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科护理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08:50: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科护理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科护理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来自美国的舶来品,以其创新、科学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技术影响着我国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而引导我国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该模式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打开了新思路。儿科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广泛性,使其在教学中尽快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保证学生考试过关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翻转课堂”如何正确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1“.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现代的智能信息技术为工具,让教学任务在课外同样可以完成。而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则起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容消化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仅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位置发生改变,增进了师生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于教学时间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分配。[1]2“.翻转课堂”最常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式最符合高职各学科教学的特性,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有力的保障,课上和课下都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学习;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素养,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力强、素质高、综合能力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有效推动儿科护理专业进一步发展。儿科护理属于理论与实用程度较高的专业,因此,该专业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有针对性。将实际的工作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正是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之一,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课下线上学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的投入,同时显现了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学生提前融入到儿科护理的工作岗位中。2.促进儿科护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儿科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护理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一直进步。然而,愈加细化的护理方式与专科设置,使得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显得较为困难,尤其是年轻教师,难以真正用书面或口语为学生进行个别护理问题的讲解。[2]所以,将“视频”引入到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许多教师解决了这一困难。教师可将较为复杂的护理问题制作成视频、动画等形式,以较为直观、生动和有趣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可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设置的各专业一般都是以“实用”为原则,知识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指导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作为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技能专业、可操作性强、知识应用能力较好是基本的要求。因此,如何又好又快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进入医院后能尽快适应儿科护理工作,成为了当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翻转课堂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三“、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1.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进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支持,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实现“网络入校”,在学校各区域内覆盖宽带、无线,并在各教学课堂中设置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其次,高职院校应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保证翻转课堂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教学作用。对于儿科护理教学则要重点投入信息技术的建设,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对儿科护理重难点进行集中的讲解;微视频可用于对儿科护理中的病因、护理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微博、微信等形式则方便学生课下用以讨论交流等。高职院校只有真正落实网络畅通,才能保证翻转课堂的正确应用。2.正确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儿科护理的学习效果关乎着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教师必须将护理中的常见疾病、基础操作技术、护理与沟通技巧全部教给学生,以保证学生不仅能将知识吸收消化,更能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当中。然而,医学知识的学都是严谨、枯燥的,伴有着大量难以理解和学习的医学名词与治疗技术,依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大力实施翻转课堂,利用“微课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护理技巧、沟通方式以及临床病症等重难点内容,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成时间短小、内容精悍、形式有趣的微视频;将课堂上难以触及到的儿科护理知识分化成学纲、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最终结果,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视频课件,让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学习、观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儿科护理中的重难点、易混淆点。[3]利用微视频形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视频的直观性、趣味性,更要注意视频制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以及逻辑性。3.将多种学习方式与微视频进行组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虽然是以微视频为主,然而多种形式协作才是翻转课堂正确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翻转课堂想要发挥自身最大程度的作用,只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其中还需要学校、网站人员、教育与心理学专家、各网络软件的开发者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也无法只使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任务,想要真正提升儿科护理的教学质量,必须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将多种教学方式与其相结合。比如,利用网络独有的实时交互性,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播放过程中,可提出儿科护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护理技术、临床病症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学生答题完毕后,再进行对错的讲解并自动播放后续内容,正确利用网络交互性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可依据微视频的课件内容,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视频结束后可组织学生对该视频中的儿科护理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测验,并对学生反馈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的解决。4.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要在儿科护理课堂中发挥教学作用,可依据课堂教学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能力,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块。首先,以微视频制作内容与儿科护理所学内容为依据,在课前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设计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相应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视频学习里始终以该问题为中心进行观看。[4]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模式应从教师指导逐渐转化到学生可独立思考、提问、解答并动手实践的模式,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儿科护理知识系统。再次,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形式,代入时下的护理事件、医疗事件等内容,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出学习小组,设计实践性、协作性强的活动,比如儿童疾病的模拟、护理环境的模拟等。这类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了解协作的重要性。5.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已是愈发重要,因此,只有院校师资队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拥有教学的创新意识,才能让翻转课堂真正融入到儿科护理教学当中,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目的。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学习,了解国外或优秀院校的儿科护理教学经验;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由于翻转课堂的实施所要求的技能更加全面,因此,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包含视频制作、自学监控、活动设计与管理等多项内容,同时还要以新奇的、创新的制作方式赋予微视频全新的视觉效果;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儿科护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进行教学时,不能主次不分,应以视频为辅助,代入儿科护理中的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吸纳视频中的知识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须性。同时,依据现今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的情况,提出了五点应用对策,其中内容主要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正确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将多种学习方式与微视频进行组合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高职院校作为向各医院输送人才的平台,只有采取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蔡健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飞,宁苗,马玉婷,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17-19.

[2]官同珍,刘双云,易银芝,等.浅析高职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82-183.

第2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实习;护理教学;实习护生

0引言

临床实习是培养实习护生综合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是实习护生毕业后适应将来临床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理实习生由学生转变到一名合格、高素质的护士,理论知识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临床带教则是指护理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临床带教已成为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塑造学生专业态度和专业意识的最佳方式[1]。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质量。由于实习护理生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文化背景、适应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别,对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如何达到实习目的及要求,是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课题[2]。我科使用《儿科临床实习手册》辅助带教,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至9月在儿科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生在年龄、学校、学制及在校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实习内容及考核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和监督实施。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指导,监督护生顺利完成工作。实习生对患者的各项基础、专科护理、各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实习内容均由带教老师每周对护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

1.2.2观察组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实习内容及考核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和监督实施。总带教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带教老师按照《儿科临床实习手册》要求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指导,并向实习生发放《儿科临床实习手册》。实习生通过带教老师及《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指导对患者进行各项基础、专科护理、各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带教老师每周对护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

1.3效果评价

1.3.1出科考核成绩

实习生出科前参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沟通技巧等综合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5分为合格。操作技能考核随机抽选科室常见操作1项,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沟通技能测评采用现场提问形式,虚拟临床工作情景,测评护生的沟通技巧及应急应变能力,满分为50分,≥30分为合格。

1.3.2满意度调查

实习结束后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和带教老师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80分为达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沟通技巧成绩

观察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2住院患者及带教老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满意度

比较观察组带教老师满意度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3.1有助于护生掌握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儿科临床实习手册》根据护生儿科实纲要求制定,内容包括儿科护生实习计划、工作职责、实习要求、应知应会、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常用药物知识、护理常用操作规范等。《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以文字与图解相结合,能够成为护生课后的教案,特别是入科介绍方面可避免介绍时间过长或护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讲过问题重复出现的尴尬局面。《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使护生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护生在实习中无论遇到的是患者的问题、还是老师的提问都能从容应对,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2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护生在明确儿科工作特点的前提下,运用《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中提供的多种教学教案进行学习,并与老师及时沟通,进行总结,使知识更加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一般常见护理工作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对于较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能独立完成。

3.3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由于刚接触临床,第一次面对患儿,其临床思维显得盲目混乱,对工作程序感到杂乱无章,她们习惯于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摄取知识的精神兴趣,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中的实习计划一目了然,它将教学目标细化,将总目标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护生预先知道了当前实习任务和阶段的实习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做好预复习功课,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摄取和探求知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带来的不足。

3.4提高了师生的满意度

由于带教老师在忙于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临床带教,怕护生出差错,故让护生动手操作、实践机会少,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在工作中,实习护生大多做些换液体、测体温、血压等简单的护理工作,使其认为自己未被重视,工作难度小,含金量低。传统的带教模式下,护生学的东西很零散、片面,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从而引起护生不满情绪。《儿科临床实习手册》明确了师生教与学的要求,这就促使老师会经常主动关心、询问所带护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创造学生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在这个互动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满足了护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3.5增强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使护生求知欲增强,从而促使带教老师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带教行为,进而提高其教学素质和综合素质。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求严格,从而使儿科每一位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的较高评价。护理专业的临床毕业实习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3],而《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很大程度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规范了临床实践中的护理行为,有利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帮助护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儿科工作的整体流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护生与带教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减轻了护生的紧张情绪,增加带教老师的成就感,有利于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靳静.两种不同带教方法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28):200-201.

[2]余芳,闫冰.护理实习生分层次培训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20-221.

第3篇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身传重于言教,教师自身人文知识不足。临床护理教师中部分是毕业于临床专业有过临床医生的工作经验。但对临床上护士的工作没有亲身体验过,对护理的认识不足,教学中缺乏人文素质理念的渗透。

2.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素质知识不仅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求职就业有帮助,对工作中如何与病人相处有帮助,对将来职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和技能的讲授,忽略了人文素质理念的灌输。

3.学生人文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都是大专生,高考分数相对比较低,人文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还有部分中职升高职的学生,目前大部分都是九零后,大部分都是父母宠大的一代,社会阅历少,自我意识特别强。缺乏与人交流、相处的技巧,也缺乏宽容理解他人之心。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缺乏主动沟通的积极性。

4.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实验课上,趁老师给其他学生示范的时机,有学生拿着模型乱写乱画。完全没有把模型当成是真正的娃娃,到处乱摔。抱娃娃的姿势也不正确,有的拿头,有的提腿,动作粗暴,丝毫不知道呵护、关怀。

5.儿科护理的学科特殊性。不可能如内科一样有真实的标准化病人等教学资源,学生用模型操作还体会不到护理柔软的真娃娃时的呵护和关爱。

6.附属医院条件有限。学生见习实习条件都有限,在实习期间科室为减少矛盾的发生,让学生亲自独立护理,解决矛盾的机会少,缺乏与病人沟通交流的经验和呵护儿童的实际经验。

7.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在实习中受到点委屈,就拒绝与病人打交道,失去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方法:

1.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水平。多给教师提供培训人文素质的机会,多学习。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学习。临床专业毕业的老师到临床医生岗位进修学习,同时多了解护理工作,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护理专业毕业的老师到临床护理岗位进修学习,增长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和病人打交道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1]比如实验操作给婴儿沐浴,把模型娃娃当成真正的娃娃。目光温柔地注视娃娃,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动作轻柔,放置和抱起娃娃的时候动作也要轻柔。洗完注意保暖,防止慢慢擦干让宝宝着凉,用浴巾把身上的水蘸干。小婴儿的颈椎没有发育好,抱小婴儿时特别要保护头颈部,注意安全。

3.学生参与操作训练和操作考核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操作训练中同学们模仿老师亲切温柔地对待患儿,轻柔准确地抱起娃娃。爱惜模型,把模型当成是一个幼小的生命。表扬人文素质理念在操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同学。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体现人文关怀素质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4.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文关怀理念的机会。比如,上实验课前把一堆的婴儿放在操作台上,有个别同学悄悄用毛毯把他们轻轻盖住。表扬表现关爱的同学,懂得照护。创设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护患沟通的场景,要体现人文素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一个患儿发生高热惊厥了,一个同学扮演护士,一个同学扮演医生,两个同学扮演儿童的父母,对患儿进行急救处理。让同学们充分体会临床护士的心理和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运用人文关怀理念。例如:一个5岁患儿诊断为肺炎,需要输液,护士需要操作前和家长及孩子沟通,让一个同学扮演护士,让另一个同学扮演家长,一个扮演患儿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分组进行沟通,最后对小组同学的沟通能力进行评比、打分。

5.加强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沟通与交流,让医院提供更多见习和实习动手的机会。实习之前像强化技能一样,对学生人文素质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实习期间更积极主动地和病人及家属打交道,提高护患的沟通能力。

6.增加开设一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的课程:文学鉴赏、人际沟通、求职与就业等。

7.学校团委定期举行一些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并进行评比打分,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为更好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临床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讲授对疾病的护理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每一个环节[2]。在日常实验训练和考核中,不断强化人文素质理念,让学生亲自体会对患儿的照顾和关爱。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自觉重视人文素质理念的渗透。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选修相关人文课程。加强学校和医院的联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真实的体验机会。

参考文献:

第4篇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儿科护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尤其是中职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保健站等,接触患儿的机会非常多,但本课程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程涵盖内容多,课时少,内容较抽象,学习有一定难度。笔者通过巧妙应用直观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将儿科护理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法介绍如下。

1、语言直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教学语言分为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其中教师的有声语言起主导作用,它对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可起到激趣、燃情的作用。比如在讲解小儿臀红时,将病因、措施巧妙设置在婆媳之争的幽默小品中,通过学生夸张的肢体表演、幽默搞笑的台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化脓性脑膜炎的讲解中,模仿婴儿哭声高尖,惊厥时的手足抽搐、面部肌肉抽动来讲清年长儿和婴幼儿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状区别,给学生形象的认识,使原本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欢笑中引发联想,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形象化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描述可阐明抽象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这一章节时,教师先描述疾病的概念,形象地把红细胞的代谢生成过程比作造汽车,营养性贫血即是缺乏了造车材料———钢板(铁),故造不了许多车,路上少了车的景色———(血色素),车少了也就载不了多少人———氧气,这时就会缺氧。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来形容新的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护理、指导,使学生犹如目睹或亲身体验。

2、多媒体直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校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各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投影仪,甚至是先进的实物展示台。

(1)利用多媒体以文字、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交互的形式尽量直观形象地模拟真实场景,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讲解新生儿护理时,以多媒体播放假月经、螳螂嘴、粟粒疹、正常儿与生理性黄疸儿的图片,再辅以新生儿外观特点和特殊生理反射视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职业精神。

(2)利用多媒体中的实物展示台展示讲解模型的细节和操作的细节,如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在实物展示台上可放大实物让学生看清穿刺方向、手法、进针角度,并带领学生一步步操作,还可随机让学生上台返教,激发了学生学习儿科技术的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自己创制多媒体视频、图像。如小儿臀红的护理是临床、家庭护理中非常重要、常用的一项儿科护理操作,但现有的教材和视频资源却缺乏该项操作的任何图片和视频。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自己拍摄教学视频,给学生以形象真实的感知。虽然隐去了操作者的头像,但当学生通过细微的观察,第一次发现视频中是教师在操作后不仅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开心,而且也启发了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主动出击,没有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条件。

3、图表对比直观法

利用图表对比可保证所讲内容的完整性,也可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复杂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自制了实用儿科护理知识简表,例如,小儿各年龄分期特点及护理要点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性贫血表、肾炎和肾病对比表、儿科常见传染病对比表等。通过直观的图表比较,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更方便地看出了疾病的变化和规律。

4、模象直观教学法

人体护理离不开解剖、病理学基础,儿科护理也一样。模象直观教学是利用模型、解剖标本等直观地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儿童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在视、听、触的过程中明白儿童的各种疾病、病理生理的变化与护理的关系,使思维和想像更加丰富,所学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1)如讲解儿童颅内出血时,用带有脑组织并可打开颅腔的颅脑模型和充好气的一大一小红气球,让充好气的红气球代表一大一小两块血肿,引导学生大胆想像颅内出血可能造成的症状和危害性,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其独立思考应如何观察、如何护理,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用身边常见物体模象。如利用教室多媒体随手可及的鼠标和鼠标线形象地比作下腔静脉和心脏,教师只需将鼠标线折住,模仿蹲踞时下肢血管折住,即可让学生轻松理解法洛四联症的孩子为何有蹲踞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蹲踞时应该如何处理。

5、实验、实践直观教学法

(1)化抽象计算为形象实验。如第四章小儿用药的剂量换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用药安全,是临床每日必做的工作之一。例如,医生为患儿开出的用药剂量是阿奇霉素80mg,而阿奇霉素粉针剂的规格是125mg的密封瓶,该如何注射呢?虽然看上去不难计算,但当学生面临实际药物配液时,却感到无从下手。为此,笔者设计了直观的药物实验,先从简单的需配62.5mg开始配液(学生经过计算以4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2ml),再到需用50mg(以5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2ml),然后再到需用80mg(以5ml注射用水溶解后取3.2ml)如何配呢?此时由学生分组亲自操作。通过直观的实验,发现学生积极性高涨,动脑也快了。这时教师还会追加问题,可以用1ml注射用水溶解吗?学生立刻往阿奇霉素密封瓶内注入1ml注射用水,很快学生发现不行,白色粉末溶解不了。可以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吗?很快学生发现更不行,瓶子容量就不够了。

(2)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观实践。儿科护理工作的成败关键是与患儿的沟通,争取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笔者教的中职护理班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习惯了“被照顾”,大多做事缺乏耐心,而与儿童的沟通常常是需要耐心的。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地在讲解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等章节中安排了参观儿科病区,让初次接触本课程的学生直观地看到医院护士护理患儿的过程,特别是与患儿的沟通、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等,通过视觉、听觉等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儿科护理中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继而激发学生模仿、操练的动力。

二、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直观教学法的体会

(1)直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但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2)直观教学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不足,必须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若滥用或应用不恰当也会使学生厌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适时、适量、恰当是关键,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各种直观教学法的交替使用,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计书面汇报题以督促学生学习、感悟。

第5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观;临床护理带教;儿科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68-2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阶段,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医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锻炼服务思想、培养专业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教学环节[1]。临床路径是医院为减少医疗成本和有效保证高质量服务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是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质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2]。它是一种包括了多专业的协调合作、预期结果的制定、服务的时限性、服务的连续性、持续的服务品质改进等特殊内涵的,设计精密的临床服务计划[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时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4]。我科将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到护理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8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护理实习的护理专业共有116名,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名,来至不同的学校,其中大专54名中专62名;男生2名,女生114名。实习时间3―4周,均由护师或主管护师一对一带教,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具体实施方法为:实习学生入科室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老师进行入科介绍,然后有各个老师负责带教。教学内容按照实纲随机完成。

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法,首先在实纲的基础上,结合我科特点,由护士长组织各带教老师编制儿科门诊带教方法图表(见表1)。

1.2.2实施及评价我科实习带教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按照科室制定的带教方法执行。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全程参与、指导、监督、检查、评价。实习结束,由科室组织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见表2)。同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对护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见表3)。

2抽样比对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X±S)分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人数

对照组 86.0±3.1 84.0±2.6 58

实验组 94.0±2.3 92.0±1.8 58

t值 11.345 19.605

p值

表3 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人数 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58 48 10

实验组 58 57 1

检验X2=4.33P

3讨论

3.1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法,更能充分发挥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流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护生主动建构知识。让护生在系统规范的带教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每个人都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让实习变得快乐起来。在我们儿科门诊,吵杂、拥挤的现实环境,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大的工作量,使得你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家长过分的保护和疼爱、对护生的不信任以及法律意识增强,不给你实习操作的机会。所以,护生想让老师给你在成人科室一样获得很多实习操作的机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然的话,有的患儿家长就会说你把他的孩子当成试验品,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68页)

坚决不同意护生操作,甚至还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故来我科的护生入科后就就必须集中学习我科工作特点和特殊环境,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观更适合我科,教会她们在我科实习的方法。

3.2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交流沟通和临床服务能力在长期的临床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交流、沟通能力在我们科室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好的或者说是患儿家长满意的交流沟通,你就有了操作的机会。交流沟通的能力来源于你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所以对进入我科的护生,前两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在“会看,会听,会讲”上,看一看你实习的环境,听一听病人家长的提问和老师的回答,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病人和病人家长听,讲给老师听,讲给同学听。学会看透病人家长的心事,积极主动为病人和病人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创造操作机会。知道为病人的服务是多方位的不论是直接或是间接的服务。

3.3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式带教方式,可以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水平护生的主动提问,带教老师为护生的解答以及我们的护生实习带教方法图表都促进了带教老师的主动学习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带教老师通过对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的判断,确定每个护生的特点,首选适合的护理操作,然后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服务、操作,逐渐完成教学规定的任务。在儿科这样的实习环境中,护生必须做到主动学习,主动服务,主动操作。带教老师也必须做到业务熟练,判断准确,思维敏捷,语言丰富。对护生带教老师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并适时给予帮助。采用临床路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带教方法更适合于儿科。

4小结

现今的临床教学方法各异,如何能取长补短综合利用,使之更加适合现有的护理教学环境,更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更加有利于全面培养护理人才,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5]笔者非常赞成黄晓玮《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应用进展》中的观点。每个国家,每家医院,每个科室都有它的特点,不能单一使用某种带教方法。既要能完成带教任务,又能保证实习安全快乐,取各家所长,不失为更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静.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9(6B):1082-1083.

[2] 赵宁志,郭爱勇,陈飞,等.医院质量管理的临床路径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39-140.

[3] 赵晓敏,阳爱云.论临床路径于其他护理模式的辩证关系[J].2006,21(2):62-63.

第6篇

1、模拟环境具有安全感,学生可以放松地去表演。由于角色扮演的现场都在教室或实验室,使得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不必担心在临床中与患者接触时所产生的护患纠纷。而且,现场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精神上也比较放松。因此,角色扮演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表演中提高自己的临床护理水平。

2、模拟环境具有真实性,贴近临床实际。角色扮演使得教学更加逼真,在模拟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加有效。例如,在讲授“母乳喂养”一节时,我们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可以将操作间布置为母婴病房,让学生扮演母亲的角色,怀抱婴儿模型进行母乳喂养操作表演。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地进行这项技能的操作,能够很好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操作,熟记“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3、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规范临床言行。扮演者在表演前要熟记剧本,而这些剧本对于护士的言行要求必须是规范的。通过熟记和再现这些言行,对表演和观看的学生都是一种规范言行的训练。例如,在讲授“护士如何接诊患儿及其家属”一节时,我们请一名学生扮演儿科护士,另一名学生扮演怀抱婴儿模型的患儿家属,请扮演护士的学生按照正确的临床言行接待患儿和家属。扮演者必须使用正确规范的临床言行,才能得到较好的成绩。

4、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角色扮演教学法所需要的财力和物力很少,避免了有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弥补了卫生职业院校缺乏临床见习的不足。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有些学生可能难以进入角色,甚至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时需要教师和同学不断地鼓励,督促他们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所要表演的内容,增强自信,从而克服最初的抵触,积极地参与角色扮演。

2、有些教师担心角色扮演教学会使课堂陷入无组织的混乱状态,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准备不足,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等。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教师必须要制定一个详细而周密的计划,要写一个详细的角色扮演的剧本。剧本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有所要表演内容的每个细节,让学生严格地按剧本来表演。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纪律、表演节奏、表演时间。

3、观众就是其他学生,他们要从观看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积极提出一些问题。如果观众不积极观看就无法收到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对观看角色扮演的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观看完角色扮演后填写调查问卷,以评估观看后是否有实际的学习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所表演的内容必须是紧扣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也应是儿科护理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历的情景,既要易于表现,也要易于接受。同时,角色扮演的剧本应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而且表演时间不应太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免引起表演者的倦怠和观摩者的厌倦,影响教学效果。

2、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一定要熟记台词,不要边想边说。以免偏离规定的情景,又容易造成知识、操作的不连贯,影响表演效果。

第7篇

1 儿科教学查房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正确认识教学查房与护理查房 

部分带教老师不能区别实习生在病房的护理查房和教学查房,将其混为一谈。主要表现为缺乏计划目标、不深入分析探讨病历,不能形成双向教学;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仅给实习生分配简单的任务,不重视临床思维的培训,如医嘱执行、配制药物、打针发药等。 

1.2 讲座型教学查房 

带教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述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采用填鸭式教学,将本应在理论课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病房再次讲述[2]。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压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久之则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能主动吸收知识。 

1.3 实习生差异问题 

儿科护理实习所包括的专科众多,如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3]。并且不同专科的实习生在儿科实习时间和实习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教学查房中带教老师需要面多不同专科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实习生实习期的差异也使其对医院环境、临床知识和操作熟悉程度有一定差异,故带教老师需采用差异性教学。 

1.4 学生参与教学查房的积极性较差 

由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的影响,很多实习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甚者出现不尊重教师、不遵守制度的情况,故导致教学查房质量较差。 

1.5 教学查房做不到因材施教 

实习生的层次存在差异,本科实习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缺乏动手能力,需要通过教学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专科及中专生一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临床教学查房则需要在问题的深度上有所侧重。但目前多数教学查房活动没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平平。 

2 儿科教学查房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首先带教老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熟悉病人病历并做好查房计划,告知实习生提前做好准备。查房中由实习生先进行查体、辅助检查并提出问题,主查护师对问题进行补充,并对患者询问,之后对实习生进行提问。返回办公室后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判断能力为首要目的,确立学生重视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从“理论型”向“素质型”转变。 

2.2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科的实习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本专科的实习生在教学查房中区别教学侧重点,加大临床专业教学查房的深度,深入发掘典型疾病的教材内容之外的发展状况。而针对其他专科及初次实习暂未定科的实习生则采取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使实习生了解儿科临床护理对今后工作中的要求,以方向导向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活跃讨论气氛 

充分调动实习生的讨论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分析能力,克服个人思维定势,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要以保证病房秩序为根本,不能影响患儿的休息,在讨论中对于积极发言者提出鼓励,纠正错误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标准化 

教学查房应根据诊断学要求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在与患儿和家属交流中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而师生交流则应降低口语使用频率。在体格检查中如何控制手法的力度和技巧,从而保证患儿配合检查是教学查房中应解决的问题。 

2.5 日常查房与教学查房结合 

在日常例行查房中,让实习生体验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作用,通过对患儿及家属提问,使实习生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家属掌握患儿的病情。教学查房存在时间较长、学生数量较多的特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查房的时间和带教老师,提前做好延时准备,避免因为时间冲突而影响其他工作。 

3 结语 

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儿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还存在很多问题,涵盖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儿科学涉及到儿科多系统的疾病及儿童保健,包括内容及其丰富,只有带教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授课技巧不断提高,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科护理学专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专科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儿科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善存,陈以初,王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04(13):367-368. 

[2]李绘.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09):348-350. 

[3]袁时芳,凌瑞,易军,王岭.规范化临床教学查房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06(22):1229-1232.

第8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指的是以临床中的护理工作作为导向,依照工作任务合理科学地设计实训项目,重点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融合了设计性以及开放性为一体的全新模式的实践教学法[1]。本文选取2010年高职护理班的200名护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法,针对两组学生的综合技能成绩以及临床综合能力进行对比,发放调查问卷,对两组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情以及兴趣的效果做调查,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资料共有200名,均选自2010年高职护理班的护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相关资料、数据可以作为比较分析的依据。

1.2方法观察组学生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学校内护理实训室模拟医院,使学校内教学和医院工作进行无距离对接,使学生在模拟医疗情境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法,把练习单项操作技能划为重点,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对儿科护理技能循环操练。

1.3判定标准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两组学生对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效果评价。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所有学生的综合技能给予考核。在课程结束之前,安排所有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一周,由医院的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给予评价,其中包括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操作能力五个方面,每一项20分,取平均成绩。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

8.22

讨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实训法机械、乏味的教学模式[3],使学生在模拟医院情境中体会护士的角色,自身体验护理工作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学生通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使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筱玉,吴玖玖.对高职高专实训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