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08:50: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矿山灾害治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引言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预测治理可以极大地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的矿产类型和开采方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尽可能的降低矿山地质因遭受破坏而带来的危害。
1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
1.1 常规地质法
根据现已开挖段的地质情况结合对隧道地表进行地质补充调查、地质勘察报告,对可能存在的地质情况进行地质素描。地质素描的内容包括:
(1)岩性:隧道顶、底板围岩的种类、性质、产状与特点,围岩固结情况、风化及变质软硬程度。
(2)地质构造:各种地质构造的类型、性质、产状、规模,以及对岩体的破坏程度;断层分布、走向、倾角、风化破碎程度;节理裂隙方向及间距,充填物及性质;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等。
(3)水文地质:洞内重要泉眼、暗河,主要出水点、涌水、突泥地点,观测其流量、水压、颜色变化、夹杂物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
1.2 直流电法
矿井直流电法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有关矿井水文地质问题。超前探测是研究掘进工作面前方地层电性变化规律,预测掘进面前方含、导水构造的分布和发育情况的一种井下电法探测新技术。图1为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示意图。
1.3 TSP超前物探方法
TSP203系统是利用在隧道围岩以排列方式激发弹性波,弹性波在向三维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阻抗界面,即地质岩性变化的界面、构造破碎带、岩溶和岩溶发育带等,会产生弹性波的反射现象,这种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围岩内的检波装置接收下来,输入到仪器中进行信号的放大、数字采集和处理,实现拾取掌子面前方岩体中的反射波信息,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原理与布设如图2所示。
2 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2.1 崩塌的防治措施
(1)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包括排出边坡地下水和防止地表水进入。
(2)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
(3)锚固: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2)拦截,对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4)打桩,固定边坡;5)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
(4)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2.2 滑坡的防治措施
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很多时候水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通过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以达到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的作用。
常用措施有:1)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2)对于岩质边坡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我们可以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来选择排除地下水的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 竖井抽水;3)垂直孔排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但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我们要在开工之前做经济可行性分析。2)边坡人工加固。
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2.3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
(2)新建矿山要事先设计出废渣弃土的安全存放地带,修建规范的尾矿泥(砂)库,杜绝泥石流物源的乱堆滥放。
(3)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洪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洪水非经过泥石流物源地段不可时,应修筑排洪明渠,设计流量应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
(4)已有废渣弃土的生产矿山,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杂乱分布在坡岗上的泥石流物源,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在有大量泥石流物源的沟谷下端,修筑拦砂坝。
3 结语
应运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运用矿山灾害学安全减灾原理和环境科学相结合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土工程、采矿工程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矿山开采地质灾害 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 发生于岩石圈内或其表面的, 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或造成危害后果的地质现象或地质事件。矿山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高额财产损失, 破坏严重, 社会影响大, 具有频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常常发生在采矿区内及附近地区, 范围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矿山地质灾害已能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和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矿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 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开采开山弃石, 加速水土流失, 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 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 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 矿山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 露天尾矿库漏塌、排土扬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 均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
我国是个矿业大国, 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多年的粗放式的矿业开发, 导致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 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市场经济对国有矿山企业带来很大冲击, 部分矿山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安全和环保意识淡化, 加之开采技术及生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及矿区周边大量无序的民采等多重因素的干扰, 导致矿山多年开采积聚的灾害隐患爆发, 开采环境明显恶化, 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 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 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 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近几年, 非煤矿山的灾害事故不断, 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频发的冒顶、突水、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及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和治理对策
1泥石流
矿山建设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影响矿山建设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产生并加速松散固体物质的积累, 露天开采及坑采剥离废石速度较快, 产生大量废土, 是泥石流源地的主要形成原因, 另外矿山修筑公路破坏山坡植被, 产生大量弃土, 矿山选矿排出的废渣也是泥石流物质来源。
( 2)增大了水体补给量。矿山建设中植被遭严重破坏, 改变了地面结构, 调节雨水的能力显著降低, 汇流时间缩短, 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 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也增大; 矿山废石堵沟成湖, 蓄积了大量的水体。
( 3)矿山建设改变了地形条件, 增强动力条件。大量的矿山废石堆放使山坡变陡, 地面高差增大, 从而加强了侵蚀能力; 大量矿山废石压缩沟床, 增大流深和流速, 也就增强了流体的动能和冲刷力, 废石堆放减少了过流断面, 使流体受压缩, 流速增大, 侧蚀和下蚀能力加强。
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 1)工程措施的治理目的是减少灾害的发生频度, 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一般是拦挡、排导和支护措施。对物质来源即上游的矿渣松散体进行拦挡,阻拦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修建拦挡坝或谷坊, 同时, 布置合理的排水措施, 使土水分离。中下游进行排导, 疏通沟道, 防止沿途淤积漫流, 冲毁田地, 对沿途沟道边坡进行支护, 防止塌方和道路毁坏。合适的地点修建速流通道, 加速泥石流的排导。
( 2)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的治理目的一是治理水土流失; 二是吸收有害物质, 净化土壤。
( 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金属矿围岩一般为较硬的岩石, 开采过程中, 开采堆积物除了上覆土层和风化岩石外, 均为较大块的难风化的块状堆积物, 易形成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另外, 有些金属矿床在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对土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也需要进行治理。非金属矿多数为沉积形成, 其开采要挖掘较多的松散沉积生成物, 而且开采出来的物质也较易风化, 易形成地面塌陷、泥流、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 塌陷
当地下矿层被采出之后, 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 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接着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 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着采矿工作面向前推进, 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 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 从而危及地表的各种建筑物和农田等。
对矿山采空区塌陷的治理方案很多, 但较常用的方法是充填复垦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矿区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露天矿剥离物等可供利用的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塌陷地复田。这种方法多用于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可经济有效防护治理的地区, 因其既解决了塌陷地复垦问题, 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所以经济效益最佳。
3滑坡
滑坡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发生在雨季。而软硬相间岩层, 由于差异风化, 坚硬岩体突出, 由结构面切割或重力蠕变, 坚硬岩体就会产生的崩塌、落石。地质构造发育使完整岩石被分割成割裂体,割裂体在诱发因素下失稳而形成崩塌, 因此构造越发育, 岩体越破碎, 越易产生崩塌、落石。人为影响主要是开挖坡脚、改变应力场, 使坡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造成应力重新分布, 岩体产生卸荷裂隙, 它们多张开且平行于边坡面, 并使原有裂隙扩展和张开, 由其所切割的岩体, 可能失稳而形成崩塌滑坡。
露天矿边坡, 必须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 用以保证边坡稳定, 防止灾害发生。建立一支边坡维护专业队伍, 加强检查维修, 必要时进行人工放坡, 铺上草皮, 植上灌木, 砌筑局部挡土墙或者预埋防滑坡的木桩。要设置排水网络, 防止地表雨水流入矿坑冲刷边坡, 层理深凹露天矿要在坑外周围设置防山洪、防泥石流的阻挡或者疏导的设施。排水网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立体排水系统。在临近边坡进行爆破时, 宜采用预裂和减震爆破法, 减少单孔装药量而增大孔数, 减少每次延时爆破的炮孔数, 以防止因为露天爆破作业而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抗滑工程是防止山体滑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矿区坡体来说, 意义非同寻常。抗滑工程包括抗滑挡墙、加筋挡墙、锚定板挡墙、预应力锚索挡墙、锚杆挡墙。抗滑桩大截面积排式抗滑单桩、抗滑链、钢管桩、承台式抗滑桩、抗洪桩、桩基挡墙、椅式挡墙、排架式抗滑桩、抗滑刚架桩、板桩抗滑桩和锚固桩、土质改良注浆、微型桩。
结束语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地质分析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其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更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我国地大物博,相关资源极为丰富,然而仍旧不能坐吃山空,应该为子孙后代做好长远打算。充分认识到我国地广人多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就矿山开采方面来说,我国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国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J]. 中国矿业. 2004(03)
[2] 武军.矿山环境问题与对策[J]. 云南环境科学. 2001(S1)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区;投资多元化模式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矿山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可见矿山地质灾害已经变成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广义地质灾害的一种,它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作用和社会影响正日趋严重,已不容忽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板块。所以,建立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融资模式,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现状
1.1常规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
我国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方式大多呈现单一方式。财政拨款一直是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资金来源,并占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投资总量的50%以上。此外还设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我国设立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这项基金由中央财政投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采矿权人,收缴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主要用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另外,银行贷款是矿山企业进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产出效益低、风险较高的特点,从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其融资规模增长一直较为缓慢。
1.2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的发展
从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的现状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主体,主要还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投资方式单一,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尚未形成,社会资金的投入正有待加强。也正由于此,近年来,虽然我国矿山地质防治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历史欠账太多,加之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破坏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导致治理速度缓慢,全国矿山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所以,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融资渠道亟待解决。
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多元化投资机制
2.1建立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通过对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现状研究,我们了解到制约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瓶颈,归根结底是资金问题。我国现有的单一的投资渠道,不能使我国矿山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势在必行。对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我国设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监测工作,少部分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取消“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后,各地也不再设专项资金。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后来又再次设立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
2.2建立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矿区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的人为地质灾害。它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沉陷、岩溶塌陷)、尾矿坝溃决等。实践中,因为治理费用较大,矿山企业承担不起,多由主管部门补贴,如今行业主管部门已经撤销,因此,如何筹集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便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许多矿山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考虑到因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其防治费用既可选用“基金”的办法,也可选用“保险”的做法。不论是哪一种办法,都需要从矿产品产值中抽取一定比例缴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则由“基金”或“保险”提供赔付,矿山企业可用这笔费用进行善后修复和处理。
2.3建立适合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财政税收政策
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家财政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核算机制,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将国家财政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转变成补、鼓励性投资,成为引导社会资金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的助推剂。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市,设立与矿产资源开采有关的税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适当的税率,为当地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2.4通过证券融资改善矿山地质灾害投资现状
证券融资包括市政债券融资和企业证券融资。市政债券发行的目的,包括弥补财政赤字和为单独的项目融资,在矿产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可用于单独的项目融资。这种债券的特点是具有免税效应,可以吸引众多的居民投资者、投资基金、银行信托机构的资金,但同时债券需要到期还本付息,所以项目要有可赢利性。因此,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和经济可行性是考虑的重要方面,也就是只有准公共产品才能适用与市政融资。企业证券也是很好的融资方式,由于矿产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自身无法直接提供,发行证券融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企业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股票融资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优先股可以实现某些单位的控制权,有效防止私人对矿产地质灾害防治过程的不良运作;普通股可以有效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同时也可以吸引部分民营企业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矿产地质灾害防治的运作效率。企业债券融资也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债卷融资具有操作简单,筹资迅速的特点;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一样,有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利用此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结语
我国是矿业大国,今后一段时期,矿产资源紧缺仍是主要矛盾,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仍会带来更大的环境矛盾。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高度,深刻理解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注重制度创新,建立企业承担责任、政府有效监管的机制,多元投融资模式,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改善矿山环境和矿区周边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梁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资机制与政策研究报告[R].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2004.10.
关键词:矿区 地质 环境 治理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我国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矿业企业不断应用新的开采技术进行矿山开采,加快开采进度.这使得原本就不注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情况更加严重。近年来各矿业企业由于地质环境保护不力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矿山地质环境没有进行保护与治理,造成矿山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农田水土化学污染和土壤盐渍化、沙漠化以及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在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已经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1 2379起,死亡4250多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60多亿元。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地面塌陷面积达3 5.22万公顷,占压和破坏土地面积1 43.9万公顷。而且由于建矿、采矿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环境,导致采矿区域及周边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上采矿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矿区周边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管理力度。
二、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的影响 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2)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4)对煤矿企业的影响 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三、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治理
(1)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于矿山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矿山地质治理首先要从水资源治理开始,加快矿山矿物制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同时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同时,为防止突变性灾害,还要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土地荒漠化也可以算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由于矿山生产运行中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减少,河流的干涸,植被的消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这种情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上面论述的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式,慢慢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2)矿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3)废弃矿山土地复垦
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复垦也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只要进行矿产开发就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环境,开发活动虽然已经停止,但对环境的伤害却会长期存在。如何使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是目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对于使用过的土地进行清理,改善环境,消除边坡不稳定所造成的危险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和单位提供补助金;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废弃矿山建筑改造,形成新的特定的建筑物以进行旅游开发。
关键词:矿山地质;问题研究;探讨
引言
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基础差,由于技术、管理及效益等原因的影响,资源开发中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经常发生地表塌陷、山体崩塌、矿山边坡滑坡、废石场泥石流、尾矿库垮塌、采场冒顶、巷道坍塌、矿山地震、岩爆、采空区大面积地压、井下突水、深井高温等灾害,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矿业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翻开人类社会发展史,时代的演变,社会的更替都离不开矿业的发展。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小分支,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地下矿产资源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灾害的发生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故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按照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与矿山较密切的主要有:
(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的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
(二)土地荒漠化
土地的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区内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减少,河流的干涸,植被的消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
(三)矿震
我国许多矿山出现采矿所诱发的地震,这已成为矿山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二、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采矿活动仅是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范围内进行的。采矿前的地球表面和岩石圈是平衡的。采矿过程,从地壳内部挖出了极为巨大量的矿石和岩石。诚然,不论采矿的手段是钻采、坑采,还是露天开采,还是液采,实际上都是肢解地壳的机体,这就使本来呈自然平衡的地壳,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和不谐调,导致了地壳物质的不稳固性。这是诱发矿山地质灾害的本质原因。
采矿特别是地下采矿必须要排净矿坑下积水和处理地层漏水,这又造成地下水的不平衡,进而导致地层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在采矿过程中,如果不按科学手段进行,滥采乱挖,必然会导致矿坑突水、冒顶、偏帮、瓦斯爆炸等灾害的发生。
矿业活动不仅是采矿过程,而且也包括选矿和加工。采矿,尤其是选矿不可避免的要用水和火来处理。因此,矿业过程必然产生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三废的排放和堆积对周围环境及人类的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主观原因
相当长时期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和民营的矿山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它们与国营大矿山争夺资源或单独或寄生于国营大矿山之上。近年来,矿山腐败现象滋生,有的国营矿山也变相地转为私人承包,不注意安全生产。这是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对策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开采,总伴随着地质环境的破坏与改造,而矿山不合理的开采,必将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占压和毁损、次生地质灾害、矿山废水和重金属污染,从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自身造成危害。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已作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低,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建议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采取如下措施和对策:
(一)系统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加强区内地质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调查是发现地质环境因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以调查矿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为主,掌握矿区乃至附近区域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供防治对策。加强区内地质环境监测,建立矿山环境监测网,并将其作为国家监测网的一部分,对区内的地质灾害活动规律进行全面了解,为治理提供依据。
(二)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运作机制,治理区内环境
老矿山大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矿山建设初期对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及时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而现在,大部分矿山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较差,难以承担多年累积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责任。因此,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大恢复治理环境的力度。
(三)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矿区大多自然环境较差,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对于矿山堆放的尾矿、弃土、弃石等可能会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方,应尽快进行治理。必须坚持开发与环保并行,决不以牺牲环保为代价,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走以预防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之路。
(四)加强矿山前期论证及落实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
必须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作为新颁及换发采矿许可证的主要评审依据。对于新建矿山厂址的选择也应首先进行环境地质勘探,提出环境地质报告,才能进行厂址的建设设计。
(五)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矿山“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业
鼓励采用先进的采、选、冶工艺,开发低废、无污染的矿山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矿山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调查和充实矿山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科技发展计划。加强矿山开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的研究;开发矿山“三废”高效处理与资源化的技术体系和工艺设备,以及科学高效的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走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矿业”之路。
【关键词】小型露天矿山;张里金矿;绿色矿山;地质环境
Small Green Mining in Open-Pit Mine Road
――Zhangli Gold Mine as an Example
TIAN Chen-long XU Feng-lin LIU Kang WANG Qi
(College of Geolog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China)
【Abstract】The quantity size of small open-pit mine, mining localities face is wide, have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ncept of green mining backsliding today chi, compared with the large min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open-pit mine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In this paper, Zhangli gold mine as an example, to develop a small open-air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small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to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and the reference path, make small open-pit min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nd to minimize the extent of damag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economy, onto the road of green mining.
【Key words】Small open-pit mine; Zhangli gold mine; Gree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
0 前言
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型、特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山多 [1]。随着小型露天矿山开发时间的不断持续, 开采范围和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且小型露天矿山采矿分布点多面广,开采方式多样,对矿区生态环境、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的破坏问题日趋突出,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矿山的理念是矛盾的。
在基本查明张里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查明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造成的危害,产生地质环境问题的背景,分析研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而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1 小型露天矿区开采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矿山的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级别是依据评估区重要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三个因素(表1)来确定的。
表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
张里金矿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为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
1.2 小型露天矿山的现状评估
1.2.1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张里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体倾角较小、埋藏浅,采场范围基岩,无地下采空区和溶洞,不抽取地下水,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按要求堆放在开采区东北[2]。
综上所述,评估区具备发生崩塌的地质环境条件。因此,确定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评估区内目前尚未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
1.2.2 对含水层破坏现状评估
(1)矿井生产对地下水水质影响
张里金矿生产过程中矿区内主要固体废物为废石,废石中的有害物溶出量很少,且矿石只做短期堆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很小。
(2)矿坑排水对主要含水层水位影响
由于本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源,开采标高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不会对含水层造成直接影响。
(3)对矿区地表水体及生产、生活用水影响
根据现场勘查,矿区出露位置较高,区内无常年地表水系,仅发育季节性冲沟,雨季有暂时性水流,矿业活动直接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不大。
1.2.3 对地形地貌景观现状影响评估
目前,张里金矿矿区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生态保护区及重要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露天采场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0.0325km2,废石堆放场占压土地面积0.0106km2,矿山道路占压土地面积0.0026km2。
故露天采场、废石堆放场和矿山道路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露天采场影响为严重,废石堆放场和矿山道路影响为较严重。
1.2.4 对土地资源影响评估
张里金矿对土地资源影响的评估:
(1)目前矿区开采已形成0.0325km2的采空区,破坏土地类型为其他园地,其他草地及采矿用地,面积分别为0.02hm2,0.05hm2和3.18hm2,故对土地资源破坏为较轻。
(2)废石场压占土地面积0.0106hm2。压占土地资源类型为采矿用地。矿山道路压占土地面积0.0026hm2,故对土地资源破坏为较轻。
1.3 小型露天矿山的预测评估
张里金矿从矿山建设特点和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崩塌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评估区内其它区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预测评估采场区内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评估区内其它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小。
1.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
在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的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按单元素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采用叠加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影响程度分区。综合考虑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度,将评估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和较轻区。
可将张里金矿划分为: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为矿山开采境界范围,总面积为0.0486km2。矿山开采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危险性中等;对地下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对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严重;影响土地类型为果园、其它园林、其它草地、其它草地和采矿用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较轻。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主要为废石堆放场和矿区道路,总面积约0.0132km2。矿山开采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危险性小;对地下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对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严重;影响土地类型为其它园林,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较轻。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
评估区内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和较严重区以外的区域,总面积约0.1904km2。矿山开采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危害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较轻;不会引起矿区及周围含水层水位下降和地表水体流失,也不会影响到矿区及周围居民及矿山生产生活供水,对地下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对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较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较小。
2 小型露天矿山治理恢复分区与地质环境保护
2.1 矿山的分区及治理方案
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就大不就小”,“整体不分割”的分区原则,结合本矿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在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根据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将张里金矿可分为:
(1)重点防治区
分布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严重区,为矿山开采结束后形成的露天采场,总面积约0.0486km2。防治措施是:因矿产开采后,露天采场平台面积较大;布置截排水沟,边坡复垦的原则应把握以绿化为主。
(2)次重点防治区
为张里金矿废弃物堆放场和矿区道路,面积分别为0.0106km2和0.0026km2,防治措施是矿山闭坑后,对矿区道路进行修复壤,待其稳定后种植林木,恢复土地使用功能。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废料废渣,闭坑后应随即进行矿坑回填,开采过程中废石堆放不宜过高,堆积坡度应小于30°,防止堆积体发生崩塌。同时宜沿废石堆坡脚处修筑排水沟,及时疏排降水。
(3)一般防治区
评估区内除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其它区域,面积约0.1904km2。无需治理或稍作平整即可正常使用。
2.2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监测对象和内容,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2.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张里矿区主要包括崩塌、含水层破坏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1)崩塌
主要针对矿山开采结束后形成的露天采场。因矿产开采后,露天采场平台面积较大,因此在林地布置时,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以免形成内涝。台阶覆土后,易产生水土流失,拦土墙修建可采用矿山的废石渣进行砌筑;内侧应布置小型的截排水沟,布置时可在覆土时预留部分空间形成土质截排水沟。边坡复垦的原则应把握以绿化为主。
(2)矿区含水层破坏防治工程
矿区处于丘陵区,地表无河流通过。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源,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山。对区内地下水水位、水质影响较轻,故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应设专门水文地质人员对其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进行监控,使矿坑排水达标排放,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①废石堆放场治理恢复工程
包括露天采场剥离废石的运输、存储场地的平整和表土回填。
②矿山道路治理恢复工程
治理前先进行场地硬化路面拆除、平整工作,然后进行表土回填。
矿山开采终了后,对废石堆放场和矿山道路进行综合治理,进行植被覆绿。绿化矿山地质环境。
2.2.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水质污染和进行的监测,包括露天采场围岩位移、塌陷范围、地表位移、废水全分析等内容。
3 结论
(1)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三个因素,确定小型露天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
(2)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含水层破坏情况、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及土资源破坏程度、危害对象等,将小型露天矿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本方案的治理范围为采矿区、废石场压占区,针对治理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方案、治理方案和监测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矿山地质;地质环境;环境保护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近几年来,我国开始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开展矿山公园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存在,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还将不断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程度将不断加强,加之,许多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新老问题的叠加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日趋复杂
1 矿山地质环境类型
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以往的资料分析统计,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地面塌陷危害、地下水位下降、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自然景观的破坏等类型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1.1全国矿山地质灾害统计
截止到2010年,全国矿山数量已从2005年的12.67万座减少到2010年的11.25万座,净减少11.2%。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其中滑坡22329起、崩塌5575起、泥石流1988起、地面塌陷499起、地裂缝238起、地面沉降41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382起,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1.2地面塌陷危害
地面塌陷主要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保留矿柱不足或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成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据分析统计,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地面塌陷中煤矿采空塌陷的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重,岩溶塌陷次之,黄土湿陷相对小也比较集中。
采空区塌陷主要出现于70年代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采矿业的逐渐发展,尤其是大量私人企业进行采煤采矿活动,使得采空塌陷在各地频频发生。黑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等是采空塌陷的严重区,但几乎在全国的采煤、采矿区均有出现,尤其是私人企业采矿业比较发达、而法律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力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8个省区内,1173个大中型矿山企业调查,地面塌陷破坏土地面积达8.4万多公顷,煤矿区最为突出。
1.3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开采矿山或是露天开采矿山,都需不同程度地排水。排水容易引起大的漏斗,引起地下、地表水系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农田干枯,水井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危害将很难恢复,对于岩溶充水矿床,高强度的矿山排水容易引起岩溶塌陷,给附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世界组织对滑坡归纳为四大类:场地条件、地貌作用、自然作用、人为作用。阴性崩塌一般发生在厚层坚硬岩体中。灰岩、砂岩、石英岩等厚层硬脆性岩石所形成的高陡斜坡上。泥石流活动产出的环境可分为二大类:坡面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的不稳定,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1.5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
地质地貌景观是地壳长期演化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矿山越靠近城区、风景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或与活动、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地带,其危害性越大;我国露天开采矿山数量众多,点多面广。与开发规模相关,开发规模越大,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越严重;与开采方式密切相关,开采方式好,影响就小,乱采乱挖,影响就大,露天开采比地下采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性大。
2 矿山环境保护建议
2.1 加强宣传教育
应当在大力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注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相关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其充分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保护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
2.2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多年来,国土资源部部门十分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法律法规建立。省市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2 完善管理模式,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一支合格的行政执法队伍,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提高矿山企业准入条件,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批准的开采设计、治理方案和复垦方案边开采边恢复治理。坚决关停破坏环境、资源利用率低的矿山。
矿山环保和恢复治理的好坏,需要有严格的监测、监督检查等制度的支持,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手段作为保障。对措施不落实、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对强行生产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在矿山企业年检中加强矿山环境的年检内容,对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加重处罚。
2.3 建立多元化矿山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确保矿山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和治理。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国家将在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力度,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关键字:矿山 地质环境 防治措施
邵阳市地处湖南省中南部,东与衡阳市接壤,西与怀化市毗邻,南与永州市和广西桂林相接,北与娄底市毗连。下辖1市、8县、3区,总面积20876km2,人口754.09万。邵阳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1305.28亿元。其中大型矿山1家,中型矿山51家,小型矿山701家;全市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2315.74万吨,实际年产矿石为1684.26万吨,从事矿业方面的人员累计34143人。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全市753家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所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分布状况、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全市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下:
1、全市内共有109座矿山发生了301处地质灾害,其中崩塌5处、滑坡14处、泥石流(废石流)9条、地面塌陷74处、地面沉陷194处、地裂缝5条、矿坑突水1次。影响范围总计480.03公顷,伤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3541.2万元。
2、全市矿山共计占用破坏土地1534.8公顷,其中农田139.59公顷、耕地241.29公顷、林地586.75公顷、草地43.84公顷、其他地类523.33公顷。治理恢复面积56.29公顷。
3、全市矿山土地恢复治理潜力,其治理难度大的有96.61公顷;治理难度较大的有306.08公顷;治理难度较小的有366.95公顷;治理难度小的有765.16公顷。
4、全市废水年产出量1829.64万吨,年排放量1603.56万吨,年治理量690.94万吨,治理率37.8%,年循环利用量329.04万吨,年综合利用率为18.0%。
5、全市废渣堆、尾矿堆放地732处,废渣年产出量333.85万吨,年排放量277.73万吨,累计堆积4109.18万吨,年综合利用量157.39万吨,年综合利用率为47.1%。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邵阳市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四类: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废渣、废水污染土石环境、影响地下水系统。而矿山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面变形造成的危害最大,影响面最广。未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与矿业活动的剧烈程度、矿山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矿山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密切相关。基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根据矿山的开采方式及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对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分项预测如下:
(一)地质灾害
1、地面变形发展趋势分析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地裂缝)是邵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地面变形的破坏发育过程具有持续性和复发性,它们的危害具有长久和持续的特点。因此,从矿山生产状况看,生产矿山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采空区面积日益扩展,地面变形的范围和灾害规模将呈增长趋势,对人的生命安全和地面设施的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对闭坑矿山而言,由于采场顶板无人管理,任其自然冒落,顶板覆岩变形波及地表的影响往往会延续1至2年,甚至更长时间。近几年来,绝大部分闭坑矿山地面变形已经稳定。对新建矿山而言,随着近年来矿业次序的整顿,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逐渐健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推广、采矿权年审制度、储量动态检测制度等等,这些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对预防和避免矿山地质灾害将起到重要作用,预计全市新建矿山发生地面变形灾害的频次及经济损失将小于目前生产矿山的灾害频次和经济损失。
2、崩塌、滑坡、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
邵阳市境内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矿山共23座28处,占本次查明地质灾害总数的9.3%,其中崩塌5座5处,滑坡13座14处,泥石流5座9条。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1)据现状情况分析,邵阳矿山已经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大多处于未稳定或暂时稳定状态,矿山开采将进一步加剧其危险性,存在产生新的危害的可能。
(2)从生产状况分析,不仅生产矿山随着开采延续,废渣堆积量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崩、滑、流灾害的危险性,闭坑矿山同样存在着崩、滑流隐患,由于有关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关责任人,特别是私人采矿者都不愿承担恢复治理的责任,致使许多矿山闭坑多年后,尾砂与矿渣仍然堆积如山,破坏的地表环境未能恢复,崩、滑、流隐患仍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从矿产类型分析,金属矿山尾砂库、废石场的泥石流隐患问题最为突出,这是因为金属矿山产出大量的尾矿或尾砂,而矿山型泥石流实际上大多是尾砂流,尾砂或尾砂库是金属矿山特有的产物,因此,相对而言金属矿山较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二)占用破坏土地资源
全市占用破坏土地的形式有五类,即地面变形破坏土地资源、废渣场占用土地资源、尾矿库占用土地资源、露采场占用土地资源及矿山地面建设工程。
地面变形破坏土地与矿山开采范围的扩大密切相关,总体呈加剧的趋势;目前矿山地面建设配套工程基本稳定,仅新建矿山地面建设会增加占用土地资源,故矿山地面建筑工程占用破坏土地的趋势变化较小;区内矿山目前废渣场732处,全市矿山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315.74万吨,按照0.15倍系数计算,未来区域内每年产生废渣347.4万吨,而就当前废渣的利用的情况来看,年平均综合利用率为47.1%,故以当前的利用状况计算,每年遗留废渣183.8万吨,平均按照4m堆高、1.6的体积系数计算,需要每年新增加占用土地28.7公顷。故预测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的趋势会逐渐加大。
(三)影响地下水系统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与矿山的开采剧烈程度以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邵阳市矿山开采区域性含水层破坏总体较小,局部矿山由于抽排地下水与地面变形影响,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下降,井泉干涸。未来矿山的开采,尤其是地下开采的矿山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远甚与露天开采矿山。群采矿区及岩溶强烈发育的矿区,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会加剧。
(四)废渣、废水对水土环境的污染
全市废水年产出量1829.64万吨,年排放量1603.56万吨,年治理量690.94万吨,治理率达37.8%;年循环利用量329.0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8.0%。由于大部分矿山仍然不规范管理,废水肆意排放,故废水对土石环境的污染仍会加剧。
全市废渣堆放地732处,累计堆积量4109.18万吨。全市每年新增废渣183.8万吨,每年蚕食土地28.7公顷。故废渣对土石环境的破坏依然会逐年加剧。
总而言之,随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法律的出台,尤其是矿山环境评价制度、矿山备用金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矿山企业对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加剧,局部地方呈良性发展。
三、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建议
邵阳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较多,影响较重,损失较大的主要为采空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矿山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矿业活动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矿山废水、废渣污染环境。针对各类地质环境问题特征与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整治措施建议如下:
1、采空区地面变形防治措施建议
采空区地面变形包括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面沉陷,据本次调查,邵阳市矿山采空区地面变形主要以地面沉陷为主。邵阳市矿山采空区地面变形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方案:根据影响对象、危害程度、治理资金等情况,一般发生于林地、荒地等危害小的沉陷,让其自然塌落稳定。但应在沉陷影响范围周围竖立警示标牌,提醒避险。而对于发生于农田与其它耕地中的沉陷、塌陷、开裂,一般可采取充填整平等方法,投入少,见效快;发生于城镇范围较大的沉陷区,治理后土地利用价值大,应争取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灌浆充填,留设保安矿柱并设立监测预警措施;对危害大、危险性大的房屋应采取搬迁避险,危害较轻的民房,一般可采取经济赔偿、加固受损房屋。
2、矿山占用破坏土地资源防治措施建议
矿山占用破坏土地资源问题几乎在每个矿山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以煤矿与金属矿山废(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资源较严重,急需治理。废(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的治理措施一般可采取覆土植树,恢复林地;而对于废(矸)石占用耕地的情况,可采取综合利用方法,如用煤矸石制砖,利用废石修路、通过粉碎作建筑材料。这些措施是目前治理废(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资源行之有效地方法,具有投入资金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观,并且见效快的优点,一般经过3~5年的这里可达到树木成林,矸石消耗殆尽(一个小型页岩砖厂一年可利用10~20万吨煤矸石)。目前覆土植树、综合利用废(矸)石在邵阳市部分矿山已开始实施,局部已见成效。
3、矿业活动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防治措施建议
矿业活动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主要发生在地下开采矿山,地下水系统破坏对当地生产、生活、工农关系影响突出,整治措施一般可采取修建引水工程,注浆堵水等措施。
4、矿山废水、废渣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建议
矿山废水、废渣污染环境是邵阳市较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之一。废水中主要有害物质为悬浮物、硫、氰化物及重金属等,对于以含悬浮物与硫等酸性物为主的煤矿山废水,建议采取沉淀中和处理措施,即在废水排放总出口修建沉淀池,并撒入生石灰中和,对处理后废水取样分析,定期监测,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注意对沉淀池清淤,使沉淀池处于有效运转。而对于以含氰化物与重金属为主的金属矿山废水,建议修建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得以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同时亦可降低生产成本。
废石中的有害物质主要为硫、氰化物及重金属等,其污染方式主要为风化淋滤、废渣流扩散污染土石环境。一般根据污染对象采取治理措施,主要污染耕地、地表水系的矿山,建议在废石堆上方修砌截、排水沟,下方修建挡渣墙(坝),防止污染扩散;对选矿形成的尾矿,应修建尾矿库集中堆放,同时加强对尾矿库坝的安全监测,保证尾矿库安全运行。交通条件较好的矿山,应加强废石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源;对不能利用的矸石堆,应采取覆土植树,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有害物质,亦可恢复土地利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应本着“投入少、见效快,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对生产矿山、关闭矿山应加大治理资金投入,新建矿山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的规定,由企业负担治理资金,通过政府的示范引导,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一系列鼓励矿山治理环境的优惠政策,造就多渠道投资治理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环境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发展和自然协调问题,协调好了,经济能持续健康的发展,并可促进环境良性循环;协调不好,环境问题就会演化为地质灾害。无论是老矿山,新矿山,还是正在勘查开发的矿区,都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对于老矿山中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必须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体进行环境治理,对于新上矿山则必须切实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对于矿产勘查或待开发区也应对施工的探矿工程及时进行黄土回填,加强植树造林,治理环境。矿山企业应加强开采中设备的改造更新,提升采矿工艺水平,以高技术、高科技为先导,走以预防为主的矿产开发之路,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区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邵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邵阳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43/T304―200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