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产品前景

农产品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08:50: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产品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产品前景

第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这是因为旅游业具有非常大的乘数效应以及综合功能,从而让乡村旅游发展为落实解决城乡统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之中,如何推进农产品销售始终是无法忽略的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利用乡村旅游推动农产品销售却极少有人进行深入探究。在此,笔者针对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了探究,期望能够更好地调整我国农村地区的 产业结构,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参考。

一、开发适应于乡村生态旅游农产品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农产品销售工作愈来愈重视,逐步采取了诸多举措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应当深入结合本地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产品等各类资源,使用新型包装技术以及设计新观念,结合乡村旅游实际,利用各项销售措施,从而让当地农产品能够升级为具备浓郁地方特点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这类农产品不但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游客对原生态产业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够丰富当地的乡村旅游形态,进而产生旅游升级换代新产品,形成吸引外来游客的全新焦点与亮点。乡村生态旅游视角下的农产品外包装设计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天然和无污染。农产品包装视觉语言应当侧重于对色彩、图形以及文字的调配,并且还应当在技术上加以全面创新,通过把传统工艺和当前的新型工艺技术相互联结,从而推动农产品朝适应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向加以转换。

二、乡村旅游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的特点

乡村旅游具备了有别于与普通旅游产品的鲜明特点,这样一来,乡村旅游之中的农产品销售自然也就具备了特殊性。归纳起来,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具备即时消费性。乡村旅游之中的农产品销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购买与消费之间协同性。我国乡村农产品绝大多数为各类食物,诸如蔬菜、水果以及海鲜之类,此类农产品因为自身所具备的生物性以及自然性特征,往往具有鲜活和易于腐烂的特质,因此游客们买了之后马上就可食用,例如烤玉米棒、烤鱼以及新鲜水果等。此类食品的最大特征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家风味,显得清新而又自然,而且这类当地农特产品对外来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即时消费。二是供给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乡村农产品可以说是当前乡村游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乡村农产品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是地域性非常强。我国的地域非常广,民族很多,而且风俗也各不相同,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差别非常大,我国 各地在食品口味上具有极大的差别。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的口味偏酸,西南地区的口味偏辣,华北地区的口味偏咸,而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口味则偏甜。在乡村农产品旅游之中,各地农产品自然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同时,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两地游客在乡村游中购置农产品的偏好自然也不会相同。三是直接销售降低了流通成本。乡村游中农民们往往会把自家所产农产品直销给外来游客 ,这就极大地压缩了农产品营销途径,自然也就压低了流通的成本,提升了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销售现状

(一)农家乐销售模式

农家乐作为新开发的一种乡村旅游方式,业主们对自家所生产的农产品实施加工,依赖于周边良好的自然田园风光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住宿、休闲、购买农产品,且价格较为低廉。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均有农家乐在经营,通过这种方式来购买农产品,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经营特点之差异,农家乐可划分成以下三大类型:一是食宿接待模式。此类农家乐以餐饮和住宿为主要内容,通常位于城市附近或者知名景点周围,致力于为广大游客提供高质量的食宿类服务、特色化农家娱乐体验类项目。二是农业观光模式。以参与和互动为主要内容,一般位于城市郊区或者乡村,致力于让游客们深入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开展农耕文化方面的亲身实践,以投身农事活动的方式来体会农家乐的内涵。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滕头村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三是休闲度假模式。主要内容是品茶、娱乐等。这类农家乐依托于本地出色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消费,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就是如此。

(二)科普旅游销售模式

科普旅游销售模式是指利用农业观光基地、农业科技园、农业展览馆等科普场所,通过让游客们参观游览,从而对农业技术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此类乡村游所销售的农产品包括两大类,一是采摘类农产品,比如瓜果蔬菜等;二是深加工之后的农产品。我国科普旅游发展步伐较晚,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宝钢的开放型生产流水线开放对外参观,标志着我国科普旅游销售的开始。其后,我国的诸多卫星发射基地、航天机构以及汽车、电力、石油、酒业等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开始实施科普旅游销售工作。本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企业的科普旅游开始兴起,很多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通了农业科普旅游项目。比如,天津农科院就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中的农产品科普旅游项目有农事体验园、园艺植物世界、农产品深加工区以及酿酒文化休闲区等,可以让游客们在放松休闲的同时学到许多农业科普方面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一定要以本地乡村特色化产品为其内容,切不可照搬传统旅游景区所售商品,否则就会失去自身的特色,从而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三)民俗风情旅游销售模式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所构成的,具有十分辉煌的文化以及文明史。各民族均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耕种文化、婚丧习俗、传统节庆、工艺产品等,从而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乡村旅游中的民俗风情游就是将民族风情作为吸引外游客的主要特点,通过吸引各类游客来开发民俗类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游可分成乡村民族文化游览、耕作文化游览、民族文化游览等,能够很好地提高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含义,并且依靠这一特色来销售民族特色农产品。这一类型的乡村游的典型代表当属北京民俗旅游文化村。

(四)农事体验旅游销售模式

近年来,因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宣告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经济下的人们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而是需要追求更加多的参与感以及新奇体验。这样一来,农事体验旅游就开始兴起了。参加乡村旅游的广大游客唯有通过这种旅游方式,才能全面参与到当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的诸多方面。在此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把垂钓、采摘以及狩猎等体验内容穿插于旅游的全过程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推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进而让游客们在最大限度上体验到当地农村生活之乐趣。

四、乡村旅游视角下农产品销售的发展前景

(一)农产品价格定价体系将会持续调整

价格始终是广大游客购置农产品过程中极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今,我国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极为混乱,甚至影响到了商品流通量。除本地工商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提高监管工作的力度之外,还应当积极运用更有效果的举措,以规范农产品经营人员 的营销方式,切实防止在乡村旅游农产品市场之中出现不合规定经营之现象。当然,农产品经营者还可依据消费者的差异化层次出台合理的农产品差别化措施,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对外销售的额度。一是用技术上的差别进行价格认定,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取的技术以及服务难易状况来进行定价。二是用团购优惠来进行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消费者人数进行定价。比如,一旦有十人以上购买即可享受到八折优惠等。三是用时间差别来进行定价,也就是分淡旺季、工作日与节假日等时间上差别,分别收不一样的价格。

(二)农产品品牌销售将成为常态

今后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如果缺少了品牌效应,那么营销成效就会事倍而功半。所以,未来的农产品营销必然会向着品牌化加以发展,品牌化发展也能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回报。消费者们在品尝特色乡村旅游农产品之后,如果对产品比较认可,就能够感受到当地的农耕文化和品牌特性,这样一来就能带来更加多的游客。

(三)农产品网络销售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网络销售可以说是传统市场销售方式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相互结合之产物,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商品销售方法之一。网络销售以国际互联网为基本载体,把全新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观念融合至市场销售实践之中,全面发挥出网络的巨大优势,跨越时空之限制来实施营销活动。 农产品网络销售就是把网络营销方式运用至农产品销售之中。它具备了个性化和跨越时空等特征。因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以及政府均愈来愈重视农产品网络端销售状况,而且政府部分也及时采用了诸多举措来推进我国乡村网络建设,而且成效明显,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实施网络销售的进程。因为电子商务技术在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具体的农产品网络销售过程中,乡村旅游类网站也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如今,淘宝、艺龙、携程、同程等网站在乡村旅游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利用这些网站,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来促进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站中的乡村旅游页面一定要有十分丰富的信息,除常规旅游网站都有的旅游类信息之外,还要着重介绍本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诸如当地农产品的鲜明特色、实惠的价格、出色的外包装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以提供线上交易,消费者下订单后只要数日即可收到新鲜采摘的特色农产品,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吸引到众多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消费者们前来购买,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本地农产品的销量,进而提升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全面推进,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销售方式不仅能够为当地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当地农村群众的实际收入,而且还能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予以更大更有力的支持。当然,通过乡村旅游视角来分析农产品销售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的分析还不够细致全面,对于下一步发展前景的把握也不一定准确,这些均需要在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构建新型生态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系统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01)

[2]范小华,牛永革.基于独特销售主张理论的旅游口号评价――以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3]李肖楠.体验营销在邮轮旅游销售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1)

[4]张佳通.黑龙江省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J].农场经济管理,2015(05)

[5]刘雷,赵丽丽.新常态下海南农业旅游营销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

[6]王凯.SWOT分析视阈下的生态农业旅游营销开发[J].商,2015(47)

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的功能;农业经济与政策

作者简介:黄季(1962- ),男,福建长乐人,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农业政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3-0001-07 收稿日期:2010-05-05

一、全球农产品供求展望

预计到2050年,未来农业将不仅继续发挥其保障食物安全和人民生计、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传统功能,而且将担负起提供再生能源以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为人类提供优美生存环境等新的历史使命,从而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纪元或“新农业”时代。

1、人类食物和纤维需求将不断扩张,同时消费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

未来50年,全球对食物和纤维等农产品的需求将成倍增长。从需求的国家类别上看,增长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食物和纤维需求已趋向稳定,增长缓慢;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持续膨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将不断提高人类对食物和纤维总量和质量的需求,并改变全球的食物消费结构。从总体上看,全球食物和纤维需求变动将出现如下几个特征和趋势。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将使农产品需求显著增长。据联合国权威机构预测,全球人口将从2005年的64亿增加到2050年的90亿,增长40%;其中新增26亿人口中近90%(23亿多)将来自现在的发展中国家。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增长将显著提高人均农产品的消费量。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0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人均畜产品消费从2000年到2050年将会成倍增长,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均畜产品消费将会有大幅度增长(如图1所示)。

第三,由于人口和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增加,全球从2000年到2050年谷物(食物+饲料)食物的需求总量将会增加75%。除发达国家外,世界各地区对谷物的需求都将显著增长(如图2所示)。

第四,在食物消费增长中,高价值农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更快增长。

第五,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食物质量和食品安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人类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改变。

2、人类对农业的多功能需求(如生物能源、优良生存环境等)将不断扩张

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诱发人类社会对农业多功能需求(如生物能源、优良生存环境等)的不断增长,其中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碳吸收、土地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供观光农业和田园景观等环境正外部性的多功能需求将会不断扩张;对社区传统生活习惯、农业文化遗产及农业对社会提供的多样化及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等文化及传统知识传承中的多功能需求也将会不断扩张。这种对农业的多功能需求将使人类进入一个“新农业”时代。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能源危机感。这诱发了农业生物能源产业的崛起。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这使世界上许多能源进口国在能源安全上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并促成了现代生物能源产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以农林等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虽然在近期遭致的争论不断升温,但它将在强大的政治、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异军突起,成为未来国民经济中一个具有强大活力的崭新部门。美国和巴西是目前最大的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国家,2000年~2007年间出现了快速增长,总产量分别达到850和500多百万加仑。

农业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2000年~2007年间农业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已经导致了2006年~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成倍增长(见图3)。我们的研究表明,2006年-2008年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高涨、生物液体燃料能源崛起、投机行为及贸易封锁(图4),而石油价格上涨诱发的生物液体燃料发展是其根本原因。

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的回落(见图3)。这是因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支持国际粮价上涨的三大因素短期内消失了。受金融危机影响,石油价格直线下降,部分生产生物液体燃料的工厂关闭,国际投机行为和贸易行为也大大减少,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粮食价格大幅回落。但从图3还看出,虽然粮食价格大幅回落,但是整体价格水平仍然高于2006年以前。

世界各国农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不但将拉动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同时还会使国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随着能源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经常性的较大波动。这将进一步加大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的风险。

过去几年农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仅仅是“万里”的开始。美国和巴西已经计划到2020年使其生物质燃料的总产分别达到2200和1300百万加仑(见图5)。近年来,欧盟及其他许多国家也都制定了雄伟的农业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规划。

总之,生物能源发展将打破百年以来在需求上由恩格尔定律左右粮食价格(不断下降)的规律(图6),使粮食以至所有的食品市场同能源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比粮食市场大数倍的能源市场开始主导食品市场价格的走向。

3、未来全球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全球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至2050年,全球农业将面临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其中以下五方面的发展机遇尤其突出。

首先,人类对食物和纤维需求的不断增长将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扩张提供发展空间。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同社会和市场对其需求紧密相关。受人口膨胀和收入增长因素的影响,未来50年,全球食物和纤维需求将成倍增长,这为世界许多农产品主要生产国提供了市场保障。

其次,人类对农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将可能使未来农业成为一个拥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产业。人类对优良的农业生产和乡村环境以及生物能源需求的增长可能将使农业进入发展的新纪元,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逐渐从传统的保障食物和食品安全等,延伸到环境正外部性和文化传统知识传承等功能的提供。

第三,农业将不再是比较效益较低的产业,其相对比较优势将得到显著提高。过去100多年农产品价格长期下降的趋势将发生改变,农产品价格将在波动中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将可能会吸引大量的国家、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从而提高农业生

产力并进一步提高农业相对比较优势。

第四,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全球农业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农产品贸易,促进全球农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它在对各国农业发展提出各种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到2050年,各个地区和国家将基本上依据其资源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发展农业,国际贸易将在促进各个国家发展农业生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未来50年,农业科技的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国家和企业能够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科技必将成为农业生产力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我们预测在未来50年,基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而迅速崛起的新技术将与传统育种技术一起,成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技术。

(2)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

至2050年,全球农业在面临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一系列巨大的挑战。而且,未来农业还将面临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恶化等带来的许多挑战和风险。

首先,满足2050年90亿人口对食物和纤维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是巨大的挑战。由于全球人口膨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人类对食物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将成倍增长,这将对水资源和耕地等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增加全球食物的边际成本也将越来越高,难度增加;同时,全球动物产品消费快速增长对饲料需求的持续增长,需要各国愈益注重口粮和饲料粮供应结构的协调问题。

其次,农业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在为农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在全球能源危机大背景下,农业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在农产品需求上与传统食物需求的竞争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等食物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农业生物燃料发展同“与人争粮、与粮争地、与畜争饲”问题将是未来50年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和巨大的挑战。

第三,水资源短缺、不可再生能源的耗竭、土地和森林资源退化等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去,许多国家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不可再生能源为代价而实现的,未来这一趋势可能还将继续。资源的退化和耗竭可以促使人类在开发新的替代能源技术方面作出努力,但同时这种对资源利用的新组合又会对资源可持续利用形成新的挑战。

第四,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形成新的挑战。IPCC报告认为,未来食物进口程度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会越来越高。全球农业GDP会在今后20年由于气候变暖而下降16%。虽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性强(有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但超过40个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会减产;南亚一些国家的减产幅度会很大,有的要达到22%(IPCC,2001)。当然,气候变化也会给一些地区带来好处(如部分发达国家和南美)。从地理区域看,半干旱地区种植面积可能会增加(非洲)。但是,增加的这些种植面积只能够在不断减少的水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这给农业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复杂性。气候变化也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性加强,极端气候、灾害频度等增加很快,对农业的影响增加;且对如何应对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精度预测、影响研究、响应策略(包括应对和适应)等等。

第五,未来50年,农业生产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生产力的提高,而能否承担起这一艰巨使命是科技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预测,未来50年,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中亚与北非地区的农作物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外,世界其他地区农作物面积都将出现长期的下降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所有国家的谷物生产增长将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强大的科技来支撑,所以科技进步能否承担起这一艰巨任务是未来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中国农产品供求展望

1、中国食物和纤维需求总量将显著增长,同时食物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

首先,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水产品和饲料粮需求将显著增长(见图7)。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将是未来50年中国人均畜产品、水产品和饲料粮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未来50年中国人口将出现从缓慢增长到缓慢减少的趋势,所以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主要出现在2030年以前。

其次,中国居民的水果、蔬菜、食油和食糖等其他副食品需求也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农作物生产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见图8)。收入增长和城市化也将是未来50年中国人均水果、蔬菜、食油和食糖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但值得关注的是,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并没有带来大米和小麦这两种主要粮食人均需求的增长。我们预测,在未来,大米和小麦人均消费量将延续过去10年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带来动物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农产品消费的增加,从而部分地替代了大米和小麦的消费。

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市场对棉花等纤维农作物产品的总量需求。未来50年,中国对棉花等纤维农作物产品的需求将不但受到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影响,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出口导向型的服装和纺织行业将继续得到快速发展,这将极大地提高市场对纤维农作物产品的需求。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的多功能需求逐渐增长

未来50年内,中国将逐渐从现在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而在这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的多功能需求将逐渐增长。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国家的能源安全紧密相关,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整个社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预测,到2020年,在资源紧迫、需求持续增长和多元化等一系列压力下,中国农业在继续发挥其保障食物安全、改善人口营养和维护农民生计等传统功能的同时,开始承担起改善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观光农业和田园景观以及提供文化和传统知识传承等功能。2030年~2050年,对农业的多功能需求将逐渐增长,农业将进一步担负起为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再生能源和为国民生存提供优美环境等新的历史使命。

3、未来中国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中国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首先,中国将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共同分享人类对食物和纤维需求及对农业多功能需求增长为农产品市场扩张提供的发展空间。在世界各国未来食物和纤维需求增长中,中国是对畜产品、水产品、水果、食油、食糖和棉花等农产品的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才刚刚起步,而未来对农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将极大地扩展农业的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将得到不断优化,经济全球化将为中国许多有比较效益的农产品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水产品、部分畜产品、蔬菜、水果和花卉等产业有相对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为发

挥中国这些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扩大生产、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调节国内市场、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未来50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将有极大提高,中国农业科技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贯彻和实施,国家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生物技术)不断增加,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世纪之交最有前途和最具创新性的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曾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争论,最近在我国媒体和网络所引起的争论更为激烈。这些争论给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是最早商业化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已从转基因抗虫棉的商业化生产中获得了巨额效益。它不但显著地提高了棉花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在农民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Huang et al,2002a)。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如果中国实现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经济和环境效益将更加可观(Huang et al,2005)。我们预计,作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核心的转基因技术将同信息技术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迅速崛起的新技术以及传统育种技术一起,成为今后几十年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技术;转基因技术将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Huang et al,2002b)。

第四,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并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不仅加大了对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也加大了对农业的各种补贴(见图9)。

(2)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未来50年,中国农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50年,中国农业不但将面临着全球农业所要面临的五大挑战,而且在如下几方面还将面临同我国国情紧密相关的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农业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总量和质量的需求以及保障农业安全等方面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的预测表明,国内生产没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许多农产品自给率将显著下降,这些农产品的供给安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虽然我国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自给率将保持较高的水平,但畜产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生产扩张将导致农业生态和污染等问题的巨大压力(Huang,2008)。

其次,中国农业发展将面临日益严峻的保障耕地和水资源总量及质量安全的巨大挑战。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趋势必将不断吞噬有限耕地。未来50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耕地资源约束将会日益严峻。中国还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和危机问题。水资源危机已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列为威胁全球食物和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中国作为世界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面临的问题尤其尖锐。我国农业用水所占比例已经从1949年的97%降低到了2004年的65%,到205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40%甚至30%以下。

第三,中国农业发展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小规模经营生产方式的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农业小规模生产同农民增收间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及食品安全间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农业现有的小规模生产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支撑农民增收目的的阶段。我国农产品生产体系由2.4亿小农户组成,户均耕地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0.8公顷下降到2007年的不足0.6公顷,并且地块有“细碎化”趋势(见图10)。靠如此小的生产规模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实现农民未来不断增收几乎不大可能,农业兼业化、副业化和老年化趋势日益突出。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6个省的抽样调查表明,新一代的农民更不将农业作为主业。该调查表明,农村16岁~25岁的劳动力中从事非农就业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29%上升到2006年的86%和2008年的90%左右。小规模生产、副业化和老年化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它们导致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积极性的下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作用的发挥,妨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但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国近些年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有利的因素,我国的耕地流转市场开始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15%左右的农地开始流转,在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30%左右。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快速的发展。到2009年初,全国有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村达到13.3万个,约占全国村庄总数的21%(见图11)。参加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有2381万,占全国农民总数的9.5%;其中正式成员991万,占4.0%,非正式成员1390万,占4.5%。

虽然我国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还远远不够。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村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还需要在土地和经济合作组织等制度上继续创新。

第四,国内外对农业生物质能源需求的扩张和对农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水土等资源的超载压力。我国是一个能源总量高度稀缺、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国家。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把农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列入21世纪发展的主要议程。目前对农业生物质能源的争论可能改变不了它的长期发展趋势。我国发展现代生物能源产业的需求迫切,但它的发展也将对平衡国内农产品供给和需求提出新的挑战。农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在为农业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水土等资源的超载压力。过去50年,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极高的环境代价。对农业改善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观光农业和田园景观等多功能需求的增加,都对农业的投入、科技和未来水土等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的压力。

第五,未来50年,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许多极不确定的影响。未来50年,全球气候变化在威胁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同时,也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许多极不确定的因素。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产生重大的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将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放大产量的波动。我们最近的研究也表明,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别(Wang et al,2009;Wang et al,2010)。

三、农业经济和政策前沿问题

基于以上对未来50年全球农产品供求变动趋势和中国农业发展前景的展望,我提出对农业经济和政策前沿问题的一些认识。

1、农业经济学科前沿问题

在农业经济学科前沿方面,我分四大领域来讨论。

(1)农业科技经济与政策。主要学科前沿问题包括: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政策;农业生物技术经济与政策;生物能源技术经济与政策;生物多样性经济与政策;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技术经济与政策。

(2)农业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主要学科前沿问题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农业的面源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生物能源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全球气候变化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和适应。

(3)农业要素市场与制度创新。主要学科前沿问题包括: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制度创新;农地市场与制度创新;水资源市场与制度创新;农业资金与信贷市场制度创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种要素的组合)。

(4)农产品市场(需求、供给、贸易和市场)。主要学科前沿问题包括:全球、国家和区域食物安全贸易经济(市场/分配/贫困影响)和政策;全球化和农产品供应链;市场风险与风险管理;全球化的公共物品经济和政策(产品供应链、食物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农业科技等);生物质能源等新市场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减排增汇、适应性、碳交易市场等)。

2、农村经济发展学科前沿问题

今天这个报告因为仅仅涉及农业经济问题,所以没有讨论未来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学科前沿问题,但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提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学科前沿问题,供大家参考。

主要学科前沿问题应包括:公共物品供给政策;政府治理和政策;社区治理、农民组织和基层民主的制度保障;城乡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市场创新和改革;农村教育和人口素质提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农村社会保障(低保、养老、医疗等)制度和政策。

3、农业经济和政策学科前沿的研究方法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在线消费者特征和农产品营销因素分析探讨,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针对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这一群体因其经济基础好、文化素质高、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故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但多年以来,受传统营销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存在“卖难”问题。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wWW.133229.CoM

2.农产品自身特点。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3.农产品市场特征。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2.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3.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网络消费者特征。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以及对农产品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立足于无站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自身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不主张投资兴建自己的网站,而是优先选择在农业专业网站上供求信息,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2.加强网站建设和宣传力度,采取适时促销手段。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化,方便物流配送。

4.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

5.注重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吸引有需求的现代消费者,引导时尚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于慧.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 培训 问题 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97-02

农产品经纪人是指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传递、农业销售服务等中介活动人员。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各级政府、各界人士深入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即解决好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那么,谁能搭起农业生产和市场要求之间这座桥梁,帮助农民将大批农产品销售出去呢?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农产品经纪人,便是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1]我校从2011年开始与自治区扶贫办培训中心合作承办了四期全区贫困村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四期培训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发现的问题

1.目前在我校接受培训的农产品经纪人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大部分农村经纪人文化程度低,知识面不宽,缺乏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往往导致所掌握的信息与市场脱节,在引导农民种养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给自身及广大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的农产品经纪人由于对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条文理解不透,因而经常会出现在起草合同时用词不当或条款不清,最终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更有少数农产品经纪人无视商业信用和职业道德,在经营过程中不择手段地压级压价、欺行霸市,影响了自身形象。[1]

其次,是农产品经纪人品牌意识不强。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没有意识到品牌给农产品带来的丰厚附加值,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组织散、手段少。社会合作和分工机制得不到充分利用。销售的农产品大多属于原始产品,无包装,有的有包装但粗糙、档次不高,单一,农产品卖价不高。

再次,是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由于农产品经纪人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市场准入较为混乱,持证上岗的少,无照经营较多,在农村多数农产品经纪人没有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直接进入市场经营,同行之间为争夺市场相互排挤,搞无为的竞争,甚至相互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2.培训班授课时间短,教学设备单一。

据培训课程安排表统计,农产品经纪人学员从到校及返程共6天时间,其中报到1天,返程1天,实地考察及考试1天,实际培训时间3天。三天学习时间里学习《农产品经纪人基础知识》、《农产品品级鉴别知识与技能》、《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利用》、《农产品营销成本核算与结算》等五门课程。授课时间短,平均半天要讲授完一门课程,授课教师讲授的时间明显不够。教学设备单一,主要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农产品检测实验教学设备少。

3.开设的培训课程不完善

据调查统计,在我校培训的362名农产品经纪人学员主要经营的范围有:种植业133人、畜牧业65人、水产养殖业20人、林果业31人、农副产品加工业13人、农产品购销51人、其他行业30人。其中有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购销共313名学员与销售和创建产品品牌有关联。164名学员希望今后接受农产品市场营销培训,167名学员希望今后接受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培训。而培训只开设《农产品经纪人基础知识》、《农产品品级鉴别知识与技能》、《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利用》、《农产品营销成本核算与结算》等五门课程。

二、促进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的探索

农业生产对农产品经纪人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农产品经纪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会更大。他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如何完善培训课程、培训好农产品经纪人是我们培训部门要思考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继续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综合素质。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经纪人的培养工作,把培养农村经纪人的工作纳入农民培训的重要日程,要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筹集足够的培训经费。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农产品经纪人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经纪人整体素质,使农产品经纪人做到守法经营的同时,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应用现代电脑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将从事多年农产品贩运第一线的买卖人,有一定文化基础,有经营头脑,思想品德素质好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织起来,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习,并邀请农业研究所专家、高等院校教授和农业、商业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基层授课。[1]

2.延长培训班授课天数,增加实验课程,购买农药残留检测教学设备。

广西地处亚热带,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的优质农产品,糖料蔗、木薯、桑蚕、优质稻、香蕉、柑桔、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排全国前列,是我国农产品最重要的产地之一。现代农业在带给人类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使人类的食品和生活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子孙后代。以蔬菜农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其对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产品增值、市场流通、农业发展、减少农产品经纪人的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如2011年年初百色市靖西县的农产品经纪人在靖西县收购了一批蔬菜运到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被市场检测中心检测到农药残留检超标,这批蔬菜不能进入市场被销毁,使该农产品经纪人损失很大。购买农药检测教学设备有针对性的教会学员更简单快速科学的区分农产品等级。延长培训班授课天数,使农产品经纪人学员能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培训学习的内容,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让学员切身体会参加培训班的重要性。

3.丰富培训课程,增加《市场营销》、《企业品牌形象》课程。

市场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品牌形象主要是通过产品形象表现出来的。产品形象包括产品质量、性能、造型、价格、品种、规格、款式、花色、档次、包装设计以及服务水平、产品创新能力等。一个产品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品牌形象的好坏。一个好的产品可以使广大消费者纷纷选购,一个差的产品只能使消费者望而生厌。品牌只有通过向社会提供质量上乘、性能优良、造型美观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设这两门课程,将大大提高农村农产品经纪人竞争力。通过培育一批品牌农村农产品经纪人,增强农产品经纪人品牌意识,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培育出一批优、新农副产品品牌和农副产品经纪组织品牌,进而整体提高广西农副产品及农产品经纪人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 温州市农产品营销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以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铺垫,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产品的流通交易的过程。通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为温州市特色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农产品可以全天在线销售,销售者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人们的订单。网络营销兴起至今,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发展环境,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淘宝网上已可见各种温州市特色农产品的身影,种类繁多,销售量也相当可观,可见温州农产品已树立品牌形象,未来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有着可预见的好的前景。

2 温州市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低,商务应用率低

农村信息普及程度还不平衡,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学生、企业一般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有相对知识程度的职业中,而农民网民所占比例很低。农村网民大多数上网应用都属于生活娱乐,如电影,音乐,聊天交友,游戏等,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比例偏低。

因为受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农民都习惯于农村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务模式,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对其持怀疑的态度,大多数农民不具备网络营销的能力,对信息加工化处理能力差。

2.2 农业网站缺乏特色,服务水平较低

政府类农业网站的信息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不能及时反映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业企业网站虽然能够展示农产品信息,但是缺乏特色,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两者的客户服务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客户在购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很难得到投诉与解决,这样会使客户丢失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的乐趣。

2.3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

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必须要有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由于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商务模式,这已形成固有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农产品的营销正处于一种新的模式中,需要具备正确网络营销理念的人才。目前的大部分营销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理念,只会把农产品照样搬上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离不开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多栖人才,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多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发展,所以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2.4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网络营销虽然可以跨时间、空间进行交易,但是商品是实物的交易,始终是对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有着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来说,易溃烂、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相对经济价值又较低,在配送环节中浪费严重,损失较大。而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交易网,也就无法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务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5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因为易鉴别、易比较的特性而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1]。由于我国农产品而农产品由于数量较大,网民在购买时不易鉴别和比较,且温州市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组织规模较小,不易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因为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导致了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

3 关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3.1 加强农村网络工程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靠准确的信息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销售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网络营销是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效手段。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离不开农业网站,而农村信息化是网站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

互联网的设立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想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必须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将互联网普遍地在农村中建设,向农民发放购置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津贴,鼓励农民上网。

3.2 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

营销网站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平台,所以网站的建设要能向消费者突出农产品的特色,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网站的风格要人性化,尽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尽可能的为消费者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其次,网站的“客户服务”功能一定要建设好,这是能使消费者能好地了解产品,更快地解决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更多的时间。最后,网站的农产民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方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实时信息,方便选择、购买。

3.3 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

(1)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的知识宣传,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观念。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对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对农民的网络宣传能力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让农民认识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美好前景,去接受和学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向农民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大量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入才。面对现在网络销售人才的缺乏,政府只有加强教育的投入,才能加强人才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3.4 改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中至关紧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网络营销的成败。配送中要尽量地减小由农产品溃烂、破坏带来的损失,当前情况下可考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专业的物流中心、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系统,能尽可能地加快配送进度且减少成本。且政府还需加强对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现代物流系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动作中应注意吸纳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3]。

3.5 提高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种植、生产、包装等标准体系,把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加入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包装的标准化,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标准化程度。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新渠道不但简化了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商渠道,而且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马海燕.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策略应用[J].决策探索,2008:36-37.

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金融 需求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44-02

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分支,一般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分销等一系列环节。现代农产品物流涵盖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连接供给和需求主体,在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搞活流通,提高市场效率,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也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要素交流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农产品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从2005年的1.2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3万亿元,5年将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

二是农产品物流主体不断丰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物流主体不断发展,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涌现,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投入力度,传统农产品运输、仓储、货代企业等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格局。

三是全国性农产品物流通道加速形成。目前,我国在大宗农产品物流上逐渐形成了北粮南运、西棉东运和水陆联运的格局。东北地区与关内地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疆棉内运”通道、运河粮麦棉物流通道、长江流域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东南沿海粮食物流通道等大宗农产品物流通道逐步建成;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初步形成。

四是新型物流形态和新型物流技术加速发展。农产品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链物流迅速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加快发展期,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一是农产品物流中心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我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市场全国化格局的形成,新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成为近年来投资建设的重点。以深圳农产品公司为例,该公司不断加快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已先后在深圳等21个城市投资经营管理了32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农产品交易、物流及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国内经营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第一品牌。全面推行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批发市场“网络化”经营和高端“品牌化”战略。2010年下属批发市场(含网上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年度总交易量近2300万吨,年交易额达1060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近10%。以每年增长15%测算,预计到2015年,年交易额约可达到2000亿,可见我国农产品交易规模庞大。

据测算,建设一个中等水平的10万平米的物流中心(不算征地)需要投资1亿-1.5亿元。一个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投资额高达几十亿元。从全国来看,仅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项,资金需求将以千亿元计。而从已建成运营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运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适合金融机构介入支持。如广东惠州农产品配送中心年交易量达2000多万公斤,交易额近50亿元,农行广东惠州分行与该农产品物流园区合作,在为园区建设方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为入驻园区的商户、供货商以及上游农户等提供结算渠道、资金划汇、惠农卡及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开创了城乡商品交易市场综合服务的支农新模式。

二是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的金融服务需求。据统计,当前全国有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大部分果蔬的周转流通,对城市的果蔬产品供应起主导作用。如北京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北京市蔬菜供应量的70%,果品供应量的80%。然而,我国农批发市场大多数仍停留在批量集中进货、零星批发销售阶段,功能比较单一,交易方式较落后,难以满足当前城市蓬勃发展的农产品交易、中转、集散需求,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第7篇

高额逆差

根据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的统计资料,在过去30多年,英国食品、饲料及饮料的进口一直大于出口,近10年来(1994-2003)农产品贸易更是呈现高额逆差,年平均贸易逆差为90亿英镑。2003年,英国食品、饲料及饮料的进出口总额为308.25亿英镑,其中进口为209.44亿英镑,出口为98.81亿英镑,贸易逆差为110.63亿英镑(2003年1英镑;1.8美元)。

英国出口产品以饮料和谷物为主,进口主要是水果、蔬菜和肉类。2003年,英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饮料35亿英镑,谷物13.4亿英镑,鱼类8.9亿英镑,奶产品7.6亿英镑;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水果和蔬菜49.3亿英镑,肉类33.7亿英镑,饮料33.2亿英镑,奶产品15.4亿英镑,鱼类14.4亿英镑。除了饮料类产品是净出口以外,英国其他大类农产品均呈净进口状态,如水果和蔬菜净进44.6亿英镑,肉类净进12127.6亿英镑,奶产品净进17.8亿英镑,咖啡和茶类净进1215.7亿英镑,鱼类净进口5.5亿英镑。

英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成员国。2003年,英国食品、饲料及饮料的出口中欧盟所占份额为63%,出口排名前5位中有4个是欧盟国家。其中出口爱尔兰为16.13亿英镑,法国11.87亿英镑,美国9.03亿英镑,西班牙8.59亿英镑,德国6.3亿英镑。英国食品、饲料及饮料的进口也主要来自欧盟,占64%,2003年英国前五大进口来源国均是欧盟成员国,荷兰排名第一,向英国出口26.54亿英镑,随后是法国26.39亿英镑,爱尔兰20.6亿英镑,德国14.48亿英镑和西班牙12.93亿英镑。欧盟以外向英国出口金额较大的国家有:美国8亿英镑,巴西6亿英镑,澳大利亚5亿英镑,南非4亿英镑。而中国向英国的农产品出口金额相对较小,只有1.5亿英镑左右。

从需求出发

冷冻食品和速冻方便食品是近年来英国食品市场上发展最快的品种。食品半成品的种类日渐丰富,食品公司还推出了许多新的低脂肪和不含脂肪的食品。素食类的食品销售量有了极大增长,绿色食品和饮料也逐渐进入主流市场。软饮料产业在英国市场的利润比较丰厚,产品包括碳酸型饮料、浓缩饮料、果汁、矿泉水及瓶装水等。

英国共有20万家食品零售商店,有员工约240万人。近年大型连锁零售业蓬勃发展,店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也趋于多样化。英国超市在全球超市业中以“自有品牌”产品而闻名。自有品牌产品也称专有商标产品,是指零售商使用与店名相同的名称或另外一个自创商标作为品牌推出的产品。英国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已经占到超市销售总额的45%左右,自有品牌商品已经成为“质优价廉”的代名词,英国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要看超市好不好,数数自有品牌有多少”。

英国4家最大的连锁超市主导食品零售业,其市场份额达到70%。最大的超市是Tesco,市场份额为27%左右,第二大是ASDA/Walmart(沃尔玛)超市,占17%,第三大Sainsbury,份额16.2%,第四位是Safeway,份额9.5%。每家超市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如Tesco侧重中档市场,Sainsbury侧重中高档市场,ASDA则为中低档市场。另外,以中小型超市、便民店、折扣店、专卖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主要是通过连锁化经营,极大满足不断细分的消费者需求。

食品市场发展趋势。英国疯牛病及其它食品危机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和安全方面非常重视。同时也使有机农产品近年在英国销售旺盛,其平均售价较传统农产品高20%5225%,消费者愈来愈愿意花更高的价钱购买健康安全食品。目前,英国有机食品已经进入主流市场,销售额突破10亿英镑,连锁超市占据了有机食品零售业的优势地位,占销售额的82%。有机产品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便利店。

素食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饮食风尚,1/6的人口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素食品每年销售总额为110亿英镑。按目前增长速度,到2030年,绝大部分英国人将成为素食者。

英国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病率较高,消费者在寻求能够增强健康的食品,如粗加工食品,保健品,新鲜的水果、果汁,低糖、低脂肪食品的销售量都在持续上升。

由于职业女性(占总劳动力的46%)和单身人群增多,没有更多时间准备饮食,因此,快餐消费增多,半成品及易加工食品也越来越受青睐。

中国优势

总体上看,近年中国对英国农产品贸易呈现顺差,且顺差不断扩大,从2000年的8000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5亿美元。从1995到2004年,中国向英国出口农产品呈逐步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了最高峰,出口金额超过3亿美元,较199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了126%。2005年1528月中国向英国出口农产品2.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

2004年,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农产品类别构成是:粮油产品占15%,水产品及其制品占34%,其中水产品为32.4%,而水海产品制品的比例还不到2%,园艺产品占26%,其中果蔬品13.4%,果蔬制品为11.5%,动物产品及制品占5%,其它占20%左右。从出口产品结构中可以看到,水产品及制品和园艺产品合计占总出口的60%,这两类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产品,而粮油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例较低,这种结构状况符合中国农业具有的比较优势及中国农业资源秉赋特点。但是中国出口产品中,粗加工和未加工产品占的比例很高,而加工制品所占的比例很低。

今后,中国下列优势产品向英国出口具有广阔的前景:

水果类产品。英国水果产量不足,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其中,苹果的国内产量只能满足21%左右的市场,进口数量是国内产量的3.8倍,梨的国内产量只能满足20%左右的市场,进口数量是国内产量的3.9倍;李子的国内产量只能满足9%左右的市场。

蔬菜类产品。英国每年要进口大量蔬菜以满足国内需求,其中,番茄国内产量只能满足18%左右的市场,进口数量是国内产量的4.4倍,莴苣国内产量只能满足38%左右的市场,蘑菇和花椰菜国内产量所占比例也只有近一半。

水海产品。英国主要从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进口水海产品,其数量占总进口40%以上,主要国家有冰岛、挪威、丹麦和爱尔兰。2003年,英国从中国进12124,237吨鱼类产品,只占总进口量的近4%,价值约4840万英镑。

深加工产品。英国深加工及粗加工农产品进口贸易额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未加工产品的进口呈缓慢增长趋势。2003年深加工产品的进口贸易额已经达到71亿英镑,粗加工达到96亿英镑,而未加工产品仅为42亿英镑。因此,加工过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脱水蔬菜和果汁,以及加工过的水海产品在英国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出口攻略

首先,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今国际市场农产品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上升到质量、价格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现在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严重,如欧盟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该法规强化了食品安全的检查手段,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人标准。因此,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熟悉欧盟及英国的市场准人和食品法规,确保产品能够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其次,实施品牌战略。借鉴其它国家的做法,在英国设立或资助设立专门的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机构,聘请当地的公关、市场营销公司,通过一系列市场营销手段,在严格把好国内质量关的前提下,打造若干个著名品牌,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良性循环。

第三,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英国当地进口商。英国超市是农产品营销的主导渠道,但产品想要进入英国的大型超市不太容易,可以考虑通过当地进口商将农产品提供给英国零售商,而且进口商在办理正常检测和海关结算手续时还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第8篇

会议当天来自北京、山东、河南、广东、湖北等十二个省市的18家企业带来了“秸秆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综合利用模式”、“秸秆生产本色纸和黄腐酸综合利用模式”、“秸秆生产CO2肥料和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模式”、“猪粪便生产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米糠生产米糠油、油酸综合利用模式”等18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据悉,18项典型模式经企业、地方申报、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从100余项申报模式中脱颖而出。研讨会现场,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对18项典型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评价,他们认为研讨会上推介的典型模式对于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诠释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农业部相关部门表示,18项典型模式将在全国进行推广普及。

研讨会期间,会与人员还参观考察了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的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作为18项典型模式之一,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推出的“秸秆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综合利用模式”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据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董事长张士军介绍,梦狐宇通作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自主研发的“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三素分离技术)”是一项零污染、零排放、绿能生物质100%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整个反应过程中不用水,而是采用了一种环保的混合催化溶剂,可对光合作用下形成的所有绿色植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提取出高度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含有的各种有机成分,产品应用广泛,涉及纺织、造纸、生物制药、能源化工,以及航空航天、军工、微电子等诸多领域。

张士军表示:“三素分离技术的成功突破,彻底攻克了国内外一百多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酸碱法’制浆技术瓶颈,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政府付出极大代价治理的制浆造纸业‘黑液排放’重污染问题。”据悉,目前国内外的制浆造纸业还普遍采用着强酸强碱传统工艺,不仅能耗高、污染大、重排放,而且提取率低,仅仅利用了生物质纤维素(纸浆粕),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与传统制浆造纸业相比,三素分离技术因无需庞大的碱回收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而且原来重大污染源木质素、半纤维素没有被破坏,全部成功提取。三素分离技术减少了60%以上的设备投资,增加了一倍产品的产出,使原来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制浆造纸业转型升级为低能耗、高经济效益的清洁生产行业。这项技术可以促进各地充分利用地方生物质资源优势,以产业致富、产业扶贫,以产业源头治理污染,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此项发明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给相关传统产业带来了转型升级、提高效益的发展前景,一定会为“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产生快速的推动作用,也势必引发相关领域产生一次划时代的重大科技变革,使我国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