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会治理的目的

社会治理的目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40: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会治理的目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会治理的目的

第1篇

[关键词]PPP项目;水环境治理;融资风险控制;经济效益;

1PPP项目模式分析

1.1伙伴关系

PPP项目注重的是合作关系,政府提供项目的时候,经常是面临资金困难的时候,并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一些不良现象也很很容易滋生,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在PPP项目中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化。也就是说PPP项目主要是利用伙伴关系实现双方互赢模式,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1.2效益共享

效益共享从字面上来解释是效益分享,但是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机构体通过合作的关系,对高额利润进行控制,也就是不允许社会资本在拥有的特许经营中形成高额利润。显然,正是有了利益共享才会形成伙伴关系。

1.3风险供担

其实,任何一个项目从初始到实施,最后到结束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尤其是投资较长的项目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风险都会影响双方的经济效益。然而,PPP项目具有一定风险分担的目的,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避免危险的产生,保证双方良好的经济效益。

2PPP项目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2.1管理阶段

在传统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效率相对较低,专业性也不是很高,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然而,将PPP项目应用到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模式,将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先进的治理技术引起水环境治理的工作,以此保证水环境治理的先进性。另外,PPP项目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社会机构中的污水处理单位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以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保证水环境治理的质量,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可以获取到最大利益。

2.2项目运行阶段

2.2.1由于水环境治理的周期较长,存在危险也相对较大。因此,PPP项目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将风险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等方面,并且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针对不同阶段所产生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2.2PPP项目可以对水环境治理运行阶段进行一个准确的评判,并且资金的使用以及收入等方面,会有着一些详细的说明以及资金走向曲线图,其目的就是保证政府和社会机构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2.3项目转移

项目转移是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在该阶段需要根据之前所签订的合约,项目公司需将功能完备的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相关部门。但是,需要在阶段社会机构和政府需要履行自身的义务,降低项目在转移中存在风险。

3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经常会产生融资风险,并且对政府和社会机构等方面都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因此,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对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1政府控制

3.1.1需要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在项目实施中双方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需要参与方签订相应的合同,并且所有的参与方需要根据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可以将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融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1.2政府需要构建合理的风险承担机制,并且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尽量少干预项目的展开,并且政府作为参与的整体,需要合理的使用行政权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风险的产生。另外,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合同签订之前,需要将风险承担流程制度化,这样主要是做到风险产生时可以有据可查,找到风险承担者,保证其他参与方的经济效益不会受到影响。

3.2社会机构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社会机构是重要的参与者,不仅为项目提供金融资金,还为项目展开提供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等方面。因此,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融资风险控制的时候,社会机构需要与政府签订合同,并且需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机构向政府所履行的义务,以及所要承担的风险,这样可以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需要与政府签定公平平等的合同,并且需要与政府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树立量较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可以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避免双方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损失。

3.3金融资金

3.3.1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从综合方面考虑,例如: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考虑合作的对象,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实施的稳定性,降低是影响风险因素的产生。另外,在选择政府合作的时候,财力资金较强的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只有资金较为雄厚才能招揽更多的人才,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对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3.3.2需要对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并且需要在项目公司内部构建专门的管理机制,利于PPP项目贷款流程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另外,需要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并且做好相应的报告和总结工作,以此分析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针对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需要分析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投资情况,根据贷款协议的相关条例,明确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这样在规避该风险的时候,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保证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融资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第2篇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提高。要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在整个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处于辅助地位,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的地位不能颠倒;课堂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教学又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完成,注重理论灌输,对实践教学虽然有所重视但仍未达到一定的高度,重形式,轻实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二者各行其是。

二是教学组织乏力,缺乏应有的规范措施。在时间安排、内容、质量等方面得不到保证。

三是经费、基地需要保障。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但是在经费保障上却显得“吝啬”。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一定的经费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整合创新能力。

五是评估体系亟待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指标评估体系。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与实效性对策

(一)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特征

1.现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性

目的性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服务,它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实现各教学协调统一,共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服务,任何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立体化教学模式都是毫无意义,甚至会导致负面影响。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主体性

主体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评价上,要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性

实验性是指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是“人与人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探索自然的活动。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独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 不只是表现为实践性, 而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与实效性对策

1.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教学的运行工作机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但遭遇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足等“瓶颈”制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教学需要。学院党委要制定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拨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设经费,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开展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职业性”,将德育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结合。

本文作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工作机制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组建社团,即由思政教研室和学院团委共同指导下组建“城乡一体化研究会”社团,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团委老师共同指导。通过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实践教学的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构建了自主学习的机制。

第二步:建立基地,即在思政课教师和团委教师的指导下,由社团深入社区,选择、开发实践教学服务基地,聘请基地社区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作实践指导教师。

第三步:实践项目,即由社团成员与实践教学服务基地联系,落实实践教学服务项目,开展五大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第四步:项目招标,即根据项目的内容,实行项目招标,由城研会的各系分会会员在各系团总支干部的指导下进行投标,由思政教研室审核决标(主要考虑项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结合),从思政专项经费中安排项目资金,开展活动。

第五步:方案策划,即由中标单位制作活动策划方案,报城研会总会交思政教研室审批。

第六步:开展活动,即由城研会指导老师、系团总支老师及实践教学基地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第七步:总结考核,即在活动中学生要写出活动感悟和活动总结,学院和基地指导老师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纪律、活动质量、活动中与人沟通的技巧、普通话的运用水平及活动总结进行考核,记入学生实践教学档案。

第八步:学分申报,即每学年结束时,由各系组织学生填写实践学分申报表,并附上实践活动考核表,大一交思政教研室初审,大二交团委初审,最后由思政教研室汇总后,报教务处审核,记入学籍档案。

2.研究设计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工作流程

(1)准备阶段。它包括教师制定“服务学习”实训实践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等。活动计划的内容包括选定活动的主题、确定计划目标、实施时间、地点和经费。制定的计划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要旨和参与者的需求。

(2)行动阶段。强调团队精神,明确行动目标和职责确,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注意服务学习和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控制与偏差调整以及事后控制。在实践教学中,校内和社区指导教师要经常联系,掌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是否达到教学的目的。

(3)反思阶段。反思就是要促进学生批判地思考自己的服务体验和参加实践教学的心得。不仅要从“做”中学,而更要从对“做”的思考中学。

(4)庆祝阶段。对学生在服务项目上的贡献进行庆祝是开展服务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庆祝活动,学生可以享受工作完成后的喜悦。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与长效机制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的与形态的深刻变化要求建构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规范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建立完善开展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考试、考核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没有考核、考试的教育,其教学质量无法监控和保证。

(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第3篇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事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正符合文化即人化的主要标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文化有相同的本质属性。通过教育影响,才能成为社会化的人、有文化的人。政治思想、艺术文化等意识形态,都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质的表现形式。人的行为或劳动创造了文化,并使文化得以发展。人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和文化在社会环境中相互影响。在层面上,使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间有良好的契合性,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以文化为载体,潜在性突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功能。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在特定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下,人们所形成发展或总结出的文化形态特征就是文化类型。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教育和影响人,是在社会需求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的文化事项。如今文化类型多种多样,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它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3文化人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是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证实的。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政治意识等,利用正确的意识形态,进行有规律、有目的内化,在一定的政治或社会需求以及自身诉求的前提下,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效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对某种或某部分文化的吸收与舍弃就是文化选择。为了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在一定前提下,对文化进行合理的选择,使受教育者按照需求和目的接受影响,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原则与方法

政治性原则与思想性原则的统一。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直接服务着党的事业,保障党的事业的顺利完成。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四大内容结构。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政治教育是核心,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决定着其他内容结构的方向、性质、效果和内容。同时还具有思想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根本途径是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是加强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性。科学原则与人文性原则的统一。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观念、意识进行传递最后达到内化的目的,其中科学文化内容是整个过程中是根本要素,是信息枢纽,是主体,使其科学性和人文性得以充分的体现。时代性原则与民族性原则的统一。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它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精神推动力促进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必须与时代文化相结合,才能保证我国的良性发展。只有对文化进行鉴别、理性以及正确的判断,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推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保障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主流文化在特殊时期和形势下受到冲击和影响,要强化主流文化,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主流文化的内存和外在价值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教育者本身文化选择能力的培养。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必须使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文化的接受、理解或传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自身意识需求或价值观。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育者主体作用,需要充实教育者的文化底蕴。教育者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传授要受其本身文化修养、底蕴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在文化修养和文化选择能力方面不断提高,就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利用有效的大众的教育方式,依据主流文化为中心,选择科学的、符合民族社会发展的文化内容,去寻找和确定其文化选择的有效途径。(1)流文化必须要跟上或超越其他文化,才能使社会文化健康的发展;(2)力开发利用文化整合功能。在各国家、民族间各自文化互通并存的时代,新的文化格局也随之产生,它是由文化间整合并统一而形成的;(3)充分把握多元文化的互补功能。这种多元文化相互之间存在冲突,而不是单纯的互补,是受历史、地域、种族等方面的和而产生的。要想促进文化间的积极作用,使文化间能很好的进行交流,就要认识并利用文化的互补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结构

1以为指导。确保的指导思想地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之一。对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政治文化、道德伦理进行传播和教育是它的根本任务。工作实施中,必须以为基本依据对文化内容进行选择。2以现代化为主题。在目前的时代环境中,要开阔受教者的视野,因地制宜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要以现代化为主题,培养受教者的各种能力,为建设国家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想。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其在科学、正确的教育下,以受教育者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为本,使本身的主体、社会和自然的性质得以重视,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富有辨别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对意识和文化形态进行有目的影响、传承和发展,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文化和思想的传递性,它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意识形态的实际特征。

四、利用多元文化的格局形式实行思政理论教育文化选择功能

第4篇

当今,恶劣的水环境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短板。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期间,建设施工企业将PPP模式引入水环境治理项目中,以环保投资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实现人与水环境和谐、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城镇化;水环境;PPP模式

1引言

“水十条”充分明确了水环境治理2017年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激发了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市场。《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倡导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对提高环境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质量、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城镇化发展中水环境治理的PPP模式应用

财政部PPP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入库PPP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0.7%。在环保类PPP项目中,涉水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水利、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占比高,超过80%。(1)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PPP模式建立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主要是在现有的水环境治理基础上,实现新建、改造等工作。在 2014年,我国的财务部门实现了第一批PPP模式示范项目,成立了11个水环境治理项目以及9个污水处理厂,实现了2个水环境综合项目的构建。这些项目在实际构建与发展下,为主要的执行环节,根据相关经验,促进了PPP制度体系在其中发挥的服务作用。在2015年,实现了第二批PPP模式示范项目,在形式上,增加了水环境项目的投资,甚至该项目开始扩展到市级、县级,使各个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工作都得以普及。目前,水污染治理PPP模式是以污水治理、排水管网建设为主,比较复杂、综合性的水环境整治项目还比较少,所以说,该领域还存在较大空间[1]。(2)城市水生态修复与流域水环境保护投资。城市水生态修复投资是政府、水务企业结合投资的,在政府投资下,为城市河道、湖泊等实现了生态清淤、绿道生态建设,也能对城市水体、周边土地进行开发,不仅促进了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还促进了城市水生态景观的良好形成。对于流域性区域比较大、水环境治理工作外部加强的区域,其面对较大难度 [2]。

3绿色城镇化发展中水环境治理的PPP模式发展

PPP模式将从两个方面改变环保产业。首先是项目的体量。在传统市政单体项目时代,项目体量达到10亿元算是很大的项目。在PPP时代,单体项目超过10亿元很常见,百亿元级的项目也开始落地。其次是改变环保产业格局,产业集中度将明显提升。由于PPP模式整体规模较大,且需要环保投融资的介入,传统环保公司业务很难全面覆盖。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加快整合兼并资源成为环保市场的趋势。上市公司通过延伸业务链条,拓展业务范围,构建环保大平台,以承接更为复杂的PPP项目。(1)设置PPP管理中心。施工企业对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管理,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其设置PPP项目管理公司,保证管理积极性的稳定提升。例如:英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不仅设立了国家PPP中心,还形成了地方PPP中心。针对已经建立的中心结构,相关的专业人员和社会机构要为其提供技术,促进了PPP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实施,也能及时更新各个施工企业掌握的相关知识[3]。(2)社会资本参与模式。施工企业在对社会资本进行选择期间,结合对项目的长期发展与运营,择优选择运营管理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先进的资本商,且资本商的规模与实力都需要与水污染治理PPP项目规模一致。此外,还需要促进动态性调整收费定价机制的形成。在PPP项目中,施工企业需要对社会资金利润进行控制,促进收费定价机制的合理调整,保证为社会资本获得稳定效益。(3)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加强水环境治理PPP模式投资回报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执行,为一些企业创建稳定的政策环境,还能降低PPP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在PPP项目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项目的盈利情况,确定出相关的补贴额度,同时国家需要针对一些河湖、水污染治理项目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这样才能保证社会资本投资获得更稳定的回报。(4)PPP资产证券化。有关部门将从多个方面规范引导PPP发展,包括推动中小城市PPP创新试点、推动PPP资产证券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投资等。PPP资产证券化热度较高,市政项目尤其是水务方面的项目,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运作经验都适合资产证券化。同时,推动建立环保PPP项目产业基金。鼓励利用社保、险资、国有大型银行等低成本的政策性资金组建专项产业基金,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渠道保障融资需求。

4绿色城镇化发展中水环境治理的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PPP模式仍需完善,从目前情况看,PPP制度还需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仍不到位,项目参与方信用履约机制有待健全,专业咨询服务能力还需加强。(2)规范化操作水平有待提升,应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在国家层面直接操作一些大型PPP项目。

5结语

党的十八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已经将传统的发展思路转变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服务方式下,都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投入了诸多资金治理水环境,但成效并不显著。作为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因其开放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在PPP运作方式上也较其他类别项目更为复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提升,以实现绿色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蓝虹,刘朝晖.PPP创新模式:PPP环保产业基金[J].环境保护,2015,43(02):38-43.

[2]刘楠.绿色发展新理念下的PPP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07):253-254.

第5篇

1、区财务2012年度预算执行状况审计;

2、乡2012年度财务决算审计;

二、以促进改善民生,保证专款专用为目的,增强重点专项资金审计。重点检查各项专项资金运转和治理近况,提醒资金运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相关政策具体落实,促进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3、社保资金审计;

4、计生事业费及计生政策落实状况审计;

5、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

6、工业园区及生物产业园征地拆迁资金审计;

三、以促进提高项目建设治理程度和资金运用效益为目的,增重点建设项目审计。重点关注项目建设顺序治理、工程概预算治理、资金治理;关注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关注严重违法违纪、严厉损掉浪费和经济犯罪问题。

7、旭光村村民安顿小区工程决算审计;

8、联丰村村民安顿小区工程决算审计;

9、小学教育楼完工决算审计;

10、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审计;

四、以防备金融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为目的,增强金融企业审计。关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坚苦和问题,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11、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办法落实状况审计查询;

五、以规范粮食储藏治理,保证粮食安全为目的,关注粮食风险基金及粮食收买借款的运用治理状况,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实时提出整改和增强治理的建议。

12、开展当地粮食储藏治理状况审计;

六、以促进指导干部依法履职为目的,增强指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当地区、本部分、本单位财务进出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正当和效益状况;贯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状况;恪守有关经济司法法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定计划部署状况等。

13、区商务和旅行局原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4、万寿桥街道办事处原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第6篇

一、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现状

景德镇市是依托高岭土资源发展起来的陶瓷工业城市,主要开采高岭土、陶岭土、石灰岩、砖瓦粘土和少量砂金以及煤矿,开采方式绝大部分为露天开采。矿山开采后,相继出现了土地及植被破坏、尾砂及(废)矸石堆放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和崩滑流隐患、地下采空造成的地面变形或塌陷、矿山排水引起的水均衡破坏、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及下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秩序。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历史欠账过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堪忧。尤其是矿山停采以后,矿山疏于管理,地质环境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作为老矿业城市和资源枯竭性城市,景德镇矿山企业在我国具有代表性,在计划经济时期矿山企业以生产为主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被忽视,而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和税收都上缴到国家。随着大量老矿山和开采点关闭停产,日积月累造成的严重环境代价在当代凸显;现存矿山企业也难以独立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需要国家投资支持。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通知》,该市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重点治理工程区。2004—2008年期间,景德镇市共有5个矿山7批次申请到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扶助资金,总计金额2600万元(见表1)。

2010—2012年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投入经费由中央财政申请治理工程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两部分组成,以中央财政治理资金为主,具体如图1所示。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与景德镇市部分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座谈,发现该市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其治理的投融资环节中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景德镇具有典型代表性。

1、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历史遗留治理任务重

景德镇市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其高岭土资源已开采数百年,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部分矿山开采至今也已近尾声,遗留下的是老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问题。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针对新建、在建矿山实行“谁开发,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政策,治理与审批挂钩,治理投入有保证金保障。但是,对于景德镇历史上大量矿山开发资源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来说,仅仅依靠政府税收来推动,远远不能满足这项耗时长、投资大的事业的资金需要,亟需建立健全针对市场引导的矿山地质环境投融资机制。

2、投资主体单一,多渠道主体投资参与度不高

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出台前已经闭坑的矿山由于责任主体已经缺失,当时又无相应的治理资金账户,本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人为政府;《土地复垦规定》出台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污染者。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现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投资-管理模式;污染企业投资-管理模式;污染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污染企业管理模式。

景德镇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投资资金和小部分地方配套资金,是典型的政府投资管理模式,即政府财政资金是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和管理主体。这种情况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来源情况一致。根据2012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见图2),我国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106.1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6.8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5.43亿元。恢复治理矿山6112个,累计3.2万个;恢复治理面积10.18万公顷,累计62.52万公顷。

3、投融资渠道陈旧,资本市场筹资功能未显现

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环境治理的投入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性引导资金,更重要的是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恢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基金、国债等。银行贷款是矿山企业环境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从事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项目有根据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给予择优扶持的规定。但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景德镇矿山企业主要是开采价值较低的高岭土的(问题最好能通过类似方式跟景德镇挂上钩)中小企业,其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较难。

三、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虽然近年来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支出比例加大,但对大量历史存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和部分新产生的问题来说,国家财政投资的数量不能满足治理需要。为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矿产开发领域的生态文明,提出如下投融资建议。

1、加大财政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激励政策

(1)设立专项财政基金。对于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资金支持并且资金用于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有资质企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于进行过资源开发,但是尚未治理(含历史遗留问题)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财政基金应该予以支持;对于未改制,并且承担较大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缺乏保护和治理资金的,财政专项基金需支持。

(2)加大地方和中央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活化筹集财政性投入的方式,如财政信用方式,投资重点放在公益性较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基础学科研究上。

(3)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数额。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状况,各级政府每年从预算内支出部分资金用于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此外,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的各项预算外资金中,统筹部分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4)增强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刚性约束力,加大企业不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压力。

2、拓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融资渠道,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投融资模式并行

(1)设立资源开发企业参与地质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账户。资源开发企业应该是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体,参与资源开发的企业必须在银行建立单独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账户,预留企业从事资源开发不低于10%的利润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发行矿山地质治理的专项国债、专项债券。利用国家信用和资源配置优势发行用于矿上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国债,使其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长期、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对于治理后收益率较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国家政策适度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专项债券筹资。

(3)加强银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信贷融资力度。建立和完善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适当增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针对商业银行实行货币政策倾斜性,放宽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企业获取贷款的条件;政策性银行全力支持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资项目和信贷融资,用低于社会的贷款利率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企业的积极性,存贷利差可由中央财政专项补贴。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ABS融资渠道。在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中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简称ABS融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结束后会有一定的收益,可以以此为担保发行在国内市场通行的债券来筹集治理项目的资金。用可预见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这种方式风险低、投资者积极性高,同时可以为如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宽泛、安全的投资路径,进而拓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融资渠道。

(5)引进国际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外资注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融资路径虽然执行起来较为曲折,也更为困难,但是争取诸如世行、亚行贷款和国际地质环境治理的合作项目是利用国际资金、优惠贷款和技术援助的有效途径,应从改善具备吸引外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承担企业还贷能力出发,积极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国外投资、融资。

【参考文献】

[1] 王宣桦、沈磊、王瑀:我国环境领域的公共财政政策制度及实施效果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3).

.中国地质大学,2011.

[3] 张雪梅:矿山环境治理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

.北京林业大学,2008.

[5] 杨锋涛: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12).

[6] 国土资源部: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国土资源部,2013.

第7篇

论文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构平民化、平等化、人本化和社会化的教育理念,构建从理论体系经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的教育内容体系;重新配置体现“民主化”方向与“组合化”原则的教学方法体系;完善在统一知识与价值、内在与外在、现实与潜在、个体与社会评价基础上的,侧重价值、外在、潜在和社会方面评价体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素质养成的理论教育活动。它包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理论学习、实训、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和要素。承担着在高职教育中对人才进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培养的教育任务,是高职教育及其发展中,对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富有实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时,需要依据时代特征、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新情况、新要求,做与时俱进的改革,它要求从理念、体系、方法和评价上进行革新。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23%。全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数和学生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大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中两个重要的特征性要素。以马丁·特罗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作为揭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趋势的预警理论(“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发展目标之后的一种预警”)为起点和线索,可阐发为分析我国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视角。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得依靠高职”,所以,体现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新高职教育模式,不仅表现在数量、规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即“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制度创新”带来高职教育整体的根本性变革,使得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应对这一变革的新理念:

第一,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方面,形成了平民化的教育理念。相对于“精英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们不再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为“有钱者或智力上具有卓越天赋者的特权”,接受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实现特权的途径,而是在知识化、信息化经济社会条件下,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途径,并且越来越被赋予公民社会义务的观念色彩。基于社会平民生活需要的技能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提升品质的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等教育目标被弱化。

第二,在教育角色的转变方面,形成了平等化的教育理念。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和对外开放带来的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众化以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的自主、平等、多样等基本观念,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角色由“理所应当的权威”向“社会思想多元竞争的优胜者”转变。使得运用和中国化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证明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并比较其他理论学说的先进性,才能发挥其主导性和实效性。

第三,在教育过程的转变方面,形成了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旨融合了当代社会消费市场、民主政治、人权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等时代文明成果。在教育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上,均发生了“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活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再视学生为必须改造的教育对象,而必须依照学生实际成长成才个人目标的需要,为其提供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满足学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两方面的均衡、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四,在教育评价的转变方面,形成了社会化的教育理念。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功能的实现,已经不能在“象牙塔”内的自身循环中完成,而必须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的过程中完成。这使得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核心标准,由学生个人拥有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向社会认可的能力与素质转变,知识标准体系向行动标准体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是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是否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尺度。

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发展阶段的质的区别,就是高等教育全面走向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和满足大众需求过程中形成的公平与平等理念。它不仅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根本性变革的基本原则,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诸方面、诸环节、诸活动内容创新与发展的灵魂。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体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由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教育目标所决定的理论教育体系。它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为高职大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才而展开的、旨在促进高职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思想素质的理论教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要通过和中国化理论课的教学实现教育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理论课教学集中表现为“四个体系”之间的“三个转化”,即由理论体系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的转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实现“三个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在遵循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的前提下,体现高职教育的个性要求,把和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般原理,转化成为具有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素质体系。

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是符合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职业人才的教育性质与目标的要求,能够满足高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均衡、全面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和中国化理论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就是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通过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教材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等要素,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和中国化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职业变迁和生活变化的理论修养和认识能力。

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体系,就是针对高职大学生成为高级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体系。高级职业人才必须具有适应职业岗位劳动需要的职业能力,但是这种职业能力的大小、发展潜力、对职业变迁的适应能力等,都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只有拥有高素质,才会在复杂的职业劳动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面向21世纪、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新理念,使得职业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面向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问题,更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方法

教学方法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水平的高低,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也是重要的约束性因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大众化发展的变革中,教学方法必须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的变革同步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学界对教学方法有“方法说”、“方式说”、“活动说”、“手段说”等诸多观点,笔者认同把教学方法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整套操作策略”。其本质在于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相适应、相配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它表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伴随教学观念和目的变化而改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大众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变革。

首先,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平民化、平等化、人本化、社会化的新教育观念,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由对人的基本观念、思想方法进行强制性的修正转向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合乎人性发展需求的引导。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民主化”原则,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双边、多边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良性的双向交流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顺应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大趋势的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

其次,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思想素质的教学目的及其实现目的的教学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由单一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最终目的转向实现遵循理论知识一方法能力一综合素质渐进、全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由于新教学任务体系决定的教学活动内容、方式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企图制定经常使用、数目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是错误的。依照实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等不同教学目的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总体过程中实现对这些方法的有效配置和组合运用,是顺应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大趋势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把“民主化”的方向与“组合化”的原则相结合,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方法实践发展的基本导向。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评价

教学评价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不仅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于新的教育实践而产生导向作用,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方向、内容形式和质量水平等诸方面的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于应对大众化发展,而在教育观念、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产生深刻变革,客观地要求评价标准、方式也进行相应的变革。

首先,在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价值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担负着对高职大学生系统地进行和中国化理论的教育任务。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就是把和中国化理论体系经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体系转化的过程。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介和载体,自然也是评价理论教育的内容。但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停留在对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状况的评价,而是着重于理论教育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评价。只有把和中国化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成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的行动指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性才得以实现。

其次,在内在评价与外在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外在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是一个把理论知识、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等内化为高职大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过程。对其评价中就必然要包括对内化的内容、方法,特别是结果,即对学生形成的内在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评价。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评价不是体现自身性质和目标的终极性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成果,在于所培养的高职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更重要在于将其内在素质“外化”,表现为职业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基于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价值准则所展现的行为表现与行为习惯。只有把和中国化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习惯,成为提升个人品质、规范公共行为的思想与方法基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才得以实现。

第三,在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潜在评价。同任何教育活动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对学生即时形成效果,能够使他们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能够在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改善思维和行为。但是在当代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教育的时代性特征。高职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已有的观点和方法,更需要培养自我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与能力,保证高职大学生作为职业人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只有把和中国化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现实与潜在的思想观念、科学方法、发展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才得以实现。

第四,在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社会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对教育过程主体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接受教育的学习主体方面。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和中国化理论与方法的教育,会重新认识和定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相应地形成对个体思想觉悟、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的自我评价。但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个人对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修养的需求,更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我们所培养的高职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否过硬,是否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职业劳动的检验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的评价,才能得到最终的认定。所以,只有把和中国化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能够胜任的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认可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性才最终得以实现。

第8篇

怪圈,公共政策无力承受大量社会需求,无法对太多和太矛盾的公共问题做出裁决,超优政策真正的仲裁者是国际市场。对于这一总体性的危机,治理话语走向了积极的知识重建:在文化上返古希腊之本,在上重开自由主义之源,在实践出路上择定新制度经济学,在技术上亲和于治理主义,从而推出具有建设意义的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治理理论是人类在寻求解决社会一致和有效性问题上做出的一次深刻的熟悉转折与制度突破,在一定意义上,包括近代以来在内的一切学知识都在这一框架下实现了新的整合,无论是在事实上还是在判定上,学知识体系都在静静地脱离统治这一核心而转向个人对公共事物的关心这一主题,由此导致现代类型在三个维度上发生重大转向:第一,从高级向低级变迁。一般而言,高级首先是指那些在国际关系中意义重大、影响非凡的决策活动,如讨论一国是战争还是结盟等等。其次高级是指在共同体层次上、有关民族国家问题的重大决定和政策制定,如号召种族或集团一体化,或是与产权制度有关的关系的变革,如私人产业国有化,或者对政府的体制和形式进行根本性变革等等。所谓低级也是一种类型,这类决策不涉及对国家或国际社会中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它涉及次要性的决策,如将大型社会系统保持在某种均衡状态。低级通常由官员和治理者们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实行,一般属于官僚

行为,功能是在不干扰社会经济现状的条件下为贯彻高级决策所进行的活动。在国内层次上,低级包括通过有关防止环境污染的法规;决定提高最低工资和社会福利标准;对外贸易、旅游和投资往来的促进等等。现在应当已经到了把上述思维方式颠倒过来的时候了。第二,从暴力向规劝变迁。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革命及各种规模的国内骚乱等等是暴力形式。个体或国家之所以发动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其目的总是在于改变或控制对手的行为。虽然只要暴力或暴力威胁仍被人们用于实现目的,那么人们就不能否认暴力在中的地位,但是这种地位应当是有限的。相反,规劝应该是公共活动中的基本形式。规劝一般是指伦理的、道德的、合作的和相互依存的和交易性的,比如谈判、协商、立法、集体讨价还价,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合作或激烈的竞争。当然,前提是这种竞争是普遍接受的,并且在预先规定其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第三,从等级向复合变迁。等级是权力和权能的增殖以金子塔结构为前提的,由等级所决定的关系表现为下级单位从属于上级单位,每个等级社会当中的顶峰都是最高权威,但这一权威并不一定总是合法的,权威的下属是各级权力层次,每一下属权力层次又控制着更多的下级次层次,这一系统最后通到普通公民,最后为塔基部分决大多数的人民无所抗辩地承认。与之相反,复合是指平等或接等的行为

者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当中,社会由信息畅通的、积极的和自治的单位组成,这些单位对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幸福往往采取十分戒备的态度,然而它们也承认相互合作和秩序井然的共存既对自身利益有利,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利益所在。复合只有在具备充分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其成员需求的社会中才能付诸实践。进一步推断,复合应有一套自由的和竞争性的教育和信息系统,该系统无需依靠于对大众传媒介实行垄断性控制,而等级的目的是通过发动具有强烈倾向性的宣传运动来造成一种虚假的社会一致感。

学知识要具有真理性,她就必须客观地、全面地、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与规律,但这是一件不太轻易做到的事。因为它需要生活的充分的展开,真正成为符合人的本性的而不是同人相异化的日常生活。学知识的发展与人类思维的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人类的思维已经进展到能够充分把握自身生活的程度时,生活的神秘性、彼岸性才会消失。低级、规劝和复合的形成,使得学知识发生重大转变,并为治理型学代替统治型学提供了基本概念。兴起于现实公共生活危机中的治理理论,它之所以能引起学知识的转向,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以新的思维回应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变革。从近代从统治—解放的到治理—生活的的变迁,体现了公共权力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当公民权利真正成为公共权力唯一合法性源泉时

,治理—生活的才真正有利于市场秩序,政府制度才会内生于市场秩序。应该说这才是民主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换言之,主流民主学长期以来都未能到位。所以治理理论更体现了现代文明精神。二从治理型学的应用或其实践战略来看,新公共治理的实践是其必然的逻辑展开,是治理型学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假如把治理型学看成是一种新的科学研究纲领,那么按照拉卡托思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有关硬核和保护带的理论,治理和新公共治理之间的关系恰恰体现了科学研究纲领中硬核和保护带的关系。因此,割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轻易降低新公共治理的学科的性质,减弱治理理论在回应现实问题时的力度,而且也使治理理论在学术论战中失去有效的保护带。国外有些学者认为,新公共治理之所以和治理理论有关,是因为“掌舵”是分析公共治理的核心,而“掌舵”是治理的代名词,简略分析一下新公共治理的原则框架,将有助于我们熟悉这一点。作为新公共治理内容的主体,它有两个基本学术支持:治理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治理主义在这里的应用是把私人部门的治理手段引入公共部门,强调直接的职业治理、明确的绩效标准和评估标准、根据结果进行治理,以及更晚些时候所提出的接近消费者——公民的观念。新制度经济学则是把交易成本分析和激励结构引入公共服务中,通过新的激励制度安排削减官僚机构,通过承包和准市场的运作

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选择。而关键也最具有质感的口号是用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来代替受统治结构羁旁的官僚政府,以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推动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大致如下:把控制权从官僚手中转到社群手中授予公民;推崇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驱动政府治理者前进的是自己的目标——部门和角色的使命,而不是文本的规则和规定;公共治理者重新把自己的公众定义为消费者,并且为它们提供选择的机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事后服务;把精力放在赢利而不是简单地支付财政拨款上;实行分权制度,主张参与式治理;;公民评估自己的者的绩效时,关注的不是投入而是结果关注的目标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还包括激励所有的部门和公民,为解决他们社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显然,新公共治理的这些观念和低级、规劝及复合都关心竞争、市场、消费者以及结果,公共部门围绕这些主题的转变就是脱离统治的、更小的政府,而另一方面则是更多的治理。三在一个全球化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大变革时代,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找一种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新的治理形式,以便在经济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让社会获得有质量的增长,治理理论正成为回应这一变革的强势理论话语,支持这一话语体系的价值观和以之相一致的知识文本,修正了主流学的

统治理论,并在全球范围引起家、学者以及官员、实业家的共识。立于中国公共治理实践理解治理理论时,我们深感这对重构中国民主知识体系,寻求善治的制度平台和有质量、有效率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摆脱市场化进程中公共治理的低效甚至多方面的失败,在新的合法性基础上重建社会信仰,均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资源。从社会或区域之间竞争的可持续性来看,治理理论资源合法充足的利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本的一种提升途径。中国正在发展公共治理制度,开始研究公共治理的知识,以便为有效地治理中国提供基础性条件,这一努力要趋于最后的成功,可能需要在以下三点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