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08:5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907-02
脑卒中是危害病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基底核是常见的脑卒中的好发部位之一,睡眠障碍在临床上常见,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睡眠障碍增加了血压升高或再出血、再梗死的危险性。现对56例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治疗及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6例病人均系我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门诊或住院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在发病后3 d内经脑CT检查确诊为基底核区脑梗死,并符合以下条件,首次卒中,单侧病灶,卒中前无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疾病史,心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5岁~82岁,平均62.7岁;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30例,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26例;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者21例,中重度缺损者35例,年龄段分布:<50岁4例,50岁~60岁7例,61岁~70岁21例,>70岁24例。
1.2 睡眠障碍的分类:睡眠障碍有多种分类方法,1979年美国睡眠障碍协会(Ainerican sleep disoder association,ASDA)将睡眠障碍分成4个类型。
1.3 客观指标:睡眠潜伏期延长(>30 nlln),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 h),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 mtn)。确诊为睡眠障碍的病人(除全天嗜睡者外)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1 mg~2 mg,2周后评定疗效。无效者加用帕罗西汀10 mg~20 mg,每晚顿服,2周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夜间睡眠超过6 h,白天睡眠不足2h;好转,夜间睡眠4 h~6 h,白天睡眠不足6 h;无效:夜间睡眠不足4 h,白天睡眠超过8 h。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睡眠障碍的发生率:56例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中,有12例出现睡眠障碍,其发生率为21.43%。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中8例(26.67%)出现睡眠障碍,右侧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中4例(15.38%)出现睡眠障碍。
2.2 基底核区脑梗死睡眠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者发生睡眠障碍者2例(9.52%),中重度缺损者发生睡眠障碍10例(28.57%)。
2.3 基底核区脑梗死睡眠障碍与年龄的关系,年龄越大,脑卒中的发病率越高,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但50岁以前发主脑卒中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亦高,可能与病人担任的社会家庭角色有关。<50岁者有1例(1/4),50岁~60岁发生1例(1/7),61岁~70岁发生4例(4/21),>70岁发生6例(6/24)。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基底核区脑梗死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1.43%,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病人的家庭及社会角色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
目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相当广泛,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牵涉的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脑干的中缝核、延髓的孤束核及端脑的基底部等。脑卒中所致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因素可能有,脑卒中后病人在睡眠时脑血流量、血流速度、血容量可能减少,使需要血流量和代谢增加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受到影响,脑卒中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后释放大量氨基酸等毒性物质作用于网状系统,干扰睡眠觉醒机制;脑卒中后病人昼夜睡眠颠倒,夜间觉醒、焦虑不安、整日卧床等反常现象导致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以及睡眠结构紊乱,某些部位的脑卒中后脑内5-羟色胺含量降低,故脑卒中后亦常伴有抑郁症,大面积脑出血或梗死、严重脑水肿、高颅压等原因引起压迫与睡眠有关的部位。脑卒中后病人发生睡眠障碍与脑卒中发生的部位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轻、中度脑卒中病人在出血或梗死部位面积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发生在基底核区、额叶皮质、脑干等部位的病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这些部位有调节睡眠的结构有关。
文/陆峥
心境高涨 患者常表现为轻松、乐观、洋洋自得、兴高采烈,情感反应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有的患者以易激惹为主,经常为一些小事就会大怒甚至冲动、毁物。
思维奔逸 有的患者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有时感到自己的说话跟不上思维速度,以致无法连贯地用语言来表达;注意力不集中,常随境转移;表现自负,言谈多是对自己评价过高,感到自己聪明异常,甚至妄想。
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活动增多,忙碌不停,爱管闲事,好打抱不平,爱热闹,兴趣广泛但无定性;主动与人交往,乐于助人但往往有始无终;行为轻率不顾后果,如有时狂购乱买,处事鲁莽,行为具有冒险性;由于活动增多,可明显影响睡眠;体力消耗过度,饮食可明显增加,甚至毫无节制;常浓妆艳抹,尤喜色彩鲜明的服饰;增强,对自己的疾病通常没有认识。
许多老人假失眠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 许天红
常常遇到抱怨睡不好觉的老人,奇怪的是老伴却说他睡得挺好,甚至在他睡熟后用墨汁在他脸上画朵花,都不能察觉。大夫经过详细的医学和精神检查,发现老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综合评估认为不存在失眠问题,是假性失眠,约占门诊“失眠患者”的三分之一。
所以,睡得好不好,不能全凭自己的感觉,建议老人自己从三方面排查:
假性失眠。一些老人可以体验到睡眠中的心理活动,造成一种半睡半醒的感觉,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刚入睡阶段;另一些老人则是一夜的睡眠未满足他们需要长睡的心理需求。这些原因造成的假性失眠,都会使老人有长期睡不好觉的感受。
分不清失眠与正常睡眠区别。有些老人每天要睡8-9小时,另一些老人习惯每晚只睡5-7小时。对于这些睡得少或者早醒的人,只要本人没有特别不好的感觉,这都属正常睡眠。大多数老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都会少于自己的青年、中年阶段。许多老人对此不了解,出现睡不好觉的抱怨。
短期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心情不好、环境变化造成睡不好觉。这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大脑会自动调节,经过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如果患有疑病或焦虑状态,而这恰好是其关注焦点,就会因为上述原因觉得睡不好觉。
睡眠障碍是一类病理状态的总称,可分为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和器质性睡眠障碍,前者指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后者指由于躯体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引发的睡眠障碍。总抱怨睡不好觉,必须在医生的诊断下才能决定自己是否真的患有睡眠障碍,切不可妄加判断,平添烦恼。
焦虑会使腹泻难愈
文/时仲省
很多老年人肠胃都不好,腹泻更是时有发生,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在治疗时都忽视了焦虑这个因素,导致腹泻久治不愈。
一位66岁的退休女教师,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腹泻无效,而且步入老年后,腹泻更加严重,也曾到医院做多种检查,排除了肠炎、痢疾、中毒等原因,但一直不愈。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并检查后,让她服用抗焦虑的药物帕罗西丁等,并配合心理治疗,过了两周,该女教师的腹泻止住了,食欲和睡眠也有改善。坚持服用抗焦虑药物一个月后,她的腹泻已经完全好了。
2014年初16号地铁线刚开通不久,市六东院神经内科迎来了一个病友团,其中一位近70岁的阿姨,身患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来我这里看睡眠障碍。经我治疗大概2~3个月后,她在一次复诊告诉我:“杨主任,经我现在晚上多是笑醒的!晚上睡眠好,尽是做儿时开心快乐的梦。”说话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案例2
一位海南的女性患者,家里生意十分繁忙,长期高压工作导致她近年来被睡眠障碍困扰,昏昏沉沉,无心做任何事情,后千里迢迢来到市六东院。经治疗后,她高兴地告诉我,现在帮女儿带孩子、料理家务,人比以前精神多了……
类似睡眠障碍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不胜枚举,不同的原因,各种被折磨的痛苦,使我们医者不得不将睡眠障碍疾患提到一定的高度,希望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众所周知,睡眠占据了人生的1/3的时间。睡眠作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也是是机体还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指标首要就是充足的睡眠,其次才是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睡眠的问题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阻碍了脑细胞正常的休息和更新。若长期睡眠不佳,可能导致心情烦躁、焦虑和精神衰弱等疾病的增加。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情感等,而长期睡眠障碍是很多慢性疾患的病因和诱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睡眠障碍可使中风危险增加4倍,肥胖症、癌症危险陡增。每年因睡眠相关疾病和治疗不当导致的治疗费用、人身伤亡及操作失误等,已经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高昂的经济负担。
睡眠障碍如何治疗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几点: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2.积极治疗原发病;3.对于合并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要积极进行心理治疗;4.对于顽固性失眠患者可采用药物干预,针对抑郁焦虑的患者可采用抗抑郁焦虑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 失眠;因素;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1 引起失眠的因素
1.1 单纯精神因素 各种心理因素,使人产生焦虑,担心,忧虑和痛苦,都会引起失眠,失眠所造成的情绪波动,主要是瞬态,失眠的状态,大多是短期的, 这种失眠持续数日者,多选用快速短效的催眠药,能诱导入睡即可。
1.2 疾病与失眠 失眠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治疗失眠。首先,慢性失眠对健康的危害最明显的就是影响工作和学习生活,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严重的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减退,多种慢性病及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病症的产生,还可能出现轻生的念头。长期失眠有什么危害另外,青少年因睡眠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中年人长期失眠易导致情绪不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减退;妇女长期失眠会加速衰老、面容憔悴、月经不调、加重更年期综合症,出现潮热、汗多、畏寒以及忧郁、头痛、易怒等症状;老年人长期失眠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加重和其他疾病的出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慢性失眠的危害还可能与早死有关。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没有失眠的人来说,慢性失眠者整体死亡率高了2至3倍。失眠多梦的原因是什么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并涉及肝、脾(胃)、肾三脏。机体诸脏腑功能的运行正常且协调,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正常,则人的睡眠正常,反之,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失眠。
1.3 饮酒与失眠 嗜酒者睡眠障碍与酒精对脑内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
1.4 环境因素与失眠 噪声是干扰睡眠的常见因素;光亮是影响睡眠的另一因素;另外寝室温度过冷、过热都妨碍入睡;湿度对睡眠亦有影响,干燥或过度潮湿都不利于睡眠。
1.5 生物节律的改变引起的失眠 生物节律的改变如白班倒成夜班,或者出差旅行时差的变更等会引起失眠。
2 失眠的不良后果
2.1 诱发各种疾病 有些疾病可以导致失眠,但是失眠也会引起多种疾病,特别是由于长期失眠,需要长期服药,可能会破坏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在身体的期初余额激素水平,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引发各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2.2 工作事故 失眠使患者白天倦怠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生活,易发生事故。美国睡眠障碍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每年45%的车祸以及55%的工伤事故都是由于睡眠疾病引起的。
3 失眠的治疗
3.1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治疗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治疗。
3.1.1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适用于治疗精神因素引起的失眠,如神经衰弱、癔病、心因性抑郁症和焦虑状态等。
3.1.2 自我调节法 人为因素如睡前过食、暴饮、喝浓茶、过久地看书以及不定时睡眠等。
3.2 失眠的药物治疗
3.2.1 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酸盐是很老的药物,有很强的催眠作用,但其毒性作用与新一代药物相比较大,故限制了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这类药物的治疗安全范围比较小,有明显的潜在成瘾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和过量致死作用等,目前已很少用于镇静和催眠,其中只用苯巴比妥和戊巴比妥仍用于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硫喷妥偶尔用于小手术或内窥镜检查时作静脉麻醉。
3.2.2 其他类镇静催眠药
3.2.2.1 水合氯醛 催眠计量30分钟内即可诱导入睡,催眠作用温和,不缩短REM睡眠时间,无明显后遗作用。治疗失眠,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短期应用有效,连续服用出超过两周则无效。
3.2.2.2 格鲁米特 非巴比妥类催眠药,具有催眠、镇静、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有阿托品样抗胆碱能作用和弱的镇吐作用。本品脂溶性高,过量中毒时不易透析,不易抢救。长期服用可成瘾,突然停药可引起撤药症状。可用于短期治疗失眠,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因为使用催眠药的有效期只有3-7天,再次给予本品治疗,应该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间隔。
4 镇静催眠药的新发展
4.1 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4.1.1 唑吡坦 主要作用是镇静催眠作用,抗痉挛和肌肉松弛作用较弱。口服吸收快。口服后0.3-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清除半衰期平均2.4小时,作用可持续6小时,是短效的催眠药。本药作用快。服药后2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高峰。药物持续时间不太长,量积聚小,反复应用也极少积聚,较为安全,对呼吸抑制比较轻微,主要用于失眠的短期治疗。 4.1.2 扎来普隆 具有镇静催眠、肌肉松弛、抗焦虑和抗惊厥作用。口服吸收迅速,一小时左右达到峰浓度,半衰期为0.9-1.1小时。血浆半衰期短,后遗作用较小,极少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
[关键词] 神经内科;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083-02
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15%~30% 的成人中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质量问题[1]。如果没有良好的睡眠,大脑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就会导致功能紊乱,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神经内科患者是被睡眠问题所困扰的最大群体。该研究对2012年1―12月期间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其睡眠状况,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对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范围19~75岁,平均年龄(51.3±11.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2.8±5.13)d。100例研究对象中不存在意识障碍、痴呆、不配合研究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将提前准备好的Athens失眠量表、自制睡眠影响因素表以及患者基本情况表发给100例研究对象,指导患者填写完毕后按原数收回,对100例患者填写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自制的睡眠影响因素共列举22个影响因素,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Athens失眠量表包含入睡时间延迟等8个条目,每个条目又分为4个等级。睡眠状况通过计算总得分进行评价:> 6分为失眠、在4~6分之间( 含4分与6分) 为可疑失眠;< 4分为无睡眠障碍[2]。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调查
依据患者年龄、性别、从事职业、住院史、文化程度、疾病种类、住院期间是否有促进睡眠药物应用、医疗付费情况等基本情况对患者人数进行统计,并统计计算出百分比。
2.2 睡眠状况调查
100例患者中,失眠患者34例,占34%,可疑失眠患者24例,占24%,无睡眠障碍患者42例,占42%。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例数为58例,占总数的58%。
2.3 患者基本情况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中列出了不同情况的患者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年龄在56岁以上的患者比年龄在55岁以下的患者睡眠质量差,并且P值与标准值都相差较大。男性患者的睡眠质量比女性患者要好,P值相差不大,但都与标准值相差较大。有住院史的患者比没有住院史的患者睡眠质量要差,但P值是没有住院史的较高,有住院史的较低但仍高于标准值。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相对于文华程度高的患者来说,睡眠质量要高很多,P值相差不大但与标准值相差较远。经济负担轻的患者比经济负担重的患者睡眠质量稍好一些,二者P值也相对接近,与标准值相差较远。见表1。
3 讨论
3.1 环境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神经内科接收的患者多为重病患者,存在夜间在病房内进行抢救治疗、患者在病房内大小便、夜间护士巡视查房等诸多因素,这无疑会对患者的休息构成影响。
3.2 疾病对神经内科患者睡眠的影响
由于患者多伴有头痛、肢体麻木、不适等情况,病痛的折磨使他们无法入睡。此时,护士需严密观察病情,为患者改变,必要时给予适当按摩,增加身体舒适度。
3.3 心理因素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因病情未出现好转态势而担心病情恢复不好、担心住院治疗花销太高,尤其是那些自费患者表现更加明显。对于一些重病患者而言,对死亡的恐惧感增加了其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沉重的心理、精神负担和恐惧感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
4 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主要受环境、疾病、心理状况三个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护理及治疗措施。对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评估并尽量加以控制,从而减轻睡眠障碍对患者的困扰。因此,要对神经内科患者依据病情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夜间查房和治疗时要做到“四轻”统筹安排护理、巡视、查房,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影响。此外,赵新喜等认为, 对失眠的住院病人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多种干预措施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 可收到独特的效果[3]。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不防借鉴这些方法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帮助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5,3(1):16.
[2] 刘敏,郑士全.神经内科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
【关键词】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高血压;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negativity emo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sleep quality of the paitient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6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accorded with the group condition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implemented of hypertension convention nurse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negativity emo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sleep qu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contrast in subjective feeling and PSQI index (P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ypertens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leep quality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病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为减轻疾患对病人的身心伤害,促进疾病康复,笔者对2009年10月—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并进行了对比观察,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9~68岁,平均5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21例,高中(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3例;职业:农民16例,工人28例,干部16例;高血压Ⅰ期4例(6%),Ⅱ期22例(38%),Ⅲ期34例(56%)。入组条件:(1)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7;(3)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4)无精神病史;(5)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6)无听力障碍;(7)知情同意。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60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组,单号为研究组(30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文化、血压、PSQI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组后,两组病人均采取高血压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第1~7天内了解病人睡眠质量、测定PSQI指数和血压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入院第2周进行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时间为2周。
1.2.1 认知治疗 (1)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教育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主要告知其病因、用药的名称、药物的作用、饮食和自我保健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讲解睡眠对高血压的影响,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及主观感觉,帮助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及时消除干扰。(2)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由专门负责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护士负责实施,主要讲解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负性情绪的调适方法。(3)科普知识教育:赠送宣传册子、图片、看科普电视。
1.2.2 音乐治疗 由经过音乐治疗培训的内科主管护师负责实施。其治疗模式是音乐治疗师选择音乐处方,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穿插不同的心理诱导语。音乐治疗师由经过短期培训的参与本研究组工作的两名主管护师担任,负责选择音乐处方,实施音乐治疗。治疗方式是感受式音乐治疗,主要是聆听针对有缓解疼痛和焦虑抑郁症状作用的轻松、活泼、愉快、欢乐、节奏感强、热情奔放的乐曲,包括轻音乐、民乐、世界名曲等,音乐中穿插诱导语。音乐治疗2次/周,30min/次。
1.3 疗效评价
1.3.1 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 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指数范围为0.25~1.0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1.3.2 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1] 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该量表效度好,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病人的主观感受。
1.3.3 主观感觉 包括好、一般、差三种情形。好:睡眠7~8h,醒后无不适;一般:睡眠4~5 h,醒后稍感头昏、乏力等;差:睡眠低于3h,醒后感头昏、乏力、烦躁等。
1.3.4 PSQI指数 [2] 用PSQI评价住院病人睡眠质量,PSQI由19个项目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和日常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记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PSQI≤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5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表1 结果显示,两组自身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SAS、SDS分值改变明显(均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2。表2 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对比表2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在主观感觉和PSQI评定上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干预后,在主管感觉方面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3。表3 干预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 有学者报道[3],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现代医学亦证明[4],一切悲观、烦恼、焦虑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紧张和疲劳,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脑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国内一些文献相继报道[5~8],睡眠障碍是高血压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严重者常需药物治疗,高血压影响睡眠,睡眠又直接影响血压。高血压在给病人带来生理上不适的同时,又给病人带来了心理上的不适。如不及时消除,将给病人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3.2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理、心理不适,有利于病人康复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9], 认知过程是情绪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评价,能扰乱病人精神的东西,主要是病人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好转。采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10]。有学者认为[1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反应的模式,改变脑的功能,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在认知、情绪和态度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和谐。音乐疗法是指利用音乐的非语言的审美体验和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目的的治疗技术。音乐疗法不依赖任何药物,而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因此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自然疗法”[13]。近年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所认可和广泛应用。音乐有稳定病人情绪的作用,优雅、动听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会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从而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4],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有抑制疼痛作用。因此音乐心理治疗在解除病人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1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P0.05)。结果说明,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是有效的。本文研究结果表2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在睡眠主观感受以及PSQI睡眠指数评定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比较,在主观感觉上评估,研究组好的状态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一般感觉和差的感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94-195;235-236.
2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杂志,1996,5(2):103-107.
3 王学勤,李晓霞.脑中风恢复期的家庭综合行为治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92.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4.
5 ANDERSR,ANNAS,ULFD,et al.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failure and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ir sleep situation . J AdvNurs,2001,34(4):520.
6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5(2):103-107.
7 鲁萍.健康教育对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疗效的影响研究.现代护理,2007,9(13):2372-2374.
8 谢亮球.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7(9):7-8.
9 龙瑞芳,李连启.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61-263.
10 陈秀梅,张惠阳. 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干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77-78.
11 杨明明.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12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关键词】 心脏介入 睡眠障碍 原因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1],以难以入睡和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2]。睡眠质量的好坏对确保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对于住院患者,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睡眠。失眠是住院患者的常见问题[3]。本文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入住心血管内科行介入诊疗手术的128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组为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诊疗手术的患者128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42例,年龄38~70岁。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68例,冠脉造影术40例,射频消融术15例,球囊扩张术5例。
1.2 入选条件 ①入院前睡眠正常者;②表达能力正常无精神疾患者。
1.3 诊断标准 ①入睡困难者:从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所需时间超过1 h;②不能入睡者:有轻微声响刺激便会醒来,一夜睡眠中醒来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 h以上,醒后即不能入睡;④睡眠时间缩短:虽然有充足的时间,但一夜合计睡眠时间少于5 h。
1.4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分3个部分:①病人的基本资料;②睡眠自行诊断表;③影响睡眠的因素。设置15项影响因素,分别在新入院第一日、术前一日、术后一日、术后三日四次发放给病人,由病人选择或填写。
2 结果
2.1 睡眠障碍的发生 调查病人128例,其中79人出现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61.7%。
2.2 失眠类型 见表1。 表1 失眠类型及失眠百分率
2.3 睡眠障碍的原因 见表2。表2 睡眠障碍的原因
3 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病人约61.7%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故如何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报道影响睡眠的绝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4]。失眠的发生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关,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多种干预措施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可收到独特的效果[5]。因此医护人员应分阶段、有重点的采取各种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睡眠的措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2 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新入院病人,由于对病区环境、病友、主管大夫、分管护士的陌生,又加上躯体疾病所引起的胸闷、憋气,均会出现睡眠障碍。新入院病人共10例出现睡眠障碍,环境陌生与胸闷憋气两项有6例出现睡眠障碍占60%。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详细、及时、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教育。对于新入院病人,帮助其尽快熟悉病区环境、主管大夫、分管护士、同室病友等,减少陌生感。躯体疾病引起的胸闷、憋气及时合理用药,尽快减轻病痛。
3.3 本组患者在术前有29例出现睡眠障碍。其中有13例(44.83%)是由于害怕手术造成睡眠障碍;还有7例(24.14%)是因为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而致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对冠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及射频消融、球囊扩张术不了解,对此存在着一定的顾虑,担心操作带来的不适和危险。我们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运用典型病例进行心理护理,向病人详细解释手术的原理及操作过程,讲述心脏的解剖知识及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让病人对心内介入术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顾虑[6]。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手术前夜充足的睡眠,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转贴于 3.4 本组病人因术后绷带加压包扎、砂袋压迫、限制肢体活动等一些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而引起的睡眠障碍有26例(74.29%)。要求医护人员应选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处的敷料及绷带包扎情况,是否包扎过紧。手术6 h后可根据包扎的松紧度适当为病人放松一下绷带,缓解一下压迫过紧的情况。必要时睡前给予地西泮口服或肌注。
3.5 随着病情的好转,进入恢复期的病人已开始关注自己的住院费用。本组恢复期5例睡眠障碍者有2(40%)例,认为其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住院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住院经费问题是许多患者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提示我们应站在患者角度合理安排其住院费用,让他们少一分担心,多一点放心[7]。我院现在施行给患者发放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使病人对自己的住院费用一清二楚,有疑问的可以随时查询,有错必改。这样就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了病人的不安情绪,使其睡眠得到改善。
3.6 本组79例患者睡眠障碍,由于噪音、医疗护理操作中断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有14例(17.72%)。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首先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个人生活方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集中安排治疗和护理操作规,尽量不要打乱病人的睡眠周期。如果遇到必须处理的情况时,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其次指导患者讲究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若病人病情允许,可嘱其睡前30 min喝杯热牛奶或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 min。在枕边放少许、桑叶等中药亦有益于患者睡眠[8]。
【参考文献】
[1]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9(1):50.
[2] 程利萍,孟虹,张代玲,等.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8.
[3] 库宝善,庄鸿娟.失眠与睡眠[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60.
[4] 徐归燕,计惠明.失眠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03.
[5] 赵新喜,张军,谭春英.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4.
[6] 刘元珍,马慧.冠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31.
【关键词】护理干预;睡眠障碍;老年患者;术后
睡眠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而且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若老年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差甚至失眠,则会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以致延迟伤r丁的愈合、延缓机体的康复-I.因此,关注住院老年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较好的睡眠质量,对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十分重要。我科通过对260例术后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260例,其中男248例,女12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3.6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26例,胃大部切除术7l例,结肠癌根治术40例,甲状腺20例,乳腺癌根治术手术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干预组男124例,女6例,平均年龄74.7岁。对照组男124例,女6例,平均年龄71.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术前护士评估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诱导老年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合理诱导。
改变患者的认知,消除其焦虑抑郁,稳定其情绪;及时准确的观察老年患者的恐惧心理反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启发性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发放宣传材料,提高老年患者认知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动员家庭的关爱、社会的支持力量。保证患者术后有1.2名家人陪伴。②睡眠卫生教育。指导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睡眠习惯,睡前用温水泡脚,睡前不宜饱餐以及进行兴奋性的活动,如剧烈的运动、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饮一杯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抑制兴奋的作用,帮助睡眠。③疼痛护理。术后医护人员应认真倾听老年患者主诉;细致地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准确的判断疼痛的性质、程度。医护人员首先应改变传统疼痛观念,以人为本、采取预防性用药,对于疼痛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定时给予止痛药物,而不是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④松弛疗法和音乐疗法。通过身心松弛,首先是全身肌肉放松来促进神经活动朝着有利睡眠的方向转化,同时也促进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使睡眠。常用的松弛疗法有进行性松弛训练、自身控制训练、沉思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⑤物理诱导睡眠。通过光照、刺激控制和理疗仪,改变患者睡眠一觉醒周期,调整脑电波活动,从而减少觉醒,改善硅眠质量。
⑥睡眠行为干预,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和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使睡眠障碍患者躺在床上非睡眠时间减少,促进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从而提高睡眠效率,通常将老年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限制为5h,如睡眠率达到90%以上,可增加卧床时间15 mill;如果低于80%则要减少卧床时间15 min;80%-90%的患者可以坚持卧床时间不型。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帮助老年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一觉醒模式的程序,可减少催眠药物的用量。
2.评价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睡眠质量。于术前l d、术后第5天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PSQI评分,计算PSQi的19个项目各项得分和总分。PSQI由19个项目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组成,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垆1.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以x:v.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2.术后第5天干预组与对照组PSQI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对照组PSQI总分与睡眠障碍等7个成分得分显着高于干预组。睡眠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睡眠减少可造成部分免疫球蛋白、补体和部分细胞亚群有下降的趋势引,失眠使人的重要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着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机体的康复,而住院期间干扰患者睡眠的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研究报道:通过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以期达到心理矫正和症状改善,故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首要干预方法。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有显着效果。有研究报道,84.7%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可减轻疼痛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患者入院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焦虑,都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通过介绍住院环境,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行为是保证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可通过改正老年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进行行为干预,从而提高睡眠质量。松弛疗法主要用于消除紧张与焦虑,打破“焦虑一肌肉紧张一进一步焦虑”的恶性循环,从而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音乐疗法可以调节癌症患者的情绪,缓解其紧张的心理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镇静安眠药物的正确使用可改善患者睡眠,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以改善睡眠。
参考文献
[1]孔哗宏,王桂春,乔秋阁。护理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河北医药,2008.30(3):405.407.
[2]杨亚娟,赵金娣。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5.
[3]何桂芳。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18.19.
[4]张玲。失眠症的心理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3,7(5):28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81.
[6]洪军,裘于容,王升旭,等。剥夺睡眠56 h对正常人血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