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39: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融入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信息技术能够带给全新的教学体验,通过声、光、色、形等方式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用更加贴切,更加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设置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当然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融入目前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要寻找到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2 “教”和“学”并重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上,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没有充分的利用好课件来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去“学”。还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一直紧跟自己的思路,担心过于生动的画面使小学生们不能够聚精会神,不注意课件教学的交互性,禁锢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这是不符合新时期教学理念。实际上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所以语文的教学也不能死板,不能生搬硬套,语文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老师们不能完全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授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导向的思路,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将老师的导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联系在一起。
例如,有一次在讲《桂林山水》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关于桂林的水和山的描写:“教师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秀;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这几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很是成功,聊聊几笔就将桂林的秀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可是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有的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这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有的是因为对于海的波涛汹涌没有概念,有的也没有见过绿色的翡翠,有的是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船行进的状态,所以教师通过课件的视频,让教师的学生们体会了海洋的巨浪滔天,感受了翡翠的深邃晶莹,观察了船在水上行进的景象。最后教师自己剪辑了一部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配上课件的原声朗读,看着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听讲,教师知道这片美丽的土地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一天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回家用一个词来表现桂林的水在自己心中的感觉,其中的一个孩子写的是:上善若水,令教师大吃一惊。
3 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入一起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小孩子从内而外的理解文章的精髓。网络上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供老师和孩子们学习,有时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就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将来的进步和发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整理信息技术资源,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独有的视觉、听觉、感官和内心的强烈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有一次给孩子们讲《小兴安岭》: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里对于小兴安岭夏天的一处细节描写把握的很好:高高的树,繁茂的枝叶,阳光洒下,斑斑驳驳。早晨起来,浓雾缭绕,景物在浓雾里影影绰绰。动静结合,美不胜收。可是孩子无法在脑海里形成立体的感受,教师就从一些视频上剪辑了一些片段,从而将那些美丽的语言文字化成了可视的影像,通过这些画面,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那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受到了那种浓雾缭绕的情景,雾的弥漫的动态的美和那些景物若隐若现的静态美竞相辉映。在之后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应用这种描法了。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生动形象,能够运用声音和图像来表达内容,从而超越苍白的语言和叙述。这对于抽象思维较弱的低年级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已是必然,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只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人的发展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73-99.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门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升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教育;语文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会对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较大的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良,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本身对教材都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课文内容的讲解上,同时对于学生的提问也不能进行深入的解答,从而会对学生课程的学习造成阻碍。
1.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
之所以会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根据一个短期的备课计划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良好的理解教材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急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在保障他们生理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与锻炼同时,还需要注意他们思维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内容连环性的缺乏,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阻碍。
1.3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板书与口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收课程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同时学生也很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2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1加强教学准备阶段工作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要了解,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也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教材内容来展开。因此教师在准备阶段一定要吃透教材,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提取精华,精炼内容,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关联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有教学内容关联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最后,教师无论是在准备阶段还是教学阶段,一定要对自身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轻松、愉悦并且平等的环境,这样才能够达成交流的真正目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需要重视两个方面,首先就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的成长。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对不能存在态度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以及不偏不倚的态度,让学生更加信赖和亲近教师。
2.3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是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是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又极为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当然,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过于投入游戏而忽略了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当中,一定要注意维护课堂的秩序以及课堂的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教学真正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4丰富教学的方式
在小学他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当中,丰富教学方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必定会让课堂教学发生改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2.5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必须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而在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定要从多方面去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挑选适当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明白的是,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批判,而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激励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传统的试卷测试虽然能够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但是方法较为单一,并不能对学生整体的发展进行良好的评价。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多角度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进行评价。最后要做的就是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当前的教学评价当中,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之以家长评价,从而来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在进行评价时,应当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自评或者是互评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2.6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虽然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与讲座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知识,比如说文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知识,因此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与姐妹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换教学经验,以此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创新。
2.7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审视和思考,从而寻找出行为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意识的改善自身的行为,帮助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必须要正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改进的方式包括了加强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且帮助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强化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以此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作者:林燕连 单位:梧州市广平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谭振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6(9).
[2]常凤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153-153.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8(3):5-6.
[4]李芸.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4(10):94-94.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
随着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过去,儿童文学都是作为课外读物,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现在,儿童文学开始作为课文走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不仅传播了儿童文学,也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一)儿童文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变化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随着新课改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变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文学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前的儿童文学只是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展知识面,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影响。但是现在,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以小学课文的形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环境的改变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将儿童文学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教学目标,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展开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拒绝课外读物的,不希望课外读物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但是,现在的许多童话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都开始作为儿童读物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这些儿童文学的引入,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小学生的思维和心智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教育效果比较好。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教学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环境的不断改革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也成了社会广泛谈论的问题。
(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学
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教学。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也比较跳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儿童文学比较有针对性,它的设计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儿童文学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讲故事要充分表达出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学习。这些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也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二)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总是感到新鲜和好奇,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听到新的故事,他们也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学生的思维比较广阔,相应的观点就需要教师去加以引导,教师不能直接去否定学生,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打击,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尊重学生的思想,并不断去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仅可以听到故事,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除此之外,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展开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学
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应用了一些对小学生知识的实践教学,这些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能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作用,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种需要发散思维的练习,能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改;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篇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目。鉴于此,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应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亲近感,喜欢语文,让学生在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出发,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宗旨,谈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形态下,教师是以绝对权威的角色出现的。学生是一个天真的单纯体,这样的观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然而,新课改下的教育形态,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主体,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响应这种引导后,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并启动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喜欢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n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把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导入情境,开启知识大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情景,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情景导入方式,改善过去的照搬教材的导入内容方式。
(二)创设问题情境,遨游知识海洋
著名哲学家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可见,问题是学习、实践与探索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前进,不断进行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也强调:“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有时可能要比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知识情境,使学生处于具有真实感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产生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江南水乡优美景色有关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各种优美景色,同时提出问题:“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哪个词与米有关?”此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图片信息当中的知识点上来,思考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料的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将学生按一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教师所设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和探讨,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建立积极相互依赖的团队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合作目标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目标明确。(2)合作角色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角色互补,发挥组内互助精神。(3)奖励相互依赖,每个成员都与组内其他成员荣辱与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信心。
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缺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喜欢教师,这样,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因而,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民主平等并不要求二者在角色、地位上的平等,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互相尊重,平衡对待,否则,师生就无法理解、信任,甚至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因此,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及其重要的。
关键词: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 教与学的转变
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转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研究,谈谈如何利用资源进入课堂,服务教学,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转变。
一、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与学转变的理性思考
语文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深系的学科,在“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进程中,特别是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1] 然而当前在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转变中存在着认识误区与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学内容泛化。一是教材受到了忽视或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二是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三是把联系实际变成一种装饰。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主义。老师只重视搜集材料,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材料。为了收集材料而搜集材料的形式主义。[2]
(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符号暴力。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中符号暴力的提法,笔者认同《课程教材教法》中《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三个视角及其理性分析》一文的观点:……这些资源虽然可以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同时它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种课程资源的认识与区分框架,对自身所原本具有的课程资源本体或课程资源意识构成一种压制力量。这种力量可能会被意识所感知,也有可能处于潜意识中,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课程资源的地位、影响与形成,最严重的状态会导致教师的去技术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符号暴力。[3]
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与学转变的行动策略
针对当下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现状,笔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精神,提出以下四点行动策略:
(一)发掘教材资源,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4]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上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如此发掘教材资源,进行引导:读书更要会表达,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徐霞客就是一个独行者,而通过阅读,此刻你们已经能读懂他的心了。还记得《过分水岭》这首诗吗?“溪水无情似有情” 诗人一路无依无伴,溪水是没有感情的,但他却化无情为有情,与水为友,自有一番欣喜一份情趣。徐霞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为追求梦想而苦中作乐。面对他,你有什么想问的,想跟他说的吗?
(二)遴选课程资源,凸显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资源,首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语文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教材,与语文教材编写者对话,与课文的作者对话,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 除教科书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丰富、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三)联系学科资源,彰显语文教学的多元性。语文学科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获全国录像课一等奖的《画里少了什么》(北师大三年级),教学中在学生通过学文明白了要画好“海洋世界”需要分工、合作后,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了两个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分工合作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分工合作创作“海洋世界张贴画”,让学生可在课堂上学以致用,并体验合作分工的成果和乐趣。
通过实践活动和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进一步知道了:生活、学习中处处离不开分工、合作,凸显本单元主题文化,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养、艺术能力综合、全面发展,可谓一举数得。
(四)巧用创生资源,尊重语文教学的生成性。语文新课程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各自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并要求将这种体验与他人分享就是开发潜在资源。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等,这些体验性的隐性课程资源不是前置于教学活动的,而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动态生成。[5]也就是最鲜活的课程创生资源。
课堂上的生成是动态的、发展的、多变的,往往超出预设之外的。利用生成的资源,有效地调控、驾驭课堂,会使教学精彩纷呈,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5]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3、215-216.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3.
一、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 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创新理念,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智力、思维、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教师必须适应经济、网络、科技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问题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尊敬师长和长辈教育,实现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教育。
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意识,要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和独立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因此,新课程体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首要的是观念的更新。要做到观念更新,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习做人的起码道理,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使自己由一名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过渡。
1、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组织全体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
因此,那种师道尊严的老面孔应该及早“下课”,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谈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2、向学者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即不是在书斋中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小学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3、新课程更需要开放型的好教师
一个只会把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
4、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掌握科学的探究学法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合作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邻学科的思想、内涵和科学方思维方法,要将其他学科的思想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中去,实现人的综合教育。
6、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要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担负的职责。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新要求
语文教学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宗旨在于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的,也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相对力的,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式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老师还是“催化剂”,他得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
当前课程改革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明确指出在教学进程中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说明教育技术应用不仅仅是传述手段的运用,而且涉及技术应用背后更为关键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也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改变某些传统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控制方式。
二、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调整小学语文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机制,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开放型语文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建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过去单纯笔试和一卷定优劣的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能全面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能读书、自思自悟代替教师的全程指导、一味讲问、指令教授;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教学行为,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每一个教育对象的个性都健康发展、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三、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语文教师如何应对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在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2、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综合型教师,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3、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角色。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知识传授者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4、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
四、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论下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语文教学就像线一样把学习理论、学习方法与其他课程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强调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并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其操作过程如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制定出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任务,将任务呈现给学生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确定要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完新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疑难解答。另外,通过同学的结对交流、学习讨论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不断反思,最后,对任务作出评价和反思。
五、教师对语文课改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语文教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为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立足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此外,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科学教育也应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做的是教师自身应当具备“育人”的意识,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规律以及相关特点有一定的掌握;其次,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一定的掌握,并保证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更加坦诚的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1、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1.1重视加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朗读和感受
现代阅读观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这个对话的中心,而文本的意义在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行发现文本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有效的构建起来,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文本朗读,因为朗读可以将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1.2重视加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阅读和体验
目前小学语文课文中,文章大多都来自于名家名篇,语言华丽、情感丰富,就连说明文也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就一定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重视加强表情感染;小学生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感染、激发学生情感;其次要重视加强语言感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是使用慷慨激昂的声调去阅读文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要重视加强画面渲染和实物演示;世界万物丰富多彩,教师利用图像引导学生进入到自然世界、童话世界中去,可以让学生心灵和情感上面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将生活中的实物拿到课堂上供给学生观察,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2、在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口语交际主要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本素材中将作文题目提炼出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决定接下来的课堂流程,教师从旁做出适当引导即可,所以在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并且要注意语气的转变,例如: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将语气“你应该怎么样……”转变成“你觉得怎么样”,这样有利于为学生创建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情感、态度的表达。
3、在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的相关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做到认识1600左右数量的汉字,可以写出800左右数量的汉字,要求五、六年級的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做到认识3000左右数量的汉字,可以写出2500左右数量的汉字,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汉字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然后在合理的借鉴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使五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快的熟悉这些生字。例如: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锄禾”这节课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识字与诗文理解相融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生字和诗文意思,这样可以取得字出图像、图出情感、情感升温的理想效果,在进行生字巩固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出这个字的意思和用处,五年级的教师可以引用一年级这种识字教学方法,这样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都可以将情感融入进去,切实的了解字的含义。
4、在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4.1根据目前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需求改革
很多小学生都难以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出来的作文也缺少激情、感情、感染力,导致学生的作文不能将真实的自己很好的展现出来,再加上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隔阂,使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表达出来,这样会让学生的文章缺乏个性,所以一定要根据这种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
4.2重视加强情感的融入
教师想要让学生的作文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就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状态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态度、价值观更加明确,首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这样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写作空间,以自主作文课的形式促进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表达情感;其次要重视题材的扩宽,将作文素材与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这种熟悉的习作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表达;最后要重视生活阅读量的积累,这样有利于增强情感、精神方面的交流。
结束语
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情感,那么无法找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育行业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除了追求教学效率,还要重视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语文作为情感表达的主要学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情感的融入,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天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发现:教育版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