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路建设现状

公路建设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08:50: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路建设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公路建设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建设重要部分,并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牵涉到众多因素,所处地形也比较复杂,工程形体比较大,建设的时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无法很好的保证建设质量,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建设管理的现状,找出优化高速公路建设的管理对策。

1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现状

1.1 项目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建设速度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能带来重大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性投资倾斜,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因为理论体系和监督手段不够健全,整体的管理水平并不均衡,很多单位还需完善,并且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这就决定了管理必须科学,并且需要相应的规则制度加以完善补充。随着政府对此项工程的重视和加强,其紧迫性不言而喻。

1.2 项目投资多元化没有适应投资管理体制

自从而是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施预算拨款的无偿制度以来,银行贷款制度日渐成熟。并且,项目融资得渠道变得越来越宽,投资的主体和渠道都向多元化转化,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元投资主体、多种投资渠道、多种投资方式及多层次投资决策为的投资格局。还有,1996年颁布的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制度已强制使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注册时。但因为投资行为中投资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没有有效解决投资管理体制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项目公司无法建立内在的自我投资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运行机制,政府就会干预项目公司的融资行为。由于政企分离较模糊,项目公司自我积累能力差,受到上级行政机构的制约,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也就不能很好的参与市场竞争了。

1.3 项目组织结构亟待全面转型

比起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采用组建事业性的建设单位的组织结构——依靠国家投资作为经济来源——建成后由国家公路部门管理养护这样的模式,现行的项目法人制要优越很多,因为这种模式避免了建设与营运的脱节,防止投资与效益分离,做到了质量与工期和效益的统一。它能做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筹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及还款等流程负责到底,责权清晰、分工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事业性单位色彩太过浓重,仍需加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4 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不相协调

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受到多方的密切关注,全国高速公路质量整体上发展趋势呈良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进度控制的力度有所欠缺,高速公路附属工程无法做到与主体工程无法同时完工,一些高速公路甚至在通车期限即将到时才赶工完成,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必须改进项目管理。

1.5 项目信息管理发展较快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理念,但因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全国没有一个通用的高速公路管理软件。而使用频率较多的管理软件,却无法完全适应发展了的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促进高速公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提供准确、快速、全面的信息管理,更好的做到建设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2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对策

必须促进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在依靠现代项目管理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国际质量、标准的接轨。

2.1 要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要挑选出优良的施工队伍,必须控制好以下方面:认真审查参加招投标的单位的资质,审查他们的机械装备、技术力量、施工经验、企业信誉等。在招投标时要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杜绝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尤其要注意在整个过程中做好对人的管理,做好施工监理,确保公路保质保量的完成。规范招投标秩序,选择较优秀且负责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质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好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很多不良施工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惩处工作。而公路建设招标单位更是要制定明确且规范的招标规范,严厉清退不良的施工单位,尽量选择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有保障。

2.2 要有雄厚的资金保证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价值明显。因为相关的机制和规则还不完善,受到政府的控制过多,要更好的调控工程建设,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必须保障有足够的资金。这就要坚持合理价格中标。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只能导致偷工减料,拖延工期,质量低劣等严重工程问题。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问题也需要提出新的措施,保障公路建设各方的利益,保障高速公路的质量。

2.3 始终严把质量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作为工程建设重要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施工单位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整个高速公路质量。因此,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要将施工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的所有措施均要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高水平为准,对施工现场的所有设施、材料和人员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施行施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从细节上保证高速公路建筑具有较高质量。

2.4 完善监督制度,提高监理质量

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项目业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尽可能的配合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尽量掌控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设情况,及时对不规范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给予改正和替换。这种监督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如2009年施工的泉州市某项目就是采用施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监督方式,而实践结果也证明,这种监督方式能够使施工建设单位更加主动的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另外,这种全程跟踪制度还能够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弥补项目存在的缺陷、提高工程决策和监理的透明度,对于促进高速公路工程廉政建设、提高工程效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5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体制

在政策层面上,应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界定投资产权。在企业改革层面上,应真正落实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在具体项目上,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在确定所需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是属于竞争性投资项目前提下,坚决执行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并通过市场融资的模式,并逐步推行业主认证和投标竞争建设项目业主的机制。

2.6 项目法人应重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三大因素

项目法人要高度重视,控制好关键影响的设计和材料招标引起足够重视,加快规范设计和材料招标的步伐。项目合同管理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显重要,长期以来的建设方和施工方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必将随着合同管理的深入而消除,依靠合同条款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也将由虚转实。

2.7 利用好信息技术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项目信息管理是高速公路项目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方面能否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已有项目在信息管理上达到国际水平,实验证明,成熟的项目信息系统是在短时间内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宏斌.浅谈吉林省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的建设管理[J].科学之友,2010(20).

第2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 质量监督 现状 思考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我国《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是交通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公路建设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监督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及环境质量。

然而在实际监督工作中由于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的政府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的权力不能充分行使,某些质量监督缺失。下面笔者就目前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自身和制度建设,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谈几点看法:

一、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责任主体的缺失

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虽然是代表对政府对质量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但自身是一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要行使政府职能,无疑会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效力,开展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建设单位不按程序办事,认为报监督手续、申请开工报告等是一种形式。

(二)监督内容的缺失

现在的质量监督工作把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了施工阶段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工程,监督方法主要集中在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检验工程实体质量,抽检原材料试验,大部分监督工作都围绕着施工、监理单位展开。对项目前期的项目立项、图纸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的环保建设、项目附属工程和交通工程的监督工作却很少涉及,这就造成了监督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三)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自身建设需要加强

1.监督人员不足。监督项目较多,但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较少。就目前而言,新改建工程、国债工程、大修工程及地方乡村道工程都要求政府监督,因此,一年中监督的项目较多,这就造成一名监督工程师同时对几个项目的进行监督。监督人员只进行阶段鉴定工作,就十分繁忙,很难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尤其不能完成对有些存在质量问题的隐蔽工程进行跟踪检查,这就可能导致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跟踪解决问题。

2.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制度需要完善。政府监督是指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公路工程质量实施的强制性行政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对建设从业单位的工程质量及质量工作进行的监督,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虽然确立了行政执法的主体,但距离严格的依法行政还有一段距离,监督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的时候常常感到无据可查,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具体的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操作,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无法定量地进行处罚。例如,施工单位不申办或不及时申办工地临时试验室资质认证,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装备落后。质量监督必须“公正、科学”,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成为一个区域交通建设领域的权威,必须具备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先进设备的检测结果既准确,对公路成品破坏又小,只有最准确的数据才能具有权威性。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利用成熟的无破损检测技术(使用平整度、厚度、弯沉等指标的检测仪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保护公路成品的质量。例如,按照交通部新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路基、路面工程逐车道检测回弹弯沉,用贝克曼梁来检测的话一是检测时间太长,同时贝克曼梁检测还受到天气及车辆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但使用自动弯沉检测仪器就可以十分准确的测出各方面数据,并且检测时间很短。正是缺少这种必要的检测仪器,监督单位在现场进行实测项目检测时,一般使用施工单位提供的仪器,这样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当某些指标的合格率达不到规范要求时,施工单位认为自己的仪器可能有问题,致使监督单位不能马上出具数据,无法在第一现场确定质量的合格与否,对监督单位的权威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转变质量监督的体制

由于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是一个事业单位,要行使政府职能,可想而知其效力肯定会大打折扣,建议采用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管理模式,将现在的“块块管理”模式改为“条条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工程质量监督权的行使,减少外部干扰。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参建各方的关系也就理顺了,监督力度自然会加强了。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督职能,强化质量监督执法的法律依据

虽然国家出台了《公路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交通部也相继出台了《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督查办法》《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等一大批规章制度,但监督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时总感觉可操作性较差,就是因为对于处罚没有定量的规定。建议依据国家交通法规,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定,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和不合格产品制定相应定量的处罚。

(三)积极加强自身建设,配备先进仪器

积极进行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自身的建设,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鼓励其到施工现场去锻炼,亲自进行实际的操作。监督部门要体现“公正、科学、权威”的原则,现场检测,让数据说话,才是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体现,所以购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切实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的总体检测能力是关键,尤其要解决交通工程中诸如路面标线“反光标线逆反射系数”、“标线厚度”等一系列指标的无法检测的问题。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质量监督还应采取不定时暗中稽查、追踪检查验证,对从业单位资信实行加减分管理,推行单位或分部、分项工程“样板工程”的申报,对相关单位人员加分、表彰、宣传等来加大监督力度。

第3篇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54-2

1 引言

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均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土地;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挖填方,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另外,在当前高速公路大建设时期,由于过多地重视发展速度和数量,正常工程设计时间和施工期被大大压缩以及施工阶段对环境管理的忽视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建成后运营期公路同样对道路两侧的生物产生影响[4]。

高速公路自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强烈的影响。建设期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机械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活垃圾。高速公路的建设,常占用大量宝贵耕地资源、改变部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迁徙场所,将会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它们的生存与繁殖。高速公路的线路要求高,它的建设将产生大量的路堑边坡及路堤护坡,建设期及运营初期因植被尚未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高速公路运营期一切环境污染均源于汽车(包括尾气、噪声、灰尘及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等),它们沿高速公路形成一定范围的带状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水污染问题突出,也是公路交通的共性问题[6]。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路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划、环保、建设体系。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公路的绿化工作,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使公路建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充分利用树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因素,尽可能地把公路建设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生物聚集或活动频繁的区域,建立生物通道,以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及动物的活动空间,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利用周围景观资源为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良的景观。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逐渐重视改善原有高速公路的环境,新路设计时结合环境考虑或者专门进行环境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相关的法规。例如,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于1961年编制了美国州际和国防公路技术上属于高速公路景观发展方针,1965年美国就颁布了《道路美化条例》,1965年在总结景观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公路景观设计指南》,1970年该协会综合并补充修正上述两个文件,编制了《公路景观和环境设计指南》。

目前,国外高速公路环境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更注重公路的生态环境功能。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公路建设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公路建设中强调保存自然与历史遗迹,沿公路建立生物通道,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公路建设中明确规定了公路与自然区域要保持一定距离,将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尽管日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拉开序幕,但是目前日本在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水平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策略是“环境优先、自然再生”。公路的建设受到自然保护、环境协调评估等有关的环境保护法的约束,在公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中如路基路面、路堑、桥梁、涵洞、防护墙、排水设施、噪音防护、绿化种植、环境保护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者避免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标杆。日本正在研究“特殊空间绿化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景观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恢复公路生态环境。

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注意到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利用取土场创建两个生物栖息地。并且非常注重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造公路的同时,必须有绿化的规划,公路建好绿化也随之完成。在法国公路两侧,草坪连绵不绝,树木郁郁葱葱,连成一片,汽车就像行驶在森林地带。大部分路段不设隔离带和铁丝网,居住地带装有3 m高的透明隔音板,以消除汽车噪音,隔音板上也种植了爬墙藤。

在欧洲其他国家例如奥地利(较为典型的有奥地利帕骚-林茨-维也纳高速公路)、丹麦、瑞典为了保护相应的自然环境和文物在工程修筑前都需要经过专家和国家相应部门的鉴定、评估、规避或减轻管理审批的评定及保护过程,从法律的高度杜绝了项目建设对重要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此外,英国、意大利等国将加筋土技术与植被防护技术相结合,修建了包裹式的加筋土植草墙面的挡土墙。

3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生态公路建设在过去一直未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开展生态公路设计的研究工作也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研究也多集中在理论水平和美化布局的层次,全面系统的生态公路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发展。尽管高速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伴随其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正愈演愈烈,生态恢复和公路景观绿化等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高速公路存在高填深挖、造成大量的土地,如不及时垦复、绿化,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近年来洪涝、旱灾、土地沙漠、风尘暴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根本原因是植被减少,森林破坏,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有工程规模大、影响不可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选线、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要树立“建绿色通道,走环保之路"观念,把高速公路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国在公路的生态保护特别是高速公路生态保护方面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在公路设计阶段,我国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目前缺少一个完整、统一的模式,因此该阶段采取的生态保护技术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内的公路设计项目以及查阅各单位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文件来看,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环保设计主要是公路绿化设计,边坡、取弃土场的恢复设计。

我国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主要有:中央分隔带绿化美化,路基两侧公路用地范围的绿化及边坡生态防护,互通立交的绿化美化,隧道洞口景观绿化,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管理中心及收费站等房建区的场地平整及绿化美化,以及桥梁、隧道、挡墙等构造物和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公路生态恢复设计有:边坡绿化、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设计。

在公路施工、运营阶段,我国也采取了必要的生态防护措施,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取弃土场是我国高速公路建成后生态恢复的重点。对于边坡的生态防护,我国目前主要是:首先,边坡生态防护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土质和软质岩石边坡将坡顶、坡脚和两端修成具有自然风格的圆弧形,坚硬岩石挖方边坡,则采用直线式边坡,坡脚、坡顶用折角;其次,在做好周围自然环境现有植被群落构成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段落、不同地质条件以及不同坡率、坡向的边坡,采用森林型、草灌型、草本型、观赏型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然后,采用“植物+工程”一体化防护模式和新的边坡绿化技术;最后,综合考虑边沟、截水沟、防护栏等对边坡生态景观的影响,最终形成和谐统一的边坡生态防护体系。

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公路生态保护的研究。如1999年海南省开始探索海南特色生态公路;2001年新疆规划“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时建成了旅游生态公路2002年修建穿越秦岭的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时提出了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课题;2004年国家交通部在总结四川川九生态公路保护与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重庆雷崇高速公路等6条高等级公路作为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公路;2006年渝湛生态型高速公路(粤境段)建成。目前进行的比较大的生态公路研究课题有“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等。

4 总结

研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和在运营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如高速公路沿线施工和隧洞开挖过程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道路施工、隧洞开挖等因弃渣占地和采挖土石料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引起的震动和噪声污染问题;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将分别给出防治环境问题和修复、保护环境的相应观点、理论、技术措施及管理办法等。

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的建设都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通过研究,能够减少和免除各类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引起的损失减到最小,为相关部门或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不但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直接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江玉林,杜娟.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公路,2000,(8):23-25.

[2]项卫东,郭建,魏勇,等.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6):43-47.

[3]黄小军.生态公路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公路,2006,7(7):209-211.

[4]刘杰,崔保山,杨志峰,等.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83-90.

[5]唐建军.路域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J].中国生态学会通讯,1990,(2):20-21.

[6]程胜高,吴登定.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1999,(10):27-28.

第4篇

(一)缺乏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的精神,企业通过这种精神的力量能将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而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每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应该体现企业的个性。但是,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全没有与高速公司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

(二)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理念得不到提炼。企业设置企业文化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至于企业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都是企业文化内在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内涵的形式就如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更别提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而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如此,一直以来对物质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善于做表面上的文章,而忽略了企业文化本身的文化内涵。

(三)缺乏广大员工的认同,推行困难。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文化内涵付之行动,并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的。但是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时候是管理者意志的体现,而员工只是按着管理者的要求去执行,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进行的很热闹,效果却很苍白。

二、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日之功,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全员员工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信念和处事方式等,这些就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但是相比较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而言,那种由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一)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任务一家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人。因此,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个性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全体员工接收并执行了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应是在高层管理人员的主导下形成的全体员工的信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全体员工的认可和执行。企业文化要想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首先要从企业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同时,要结合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并将员工在工作中的闪光点融入企业文化中,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将企业员工的意志与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让员工的发展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实现。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真正做到喜欢工作,乐于奉献。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高层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文化的主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而作为企业的领导,除了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和技术管理等方面重视外,也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一环来看待。此外,企业管理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也很重要,只有自身具有这方面的文化潜质,他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中产生共鸣;也只有企业的领导者本人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其自身的领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

(三)注重“软”与“硬”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从属于企业的软实力,是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会在无形中指导员工的行为,并在员工之间相互影响、传播。而企业的规章制度,属于企业的硬件建设,是企业在长展有发展过程中,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的实际,将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道德规范与现代的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用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企业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保证企业文化的执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有力补充。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创新。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直保持不变,就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想不断地创新,每个员工必须从自我做起,把完善企业文化当作完善自己一样从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去丰富它。此外,要将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仅要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和成果上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村级公益事业;现状与问;路径探索

农村税改以后,农民的负担明显减轻了,这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农村的公益事业发展却出现滞后现象,这与农村发展过程中对公益事业的需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不相匹配。因此,在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合理科学地加快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村级公益事业的内涵

(一)公益事业与村级公益事业

一般来讲,公益“涵盖直接或间接地为公共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团体、企业及其设施。在我国公益事业主要包括救助救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及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

村级公益事业是在村域范围内生产和提供农村公共品,其内涵应该是:行政村范围内,由公共财政、村社集体以及私人部门生产和提供的,全体村民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公共产品以及与城市居民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通常指:在构成农村社会中不以盈利为目的,涉及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切身利益需求的,靠一家一户自己独立进行是办不到,也无法办的一些事项。

(二)公益事业的特征

1.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

2.益他性。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和单位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和单位自筹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单位效益。“无私”常常用来形容公益者的品质,这也体现了公益者的最大的品质。例如个人给予贫困地区无偿经济援助就是典型的益他。

3.共用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服务是社会单位和居民共用的。

4.非营利性。公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非盈利性,公益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行为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的目标,同时也不以经济为衡量标准。公益活动产生的收益为其活动提供资金,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公益活动并不排斥正当的利益需求。

二、我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现状

(一)农村公路、电力、通讯和信息网络“村村通”基本实现

公路村村通基本实现,村内道路质量明显提高。到200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336.9万公里,有99.6%的乡(镇)、95.77%的建制村通了公路,有92.46%的乡(镇)、77.6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现代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形成。截至2011年底,全国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94%的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数以亿计的农民借助电波搭上了信息时代的通信快车。

(二)农村饮用水清洁卫生状况有较大改观

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相关资金1800多亿元,但村村通清洁卫生水的比重相对较低,仍然有近两成农户饮水不安全或有困难。《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合计还有2.98亿人口以及11.4万所农村学校,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有增加趋势,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地区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高、早期建设工程老化报废、移民搬迁等。

(三)农村教育服务水平有极大提高

十一五时期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其他教育服务有较大改观,有30.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的村占87.6%,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村占69.4%。全国10.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

(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

伴随着深化医改的全面启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万个,村卫生室2万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村地区,参保人数达8.35亿,参保率达95%。中央财政已投入158亿元,用于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

(五)农村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和社会保障逐步提高与完善

农村社区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正在兴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户救助制度获得优先发展。

三、我国村级公益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道路、电力等)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但是比起城市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农民摊派集资的机制尚未彻底转变。一方面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道路不畅、田间道路硬化不合理,街道照明与绿化、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等;另一方面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村民议事室、农民学校、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社保、计生、科技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厅以及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等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此外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灌溉和排涝设施老化、农网建设、维护保养不及时、电力设施有的已锈蚀等等,这些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绿化;理念

Abstract: in the jiangxi province has built highway expressway greening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eagle red highway expressway in greeni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test, and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belts expressway highway; The study analyzed the jiangxi highway afforest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For highway expressway greening puts forward six Suggestions. The highway to highlight gr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 landscape, combining construction goal, set up the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concept, in green construction value in production economic function of the play, in green material choice to give priority to local evergreen plants views.

Keywords: highways; and Expressway landscaping; concept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对全省高速公路进行了全线全面实地调查路域绿化现状;对当时正在绿化施工的鹰瑞髙速公路(从江西鹰潭——江西瑞金,全程302kg)开展绿化试验研究,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剖析经验和问题的内在因素。在对江西省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及鹰瑞髙速公路路域绿化试验研究的分析后提出了路域绿化的理念探讨。

1.调查研究方法

2008年9至10月,全线调查了南昌东、西外环高速、昌九高速、九景高速、景婺高速、景鹰高速、黎温高速(至鹰潭)、赣粤高速、武吉高速、温厚高速、昌樟高速、昌金高速、泰井高速的路域绿化现状,总里程1500 kg。调查采用踏查和各种路域类型典型样段、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路域形态、立地状况、生态恢复绿化模式、植物种类、配置方式、生长情况、生物多样性、景观效果等,其中边坡调查样方面积5m×5m, 共调查样方287个。2008年初至2011年底,在鹰瑞髙速公路全路段设置了绿化试验区段,对植物选择、配置、栽植技术等内容进行定点研究。

2.江西省高速公路路域绿化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路域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带、上边坡、下边坡、路肩、互通以及部分路沿空隙地。

2.1.通过对全省高速公路的现状调查分析表明,在全省高速公路的路域绿化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

2.1.1.路域绿化都有严格的设计和周密的施工,全部路域范围在高速公路竣工道车前都对绿化进行验收,所调查的高速公路路域的植被恢复良好,植被复盖度高。

2.1.2.筛选应用了一批适宜在不同路域类型生长良好、绿化效果好的乔、灌、草、藤本植物。

高速公路上边坡是施工开挖的剖面,大多立地条件较差,土层浅薄肥力差。选择适宜植物是绿化成功和显示效益的前提。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性强、常绿等优良特性,也容易飞籽成林,是造林先锋树种,荒山绿化的常用树种。湿地松是适宜低海拔山地丘陵区域的常绿树种,也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二个树种能适应上边坡环境,在高速公路绿化中取得较好的坡面恢复效果。其他如夹竹桃(Nerium indicum)、野(Chrysanthemum indicum L)、盐肤木(Rhus chinensis)、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田菁(Sesbania bispinosa)、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狗牙根(Cynodondactylon)、马唐(Digitaria ciliari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植物也有许多路段的边坡采用[3]。.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马棘(Indigofera kirilowii)、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均为豆科落叶植物,花色美丽,具有耐旱、耐瘠、萌蘖能力强、生长快、有根瘤菌的共同特点,在土壤贫瘠、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能适应高速公路上、下边坡环境。在景婺、黎温高速边坡绿化中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中央分隔带中不同路段采用的塔柏(Sabina chinensis ‘Pyramidali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法国冬青、圆柏(Sabina chin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夹竹桃(Nerium indicum)、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剑麻(Yucca gloriosa L、)、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晩松(Pinus rigida var. serotina Serotina)等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2. 2.3. 有一批比较成功的各类植物配置方式和配置比例, 例如在边坡绿化中采用了以下几种配置方式。

(1) 以乔木为主的种植模式,以种植马尾松,湿地松居多。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08-01

1、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现状

1.1 农村公路的定义

农村公路主要是相对于城市道路和国道、省道公路而说的。农村公路只是一个俗称,并不是一个法律规定的概念。其中的“农村”是和城市相对应的,一般包括自然村、行政村和乡镇;其中的“公路”是公路主管部门或者是政府组织验收认定为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

1.2 我国农村道路的现状

我国的农村公路数量多,分布广。我国农村公路的里程一般占有整个区域网络里程的绝大多数。根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公路总里程为373万公里,其中我国农村的公路里程为324.5万公里。

其次,我国农村公路的交通量小,技术等级比较低。在我国的农村公路中,按照县道、乡道、村道的层次划分,它们的交通量和技术等级是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大多是处于三四等级,技术水平较低。

再次,我国农村公路的功能多侧重于服务功能。农村公路一般是以为邻近区域的人们提供便利服务为条件的,直接服务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

2、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由于受到土地条件的限制,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过多考虑了农田、村庄、河流的影响,大多数道路都是顺着原来的沙石地或者是土路修建的。所以说,在道路项目建设的方案选择上,一些技术指标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有些路线的选择性较差。另一方面,在道路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危桥和陡坡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影响了道路建设的总体指标。农村公路建设虽然上级补助资金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不同地区执行的标准却不相同,这样一来,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道路的建设和养护。

2.2 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不充足

农村公路在建设和养护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用于建设的资金不充足。近几年来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国家和相应省的补助,而在相比之下,农村乡镇的公路建设资金配套设施相当落后。有些时候只能够保证收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根本就不能用于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超期服役的乡村道路没有或者是缺少资金的保障,这样就使得农村的道路建设处于一种“失养”的状态,有些路段都出现的断行的现象。

2.3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的计划编制不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交通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计划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工程量比较小,工程标准比较低,施工的期限比较短,加上计划编制中存在跨年度的问题,所以造成了公路建设计划编制时间与公路实际工程的施工不够协调,影响了公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而阻碍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正常运行。

3、采取措施,深化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

3.1 积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技术水平

首先是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水平。在农村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运用最新的道路建设方法,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水平。其次,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队伍的总体素质较低、人员老龄化、道路养护知识相对贫乏的情况,积极建立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养护队伍,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再次,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对农村道路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采取定期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道路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强化政府责任,积极拓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渠道

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的重要保障。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应该积极采取建设资金应该全部由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投入,道路的养护资金由省从汽车养路费和通行费中调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养护,加大农村公路的养护力度。另一方面,在获取政府的资助之外,要采取乡镇、村、村民的资助和集资,从而拓宽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筹集渠道。只有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筹集机制,保证资金的稳定来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问题,才能够促进农村公路的健康快速发展。

3.3 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作的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章制度,为公路的建设养护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技术标准、资金使用标准、养护管理办法,规范道路建设的市场主体,切实把握道路工程质量,确保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才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2]丁秀芹,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发展现状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3期

第8篇

[关键词]资金监管 农村公路 公路建设

一、目前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状况

资金的筹集和投入是发展西部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农村公路融资方式上,目前全国普遍采用“国家支持点、地方资助点、社会捐助点、群众分摊点”的方式。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被有效的调动了起来,加速推进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从2003年国家交通部提出让农村铺上沥青路的批示后,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交通部车购税投入与比年相比,又增加了25亿以上。从西部农村公路的现状来说,由于地域辽阔,人口相对较少且不集中,地理环境复杂,需要修通的公路数量多,里程长。所以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国家支持的金额毕竟有限,而地方政府因财政收入问题,使地方补助往往落不到实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交通部规定不能因为公路建设采取强制手段向农民出钱出工,增加农民负担。所以群众集资也只能是“有益的补充”。而社会捐助因为有其随机性与不可控制性的特点,不能列为固定的资金来源。由上可知,资金问题是西部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二、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自2003年以来,农村公路加大了建设力度,公路建设贷款金额越来越高,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具体公布详尽准确的贷款统计数据,但建设债务逐年增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高度关注公路建设债务总体水平的变化,将新增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考量,合理评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有效控制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债务风险。

公路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大,涉及范围广,需要监管。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惠民政策,在土地征用与建筑物拆迁等问题上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同时,监督建设资金的流动的合理与合法性,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公路建设项目筹划要有计划性、组织性、应对性和可行性,加大盲目建设的监管力度。

三、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西部农村相对落后,以前在公路建设方面投入不大。良好交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兄弟越来越迫切走上交通方便的沥青(水泥)路。但是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涉及的线路长,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目前资金缺口很大。由于在农村,建设的规模小,项目多而分散,很多处在边远地区,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进行监管,必将阻碍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要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

在农村道路设计和建设中,工程的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项目成本问题,本着少占耕地、减少拆迁和科学控制造价的原则,避免大填大挖,能够利用旧路改造的尽量利用,以降低工作量和减少工程造价。道路设计要结合当地地形,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设项目尽量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整个公路设计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农村公路建设以后可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编制详尽的施工计划是农村路建设项目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各项资源合理的配置,使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工,以最小的资金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

(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要从全员管理抓起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所有的参与项目的人员,不论管理者还是施工者,只要有活动,就会有成本发生,所以要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资金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与管理、使用资金有关的人。针对项目面广线多、投资少、技术水平低的特点,努力提高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认识和技能,让他们相互协调,发挥自己的职业精神,遵守并执行相关的法规、制度,把建设资金管好用好。

(三)进一步整顿财会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的项目分散,数量又多,资金管理上各种各样,不同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差异大,在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上不够健全。有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使用现金不合现金管理制度规定,手续不全,不及时报帐和记帐等等。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上,要严格把关审批手续,做到支付手续完整,保证及时、准确的账务处理。单位要配备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效能,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实、准确的反映具体的使用情况,确定每一分钱都得到合理的利用。

(四)加强财务的监管制度,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安全

建设资金使用要合法,成本支出控制要合理,资金安全要有保证,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明显。这些都包含在农村公路建设财务监督范围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集中、投资金额小,数量多,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参差不齐,这增加了资金监管工作的难度。《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交通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管办法,更加规范了公路建设资金监管工作,使监管工作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需要管理、建设和施工单位分工合作,层层把关。是一项系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工作。相信在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通力协作下,以及管理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一定能用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基.《如何完善新形势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和资金管理土作的思考与建议》[J],交通财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