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不足及改进

小学音乐教学不足及改进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教学不足及改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不足及改进

第1篇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大多属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及课程进度被动学习,整体课堂呈现出乏味枯燥状态,音乐的欢乐学习环境逐渐沦为机械式教学状态[2]。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让小学生在被动听课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形成听、学、看融合的模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开拓学生眼界

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与音乐课程内容相关的国内外乐曲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教材以外的音乐素材[3],通过设置音乐赏析课程开拓学生的眼界,达到延伸学习内容的效果,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局限性。

(三)充实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为充实。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素材的展现让学生在听觉感官及视觉感官上受到双重刺激,有利于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4]。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更立体的展现、更直观的表达,学生在理解难度上有效降低,提升音乐课程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所在

(一)过于强调形式感

虽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音乐课程更具趣味性,但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以及课堂时间安排上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忽视了教学上的重点,花费了大量备课时间用来搜集与音乐教材相关的动画及视频,导致真正课堂内容的准备性不足。例如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的课件制作成品中存在着动态图片、小视频以及超链接,大量的音频、视频、动画内容虽然让课堂氛围明显活跃,但过于精细化的课件制作会偏离教学重点,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知识点,影响预期教学效果。

(二)硬件设备落后

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在硬件设备的配备上已经有了明显改变,但仍存在部分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无法实现每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施,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并未完全消除。同时,部分学校的多媒体设施较为老旧,仅能够满足基础使用要求,无法在音乐课上通过多媒体专业设备表现音乐魅力。

(三)课程模式改变

小学音乐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的严谨教学态度逐渐产生了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并在课堂上严格遵循教学进度,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知识讲解下完成教学任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多媒体课程逐渐沦为音乐赏析课程,教师从原本课堂的引导者、传授者,逐?u变为课堂秩序的监督者。换言之,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将音乐教学作为赏析课程,在网络上随便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音乐内容为学生播放,缺乏对素材的赏析讲解以及与原课文内容的对比讲解,教师职能逐渐被信息技术设备取代。

三、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配置硬件设备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均需认识到每个教室配备信息技术相关设备的重要性,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由专项资金负责采购。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小学课程逐渐发展,小学音乐课程可利用投影仪、专业音响设备等硬件实现慕课、微课、班班通等多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有效应用。

(二)整合多角度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学不再单纯让小学生学会唱歌,而是让其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见识得以延伸。在讲授音乐课程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多门学科,例如在讲解《天鹅湖》这一作品时,可通过网络下载歌舞、戏剧、舞蹈、文学等方面关于天鹅湖的作品,以此让学生们了解更丰富、更多角度的情感抒发方式,有利于加深对歌曲内容及蕴涵精神的理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三)实施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兴趣性,让音乐学习更具游戏状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一课程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将春天的美景最大程度向学生们展现,让学生们思考在春游时发现了哪些身边的美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描绘、画面赏析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万物复苏的春天气息。情境的创设和观看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直观面对情境,从而理解音乐歌词描绘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重视课堂互动

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非代表着教师可不必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在教学时互动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氛围。传统单纯讲述与领唱的方式可转化为信息技术下的积极互动,例如在讲解《我们美丽的祖国》这一课程时,二声部合唱环节往往是教学难点。有效互动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利用多媒体完成三拍子打节奏演示能够让学生抓住节奏特征,与教师的有效交流下调整歌唱速度,提升演唱技巧及整体水平。

第2篇

一、引导学生感悟艺术,增强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小学生因为自身阅历方面的影响,没有能够和音乐进行深入的接触,无法有效感悟音乐的魅力,这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会产生一定的制约。在当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接触音乐,从优美的旋律之中感受美,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以及《大中国》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与魅力,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笔者还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旋律优美、内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以及向学生推荐世界名曲等,要求学生在课后创造条件欣赏这些优美的音乐作品,陶冶情操,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这样的心态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更大,因为小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语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对音乐学习动力产生影响。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多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同样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即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不足,也应当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在心里面乐于接近教师,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演唱技巧方面掌握不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纠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也及时予以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优化音乐教学课堂

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带来生机与活力,尤其是近年来得到大面积普及的多媒体手段,更是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大量的音乐作品,进一步彰显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受到熏陶,让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生动高效。另一方面,笔者还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营造魅力课堂。在一些歌曲的教学中,单纯的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形式。显得单调和枯燥,学生练习的兴趣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专门的教学课件,以“歌曲+视频动画”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这样的教学形式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整个训练活动开展得津津有味。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将其有效地穿插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将其信息量大、演示生动形象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改进音乐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好奇心强,参与欲望高,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优化与改进音乐教学模式,让师生互动成为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出来,凡是能够让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将学生吸纳进来。在演唱和技巧要点的示范之后,笔者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分小组练习,还要求学生主动走上讲台进行示范,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上进心,还能让其他学生对于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与完善,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出来。另外,在一些音乐教学信息的学习中,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地搜集相关资料,不仅包括作品、名家的信息,对于音乐发展方面也进行仔细搜集,在课堂上开展汇报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容量。

五、实施积极教学评价,提升积极情感体验

成功、满足、兴奋等积极情感是小学生更加投入音乐学习的重要促进因素,这样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情感基础。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以积极的教学评价为抓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笔者都注意发掘,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不仅能够使这位学生产生浓厚的积极情感,更加热爱音乐学习活动,而且对于其他学生也具有引导作用,在整个班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六、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抓好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应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下功夫,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条件。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兴趣小组,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得到满足。其次,笔者与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专业课外活动机构联系,推荐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专门学习,进行特长生的针对性培养,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另外,笔者还积极创设机会,在各类文艺活动中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展示才艺,进而提高音乐素养。

第3篇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普通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其目标明确,责任重大。近年来,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师音乐教育也应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相协调。那么,高师专科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如何去做呢?培养的学生如何才能更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呢?

一、课程结构的设置突出实用性

1.合理设置专业课

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范性,音乐课程的设置,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出发点,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合理地设置课程是其基本保证。在具体设置上,我们重点开好《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舞蹈》、《和声学》等专业课。在这些技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把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对一些教学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革。如将技术专业声乐课、钢琴课、“个别课”改为“大、中、小”综合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演唱、演奏理论课,突出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特色。同时,删减合并了一些课程,减去了一些实用价值不高的课程,如《艺术概论》、《民族音乐概论》等,将《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欣赏》三门合并为《中外音乐简史与名曲欣赏》。

2.增开实践活动课

基础音乐教育多以活动课为主,为适应这一需要,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开设部分实践活动课很有必要。如《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小型乐队编配》、《儿歌创作》、《舞蹈编导》等课程,这些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有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也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走上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钢琴与即兴伴奏教学中,除了弹奏一些基本曲目外,还要求学生自弹自唱、自编自弹一些教学曲目,只有具备自配伴奏的能力,将来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每学期的声乐观摩和声乐考试中,每个同学都要参与为其它同学伴奏,并将伴奏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考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练习,不断提高演奏水平。

二、教法研讨上强调实践性

高师音乐专业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之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需要相适应,在教学方法上还得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注重教法研讨,使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上专业技能课时,由于多采用小课形式,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指导,而没有联系到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类似问题,问题没得到解决,使他们对技能技巧的认识只停留在本能的意识中,不能上升为理论,更不能由此及彼,应用这些理论,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实情加以应用。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变单纯的理论、技能教学到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如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作为师范生来说,仅自己会弹会唱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我们采取了大小课相结合的形式,将学生按程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上课时采用演奏观摩的形式,每个学生既是演奏员,也是观众听众。然后,除了老师分析讲解以外,更多的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还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这样,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声乐课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内容与形式上也做了如下革新:将单一的声乐技能课增加为歌唱艺术教学、歌唱基本理论与教学法、声乐艺术与作品赏析这几部分内容构成,丰富了教学内容,注重技能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采用大课来解决声乐学习中,许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小课解决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

三、能力训练中突出“师范性”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除了自身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音乐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因此,高师专科音乐教学如何才能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应从提高学生全面素养,注重培养从教能力上着手。

1.教学中始终贯穿能力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如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在学生达到了音准、节奏要求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中做些律动练习或多声部节奏练习,这类似于低年级的“唱游课”,学生对以后的“唱游课”也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同样,在“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中,更要突出其实践性和从教能力的培养,要紧密联系小学的实际,熟悉小学的教材,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及早地上讲台试教,教师给予正确的讲评及指导,让学生提前尝试怎样做教师,以至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各项教学能力。

2.加强教学观摩,培养从教能力

根据音乐专业课技能性较强的特点,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如声乐演唱观摩、钢琴演奏观摩活动,学生人人上台表演,这样就能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登台演唱或演奏,还组织他们观看高年级及外校的演出,扩大音乐视野。此外,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也注意给音乐班学生提供各种独唱、合唱、伴奏、指挥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同时,又可发现不足之处,回到课堂后再给予提高。与此同时,还鼓励音乐班学生积极参加校合唱队、舞蹈队的排练演出、学院各种文艺晚会的彩排组织等活动,从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舞台感,增强其表演能力、组织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音乐素质;音乐技能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音乐智力因素,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尽快地解决,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快速改革更新的教育理念。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并没有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功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没有指定明确的目标,只是把音乐课当作副科来学习,认为音乐课没有其他文化课重要。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并不能体现音乐的作用,降低了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2.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体现出音乐的艺术性

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把音乐课当作是学生的课堂娱乐活动,只是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歌曲而忽略了对音乐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音乐没有深入的理解,忽略了音乐的艺术性,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不到提升。

3.教学设施不齐全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教学设施不够齐全,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学校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进而与新时期的教育相脱离。学校在配备教学设施时,不注重对音乐设施的配备,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没有教学工具可用,只能通过自己的示范来教导学生音乐知识,这样对老师以及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是很不利的,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4.教师的音乐素质比较低

由于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不够高,对音乐技能的传授也有限,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目前音乐教师的技能以及音乐素质相对比较薄弱,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对策

1.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质为教学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在音乐专业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新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要主动参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多种音乐情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音乐鉴赏课,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心得与其他同学交流分析,锻炼自己的倾听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教师也可以设置小组学习,为每一个小组分配音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在音乐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3.配备丰富的音乐教学设施

学校应该顺应新时期的教育模式为小学音乐教学配备多种多样的教学设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4.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技能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保障,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改革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音乐优势不断强化自己的音乐技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合理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教师,2012(36).

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措施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困惑

1.思想认识滞后,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当前部分音乐教师对《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够,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理解狭隘,只是把音乐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成教学生唱唱歌、听听音乐的课堂,不懂得音乐教育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结构,一个劲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忽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传统教学的方法、手段短期内难以更新

《标准》要求音乐教学改革致力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这正是现代音乐教学的目的。

《标准》增强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的范围难以界定,研究的过程不断变化,研究的问题也不受音乐单科知识的局限。这种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但是,长期的传统教学,也使音乐教师各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针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弹、学生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想消除它带来的弊端,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3.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既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科研中,音乐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撰写论文,都需要阅读大量资料、检索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研究、探讨,寻找新的对策,开拓新的思路,引发新的信息,从而达到一个新的理性思考阶段。音乐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音乐教师没有能力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不会撰写论文,都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以上三点困惑,是从教师自身素养方面谈及的。以下五点困惑,将从外部条件方面进行思考。

4.新课程、新教材与滞后的高师音乐教育体制的矛盾

实施新《标准》后,音乐教学中学科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了,音乐教师在备课、授课中也遇到了更多的难题。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诸多其它学科的内容融入音乐学科中。此外,新教材增设了课题研究,也牵涉到很多交叉学科甚至边缘学科的知识。但是,由于当前部分高师音教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模仿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高等教育模式,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较长的磨合期(通常需要两三年),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这就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高师音教专业的课程改革远远滞后于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已严重制约了《标准》实施的进程。

5.新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之间的矛盾

《标准》强调探究式教学,而探究式教学要求的教学时间弹性很大。新《标准》下的音乐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课堂教学气氛来组织教学。因而,同一教学内容在同一班级、不同班级以及不同课时的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偶然性都相对很大。有时,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非常热烈,学生讨论积极、情绪高涨,探究的问题不断呈现,这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样,机械的课堂固定时间与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并开始困扰新《标准》实施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6.教学评价改革的难度大

新《标准》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和要求,强调评价要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评价,不仅仅是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为此,新《标准》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如档案袋评价法、专题评价法、测试法、观察法、自我评价法等。

7.课程资源的开发缓慢

为了使新《标准》顺利实施,充分发掘新教材的教学资源,完成《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就必须加大、加快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与速度。对新课程要求的教具、学具、设施进行配套,例如:为音乐教室配置彩电、音响、多媒体设施以及投影仪、钢琴、学生专用乐器等,配备音乐教学专用的计算机房、MIDI制作室、录音实验室、小型音乐厅,并有良好的校外音乐活动场所等。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存在比较大差异,因此艺术教育经费特别是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还非常有限,大量的资金需要学校自行筹集。目前,学校在办学经费还很困难的情况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音乐教学设施还很难实现。

8.考试制度的改革短期难以突破

“不可能把人的发展目标完全精细地量化,智慧是不能被测量的”,教育所追求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矛与盾的关系。显然,《标准》与当前的考试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不给考试制度“松绑”,《标准》就难以得到真正实施。现行的高考、中考招生体制已成为推进新《标准》实施的瓶颈。学生的文化成绩不如人意,学校的高考、中考升学率上不去,教师就会受到社会、家长甚至学生的多重指责,社会各界只片面于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上。

二、改进措施

1.深化高师音乐院系的教育改革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教育主要有两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职前教育阶段主要由高师音乐院系(或音乐学院音教系)承担,他们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然而,当前高师音乐院系课程设置的改革步伐远远滞后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已严重制约了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因此,高师音乐院系必须尽快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尽快从培养“音乐家”的观念转变到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观念上来;尽快加大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推进新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积极提高高师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快推进高师音乐院系与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学院联合办学的步伐,以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师。

2.加强职后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实施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指导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形式多样、注重质量和实效”。但在当前,我国部分省市在音乐教师职后培训方面还存在着较多弊端:(1)培训过程没有体现实效性与针对性,没有把培训当作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和改进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演练场。(2)培训方式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法,仅仅局限于讲座式,使整个培训过程缺乏研究性特征。(3)培训周期短,大多数为二至三天。(4)培训结果大多没有进行考核或没有认真考核。(5)培训过程流于形式,受训的音乐教师回到原学校,教学理念和专业思想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因此,今后的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应该考虑到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培训中更多地运用讨论和研讨的方式,辅之以讲座、报告、讲授和阅读文献等方法,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3.加快课程资源的开发

《标准》的实施要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没有必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就会严重阻碍《标准》的实施。在《标准》实施的初期,所需要的材料、设备、设施、环境和场地等课程资源,都应该加以规划,并能及时提供,这是《标准》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1)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2)音乐教师缺少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与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因此,当务之急是将课程资源的开发纳入到课程改革的计划中来。

4.及时评价,稳步推进《标准》的实施

新《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学与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程还不太适应,认为课程内容过难。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反映工作量年年有增无减,教学负担日益加重。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就能迅速解决。因此,应该为《标准》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要针对现有的问题加强分析与指导。

5.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标准》的实施

对《标准》实施的推进是一个团体努力的过程,每一个角色在其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人们往往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情,课程实施是地方和学校的事情。实际上,处于《标准》实施核心地位的音乐教师,他们更需要有课程设计者与管理者的指导,使其能较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标准》及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就近邀请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学者和研究《标准》的专家来学校指导、讲学,并同时发挥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的作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要坚持多方人员参与、共同开展,从而促进《标准》的进一步实施。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陈华彬.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0-231.

[2]吴萌.课程改革的对策[J].人民教育,2002,6:31-34.

第6篇

一、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历史惯性,在当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中传统理念仍然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已颁布了《艺术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但从整体上来看,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相对比较迟缓。导致舞蹈课程不能完全从以往单一的“依附性”等传统教育理念中解脱出来,阻碍了教育目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使教育目的难以真正成为教学评价的标准,造成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缺失,知识面狭窄,从而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面对当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迅猛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的建设基本上是被动的跟着走,缺乏前瞻性。滞后的教育理念,使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偏离了目前中小学音乐、艺术基础课程改革的轨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阻碍。

2、课程设置老化

(1) 课程设置老化。课程设置的老化与现实需要还存在不适应,如在舞蹈课程设置上过于单一,缺少实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这种结构过于单一的课程设置与实现中小学音乐、艺术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综合化发展要求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学生在教学实习、艺术实践以及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出现综合性教学能力的不足,延长了学生毕业后工作、教学的适应过程。

(2) 课程结构失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应该是以声乐、钢琴、舞蹈并重,但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结构一直受传统单一的“依附性”体系制约。作为“依附性”课程所占比例过小,开设的门类过少。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作为培养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职业素质的主要课程是区别于其它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标志。在整个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的失衡,势必影响学生专业质量、综合能力的提高。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虽然受到“依附性”舞蹈课程的学习,而一旦进入中小学音乐、艺术基础教育课堂,面对具体的律动、载歌载舞及歌舞编排等实践教学时,学生往往因为专业技能的缺失而陷入困惑,造成了学生“学无所用”,“求而不得”的尴尬现状。

(3)培养模式滞后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现行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舞蹈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课程开设方式培养学生,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一是固化的培养规格。单一的课程设置使学科之间相互剥离开,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跟不上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步伐。二是高师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与中小学音乐、艺术基础教学改革相互脱节,二者缺乏联系,各行其事,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一是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材的陌生。二是由于综合能力的缺失难以胜任教学。背离了当今教育改革中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的战略方针。

二、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的对策

1、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1) 坚持特色教育目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是素质全面的全能型人才,声乐、舞蹈、器乐是实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巧基本功”®。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与专业舞蹈院校的“精英主义”教育理念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范式,具有不同的发展依据和教育目标。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舞蹈教育要有自己的教育特色,要把握舞蹈与其它艺术学科的综合教育,以及对现代社会普及艺术教育、全面推进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走教育综合化道路;以培养素质全面的全能型人才为宗旨,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

(2) 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在改革创新中寻找新的结合点。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舞蹈课程建设,首先要确立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作意识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其次,在专业技能训练中,要以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要根据学生的来源与自身条件,第一,加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身体的韵律、动作的规范性训练。第二,加强节奏感、乐感、表演的训练。第三,加强舞蹈基本技巧、技能和舞蹈编创能力的训练,确立培养专业综合化教师的教育理念。第四,在课程建设中要广泛渗透和体现《艺术课程标准》和《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先进理念,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了解、掌握中小学现代音乐、艺术课程的新教育理念,并把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的综合教育行为指针。

2、重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

(1) 重构舞蹈课程体系。根据中小学音乐、艺术课程改革发展思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具备综合能力为宗旨,其一、按照综合素质课、舞蹈基础理论课、舞蹈基础技能课、艺术实践课等四大模块重构课程体系。综合素质课要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职业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为教学目的。舞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舞蹈技能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艺术实践课程教学要以开发学生形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的科学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以舞蹈审美、舞蹈表现、舞蹈创造、舞蹈文化为相互关联、相互贯穿的课程体系。其二、舞蹈课程的设置要以《艺术课程标准》和《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明确舞蹈艺术与其它艺术的性质与本质上的不同,加大舞蹈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置,使舞蹈课程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技能课程之一。

(2) 调整舞蹈课程结构。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舞蹈课程建设应走出单一“依附性”的认识误区,调整舞蹈课程结构。要精选学生必备的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合理的分配综合素质课、舞蹈基础理论课、舞蹈基础技能课、艺术实践课比重,使课程结构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地方性。构建一个全新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舞蹈课程。只有从多极发展、多元构建的角度出发,才能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人才。

(3)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教学能力与艺术表演能力的形成,不仅要靠课堂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从事教学和舞台表演的基本能力。根据本学科特点,在课程结构中,一要开设教学实践、艺术实践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专业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编排能力和创作能力。二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艺术表演,强化学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提髙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是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与表演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3、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内容。首先要针对以往舞蹈教学内容单一与当今音乐、艺术基础教育相脱节的现状,从当前的应试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的潮流,在充分保证基础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第一,要积极引入具有民族地域性和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内涵,促进民族区域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加强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学科、特别是技能、技巧课的横向、纵向联系及内容体系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广泛、跨学科的掌握学习内容。第三,注重艺术创作、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相的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要结合中小学音乐、艺术课程教学实际,从中获得有用价值,形成大学与中小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2)改进教学方法。“口传身授”是舞蹈特有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进。要引入适应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方法”和“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前者是在掌握舞蹈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有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和展示创造才能的时间与空间。后者是要加强课堂练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等教学,因为这是学生巩固、丰富、完善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体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第7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13-02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没有有音乐课的开设到音乐课的制定和开设,还有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相对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对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步伐相对城乡音乐教育还是落后的,步伐缓慢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领导学校家长不重视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大张旗鼓的开展,但是对乡村音乐教育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一些领导还还没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很好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重视。有不少学校仍然还是把主课(数学、语文、英语)分数当成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依然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甚少,而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意识淡薄,单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人人都可教的课,还有的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才去教音乐,从而导致音乐教师更加缺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本身素质条件的限制,根本意识不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德育培养、陶冶情操都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孩子在家庭方面得到的音乐教育少之甚少。还有的家长对学校单方面的提出要求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从来没有问及孩子在艺术才艺方面是否有天赋和兴趣,没有很好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超强能力。尽管有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和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要求过高的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本来很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应考科目的教学上,从而牺牲了小学教育。

(二)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来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的初步建立了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人管理的音乐教育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知道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很的教材课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真正按照教材教学丰富达到理想效果的,还不是很多。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还有少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小学上音乐课只是单纯的当成唱歌课来对待,缺乏对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对音谱和音名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应有的全面的认识。导致专业老师缺乏的另一方面原因有的是校方不愿意特意请专业音乐老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工资的开支,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受正规音乐课的洗涤,必须需要教学条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无可避免的就会多出一些乐器或者多媒体等等一些条件的支出。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老师教学,但是涉及到音乐理论、欣赏等这方面音乐知识的却很少,所以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和目标。而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了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而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质量差本人认为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物质基础。但现在由于乡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一些教育领导的漠视,很少投资到教学设备上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的学校也就是一架老师专用电子琴,还一些乡村比较穷的学校教学设备也就是一架风琴,更无从谈起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了。学生接触电子琴会弹奏电子琴的就更寥寥无几,这在农村这样的现象还很可见。教学设备的简陋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下降,所以即使有专业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也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学设备的简陋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由于内容偏深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以上都是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也就是领导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声望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标准,彻底消除以前“正课”和“副科”的偏见,让农村小学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让孩子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从中受益终身。同时,教育行政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宣传,多组织一些乡村音乐比赛和一些文艺场所,深化村民的音乐教育意识,更新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学校领导要加强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杜绝音乐课因其他科目而被砍掉的现象,把音乐课当成小学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行音乐教师培养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当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为音乐师资力量创造仪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评估科目的评优活动中必须和其他科目一样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必须对定期让音乐教师组织一些音乐比赛和一些音乐小活动,也可以在上学放学或课间多放一些儿童歌曲,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创造一个音乐环境,使小学生每天能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一些音乐专业毕业或懂音乐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加强在校音乐老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在岗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了解,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教师的创造性,以及多了解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音乐,是教师能够全面教学。农村小学还可以制定检测教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成绩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使他们发挥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对乡村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备的简陋可以说是制约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一个感官听觉的教学,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需要去聆听。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上,和增加一些音乐教学图书,使老师获取一些音乐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事业。设备的完善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去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完善设备是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可以利用一些富有的地方特色课堂资源,所以编写音乐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菏泽的山东的地方戏曲,包括山东梆子、柳子戏、大弦子戏、枣梆、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豫剧等,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加了地方特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还让学生认识了的家乡戏曲,增加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乡意识。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小学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内容,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制定教材。

2、挖掘孩子们的舞台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音乐课不单单是灌输给孩子们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课这种教学过程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让听觉、视觉的感受牵动学生思维学,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一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高声齐唱可以,这好像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让他们一个人独唱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多数表现为紧张、害羞、不自信,音色暗淡,有的甚至一句话也唱不出来,勉强的整个歌曲一个调子唱下来的还算不错,前后表现相差太远,缺少独立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我想,这种局面可能是长期以来教师总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总是观众的格局造成的。这种布局缺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得不到临场练习,当从台下走上唱时就出现反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每节课都要留出十五分钟,在学生基本把握好歌曲旋律后,大胆的设置其它栏目。比如我们教案中提到的,自编歌表演,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表演。先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节目了解舞台形象,如身体自然站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重心要稳,面部自然生动,富有表情,加入动作简练、大方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同唱,如:分组后,第一遍6人同唱,两两相对,互相观察比较;第二遍时3位同学唱,3名当“观众”,轮流唱后互评一下;第三遍时,可为1个人唱,其它观看,进而让学生结合曲子内容和歌曲需要添加适当动作。这样,一步步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至学生能独立登台。教师可对此时学生的言行给予表扬,该指正的就指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讲台变舞台,教师走下台,学生不再死气沉沉,心里乐了,课堂活了,又怎能不爆发时时的掌声呢?原先的羞羞答答肯定会成为热情大方,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农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潜力市场,它的落后和迟缓对我国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使孩子们受益,使农村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2]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4]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评价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方针和政策,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音乐教学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音乐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它是以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为标准,以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和测量音乐教学成绩和效果,它要求对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作知、情、意全面性的考察。音乐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专指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现代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理念、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音乐教学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音乐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就是方向性原则,也就是说,评价应该引导音乐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价应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工作,为学校和有关领导对音乐教学的领导工作,以及为音乐学科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指出明确的前进方向。

音乐课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应该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扬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优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加强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评价对于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领导来说,应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好地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本身来说,应该获得执行情况的反馈,检验自身的完善程度,使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评价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以音乐学科特点和音乐教育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音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应该作为建立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基准。

科学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公正。评价和测量要求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鉴别度。这是使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和公正的保证。效度是指评价测量能真实地表现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信度是指评价测量能够稳定地反映出被评价测量者的实际水平的程度,鉴别度是指能够把水平不同的评价对象区分开来的程度。

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音乐教学已由重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音乐教学评价已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从局部评价向整体、综合评价转移,从被评价者的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从重结果逐渐向重过程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三、整体性原则

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评价必须从整体、全面、全过程进行评价。无论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还是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要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当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坚持整体、全面的评价。

近几年,音乐教学评价发展较快。人们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期望通过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评价办法,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调整学校管理策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地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完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特别是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教师要面对多个年级、众多学生,评价的实际操作如果十分繁复就难以实施,这就要求评价必须简便易行。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