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学微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第1篇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明确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兴趣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微课的概述

1.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一种依托现代科技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微课主要以电子音像的形式存在。微课的制作一般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适当地有所拓展。微课与正常课堂相比较,教学时间较短,并且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会针对某一难点或者某一专题进行细致的讲解。

1.2 微课的特点。 把握微课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微课在我国各级院校中的普及和应用。首先来说,微课具有先进性。微课得以存在的前提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我们可以说微课与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其次,微课具有针对性。每一节微课的时间都控制在了较短的范围内,一节课仅对一个问题进行教学。例如,就比喻中的暗喻进行讲解或者就化学中酒精灯的应用进行示范等。最后,微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微课不仅可以在课上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在课下学生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学生自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1.3 微课的特征。一是小而精,根据学习者的认识特点和学习规律来看,初中微课以10至20分钟为宜;二是主题突出,围绕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展开教学设计与实施;三是独立而完整,围绕独立主题有完整的配套微资源;四是示范性强,一方面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对同行教师和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五是学习境高度仿真,帮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下掌握1-2个学习任务。

2.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利用微课可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所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而对于时下的初中生而言,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设计,与他们所拥有的生活阅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致使很多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普遍存在着很多的疑难问题。而此时,微课的出现及运用,恰好弥补了教材设计和学生阅历的不足,同时,也拉近了初中生与所学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得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在优化我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结合文本,试着分析并学习云的形状,以及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在接下来的学生介绍和解说中,为了让学生对云的几种形态有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搞清楚什么样的云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教师就可以借助于《看云识天气》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云图,结合学生对课文已有的浅表式理解,让学生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云,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进行相关识图。再配上同步的教师解说词,将文本中的相关语句,融入其中,让学生可以边听解说,边欣赏云图视频,从而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由于强化了对云图的视觉感受,再经教师的分析和解说等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终于体会到"看云识天气"的真正奥秘,继而领略到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利用微课可突破教材难点。例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材中两句描述环境的句子可否删除、有何作用,是使学生感到困惑的。老师可以运用微课,找出文中描述大海的句子,之后配以色彩对比强烈的大海背景图。一幅天高海阔,海水微碧;另外一幅天空晦暗,大海显现出灰白的色调。学生在积极思索时,老师应第一时间运用微视频,透过背景的比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第一幅画象征着大海的恬静,暗示主人公的雀跃心情;而第二幅图,透过大海的阴翳,表现了主人公失望、丧气的情绪。两种环境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同情绪。之后,应讲述环境描述对人物的塑造作用。

微课的播放在上述实例中是由文及图的,通过比对和解析,学生就能明白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映衬。这样,可以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一时间得到启迪,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2.3 利用微课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了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的提出的预习要求去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查阅词典或是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

通过微课层层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去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地去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微课成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逐步登上了教学舞台。新型的微课教学手段不再受到r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需要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作为媒介,把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呈现出来,就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微课活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与运用,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与语音软件来活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教学。这样的传统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可以把文本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视频,也可以利用多屏互动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呈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例如,在学习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时,为了帮助学生对三峡这片地区的地形地貌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百度为大家现场搜索一下有关三峡的自然风貌,如果有相关的视频介绍,播放给学生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以便教师进行接下来的古文教学。在过去,教师仅仅只能通过口述的形式为学生大致描述三峡这片地区,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脑海中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但是,现如今有了微课的参与,教师就能轻而易举地为学生介绍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了,这样学生也更乐意接纳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二、利用微课感受作品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课文内容和微课的优势结合起来,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授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语文新知识,同时利用微课这样丰富多彩的媒体设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变得高涨起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济南冬天的介绍视频,从而利用展示济南美丽风景的方式吸引学生去学习这篇文章。相比于教师死板地带领学生利用朗读课文的形式去学习课文内容,微课这样的形式更受学生的青睐。利用视觉和听觉双重的刺激,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了解济南冬天是什么样的,使得学生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也理解了文章的意蕴,对于准确把握学习要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学习课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将当时有关报道或是新闻视频播放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看,使得学生对于那段历史有一个较为具体和全面的认识。

三、利用微课解决教学疑难,培养内在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外在的诱因来激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本中的某些难点问题,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当堂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有充分的机会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同时也能锻炼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微课这一渠道,学生可以及时利用多媒体和教师进行互动和问题的讨论,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和道理,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其中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上了轮船,……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对于这段话,教师可以借此进行提问:这段话描写了航海时的环境,似乎对于文章的主要剧情没有什么联系,那么是否可以删掉呢?当然,答案是不可以的。随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讨论之后,学生明白,这段话虽然表面是讲述了航海时的环境,实际上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的情绪。利用微课的多媒体设备,教师不妨利用软件来播放一段在海上航行的片段,以帮助学生思考,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文章情境中来。

四、利用微课设计情境教学,引发学生展开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来抽象不具体的知识点,将抽象转化为具体,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简便。在学生学累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一系列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微课程。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大家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由该词改编成的歌曲《水调歌头》,随着柔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音乐,学生渐渐平复了心情,迅速从上一节课的余温中转化到语文知识的学习状态中。在教师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在PPT的背景选取上,可以配合相应的水墨风景画或者月色的美景图片加以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作者的心境,使得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且在上完相关课文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上的软件,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字词,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综上所述,微课的运用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微课还没有完全普及,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只要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尝试这种新型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存秀.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及价值探索[J].中学语文,2014(33).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28-02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习语言以及文字应用的学科,还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从一个孩童识字到接受成人专业化教育,初中教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则是其中重要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知识,增加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微课应运而生。

一、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 先学后教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直接传递完成教学,并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知识的巩固,但是先学后教模式翻转了原本的教学模式,由单传的借鉴相关文本资料转换为利用互联网搜寻,不仅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以及广度,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先教后辅模式。课后练习虽然在课堂学习之外,但对学生掌握知识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相辅相成,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在课堂学习之后,采用微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以及补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学生想学习什么,学习什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这样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自我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或者复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促进了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3. 边学边教模式。很多教师在备课环节已经通过查询资料,将微课内容融入了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成了课堂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以辅助课堂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将微课作为一部分应用于课堂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对教师所挑选的微课内容提出了要求。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兴趣方面来看,中学生比较喜欢有趣的文章,因此在挑选微课时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以及兴趣来挑选。而一些年代久远比较经典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有时难以理解,在这个时候采用微课的方式,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及加深了解,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由于学生并未到实地感受苏州园林,并不了解这一经典,在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此时配合微课讲解关于苏州园林角落门窗的设计,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花草树木的映衬就比较容易,学生也可以通过图文以及视频对苏州园林有更深的了解,在加强学生记忆的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传统建筑的热爱。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知识的传递,还是一种能力构建体系,而且在课标中也提出要求人们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以及开放的心态,对人们的文字选择能力以及文字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要求,给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肩负了更大的责任,应当让自己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由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离现在年代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进行赏析以及提高心灵的高度,此类问题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而通过丰富多彩的微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过往岁月的抽象追溯与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采用生动的教学模式代替较为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枯燥的解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解答疑惑,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辅导。

2.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初中是学生生理以及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而且初中时期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基础学科中的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打造一个高效且有趣的课堂便成了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由于个人原因或者家庭原因,其心理、生理以及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对学习的需求也不一样。微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进行选择的学习资源,还让学生可以在课下选择合适的微课进行补习或者复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由单一化学习逐渐走向多样化的学习。初中语文知识较为烦琐,许多学生所面对的较大困难便是记忆,而微课将教学知识进行了分解,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点以及难点和易错点多方面进行记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且,微课走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学生需求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4篇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因为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讲课有趣,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酒杯过时必须赋诗,不成则罚酒。其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另十五人各赋诗一首。王羲之为所赋诗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一些小故事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自己对考题的思考范围,从而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趣味中成长。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规律,告诉学生文言文试题命制稳中有变,不变考点是实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等,变化考点是启示感悟和评价赏析等,学生应该在继承中有创新。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二、增加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运用趣味教学法给学生做一些思想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教师通过趣味讲解,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给学生一些解说,让学生猜测是哪首古诗词中的哪一句,例如白居易的古诗词之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哪一句,这首诗是哪首诗,如果学生答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话,就说明学生回答正确,如果学生回答出该诗是《钱塘湖春行》的话,就证明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教师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记忆需要掌握的诗句,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任务完成时给学生增添一些课堂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缓解或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教师运用趣味性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学为中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的语文教学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教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学为中心”。以“教”为中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有可能会出现无记录的无效学习中,而“学为中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实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正确定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1.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结果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没有动脑思考问题,只是跟着老师的讲解学习。因此,要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好学好问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多教”是无效的,学生的“多学”才是学生掌握扎实知识的有效学习途径。

2.建立教师的核心地位

“学为中心”的初中语文课堂,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是要淡化甚至取消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始终要处在“核心”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

魏书生先生说过:“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学习中吸收。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要按照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高校课堂的教学。

二、科学调控教学过程

1.网络平台与传统课堂的科学结合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具体课题和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专题学习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查阅多种学习资料,获取有用的网络信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一系列的学习专栏:浏览专题、品读专题、精读专题等等,把教材和经典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出语文素养。

在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链接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筛选和科学调控。防止学生在众多的网络资源面前的无所适从或者是在网络面前多度沉迷,从而得不偿失。

另外,每个学生的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进度是不同的,教师要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科学调控。对于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而对于掌握尚且不扎实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对这些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想达到高效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创建丰富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精彩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例如,情景剧、辩论赛、分角色朗读等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文本为基础进行剧本编排,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通过学生的用心演绎,感受文中故事中的皇帝的兴奋和大臣的尴尬。学生也只有真正的沉浸在文本中,真正的倾听文本时,学生的表演才会贴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课堂课本剧的演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加强化,从而促进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

3.加强合作

小组合作是“学习为中心”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自信的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进行搭配。使学习小组能够分工明确,提高课堂学习的学习效率。

4.注重课堂交流总结

除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上的总结交流也是“学为中心”的高效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学习的收获心得,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下学习成果。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表达的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授《诗经》时,可以使学生交流总结其中的丰富的意象。“逃之夭夭,其叶蓁蓁”,中,用桃花来烘托出一种欢喜的氛围,桃树果实丰满又象征这美满的生活。

学习《论语》,学生认识了古时贤者的大教育家――孔子;学习了杜甫的诗歌,读出了他崇高的儒家仁爱和忧患意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学了鲁迅,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事,看到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学了莎士比亚,体会到了人生中的缺憾美,体会到悲剧的震撼力量。

使学生在课堂的交流总结环节,展现出睿智的思想和到位的赏析。

三、结语

以学习为中心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不仅获得了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有用的学习资源,更使其在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有了层次性的提高。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层面到精神建设方面都得到全面地渗透,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第6篇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从以前教师的繁琐分析到现在教师谈“讲”色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反握“讲”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加上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也不得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二、这样的合作学习有用吗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

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当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三、怎样提问更有效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

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的适时启发,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扉。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节课都应该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进一步改进。

第7篇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具体地说: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洋思的这一教学模式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打破课文由先到后的讲授法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沿袭着课文从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病是把学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画好的一个圈子内,欲出不能,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缚。这恰好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法背道而行。所以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真正使他们拓展思维,开辟学习的新领地。如:《孔乙己》一文开头便对咸亨酒店大写特写,那个社会那个酒店对于学生是空中楼阁,朦朦胧胧。倘若硬让学生先从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开头去学,那只能变成“强扭的瓜”了。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开始,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断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节,即整个文章的部分。学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语段找出来,我认为学生会很认真地自己去探究,也就很轻松地将其他各情节贯穿起来。

三、课堂教学中将“是与否”的评价改为鼓励表扬式评价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证地评价,就犹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8篇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价值 策略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技术层出不现,高中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微课”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一、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概述

“微课”重在于“微”上,具有明显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单一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其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定义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围绕知识点,利用教学视频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教学方式还处于课程应用的初级阶段,虽被教师和学生广泛接受,但在实践运用中还需教育工作者加大研究。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不仅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还在课堂上创设了资源的小环境,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尤其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百花齐放”,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微课”进行思维的拓展,为学生创建想象空间,提高学习能力。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短小精悍而得到广泛应用,其最直接的价值就在与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使学生直接进入到教学主题上。常言道,好的开始注定会有好的结果。利用“微课”在课堂的开始进行导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教学内容的心里,还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红楼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段《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到红楼梦中,然后在讲解红楼梦知识,学生会更感兴趣,会更易于理解。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有效策略

虽然在其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加以改善。本文借鉴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提出以下的有效策略:

(一)“微课”内容要简而精,要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往往会出现多而杂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简而精的“微课”,发挥其价值,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可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教师在利用“微课”时,一定要注意“微课”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微课”在语文课堂上充当兴奋剂的作用,让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与乐趣。

例如,语文课本中《六国论》一节,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更因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难以琢磨等问题,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授课时,先根据教学内容简单介绍文章的历史背景,然后让学生诵读一遍。针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视频来理解。最后在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学生更易理解。这里开展的“微课”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使得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二)用“微课”代替作业,转变巩固学习成果方式

高中语文知识多而杂,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囊括全部知识点,这就需要布置作业来完成学习,并对课堂学习成果进行巩固。教师可以转变之前的课后布置作业的方法,通过“微课”视频来观赏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更能对语文知识进行课外扩充。在学生利用“微课”来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达到监督指导的目的。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雷雨》这篇课文,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不能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需要学生利用课下实践进行补充学习。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雷雨话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后进行观赏,然后写一下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这样不仅使学生愿意完成作业,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还掌握了语文知识,更因为“微课”的短小而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生活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迈进教学的“微课”时代。“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价值已经被教育界认可,它取得的效果更是显著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微课”,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尽量改善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梅.“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思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