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30 22:09: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自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职能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育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养成良好行为品格,正确认识德性。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各类文化思想不断交融,使得高校育人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思维独立,个体本位突出,个性多元化,如何开展有效育人教育值得研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育人教育重要途径,通过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观、学习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教育途径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高校教育;育人教育;养成教育;大学生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不再单单看中人才学历和职业能力,更看中人才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高校教育中加强育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量不良文化、思想、风气影响着大学生思维,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而且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多,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后进群体人数持续增长,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价值观扭曲,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自我职能能力。因此,高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加强育人教育,发挥养成教育职能。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高校招生范围扩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多,生源质量出现明显下降。且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开放度高,信息传播媒体形式多种多样,社会不良信息与文化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思想,大学生素质现状和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很大一部分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道德观念缺失,自我意识强烈,个体本位突出等基本特点[1]。这部分学生大多自我管理能力薄弱,逆反心理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纪律和行为习惯差,学习纪律涣散,养成了诸多不良学习习惯,经常迟到早退,甚至逃课,遇事消极对待。根据《北京青年报》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百分之六十六点七的学生表示在考试中做过弊,百分之七十七点二的学生不介意别人作弊。显然,当代学生素质现状并不理想,如何开展高效育人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高校教育活动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积极落实育人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并不理想,采取有效育人教育措施势在必行。而养成教育是育人教育重要途径,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发挥着积极作用。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的教育行为,是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包括:心理养成、思想养成、行为养成等几大方面,注重对学生德性培养,使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成为道德自律,修养高尚的人。教育过程以高校为主体,在社会、家庭配合下,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手段对其施加影响,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其教育基本理论源自德育演进理论[2]。实践证明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后进群体的形成都并非智力问题,而主要是心理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养成教育措施,落实育人教育。
三、高校育人对养成教育的运用策略
我国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要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重点[3]。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加强对养成教育的运用,以落实高校育人目标。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高校育人对养成教育的运用策略:
(一)特色教育
养成教育中应突出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大学生各阶段特点展开特色教育,摒弃以往理论灌输,死板说教的教育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育职能的发挥。另外,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对德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自觉遵守纪律规范,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规范意识,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职业观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开展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中行为训练非常重要,没有行为训练学生便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变多需要通过行为训练,且不良行为也能通过正确行为训练进行矫正。英国教育家劳伦斯豪尔特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他在著作中多次肯定行为训练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养成教育中应积极开展行为训练活动。行为训练内容繁杂,难以细致化的训练,具体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抓住中心,正确认识教育职能的转变,对不同阶段学生,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训练重点,确保行为训练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有效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三)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导向,发挥导向作用与约束作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想约束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管理机制和目标,维护校园生活秩序、教育秩序,为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制度支持,明确教育落脚点。所有制度的制度内容应包括:学生行为制度、寝室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等等。具体制定中,要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避免引起学生逆反心理。
四、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复杂,大量不良文化与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高校教育中,应提高对育人教育的重视,积极通过养成教育,发挥育人教育职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约束学生生活、学习习惯,使其正确认识德性内涵。
参考文献:
[1]王佳玉.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基于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2015,13(11):119-124.
[2]汪苏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看准网,2015,11(14):132-135.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养成教育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其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积极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养成教育;辅助手段;健康成长;现实意义
一、引言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是高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成教育依然存在一定问题。[1]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从全国范围看,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虽总体看好,但还仍不容乐观。90后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主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他们主张信仰自由,但价值取向趋于功利;他们个性张扬,但集体观念淡漠;他们的人生目标明确,但耐挫能力较差;他们社交广泛,但内心空虚。[2]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它时刻都会受到社会大气候以及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们还未定型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等基本素质,就可能会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3]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笔者完全赞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具备更多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和能力。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文明的习惯和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4]
四、在社团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举措
第一,养成教育应以提高养成认识为前提。养成行为要以养成认识为基础。大学新生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辅导员能否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养成认识的水平,是养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通过谈心、面对面交流或者其他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向学生进行养成认识的解读、评价和引领。实践证明:与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相比,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更加能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全的德行。第二,养成教育应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对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因此,笔者所在单位一直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特别注意在社团构建过程中践行养成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从行为指导方面对学生的做人做事养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社团的成立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汲取和消化心理养成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从2012年起,作者所在单位就开始着手建设专业社团的建设工作。目前作者所在单位共有专业社团4个、能力提升协会3个和文体协会3个,分别为启梦文学社、大学生广告创新工作室、心声心理协会、焦点新闻社;星梦英语社、创业者协会、青年者协会;超梦体育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和RS舞团。各种社团的建立不仅符合学校发展“第二课堂”的要求,还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特长,夯实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生活,强化写作、口语交际、人际协调、组织管理、合作共事的能力和创业创新的综合能力,探索人才全面个性化、多元化的成长道路,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作者所在单位秘书学专业还积极组织“国际秘书节”相关的特色活动,其目的是为大学生搭建起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使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充分展示自身风采。通过各种社团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成为社团一分子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新生进入社团后使每位新生养成一种从大一的“学”到大二的“助”再到大三的“干”的做事、成事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使社团的整体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形成梯队模式。让每一名社团成员能够在专业协会这个平台上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以及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通过组建专业协会的这种形式,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在锻炼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语言及思维习惯。第三,养成教育应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贯彻和实施同样也离不开相应的规范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应该把养成教育看作一种规范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要严格恪守相关的规定。因此,为了使养成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为依托,强化养成教育理念,进一步落实养成教育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学生奖惩条例等规定,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
五、结束语
除此之外,网络道德方面,相关教育、教学主管单位和部门应该特别注意加强网络道德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行为管理规范和监管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新生管理的各项事务当中,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强化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方渠道,规范学生行为,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作者:路畅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政.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养成教育功能及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2]单明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习惯养成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nducation in Cultiv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ZHU Songgui, LUO Zhenlin, YANG Guang
(Animation College,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Abstract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with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eam construction, system security, social system and other supporting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education, explore the training idea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y; enducation in cultivation; pre-test
民办高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民办高校自身在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要不断加强,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习惯就行分析解剖,探索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渠道,加大养成教育力度,着力推进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1 民办高校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而作为一个系统、规范、渐进式的教育场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1.1 养成教育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经历了从“养”到“养成”,再到“养成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核心是“以人为本”,旨在通过挖掘教育对象内因基础上,启发和培养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主动地接受良好素质和习惯的培养与熏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践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1.2 当前民办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秉林在《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7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重要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创建初期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在校生2231.79万人;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在校生476.68万人。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达到21.36%,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势必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人才培养的效果。
1.3 当前养成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明显增多,而教学资源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好习惯、好行为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也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养成教育”的试金石。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呈现积极健康的趋势,道德观念主流取向正确。但是,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经调查,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不规律、日常饮食欠科学、娱乐休闲无节制、自我保健意识差等。从某种程度上讲,习惯决定了人生,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这将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都将产生阻力,养成教育业已成为重要方面。
2 民办高校进行养成教育实践的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繁荣,使得当今高校学生群体较之以前呈现出思想认识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特征。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和质量提升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民办高校要保障培养合格人才和高质量人才,习惯养成教育便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学生自身的观念认识教育,重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拥有健康心态,能够客观地看待人、事、物,培养学生塑造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养成教育的首要任务。同学所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观念认识、价值取向,所表现出来对人、事、物的态度各有所异。有的能积极参与,有的却不闻不问;有的能客观对待,有的却偏执己见;尤其是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缺乏全局观,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往往会得出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片面结论。民办高校的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利、专业知识较差等因素而缺乏自信,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突出。培养同学们早日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认识态度,有利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性循环,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基石。
(2)加大养成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构建“三师三员”育人体系;“三师三员”即“思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素质教育指导师―公寓管理员―政辅导员―公寓辅导员”立体化系统,实现养成教育的过程全覆盖。过程管理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意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构建了“三师两员”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体系,会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控作用。建立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掌控,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引导,构成立体化的养成教育系统。并且通过养成教育的师资团队,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思政和文明礼仪教育讲座、论坛等,为学生开辟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被动接受的局面,达到主动实践的目的。
(3)学校育人理念的调整和配套政策的实施;民办高校要不断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将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去,高度重视养成教育育人理念,将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设置为必修课程,同时包含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容。丰富学校育人理念内涵,将养成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育人环境中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导向氛围,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在“他律”与“自律”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情感教育的多维度训练,提升育人中养成教育的实施。
(4)强化师德建设,影响感化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做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建筑人格长城,才足以抵御一切不道德、伪道德的侵袭,才足以立住“做人的根本”。民办高校成立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相比较而言在历史的沉淀中尚有不足,对于师德教育就更加迫切;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教师的人格发展着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始终要坚持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治学风格、工作态度,影响感化学生。
(5)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情感教育全方位培养;各高校要不断建立健全高效、快捷、实用的规章制度,保障教育的可持续性。加强养成教育建设,学生是主体。要根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形势的变化,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不断修订、完善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用制度来规范养成教育建设。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大力宣传养成教育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同时,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好学、爱校精神,建立学生评价激励新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平等机会。
(6)不断优化促进民办高校养成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大学实施的教育教学和高中阶段虽有较大区别,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并未消减。如忽视教育的连贯性,容易出现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的传承。从社会环境着手,必须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教育体系;在高中阶段从方针、政策的层面进行设计和调整,避免出现教育的断层现象;要不断完善社会文化建设导向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引领,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导向性作用非常重要;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在社会政策导向中强化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纪律观念教育,配套的各项政策改革和调整急需进行,为广大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办高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日趋重要,切实加强系统化建设,培养出内涵深、能力强、习惯优的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慧群.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121.
[2] 范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 朱诵贵,杨光.民办高校学生基本习惯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1(12):27、41.
[4] 柳桢,赵国华.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97-99.
[5] 王芬.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M].德育新探索,2002(11):20-21.
[6] 柏才,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152-155.
本文在阐述习惯养成对提高学生“知、行、意、行”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并进一步从养成教育原则的主体性与被动性的协调,养成教育计划实施的系统性、有序性,以及在操作上如何把握针对性和具象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路[2]。 、
引言
大学生是我们高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推进力量。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德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既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生长点。我们应该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并纳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一、现代大学生关于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各方面正趋于成熟发展阶段,由于高中阶段老师的灌输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大学生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表现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的溺爱,大学生表现出唯我独尊,做事情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大学生养成习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文明礼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从小父母宠爱,走到团体生活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自由,随意仍保持者家里“公主与王子”的样子,只关心自己不理解别人,更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只是一味的低头玩手机,把无礼貌当成是个性,团结意识较弱。作为一名辅导员,据调研了解,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大一的学生大多还没有适应环境,害怕与辅导员谈心,害怕与舍友交谈,害怕在集体活动中展现自我,不文明礼貌主要表现有:大学生去找辅导员,不敲门,直接进来直呼大名说自己的问题;路上碰见带课老师爱理不搭理的,甚至一走而过,或是经常不去上课,不尊重老师的汗水;有的学生与父母打电话骂脏话。
(2)生活习惯。大学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是当初努力奋斗的梦,是经过几年的刻苦实现了的梦,但是当走近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大学里每天没有很多的课,每天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没有老师的念叨,也没有老师的逼迫,于是就补偿自己高中时候的刻苦,经常逃课,玩网游,生活没有规律。
作为一名辅导员,据调研了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感觉自己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堂”,每天看到的是懒惰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及懒散,睡不醒的样子。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无规律,晚上该睡觉时不睡觉,熬夜迷电视剧,熬夜打网游,甚至半夜翻墙跑出去泡网吧,第二天没有精力去上课,依此恶性循环,大学生的身体和健康得不到保障;饮食不规律,有早课第一二节,好多学生起的晚不吃早饭,急匆匆的跑到教室,休息时间一整天的睡觉直到肚子撑不住才爬起来叫外卖吃,暴饮暴食,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无节制的玩网游和追电视剧,男生们把打网游看成他们仅有的精神食粮,经常几天几天的在宿舍不出门,熬夜沉迷于其中,男生寝室间经常因玩游戏而争吵甚至打架事件发生;拖拖拉拉,大学与高中完全不同,他的大多数时间是自己支配,需要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自控能力正确应用时间,但是大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差,没有主见,经常人云亦云的,缺乏时间观念,总是有一副老师不逼到最后不做的态度解决任何问题。
二、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形成上看,他们正处于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4]。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分析和判断能力。由于他们思想理论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浅,因此他们既可以在正确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也可能在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走向畸形。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这种发展与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灵魂”[3]。
(1)正确引导思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带课老师以身作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生动活泼的展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正确的引导好习惯的养成。
(2)建设校园文化。学校环境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提供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氛围。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善于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举办吸引力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走出自我的环境,走出“低头族”,走近集体的活动中。
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其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5]。让他们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识别和抵制种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将情感、信念和意志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就是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形成习惯。但它们并不是直接转化, 其间必须经过情、信、意三个中介, 其中,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 行的推动力; 信是知、情、意的合金,行的内在能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体现,行的杠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促进知、情、信、意、行的协调和统一发展,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全面展开和顺利实施[5]。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我国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体育专业大学生有其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生的特征,高校教育者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需要有的放矢。本文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开展养成教育的几个重要环节。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人一生的重要阶段,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笔者以从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来看,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必要。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成教育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其教育。广义的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人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技能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广而细,它不但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个性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指导。
总的来说,养成教育一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系列教育训练活动,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群体,既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生的特征,高校教育者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需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来说,体育生明显表现出以下特征:
1.自理能力强,但缺乏自律性
体育生由于长期参加大强度的体育专业技术训练,比较能吃苦耐劳,绝大部分的体育生进入大学后自理能力很强。但同时又比较自由散漫,不善于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迷恋电脑游戏、满口脏话、无故旷课、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
2.文化理论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体育生从事专业技术训练挤占了文化理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忽视文化理论课的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刻苦精神。上课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说话等现象非常普遍。
3.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体育专业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我,独立性很强。但是有些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则表现出我行我素,而忽略他人感受。如有的同学因为个人的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寝室成员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的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4.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缺乏坚持性
体育生外向活泼,反应迅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也很快。他们好奇心强,有激情,做事积极,但又缺乏坚持性。如大一之初,很多同学加入了学校各级社团组织,但新鲜劲一过,面对一些琐碎的具体事务时,很多同学往往不能持之以恒而选择了放弃。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
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状况反映出其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反映出高校的整体风貌,更反映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高校的养成教育,由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和育人环境所决定。教育者需要充分考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其明确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社会主义法制和校规校纪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当前大学生法制观念较淡薄,法律素质较差。高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此外,还需做好校纪校规和安全常识的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 转贴于
3.文化素质教育
较好的文化素质是学生未来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中又重专业轻文化。但要想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文化素质非常重要。因此,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4.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是衡量体育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标准,也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身体健康,才能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心理健康,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力、适应力、自信心和稳定的情绪等去完成专业学习,掌握专业技能。
5.礼仪规范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大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礼仪规范行业非常重要,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前提。礼仪规范涉及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如仪容仪表、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体育专业大学生,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行为文明,培养自身修养,提升个人形象。
四、把握体育专业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几个重要环节
1.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入学之初,学校积极开展校纪校规学习、法制安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特别是通过新生军训,引导学生增强法制安全意识、组织纪律观念,使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已经开设了一些养成教育课程,如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社交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等,有的课程在教学中,涉及到了很多养成教育的内容。不论是否专门的养成教育课,教育者都要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学习和行为习惯。
3.课外实践
养成教育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统一体,实践训练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校内外社会实践机会等方式,注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养成教育的理论,深刻内化为自我行为,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及行为习惯。
4.网络教育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教育者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宣传,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同时也应认识到,高校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必须要做到协调一致,共同教育,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春魁.养成教育的含义、特点、功能及本质[J].邢台学院学报,2004(2)
【关键词】高职生 养成教育 习惯
一、养成教育内涵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5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多的养成教育弱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较散漫等。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如下:
1.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
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有的连洗衣服、整理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2.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从现状看,高职学生进校时分数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不够。
3.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
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迁就和宠爱,引起了学生心理的个性畸形发展,导致学生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妒忌心理较强,经常因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怨人怨天,容易产生矛盾纠纷,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4.从生活细节看高职学生道德养成
在高职校园这个文明的殿堂,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高职院校卫生设施普遍比较完善,但在校园内总能看到学生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的身影。洗衣服时水龙头可以一开一个小时、便后不冲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学校体育设施被个别学生人为损坏等,迟到了不喊报告。
三、实施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措施
1.养成教育一定要从关键期抓起
一般来说,新生入学期间,应当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国有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而养成教育“之计”就在于新生入学的阶段,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总之,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新生的特点,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务必把握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早。
2.建立全员育人制度
全体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应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养成教育应该是一个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其中的一项工程,而不仅仅是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如果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注重自己日常一言一行的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学生在校园内的所有活动都可能对其学业和人格的形成造成影响,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也是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责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学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高职学院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因此如何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值得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5.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是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高职教育,由于创建时间短,许多制度尚不健全,制定切合于高职院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具备特色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当务之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使认识转化为行动的有效保证。高职院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把握好有利时机,针对具体问题,重点在于落到实处。
总之,“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做小事开始,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完成人生的道德追求,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使今天的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彭湘雯.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的心理分析及养成教育探讨.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7).
[2]郑春雨.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初探.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3]常胜春.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有针对性的对养成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对于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独立学院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的大学生们表现出来的意志薄弱,诚信缺失,心理脆弱,创新不足,自理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责任意识不强,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现象,使得社会上有识之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深感忧虑。而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独立学院,因为其发展规模、生源质量和市场竞争等因素,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原本在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的养成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1实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教育改革的不彻底,在小学与高中本应完成的养成教育与素质培养被无限的推迟,教育实践处在与生活逻辑与自然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今天的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种种素质问题,与青少年时期养成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同时,由于大学是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阶段,我们的大学教育成不成功,人才培养的素质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与未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出现的问题及现代大学生实际,以养成教育为载体,将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其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体验相结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使大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2实行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
2.1礼仪教育中推行养成教育
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学生中普及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是非常有益的。讲究礼仪和文明行为,是一个人的教养水平的标志,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介绍必要的礼仪知识,培养高雅的情趣,严格规范一切公共场所的礼仪与文明行为。使学生增强文明行为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行为习惯。
2.2责任教育中推行养成教育
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可以说离开责任教育,就谈不上道德教育。何谓责任感?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也是现代大学德育教育的“核心”,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当前学生的教育状况来看,更需要责任感教育。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学习生活中推行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尚处于身体和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我们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做到每天生活有规律,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坚持锻炼身体、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真正地“学会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且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培养创造能力,这关系到他们的全面成长。
2.4社会实践中推行养成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检验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唯一标准。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养成教育的宗旨之一。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身的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通过开展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而且对学生的作风训练、劳动观点、吃苦精神、基础文明的培育和养成都是大有益处的。
2.5劳动锻炼中推行养成教育
目前大学生缺乏劳动观念,没有劳动习惯,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立和自理能力,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简单的叠被子,打扫卫生都不做,一些学生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进行劳动教育,使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与行为习惯,是关系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6遵纪守法中推行养成教育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医学生养成教育
西方自十二世纪起就实行住宿学院制,可追溯到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后来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效仿并延续至今。自2005年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书院以来,国内陆续有几十所大学尝试和探索了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乃至刮起了一阵书院制办学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事实上,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之一。始于唐,兴于宋明,并传播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书院制度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办学实践证明,大同不同专业的“书院式(住宿制学院)”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把医学生培养成好医生的目标为现阶段的医学生教育进一步明确了要求。高尚医德和精湛技术,是通过长期和反复的教育、培养、熏陶,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养成的。加强医生职前阶段即医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贯彻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专业性极强,不仅要求学习各种基础专业知识,还要求熟悉临床操作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与临床相结合。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基本职责,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攻克当今医学界面临的各项难题,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医学生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为努力解决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时段的成长环境,南方医科大学从本科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入手,尝试书院制的医学生养成教育。因此,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看,高尚医德与精湛技术明确了医学生培养的任务,从人才培养的方式上看,“养成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形势,以人为本,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片试验田。书院制的人才培养,“教”与“育”结合的新载体,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立体化导师制度的推行,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医学生本科阶段良好品行和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医学生培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建立师生互动、朋辈互勉、学科交融、注重养成、环境温馨、民主包容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有责任感的完整的人,也呼应了医学生教育现在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南方医科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具有良好的医学生教育传统与优势,紧抓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解决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单一、顺德校区师生关系疏离、朋辈教育不足等问题,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时段的成长环境。学校于2016年9月在顺德校区成立书院,通过书院和专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分工与协作,努力在“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南医精神指引下,探索医学生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的改革为例,分析书院制下医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举措、特征及其思考启示。
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医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深化改革需要寻找人才培养内涵发展的突破点。高水平大学培养学生不仅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强调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载体。传承古今、汇通中西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构建了师生共处的新型育人平台,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创新医学生教育机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书院制借鉴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现代书院的经验,探索医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书院是文化育人的社区,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书院是师生互动的空间,在对话交流中实现言传身教;书院是锻炼提升的平台,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中实现学生成长成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勤学乐学、崇尚科研蔚然成风,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1.社区制度:拓展学生社区的发展。美国耶鲁大学校友回忆大学生活时,学生社区的围炉夜话和橡木餐桌的午餐会往往被部分校友认为是一生中所获得的最好教育。社区以其越来越舒适的人居环境和越来越便捷的人际空间,突破了原来仅是宿舍、仅能休息的单一功能,日趋成熟发展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休闲娱乐和人际互动的场所,成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进行第二课堂、学生体验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书院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与专业学院不同,又与之互补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尊重学生作为社区主体的体验性感受、主体性表达和参与性分享。首先,人性化的社区环境,打造师生共享的成长空间。书院制学生社区不止于满足学生身心休息的基本需求,也为学生提供健身房、影音室、活动室等,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的需求,更为学生提供讨论室、活动室、社区广场等交谊场所,满足学生学习和思想交流等需求。其次,个性化的混寝安排,探索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养成包容、尊重、体谅的人格品质。再次,自主化的社区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治参与。书院成立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设置学生值班室,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第四,民主化的社区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书院关注学生的社区体验,一方面启动互动留言板和院长信箱,以尊重平等话语权利。另一方面,开展师生午餐会,就书院发展进行主题对话。2.导师导生制度:教学相长与朋辈互促的师生关系。南方医科大学书院制建设结合西方大学导师制和中国古代“经长”制,按照学生的学术兴趣、学习背景和成绩分组,以一定的比例为书院学术选派导师和导生。导师制在教学方式上重视个别指导、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在教学内容上德智并重;营造的教育环境和谐、宽松、自由。这使导师制超越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功能,而成为一个过程,一个影响学生的过程。对医学生的养成教育,导师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立起一种基于“教”与“学”的师生关系,更是为医学生培养所倡导的尊重生命理念提供了一种现实的范式。书院推行专职导师制度,落实辅导员常驻和一岗双职的管理模式,大力提倡朋辈互助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一是导师主要由各学科的教师担任,负责对书院学生提供专业课程的指导和科研训练。导师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约定时间,每人每月至少一次来社区与学生开展主题化的交流互动,通过读书会、研讨会等形式,师生之间平等讨论,质疑问难。学生的求知问学和导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效改善两校区办学师生关系疏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的情况。二是从书院二年级学生中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朋辈导生团队,负责对书院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包容、懂得尊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社团实践:重视医学生素质养成的第二课堂。围绕医学生培养,通识教育是南医大书院制改革的重要特色之一,主要由大学通识教育部和书院通识教育两部分组成,打造一批在广大学子中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品牌活动。一是医德涵养计划。通过良师寻访、党员先锋、学友计划、体育竞赛等活动,加强高尚医德的培养。二是医学生涯导航计划。围绕提升职业认同、引导生涯发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练课程、大学生创业挑战比赛等活动,全方面促进学子的职业生涯发展。三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旨在提升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高雅审美情趣、积累深厚文化底蕴,多方位拓宽医学生人文视野。书院通识教育让知识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学术沙龙、研讨会、公益活动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得到心智上的熏陶。学校借助社区研讨室、活动室、社区广场等空间进行开展,方便学生就近参与。
三、书院制医学生养成教育的特质与启示
书院制模式下医学生养成教育,在形式上强调学生参与,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自治性,除了学校的职能部门外,各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将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学生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书院的建设和管理;在体制上以书院为中心,打破专业分类,以宿舍作为管理重心,实行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在理念上注重师生共融、同学共进,知行合一,大力倡导学生管理者转变理念,从具体的管理者向管理服务者转变,师生相携和朋辈互促等,在延续医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有自身在模式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在培养模式方面,书院制的医学生养成,区别于传统的医学生培养,主要在于增加了社区化的住宿学习,在此基础上强调专业学院与社区书院的双培养模式。书院是睡觉的地方,也是全天候的教学基地。在培养机制方面,扎实推进导师导生制,使不同专长的教师间有对话,使师生间有对话,使不同学科的学生间有对话,这种对话是经常的,是不拘形式的,使书院成为一个有机的学人社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帮助医学生品性的养成。体验式、探索式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朋辈互助互促中发展。书院制医学生养成教育应以社区为阵地,结合混宿和导师导生制度的推行以及形式多样的通识教育地实施。书院式的社区学习、师生共同构成师生交往的软环境,通过正式及非正式的教育、辅导咨询、兴趣社团和交流访话等多样活动,培养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新时期创新医学生培养提供体制机制,提升医学生培养水平,为国家本科生教育改革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作者:蔡英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吴 薇,杨艳红.立德树人:书院制下师范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16
[2]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武立勋,冯文全,董卓宁.书院“教”与“育”结合的新载体[J].北京教育(高教),2015
[4]陈晓斌.新型书院制: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