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40: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按照省、市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在全县建立高产示范田10138.4万平方米,按照“项目引进、政府支持、部门援助、多方融资”的思路,充分发挥金融信贷、社会投资、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积极性,整合配套各类建设资金9228万元,重点在瓦店乡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涉及瓦店、辛村两个乡镇15个村的3335万平方米耕地。
2. 加大农业技术集成推广 通过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组织举办培训班35次,培训人数15万人次,发放明白纸、技术资料18万份。
3.大力推进农作物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筹措资金40万元,采取群众拿一半,政府补一半的原则,推动小麦吸浆虫和小麦全蚀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82万元,对全县50958.8万平方米小麦实施“一喷三防”关键技术给予补助。
4.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完成了2个小麦、玉米展示田的示范试验,完成了500个取土样品工作,通过技术宣传和培训,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整乡推进1个乡,整村推进177个村,信息上墙472个村,触摸屏7个。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了56695万平方米,应用配方肥面积达到了12006万平方米。
5. 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在全县20个乡镇继续实施了玉米、棉花、水稻和小麦良种补贴,累计补贴农户42.9万户,补贴面积90598.61万平方米,补贴金额1386.89万元。实施种地补贴50498.57万平方米,补贴农户21.5万户。
二、存在的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交通不畅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85.3%的农户有灌溉条件,80.2%无沟渠等基础设施,52.2%排水不畅。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农民又无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田路况较差,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推广,农田灌溉只能漫灌,田间灌溉率低、灌溉成本高。
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 大部分农户还是独自经营,小麦生产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水平,生产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农民惜地意识强烈,不愿交给别人经营,土地流转速度较慢,限制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管理粗放 在调查农户中69.3%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相对较差,年龄偏大;加之土地零散,使农业生产采取粗放种植,农业种植表现为常规的小麦玉米,一年两季,耕作不精细,科技含量低下,生产后劲不足。
三、对策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项目申请,争取项目支持。县、乡、村、农户四级联动,多方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田抗旱排涝工程建设,促进沟、渠、涵、闸配套,逐步完善基本农田的防洪排涝和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力争达到旱涝保收的效果。
2.加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实施订单工程 通过扶强扶大韩陵泰丰食品、曲沟康亿、三和面业和辛村银江面业等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在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小麦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近三年来,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扶持产业化项目10个,争取贷款贴息项目6个,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扶持了一批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杭锦旗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项目实施中的主要做法
(一)准确选择项目,严把立项设计关。我办在项目区的选择上一看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不好,农业增产的潜力大不大;二看乡镇领导班子有没有开发积极性;三看群众有没有积极性;四看项目区内是否有龙头企业带动。项目区确定后,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以水利工程配套为重点,以道路和林网为框架,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实行综合治理,严格按照自治区、市投资定额等规定的要求,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出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设计方案,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遵守财务制度,严控资金使用。在资金管理上,一是严格按照《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旗区级报账实施细则》执行,实行“专户、专账、专人”三专管理,推行了县级报账制,严格履行报账程序,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二是邀请会计事务所和审计部门对年度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项目库管理。一是重视入库项目的选择,我办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库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选择镇乡和群众积极性高的,村领导班子有力的地方入库,同时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优先考虑种植龙头企业和大户入库,给予重点扶持,项目按每年2万亩的规模,已确定三年的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在入库时注重选择相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能带动周边农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业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社,已入库的项目财政补助项目22个,贷款贴息项目12个,都是我旗近年优先发展的产业化项目。二是项目库的管理上,切实加强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确保储备库的不断充实更新,对已实施、已建成的项目要及时注销,入库项目在三年内仍不具备立项条件,则从项目库内清除,对入库的项目要定期清查,对已不满足当时申报条件的项目要及时清理或变更,每年上报的项目需要从项目库中择优确定。
(四)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我们在每年年初制定了本年度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下达了具体的宣传调研内容,制定了目标任务和奖罚措施,为鼓励大家积极投稿,对在重点新闻媒件采用且稿件内容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关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深入实地,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出《杭锦旗现代农业的思考与建议》《注重各个环节确保土地治理工程质量》《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努力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
二、项目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0.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6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3万亩,年节约水1122.94万立方米。项目区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基本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开挖疏浚渠道108.88公里,衬砌渠道113.24公里,建渠系建筑物617座,修筑机耕路248.77公里,通过项目建设,农业灌溉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渠系完整配套,使项目区农田灌溉时间缩短,灌溉所用人工也明显减少,农作物的有效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改善了道路交通条件,提高了农田机械作业程度,方便了农业生产。
(三)科技水平明显提升。项目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以优质玉米、油料为示范农作物,选用经鉴定、注册适合当地生产的玉米、油料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并聘请农业专家进行全程生产指导、咨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强对区内种植户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培训630人次。通过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示范和引领作用得到发挥。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7.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8.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9.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
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进一步改善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支持涉农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债券市场服务“三农”力度。
10.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节水农业;有限灌溉;生物节水;制约因素;对策;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279.25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116-03
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是用水第一大户,节水潜力最大的也在农业。找出制约节水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农业水资源形势
山东省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有303亿立方米,人均334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仅为全球人均水资源量的1/25,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 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而且,山东省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极限,基本没有新水源可补充,每年有40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
农业是山东的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其中90%是灌溉用水。山东省现有耕地713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4988万公顷。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花生是山东的主要农作物,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和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以及农作物的复种等,天然降雨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农业高产稳产必须依靠灌溉。
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 300亿~2 6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500亿~700亿立方米。如果把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70%,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亿~950亿立方米,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余400亿~5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同时,我国每方水生产粮食不足1千克,而发达国家为2千克以上,以色列已经达到8千克。有专家估算,通过种植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减少灌溉次数和定额,每6667m2年节水100立方米完全可能。
目前,山东省灌溉水平均利用率仅为57%,种植业灌溉定额每6667m2高达28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可达60%~70%,以色列水分利用系数高达90%。如果推行节水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到2020年山东省农业节水潜力近60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大型水库的库容。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潜力很大。
2 山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一直重视发展节水农业,2006年首次明确建设节水型社会具体技术指标,指出要在现有基础上从农田里一年“攥出”40亿立方米的水分。2010年制定的《山东省建设节水型社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农业节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
近年来,山东省以发展高效农田灌溉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作,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360万公顷,其中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农田灌溉面积已发展到202万公顷,建设了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德州6个国家级节水示范市,曲阜、滕州等36个国家及省级节水增效重点县,650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区。通过节水工程建设,全省农田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农业节水灌溉率由2005年的39%提高到了2010年的43%,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由2005年的54%提高到了2010年的57%。
3 山东省节水农业深入推进的制约因素
31 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系统规划
近期,山东提出缺水山丘区、平原井灌区、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沿海经济发达缺水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但当前节水农业发展仍带有一定盲目性,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致使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32 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不够
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山东省在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推广,缺乏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技术推广困难、实用性差。
33 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广力度不够
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不足,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仅限于经济作物,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抗旱品种和相应节水配套技术缺乏,提高工程节水和生物节水创新水平,是节水农业研究的重大课题。
34 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一是节水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二是节水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用水计量计价体系;节水补偿机制不完善,使用节水设施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农民节水意识和积极性不足。
4 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节水发展规划
根据各地区经济基础、水资源承载力、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以实现农业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一是突出地方特色建设节水工程,如黄河三角洲应发展压碱节水灌溉工程,引黄灌区、水库灌区、井灌双灌区等应根据灌区特点,发展相应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二是统筹考虑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建立与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节水型农业结构。旱地耕作要从增强抗旱节水增产能力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建设田间土壤水库;灌区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采取低压管道输水、水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节约农业水资源。
42 实施污水、咸水灌溉的开源工程
为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除做好常规水资源的节约,还应开辟新水源,新水源包括浅层地下咸水和污水。一是咸水灌溉。全省有不少咸水资源,开发利用咸水资源,弥补降雨或地面淡水不足,是促进农业持续增长的一项积极措施。但是应注意对盐分和灌溉时机的控制,避免发生盐分积累。二是污水灌溉。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灌溉农业。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再生水灌溉面积已占全部灌溉面积的30%,我国污灌面积达1333万公顷以上。建议学习国内外先进污灌经验,结合防污体系建立,将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作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大措施来对待,加强研究与示范,逐步扩大推行。
43 实行有限灌溉
水分亏缺并不总是降低产量,许多作物和果林在一定生育阶段适度干旱对节水和增产都有利,可以实行有限灌溉,这一认识已在大量实验中得到证实,当前的关键是要解决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可行性问题。在大田条件下实行有限灌溉最终要走精确的按需灌溉之路,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田进行“非充分”供水。建议设立综合性精确灌溉研究项目,联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灌溉设备研究等多个学科,协作研究,形成适合山东实际的有效灌溉制度体系。
44 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根据当地节水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技术基础,将工程与管理、水利与农艺、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等紧密结合,研发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的节水设备和技术,研发抗旱节水新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组装形成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并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区,促进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一是推广微集水工程及节灌补水技术。通过农业工程和农业生产措施,将自然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人工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益。二是推广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通过地表耕作与地面农膜和生物覆盖的途径,减少地面渗漏,最大限度地接纳保存雨水,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
45 重视节水耐旱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发
生物节水是进一步实现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潜力所在。挖掘植物自身的高效用水潜力,选育出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被认为是生物节水的核心目标。建设设立科研专项,大力支持耐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的研发,促进早出成果。同时,根据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确立节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节水高产作物品种和垄作节水、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技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制定农作物高效节水标准和规程,提高作物自身的节水效率和水分利用率。
46 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节水农业不仅是农业本身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应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设立财政资金专项,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对节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和补助力度。二是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按量收费,制定梯度水价政策,对超过灌溉用水定额的要加价收费。三是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根据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效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降低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并保障农民进行农业水权转移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参 考 文 献:
[1] 陈萌山把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J] 农业经济问题, 2011,2:4-7
[2] 姜言明山东省首次明确建设节水型社会具体技术指标[N] 大众日报, 2006-9-20
[3] 郑 芳,胡继连山东省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07,3: 84-87
[4] 张宝东,王殿武,吕 杰节水农业体系及节水潜力分析[J] 地下水, 2011, 33(1):87-90
[5] 王 昱,张世忠,王 玮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5:62-62
[6] 刘 松,廖情涛,谢 聪我国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 2010, 3:8-10
关键词:农业;节水; 技术分析
Moder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section water shallow noted
Li Chengyao
( Liaoni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Jinzhou City, Liaoning Jinzhou 121013 )
Abstract: Jinzhou city i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454m3, about the per capita shar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little more than half, less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mount per capita 1/5,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e serious deficient water, the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s very outstanding. Long—term since, the water—saving consciousness, extensive of the management that use water, water waste a phenomenon more serious. Farmland flood flooding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canal irrigation water loss is large, effective supply rate is low. So the research o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ecomes very important. Our city agricultur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relies heavily on water saving to resolve, to strengthen our city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establish and perfect for our city moder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ystem, will be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our city one of major strategy act. We mainly discuss the current Jinzhou water—sav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ique
1.农业节水技术基本情况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单方水的利用效率、水资源再生利用率作为研究重点和主要目标。在研究节水农业基础理论基础上,提升节水农业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建立适合我市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快由传统的粗放农业向现代化的精准农业转型的进程。
1.1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
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高标准的衬砌渠道和压力管道输水为主的完善的灌溉输水工程系统和采用了以喷(微)灌技术和改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先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历程;对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of water pollution in Shijin Main Channel,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future water pollution.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course; solutions an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X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而河北省尤甚,水污染的存在更加剧了这种紧缺性。回顾石津总干渠水污染出现、发展与治理的历程,分析治理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石津灌区概况和污染原因
河北省石津灌区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发电、城市工业与环境供水效益的大型灌区,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三个市(地)的14个县(市)。灌区的水源工程为滹沱河上的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灌区灌溉渠系包括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等5级固定渠道。总干渠引水口在黄壁庄水库,途经鹿泉、石家庄市郊,向东经过藁城、晋州、辛集、衡水,灌溉灌区农田,总干渠全长134.24km,渠首设计流量114m3/s,最大流量可达125m3/s。
渠道工程本身无污染物排放,其主要水污染问题是沿输水总干渠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等对渠水的污染,使渠水水质恶化,从而污染环境,危害农业生产。
3总干渠污染发展治理历程
按照污染的治理情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无污染阶段,低标准治理阶段,和高标准治理阶段。
3.1无污染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石津渠水质很好,清澈的渠水中,鱼虾可见。除灌溉农田外,还直接为下游七个县(市)的36万余人提供生活饮用水。此阶段的特点是无污染,也不需治理。
低标准治理阶段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污染问题,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总干渠沿线的鹿泉、石家庄、藁城、晋州、辛集等市,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石津总干渠,形成了一个沿渠的污染带,使渠水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沿渠及下游地区群众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水利工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1993年春灌时,衡水市部分用石津渠水灌溉的麦田发生小麦受损事件,受害面积千余亩。
199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持召开了“石津渠治理还清方案论证会”,决定对石津渠进行还清治理,确定近期治理目标:总干渠水质在放水期间和非放水期间分别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Ⅴ类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III类标准(蔬菜类)。
高治理标准治理阶段
经过还清治理后,1999年春灌引用石津渠水灌溉的深州、冀州、衡水的桃城区三地大片麦田因污染而受害,说明治理标准和力度不够。
2000年灌区管理单位多次向省政府、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报告灌区的水污染情况,请求解决水污染问题。在多方努力下,石家庄市的污水改排进入市政排水管道,藁城市的污水集中改排滹沱河。
2003年晋州市建成亚太污水处理厂,但处理后的污水仍排到向石津总干渠,在渠道流量较小时,仍发生污染。2004年至2006年间亚太污水处理厂因故障多次向石津总干渠排放未处理污水,造成污染。
2008年省会开始实施“三年大变样”,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石家庄市水环境治理规划确定石津渠水质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晋州市制定了污水系统改造规划,不再向渠道排放污水。
石津总干渠现在作为河北省南水北调骨干配套工程,担负着2014年汛后向石家庄、衡水、沧州3市及沿线县(市)输供水的任务。因引江水以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要求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
4总干渠水污染现状和对策建议
由前述的治理过程可知,经过多年的治理,确定水质要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这个治理标准能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农田灌溉和环境用水多方面的要求。多年的治理为达到这个标准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证,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面在分析水污染现状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治理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4.1水污染现状
沿线较大的集中的污染源大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部分污染源因为还没有完全治理到位,存在重新排污的可能性,2011年晋州就发生因工程损坏向总干渠排污的污染事件。小的分散的污染源和用汽车拉送污水排放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部分渠道已位于市区,这部分渠段经常出现乱排生活污水和乱倒垃圾的现象。
4.2 对策建议
石津总干渠水污染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要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级标准的水质要求,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密切合作。
4.2.1 治理污染源头,消除污染来源
沿途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律不准入渠,禁止在渠道上设置排污口,沿渠城镇污水应纳入城市排水管网或另找排水出路,地方政府应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污水治理的要求。为此,严禁在渠道上新开排污口;对原有排污企业限期改造使其另辟排污途径,不再向渠道内排放污水,封堵其在渠道内的排污口。对石津渠沿线区域的新上项目,要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出发,严禁向渠道内排放污水。加大处罚力度,严惩向渠道排放污水的企业。建立垃圾处理点,严禁向渠道内倾倒垃圾。
4.2.2 加强工程措施 封堵污染源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渠道防护栏的建设,特别是重点污染地段,用工程措施保护渠水免受污染。
4.2.3 建立组织,加强管理
由上级部门协调,灌区管理单位与环保部门密切协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执法队伍,依法对石津总干渠水环境进行全方位观测。对排污的企业及时从严查处。加强对石津渠沿岸垃圾的管理,严禁向渠中乱倒垃圾。
4.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氛围。利用通告、标语、宣传牌、电视台、等形式,宣传污染治理的意义,提高人们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监督制度,促使每个公民和社会团体及时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配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调查。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presents situation now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haoxing 's small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mall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vides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project of small-sized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Present situation;Counter measures
一、基本情况
绍兴县位于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西部,地域总面积1177 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15个镇、291个行政村、114个居委会,户籍人口72.2万,外来登记人口78.6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强县和纺织大县,也是全国有名的江南水乡。绍兴县南部山区森林茂密、水库众多,有山塘水库1460座;中部平原良田万顷、河流纵横,有河流1141采,总长1903公里;北部滨海沧海桑田、三江汇流,有95公里的一线海塘、35座排涝节制水闸。典型的山、原、海地形特征,形成我县“上有洪水、中有涝水、下有潮水”的水利格局,也决定了我县水利工作“上蓄、中疏、下泄”的治水方针。
二、农田水利现状
建国六十年来,绍兴县水利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绍兴县现有中型灌区一处――平水江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骨干渠道长18.71km,已衬砌17.41km,工程完好率90%;设计渠系建筑物50座,现在50座,工程完好率100%;末级渠系渠道长度32.1km,已衬砌渠道8.5km,工程完好率85%,设计渠系建筑物15座,现实际有15座,完好率80%。
现有小型灌区2603座,设计灌溉面积32万亩,其中,自流灌区1277处,设计灌溉面积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38万亩;扬水灌区1326处,设计灌溉面积2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98万亩。灌区渠道长度1583.42km,已衬砌长度1186.37km,工程完好率85%,渠系建筑物设计座数3785座,实有座数3722座,工程完好率57%,输水管道5km,工程完好率57%,高效节水灌溉工程0.51万亩,其中,喷灌面积0.5万亩,微灌面积0.01万亩。
绍兴县现有山塘373座,设计库容994万方,工程完好率43%;小型引水堰731处,引水流量624.1m3/s;小型灌溉泵站2230处,设计流量505m3/s,装机台数2093台,装机功率11418kw,工程完好率60%;500m3以下水窖(池)293处,工程完好率58%,设计容积6.23万方,实际供水能力3.05万方,补灌面积0.3万亩。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绍兴县各级领导更是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设管理措施到位,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日趋深化,工程质量普遍良好,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如全县最大的平水江水库灌区涉及4个镇,灌溉面积1.7万亩。由于建于60年代,普遍存在渠坡坍塌、淤积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等问题。为此,绍兴县于2006年起,实施了灌区改造工程。共完成总渠、干渠加固改造长度14.5公里,完成投资979.6万元。工程完成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36提高到0.6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提高到0.6,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缓解了灌溉用水矛盾。据统计,2005~2008年,全县共完成小型灌区灌排渠道628.03km,田间工程7.8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0.02万亩,小型水源工程265处,小型泵站393处,小型雨水集蓄工程28处。这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产生工程效益有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0.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99万亩,增加补灌面积0.16万亩,恢复、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1.56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01.1万方,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26.50万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258.6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4元。
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山塘373座,小型灌排泵站2230座,小型引水堰(闸),小排涝闸11座,小型雨水集蓄工程293处,目前绍兴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要由村组集体管理及承包户租赁管理两种管理方式为主,其中,村组集体管理灌溉面积18.56万亩,承包户租赁管理灌溉面积18.64万亩。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绍兴县虽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山区山塘限于建设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工程老化失修,特别是坝身漏水,塘坝淤积严重,影响了山塘蓄水和灌溉效益的发挥,致使下游农田灌溉得不到保证。目前全县山塘完好率仅为43%,尚有213座山塘需通过整治来改善蓄水条件,提高下游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率,同时提高山塘的安全保障。
二是部分小型灌区渠系配套滞后,尚有大部分渠道防渗能力较低,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50,直接影响灌区农田灌溉,达不到渠系防渗节水的要求,亟需进行改造。
三是平原河道淤积严重,影响农田灌溉水源的保证; 灌溉设施配套不全、泵站设施老化,急需进行技术改造;灌溉技术和灌水方法落后,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发展缓慢;;
四是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农村群众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对量大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尚未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四、应对措施
2009年绍兴县被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此为契机,绍兴县兴起了全县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山塘整治、灌区改造、高效节水等工程的实施,消除了一批山塘隐患、改善了一批农田灌溉设施、新建了一批节水灌溉项目,夯实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础,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如下:
1、注重规划,科学设计,有效推动工程进程。
我们突出“三抓”,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是抓规划,科学治理。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我们绍兴县编制了《绍兴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规划为依据,高标准设计,合理性布局,把塘、溪、路、田、林统一规划,将治塘、治溪、治水、修路、造林、造田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封育措施,使农田水利发挥综合性效益。二是抓重点,示范带动。我们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为重点,推进面上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三是抓考核,明确责任。我们把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列入镇(街)岗位责任制考核范围,逐级建立工程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2、规范程序,有序运行,夯实农田水利工程基础。
为了切实做好绍兴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进行操作,做到项目有人管,工程有人施工,施工有人监督,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同时,我们还采取项目双业主制,把镇(街道)共同作为项目业主,共同承担监管责任。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工程质量挂钩,在监理出具工程款支付证明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再填写一份工程支付证明书,必须有项目所在村主要负责人、镇(街道)分管领导和水利站长签字,确认农田水利工程进度、质量等内容后,再拨付款项,对保证山塘的整治质量多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3、多方监督,业主抽检,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为了进一步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和监理力量单薄的问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监督体系。在农田水利过程中,我们在绍兴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施工监理监管的基础上,镇(街)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同时,基层水利站、村委参与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每个项目都有“老党员、老队长、老代表”进行现场监督,特别是隐蔽工程、重要分部工程进行施工全过程监督,如山塘整治中的套井回填、溢洪道挡墙及底板浇筑等重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旁站。基层水利站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巡视,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及时处理施工质量问题,解决了农田水利施工质量监督无力的问题,提高了农田水利施工质量。同时,为了检验施工质量,在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项目及时组织返工处理,确保了农田水利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节水灌溉 高效 农田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36-01
亳州市谯城区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区,境内河流均属雨源间歇性河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总量为4.2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62立方米,仅为全省占有量的1/3。同时受“重抗旱、轻节水”旧观念影响,尚未从被动抗旱、应急抗旱向主动避旱、高效用水转变;部分农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应用农田节水技术带来的好处,对农田节水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因此,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仍是当前和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近年来,我区在“以规划为依据,以效益为核心,以建设旱涝保收田为目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思想下,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把水利建设的着重点落实在“防洪保安全,建设旱涝保收田”两个基本点上,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补助项目加强农业灌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到2009年底,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18万亩,旱涝保收田6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万亩之多,各类节水模式具全。现已基本形成“以科技为先导,以固定、半固定式喷灌和温室大棚滴灌工程建设为示范,以全移动式喷灌为发展方向,以机井加喷灌机为应急”的灌溉农业基本格局,而其发展的趋势是高科技取代低水平,固定型取代流动型,节水型取代普通型。
1 发展节水灌溉的几点做法
1.1 精心设计与精心施工结合起来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投资较大的永久性水利设施,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合格,至关重要。凡是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水务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督、试水运行、竣工验收,全程服务到底。对规模大的项目,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水务局派驻项目工作组实施全程监督,严格规范操作。
1.2 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与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水利是一项面向社会的宏伟基业,必须有两个积极性才能实现其目标。仅有领导重视,没有群众的积极性是不行的,而群众的积极性再高,没有领导干部的正确引导也是不行的。农户是节水的主体,农田节水离不开农民。搞好农田节水工作一定要坚持到农田中去,深入到农民当中。群众一时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群众的积极性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靠典型引路,靠效益来驱动。我们的做法是选择干部作风扎实、群众基础好的地方搞项目试点,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统一进行作物调整布置,统一使用节水灌溉设施,待发挥效益后,再积极引导。当农民群众看到节水灌溉的好处时,领导干部适时地把其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1.3 集中会战必须与常抓不懈结合起来
节水灌溉工程既要有积极性,又要有科学性;既要大力推广现有的科学技术,又要加大科研公关力度。光靠在冬季农建时搞是不够的,必须突出常抓不懈。项目工程建设要组织专门的班子,专业的施工队伍常年不停。冬春季农建期间,集中会战,完成土方配套工程;三秋期间打好穿插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程。
1.4 水务部门参谋到位与扎实苦干结合起来
水务部门作为业务部门,既是参谋部,又是作战部,光当参谋不带头去实施是不行的。参谋一定要到位,这就是参谋意见要符合科学,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便于领导在时拍板。因此在提出参谋意见前,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前期工作,做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勘测设计,反复论证,对比方案,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一旦领导决策了,就必须尽快的去实施,到施工的第一线去指导施工,监督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施全过程技术服务。
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总的来说是好的,效益是比较显著的,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但是也必须正视当前节水灌溉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标准建设、低水平使用”,即少数乡、镇农民不充分使用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灌溉,而乐于采用“机井+小白龙”的方式去灌溉。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前几年个别节水工程凭长官意志一哄而上,不结合灌溉需要,论证不足,规划设计不太合理;个别工程施工质量不高,存在质量问题。
其二,一些节水灌溉工程配套不全,无法使用。节水灌溉工程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土地平整,畦田标准,耕作制度要适应灌溉,实行规模种植,管理使用统一,而这些条件由于受各方面限制无法一时达到,使得一些工程无法使用。
其三,先进的灌溉系统模式与当前农业分散经营、自由化种植还存在着根本性矛盾。
针对目前节水灌溉发展的情况,我区在今后工作中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2.1 科学论证,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根据谯城区实际情况,围绕大力发展的温室大棚种植,配套滴灌工程;农田灌溉采用全移动式喷灌,干支管和喷头一起移动,管道输水干支管以维塑软管为主,这样,既有利于管理,又不占用耕地,同时也适用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对于集约经营的地方,大力发展固定式喷(微)灌。
2.2 科学规划,精心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精心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特别是规划设计要反复论证,力戒决策失误。要坚决杜绝“长官工程”、“花架子工程”、“半拉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