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

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08:56: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新型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崛起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为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快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环境治理机制,实现城乡环境面貌较大改观,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二、任务目标

年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年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全民参与。以街、镇为主体拟定本辖区内城乡环卫一体化方案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推进计划。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单位和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2、分类实施、逐步推进。将各街、镇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清运、卫生保洁逐步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以建城区、近郊村(居)、街(镇)驻地、国道、省道、景区道路沿线为重点,优先治理严重影响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全面实施。

3、健全机制,实现长效。

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要求,逐步建立“村清扫收集、街(镇)中转、区代运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检查、督导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环境整治运行机制,条件成熟后,街(镇)道路保洁、设施建设、垃圾清运等环境卫生工作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由区城管局实行统一管理,区环卫清运服务中心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代运,实现城乡环境整治的长效化和制度化。

四、内容要求

1、设施配置:

(1)垃圾转运站:原则上按每街、镇建设一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标准配建生活垃圾转运站,共计14处,其中新建13处(配置见附表),垃圾转运站设置应便于本辖区内村庄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建设用地由各街镇负责解决,占地面积不少于4亩,每个转运站配压缩清运车1辆,摆臂车4辆,侧装车2辆,每处转运站造价约300万元。转运站由各街、镇选址后报区城管局,区城管局负责转运站主体建设,转运站压缩设备、转运箱、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车的配套。各街、镇负责提供本辖区内垃圾转运站的用地及水、电、路的配套和协调,并负责转运站场地硬化和周边围墙的修建。

(2)每村设置2至4个垃圾转运箱,村内背街小巷根据需要设置240升垃圾桶,由各村根据村内户数按标准配备。根据初步概算,约需垃圾转运箱1719个,垃圾收集桶5730个。按每百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级保洁员,负责本村环境卫生工作,约需保洁员1578人。

2、管理运行模式:

(1)街、镇、区城管局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主体,街、镇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辖区内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街、镇城管所配齐5-8人,所长负责城管执法工作,指导员负责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工作,区城管局委托区环卫清运服务中心与行政村签订生活垃圾有偿委托服务协议,负责将生活垃圾代运至垃圾处理厂。

(2)以村委会为单位按照每户每年60元的标准承担生活垃圾代运费,可采取集体支付、企业捐赠、一事一议等多种筹资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由村委会负责多渠道筹措资金。各村按标准购置垃圾转运箱、收集桶。住户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箱或桶内(不得投放建筑垃圾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垃圾);村委会负责本村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工作,杜绝乱倒垃圾、污物、污水和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

(3)街(镇)驻地(含驻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经营业户等)生活垃圾由各街镇与区环卫清运服务中心签订有偿委托服务协议。驻地环境卫生设施由各街镇负责设置。

五、经费保障

按照“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工作思路,区、街(镇)、行政村三级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费用,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1、区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垃圾转运站建设。

2、区城管局通过争取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补助、环境卫生收费投入2900万元,用于垃圾转运站主体建设、购置转运站压缩设备、垃圾清运车辆和收集车辆。

3、街、镇承担本辖区内垃圾转运站用地费用,修建转运站围墙、场地硬化和水电配套的费用,每处转运站约40万元。

4、行政村承担本村垃圾转运箱、垃圾收集桶购置费用,每村预计需费用2-3万元。

(二)资金拨付管理方式。区政府将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投入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给区城管局。城乡环卫一体化相关工程招标、车辆购置、设施采购等工作,由区政府统一进行招标或政府采购。其中垃圾转运站主体建设、压缩设备、配套清运车辆、垃圾收集车辆由区城管局制定计划,报区政府统一招投标;街(镇)、村配套转运箱、垃圾收集桶等城乡环卫一体化所需设施、设备,由街(镇)、村根据实际确定数量后,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型号的要求,与区城管局协商,可委托区城管局走政府采购方式购置,或自行组织报政府采购统一购置,相关程序及事项提前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办公室备案。设施建设、专用车辆购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等工作所需经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区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监督资金的落实和使用,区审计局负责跟踪审计。

六、组织保障

(一)成立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街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具体负责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街、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网络。建立区、街(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各村设一名村干部负责本村道路保洁、垃圾收集等工作的管理,接受街镇城管所管理,街镇城管所行政上接受街镇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城管局、城管执法局业务指导。

(三)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范围,纳入科学发展全方位目标考核内容。

第2篇

关键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加之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些地方在未建设城市垃圾处置工程前,把城市垃圾倾倒到乡村,种种因素造成农村垃圾泛滥成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卫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

二、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前提。多数农村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设施设备,与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

(三)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城市环卫管理机构对农村环卫管理“鞭长莫及”,乡镇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大多数村没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内没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内道路清洁、垃圾收集等工作,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老弱病残人员,不能担负起环卫管理职责。

(四)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程度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形成“房内现代化、房外脏乱差”。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1)根据村镇道路格局,用地布局,自然界限以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居民生活垃圾装袋后定时投入指定垃圾收容器内,逐步取缔生活垃圾散倒与地面、垃圾通道的投放方式,同时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在规划区域内整治露天垃圾收集池(点),杜绝散倒垃圾点和其他不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垃圾收集点,须按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在收集点由人力车、小型机动车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厂。3)环卫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进行计算,城镇环卫专业队伍宜占规划区人口的0.5‰~1‰,每个村目前应配置2至3名环卫人员。4)垃圾清扫、转运的设施配置缺乏,小型清扫车每村配置一辆,压滤式垃圾清运车每镇配置1辆。

(二)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

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

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城乡环卫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要成立环卫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具体事宜,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新机制。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居)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三是建立严格环卫管理考核机制。县级环卫部门强化监督和考核职责,对镇村环卫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现在够狠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将镇村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环卫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要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乡镇总体规划,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焚烧池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优化垃圾处理资源配置、减少运行成本。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四)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二是城乡一体化财政补助资金多向农村环卫管理投入。提高财政投入农村环卫保障资金的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的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作为村庄自筹资金。

(五)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板块、宣传窗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除了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外,要充分发挥基层乡镇、村组织机构的作用,要求村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进学校,鼓励农村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去,通过学生向其家长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

四、结语

总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妥善收集、处置,对农村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对于目前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找出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莱芜市环卫作业集团化运营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白晓龙;顾卫兵;金胜哲;杨春和;邹永平;;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4期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城镇和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保”原则,借鉴外地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存量垃圾全部清除,增量垃圾全部收集,保洁公司一杆到底,清运管理相互分离,垃圾清运全面覆盖,乡村美丽长效保洁”的标准,选聘专业保洁公司,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托管,实现城乡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镇、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有效提升城镇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管理”、“作业”分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将镇驻地和全镇37个村庄的环境卫生保洁及生活垃圾清运任务整体打包,委托专业保洁公司管理运营,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现“垃圾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镇政府负责对保洁公司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管、检查和考核,保洁公司提供有偿服务,强化内部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建立起科学长效的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

1、村庄保洁。纳入托管的村庄37个,保洁范围为村庄内的道路、街巷、广场、坑塘、路边沟、绿化带及道路上的附属公共设施,以及村庄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区域。由保洁公司按照每100户1名保洁员、每1500户1名村庄管理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实行常态化保洁。按照每15户配备1个240升垃圾桶,人均日产垃圾0.8公斤、每车每天运输8吨垃圾的标准配备垃圾清运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内道路及进出村道路保持路面干净,村内坑塘、排水沟、绿化带、路边空闲地、墙角等无杂草、垃圾和漂浮物,电线杆、墙面等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

2、镇驻地保洁。保洁范围为镇驻地的主要道路、辅路、人行道、绿化带以及道路上的附属公共设施,保洁公司按每1.2万平方米1名保洁员、12万平方米1名管理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主干道路实行机械化吸尘、洒水、冲洗,辅道、人行道实行人工保洁。保洁公司按作业面积配备洒水车、高压冲洗车、清扫车,按镇街驻地人口垃圾产生量配备垃圾收集设施。镇驻地道路保持卫生整洁,绿化带内无垃圾污物,电线杆、墙面等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

3、垃圾中转站运营。由保洁公司接管镇区内现有1处垃圾中转站,由保洁公司配备工作人员,保障中转站正常运行。站内外保持环境整洁,站内定时消毒,不影响周边环境。

三、资金筹集

城乡环卫一体化所需资金实行统筹制度,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担”的总体原则,卫生托管费用由镇、村居(村民)共同负担,原则上村级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桶配置费用由村居(村民)负担,垃圾清运、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以及对应的人工、机械等费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已实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镇村,由县(市)、乡(镇)政府参照城市居民收费标准确定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经县物价局核准,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以2013年统计年报村庄人口数为准,村民每人每月缴纳2元保洁费用,(由各村负责筹集)。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筹备阶段(2014年5月1日至6月5日)。对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环境卫生托管范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保洁公司进行资质认定,选定保洁公司,签订镇、村环境卫生托管合同书。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6月6日至6月10日)。召开动员会议,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人员培训,做好现有环卫人员思想工作,确保平稳交接。

第4篇

区委、区政府以“创中国旅游名城,建经济强区”为目标,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模式、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明确了从统筹城乡布局、资源配置、产业配置、社会管理、发展措施等五个方面入手,立足于抓规划、抓机制、抓亮点、抓项目,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机制体制等一体化进程,努力把建设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完善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城乡发展格局

为了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区上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各街乡和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人员。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定期视察,形成了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区统筹办坚持把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营造氛围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在主要路段设立宣传牌,刷写墙体标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形成了全体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规划为纲科学发展,搭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体系

坚持规划为纲、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着眼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实际,编制了《市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各重点村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生产发展规划》等建设规划,初步形成了以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规划为支撑,以新农村重点村规划为补充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体系,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强化措施探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实现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我区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在全区确定了50个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示范村,并以重点路段、重点区域为突破,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区、街乡、村组都成立了管理机构,确定专职人员,“三级联动”共同推进;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落实环卫基础设施、落实保洁队伍、落实管理经费,“三个落实”奠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良好基础;宣传引导和检查通报相结合,补助资金与目标考评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三个结合”助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加快重点区域示范向全面覆盖延伸、政府主抓向群众参与延伸、管理常规化向规范化延伸,“三个延伸”提升标准,逐步形成了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互结合、保洁员和专业队相互补充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和模式。

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期间,我区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实施了88个新农村示范村、重点村的建设项目,其中年至年度的63个重点村已通过市上验收。斜口街道芷阳村、秦陵街道秦俑新村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新农村建设旗帜村”。五年来共投资5.5亿元,修建道路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575490平方米,新修排水渠道389532米,新建农民健身场所188986平方米,安装路灯8195盏,修建垃圾台1816个,改厕19990户,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社会事业、精神文明、民主管理等各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村收集、乡运输、集中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体系,实现全乡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全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建立与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和环卫服务体系,健全乡、社区、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推进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进程,实现垃圾从以简易填埋和简易焚烧为主的处置方式逐步向卫生填埋和带有烟气处理设备的焚烧处置方式过渡,使全乡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运作机制

(一)建立环境卫生网络管护机制。乡城建油区办公室负责清运车辆的管理,对自建垃圾处理厂搞好选址、规划和建设,确保在3月底前投入使用;同时全面负责全乡城乡环境卫生日常监督检查。各社区、村负责本辖区卫生管理工作,按每75人配备1个垃圾箱的标准配备垃圾箱,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人员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名单以各社区为单位于3月25日前统一报乡城建油区办公室。每天保洁人员将各户门口垃圾定时收集运送到村内垃圾箱,由乡清运车辆进行收集并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二)建立运行资金保障机制。乡财政承担全乡垃圾清运车辆购置及统一运输费用、垃圾箱配备费用和垃圾厂处理服务费以及各村保洁人员一半工资,各村承担保洁人员一半工资和垃圾箱维护费。各村垃圾箱个数和保洁人员人数及工资标准见附表,乡政府和各村每年要在支出预算中安排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专项经费,保障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正常运行。

(三)建立考核机制。乡政府将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内容,制定严格奖罚措施,由乡督查办公室和城建油区办公室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查考核。各社区确定一名同志具体搞好该项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各村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相应组织管理机构,配备精干力量,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全力抓好本村内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5日—3月23日)。召开全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实行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爱护环境,按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社会氛围。

(二)准备及试运行阶段(3月24日—3月31日)。

1、统一采购垃圾集中清运车辆和垃圾箱,将垃圾箱配发到各村,各村按标准配齐保洁人员。

2、乡城建油区办公室牵头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厂进行构建,确保其按时使用。

3、各社区、村成立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对村庄和道路两侧垃圾进行集中清运。

(三)检查验收阶段(4月1日—4月5日)。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准备及运行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确保4月5日前全部验收合格。

(四)运行管理阶段。全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运行后,乡督查办公室和城建油区办公室负责对各村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实行月检查、月调度、月考核,月考核结果及时予以通报,作为乡政府年终对各村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以乡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陈官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社区、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加强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6篇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提升全镇43个村净化达标村居环境卫生面貌基础上,全面清理历史遗留及新近形成的农村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通过本次活动,集中清除村庄内外、河塘沟渠及庭院周边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彻底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等“脏、乱、差”现象,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整治时间

3月15日-4月15日。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镇范围开展一次大规模、全方位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打造卫生整洁、干净有序的农村环境,为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净化夯实环境基础。

三、整治内容

(一)清理村内外卫生死角。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公众参与”原则,以“三线”(公路、河道、通村道路沿线)、“五片”(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村庄出入口)为整治重点区域,集中清理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清理后的区域,要采取配套设施、硬化绿化、专人盯防等有效措施,防止反弹,巩固成果。收集的垃圾可以直运或转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对于地理位置较偏远的村,收集的垃圾可采取生态卫生填埋或无害化焚烧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

(二)清理河塘沟渠。由于群众卫生意识淡薄,河塘沟渠往往成为各类垃圾的天然消纳场所,形成“白色污染”重灾区,河塘沟渠的清理既是整治重点,也是难点。要全面清理村庄河塘沟渠水面上的漂浮物、杂物和周边各类垃圾,全面制止垃圾污水直排河塘沟渠、企业超标排放及其他危害水体卫生的行为,全面消除“垃圾河”“垃圾湾”“垃圾沟”现象。同时,要加强对河塘沟渠周边居民的宣传引导,树立群众卫生意识,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实现河塘沟渠长效管理和常态保洁。

(三)清理庭院卫生。结合“大家动手、清理垃圾、美化家园”宣传画张贴工作,采取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号召千家万户开展庭院大扫除,在庭院“门前三包”范围内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垃圾和杂物。通过开展“卫生家庭”“卫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建美丽乡村。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这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切实把这次活动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抓牢做实。各管理区、村要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措施和时限,分阶段组织实施。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广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改善城市文明卫生面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县城基础建设提升改造

①对县城幸福大街等主要街道降低便道,科学规划停车位,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②对开发区二道街、公园等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成符合现代人民群众使用的公厕。③按照文明县城的要求和标准,对城区内主要街道加换果皮箱、指示牌、公交站牌等便民服务设施。

(二)持续开展县城容貌整治活动

①开展“露天烧烤”“联合执法”“容貌大整治”系列活动,促进县城秩序改善。②推进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化,按照精确、细致、提高的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推行精细作业、精细管理,积极开展洁净城市创建活动和以克论净,实现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大提升。③市容秩序管理精细化,坚持以“市容整洁、景观优美、管理规范、居民满意”为目标,集中整治户外广告、流动摊点、店外经营、“牛皮癣”、乱搭乱建、违章搭建等难点问题。④市政设施管理精细化,制定细化管理标准和措施,优化流程,实现市政设施养护无缝隙、全覆盖、无死角管理。

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结合属地政府,由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牵头,督导环卫公司,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机制,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全面排查清理农村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盲区,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

(四)实施垃圾分类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①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垃圾分类试点建设经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模式,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和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②对县垃圾填埋场能力进行提升建设,满足我县日益增加垃圾量的处理能力,今年年底如果环评通过,计划更换原来的卫生填埋、垃圾压缩等传统垃圾处理模式,谋划与第三方公司对垃圾进行碳化、无害化、环保化的处理模式。

(五)全面推广道路水洗机扫、以克论净

根据环保专家组要求,每三公里配备一辆湿扫车和一辆洒水车,深入开展洁净城市创建工作,以克论净,清扫率达到83.5%以上。在加大主次干道清洁基础上,利用小型冲洗车加强对便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的冲洗力度,推行“以克论净”标准,建立道路扬尘防控体系。(六)大力增加城市绿量,努力提升绿地品质实施北环至苗大线连接线大约1公里道路两侧绿化。对现有扁鹊公园、公园等公园游园和街道绿化养护及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完成西环带状游园绿化项目。

三、组织保障

第8篇

一、工作任务

(一)完善长效保洁机制。规范农村保洁队伍的建设,将保洁队伍纳入乡镇(街道)统一管理,配备年富力强的人员承担清扫保洁工作,对保洁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8小时保洁机制,同时保证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工资报酬和工作要求相匹配。不断完善保洁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使保洁工作有人考核、有人监管,工资收入与工作质量挂钩。进一步扩大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范围,建立起规范有序,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的环境保洁市场运作机制。

(二)拓展保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洁区域范围,基本实现行政区域保洁全覆盖,2009年重点做好4个方面保洁范围的拓展覆盖。一是做好庭院及房前屋后的保洁工作,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污物,无渣土瓦砾,无瓜皮果壳;农户庭院内无卫生死角,物品堆放整齐,院落整洁,绿化带无暴露垃圾;二是拓展道路沿线保洁区域,将国道、省道、县乡道两侧15米范围纳入保洁范围,做到15米可视范围内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道路沿线洁化、绿化;三是将市级以下重点河溪道纳入保洁范围,强化溪沟的源头保洁工作,同时对村内所有池塘实施保洁管理;四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乡镇(街道)所属工商经营户、企事业单位卫生保洁工作,纳入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步解决好工业垃圾的出路问题,规范工业垃圾的处理。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进程,完成2008年立项的常安镇、灵桥镇、受降镇三座垃圾中转站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的万市镇双体式,*乡、*镇、*乡单体式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合理增建、改造和配置垃圾中转房、收集房和果壳箱等;结合“百千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村背街小巷、里弄小道的硬化率,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45座,公厕2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5000座的建设工作;完成10座生猪养殖场厌氧池建造。

(四)强化市容卫生管理。狠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的落实,建设、改造农贸市场陈旧设施,优化市场设施功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做到合理布局、划行归市、管理有序,全面完成2009年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任务;加大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杂物乱堆”的“五乱”行为,保证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局面;强化集镇市容管理,逐步规范经营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取缔占道经营、倚门设摊,提升城镇市容整体形象。

(五)切实提高群众公德素质。一是深化“清洁城乡”星期五义务劳动制度。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城乡群众、中小学生、外来创业人员,开展卫生专项整治,自觉搞好社区卫生、行政村卫生、单位卫生和家庭卫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二是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携手1+6,清洁进万家”活动,带动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三是开展清洁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妇女等志愿者深入社区、行政村开展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清除牛皮癣等突击整治活动,并对不清洁行为进行义务监督,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清洁城乡”活动。四是开展“清洁城乡”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对全市脏乱差卫生死角实施有奖举报,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在举报活动中受到教育。

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清洁城乡”活动,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顺乎群众强烈愿望,它关系到优化发展环境,关系到招商引资,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到群众生产经营的问题,城乡环境卫生的优劣,直接体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清洁城乡”工作也是检验干部作风,锻炼干部作风,转变干部作风,培养干部作风,塑造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把“清洁城乡”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涵抓好抓实。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开展“清洁城乡”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群众既有享受城市蓝天、绿地、美景的权利,更有建设和维护优美环境的责任。只有人民群众这个“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有产生“人心齐、泰山移”的能动作用。因此,在开展”清洁城乡”活动中,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引导城乡居民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参与意识。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强势舆论氛围,使“清洁城乡”活动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应通过开展对城乡居民素质培训,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严管重罚,把“清洁城乡”与改变陋习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