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4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会治理的具体任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于都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推动该县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需要。于都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把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聚焦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大力推动,确保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一、注重三个结合,强化主动担当
一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把做好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将各项具体责任细化落实到班子成员,把各项具体任务逐一分解到相关股室,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民政主责主业相结合。结合民政主责主业,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重点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发展志愿服务、关爱困难儿童等方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推动民政系统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联创共建相结合。积极加强与县政法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工作方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工作开展献计出力。
二、突出三个重点,聚焦关键环节
一是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逐步理顺基层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制定事项清单,建立准入机制,使基层组织逐步回归服务群众的自治本位,切实帮助基层组织“减负增效”。全县391个村(居)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落实了村(居)“三务”信息公开,将公开事项分为三类34项,建立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聚合力。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措施落实,促进红白理事会在扭转“攀比之风”、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丧新风”等方面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指导对达到条件的思源安置小区、城南新建小区群、盘古山钨矿、银坑移民安置点、葛坳圩镇设立社区居委会,推进城镇规划区域内“村改居”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适度降低登记门槛,对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型社会组织采取备案制,以提高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覆盖率,目前,全县社会组织登记注册350家,其中社会团体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59家,社会组织在村(居)覆盖率达89.51%,社区工作者3000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3‰;组织开展社工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今年“牵手计划”广州北斗星社会工作中心来该县开展社工培训78人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取得成效,强化线索摸排和行政执法,公布了该县第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对12家长期活动不正常、不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进行了行政执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健康义诊等社会治理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26余万元,禾丰商会在2020年“百社解百难”行动中受到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的表彰,被评为“积极单位”。三是突出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合力在于都微爱公益发展中心、于都义工联、于都应急救援协会、于都心理健康服务协会、于都“打铁佬”平安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工作者3000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比3‰。积极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婚姻家庭疏导服务,促进家庭社会和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情景式’教学任务实施方案开发与分析”(编号:JYYB201309)的科研成果。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课程教育有了新的改革理念――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养殖场环境卫生类课程主要为《畜禽环境卫生》、《家畜环境卫生》、《畜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等,其内容涉及畜牧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家畜生理、气象学、建筑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学科知识。随着我国畜牧业向大规模、高密度的集约化生产形式迈进,畜禽饲养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环境监控及养殖废弃物有效的处理成为养殖场生产经营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要求。为顺应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职项目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课程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高职课程教育新改革理念为依据,进行相关知识的项目化多元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养殖场环境监控课程――《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
一、课程内容编排顺序以现代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与生产管理为主线
《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课程内容编排的先后顺序是依据养殖场建设――环境监管――废弃物处理利用的主线予以安排,共分成5个项目,依次为养殖场规划设计、畜禽舍小气候的控制、养殖场环境监测、养殖场环境管理和养殖场废弃物治理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更具条理性。
各项目具体内容的选排则紧密联系实际,以实用性和技能性为主。例如,养殖场规划设计项目内容是从确保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正常运营,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养殖场工作人员应掌握本场建设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在充分调研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人文、经济发展等方面后,由大入小,开始选择养殖场场址,规划布局各场区分布,继而设计畜禽舍结构。同时,考虑到养殖场未来扩大发展或内部结构调整所需,在此项目中还编排了基本的养殖场设计图识别技能知识。畜禽舍小气候控制项目则是畜禽舍结构设计内容的延续,从光照、气温、气湿和气流方面提出合理设计畜禽舍结构对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如何根据养殖需求对畜禽舍结构予以安排设置。同时,通过“相关知识阅读”部分提出各小气候来源及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作用。
二、课程内容侧重养殖场环境监控与废弃物治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逐渐增加,畜禽舍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畜禽生长,关系着养殖场生产效益。与此同时,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数量也相应增多,如未及时正确地处理直接排放则可造成养殖场及周边地区土壤营养富集、水体富营养化、空气污染、重金属元素污染、病原菌及寄生虫污染,对于下游农业的生产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课程正是依据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从生产实际需求出发,分两个项目设置养殖场环境监测和管理,并新增养殖场废弃物治理项目内容。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实施均紧扣养殖生产实践需求,如在养殖场环境监测与管理项目中,围绕养殖场空气和水源的监测与管理展开,针对养殖生产中畜禽舍内空气(如氨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和水质污染程度指标(如“三氮”、耗氧量等)提出具体的监测方法,并通过知识阅读部分说明这些污染物对于动物的危害性,进而提出相应的日常管理与防护措施。
养殖场废弃物治理项目通过观察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生物相任务实施,指出养殖场三废物质的特点,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污物防治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总结废弃物的治理方法,以具体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及设施(如固液分离、废水水解酸化、废水好氧处理、自然生态净化处理、粪污混合处理等)为例对比国内、外污物治理方法。在此部分内容中增加了我国现代养殖业新模式,即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课程教材附录中围绕养殖场环境监测与污物治理内容,编排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对我国养殖业环境监控相关政策措施的了解。
三、课程知识点以任务实施为依托,实现知识和技能学习相融合
各项目中相关主要知识点以任务实施形式体现,设计任务要求和实施方案。与任务实施有关的知识背景则以相关知识阅读形式提供,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该部分内容,对任务实施过程中不理解的环节找出相应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加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项目二畜禽舍小气候控制中,随着现代规模化养殖场中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规模化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随时做好畜禽舍内小气候――采光、温度、湿度、气流的监控。这部分内容不以各小气候的理论特性切入,而是将相对抽象的小气候条件纯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过程相结合,以“畜禽舍采光设计”、“畜禽舍保温隔热设计”、“畜禽舍湿度的调控”、“畜禽舍通风系统设计”四个任务设计呈现,每个任务均要求学生进行实地监测,并做出合理评价,即学生接到具体任务后,要带着问题查阅学习每个操作环节的相关知识,实际测定养殖场相关小气候指标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养殖场现有安排是否合理,如存在问题,需提出修正措施,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四、课程评价灵活多样
课程成绩的评定不是单一地依据期末考核成绩,而是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相结合。该课程教材在各任务实施部分之后均编排有“任务实施效果评价”,作为教师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把握程度、学习主动性的综合评价及学习互评的参考。评价项目一般分为两部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每部分根据具体的任务实施特色安排评价内容,提出评价标准及建议分值权重比例。各任务实施的总评成绩则依据上述评价内容由三部分权重分值综合而来,即小组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此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教师一人定学生课程成绩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各小组成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和配合性,减少偷懒现象及不公平竞争。例如,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生物相任务实施效果评价见下表。
总之,《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课程内容设置以过程和就业为导向,以需要为标准,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每个项目的知识环节都以任务形式呈现,并编排有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充分体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等.高职“牧场规划设计与家畜环境卫生”课程建设与改革[J].家畜生态学报,2011,(1).
[2]亢守亭,郭颖媛.浅谈养殖场养殖环境的卫生与控制[J].山东畜牧兽医,2013,(8).
[3]何华西,丰艳平.高职高专牧场设计与环境卫生课程的教改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市、县(区)政府为主体、各部门、各相关企业各负其责,重点推进干流重点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和支流污染源头治理工程,确保我市河流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改善。
二、水质目标
河治理工作目标:年干流兴安、曙光桥、赵圈河断面全指标年均值达到Ⅴ类水质,年全指标年均值达到Ⅳ类水质。支流一统河,绕阳河年达到Ⅴ类水质,年全指标年均值达到Ⅳ类水质;螃蟹沟、清水河、太平河年达到Ⅴ类水质,年全指标年均值达到Ⅳ类水质。
河治理工作目标:到年底,按国家规定的21项指标考核,河干流三岔河及黑英台断面达到V类水质标准,支流外河消灭劣V类水质,年全指标年均值达到Ⅳ类水质。
河治理工作目标:到年底,按国家规定的21项指标考核,河干流达到IV类水质标准。
三、治理任务
省政府向我市下达河流治理任务共56项,其中河治理项目45项,河治理项目10项,河治理项目1项。为实现我市辖区内河流水质根本好转,确保考核断面达标,我市下达辖区内支流河污染治理任务共34项,所有项目共计90项(详见附件1)。同时,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分期分批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年我市先行启动4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具体任务分工如下:
(一)河干流
1.责任主体:河保护区管理局。干流芦花湖湿地工程,年9月前完工;曙光桥生态示范区工程,年8月前完工;3个区域综合治理项目(曙光桥至闸清污、左岸管理路维护、右岸阻隔8公里路面,新建桥涵9座),年5月前完工。
2.责任主体:市住建委。恢复因塌陷损毁的八一泵站、南迁泵站向二污输水管线,年10月完工。
(二)河流域
1.责任主体:县政府。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年9月20日完工;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年9月20日完工;兴牧肉联加工集团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年9月20日完工;意丰肉联加工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项目,年9月20日完工;新开排总(镇)护岸维护及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年9月20日完工。
2.责任主体:县政府。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年9月20日完工;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年9月20日完工;县镇污水处理项目,年9月20日完工;县镇污水处理项目,年9月20日完工;平安乡湿地处理工程,年9月20日完工;平安排水总干(平安乡)护岸维护及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年9月20日完工;铁东排水总干(镇)护岸维护及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年9月20日完工。
3.责任主体:东湾新区。滨区湿地处理工程,年9月20日完工;西老湾排水总干(荣兴街)护岸维护及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三)河支流
1.责任主体:河口生态经济区。欢喜岭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年9月30日完工。
(四)螃蟹沟
1.责任主体:县政府。六零河辖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12月前完工。
2.责任主体:县政府。螃蟹沟辖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12月前完工。
3.责任主体:区政府。经济开发区兴隆工业园区含油污水处理厂建设,年9月前完工;粮家、牛官等村屯养殖污水及粪便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年9月前完工;兴隆台区向二污足额调水,年12月前完工;二十里铺社区(主要是螃蟹沟北岸冷家桥附近)污水收集或预处理,年6月前完工;取缔化建社区油罐车洗车场,年11月前完工;镇工业园区需要建设集中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年10月前完工。
4.责任主体:市住建委。螃蟹沟排水管网建设,年9月前完工;三厂生活小区生活污水并入市政管网,年12月前完工;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训练基地)的生活污水并入市政管网,年12月前完工。
5.责任主体:市水利局。螃蟹沟河口湿地建设,年9月前完工;螃蟹沟季节性生态配水;1个区域综合治理项目(吴家排干清污),年5月前完工。
6.责任主体:市环保局。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年10月前完工。
(五)一统河
1.责任主体:县政府。镇雷家污水处理厂建设,年9月前完工;一统河辖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12月前完工;在一统河上游农田尾水灌渠末端建设人工湿地,经处理后排入一统河,年10月完工。
2.责任主体:双台子区政府。谷家湿地工程,年8月前完工;取缔一统河沿岸的洗车场,年11月前完工;一统河双台子辖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年12月前完工;对市传染病院医疗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年10月完工(对口协调单位市卫生局);完善莲花寺及附近村屯的污水收集管网,年10月完工;振奥公司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及配套污水处理厂,年10月完工。
3.责任主体:市住建委。一统河截污管网建设,年4月前完工。
4.责任主体:市水利局。一统河清污,年4月前完工。
5.责任主体:华锦集团。华锦集团对污水采用分类处理,转变现有的分散排污方式为集中排污,只设一个排污口,年10月完工。
(六)绕阳河
1.责任主体:县政府。甜水(绕阳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年10月前完工;胡家(绕阳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年10月前完工;绕阳河人工湿地项目建设,年9月前完工;县垃圾运转站建设,年10月前完工;县新县城污水处理厂水量收集,保证日收集1.2万吨以上,年6月前完工;绕阳河辖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12月前完工;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污水达标排放,年10月前完工。
2.责任主体:鼎翔集团。鼎翔集团增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取消干流排污口,年10月完工。
3.责任主体:河口生态经济区。东郭(绕阳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10月前完工。
4.责任主体:市水利局。5项区域综合治理项目(绕阳河清污、沿河垃圾清理、绕阳河盘营客专非法占河清理、西沙河盘营客专非法占河清理),年4月前完工。
5.责任主体:中国石油河油田分公司。华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外排水达到DB21/1627-2008标准要求),年9月前完工;曙光中心矿区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年5月前完工。
(七)清水河
1.责任主体:县政府。清水河截污管网建设,年11月前完工;清河桥湿地项目,年9月前完工;六和农牧公司屠宰污水处理厂工程,年12月前完工;永和屠宰污水处理厂工程,年9月前完工;赵圈河(清水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年10月前完工;(二界沟)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年10月前完工;县镇垃圾处理点建设,年10月前完工;清水河辖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年12月前完工;镇、镇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年10月完成。
2.责任主体:市水利局。8个区域综合治理项目(六零河排支清污、螃蟹沟排支清污、毛家村西排支清污、毛家排支清污、小堡子排支清污、清水十四排支清污、清水河排支清污、赵圈河排总清污),年4月前完工。
(八)太平河
1.责任主体:县政府。荒(太平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10月前完工;太平河辖区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12月前完工;在太平河上游农田尾水灌渠末端建设人工湿地,经处理后排入太平河,年10前完工;旭辉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及配套污水处理厂,年10月前完工。
2.责任主体:兴隆台区政府。太平河河口湿地建设,年9月前完工。
3.责任主体:双台子区政府。太平河陆家乡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年12月前完工;取缔太平河沿河两岸旱厕,清理沿岸堆存垃圾,年6月前完成。
(九)小道子河
1.责任主体:河口生态经济区。小道子河湿地处理工程,年10月完工。
(十)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1.责任主体:县政府。镇污水处理设施,年10月完工;镇污水处理设施,年10月完工。
2.责任主体:县政府。新立污水处理设施,年10月完工;镇污水处理设施,年10月完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成立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附件2、3、4)。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认真筹划,周密部署,抓紧筹备项目设计、可研、环评、审批、立项等前期工作,尽快施工,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二)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1.落实河长、段长工作制度。县(区)政府对辖区内河流水质负责,市政府将与各责任主体签订河流治理目标责任状,按照具体任务分解(附件6、7),在年度政府绩效考核中对完不成任务的县(区)实行“一票否决”。
2.建立工作督察及通报制度。成立河治理工作督察小组(附件5),负责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实行半月一督察,每月一通报。
3.扩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在原有跨市界断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支流河跨县(区)界断面的设置与考核(附件6、7),以流域、区域为单位,对超标流域实行处罚和限批。
(三)落实资金,保障投入
县(区)政府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采取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加快落实项目建设步伐;县(区)政府及各协调主管部门要尽快包装项目,确保中央、省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尽早到位;对于争取国债资金的项目,履行相关手续,抓紧报送到市发改委。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不断向科学化、法制化、常态化、精细化迈进,营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的力度,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一股,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事务。
三、工作任务
1、建立社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社区的管理责任,进一步构建社区的协同配合机制,形成“重心下移、齐心协力,合力管理”的良好工作格局。
2、强化社区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未落实、管理未到位的社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3、按时完成清扫作业,确保路面光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果皮箱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每天定时清洗,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各社区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大扫除活动。
4、持续治理“五乱”,重点对社区辖区的整治,确保无违章占道和门面延伸占道,破旧遮阳篷广告牌和违章布幅广告;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暴露、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完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确保道路无破损、无污水外溢,使非物业小区环境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5、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完善长效管理制度,按时消除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确保非物业小区院落干净、整洁、有序,楼群院落的市容环境实现较大的改观。
6、做好网格化管理区域内的卫生、保洁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各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和长效管理措施、突出重点、难点。各社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志愿者和小区群众的积极性,发现问题要积极解决,不推诿、不转嫁矛盾。
(二)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非物业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社区管理职能,组建社区非物业小区管理机构,由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民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对辖区内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进行巡查、劝阻,对劝阻无效的及时向城管执法部门上报处理,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劝阻、及时处理,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非物业小区管理工作的热情,实现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确保非物业小区环境卫生工作常态化。
五、具体任务
1、配置环卫设施。每幢楼每单元配置不少于1个垃圾桶(箱),破损残缺的环卫设施要进行全面维修,保证完好;
2、平整道路。对坑洼道路进行整修,破损严重的重新铺设,新增,整修路沿石、道板、井盖,做到道路平整、交通顺畅;
3、畅通管道。疏通雨、污水管道和化粪池,必要时重新整修,做到完好畅通,不堵塞、不外溢;
4、修复路灯。对小区路灯、楼道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亮灯率达98%以上。无路灯的老旧小区要全部安装到位,保证夜间照明;
5、完善停车设施。清理现有停车库(场),挪作他用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恢复停车功能。没有停车场地的,在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的情况下,合理划定停车位,必要时可调整规划合理增设停车场地;
6、整修健身器材。对休闲健身场所设施进行整修、完善;有条件的新建休闲健身场所,添置健身器材;
7、设置标识标牌。按要求设置小区示意图、公益宣传栏、公示栏、楼幢门牌、绿地保护牌等,努力营造小区文化氛围。
六、提升环境卫生管理
配足专职保洁人员,小区道路、绿地、水面、公厕、楼道保洁及时,无积尘、污迹、无白色垃圾、无卫生死角。垃圾房(池)、桶(箱)、楼梯扶手、电梯、外墙面及其他公共设施及时清洗、外表整洁美观,无乱贴乱画现象。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无外溢现象。积极开展小区居民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居民从自身家庭、楼道院落环境卫生做起,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健全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体系,配齐配强工作组织管理、清扫保洁和专业技术“三支队伍”,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抓紧抓实。
(二)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宣传教育、督导巡查、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整治。
(三)强化目标管理。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健全完善目标管理机制。逐级建立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营造整洁优美城乡环境工作目标管理奖励制度,奖惩并重。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的督查和通报制度,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督查,每月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对工作扎实,整治效果好,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给予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不能按时按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社区,要通报批评,限时完成任务。考核工作既坚持完成的数量和时间标准,又坚持完成的质量和效益标准,同时坚持依法建设、维护稳定的标准。通过督查考核,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1、2012年1月19日下午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召开了全办会议,组织学习了《市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了解了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明确了整个活动的工作要求。
2、2012年1月28日上午我办召集全体干部职工组织学习了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内容,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
3、2012年2月8日上午再次对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再布署。会议再次系统地学习了市委、市政府活动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针对方案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讨论研究了我办在2012年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的主要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步骤等内容。
办党组书记、主任刘爱民同志从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和改进机关作风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工作布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1、全体干部职工都要有一种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意识。
2、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服务条件。一是要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所能提供的支持纳入“十二五”规划;二是要制定目标,明确具体任务,确定具体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三是要采取措施,提前介入,先行引导;四是要量化服务指标。
3、加强组织领导,确定组织机构。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要求成立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组织落实到位,活动考评结果要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
二、对照《实施意见》逐条清查落实。
我办主要职责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并协助财政部门监管农发项目资金,由于业务特点,《实施意见》中的很多事项,我办并不存在,对相关条款进行了自查。
1、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我办建立了市农业综合开发网站,日常办公也主要通过农发OA办公系统,相关政府信息及其他政务事项通过多种形式对社会进行了公开。对每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立项信息以《申报指南》的形式在有关媒体进行公示,项目实施后,以标志牌的形式公开项目资金的种类、数量和使用情况,主动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保证资金管好用好,切实发挥效益。
2、全面推行公共资源进场公开交易。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必须全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财政资金3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直接实行招投标,财政资金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实行捆绑招投标。
3、支持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贷款贴息的扶持,并按照有关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督促有关单位给予贷款贴息补助。2012年全市已上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12个,正在经上级农发管理部门审核批复之中。
4、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在遵循国家农发政策的前提下,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够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对已出台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已作出的承诺要予以兑现;对不切实际,条款笼统,不便操作的规定,进行了补充完善,如2009年对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制定了《市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
5、坚决整治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的行为。坚决整治将应当由企业自主选择的咨询、评估、检测等中介服务变为强制性指定服务,没有借立项之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不存在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
6、坚决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自查和日常管理中没有发现单位工作人员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服务态度差和以职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等损害党政机关形象的行为。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确保尽快完成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规划范围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限确定为两年。
二、灾后重建规划主要内容
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城乡住房建设标准、规模,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防灾减灾,重建资金安排,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三、组织机构及其主要任务
为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小组(组成人员见附件,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任务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灾害损失评估组。由省民政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临夏州、县政府对灾害范围及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二)土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规划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对县城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隐患点等进行排查评价,提出地质灾害评价意见,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三)城镇建设规划组。由省建设厅负责,组织对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进行鉴定,编制灾后重建城镇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建设技术标准。
(四)政策资金组。由省财政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衔接汇报争取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提出灾后重建资金解决方案和主要政策建议。
(五)规划编制组。省政府委托中科院兰州分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评价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临夏州、县政府进行全面调研、科学评估,充分听取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组织专家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在灾损评估、地质灾害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灾后重建城镇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
四、工作制度
(一)联系制度。规划编制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主管领导参与重建规划编制及规划前期工作,各单位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联系。规划编制小组要形成省、州、县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规划编制中需要协调的重大问题。
(二)会议制度。规划编制小组会议主要协调规划编制的有关政策和重大事项,研究部署工作。会议由规划编制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或委托相关负责人主持召开。
五、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和惩戒相结合,标本兼治,大力宣传终止妊娠药品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终止妊娠药品和假冒伪劣避孕医疗器械行为,依法查处不凭处方零售促排卵药品行为,达到“查处一例、震动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进一步规范终止妊娠药品、促排卵药品和避孕医疗器械的经营使用行为,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安排
(一)全面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年月至月,对辖区内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和有关单位进行一次专项监督检查。由食品药品稽查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配合。专项监督检查可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与其它专项检查一并进行。检查的重点是:药品批发企业是否违规经营终止妊娠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的购、销、存管理是否规范;药品零售企业是否销售终止妊娠药品,促排卵药品是否凭处方销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避孕医疗器械行为是否规范等。
(二)持续保持案件查处的高压态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两非”药品案件和制售假冒伪劣避孕医疗器械案件的查处工作。对群众举报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案件线索,要组织力量及时进行查处,做到快查快结,并及时将案件查处情况上报市局,充分发挥案件查处对“两非”药品整治工作的保障作用、教育作用和推动作用。年,各单位查处的“两非”药品和假冒伪劣避孕医疗器械案件不得少于市局分配的案件数,具体任务分配为: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件,区局件,市局件,市局件,县局件,县局件。要求在年月日以前完成案件查处任务。
(三)不断巩固整治工作成果。年月前,各单位要将全年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认真总结。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要落实经常化的监管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逐步建立“两非”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市局调整整治“两非”药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场监督科。整治“两非”药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整治“两非”药品专项行动的领导工作。市局整治“两非”药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两非”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药品市场监管科负责“两非”药品的日常监管,医疗器械科负责避孕药具、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负责“两非”药品案件的查处工作。各县市区局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贯彻落实。市局将加强对整治行动的督促和检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关键词:土地整治;施工;管理
现场管理的工作对象是施工现场,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项目的施工现场指的是土地整治工程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所占用的施工场地,包括需要整治的土地及附近经过批准能够占用的临时施工用地。
1土地整治的概念和类型
土地整治的概念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由于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加,以及造成水利设施淤积,江河淤塞,这不仅危害农业生产,降低工程效益,而且给厂矿建设、交通运输、城镇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加以整治,以控制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发展。水土流失的整治应针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采取整治措施。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归结起来主要有3种类型,即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
1.2盐碱地的整治
我国的盐碱地分布面积很广,全国约有盐碱地面积3亿亩,耕地中约有盐碱地1亿亩左右。盐碱地的整治可分为4个方面,即水利改良、农业技术改良、生物 改良和化学改良等。
1.3风沙地的整治
综合治理中所涉及的风沙地,主要着眼于具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风沙土地,即宜农、宜牧、宜林的原生沙荒地和沙漠化土地。土地沙漠化,导致生物产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风沙地治理必须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1.4沼泽地的整治
我国的沼泽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其次是诺尔盖高原、青藏高原、新疆高山地区,其他地区只有零星分布。沼泽化土地的问题主要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土温低,植物养分不平衡,应采取工程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2土地整治施工的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的概念是以科学先进的管理组织、思想、手段和方法为基础,对施工活动所在现场中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工艺方法、质量检测、建设资金、施工环境、能源供给、工程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完成施工现场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低耗能,保证工程治疗且保持施工环境文明、安全。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对场地的合理使用和科学安排,确保施 工与化境的协调统一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土地整治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具体任务包括:导向为市场需求,目标是生产出质量与数量能保证的土地整治产品,将施工项目生产计划规定中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包括产值、产量、工期、质量、成本、资金、安全和利润等施工经济与技术指标;保证施工生产组织与优化以客观规律为依据,完成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在施工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与新工艺,通过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将施工中的浪费现象消除,保证工程的高效益与高效率;将人力资源的劳动组织进行优化配置,以民主管理与班组建设为重要方式,改善并提高施工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强化施工任务清单、业务考核与物料限额领取等,减少物料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将资金占用与生产储备合理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生产成本的降低;进行专业管理的优化,完成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与计划调度的专业管理体系构建,确保这些管理系统能够协调作用,以综合管理的优势完成施工现场工作的有效控制;将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工作能够根据标准完成,确保检查和考核以标准为依据;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保持物资、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各部门信息流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异常情况的及时解决,保证施工现场可以控制与正常有序的状态;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确保施工过程的文明与安全。
3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原则
3.1进行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的情况是随工程进展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经常要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调整,但必须在总平面图的控制下,严格按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规定进行调整。
3.2建立岗位责任制
按专业分工种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把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专业和工种,是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的基本任务。例如,土方工程必须按指定地点堆土,谁挖谁负责;砌筑、抹灰用的砂浆搅拌机,水泥、砖、砂堆场和落地灰、余料的清理。由瓦工、抹灰工负责等。为了明确施工现场管理的责任,可以通过施工任务或承包合同落实到责任者。
3.3勤于检查,及时整改
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检查要从工程的开工起,直到竣工交验为止。检查时问可以安排在月中、月旬和月末。也可按工程进度分,每个分部或分项工程完了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要和各工种的施工任务书的结算结合起来,凡是责任区内施工现场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结算,责令限期整改。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也可能出现三不管的死角,在检查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要及时协调,重新落实,消灭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