(套),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在印刷质量检测领域,国外企业技术领先,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导。然而进口设备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即只能检测采用简单工艺加工的印品出版印刷,对于国内诸多复杂工艺(如镭射、烫印、压凹凸等)却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这无疑给国内印刷质量检测设备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大恒图像自主研发专门针对我国印刷市场的特殊需求展开攻关,开发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印刷质量检测设备。
2008年,大恒图像推出的DH-JP420小张检品机,让业内人士耳目一新。目前该机可对模切后的小张产品如烟包、药包等进行全面的高速检测,其检测项可涵盖所有印刷工艺,最高检测速度可达8万张/小时以上,并可针对不同印品区域设置不同的检测精度,实时显示缺陷区域的图像。据悉,德鲁巴2012展会上,大恒图像将携带全新的多功能小张检品机亮相,希望开拓更多的海外用户,同时也创建一个和同行业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