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39: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第1篇

一、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的原因

就我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造成这一原因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到社会环境、教师自身原因、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制度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对人们的影响较深,高收入、高地位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追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也以经济为中心,更多的人希望获取更高的收入,对金钱利益看得更重。这样一来,青年教师受到当下社会风气的影响,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产生一种迷茫的感觉,对工作的热情也随之降低,放松了自己对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师自身原因

受到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之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并没能有效地针对这一差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注重于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关注较少,导致青年教师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让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种抵触心理。

(三)工作环境

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们的身心并没有真正的成熟,由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换,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青年教师的心理,依然有着大学时候的开放性特点,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大的好奇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很难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

(四)工作制度

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实效性。医学院校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来说,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措施分析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作用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青年教师发展实际情况,将政治教育工作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注重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政治热情。

(二)以特色教育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青年教师多数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实际应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可以利用党建活动项目制、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素质大赛、青年教师文明岗等活动,激发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注重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第2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 原则 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45-02

近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不断加强,但关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相对比较薄弱。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希望和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效果,关系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2013年5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高校应在贯彻《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增强工作实效。

一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点及思想状况

高校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在政治上,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坚定;在工作上,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师德修养,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开拓创新精神,业务能力较强,很多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应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部分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存在滑坡现象

在利益多元化和经济行为自由化、开放化,以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出现了偏差,少数青年教师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等不良倾向,出现了价值取向功利化等行为倾向。

2.部分青年教师有特殊的思想和心理压力

青年教师由于所处的特殊位置、承担的特殊使命,特别是在住房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聘任改革等过程中承担着特殊的工作和思想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状态。

3.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健全

多年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没有专门从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垂直工作体系,而且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更缺乏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构。因此,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难以实施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4.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

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缺乏创新,主动性和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途径亟待拓展,形式需要不断创新,载体需要不断丰富,避免被动应付。

二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把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这是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广大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理解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努力为青年教师梦想的实现搭建平台,同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青年教师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2.目标性原则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为此,在确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时,应始终面向全体、注重发展,力求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等“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差异性原则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引导,使每个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都得以提高,最终实现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4.系统性原则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既需要党、政、工各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合力,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教育引导,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盘考虑,系统推进。

5.创新性原则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固守传统,必须与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必须把创新贯穿于工作各领域,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充实新内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途径创新

1.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青年教师头脑。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会、报告会、培训会等,广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学习模式,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形式,使学习宣传教育覆盖到青年教师的各个层面,不断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建立师德考评制度,使师德真正纳入高校考核“硬指标”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媒介,宣传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先进事迹,通过师德典型复制和榜样引领,引导青年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教书育人使命感,自觉投身实现“教育梦”、“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3.加强人文关怀

坚持把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业务上,多给予关心指导,在相关政策制定上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上的指导,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生活中,多给予关怀帮助,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等制度,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在人文关怀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定期举办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普查、设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心理疏导,舒缓其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促进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和谐。

5.探索案例工作法

案例法,即运用采编、筛选出的生动案例,启发工作思维,引发借鉴和思考,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方法。引入案例法,有助于突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局限,以成功鲜活的案例为借鉴,“举一反三”地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各高校应结合教育部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案例评选表彰的有力时机,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征集、评选、表彰、研讨等形式,挖掘、推广、积累一批优秀案例、创新案例、特色案例、经典案例,以案例为突破口,激活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丰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6.创新网络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广大青年教师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拓宽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高校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通过建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网站,开通青年教师思想博客、微博等,不断拓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平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积极研究互联网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趋势,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强化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提升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3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工科青年教师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36-02

立德树人,是指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培养要贯彻中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由于理工科院校教师构成的特殊性,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立德树人思想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 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现状

理工科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处事原则等方面与普通大学生具有共性,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同,长期受教育的方式不同,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理工科大学生有以下一些特点:

1.注重理性

理工科大学生,更擅长逻辑推理而不是归纳推理,偏重于理性,养成了逻辑思维的习惯,遇事比较沉着冷静,当他们通过自己的推理对某些事物产生认同后,会坚决支持、参与,但如果被他们否定,也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2.注重现实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学习的东西通常是现实世界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而在对事物的看法中,比较注重现实,不喜欢空泛之谈,痛恨形式主义。

3.机械性

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都习惯于一是一、二是二的逻辑思维,有时甚至会钻牛角尖。因而,难免会有一些人对问题缺乏灵活多样的分析,有时候看问题可能会比较偏激,表现出棱角分明、较为固执的性格。

4.洁身自好

理工科大学生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客观上造成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衷,而对社会科学的冷漠,进而产生对政治的冷漠,有的人甚至认为自然科学才是“科学”。因而,容易产生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对专业以外的事物并不感兴趣的特点。

二 当前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基本为“80后”,一般为毕业于相应的理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这些青年教师在长期接受理工科学习中也形成了更加牢固的理工科学生特点,在岗前培训时又缺少相应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造成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立德树人思想的培养,认为只管上好自己的专业课就行了,把科研开展好就没有其他责任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忽视了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的特立独行使学生也缺乏责任感。部分青年教师存在身份认识滞后,没有及时认识到自身已是教师的现实,对一些社会现象或缺乏立场性分析,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起到正面效果。

当前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难免会产生一些丑恶现象,这些现象对青年教师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没有看到社会基本面是好的,他们甚至在课堂上会穿插一些对突发重大事件的评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能量”效应,起不到立德树人的作用。在现实中,青年教师要适应岗位,要结婚、购房还贷,面对种种现实与压力,渐渐迷失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甚至学生时代养成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动摇。理想信念的缺失和价值观念的摇摆使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内在动力也消失了。

理工科青年教师对文史类知识轻视,淡化了文史类知识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理工科青年教师走上大学教师这个岗位,不只是要把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在专业上的导师,还要用道德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可能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它同样也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它一定是所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缺乏文史类知识,理工科青年教师就很难真正成为一名道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的大师,立德树人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 加强和改进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理工科院校和青年教师是一个相互联系依存的整体,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和青年教师都有其自身特点,理工科院校应该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实现个人理想、愿景等人生价值的场所,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师德高深、教学和科研业务出色、自愿成为乐于教书育人的好教师。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唱响正能量旋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论的学习、榜样的宣传,使接受教育者改变思想,从而在行动上向既定目标靠拢,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中开展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立德树人重要性上进行讲解,要在立德树人方法论上进行详细介绍,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来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更新丰富,如举办立德树人沙龙、研讨会等。从学校层面树立标兵,宣传一些德高望重的教师立德树人的事迹,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浓厚的立德树人氛围,让“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影响到广大青年教师。

2.鼓励青年教师进步成才,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一个人要有“精气神”,一个单位同样也需要“精气神”,培养青年教师追求进步、立志成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是理工科院校内涵建设的具体表现。有了这样的“精气神”,青年教师才能从生活基本面跳出来追求更高的需求,才会去坚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中投入精力,才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不会得过且过,才会去思考立德践行树人。理工科院校通过各种举措在青年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鼓励青年教师在学历提高、科研申请、教学水平上形成互相竞比,从经费和机制上保障青年教师能获得向上通道。

3.关心青年教师生活,凝聚集体向心力

从生活层面关心人的做法,在其他社会组织广泛采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做法会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强烈认同感。理工科院校要发挥工会组织功能,切实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中的问题,尽量满足青年教师共性问题,如上下班交通、恋爱婚姻、住房等,这些问题看上去不值一提,但如果做好了是能增加学校凝聚力的,也可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会产生青年教师的集体向心力,使青年教师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为学校贡献力量。

4.加强人文素养,重拾师德行范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针对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在人文方面的不足,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强人文素养。重读经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推荐一些必读经典和选读经典,以完成论文的方式来考查经典阅读情况;外请人文专家讲学也是一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一些人文知识,提高个人人文修养;也可以与孔学堂进行合作,推荐青年教师去孔学堂听讲,一般请到孔学堂来讲学的都是一些在人文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所讲内容准备充分、吸引力强,易于接受。通过这些措施来加强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其知识体系“理工科为主,人文为辅,文理结合”,用理工科知识探索自然科学问题,用人文知识思考社会问题。这样的一种知识体系能较好地克服理工科思维行为定式,使青年教师在立德树人问题思想上更容易去实践,更愿意从用德用行影响教育学生。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作用,对立德树人问题的探讨研究很多。本文针对理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定探讨,从理工科院校学生特点分析开始,切入到理工科院校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本分析,从理工科青年教师存在的立德树人上的一般问题提出了进行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对策。进行此类探讨,对在理工科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下树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想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第4篇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界定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剧变:科技进步、经济起飞、政治变革、文化多元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对理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它最初本来是指称一种以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其他诸多领域。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被引入学术界。“德里达(J.Derrida)、福柯等一些年轻的法国思想家开始研究各种后现代主义小说。德里达相继出版了《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等书,宣告解构理论的确立。1979年利奥塔发表了《后现代主义状况:后现代主义状况》一书,在西方思想界引起极大的震动,掀起了后现代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由福柯、哈贝马斯(J.Habermas)、利奥塔和罗蒂(R.Rorty)等人发起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大论战,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视野拓展开来,并形成了诸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诸多分支学派文化哲学思潮。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涵及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一些不同的理论和立场综合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对现代主义进行挑战、质疑和反叛的社会批判理论和思潮,没有统一的体系。从总体上说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思潮,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努力的反思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试图重新构建一个和谐全新的社会。

1.反对理性,消解主体性

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去战胜一切。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理性的过分强调必然导致个性的缺失,人性的异化,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现代主义不完全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而是要对现代主义进行“纠偏”,在现代主义做的不够的地方实现“超越”。

2.反对整体性、同一性,提倡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世界是碎片化、零散化、特殊化和多元化,具有相对性,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因此,后现代主义推崇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每一个人因为其所处的立场和阅历不同,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也会有不同的方式和作为。

3.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寻找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否认世界有终极本原,本质存在,否认基础原则等问题,否认本来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认为其只是一种假设。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认为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和没有生机的,强调模糊性、多元性、散漫性、反叛性、分解性、间断性以及反正统性。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客观地说,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当代青年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增强青年个体的主体意识,激发青年个体的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后现代主义倡导的休闲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青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后现代主义对于各种中心主义的批判有利于增强青年个体的反思精神,建立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后现代主义反对同一性、主张差异性的特征,有利于建设和维护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价值观念和思维意识多元化时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多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冲击了当代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的自由的自由精神,使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理想信念失落,享乐意识增强;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叛、解构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基础,解构一元、主张多元的生活态度消解了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识,消解了青年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这种不确定性、多元性的观点,震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性,严重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后现代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它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角度,冲击了我们对传统世界的认识。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同样需要在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思维视角和研究领域。

(一)协调青年思想的多样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化,实现二者的统一

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差异性看法进行保护,以包容的心态对待青年思想的多样性,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的基本态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要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二要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直面多样性;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环境建设。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

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人文精神的解构和对人性深切关怀的理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予以辩证性借鉴和吸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因而在教育中应真正地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在教育理念上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的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第5篇

【关键词】流行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39-02

一、流行文化的内涵

流行文化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是大众文化中大部分人向往和追求的、而只有少数人所享有的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方式。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所宣扬的自由、平等、自我张扬等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因此,年轻人为其主要的欣赏者与传播者。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思想道德理念和行为等。这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要求。

二、流行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流行文化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盛行,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比如各种网络论坛、博客,为青少年追求个性、展示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资源与条件,利于他们的独立,让青少年在表达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流行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性和开拓精神,但另一方面由于流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商业行为进行渗透的,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明星文化、消费文化等来体现的,而青少年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对事物的辨别力有限,理性不足,由此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甚至造成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有些青少年盲目追逐流行和时尚,他们依照当下的流行模式来包装自己,比如夸张的发型、纹身等,更多地追求外表的独特和感观上刺激,却忽略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①;有些受到“超女”“快男”等一夜成名的影响,把财富、声望、地位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片面追求自我实现,忽视了对社会、对他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在另一方面,流行文化也滋生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这就给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依赖物化社会而伴生的流行文化逐渐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土壤,在这一情形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辩证分析、科学应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影响?如何向流行文化有效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在流行文化盛行的环境内如何科学构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功能与价值?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当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坚持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流行文化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理论与道德价值观,注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而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呈现更加的纷繁复杂使得人们无法找到一种或是几种主导样式,流行文化就在这种形势下盛行起来。流行文化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也一并涌入国内,这些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当前所面临的多元的生活空间。多元价值观空间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选择与追求提供了众多的方向。但从流行文化的内涵看往往体现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它导致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同我国传统倡导的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现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折射了当前的青少年的价值观态度,“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没房没车”,“没有钱,泪汪汪,拿红薯,当干粮”。这些内容既折射出青少年内心的自由,也透视出青少年内心的无奈与苦闷。因此,在流行文化渗透的现实条件下,随着它对青少年影响的加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的内容,在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下,要求体现更加鲜明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发展。对于多元的流行文化,应当抱有一种开放式的态度,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精神境界。流行文化渗透在青少年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思想开放、思维敏捷的群体,青少年不断追寻着适应当前社会的生活方式,更容易接受新文化、新知识,通过流行文化,他们可以更多地与人交流和沟通,扩大了社会交往,更快地融人社会。因此,在流行文化盛行的情形下,结合全球化、现代化、市场经济化的大背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帮助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青少年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形成科学理性的对待各种文化思潮,提高辨别力,有理有节的(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9页)看待多元文化的传播。总之,在确保我国文化安全的条件下,增强青少年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集体合作意识等等都是流行文化发展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内容。

(三)流行文化改变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形式

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它体现在青年上网行为的广泛性和频繁性,他们渴望充分的信息与通讯。由于网络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其他现存媒体的优势,青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信息搜索。网络不但有助于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而且也创新了青年文化的传输方式。与传统文化单向性传统不同,网络上的文化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因此流行文化中的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载体,他们通过互联网搜集知识进行专业学习、娱乐、与外界联系沟通。网络以其自由、便捷、客观的特性,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但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和交流的需求,却也存在着管理和保护不完善等方面的缺陷,而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尚不全面,容易造成对网络文化缺乏甄别的现象,导致部分青少年终日沉迷于网络,封闭自己,失去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忽视了自身情感的需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人际关系淡化,等等豎。网络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形式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网络文化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巨大的信息,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价,网络化成为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流行文化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变化的流行文化也是不同时期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青少年在接受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甚至反叛这种文化及其价值观,同时不断地创造着体现他们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新的文化和价值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抓住流行文化所带来的青少年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背后的问题,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接受、质疑、创新的过程中,保持青少年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态度,逐步成长为中国社会的新的脊梁。

注释:

张晨郁.流行文化对“基础”课教学的借鉴意义[J].世纪桥,2009(13):103.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入,以促进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但它对于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与补充,仍有待完善,影响其思想政治的提升。文章会先分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再论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

(一)思想教育工作落后于时展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进行,事业单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会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有明确的改革体制,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公众服务,间接带动经济增长。但因为工作过于注重其他方面,忽略了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致使工作内容与形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不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强化青年职员的工作意识,有积极正面的思想认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当下最突出的情况是,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尚未认识到这一点,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影响[1]。

(二)利益分化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现在,人们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利益分化的情况严重,特别是青年职员,更加追逐自己的利益。同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现有的利益分配很难满足青年职员对利益的要求,使其过于追逐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全面落实,难度较大。并且,青年职员的思想认识不足,也会增加工作难度,让这种情况进一步深化。

二、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职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发展的未来,了解时展的新趋势,推动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新时期的年轻人,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他们刚刚进入社会,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考虑问题的思路有限,缺少社会经验,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认识,忽略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他们培训青年职员时,会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是工作技能上,思想政治教育只占一小部分,教育工作形式化。其次,青年职工自身思想认知不足,表现为单位内部的全体学习中,青年职工学习态度较差,不重视理论的学习,课上学习分心。这两种情况都会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隐患,使青年职员产生不良心理,单位内部的正常运转受到阻碍[2]。

(二)缺少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青年职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并未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学习计划。如果上级提出要求,会共同组织学习,但学习形式单一,很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不合实际的工作要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前,并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出学习方案,教育对象不明确,教育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二,教育计划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不符,具有广泛性,没有建立运行和奖惩机制;其三,师资队伍人员不足。这种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出教育工作的作用,缺少时效性,致使人才掌握专业的技术,但理论知识匮乏[3]。

同时,很多大型或中型的事业单位有大量工作人员,划分出多个部门,有很多机构设立的位置不在事业单位所在的范围,且很多青年职工多选择一线的工作,长期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面就会变得狭窄,青年职工与教育工作脱节。

(三)教育观念与内容陈旧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思想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教育理念与方式也随之改变。由此,事业单位需找到适合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更新教育内容,让其全面发展[4]。

青年职工是单位发展的主要动力,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但现在很多事业单位投入的力量较少,教育方式单一,落后于时代,给教育工作的进行增加了阻碍。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者讲述的理论复杂,语言并未简化,青年职工留下的印象很浅,且授课内容与方式可能与单位实际工作情况不符,脱离实际,同时,教育内容缺少一个好的切入点;事业单位的采用的工作模式死板,不懂变通,用单一的文字内容向青年职工传达,缺少感召力,职工没有学习的动力。

三、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加快教育工作的进行,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对此,教育人员要根据时展的特点,制定教育目标,科学设置教育课程,并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即做好教育工作的规划,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事业单位未来工作目标与方向,熟悉中央下发的要求,明确教育的对象,划分层次,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教育,落实科学、可行的计划。特别是对于理论教育来说,需要解读社会热点,了解中央精神,深化理解。并且,教育工作要具有全面性,落实到基层与一线,不会让任意一位青年职工思想脱节[5]。

(二)强化青年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新时代的青年大多都会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对于事业单位就职的青年来说,需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作为工作展开的前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所以,青年职工需全面参与思想政治的教育,深化自身的思想觉悟,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业务的展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此,事业单位除了可以依靠党委展开工作外,也要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建立专业的队伍,实现管理与教育的融合[6]。

(三)引导青年职员参与管理

青年职员有很高的工作激情,他们会了解新的社会理念,响应思想潮流,有L远的目标,会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但如果一个事业单位长期处于不思进取的状态,青年员工自身也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由此,事业单位要给青年职员以鼓励,根据其个人能力与工作情况,加以引导,激发出工作的自主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其除了基本的理论教育,也包括组织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这类活动会激发出职员的兴趣,锻炼身体,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此外,也可以用互联网、传播媒体,传播文化内容,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并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培养协作精神。

(四)帮助青年职员排忧解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给青年职工以指导,帮助其解答生活中的疑惑,与教育者有良好的沟通。青年职工初入工作岗位,必然有很多不适应工作的情况,所以,对于这类情况,教育人员需要换位思考,从青年职工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帮助其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可把自己摆在过高的位置上。即要求,保障青年职工的根本利益,同时又保障其现实利益,为职工谋取更多的利益。

(五)推陈出新,创新文化教育方式

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创新教育工作使用的策略,以及新的教育体制,都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开辟一个网络平台,建立网络阵地,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者需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网络的优势,展开教育工作。同时,可以加入休闲文化的内容,占领领地,用活动的形式展开,增强职员的自信心,强化思想认知[7]。

(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事业单位想要强化青年职工的思想认知,需要从管理人员入手,把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展开的工作,明确工作中的重点。管理人员是很多工作的的主导,特别是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要求管理者主动参与活动,了解青年职工的实际工作状态,起到自身的榜样作用,引起自身的重视。同时,教育活动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职员实际工作内容相统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给以尊重,减少强制性的内容。

(七)创新教育观念与内容

事业单位是国家建设的执行者,加强对青年职工思想教育,需创新理念与内容。要求创新教育观念,使用新的教育方式,并增加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充,以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从理论教育的角度分析,要选择了解单位实际运行情况的讲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内容的实现,是找到新的教育方法与渠道,让青年职工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事业单位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需要了解新的发展形势,分析当下的教育现状,从而给出对策,比如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青年职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帮助青年职员排忧解难等,提高教育水平,增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范琳琳.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3):299.

[2]罗德喜.浅谈国有建筑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福建建材,2012(04):126-129.

[3]蔡荣.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33):337.

[4]于海湘.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5(06):49+51.

[5]王建生.事业单位青年职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04):242.

第7篇

1.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与青年教师的自身期待存在偏差在国际高校竞争加剧和国内高校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很多高校将新老交替、引进青年人才作为扩大规模、赶超一流的策略,重视青年教师队伍数量,忽视思想政治建设,以致相关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工作方法只重说教缺少交流,缺乏良好的双向反馈机制,使得潜在矛盾累积,最终导致青年教师因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形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合理疏导;另一方面,高校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而忽视青年教师的压力,青年教师陷入职称评审、科研经费、学术成果、教学评估的漩涡中,没有时间顾及政治学习。部分高校只将青年教师看做“教学机器”而非“以人为本”,忽视对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人文关怀。久而久之,现实与青年教师自身的心理预期不一致所产生的偏差可能会成为青年教师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削弱他们对自身工作的热情,导致思想动摇,心生乏意,造成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形式与青年教师组织观念存在偏差部分高校只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忽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管理等内容。一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内容以听形势政治报告、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收效甚微。因此,造成许多青年教师轻视甚至忽视政治学习,主要表现在不太关心国家时势,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对学校的认同感、对学生的责任感降低。另一方面,高校缺乏相应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监督机制,致使有的部门对新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已经工作了几年的青年教师又忙于自身发展而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思想政治建设应有的效应与青年教师现实经历存在偏差不断增强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自身素质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高校青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教学,在校园外接受锻炼的机会不多。一方面是高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视理论灌输,忽视社会实践的问题,直接导致了部分青年教师产生事不关己,政治离自己很远的思想。

二、基于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1.建构共同愿景,达成心理默契共同愿景是一股力量,用于感召集体成员,为集体成员勾画了—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充分体现集体成员的内心追求。高校要以正确的、先进的、切实可行的理念建立愿景,为青年教师提供强大的自驱力。首先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明晰青年教师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这两个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并且通过相关规程和办法明确其岗位职责,减少其不安、困惑和倦怠感。其次,要充分尊重每个青年教师的发展愿景和专长,要将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与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聘用青年教师时就开始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因为归属感是青年教师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只重视组织目标而忽视个人目标,只重视使用而忽视培养是短视行为,很难使青年教师产生坚定的心理认同,也不能实现育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具体实际工作中,高校要意识到解决青年教师思想问题,需要同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握青年教师的职业困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始终想青年教师所想,急青年教师所急,多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可能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滋润心田、启迪心灵之作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2.改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高校应针对青年教师的现状与特点,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高校青年教师的普遍和突出特点是学历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喜欢互动,富有挑战精神,喜欢追求新事物。因此,高校各级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贴近青年教师的生活,既注重时政理论、道德修养,也体现时代特色,在组织领导、实践规划、活动构思上精心设计,摒弃那些说教为主的古板形式。一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是营造良好氛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将特定政治理论学习选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使青年教师在寓教于乐中真正领略到井冈山、遵义、延安等红色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各级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此外,高校要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多样化、学习内容丰富化、交流机制便利化,如设立专门的微博、微信、QQ、交流论坛、学习网站等,增进支部成员间的联系和互动,使青年教师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3.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考核,重视师德建设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应当包括考核制度。创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该项工作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检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有效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重视师德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其中,学生、社会对师德的评价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社会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师德,提出对教师师德的要求和意见,有助于学校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目前不少地方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专家选拔、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第8篇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与职业理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道义上对教师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进行了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等八个要素,各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应以宏观的视野看待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求知的自由,坚持以学生为本位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青年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通过自身学习来开拓眼界、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1]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富有激情与热情,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竞争意识较强,敢于创新。然而,由于缺少相对丰富的人生阅历、社会阅历、从业经历及挫折磨砺,不少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比较模糊,政治鉴别能力与是非甄别能力不强,因而职业认同感低,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刻,爱岗敬业意识淡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轻视理论学习,缺乏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探索精神,具有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功利心态。[2]由于青年教师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比较容易,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不过,由于青年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导致教师人格难以得到有效养成。从高校视阈来看,高校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建设,“一刀切”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缺少层次化,不符合道德建设规律。[3]同时,高校所制订的师德标准过高,过于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青年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可行性不强。此外,职业道德建设内容比较空洞,与教学实践性联系不强,缺乏实践性和应用价值。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过于看重教学、科研成果,对于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关注较少。[4]

2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欠缺原因分析

2.1外部原因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快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更加广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大大缩短。网络上一些消极负面东西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会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出现了542017年/第6期/2月(下)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义等消极思想,导致道德滑坡、职业行为失范等问题经常可见,这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其职业道德也面临严重的冲击。[6]高校是各种文化的集散地和产生、发展的平台,而青年教师又站在前沿,东西方文化碰撞、多元文化交锋,都会影响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些意志薄弱和分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青年教师,容易产生盲目崇拜西方生活、重视物质享受与金钱利益,从而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迷失了自我,甚至沦为阶下囚。2010年,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从政策和制度方面,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一些高校也据此制定了本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然而,从实践来看,还存在贯彻落实不到位,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2内部原因

一是高校管理层过于重视教学和科研,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历来都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拔尖人才培养非常重视,而对于师资队伍建设则很少重点关注,在职业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不足。二是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师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缺少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高校青年教师在践行教书育人职能行为时,也没有明确的师德标准可参考。三是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偏弱,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片面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很少关注,也没有专门负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即使有的高校开展了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方法陈旧,缺少针对性,没有做到以青年教师为本,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甚理想。高校人事分配、薪酬管理等制度与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不配套,未将职业道德建设与薪酬、绩效等挂钩,缺少对青年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2.3自身原因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未接受系统的专业教师教育培训,而且,很多都是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从“学生”到“教师”转变太快,缺少实践环节,导致青年教师难以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引起重视。青年教师自身素质良莠不齐,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缺少明确的信仰,无法有效抵制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在出现思想困惑和矛盾的时候,往往习惯自己解决,甚至导致思想偏颇、钻牛角尖。高校青年教师接受的文化教育比较先进,思想也比较激进,强调个体独立性和个性张扬,而且受时代影响,容易接受西方的一些理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社会责任义务认知与担当能力不强。

3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修养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

高校青年教师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群体职业道德建设的效果与质量。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则必须要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自觉的行为准则,贯彻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只有提高青年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此外,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修养,还要采取多元策略,来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基于职业道德而产生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拥有职业道德情感的教师,才能做到爱校爱教爱生,并从情感上接纳他们,将自己的情感与教育教学、学校、学生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做到以恭敬之心爱岗敬业,为教育之优乐而优乐,恪尽职守、严纪律人。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培养的结果,就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提高。

3.2青年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并依法执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人性化、社会化和法制化日益明显。高校青年教师应加强对教育法规的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切实做到依法执教。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违规行为的自我辨识,从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应加强自我道德建设的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树立高尚的职业目标和人文目标,在实践中,努力做到德才兼备、谦逊幽默、自然文明,从而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感化。3.3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职业道德意志与职业道德信念一样,都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职业道德意志就是教师在从教中坚持师德素质培养的信念。如果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坚定,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或者在面对各种诱惑与不良影响的时候,都能自觉地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意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特别重视。如果缺少了职业道德意志,那么即使有了道德行为,那也将是无根之木。职业道德信念体现了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信任和坚持程度,是教师个体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合金”,也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和保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修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青年教师就得积极投身到教育实践,只要在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坚定道德信仰。投身教育实践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根本途径,并且还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准则。所以,作为新一代青年教师,只有真正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融入职业道德,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作者:李 玮 李述刚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日报,2011-04-24.

[2]楚颖惠,刘京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

[3]温双文,关丽.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0.

[4]赵国付,张亚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