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优秀课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写作策略;小学语文;提纲;草稿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写作策略教学。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讲解写作方法,极少有涉及写作策略的培养和指导,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限制。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写作策略知识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一、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解决写作教学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策略知识。比如从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来看,主要问题是作文内容空洞、中心思想混乱,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实际生活观察较少,生活常识积累少。找出问题的根源,就能够“对症下药”,写作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写作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写作策略,特别是教一些观察程序与方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2.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就是无法有效运用写作策略,自然影响了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写作策略具有密切联系,一旦学生掌握写作策略就会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制订写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并在活动中合理调控写作过程,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主要的写作策略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应用,我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建议采用如下几种途径应用写作策略知识。
(1)提纲策略。当刚开始写作时,提纲策略属于一种比较常用的写作策略,这种策略就能够把学生个人的写作思路列举出来,当然也可不用在书本上表现出来,在心里构思提纲。比如让学生对《台湾的蝴蝶谷》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将提纲直接发给学生,然后结合剪纸作品(用剪纸剪成蝴蝶)讨论将具体的详细描写安排在什么地方。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就让学生把提纲列出来,而且要强调提纲一定要有层次感,就能够确保顺利进行写作。而且列出了写作提纲后,学生脑海中对这篇文章的脉络比较清晰,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2)草稿策略。本文所提到的草稿策略即为写作中的初稿,这种草稿没有必要具有写作完整性和书面公正性,并且还能够随意更改,但是必须要保证整个写作思路具有连续性。事实上,在写作教学中打草稿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写作策略,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要求学生先打草稿,通过这种策略就能够确保学生写作思路具有通畅性,同时还要避免发生字词不准确、词不达意等各种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草稿策略非常重要。
(3)清单策略。这种策略大多是使用到作文修改中。修改作文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标准,即为实施清单策略,当然“清单”必须要详细、具体,还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心理意象策略。该策略重点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生动刻画事物、人物等,特别是小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写作时要有自己个人的观点。教学时,教师不能够只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新奇观点给予否定或评判。要从写作中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想象进行适当引导和鼓励,引导学生写作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写作策略的实际应用
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阶段都在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在写作教学的构思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会将写作策略知识融入教学中,比如列提纲、目标设定、头脑风暴以及角色扮演等;而在写作阶段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同样应用写作策略知识,比如怎样克服心理影响、低水平加工等;写作的修正阶段,语文教师采用的写作策略知识包含了自我判断、自我观察及自我言辞表达等。而写作教学内容方面的写作策略,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就是梳理习作心理方面的写作策略;其二从杂志或者优秀的作文中选择一些课例,分析课例,从而分析小学语文写作策略的教学状况;其三就是把现有研究与写作教学中的写作策略知识作比较,再结合课例具体分析。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写作策略知识,有效推动了写作教学的发展。但从我国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现状来看,在运用写作策略知识时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习作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小学生的自主W习时间较少,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将写作策略知识应用到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从而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2]郭红霞.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22).
“苏派”教学
“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教学主张及风格的传承研究”通过对“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于永正、薛发根、孙双金及本土的陈建先、马建明、陈红等教学主张及风格的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探讨传承他们教学主张及风格的方法、路径与策略,并在学习、借鉴、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地主动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及本土的地域风格等,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见解,探索自己的教学范式,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及风格,建构教学主张及风格形成的实践与理论体系。
一、探源:为什么是传承?
传承是传递教法的一种传统形式。随着研究的持续和深入,我们在对“苏派”教学认识与研究在日渐逼近本质的同时,目的也更加明朗起来――那就是对“苏派”教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研究”这个单一的层面,还应该聚焦对“苏派”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及教学风格等的传承上。
“教育教学主张及风格只有创始人,缺乏传承人,是无法保障教育教学的生生不息的。”所以,要想“苏派”薪火相传,就必须注重传承,尤其是教学主张及风格的传承。
二、解构:传承什么?
传承什么?传承的应该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鲜明的教学主张,以及独特的教学。因为,他们的教学主张及风格所指向的教学实践及物化的教学成果,揭示了“教真正的语文”的本质内涵,承载了“教真正的语文”的实践路径,阐述了“教真正的语文”的思想意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启示并引领着小语教学走向“教真正的语文”的回家之“路”。
为此,在研究中我们精心选取了七位“苏派”小语名师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是享誉小语教坛的特级教师――被称为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师旗帜的斯霞,被广大教师公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坛最有影响的李吉林、于永正,还有在世纪之交崭露头角被称为新生代特级教师的薛法根、孙双金、陈红和陈建先等。以下就是我们对他们教学主张及风格的梳理与对比。
1. 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是对学科和教学特质深度开发后的独到见解,它坚定地指向教学实践。
表1:七位”苏派”小语名师代表的教学主张及课例等。
如“表1”就向我们立体直观呈现了七位“苏派”小语名师代表的教学主张及课例等,研究他们的“教学主张”就是在研究如何“教真正的语文”。斯霞“随课文分散识字”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薛法根的“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等教学主张也无不揭示着“教真正的语文”的本质内涵。
我们研习这些多样化的教学主张,也是在研习他们课例得失利弊及如何改进,为我们深入探讨“教真正的语文”最本真的教学过程与最基本的教学范式提供了参考,更为我们形成教学主张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2. 教学风格
风格是教学的境界。风格也是教师成熟和成功的标志。在“苏派”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苏派”已经初步形成“清简、灵动、厚实、精致”的教学风格。在“苏派”风格的影响下,“苏派”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表2:七位”苏派”小语名师代表的教学风格及课例等
如“表2”关于对他们教学风格的界定,虽然出处不一,但是这些已经为他们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已经为大家所公认,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即合理。通过梳理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的教学主张及风格、经典课例等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着一代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和探索,为我们完整地检索新时期各个年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和特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轨迹,传承他们的教学主张及风格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参考范式和理论依据,引领着我们正走向“教真正的语文”的坦途。
谁在风格的研究和追求中走在前面,谁就能赢得未来的成功。如果我们也有追求教学风格的强烈意识和扎实的行动,就一定能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来。
三、策略:如何传承?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如何传承“苏派”名师的教学主张及风格,用冯友兰先生的“照着讲”和“接着讲”尤为恰切,即首先要扎实学习、实践与师承他们的教学主张及风格,把握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其次要深化与创新,形成我们自己“教真正的语文”的教学主张和教学范式,把“教真正的语文”落到实处,教学风格也自然生成。
聚焦“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虽然斯霞、李吉林、孙双金出生的年份各相差20年左右,为“苏派”小学语文的三代核心人物,但是他们各自所标举的教学主张及风格内涵同多异少,且都存在着明显的“师承、趋同、突变与坚守”的现象,这在我们系列研究“苏派”名师教学主张指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证。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对“苏派”名师教学主张及风格的“认同、融通与实践创新”等路径,寻求到了教学主张及风格的“共生”策略:
1. 师承,基于实践的异构
教学主张的生成并非闭门造车,“教学主张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见解,它坚定地指向教学改革的实践。”薛法根老师追求“智慧教学”,其理想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展他的言语智能,于是“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教学主张应运而生,“组块教学”更加清晰起来,“清简”的教学风格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何学习?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同课异构”是学习的最佳路径。基于课例的实践异构,可以系统地融通名师教学思想及我们自己的教学见解,既是“取长补短”的上乘策略,也是“持中致用”的最好形式。如教学《九色鹿》,薛法根老师设置了“三个板块”―― “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我则设计了“四个板块”――“ 默写――习言――批注――练笔”,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这就是在学习,在传承,看似是在形式上的一种模仿,实质是思想上的一种皈依与师承。
2. 趋同,源于理论的聚合
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之所以走向繁荣,与当下所形成的诸多的教学流派有着很大的联系。如”苏派”的小语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陈建先等,他们所倡导的“情智语文”“本位语文”……就诠释着语文教育教学一些“前沿”的理论动态。对他们的这些“前沿理论”我们要认同,认同并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是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吸纳,并在对比中形成自己的对语文教学的见解,或者说是主张。如,针对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困惑时,陈建先倡导“本位语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实践活动。”薛法根倡导“清简:为言语智能而教。”孙双金倡导“课堂要向学生的问题敞开。”……他们不谋而合。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么这就是方向,我们应该认同,换言之要趋同。因为,这里的“合”诠释的就是“语文教育之道”。
3. 突变,重于个性的张扬
教学主张及风格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一个缺乏教育自觉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传承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与融合,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全盘接受与坚持,它也有突变的时候,因为,研究中我们发现:发展性是教学主张及风格的生命,这也意味着教学主张及风格具有时代特征,彰显着时代意义和时代色彩。在我们所开展的“教学主张及风格形成的实证研究――以薛法根教学主张及风格的师承、趋向、突变及创生的个案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用薛法根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模仿、融合、创新,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境界,而每一个境界都是一道教育的风景,也是人生的风景。”创新即意味着突变,意味着个性的张扬,意味着我们也需要有“树旗”的意识――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及风格。因为,我们认为教学主张及风格在传承过程最怕的就是“无我”的境界。
4. 守正,归于规律的坚持
教学主张及风格在传承的时候最忌讳保守,不思超越。实际上,继承和创新并不矛盾,传承者只有守正,不敢创新,则难以超越,因为传承更在于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它不应是封闭的,更应是开放的,创新的。名师的很多理念、规律是融通,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理论及课例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剖析、借鉴。如研读于永正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我感受了文化支撑的力量,研读孙双金老师执教这一课,却让我感受到了情智共生的曼妙……对比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两位大家的鲜明的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但在研读中我们也一定能发现:总会有适合自己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传承他们的就是这些“适合自己的东西”,其中也同样包括那些关于语文教学最本质、最共性、最规律性的东西的坚持与秉承,这是“传承――共生”的最高境界。
四、建构:形成可以传承的教学主张及风格
无论是本位语文还是共生语文、情智语文等,在某种程度上都传承或师承了老一辈教育家的精粹,为此,我们只有更好地传承、融通与创新我们的教学主张及风格,才能更好地广大语文教学的思想。于永正、薛法根、孙双金等都有自己坚定的教学主张及教学风格,在研究他们教学主张及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可以传承下来的教学主张及风格。
如何形成可以传承的教学主张及风格?需要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首先,即必须夯实“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其次,必须坚守“儿童本位”。教学主张的立根之本是“目中有人”,即对人的本性的关注与呵护,自觉地对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第三,必须彰显“语用特质”。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民族共同语的教学,是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在基础上还要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规律,要以“热爱儿童”为语文教学目的;以“通过语文学习语文”为教学路径;以“语文课做语文的事”为行动导向;以“丰实儿童语文世界”为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需要坚守“师承、趋同、突变与共生”的规律,践行自己的教学主张的同时,还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在不同的情形中进行多次重复与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风格即人格。
在“苏派”名师教学主张的范式启示下,笔者提出了“语言是其根,思维是其脉,情感是其实,生活是其源”的教学主张,并初步构建了“‘语言、思维、情感、生活’四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范式。“四位”代表语文教学的四个层面,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语言”这根主线,必须在“言语体会”和“言语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的“生活”,力求让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慢慢向“教真正的语文”靠近,与此同时,“尚简、洒脱、扎实”的教学风格也日渐形成。
教学主张及风格不是少数名师的专利,而应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因为教学主张及风格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事实上,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特色,问题是,其特点还不清晰,其特色还不鲜明,对教学主张及风格的追求还不自觉,如今有名师的引领与感召,我们师承就有“根”,我们的建构就有可能。
一、 叩问校本研修之痛
1. 主题缺失问题。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专题意识越来越强,但每学期定什么主题,却让组织者绞尽脑汁。往往想到什么是什么,随意性较大;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再干脆流行什么做什么,依着别人的样子,照葫芦画瓢。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活动,一次活动就完成一个主题研究或解决一个问题。一学年下来,研修次数频繁,主题多而杂乱,缺乏系统的联系,好像无数珍珠散落天际。
2. 形式片面问题。时下,盛行的校本研修形式很多,如观课议课、课例分析、反思总结、沙龙论坛、同伴互助、专家讲座等,研修的过程无非就是将几种形式简单组合。虽然条块清晰,但片面运用难与主题契合,导致问题重重。同伴互助很快会失去新鲜感;薄弱学校难请到专家,且讲座不易对症下药。长此以往,不禁让人质疑研修形式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主体缺失问题。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是直接受益者,但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领导一头热,教师缺乏研修的热情。35周岁及一级职称的评定,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一场研修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可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少数人口中。课例展示的总是几位年轻教师,交流研讨的又集中在几位骨干教师身上。即便点名评议,也是寥寥数语敷衍了事。教师主体缺失,内需不足。一场研修活动结束,收效甚微,更不用谈后续的行为跟进和反思实践了。
二、 感悟校本研修之伤
为了了解校本研修活动的现状,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我校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从问卷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端倪:
1. 关于研修主题。91.4%的教师认为,每次研修活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82.9%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实际需求;77.1%的教师认为,事先不知研修主题,会直接影响交流效果。由此可见:每次研修活动需要切合一个主题或解决一个问题,主题可以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来。引领教师参与到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明确研修目标,深入研修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讨,挖掘问题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而产生新的思考。
2. 关于研修形式。“在研修活动过程中,您觉得怎样的活动形式最有效?”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们选择较多的是:D. 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 (57.2%);C.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31.4%);其次是:B.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11.4%)。没有教师选择 A.听理论讲座。由此可见,同事间的交流往往因局限于经验的共享,而缺乏权威的引领,就出现了“萝卜炒萝卜”的耗时低效现象。所以,教师更渴望有专家或优秀团队,能深入课堂细致引领,尤其是青年教师,希望得到专家一对一地跟踪指导,促进其快速提升。而年龄偏大些的教师,则倾向于专业团队给他们提供范例,供参考学习。其实,教师们认为最有效的研修方式就是深入课堂,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切实解决个人教学中的问题。
3. 关于研修过程。在调查“您喜欢哪种现场研讨方式?”这一倾向性意见时,绝大多数教师喜欢让与会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形成上课教师、与会教师和专家多方参与、多元互动的现场氛围,而不喜欢让研修活动变成“一言堂”。在“您是否会在研修活动中主动发表意见?”数据统计中,仅有 23.1%的教师会主动现场发言,而76.9%的教师则成为现场旁观者。由此可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觉得研修活动过程中,需要提高参与者的互动交流。教师们渴望听到外界的声音、多方的意见,希望有思维的碰撞,找到自己的知音,或者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同时,又漠视自我主体的行为。长期在研修活动中被边缘化,使他们满足于仅当观众,而不愿走至台前,展露观点,参与研讨。
三、 探寻校本研修之路
问诊校本研修之痛之伤,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校本研修需要聚焦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引领教师教学实践的变革,目的不是把教师塑造成理论人,更不是像布迪厄所批评的那样,“把实践活动变成符号学书写游戏”。因此,校本研修要立足于学校实践,确定研修主题,并为此进行充分的信息分析,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我校在区域内属于较薄弱的学校,校本研修开展也曾举步维艰。自2012年底,学校成功申笫二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有效达成的行动研究》后,我们尝试以课题为抓手,坚持开展课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学校校情的,以课题为引领,以研修为活动载体,在实践中渗透问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式,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研修模式。下面,以语文组在本学期开展的《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为例,谈谈我校在改善校本研修状态,解决校本研修问题的具体做法:
1. 关注生成,提炼问题,追求主题的系统性。自学校十二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有效达成的行动研究》确定以来,各教研组反复研读《课标》,查阅相关课题文献资料,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进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研究中生成新的问题,展开新的思考。每学年,各教研组都会将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生成的共性问题,认真梳理提炼,分解细化为校本研修的系列化小主题。这些系列化主题在研修目标上,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研修过程中,更具有参与性与生成性;在研修效果上,更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
本次《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校本研修主题,就是语文教研组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在上一学年《扎根语言文字,追求适性课堂》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中,衍生的新问题。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发现,第二、三年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清,目标“越位”或“缺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第二学段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教学容易贪大求全,目标茫然,随意性强。如何依据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精确定位目标,有效开展实施,是目前学校语文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于是,语文组决定在本学期开展《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希望能进一步明晰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探究达成目标的有效策略及操作方式,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2. 遵循规律,层层推进,优化形式的多样性。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们普遍厌恶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校本研修活动,而更倾向于草根式、有价值的研修项目。研修的形式需要为内容服务,形式无所谓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怎样用好。单一的研修形式或将几种形式简单叠加,而不注重内涵与本质的需要,忽略教师的能动性,不遵循研究规律,是难以实现研修效果的。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者,要善于把多种研修形式进行优化整合,使活动结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所有的参与者全员投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深入其中,有所贡献,共享思考,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就将“课例研讨、反思体验、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专家引领”等形式进行相机融合,紧扣课堂教学实践,在不同的研修阶段,根据需要,采用适合的研修形式,逐层深入,螺旋提升,让每位教师享受过程,收获成长,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难题。(附“研修过程”)
3. 深度研修,智慧共生,实现过程的互动性。课题研究式的校本研修,就是引导教师们亲历研修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针对问题展开学习,结合课例聚焦问题,围绕重点深度研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而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支持,让交流互动过程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和思想的碰撞,促使教师变得更为聪明。虽然,较薄弱的学校很难请到专家或优秀专业团队加入和指导,但我校借助“一体化办学”的契机,依托“1+X”校本研修实验项目,将优质资源最大化运用。导师全程参与研修活动,提供范例细致指导;共同体学校优秀教师倾情加盟,互动研讨,拓宽研究的思路和视野;专家现场针对问题答疑解惑,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或问题情境中去阐述。组织者适时凸显不同观点的争论焦点,引发教师们自己去辨析、去思考,共同催生出新的认识和新的体验,让整个活动焕发出光彩。
在《清晰目标,因材施教――小学语文叙事类作品课堂教学年段目标定位与实施》的校本研修第九阶段的活动数据统计中,教师的发言面100%,共同体校优秀教师参与面100%,教师互动率64.7%,专家对即时生成的4个问题答疑,现场解决1个问题,经专家指导梳理提炼后生成两个问题,作为后期行动研究内容。在本次研修活动后期的跟踪问卷中显示:有57.8%的教师,在研修活动结束后,能自觉整理笔记,修改完善教学反思,梳理下一步的教学研究方向;有78.9%的教师,继续思考研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有益尝试;有84.2%的教师,表示会借鉴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
可,基于教师实际需求的课题研究式校本研修,真正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思维,来思考和分析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以研究者的智慧,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意识和研修热情,使校本研修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1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1
围绕教育局及教研培训中心的工作要点,以“质量”与“和谐”为中心,突出“良好习惯养成”和“课堂教学改革”两大重点,坚持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原则,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目标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全力推行目标导学与课堂观察,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与措施,提高课堂实效。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书写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科教研,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力争形成“研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模式。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名师引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细节问题。在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建议”的基础上,实践创新,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快乐、高效、智慧”的语文课堂,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2、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召开研讨课、阶段交流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课堂上,要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半年,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期达标验收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听讲、审题、阅读、写作等习惯的培养,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将功夫放在平日,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首先,针对目前学生书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书写笔顺和书写姿势,通过学科会进行重点强调,让全体语文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堂堂抓、人人抓,坚持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其二,树立抓实写字教学的优秀典型,通过经验交流、公开课等形式,推广写字教学的经验。其三,各校要开设写字课,保证练字时间,坚持日有所练,保证书写质量,做到练有指导;重视调研,将写字教学作为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抽查现场限时定量书写,检查书写姿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多措并举,营造全员重视学生书写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加大教学过程的指导。加强教学案的研究,抓实集体备课,通过多轮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导学方法与策略,合理使用学案,将目标导学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课堂调研、问卷调查、交流谈话等方式,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抓实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继续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及月质量检测,时刻关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力求堂堂清、日日清,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开展课例教研。继续开展课例大教研活动,以“课堂观察20问答”的学习为重点,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发挥课堂观察量表在课例教研中的工具作用,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课例研究走向深入。
7、开展校本教研。结合学科特点,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将教材解读、课堂实施、学法指导等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生、教材和课堂,提高教师研究学生、吃透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8、开展网上教研。加强站的建设,丰富网站内容。继续开展每月主题论坛活动,评选精华帖,提高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9、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研究工作。找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开展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整体水平。
10、发挥名师带动作用。认真落实《文登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七名”工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强化对名师人选的管理、培养、使用,重视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跟踪培养。适时开展名师报告会、课例展示等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大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学习的课本
(1)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2)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3)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
(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其次,课堂要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2)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合理地讲练,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另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要有大局意识,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速度慢,不及时完成或是抄袭等。针对以上情况,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四、 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1)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由于学生经历、知识、生活范围上相近,因此学生更容易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中接受教育。所以,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2)课堂教学要坚持“三为主”:即: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以学为主: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以练为主: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以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赛为主: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可以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五、课后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场世纪春雨,洒向广大教师的心田。一切都是充满朝气,一切显得生机勃勃。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是幸运的,又是充实的。因为这场“春雨”,让我多了一份美丽,一份希冀,一份收获。
记得2003年的那个暑假,顶着炎炎烈日,冒着伏天酷暑,我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那绝对是一次强劲的头脑风暴,什么“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预设生成”、“对话合作”、“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体”都给我的教育观念注入全新的血液。专家引领,课例导路,懵懵懂懂中我好像知道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了。那一刻我激情满怀,憧憬溢胸,心中的那份期待也在与新课程的初遇中变得踏实。于是,我敦促自己,趁着自己年轻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水源”。于是我自费订阅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语文之友》、《中小学研究》、《小学教学研究》、《新作文》等一些教育教学杂志,并利用赴杭州学习的机会在教育书店购买了数十本理论书籍,这些阅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学会审视自己;每晚我都挤出时间,在李镇西老师创办的教育在线论坛与天南地北的同行们进行网上交流,切磋。有了这次和新课程的初遇,我守住了作为教师的那份执着与慰籍,多了几份憧憬和梦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我完成了近6万字的学习笔记,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由于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先导,我在教学上不断地求新求实,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富于人性化的教学之路。为此在课堂教学上我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金坛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常州市“教学能手”评比中,通过层层的筛选,最终获胜。当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得益于我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作为学校的教务员兼教研组长,我负责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研究》、《农村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的整合研究》的实施,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尝到了教科研带来的甜头。在我撰写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中,已有6篇论文在《中国教师报》、《中国现代化教育》、《湖南教育报》、《小学语文研究》、《常州教师教育》、《金坛教育》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且有3篇论文获省三等奖,6篇论文获金坛市一等奖,另外还辅导了多篇学生习作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一、统一规划、规范流程、充分发挥教研片区联动作用
1、注重教研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来推动县片区教研采用专题教研模式。县级教研项目在每学期初就向全县各校公布,片区教研专题由基层学校和教研员下发调研后共同确定,具体实施计划并报我部备查。
2、规范教研流程,明确“备、说、听、评、总结”各个教研环节的整体要求,并及时做好教研记录,教材收集、整理、经验推广工作,强调在教研前一周将教研材料提交学科教研员,认真研究后,提出意见,再把材料返还各学校,参加教研的老师进行修改完善。今年3月16日—22日我们在全县分6个片区,对以上流程进行观摩性的教研,收到良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共有7个学科的专题、168名教师讲课,并评出28节优质课参加市级“进取杯、开拓杯”的赛课,有18人获一等奖,二小的李玉梅老师获语文学科特等奖。
3、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研网络建设。建设县中心教研组—片区校际教研组—中心学校教研组—乡(镇)片区校际教研组—各小学各级教研网络,拓展课改研讨的横向联系,为农村教师提供研讨的平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智慧共用,成果共生。
二、关注基层,全体参与,切实强化服务组织协调
课改以来,我们明确提出,教研员应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坚持下乡下校,随堂听评课,参加片区教研和培训授课,深入调查研究。一是教研员挂钩片区,基层教师结对指导,通过随堂听课和参与集体备课,交流研讨活动呈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二是阶段性检查评估与指导,今年4月10日— 5月15日,对全县小学教学工作进行督查,教研员进校入课堂,不仅听评课和检查教师的案头工作,还开展实证教研,业务领导评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校及教师业务水平,培训、反思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协商,适时进行指导,从而掌握课改工作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突出重点,关注“三课”,多方促进教学方式改进。
“三课”是指课堂、课例、课题(专题)。
1、重建课堂教学常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学理论》和《宾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一是淡化“教案”强化“设计”,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进行教学,二是尊重个性,今年10月我们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从下到上全体参与,全县小学每科围绕2个专题进行个性设计,资源共享,最后形成典型课例360篇。并汇编成册。
2、倡导新的教学模式,一是要明确目标,研读课标。二是突出互动。三是要求承认差异,关注发展。对此今年3月13日在进修三楼专题召开宾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会上有二小赵艳阳和李玉梅老师作文进行了工作汇报,教研员点评总结,全县240名三、四年级教师听课。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送教下乡活动
9月20日组织二小学青年教师张冰、李玉梅和金环宇3名教师到满井中心校送教,三名教师不仅上示范课,而且与中心小学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设平台,交流互动,研培一体、努力实现练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1、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及专题讲座培训,今年2月22日—25日积极组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骨干教师参与,哈市阳光助教宾县专场活动,近450人参加了培训,对今后的课改产生深刻的影响,9月3日—4日聘请省语委办专家到宾县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教学培训活动,会上有指导,评课,有互动与交流,全县近200名教师接受培训。
2、是对在全县教师业务测试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集体培训,今年8月17日—20日小学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近260人参加了3天学科知识培训,为课改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是积极组织小学各学科教学能力的评比工作,通过“仿真课教学”“理论测试”评出小学学科教学能手40名
4、幼儿教师参加市岗位练兵展示活动获得大丰收。进修校获优秀组织奖,有6名参赛教师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四、 网上互动初步形式。
今年6月15日—16日小学数学,7月10日—11日小学语文通过“uc”培训的形式展示“专题”岗位练兵现场互动活动,数学有8名教师,语文五小学9名教师参加现场论坛活动,受到省市教研员及专家的好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单调,不少基层学校的教研只是停留在听课 评课,缺乏鲜明的主题和有针对性的内容。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滞后,还未能形成对校本教研工作有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三、理论上的超编,实际上的缺员,导致部分教师课时负担过重,不少农村学校中低年级教师“包班”现象相当严重,没有时间开展或参加教研活动。
四、作为校本教研主体的教师,对校本教研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清楚,学习、认识不到位,被动参与,应付了事,考核要求的反思、案例等文本材料,相当部分是网上下载文章。
五、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教研水平差异大,出现“县城强,农村弱;大校强,小校弱;中心小学强,基层完小弱;青年教师强,中老年教师弱”情况。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要继续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评价管理及激励机 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及岗位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要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拓展研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活跃 研讨氛围、营造教研文化。
三、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研队伍,充分发挥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和特聘教研员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层次。
大家好,今天为了竞聘小学高级教师我第2次向大家述职。在这条充满着坎坷与险阻的竞聘道路上,经过失望、徘徊、期盼后今天又一次地站到了大家面前。
我出生于1971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至今已有快有25年的教龄了。这25年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英语教学兼班主任工作。XX年12月取得大专文凭,在XX年、12、13、年连续被评为县,乡级“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称号。参加了XX年全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培训并于取得了合格证书。在XX年4月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硬笔书法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XX年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中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XX,XX,XX年分别获得全县小学自制教具评比中二等奖或三等奖的荣誉证书。
自从参加 工作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及业务学习,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笔记,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我能服从领导安排,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同事坦诚相待,真诚待人,相处关系融洽。
记得那是95年9月,我的女儿刚刚满月,尚在哺乳期间,正需要母亲的照应,而面对班上几十名刚刚入学孩子家长期待的目光,我感到肩头的重担是沉甸甸的。我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坚持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校,放学送走最后一个孩子。安全送回了学生,回到家时女儿早已饿得哇哇大哭,脸上挂着泪水,我心疼不已,而想到班上的孩子还在等着我。第二天,我又照例早早赶到学校……感谢这段经历,正是体验了为人母的艰辛与不易,才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重大: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学校把重担交给我们,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挑起这副重担。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始终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工作,从不因自己个人的得失而对工作有所松懈,从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而对学生的态度有所不同,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二十五年来,我所带的班级曾多次获得校级“文明班级”的称号。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充满艰辛。带好一个班级可不容易,这是对我的工作能力的挑战。怎样带好班级,改变所带班级一系列不良现象呢?我想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是教师管理好班级的基础,教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是改善家长和老师关系的剂,而教师过硬的教学能力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先决条件。于是,我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首先从学生最敏感的位置着手,公正的按照学生的个子高矮采用前后轮流坐,不搞特殊化,不设关系户;二是采用多种方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热爱读书,让学生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做一个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的好学生,避免因孩子之间的矛盾而引起家长间不必要的纷争。三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赢得家长的信任。我每天都坚持早到校,带领学生读书;优化课堂教学,减少作业量,要求学生两周读完一本书,在课时很紧的情况下每周专门抽一堂课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校讯通和电话或面谈的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日子在不经意中流逝,孩子们就在这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个浸满书香的日子里,悄悄地进步着,悄然地改变着。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也有差异,对待历年来班上的后进生我没有歧视他们,而是在生活中给予他们真诚的关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棵小树苗茁壮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积极钻研教学,阅读专业书籍,力求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分”要质量。我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历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工作督导检查中,无论是所抽听的常规课还是备课本子,都能获得好评。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在XX年所撰写的电教论文《农村老师的最爱》,所提交的题为《火烧云》的教学课例在南昌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主题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撰写的论文《以“纯真的童眼”探知童心》均荣获南昌市教育学会二等奖。XX年所撰写的论文《浅谈一年级拼音教学》在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三等奖。XX年所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学的更容易》,XX年撰写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XX年所撰写的论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XX年所撰写的论文《班主任教育叙事》均获得县教体局,县教育学会的二等奖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