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40: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

1.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乡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2050万元,主要为村民自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主要包含:集体林地1.2619.08万亩、土地706.2亩、农业种植机械设备4套,流动性资产约302万元。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2012年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坚持党支部带动引领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战略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坚持强化村民综合素质能力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下,对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真空,受发展规模影响,各村难以开展民族传统食品和酒类的文化体验等经营活动。

第2篇

关键词:石林县;农庄经济;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42-02

现代农庄经济是以市场经济相对发达为条件,在不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体系的前提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委托经营为机制,以生产商品和组织商品交换为目的,按标准化合约方式组织起来的生产经营组织。都市农庄不同于农家乐,而是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组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一、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石林县都市农庄发展情况

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石林锦苑都市农庄、杏林大观园、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石林县青泽农庄、石林景尚山水都市休闲农庄、云南业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都市农庄7个项目,已经被石林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石林县都市农庄规划点,七个已审定农庄总规划面积12 895.13亩,建设用地规划面积644.76亩,占总规划面积5%。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各个农庄的详细性规划按用地审批程序报批。2012年启动了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项目和石林统一千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云烟印象烟庄和统千香草园项目,2013年启动建设云南青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石林县青泽农庄项目、石林锦苑康乃馨有限公司的石林锦苑都市农庄项目和石林圣火药业有限公司的杏林大观园项目。到目前为止,5个已经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累计完成投资72 495万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17 492万元,2013年以前完成投资55 003万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锦苑花卉为龙头的花卉产业园,以万家欢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圣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园。万家欢农业生态园是集节水增效示范、高床厩养示范、高校农业示范、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科技生态园,园区建设主体由果园、苗木园、养殖园、休闲园组成,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性,拓展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杏林大观园项目,是一个以医药文化旅游为前导,集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商贸、绿色农庄为一体的农庄式大型养老社区,通过植入与当地历史相关的人文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美化,给与完善的养生条件配置,给入住老人和游客营造颐养天年的快乐空间,促进了康体养生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锦苑花卉在石林投资建设了大型现代花卉产业园,通过整合花卉产业链,以花卉为亮点,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搭建锦苑品牌的经营服务型公共平台。

(二)发展农庄经济对石林县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农旅结合,推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台创园内的每一个都市农庄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融吃喝玩乐购为一体,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配送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引领着云南农旅结合、低碳休闲的生活方式,每年都有40多万人次入园游览。第二,拉动石林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石林旅游目前仍然以观光游为主,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因而需要探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而农庄经济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特色都市农庄依托石林的旅游资源,拉动石林的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吃住行游购娱”,让游客“留下来”,提高石林旅游综合收入。第三,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休闲旅游方式。农庄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把石林景区和台创园片区之间的路线串联起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

二、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云南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主要是为了鼓励“老板下乡”、“资本下乡”、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石林县的实际看,政府在资金扶持、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缺乏有关农庄经济发展的规划性政策文件,指导性不强,庄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由于政策不完善,使得农庄的优势难以发挥,市场前景分析、庄园规模定位不清。同时,发改、农业、林业、交通、金融、质检等部门在部门联动、项目建设、信息共享、整合资金方面统筹协调不够。

(二)农庄规划及选址和建设存在矛盾

石林县已经启动建设的5个都市农庄,有4个在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二、三级保护区之内,而石林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选址前就完成了,所以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批下来后,园区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无法办理项目开工的前期手续和相关证照,造成建设上的实际困难。由于4个都市农庄的项目和部分规划地点在石林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在办理环保、水保、住建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时难度大。此外,建设用地及5%以内的设施用地难以落实。

(三)农庄土地占用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由于农庄项目的特殊性,石林县各大农庄在建设初期的占地及规划面积都较大,平均每个农庄的面积超过1 000亩。农庄建设用地大,难免要占用到周边农民的土地,尽管目前石林县的农庄规划用地主要集中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石林旅游度假区、国家圭山森林公园、九石阿旅游专线附近,但都难以避免要占用到农民土地。农庄经济目前主要通过企业要推动,因此农庄开发商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以盈利为主,加之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因此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在农庄内打工的农民工资低、报酬少,利益分配不公;在土地补偿方面,政府的土地政策也没有明显的倾斜,农民获得的补偿有限;而一些失去大部分土地的农民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加剧了生活困难。农民权益受损,就会导致石林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不能实现很好的融合发展,也阻碍了石林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

由于资金、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石林县的农庄开发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规范、经营不善、违规操作等问题。例如:有的开发商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农庄管理不规范,营销手段匮乏,难以实现预期收益;有的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转向,违背了农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些开发商的服务体系不全,因而导致庄园发展受到制约。基于上述因素,促进土地、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尚未在石林县农业庄园集聚和合理流动,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农庄经济运行机制不畅,导致了各农庄收益盈利模式的不稳定,影响了农庄经济在市农林旅游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推动石林县农庄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农庄经济的政策和意见

庄园经济既是一种经济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更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创新,各级政府是推动其大力发展的责任主体。石林县应根据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出台的发展都市农庄(农场)的相关政策,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确保“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多措联动”的措施得到保障,使都市农庄建设质量、速度、效益并重,得到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农庄经济发展政策或意见的出台,指导石林县农庄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资金、税收、用地、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二)完善农庄的规划编制

在编制农庄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分片区、分类型、分特色进行开发建设,避免大部分农庄出现模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独特创意等问题。通过农庄经济的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石林农庄在项目用地、资金筹措、农民工安置、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机制,确保农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其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避免单纯企业行为导致农庄的盲目建设,确保政府主导、监管到位。最后,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农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充分体现“一庄一品”的独特魅力,并让农庄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农村土地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衔接,促进石林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合理组织供地,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庄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所在县都市农庄发展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规划组织土地(林地)流转和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并负责实施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和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偿合理流转。上级政府应给予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用地指标和专项扶持资金。

在此基础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庄用工报酬标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创造性地发展多样化的现代农庄。石林县政府可以实行差别化政策,鼓励各农庄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体系。各农庄应加强对村民的旅游专业培训,邀请更多村民参与到农庄的建设中,实现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构建良性的农庄经济运行机制

首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民办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尊重投资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民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决策、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行为,提高农庄经济项目的收益。坚持民受益是农庄经济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农庄发展建设好了,消费者才能享有安全丰富的食品和休闲娱乐、回归田园的体验,让农业、企业、农民、消费者都受益。其次,建立庄园经济监管机制。石林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商务、质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部门应实现联动,以此整合资源、项目和资金,协调配合,引导投资开发企业制定管理标准,促使农庄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最后,依托资源多元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建立集生产、加工、物流、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综合开发和利用,不断发挥农庄经济在石林旅游综合收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内容摘要:当前,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合作现状,指出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以及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其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如何带动我国北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及在全球竞争能力的增强。因此,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迫在眉睫。

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合作状况回顾

20世纪80年代,国家首次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规划”。

“九五”时期,河北省提出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环京津”、“环渤海”),但基本上停留在战略概念层面,在具体合作的内涵、方式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

2001年10月,国家建设部组织评审通过了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即大北京规划。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展和改革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商讨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达成五项共识。

2004年5月,北京科博会、博鳌亚洲论坛发起,国家发改委指导,环渤海七省市共同参加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达成实施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共识。

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召开。会议就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从京津冀所处的经济地理圈层与战略地位来看,由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国内生产力布局由南向北推移,这些发展机遇都为京津冀地区的能量聚集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再加上这一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科研环境,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七大经济区之一,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北京市、天津市的人均GDP已分别达到31613元、25874元,河北省与之相差较大(见表1)。但与人均GDP已达40000多元的上海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京津冀如果要成为带动这一区域的发展中心,还需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其实力。如果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使之成为发展中心的话,其实力一定会得到快速提高。所以,在京津联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观念淡薄

区域经济结构失衡 多年来,京津冀为了获取地方利益,长期实行自愿垄断、贸易保护、市场分割、自成体系的封闭政策,从而诱发城区系统生产建设中的重复布局和地区工业结构趋同,形成区际内部某种程度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体系,技术上不了档次,专业化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专业化上。

缺乏公平、合理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 由于三省市存在着特殊的经济关系以及区位因素的影响,三地区特别是河北省与京津并不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遇,这就意味着三地区在相同的主观努力下并不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从而驱使三省市各地区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相互竞争,导致区域经济畸形发展,而且还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区域经济宏观效益整体水平的发挥,从而延缓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缺乏区域组织保障系统以及协调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由于京津冀区域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际分工体系与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区域经济组织与区际经济活动始终处于无序、混乱和松散的状态。市场分割、贸易摩擦、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特别是区域经济在不受中央或区域协调组织宏观规划与统筹布局的控制和管理下,区域系统内劳动地域分工规律、整体效益规律以及协调发展规律很难对区域经济产生有益的影响。

缺乏统一的地区性金融市场 从该区域金融服务水平与功能质量来看,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地方性银行、非银行部门没有融资权,部分地区人民银行的融资活动只能根据中央银行信贷规模的分配来决定地方性贷款额度、融资渠道狭窄,无法形成经济区域资金流通与循环态势。

区域环境问题严峻

从总体上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京津冀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仍在下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然呈恶化的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污染严重,地下水受到点状和面状污染、水位持续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控制。

城际交通欠完善

目前,京津冀地区对城际交通线路的网络建设缺乏足够重视,不能充分满足城市客货运输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需求。交通网总体布局存在缺陷,铁路与公路网络都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放射,以致内外的交流必须通过北京枢纽或天津枢纽,为二市带来了大量的过境运输,干扰核心城市交通。同时,京、津两大交通枢纽的分工与协作不善,忙闲不均。

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性市场体系

京津冀地区应逐步建立健全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功能各异并呈四级分布的区域性市场体系。

大地区级区域市场,即建立面向全国的以京津两市为中心的高级市场体系。省级区域市场,河北省作为层次较高的省级商贸中心,通过其自身经济吸引和辐射功能的逐步加强,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与周边省份的区域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展示了整个区域与周边地区各类要素市场、批发市场、大型贸易集市日渐成熟并均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省内地区级区域市场,这一级区域市场联系主要是指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建立起来的商业中心和贸易网络。基层区域市场,其吸引和辐射范围一般与县级行政区划相一致,县城是这一区域的商品流通中心。

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合理公正的区际利益交换关系 新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应建立在“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利益兼顾、适度补偿”基本原则基础之上。

尊重区际经济利益的自益 中央政府应根据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积极为三省市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制定出一系列有益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实现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 京津冀地区应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重大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交通运输项目以及城镇和其他方面的建设项目,使区域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突破二元经济结构 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渗透和融合,突破省、市、县的界线,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区域城镇经济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区域中等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带

要加快京津冀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如北京市“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即产业重点瞄准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把不适应首都发展的大工业和传统产业向河北省、天津市转移;天津市在产业优化时,把转移出的产业在河北省附近城市“安家落户”。加快京津唐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建设,带动京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北方的“硅谷”。建设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带地段,可以设在沿京津唐高速公路靠近北京市、河北省一端,这个地方便于三地政府直接共同管辖,有利于吸引三地特别是京冀两地的资金、人才。

实现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航空、海运、铁路、公路和管道网络的枢纽地带。然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加了各国经济与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使生产和流通过程更加规范化,从而引起了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这种变化将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必须建立一个以联合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输网络。

加强区域内铁路干线的建设,如修建保定通往霸州的铁路,是跨过北京市、连接石家庄与冀东及其以南地区的关键所在。滨海铁路的建设也应尽快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促使秦皇岛、王滩、大港区和黄骅连为一体,成为分担京津铁路货运量的主要结点。

建立生态环境整治补偿机制

确保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本着“利益兼顾,适当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整治补偿机制。国家应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合理补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省市水资源分配以及由此引发的移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损失等问题。加大该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与投入力度,特别是对洋河与官厅水库水污染的治理,北京市与河北省应共同出资或争取国家补偿尽快予以解决。另外,对水库周边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护林、特种林等森林资源的综合治理与营造也应及早列入京津冀环境整治规划。

实现旅游网络与综合开发一体化

旅游业已成为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九五”期间,京津冀三省市旅游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以上,表明该地区除了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景点相对集中的条件外,还具备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区的巨大潜力。三省市应把旅游业提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特别是应尽快将“高科技兴旅”的战略思想融入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规划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亭亭.区域体制改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中国经贸导刊[J],2002.7

2.沈玉芳.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态势、问题和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J],2004 .6

第4篇

关键词:网络购物;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新型的商业模式,网上购物快捷、方便,网络购物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在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果,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务院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贸易形式,网购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动力。山西省网购经济发展迅速,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潮流,消费人群快速增加,但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网购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应引起重视。

一、山西省网购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最新公布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评选的2011年中国网购订单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省市中,山西省排在第三位,订单同比增长量为159.2%。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为网络购物提供了条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网络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家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山西省网民数140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3%,网民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10位。网民的快速增长和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带动了网购经济的蓬勃发展。

2.方便快捷的网物模式被消费者广泛认同。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商品送货上门,对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而言,网上购物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切换于各个网页之间,商品一览无余,应有尽有,既免去了逛街购物之累,还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既节约时间,又节省精力,可谓两全其美。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中,看中其方便的占62%。由此可见,方便快捷的网购模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同。

3.品种齐全、物美价廉的网购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网购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服装鞋帽、日常用品、到家用电器、家装材料等,一应俱全。加之很多知名品牌都在网上开设了旗舰店,不仅丰富了网购产品,还提升了产品品质。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不仅可以货比多家,还能轻松实现异地购物,很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追求个性、时尚的消费理念。同时由于网店商家具有库存压力小、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因而消费者网购商品可以获得较高的消费折扣,如网购图书价格要比书店优惠30-40%,美容化妆品与实体店相比,其折扣幅度大约在20-30%。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中,看中其价格便宜的占38%,看中其可以买到不容易买到商品的占29%。

二、山西省网络购物主要特征

1.消费群体以青年为主,并以女性居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31岁以下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76%,32岁-40岁的10人,占调查总数的24%。从性别构成来看,女性比例超过6成。由此可以看出,网上购物形式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喜爱,主要是由于网络购物形式与年轻人追求时尚的特征相吻合,并且年轻人更容易掌握电子支付操作方式,同时网上购物更容易满足女性货比三家,求廉求美的消费心理。

2.购买服装所占比重最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种类来看,在网上购买过服装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76%;其次是购买生活百货,所占比重为52%;购买时尚精品(手表、皮包等名牌精品)的比重为43%, 还有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书籍、化妆品、IT家电数码、汽车用品、运动用品、音乐用品、家居建材装修用品、旅游用品、保健食品等。

3.品牌效应影响网购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消费者信任的网站分别是:淘宝网、拍拍网、京东商城三大品牌网站,消费者认为可信度在80%-100%的占调查总数24%,可信度在60%-80%的占调查总数72%,可信度在60%以下的仅占4%。由此可见,随着网购体系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网购行为趋于理性,选购商品时,不仅注重产品质量、价格,对网站及网店的信誉度、安全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三大网站商品齐全,又有比较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例如,淘宝网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提升淘宝卖家对买家提供的服务标准,相继推出了“消费者保障计划”、“7天无理由退换”、“假一赔三”等一系列保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约定了卖家对买家应尽的责任义务,也加强了淘宝网作为第三方机构在消费监督、维权、调停以及信用监管方面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网站的良性运作,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三、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数量和成交金额的直线上升,网络购物方面的纠纷越来越多。近两年来网购维权已成为消费者协会“3·15”投诉案件中一大焦点,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商品认知存在差异。由于网络购物采取非实物、非现场的购物形式,因此很容易出现物品的实际效果与广告宣传不符的现象。加之购物网站良莠不齐,有些网站专门采取低价诱惑的手段来推销二手货或残次品,因而消费者稍不谨慎,就有可能买到物非所值的商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支付安全难以保障。很多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购物最后环节的货款支付问题,支付是否安全影响着消费者网购的积极性。如今,各大购物网站在支付安全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用各种信用制度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据网监部门的网上安全提示,曾在一周内,网上系统统计共截获720113个钓鱼网站,共有905万网民遭遇钓鱼网站攻击,一些虚假购物网站以各类低价速购、瞬间秒杀等购物网址骗取用户输入支付宝账户、密码乃至网银账号、口令卡等,这些钓鱼网站的出现严重危胁着消费者购物安全和网购经济的健康发展。

3.物流配送还不规范。在消费者网络购物纠纷中,对物流方面的投诉占到很大比例。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运输时货品丢失、破损;货运时间长,到货延迟;从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如消费者购物时,商家承诺送货上门,但有些快递从业人员经常只是货送到小区门口或者楼下,通知消费者自己取货。由此可以看出,物流配送过程的监管缺失,使得买卖双方的权益均受到侵害。

4.售后服务还不健全。在网上购买商品后,买家由于产品质量或者因货物运输环节出现问题要求退换货,一些不规范的网站或网店往往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商品出售后以种种理由拒绝退换货,使得售后保障不能顺利实现。而由于网络购物的跨区域性和不稳定性,消费者即使想投诉,也常常会陷入取证难、举证难、维权更难的尴尬境地。

四、建议和对策

1.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规。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可相关配套体系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信用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于目前环境下的新法规、政策条例,才能使网购经济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2.营造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环境。电子支付是网购买卖双方交易的重要环节,但是电子支付平台的安全系数还有待提高,需要相关部门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3.打造高效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网购交易的最终环节,也直接关系到交易是否顺利完成。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发展速度较慢、企业不规范、人才短缺、监管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制约网购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打造一支紧跟时展、覆盖各行业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响应能力和配送效率的高效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电子商务经济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网络经济:在山西分生水起[N].山西经济日报,2012-5-15.

第5篇

Abstract: China is known as a sports country in world, but the sports economy does not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China's sports econom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Chinese sport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sport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jectory, seek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sport economic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中国;体育经济;现状;出路

Key words: China;sports economy;status;way out

中图分类号:G80;F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37-02

1体育经济的基本含义

我国是体育大国,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耳熟能详了。而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是各类体育服务的总称,而体育经济则是透过体育行业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价值,强调的是体育产业中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所蕴含的经济功能及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这也就是所谓的体育产业带动的经济价值。具体来说,体育经济是以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项目等一系列体育产业市场为基础,再结合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准则来研究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侧重的是由于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紧密相关,因此体育经济又是一项特殊的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形态与速度也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2体育经济发展的意义

体育经济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途和潜力的市场,也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积累做出一份贡献。

虽然体育经济的发展前途光明,但是相对于体育产业,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存在体育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以体育产品开发为主题的市场发展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等问题。

为了使我国体育经济能够稳健的成长、快速的发展,为了促使体育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无论是对体育经济人力、财力的投入,还是对体育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导,以及对影响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与解决,各界人士都是分心费力。

3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体育走向世界,在这几十年中,我国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育经济也随着体育产业的繁荣而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体育经济的发展前景甚为宽广,发展势头也较为迅猛。但是,另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也同样不乐观:我国体育经济起步较晚,且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管理不科学、人力物力不到位等多种漏洞。

其一,体育经济以体育产业的扩张为基础,但存在着质量的提升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的现象。现如今,体育产业火热,运营商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来推销体育产品,这在体育经济体系中司空见惯。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不断关注,国内一些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这过程中,运动员的个人形象也在不断提高,如刘翔、姚明、李娜等具有国内和际影响的体育明星,其形象大大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消费方向,成为人们体育消费的榜样,引得大家会争相模仿。运营商正是抓住了顾客模仿明星消费的心理特征,利用运动员的肖像权来大力推销体育产品,争占市场。此经营模式使得许多体育用品在同业中战绩累累,但是随着此经营模式被广泛的盲目应用,致使其弊端也不断被放大浮现在公众面前,出现了体育经济规模虽扩大,但质量水平的提升速度却远远不及。比如,体育产品的实际质量较差,和其用知名运动员宣传的质量水平相差很多,造成顾客感觉物无所值、上当受骗等恶劣现象。

其二,与国际体育经济相比,我国体育经济无明显优势。我国体育经济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体育经济处于劣势。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经济成熟较早,许多产品优先于我国占领了国际体育市场。如知名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虽然价格不菲,但是在世界各国体育产品销售中都占有很高的份额。而我国的自主品牌,如李宁虽然在国内销路畅通,但是在国际市场就较为逊色。

其三,我国体育经济体系、制度不科学。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类别,也必然受到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经济体系与管理条例的制约。我国经济管理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执行时间短,尤其是在体育竞技中,其管理模式更是存在许多缺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体育部门的规划来发展体育经济,是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而经济发展的主体—体育经销商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自主性就大大降低了,这同样也会影响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体育经济表现形式单一,同样也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水平提高的进度。体育鞋服、器械,体育赛事,体育娱乐等无形产品等都可以成为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但在我国,体育经济的比重大多集中在体育鞋服市场之中,其余产品发展势头微弱。并且,就体育鞋服这一方面而言,也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对应的产品都占领了市场份额,也就篮球、足球等常见项目的鞋服产品在市场中广为流传。

其四,体育经济中缺乏经营性人才。我国体育经济起步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缺陷,经营性人才的匮乏也是其中一方面。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链条,在人才资源方面,更是欠缺具有了解体育市场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经济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就会使得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事倍功半,形成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严峻局面。并且,当前我国没有专业的教育结构培养体育经济发展人才,单凭自身的工作经验。

4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出路

4.1 从自身着手,强化体育经济的各项指标尽管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劣势之处,但是我国强大的体育产业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从自身着手可以从根本上为提高我国体育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我国体育经济的整体水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国外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国,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我国抢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对于中国体育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这是因为国外企业在进驻中国的同时也会将先进的技术、充裕的资金、成功的经营理念带到中国,为国内体育企业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展开竞争、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4.2 培养体育消费习惯与优化体育消费市场众所周知,群众是经济发展的促使体,在体育经济中也不例外。群众消费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经济的成果数量。优化体育消费市场,引导、培养群众体育消费是体育经济飞速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比如,明星效应可以刺激群众消费,左右群众消费选择方向,甚至引发群众消费狂潮。因此许多体育经营商利用明星代言、宣传来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腾飞、价值创造,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机会。同时通过经销商正确的引导顾客消费,也使得我国体育经济市场朝着科学、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去。

4.3 完善体育管理制度科学的体育管理可以使体育经济发展的道路更加平坦,可以清楚体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部分障碍,可以加速体育经济的腾飞。因此改革体育管理制度,使之更加符合我国体育经济在当前时期的发展形态,才能使得体育经济的管理体系、制度、人员和效果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效益。体育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因此体育制度的完善还体现在体育部门与社会上其他部门机构的和谐相处,使各部门各得其所,才能彼此相得益彰。

4.4 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体育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体育经济行业中人力资源良莠不齐,优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优秀人才的培养甚是迫切。了解体育经济发展市场、规律,熟悉体育经济运作模式、环节,懂得体育经济调控、管理,可以为体育经济广播、宣传的人才都是体育经济行业所需要的。优秀人力资源的配备才可以使运营商在同业中脱颖而出,才可以使我国在国际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累积,体育经济发展的雏形已经具备,各项基本条件已成熟。再加上我国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出色的表现,这些因素都为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原料基础和动力元素。我们也相信,我国体育经济也会不断地开辟出历史新水平,其创造成果也会不断得到刷新。

参考文献:

[1]陈芳.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湖湘论坛,2007,(02).

[2]周清明.浅谈体育经济.商场现代化,2007,(2).

第6篇

关键词:体育经纪人;现状;问题;对策

1前言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l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一规划几乎涵盖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体育市场化脚步越来越快,体育市场化已经是体育发展的方向,而在体育的市场化过程中体育经纪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体育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体育经纪人的生存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2相关概念界定

2.1经纪人的概念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4年修改后的《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等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对经纪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经纪人经纪的商品、服务划分,经纪人可分为房地产经纪人、金融经纪人、技术经纪人、文化经纪人、体育经纪人、农民经纪人、网络经纪人、保险经纪人等。体育经纪人是经纪人的一种。

2.2体育经纪人的概念

牛辉等(2004)在《论市场经济中的体育经纪人》中阐述到,体育经纪人是在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进行居间、经纪和业务而收取佣金的人,它包括个体体育经纪人、合伙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公司。

综上所述,本文依托2008年国家劳动局出版的《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体育经纪人的定义,将体育经纪人定义为:体育经纪人是从事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品牌包装、经营策划、无形资产开发及运动员转会、参赛等活动的人员。是指在取得合法资格后,从事居间、行纪、等经济业务的个人或组织。

3体育经纪人的形成以及目前发展的现状

3.1体育经纪人的形成

关于体育经纪人和体育经纪活动最早出现在何时,有着不同的说法。如果说古罗马时期的“庞培俱乐部”就因介绍运动员,到各俱乐部去参加比赛的中介行为而具有经纪活动意义的话,也只是体育经纪的原始形态。《体育经纪人》一书中说道: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体育经纪人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初期的英国。

3.2体育经纪人目前发展的现状

体育经纪人是在2006年被我国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认可的新职业,2011年,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正式举行,截至2014年,累积获证人数为1169人。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即使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权,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但体育协会甚至是体育总局仍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着体育经纪人的职能。而对职业俱乐部的干预使俱乐部的发展缺乏公平,阻碍了其正常的运作与发展,也使得我国体育经纪人水平无法提高。

4体育经纪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1体育经纪人发展面临的问题

4.1.1管理体制不健全

黄文卉(1999)、徐洪兵(2009)等学者指出,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也制约着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一些主管部门仍然沿用行政的方式去管理商业的体育经纪人。

莫君晶(2003)指出尽管国家已在某些文件上表示出对发展体育经纪人的鼓励导向,但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和制度。

4.1.2体育经纪人培训体系问题

李丽(2004)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经纪人培养体系,仅有的体育经纪人培训班近几年在全国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培养效果不尽人意。

4.1.3体育经纪人从业水平低

骆秉全等(2006)阐述到,体育经纪市场中既懂体育又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体育经纪人才少而又少。

4.2体育经纪人发展的对策

4.2.1加强体育经纪人的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职业联赛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应当对体育经纪制度各种弊端预先加以防范,这样可以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有关体育经纪人的法律法规,加强体育经纪人这个行业的管理。

4.2.2完善体育经纪人的培训体系

应当制定体育经纪人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制定专门为体育经纪人培训的有关方面书籍和资料,并科学的设置体育经纪人课程,对体育经纪人证书的授予严格把关。莫君晶(2003)认为,要构建出以高校为依托的体育经纪人分层培训体系。

4.2.3提高体育经纪人的从业水平

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扩展有利于提升体育经纪人能力的渠道,使从业人员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熟悉有关体育经纪人的规章和政策,并不断累积自己的商业,媒体等方面的资源。

5 结论

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经纪人作为专业化服务团队,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崛起中必不可少。体育经纪人对体育市场经济的繁荣起着推动和桥梁的作用。未来,体育经纪人行业将会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牛辉,肖维青.论市场经济中的体育经纪人[J].体育与科学,2004,25(3):45-47.

[2]任书阁,马金凤.体育经纪人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6(24):105-107.

[3]彭春梅,吕玉萍.体育经纪人的作用及其素养[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2):67-69.

[4]柳伯力.体育经纪人的产生与发展[J].全国商情(理论究).2011,(02):11-12.

[5]李丽,杨小龙.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报.2004,24(1):99-101.

[6]魏顺兴,张晓瑾.浅谈体育产业化中的“体育经纪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25-30.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05-0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一度成为电机技术竞争的热点。它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与信息分享为一体,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技术应用中炙手可热的领域,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新感觉和新体验。

1.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概念已不仅限于有线形式,通过与网络的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视频和语音的信息传输,不但保证了原有通话质量,还拓展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人们生活中单调乏味的信息连接方式,同时摆脱了以前的通话地域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缩短了人们交流和联系的距离,成为现代社会通信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2.在医疗影像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应用于疾病的检测、测量和分析,细胞研究,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等领域。在医疗影像的应用上,现代基于3D技术的医疗影像系统正是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三维技术,其改变了传统CT、核磁共振等二维图像形式[2],以更加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病症,让普通人更易看懂,还为医患双方提供了较好的规划、沟通与讲解功能,是复杂手术的术前模拟和术中导航。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帮助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医患矛盾,是现代医疗影像应用的一大助手。

3.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让中小学课堂教学与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老师上课可使用PPT进行演说教学,这种将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讲课方式,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诸如现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对课堂实践中一对一辅导教学、在线教育、网络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各种图像、声音的媒体辅助以更深刻的课堂印象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除了PPT讲课,老师还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像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多媒体视频,相比单纯文字展示的PPT形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思考兴趣,促使他们喜爱上这门课程,这些有益的发展都归因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4.在学校管理中的发展应用

在多媒体环境下,诞生出多种新媒体工具,微信就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工具之一。微信具有群发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的功能,这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奠定了基础。在学校,班级管理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下达通知,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分享周边新闻事件,交流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5.在娱乐项目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现代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例如电影,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观看3D电影,让人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种利用科技力量带给人们娱乐体验上的创新正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成果。此外,在音乐制作上,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歌曲的音效进行处理,给人们带来更美妙的音乐视听盛宴。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21世纪,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它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有3个方面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技术集成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工具的智能化和嵌入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成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交互技术的发展成熟,一系列以全息图像、语音及身份识别合成及新型传感技术等为代表的交互技术经过数据传输以形象具体的形式呈现给我们,利用计算机交互系统感知人的面部特征,合成人体动作,现实而逼真地实现人机界面的操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更广泛地进入到生活、生产、教育、科技、医疗、交通、军事、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现代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其中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已经走向成熟,世界步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促进全球网络的访问,更大范围内促进多媒体资源的分享,这将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

多媒体工具的智能化和嵌入化。随着计算机数据量的增加,储存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多媒体载体中例如光储备具有工作稳定、储存容量大、便于携带等诸多优点,取代硬盘驱动器等计算机硬件结构,实现计算机多媒体的嵌入化。同时,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接口软件不断改进,计算机性能指标逐步提高,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更加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需求,多媒体终端装备将更加智能化。

三、结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丰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朝着集成化、网络化、载体嵌入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也将步入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类型日益增多,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海洋经济高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

在新世纪的头10年里,我国的海洋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在缓解国家资源压力、增加经济实力、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01—2010年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以年均13.4%的速度快速增长,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0.7%的增长步伐;海洋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951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8439亿元,增长了4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8.7%提高到了2010年的9.7%,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总人口共计3350万人,当年新增的涉海就业人员80万,为全国的新增就业人口的6.85%,与上年新增就业人口的52万人相比增长了1.5倍。

(二)海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海洋经济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门类不断增多、特别是海洋工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使海洋产业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6.8∶43.6∶49.6调整为2010年的5∶47∶48,初步呈现出“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第一,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增长。海洋渔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捕捞业规模逐步缩小,养殖业向集约化的高效生态、设施养殖模式转变,养殖产量连续11年超过捕捞产量,连续18年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70%,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0.5%;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已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海洋盐业产量近10年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一。第二,重工业化海洋产业类群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造船工业继2007年占世界市场份额达到23%以来,造船完工量超过日本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三,牢牢占据世界主要船舶市场;海洋油气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年产增加总量4600万吨的60%即2800万吨来自海洋石油;深海技术和设备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成功研制的7000米载人深潜器是当今世界上可能下潜最深的潜水器,可能达到世界99.8%的洋底。第三,海水淡化、海上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第四,第三产业中海洋服务业范围逐步扩张、服务层次逐步提升,以海洋信息服务和海洋环境监测为主的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突出

受沿海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政策导向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弱等因素的影响,沿海三大核心区域——黄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南高北低和总体水平中高南北低的区域差异。同时,海洋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空间集聚态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占主导、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占居主导地位,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超过第三产业战局首位;同种产业/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横向集聚表现为特定资源的产业如海洋石油天然气业以及滨海砂矿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属于遍在资源的海洋水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既有遍在资源性质,又有特定资源性质如海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造船工业等集聚程度居于前两者之间。

二、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以往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资源型传统产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的,海洋开发的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发展层次低、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和环境退化和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长期制约着海洋开发的进程。

(一)产业发展层次低,传统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201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渔业、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盐业四大传统产业中,除海盐业规模相对较小外,其他三个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高达74%,仅渔业一项所占比重就将近1/5、从业人员占所有海洋从业人员的50%以上;代表现代海洋开发水平的海洋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所占比重尚不足1/4,特别是作为海洋新兴产业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化工业和海水利用业等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小,部分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科技支撑力不足是影响海洋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

(二)资源开发无序,开发不足与开发过度并存

一方面,在海洋开发活动比较集中、开发程度较高的滩涂、河口、海湾区等近岸区域和近海,资源开发不合理,不同用海方式之间冲突和资源退化问题愈演愈烈,而在一些海洋资源开发薄弱的地区,部分海洋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如近海捕捞资源开发过度,渔业、盐业、农垦、苇田争占滩涂,盐业、渔业、石油勘探开发、海港和航道建设相互影响等。另一方面,大片海域特别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底油气、金属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如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平均探明率分别仅为12.3%和10.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和60.5%的水平,而且近年来已开发的十几个海上油气田中产量位居前6位均在渤海,东海、南海海域开发缓慢,特别在占中国主张管辖面积3/4的南海地区,油气开发几乎空白,不多的几口油井都集中在离陆地和海南岛不远的区域。

(三)沿海区域海洋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虽然随着近年来我国海洋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出台,海洋利用和海洋产业在空间上盲目扩张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空置,但是区域分工体系仍不完善,协调配合仍不够,无序竞争仍存在,产业布局混乱、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沿海各省海洋主导产业雷同,主要集中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运输业三大传统领域;作为渔业重要方向的海水养殖结构单一,同类养殖品种遍布沿海各地,不仅生产风险加大,而且容易引发恶性的市场竞争;大规模围海造地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临港重化工业“遍地开花”,未发挥应有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港口建设竞争不断升级等。

(四)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范围扩大了近一倍,超过17万平方公里。多年来,尽管我国在海域污染排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大中城市毗邻海域和部分海湾污染依然较为严重,河流入海口海域污染仍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造成近岸海域生境恶化,生态系统健康严重受损,服务功能急剧衰退,赤潮等海洋灾害频繁发生。近年来,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上溢油危害也呈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康菲公司海上重大溢油事故的发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行政、立法等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大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监管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当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未来5—10年,我国将进入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战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诸多瓶颈和问题,切实推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和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

(一)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

进一步发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盐和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的支柱作用,不断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高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以工业化为主体,突出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将其作为推动海洋产业战略升级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打推动海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海洋综合服务和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海洋产业现代化水平。

(二)推动海洋经济区域空间布局优化

抓住“十二五”时期沿海地区以城市群崛起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和各省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加快实施的机遇,从海陆统筹和一体化发展视角,加强港口资源的空间整合,以港口建设和港城互动型滨海区域经济中心建设为龙头,以海陆复合型临海产业园区发展和布局优化为重点,加快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空间整合和区域布局的优化,促进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陆海型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三)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海洋产业、临海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相结合,陆域污染排放控制、河流污染治理与河口、海湾等海洋环境污染中灾区的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相结合,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强化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保障。近期,将海洋岸线保护、重点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可再生能力恢复作为重点任务。

(四)加大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