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40: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影行业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发展现状
1、微形式,大影响。继2005年非常热播但又备受争议的《无极》之后,整合了《无极》和《中国法制报道》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迅速走红网络,虽然整部影片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长,但它仍凭借无厘头逻辑,搞笑片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被公认为微电影的雏形。查阅以往文献可以发现,这种短小精悍、制作精良的电影是由《一触即发》最先定义的,这部营销形式的微电影是由凯迪拉克品牌联手中影集团共同打造,这部影片由著名演员吴彦祖主演,优质的制作技术,大气壮观的场面,让以“信念、创造、拥有”为品牌代名词的凯迪拉克品牌以一种微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从此使得百分之八十的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2],让这个老品牌重新年轻起来,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微电影问世,草根导演和演员积极投身于微电影中,不乏也有著名导演和明星从传统电影转战微电影市场,更有各大视频门户网站在微电影中争取一席之地,例如2010年优酷首次重磅推出的系列短剧《老男孩》,以青春、怀旧这一不再新颖的话题赢得业内人士喝彩,引发当代80、90后的共鸣,掀起一股怀旧风。2011年,网易也推出了微型贺岁电影,评选出《三克梦想》、《李献计历险记》、《让我留下》为年度微电影前三名[3],并设立专门的奖项,可见微电影的良好发展现状。
2、微故事,大营销。广告营销一直紧随电影行业发展,传统的广告植入直接、直白且无趣,随着我国网民素质的提高,广大网民对强行植入的广告容忍度不断降低,几乎零容忍度的将广告通过浏览器过滤掉,所以新兴微电影的兴起也给商家带来新契机,微电影形式下的广告具有间接、委婉和幽默特点,更有品牌自身定制的DIY微电影,这种灵活性使得广大网民容易接受,并且乐于其中。总而言之,微电影方便的互动平台使广大老百姓都能参与其中,共同体验微时代的视听文化。微营销模式为品牌创造了具有当代意义的发展空间,使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新型的营销阵地。
二、发展趋势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高科技时代背景的产物,在视频数字化、网络宽松化的今天,有其自身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面对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新兴微电影将会有怎样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制作技术专业化。微电影的盛行始于《一触即发》,如今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微电影发展给商家品牌和各个门户视频网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激烈的竞争会使微电影的制作更专业,微电影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了十年左右的历史,在高门槛、高成本、高制作周期的传统电影面前,新晋导演几乎都会选择通过制作微电影积攒实践经验[4]。面对高门槛、新演员机会少的演艺圈,新生代的演员同样会选择微电影开启演艺事业。微电影发展到今天,将会有更加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营销组织加入其中,如果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流逝于爆炸信息中,就必须使自己的电影在技术上专业、场面上大气,整个行业将会日趋成熟,制作技术愈加专业。
2、内容创意化。要想在这个信息量爆炸、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社会里取得长足发展、稳固地位,就必须在内容上出奇制胜,尤其是在同质化的今天,相似内容、狗血剧情、看到开头能猜中结局的影视剧充斥着人们眼球,在这个极易出现审美疲劳的视觉时代,要想抓住人们的眼球,就必须创作出有别于大众的影视作品,同样的新鲜内容多方面角度,不失为一种创意。微电影行业成长至今日,已经不能仅仅靠微型电影这个噱头谋求发展,只有有创意的内容才能获得大众青睐,所以,微电影的内容将向创意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总之,新兴微电影会给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行业带来竞争,但微电影也将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在属于自己独特的电影之路上越走越远。微电影是这个微时代下最鲜明的标志,它凭借自己专业的制作技术,新颖独特的创作内容,与传统电影分一杯羹,营销模式下的微电影也将凭借自己灵活委婉的特点赢得更多商家认可,逐渐发展成为企业传播品牌文化的有效手段,成为被大众喜闻乐见的营销形式,微电影将在盛行的“微”风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鲍繁.中国微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宿州学院学报,2014(4):65-67.
[2]周丽.新兴微电影广告发展模式探析[J].商,2014(18):121-121.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产业;视觉特效;CGI技术
数字技术(DigitalTechnology),是一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科学技术,它通过转换信息编码、转变信息格式等方式,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并通过对此类信息的加工、储存、传输,将其动态化、立体化的呈现在观众的视觉范围内。而在储存和解码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到计算机技术对此类信息进行编码、解码以及压缩,所以,我们习惯性的将上述技术成为数字技术或数字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功能日益增大这一因素的推动下,数字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到了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例如,近几年来,美国好莱坞就生产出了大量的以数字技术为主制作的电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阿凡达》、《复仇者联盟》以及《变形金刚等》。此外,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还能有效的减少电影的生产成本,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在提高电影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觉享受。综上所述,对本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CGI技术在电影人物造型塑造中的应用
CGI技术既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脑生成图像技术,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其在生成图像方面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强大,被广泛的运用于电影特效制作中。CGI技术兴起之初,在电影领域的作用只是生成一些简单的画面背景,并只有通过将其插入到电影镜头中的方式,才能起到增加电影视觉效果的作用。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CGI技术就可以用来制作一些虚拟的飞船、建筑物以及动植物等场景,例如,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视觉电影艺术大师乔治•卢卡斯就运用CGI技术制作了《星球大战》影片中的“尤达大师”、外星恶棍“贾霸”等外星人。进入21世纪以后,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为CGI技术制作虚拟毛发、布料以及皮肤等图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了运用CGI技术制作电影人物。例如,《第三类接触》、《终结者》和《黑客帝国》等影片中均是使用CGI技术生成的虚拟角色,制作效果十分逼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视觉效果。此外,在传统的CGI镜头制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演员放置在蓝绿背景的环境下才能运用有效的运用此项技术,需要的电影背景只能通过后期更换的方式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影的制作效率。CGI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实现导演与虚拟角色互动的电影制作方式。如卡梅隆导演在制作《阿凡达》这部电影时,就完美的结合了真人演员、真实环境、虚拟环境、虚拟人物等元素。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在虚拟角色扮演者身上安装传感器,将角色的动作及时的传输至电能,从而呈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画面,为导演做出准确及时的指导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数字技术在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电影制作技术中,角色的在塑造方式主要为化妆。例如,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电影中,就是通过化妆的方式对里面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塑造,这种人物形象再塑造的方式具有耗时长、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携手完成以及视觉效果差等特点,大大降低了剧中人物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此外,如果我们长时间的在演员的脸部和皮肤上使用道具,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一些演员的皮肤过敏,从而增加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风险。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对电影制作行业中角色的定义已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真实人物和实体模型,虚拟角色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影片角色已成为目前电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例如,美国在2011年生产的电影《猩球的崛起》中,电影制作人员就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出剧中的猩猩的,而观众所看到的只是虚拟的猩猩。并运用动作捕捉器将表演者面部动作和关节动作记录下来,将其加入到虚拟猩猩的制作中。使虚拟猩猩的面部表情、眼部动作、行走方式等与真实猩猩的完全相似,有效的增强了《猩球的崛起》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3数字技术在电影场景制作中的运用
在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实体搭建、手工描绘、电影接景以及模型接景等方式实现电影场景的再造。这种电影场景制作方式耗时费力,在无形中增加了电影的制作成本。此外,通过上述方式制作电影场景,还有可能出现各场景之间衔接不恰当的问题,从而降低电影的视觉效果。例如,在《2001太空漫游》这不电影中,就是运用放映接景的方式制作了人猿在非洲沙漠玩耍的画面效果,但是,我们所能观看到的只是平面的画面,很难深度的展现出电影的真实感。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将此项技术运用于电影场景的制作中,其工作原理为:运用二维或三维软件实现数字绘画接景和三维虚拟场景搭建,具有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制作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的运用于当前电影产品的制作中。例如,在拍摄《星际迷航》这部电影时,导演对战场的场景布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运用传统的场景搭建方式根本不能满足电影情节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传统场景搭建的方式来布置该电影的场景。为将各类自然灾害的场面真实的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增加电影视觉效果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电影人物的制作、电影角色的塑造以及电影场景的制作等方面。但是,受传统电影制作模式的影响,我们在运用数字技术增加电影视觉特效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身为电影工作人员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提高自身对数字技术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发现数字技术在增加电影视觉特效中存在不足,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荣国.从数字化技术谈电影声音的发展现状[J].现代电影技术,2016(03).
[2]娄未梦.以电影《金刚》为例浅析电影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和趋势[J].艺术品鉴,2015(3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电影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了电脑技术会使影片更完美.于是传统电影引入了数字技术。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又了《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国电影将在5~10年内完成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过渡。
为了推广数字电影放映,目前国家在整个放映流程中都有政策上的支持。在片源方面,国家已拿出2亿元用于电影数字化工程,在这些数字化的电影中,国家精选出160部特别适合农村和基层放映的影片,免版权费交给院线公司向放映点推广,同时在影片传输的过程中准许片源提供方免费使用广电总局的公共卫星传输系统[1]。
2 数字电影与传统电影区别
所谓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可视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电影。目前数字电影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高端的数字影院可更好地展现视听效果,而低端数字电影放映则针对农村和社区,它强调的是存储的方便性,因为放映所需要的数字文件较小,所以也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与传统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换之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端用户。数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机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统技术实现的。
数字化电影技术进入到了微观世界,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达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3 数字电影技术原理
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方式(即“0”和“1”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它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完成后,再数字化到电脑硬盘里,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终端再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
数字化电影技术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达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2]。
4 数字电影的特点和优点
数字电影不仅避免出现胶片老化、退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使观众再也看不到任何画面的划痕磨损现象。此外,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映大量的胶片,既节约发行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以数字方式传输节目,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也就是说,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使不同地区的观众同时欣赏到同一个高质量的数字节目。
同时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等。改变了影院胶片放映的单一模式,使之向实时、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经营模式转变。数字电影技术的巨大潜能,使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数字电影的优点:数字电影能演绎全新的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音效果,极大地扩展了电影声音的表现空间,使电影声音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图像效果看,色彩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数字电影改变了胶片放映时银幕中间亮、四边暗的缺陷,其均匀度近乎完美。此外,数字技术营造出极度的虚拟空间和各种匪夷所思的景象,这些都是普通电影制作手段无法展示的[3]。
数字电影最大程度地解决了电影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的损失问题,数字技术避免了传统电影从原始拍摄的素材到拷贝发行经过多次翻制及电影放映多次后出现的画面、声带划伤,即使反复放映也丝毫不影响音画质量。
制作好的数字电影可以通过数字软盘进行发行或通过国际卫星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影院放映,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拷贝复制和运输过程。
5 数字电影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42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随着中国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对于改善贸易与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和问题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但贸易逆差扩大
入世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取得了快速增长。从2001年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量从719亿美元增长为6043亿美元,增长了8.4倍。其中,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从2001年的390亿美元、32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821亿美元、2222亿美元。进口额年均增长率为17.8%,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15.8%。
中国服务贸易世界占比提高,但出口占比较低。200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世界占比为2.4%,2014年升至6.3%。其中,服务贸易进口世界占比从2.6%提高到到8.1%,中国成为服务贸易第二大进口国。由此可见,中国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然而,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占比仅为4.6%,落后于美、英、德、法居于世界第5。
服务贸易逆差扩大。从2001年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如图1)。2001年贸易逆差为61亿美元,2014年高达1599亿美元。尤其在2011年至2014年四年中,服务贸易逆差年均扩大345亿美元。
2.服务贸易以传统服务为主,贸易结构逐渐优化
根据生产的要素密集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旅游等服务,这类服务的附加值较低;另一类是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主要包括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音像等服务。
从图2和从3可以看出,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进出口中所占比重都比较大。(1)从进出口总量看,2001-2014年,传统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年均比重为58.6%,传统服务在服务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2)出口结构方面,传统服务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但比重仍然较大,其中运输服务出口比重于2008年上升至26.2%,之后保持在19%左右,旅游服务出口比重则明显下降;同时,新兴服务的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于2009年首次超过50%,至2014年达到57.2%。(3)进口结构方面,传统服务进口比重变化呈现“U”型状态,2008年降至54.7%,S后逐年升高,其中旅游服务进口比重增长迅速;新兴服务进口比重从2008年后逐年下降。因此,虽然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以传统服务为主,但是贸易结构在逐渐优化。
新兴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但增长率不稳定。2004年以后,传统服务的进出口增速逐渐放缓,其中运输服务的进出口增长率下降明显,至2014年分别降至2%和1.7%。相比之下,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新兴服务贸易总量扩大了10倍,其中,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增长最为迅速。但是,新兴服务贸易的增长不稳定。以金融服务为例,2010年进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02.3%和90.4%,而2011年则为-36.1%和-46%。这说明中国的新型服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逆差来源集中,传统服务逆差不断扩大。运输、旅游、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传统服务的逆差显著扩大,2014年达到1657.9亿美元。建筑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广告和宣传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能够保持顺差。
3.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差,竞争力下降
从表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TC指数①保持负数,且数值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服务贸在国际竞争中整体上处于竞争劣势,而且竞争力逐渐下降。
通过分析2001年-2014年各行业TC指数可知,各行业的竞争力差距明显。传统服务一直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且竞争力显著下降,新兴行业总体保持微弱的竞争优势。(1)运输、旅游、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电影和音像服务的竞争力较差,2014年的TC指数均在-0.4以上,其中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指数高达-0.95。在这些行业中,除保险服务外,其他的TC指数都比2001年有所下降(2)建筑、计算机和信息、咨询、广告和宣传其他商业服务的能够保持竞争优势且TC指数有所上升,其中建筑服务2014年的TC指数为0.516。
以上分析表明,但是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低下,资源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逐渐提升,但各行业竞争力发展水平不均衡。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提升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的价值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构成部门,但是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竞争力下滑。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的传统服务部门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和知识的应用程度较低,导致其不能创造高附加值,丧失了竞争优势。这说明,依靠要素禀赋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提升传统优势行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就必要摆脱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由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路径上来。只有这样,传统优势行业才能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推动作用。
2.鼓励金融、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的创新
新兴服务已展示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其贸易占比仍然较低,增长不稳定。新兴服务既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也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应鼓励新型服务部门的创新,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吸收国外经验,培育其核心竞争力,促进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和成熟,以提升新兴服务的创汇能力。
3.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提升服务贸易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优化产业结构,拥有一批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创新型服务业人才是关键。因此,应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组建一支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以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创新程度。其中,引进人才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要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培养体系。
注释:
①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是一国服务业或服务业某部门的净出口占该国该产业或该部门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用于分析服务业或服务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状况.
参考文献:
[1]李玉峰,张志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5,(02):67-73.
[2]王贺.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14,(S2):16-19.
[3]王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14,(05):55-59.
[4]姚星,郜筱亮,林肇宏.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82-2008年数据的经验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10):49-55.
关键词: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维护保养
目前我国流动电影放映已全面从胶片式放映转变为了数字式放映,数字流动放映机成为流动电影放映主要设备。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相比画面更清晰、画质更艳丽、放映成本低廉。然而近些年,放映中放映设备故障问题越发突出,一旦放映设备出现故障,将直接导致无法进行正常放映,所以探讨放映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很有必要。
一、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维护保养人才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比传统胶片流动放映设备更加精密复杂,其维护保养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如管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设备维护保养技能,很难保障维护保养有效性,甚至会因维护保养不当对放映设备造成二次伤害,扩大故障,导致设备报废。从我国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严重缺乏专业放映设备维护保养人才。
2、缺乏资金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开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由于数字放映设备属于精密设备,一旦部件损坏,免不了要更换。但当前我国数字流动放映设备厂家、型号较多,不同厂家生产的配件兼容性较差,在配件更换时多需要使用原厂专用配件,这些专用配件价格都十分昂贵,一些配件价格甚至已经达到了设备价格。
3、维护不及时
在电影流动放映中,工作人员对放映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设备维护保养习惯,往往在故障发生后才进行维护,很少进行事前维护保养。由于放映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保养,使得一些小故障隐患无法及时被发现,最终酿成大故障,造成设备报废。
二、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
1、整套放映系统的维护保养
(1)检查放映机柜或三角架各处螺丝有无松动和滑丝;机柜或三角架有无磕碰、损坏和不牢固现象,保证机柜或三角架牢固可靠。
(2)检查各种连接导线是否有破损、断裂、芯线外露现象;重点检查电源线、扬声器线有无损坏、内部折断和接触不良等现象,确保导线安全可靠。
(3)检查各接插头是否有损坏、断裂现象,接插件是否有烧焦、接触不良现象,确保接插头的安全可靠。
(4)检查各设备与连接线的配合是否正确,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接触良好可靠。
(5)检查各设备有无磕碰或损坏;配件、备件有无缺少;缺损的备件应补齐。
(6)清除设备及设备之间积存的蚊虫和灰尘。
(7)试机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各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影像声音是否正常;调试设备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8)检查各操作按键、旋钮是否正常,有无操作杂音或接触不良现象。问题较重时,应通知厂家进行维护。
(9)检查场次登记本、日志本、设备档案、维修档案是否齐全;不足或丢失后应补齐。
(10)维护保养或检修后进行及时登记,填写维护保养日志
2、播放器的维护与保养
数字放映设备中的播放器多为菜单操作方式,要求电影放映人员熟悉掌握菜单的各个结构,注意操作的各项顺序,对其保养要注意防潮湿以及防电磁的干扰,定期检查操作键、外露旋钮是否运用灵活,并对其进行定期清洁处理,同时对各个连接线的连接情况进行检修。定期检查影片的解码卡有无失磁和破损等,播放器的接插口较容易出现问题,使用的信号线配置一定严格按照规定,以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3、放映银幕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放映银幕的固定是否牢靠,银幕架是否发生变形,绷紧银幕的绳索、固定扣等部件是否有老化损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出现放映的事故。银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陈旧变色,光学特性发生改变,影响观影的效果,主要是由于灰尘渗入布纹或幕孔的空隙处,较难拂去灰尘引起的变色,幕布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使其表现发生氧化,逐渐发黄褪色。一般电影放映银幕的使用寿命为 6~7 年,为了保持银幕的光学性能,要避免对银幕的擦洗与碰触
4、放映机的维护保养
数字电影放映机是电影播放的核心设备,从最初的昂贵笨重到如今的高效经济,对其的需求持续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维护保养任务也在加重,对放映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CS2000 数字电影放映机来说,放映机在电源的使用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一定要使用 220 V/50 Hz 的交流电,并配备电源稳压系统,定期检查电压是否有波动的情况。在放映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严禁对音频、视频信号插头进行的拔插操作,若进行硬盘的带电拔插,将会损坏硬盘。日常工作中需要插入硬盘时,要插靠到位,并进行锁定操作,最后再接通电源。放映间的温度必须控制在30℃以下,放映机一定要避免阳光照射,否则温度过高会使设备元件受损。定期对放映机的光学部件进行清洁处理,清洁设备前,务必关掉电源开关,不能使用清洁液或者喷雾,一般用清洁刷或纸擦拭镜头。
5、还音设备的维护保养
(1)清洗功放、扬声器外部的灰尘和脏物。
(2)检查扬声器的接插头是否有损坏或接触不良现象;检查扬声器的连接导线应无破损、挤压变形和折断现象。
(3)检查扬声器还音是否正常,各声道声音是否平衡,输出功率是否能够达到额定值,有无个别扬声器不响或声音失真等。
(4)检查话筒和其他音源还音是否正常
三、结语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故障,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影事业发展,做好放映设备维护保养至关重要。想要有效降低放映设备故障发生率,应对设备进行事前维护保养,及时消除故障隐患,避免故障扩大,从而提高电影的放映水平。
参考文献:
[1]柴桂林.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投影机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经验谈[J].现代电影技术,2014(11).
[2]赫巍.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的使用与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5(04).
[3]徐国华,徐健.注重电影放映设备的定期S护保养和调整[J].影视技术,2010(04).
【关键词】文化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目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一论断高度概括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势下,文化已经超越单纯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政治、经济互相交融,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一背景下,大力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服务贸易出口水平,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文化服务贸易的内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文化产业缺乏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根据近期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内容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与此对应的是,我国文化产业服务贸易统计也有待完善。这既有我国文化产业长期界定模糊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致使我国整体上仍未形成较为规范和完善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尽管对于文化贸易的统计难做到精确,但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扩大后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一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EBOPS项下文化娱乐类服务贸易是“大文化”服务贸易的概念,除涵盖了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系统》(CPC)分类中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的项目之外,还涉及了CPC中商业服务、通信服务、保健和社会服务、教育服务等多项内容。尽管我国定义的文化服务产业与EBOPS定义的文化娱乐产业不完全相同,但两者内涵基本一致,内容也大多重合。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文化服务贸易内容和引用的相关数据均借用EBOPS的分类概念。
二、我国文化产业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新闻出版服务、演出服务、娱乐性体育、电影音像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也是EBOPS所界定的文化娱乐产业的主体内容。在此,我们对主要文化部门的服务贸易特别是出口情况作了一个初步描述。
1、新闻出版服务贸易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新闻出版方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使得市场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在合作中得到了较好开发。目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版权贸易,即引进或输出双方感兴趣的选题;二是出版项目合作,共同策划编辑出版中外文图书;三是对外直接投资以商业存在的模式实现;四是人员交流,即派人到境外新闻出版集团及其分支机构工作。
为增强我国新闻出版服务贸易业的出口能力,支持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促进工作。如近年来新闻出版署着力从八个方面支持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政策等。
2、演出服务贸易
就演出服务出口的类别来看,我国演出产品出口以杂技、武术类项目为主,约占中国演出产品出口的70%,其他的歌舞、器乐、戏剧类项目约占30%左右。出口地区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欧洲、东南亚、南美少数国家以及我国的港澳地区,其中主要市场还是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地。据文化部外联局相关资料统计,近年来经文化部审批的赴美演出项目每年都有数十起,其中多数是有偿演出或商业演出。
从演出服务贸易的运行模式上看,主要是以自然人移动和商业存在为主。自然人移动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类似于合作方式,即由外商出资,我方提供文化劳务输出,从中获取劳务费。这种方式我方风险较小,收益也较少,大部分收益被外方拿走,是目前我国演出服务项目实现出口的主要方式。第二种方式类似于合资方式,即我方主要以提供人员为主,但也提供少量资金,大部分资金由外方提供,并负责市场营销。如女子十二乐坊与日本唱片公司合作的方式。从商业存在的模式看,我国演出行业的出口主要采取境外投资的模式,即我国演出团体在海外直接投资,注册成立演艺公司,如上海魔术团2002年8月在美国注册成立“恒创”公司等。
为引导和鼓励国内外个人和表演团体“引进来”和“走出去”,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和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国家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指导目录》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是我国演出类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保障。
3、体育服务贸易
当今体育产业已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体育服务贸易作为新兴行业,已成为各国发展文化服务贸易重点关注的内容。我国体育服务贸易的实现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跨境交付,如我国的CCTV向美国的电视媒体提供国内的奥运赛事报道节目。二是境外消费,如奥运期间外国运动队员来华训练和比赛。三是商业存在,如全球著名的体育中介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四是自然人流动,如我国的教练员到另一国执教, 或我国的运动员加盟另一国的球队等。
从整体来看,我国体育服务贸易中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移动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后奥运时代各项大型比赛项目的推动,我国体育服务贸易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
4、电影音像服务贸易
在文化产业中,电影、音像产业作为最是国际化的媒介产业,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我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所占的地位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国的电影、音像服务贸易出口增速较快,2007年出口额占我国全部服务贸易出口额的0.26%,而2000年的这一数字为0.18%。广电总局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共有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33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68次中国电影展,展出国产影片605部次。
三、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国际竞争力评估
近年来,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在2000至2006年间,连续六年保持增长,年均出口增长率达到51.65%,2006年出口额达到1.37亿美元,而同期文化服务贸易进口额仅保持21.68%的进口增长率,近年还出现了进口的负增长,2006年进口额为1.21亿美元。
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出口增长明显,但用衡量某行业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测算,我国的贸易竞争指数还体现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整体来看,多数年份中我国文化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呈负值,这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还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显性竞争优势(RCA)指数的计算也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相对与我国其它一些服务产业的贸易出口,竞争力也显得较弱。从各服务行业的情况看,我国文化行业同通讯、保险、金融、特许使用行业一样,都属于我国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最弱的行业,其产业竞争力远小于建筑、旅游、其他商务服务、运输、计算机等服务产业。与用TC指数分析的结果一样,尽管我国文化娱乐产业整体上还没有呈现出较强竞争力,但近年来其出口能力的快速提升值得关注。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RCA指数是2000年的400%,出口的提升远大于其它服务行业,体现出了我国文化服务出口发展的巨大潜力。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出口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相对于文化产业属于我国新型朝阳产业的定位,以及绵延数千年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包容性、开放性和影响力来说,我国文化产业仍然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进行更为深入地挖掘和开发。
四、提升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我国文化服务的出口,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争夺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全球影响力。
1、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体制与政策保障
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定位关系;加紧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建立并完善以WTO相关规则为主要依据的文化出口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利用UNESCO对“文化多样性”的倡导提议,在避免和减缓外部环境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冲击同时,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出口话语权;相关部门可根据需要,出台“企业投资海外文化产业优惠办法”等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企业到境外进行文化产业投资;要建立完善的文化贸易统计指标体系。
2、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营销战略
文化产品要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必须灵活、积极地运用各种营销策略。要着力打造一批世界知名的文化企业,利用这些企业的文化样式和品牌效应来培养海外观众,为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服务;也可鼓励我国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海外俱乐部会员或加入海外相关协会;还可利用一些特殊的途径,吸引海外知名影星、导演及其他文化知名人士参与到我国文化产品的制作之中,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路子,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全球影响力。
关键词:智能投影 集成平台 互联网电视
如果长期关注电子市场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投影设备都在名字上冠以“高清影院投影机”“便携家庭影院”“无屏电视”等称谓,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智能投影。智能投影以传统投影设备为载体,以公共互联网为传输渠道,向用户传送视频、音频、图文等内容,搭载智能操作系统,提供可交互、可扩展的多媒体服务。智能投影作为新兴业态,近几年以多样的服务越来越多的走进千家万户,为百姓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从收看视听节目的角度来看,智能投影与其他设备相较具有其自身特色。与智能电视相比,智能投影动辄200、300寸的投放尺寸甚至更大,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与传统投影设备相比,由于智能操作系统带来的可扩展性,使投影设备变成互联网入口,用户不需要再外接设备,而是直接观看来自公共互联网的海量内容。从便携性来说,目前智能投影具有内置电池,不用连接电源也可使用,只要满足网络通畅和一面平整的墙就可以收看视听节目。
智能投影的传输渠道是互联网,其内容来源也必然来自于互联网。智能投影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浏览器观看来自散落在互联网上的海量视听节目,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投影都内置浏览器,用户可以直接浏览网页观看。二是适用于电视机终端的视频APP,由于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智能投影可以通过安装视频APP扩展内容来源,而适用于电视机终端则是因为移动终端的视频APP是为小屏定制,在大屏设备上难以取得同样的用户体验。三是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为智能投影提供节目的形式也是视频APP,而与之前提到的视频APP不同的是,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集成平台播控由广电播出机构管理。
智能投影发展现状
一、技术进步推动智能投影快速发展。成像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创新、升级,为智能投影行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从光源角度来看,智能投影采用的光源可分为LED和激光源,从显示芯片角度来看,显示技术可分为LCoS技术和DLP技术,当前市场主流的智能投影大多采用LED+DLP的方式。传统投影体积大,功耗大,灯泡使用寿命仅2000至3000小时,而且随着灯泡的老化亮度随着衰减,因此使用成本较高。采用LED灯泡的智能投影规避了传统投影的缺点,几十瓦的功耗,上万小时的灯泡寿命,根据摩尔定律其使用寿命、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优化。
如果说成像、显示技术的发展为智能投影提供了技术支撑,内置智能操作系统则是投影设备智能化的核心因素。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投影大多搭载安卓系统,可直接接入互联网下载安装适用于安卓系统的客户端软件,让智能投影的使用更加广泛和便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可轻松在线观看各个热门视频网站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网络电视等视频节目。无需再连接电脑、笔记本等信号源,一台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微型投影机即可轻松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
二、行业发展背后的各方角力。极米科技是智能投影厂商极米科技有限公司的简称,成立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24日,极米科技宣布正式推出第一代极米无屏超级电视,极米Z3也成为智能投影行业的首款产品。随后,各种智能投影产品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推出,你方唱罢我登场。飞利浦、明基等传统投影设备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智能投影。2014年8月,视频网站土豆网联合亿思达科技集团推出“LED智能近投”――钛土豆,也加入了智能投影行业的混战。
在终端厂商纷纷推出产品的同时,内容提供商也加速与智能投影的融合。作为互联网电视视听节目服务的集成机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开始为智能投影提供集成服务,传输视听节目。2014年至2015年,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芒果TV与极米科技合作推出芒果小觅,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百视通与酷乐视合作推出酷乐视X5S,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的银河互联网电视与火乐科技合作推出坚果P1,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与智能投影的合作融合也是智能投影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三、政策环境促进行业发展。2014年8月11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不得超范围安装互联网电视客户端软件的通知》,再次重申互联网视听节目不能随便上电视机的管理要求。《通知》明确“凡是未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和互联网电视内容许可的机构,一律不得推出、提供用于安装在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中的客户端软件;已经超范围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要立即整改”。《通知》下发不到20天,腾讯视频TV版就于同月27日关闭TV应用服务,随后,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开办的互联网电视客户端相继停止服务。然而,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在2014年正呈爆发式发展,政策的“挤压”无法抑制热莘务的发展,而是“转移战场”将电视的内容迁移至投影。笔者经过测试发现,在当时互联网电视上已停止服务的客户端软件,在智能投影上仍可正常使用,部分与集成平台合作的智能投影也在这个时间段纷纷推出快速抢占市场。
智能投影管理规范
智能投影作为新兴媒体业态,是投影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智能投影的发展与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法规的出台息息相关。然而在智能投影刚出现的时候,似乎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直接对其内容传播进行管理。2004年10月11日实施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39号)(下称39号令)第二条指出,本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以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在很长的时间里,39号令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等视听业态进行管理。如果从传输渠道看,智能投影通过互联网传输节目内容属于以互联网协议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似乎可以将智能投影纳入互联网电视管理,但39号令中的“计算机、电视机、手机”没有包含投影,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对智能投影的传播内容进行约束。
201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新广电发[2015]229号)(下称229号文)。229号文明确指出,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主要包括三类:“电视棒”等网络共享设备;非法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内置含有非法电视、非法广播等非法热莸亩ㄏ蚪邮杖砑或硬件模块的机顶盒、电视机、投影仪、显示器;用于收看非法电视、收听非法广播的网络软件、移动互联网客户端软件和互联网影视客户端软件。229号文通过对非法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进行概念界定,首次提出了对投影设备传播内容的管理要求。结合广电、公安、网信、工信、工商、质检等12个部门于2015年9月开展的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行动的政策背景,可以看出有关管理部门有意将智能投影纳入互联网电视的管理范畴。
不过,在229号文之后出台的政策法规并没有给智能投影的管理指明方向。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 第6号)(下称6号令)第二条指出,本规定中所称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是指以电视机、各类手持电子设备等为接收终端,通过局域网络及利用互联网架设虚拟专网或者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为定向传播通道,向公众定向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等视听服务活动,包括以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专网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形式从事内容提供、集成播控、传播分发等活动。作为39号令的“升级版”,6号令明确了互联网电视、IPTV以及专网手机电视的管理范围,然而规定中“电视机、各类手持电子设备”的接收终端与39号令相比,其实只是剥离出计算机,不再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视听节目进行交叉管理。
智能投影未来发展及对策建议
2014年至2015年,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互联网电视进行严厉整治,规范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在此期间,智能投影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说智能投影与互联网电视密切相关。在智能投影刚出现的时候,由于接收终端不是电视机,在政策法规上不受互联网电视管理要求的约束,行业内生产厂家、内容提供商等打政策的“球”,通过智能投影提供互联网电视业务。随着政策空间被挤压,智能投影与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合作日渐密切,市场上的终端产品不断推出。相信在智能投影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未来将智能投影纳入互联网电视的管理范围是政策法规需要调整的内容。而智能投影与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深入融合,合作推出合乎管理规范的终端产品,是智能投影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3D技术;电视制作技术;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2―0145―02
一、3D电视节目的制作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3D技术的需求。另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上升,3D电视在普通百姓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随着3D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制作行业也深刻地认识到了3D电视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世界大范围内3D技术的发展,都将该项技术推入了新的发展高度。
虽然人们对于3D技术的认识有所加深,相关部门也认可了3D技术在我国电视行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3D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深化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这门技术,同时也要将该门技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建设连接在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目前,就我国当前的3D技术发展现状来说,其发展是不完善的。相关部门要树立长远的目光,立足于现代3D技术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策略,不断完善我国的电视技术系统。
二、3D优化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措施
我们在对3D技术进行概念的界定时,主要是与2D技术进行对比。3D,英文全称为 “Three Dimensions”,其中“ Dimension”是维度的意思,“Three Dimensions”就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我们一般采用长度、高度以及宽度对立体的物体进行描述,也是用来表示三维空间中物体属性的三个特征。而简单地对3D技术进行概括就是利用长、宽、高三个属性对物体进行立体描述。与2D技术对比,3D技术的拍摄方式、设计制作、存储方式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别,而针对3D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是优化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重要内容,具体如下:
1.拍摄方式。在对3D节目进行拍摄时要考虑画面质量、画面效率等多方面的因素,甚至需要考虑到拍摄的环境对影片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镜头、拍摄方式对节目进行拍摄。另外,优化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选择合适3D节目制作的拍摄方式,从而满足观众对3D技术画面、质量的要求。我们要对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视野冲突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了解视野冲突对观众观影时的影响。所谓的视野冲突指的是,3D的成像基础是保障观众两只眼睛同时看到图像,当只有一只眼睛能够看到图像而产生视觉的差距,这种现象就叫做视野冲突。一般情况下,视野冲突主要表现在边框效应、画面切换的空间跳跃、焦点平面等方面。加强对视野冲突的控制是提高观众观影满意度的重要内容。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拍摄过程、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视野冲突出现的概率,如果实践中还是出现了视野冲突,影响了观众的观影效果,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技术处理。在实际制作3D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视野冲突是难以避免的。而这个时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处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视野冲突。我们通过对场景切换环节的应用实现其空间跳跃的控制,实现其电视制作节目相关技术环节的稳定运行。如在对画面的正、负视差进行转变时,要采用相应的过渡手段保证画面切换的流畅和稳定运行。另外,在利用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进行单元拍摄时候,由于所拍摄的立体对象处于不同的场景中,这也决定了立体节目图像汇总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不同,因此,在对字幕和动画进行调整时要根据被摄物体的具置进行调整。立体节目空间的前方插入字幕和动画,虽然能够有效避免遮挡关系的出现。但是一旦有被摄物出现在屏幕后方的情况发生时,字幕仍然会留在屏幕前面,从而将字幕与被摄物之间存在大跨度的空间纵深,影响观影效果。而此时应当采用的方式是依据画面内容进行字幕图文的位置叠加处理。
3.拍摄设计。在拍摄设计阶段,在对拍摄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拍摄的流程进行设计,这也是保障拍摄质量的重要步骤。而在具体拍摄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掌握丰富的内容,其次要构思出有效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架设机位,选择正确的拍摄方式;另外还要确保制订的拍摄方案、制作方案、质量空格子方案的准确无误,从而保证有效的拍摄和制作流程。
4.灯管布景和场景美化。在制作3D影视时,优化灯光是其必不能少的内容。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如果要适应拍摄场景的景深,可以适当增加后景布光的照度和层次;如果想要增加光照的效果,可以适当增加轮廓;而如果为了实现拍摄的优美,可以采用增强灯光照耀的方法。另外,在拍摄时避开LED显示屏,雪花、蓝天等光照强度比较强的事物是保障舞美场景的重要方法。
5.存储方式。在对3D电视制作进行存储时,主要是有单路存储方式和双路存储方式两种。而具体选择哪种存储方式,主要是依据3D电视制作的内容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单路存储方式多适用于存储播出、和存档的节目,双路存储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交换、需要再次进行制造的节目。
6.信号检测及信号质量控制。在3D节目拍摄、切换以及后期制作中运用专业的监视控制设备能够对3D信号进行检测,在控制3D信号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通过运用这些坚实控制设备,能够对3D信号进行有效的分析、调整,从而减少信号的误差,保证3D信号的稳定。另外,在对3D信号进行监控时,还能够实现对3D技术质量的检查。
7.节目类型的选择。在选择3D节目类型时,应尽可能地选择观众喜欢看的节目,同时还应当做到真实、自然,吸引更多的观众。而在选择具体节目时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关心的体育赛事、旅游节目、购物节目,满足观众对3D节目制作的需求。
三、3D节目制作实例的分析及其前景展望
以某个电视台的3D节目制作为例,该电视台为了完善本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而进行了小规模的3D制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了3D电视节目的有效制作。另外,该电视台还引入了一些3D技术专业人才,深化了拍摄系统的构成方案,实现了日常拍摄机位图的有效应用,对于电视台的拍摄方案以及拍摄流程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观众对3D电视节目的观影满足感。
另外,该电视台在制订后期制作方案以及后期制作流程时,主要将节目送播方案制订为传输Side by side 信号的节目和传输左右眼信号的节目。而该电视台优化3D节目制作技术的手段使得该电视台的3D节目获得了相当好的收视率,吸引了大批的电视观众,这对于我国的其他电视台的3D电视技术制作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此外,要发展我国的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良好有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深化对3D电视技术的评测标准研究,从而提升3D电视制作的质量,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提升我国3D电视节目制作的水平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制作方法,如内容板块的制作,3D节目的播出渠道等,努力推动我国3D电视节目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对3D电视节目的观赏需求。
[参考文献]
[1]彭科.论3D电视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8).
[2]刘欢.3D电视制作技术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甄率.XpanD 携手GDC 共同推动中国3D 数字立体电影发展[Z].中国电影年鉴,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