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经济增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经济增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经济增长

第1篇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受自然资源的影响,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和发展将决定农业经济的增长情况。水文条件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助力的作用。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良好的土地资源,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高效,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能源、矿产等也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市场交换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增长[1]。

2人力资源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直接的影响,农业产生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的操作才能得以实现,每一环节的人员调控与人员的能力都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依靠人类的才能和智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农业发展才能够实现高效,经济增长自然就会实现。

3农产品出口总值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逐渐实现全球化,农产品的出口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增加农产品的出口总值,有助于缓解我国国内市场中农产品过剩的现象,对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是影响极大的。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的种类比较多,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增加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同时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比较低,在加工方便食品方面具有价格优势,方便食品的出口值也会得到增加[2]。对农业不发达的国家扩大农产品出口,不将农产品集中出口到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加强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为农产品的出口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并落实到实处,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4科技因素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也离不开科技的帮助和支持。科学技术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支出,为农业经济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提高了农业土地的使用效率,将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够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农业损失。土壤改良技术、套种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3]。

5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增长对策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在明确农村信息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1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

1.1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了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农业生产率得到了提升。当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着生产技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可是,在这三个方面起主导地位却是作为科学技术的信息化技术。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庞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使得互联网经济交易不断发展繁盛,降低了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交易范围的扩大。

1.2农村信息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增长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国广大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的进步决定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让农村信息化得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

1.3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

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才是真正的主体,离开劳动力,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但是伴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高科技都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当中,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这些高科技进入农业生产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

2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软硬件建设水平低

(1)当下、我国广大地区的农业部门缺少高科技设备,开通的信息化建设网站水平比较低,造成信息量比较少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甚至有的地区还没开通专门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网站。(2)广大农村地区对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力度不够,这样对市场的开发也形成了不利的因素,导致农业信息的浪费。(3)网络应用的水平比较低,也就不能开发出高端的软件。

2.2农业信息队伍的建设力度不够,管理水平较低

(1)缺乏专门的农业信息的采集人员,这就造成农业信息不能及时的提供给农民,浪费了许多农业信息,也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便。(2)缺乏精通网络技术和运用经济规律的专业人才。

2.3农民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意识不强。在你村地区农民还是依靠广播和电视去搜集一些农业信息,不能很好的运用网络技术采集农业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这就限制了农民学习网络技术的能力。

3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平衡得,而且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非常落后的。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来说,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要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慢慢步入正轨,必须根据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投入高科技设备帮助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对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覆盖提高重视,一方面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搞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做到网络遍及各乡村,争取没村都有电脑。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农业、气象等方面的信息整合。要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3.2加大信息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准确的说是离不开投身于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首先,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其次,加强对所有参加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人员进行系统和专业的业务培训,着重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3.3搭建标准的技术平台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基础的网络覆盖,而且也要有高性能的科学信息化技术,因为技术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支点和基础。在搭建标准化的技术平台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政府部门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确保建设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进步,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因此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要想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发展好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在和提高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热合木吐拉•阿布都热西提.试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科技财富.2010(08)

第3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新动力

1前言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农业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与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艰难的起步与摸索阶段,而且正处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最为关键的时期,需要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做为支撑。事实上,对于农业信息化而言,它的本质特征与农业经济的增长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注定其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农业信息化,不仅仅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由此可见,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探究是尤为重要的。

2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增长

2.1农业信息化概述

究竟什么是农业信息化,可以说目前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与认知的阶段,在对诸多专家和学者的见解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认为农业的信息化据说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水平,从而保证各种可能涉及到的信息资源在农村地区得到最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在提升农村居民整体信息化意识的情况下,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增长。

2.2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分析

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地域的广泛性。我国地大物博,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是地域广阔,差异显著,经济整体发展不均衡,这样无疑就给农业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带来了更多的成本与更大的风险,也很难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均衡推广与应用。其次就是内容的复杂性。农业生产不仅仅具有自然再生产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经济再生产的属性,这样的双重属性就导致其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不仅仅包括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包括水土、地形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和资源因素,还有制造、加工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正是因为如此,就势必导致农业信息化的内容也是相对复杂的,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再次就是发展的长期性。农业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对象是农民和基层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有限,这就注定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以及效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艰巨而又困难的过程。最后就是社会公益性。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为关键的是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深远的,虽然这种公益性可能并不够显著。但是,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向农村地区传递更多的信息和科技,开创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发展的崭新局面,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2.3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一直以来,农业的结构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优化,但无论如何,这种调整与优化都是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否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由于无法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而无法实现良好的供需平衡。但是,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难题,可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和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从而做出合理选择。其次就是农业信息化有效解决了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匮乏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技术却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使得上述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科技的推广力度,势必会更加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积极优势,有效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技术匮乏问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再次就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协调作用,进而实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手段和措施固然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却面临着高成本、低效率的难题。通过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就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难题,通过较低的资源消耗获取更高效的农业资源开发。最后就是农业信息化对服务体系的完善作用。大量的实践活动表明,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加快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加快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良好的剂,提升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可以为政府及时在网络上各种市场动态,实施对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发展状况的实时监督,可以有效保证各种农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最终实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树立先进的理念,进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从而更加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开创农业经济增长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汪卫霞.农业信息化: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学术月刊,2011,(5):78-86.

[2]刘翠玲,梁志杰.农业信息化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农业信息,2016,(14):20-21.

第4篇

知识经济是一种智能经济,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最为关键的要素资源,是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本源。知识资产作为经济要素资源与传统的要素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它是生产力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知识经济形态下价值形成的基本要素和市场价值增值的根本动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产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渗透日益明显,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要素资源。

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在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正从机械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向信息化发展,农产品供给多元化,知识、信息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提高效率、市场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为主,向高资本集约、技术集约和信息集约的现代农业发展。而我国是在发达国家进入信息时代才进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前,我国农业处于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叠加时期,必须加快信息化的步伐,把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实现最新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知识资产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深刻的积极影响,为农业知识的创新并参与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提高了农业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农业信息化和信息知识产品作为生产力系统中的附着性要素,通过劳动工具、生产者和劳动对象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改进农机具的技术性能,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优化劳动对象,节约各种经济资源,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信息知识资产应用与农业管理,提高了人们对农业经济增长过程的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

摘自《改革》(重庆),2006. 6. 120~123

第5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农业经济增长;策略

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意义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就是为扩大再生产而投入农业生产领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会比表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使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动力,能够不断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是农业的生产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投资的多样化表现。

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2.1政府投资为主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农业的技术推广中还是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主,这也是由于我国农业结构中相关农业类的企业发展受限、经济效益低下造成的。在传统的农业结构中,农民个人经营为主,农业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合作型、规模性农业企业发展受限,使得农业推广技术投资在农民群体中发展缓慢,不得不依靠政府来进行支持。

2.2教育、科研、推广脱节

在农业生产中,教育、科研和推广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但是在当前的现状中,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农业科研单位没有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领域中,农业教育事业没有成分结合社会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中,教育+科研+推广3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使科学农业技术转变农业生产力时候受到阻力。

2.3投资带动力不足

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作为基础。目前国家在农业政策上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中间层即农业社会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财政支出的方向更多倾向于城市建设,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中所占比例不大,投资力度小。

3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策略

3.1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影响

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在重视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体系,缩小方向,针对推广投资领域进行具体的政策支持,比如明确农业投资中的“专款专用”,通过农业部门,面向社会投资企业进行自上而下的推广宣传。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中,政府是领头羊,只有政府加大资金支持结合利于企业增长的政策,才能使更多的资金向农业技术推广领域流动。也可以通过政府控股干预的方式,促进相关企业的改革。

3.2加强农业科研、教育的结合

农业科研、农业教育是农业技术生产的源头,农业技术主要来自农业事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中。政府通过自己的智能和权力,鼓励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发展学校教育中农业院校的事业。有了环境,农业技术自然会快速增长。在农业局可以通过研究所的功能,进行农技推广的技术研究,学校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人才,政府也应该鼓励社会企业的发展,比如针对相关的企业进行创业资金支持,政府扶助。使“产、学、研”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教研结合制度,提升技术转变的效率。有力良好的环境,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就能够够深入农村基层。

3.3建立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主体应该回归于社会中,利用多种机制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通过实际行动促进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发展,例如在教育上重视农业专业的建立,在科研上加大投资资金,在银行金融领域降低贷款条件和利率;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通过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向社会提供人才;鼓励投资行业对农业技术领域的投入,依托政府的政策规避风险;利用市场经济的特点,让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自主发展和生存,让社会主义“资本”恋上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业形式刺激农业经济增长的活力。

第6篇

1.1研究区及经济发展概况

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和渭干河等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流域总面积102万㎞2,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水资源总量为429亿m3。流域内有5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全流域总人口902万人,流域内现有耕地2044万亩。塔河干流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起始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和田河的交汇处(肖夹克),归宿于台特玛湖,全长1321km。其中,肖夹克-英巴扎为上游,河道长495km;英巴扎-恰拉为中游,河道长398km;恰拉-台特玛湖为下游,河道长428km。流域内水、土、光、热和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土开发区和以棉花为主的农业基地。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对植被的破坏,使塔里木河干流区水量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研究区包括塔河干流区上游的阿拉尔市、沙雅县和库车县,中游的轮台县,横跨中下游的尉犁县。以1995-2007年为分析时限。1995-2007年的经济数据来自于各年的《新疆统计年鉴》和《阿克苏农一师统计年鉴》。

1.2产业结构特征

塔河干流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1995-2007年塔河干流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远高于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虽从1998年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到2007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仍为43.9%;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低,且呈动荡变化趋势。说明塔河干流区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区位熵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10]。其计算公式为:Q=di/∑ni=1diDi/∑ni=1Di(1)式中:Q为某地区i产业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di为某地区i产业部门的产值,Di为高层次区域i产业部门的产值,n为产业部门数量。若某地i产业区位熵等于1,表明该地i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高层次区域同指标的平均水平相当,若大于或小于1,说明在高层次区域内占有"高份额"或"低份额"。Q值越大,专门化率也越大。利用公式(1)计算塔河干流区、南疆和北疆三次产业相对于全疆的区位熵()。塔河干流区第一产业的区位熵明显大于1,其第二、三产业的区位商都小于1,而且低于南北疆,说明塔河干流区的农业在全疆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而第二、三产业在全疆占的份额较低,发展水平比较低。可见,塔河干流区农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分析其内部各县市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不仅有利于分析干流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也有利于推动全疆经济的稳定发展。

2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2.1产业结构水平及其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多样化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11]。例如对第一产业,就是指历年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各自比重变化所反映的多样化情况。其公式为:γ=1/∑ni=1X2i(2)式中:γ为产业内部的多样化指数,Xi为各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n表示有n种产业。该值越大,表示产业内部的产业类型越丰富,该产业的结构越稳定。利用公式(2)计算1995-2007年塔河干流区农业内部结构多样化指数,即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多样化指数()。1995-2007年塔河干流区农业内部多样化指数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期区域农业总产值呈逐渐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29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74亿元,翻了2.5倍。说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趋于优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2.2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水平

标准差是衡量经济空间发展水平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12]。该值越大,表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越大。公式为:δ=∑(Xj--X)2/N(3)式中:δ为标准差,Xj是j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值,以塔河干流区5个县、市的农业总产值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X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值;N-区域内样本数(文中取5)。离差可以反映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12]。其计算公式为:di=xi--x(i=1,2,…,n)(4)式中:di为离差,xi是i地区的农业总产值,-x为5个地区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值。利用公式(3)计算1995-2007年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水平的标准差()。1995-2007年塔河干流区农业的标准差呈逐渐增大趋势,说明塔河干流区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水平在增大。利用公式(4)计算1995-2007年塔河干流区域5个县市农业产值的离差()。根据离差水平,5个县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农业产值高于塔河干流区的平均水平,有阿拉尔市和库车县,其中,阿拉尔的农业发展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库车变化较平稳;第二类是农业产值低于塔河干流区的平均水平,有轮台县和尉犁县,从2004年开始,轮台呈现下降趋势,而尉犁呈现上升趋势;第三类是农业产值接均水平的沙雅县,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03年开始其农业产值由高于平均水平向低于平均水平变化。

3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3.1水文特征的影响

塔河干流本身不产流,其水量的变化受制于源流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随着塔河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源流向干流输送的水量逐年减少,干流的中、上游耗水量过大,以及塔河中游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引起塔河下游长期断流和生态环境恶化,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下游农业经济的发展。阿拉尔和库车位于塔河干流的上游,水量较丰富,而且耕地面积大,所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塔河干流区的平均水平。而轮台和尉犁位于塔河干流的中下游,由于来水量的减少,加上本身的耕地面积小,其农业发展水平一直低于塔河干流区的平均水平。

3.2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农业经济增长水平与农业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密切相关。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因素。用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反映要素产出效率,以此来分析农业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弹性是经济学反映函数对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13]。其公式为:EQ=ΔQQ/ΔXX(5)式中:EQ为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Q为农业产值,X为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该文选取的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有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因资料缺乏用农业人口替代)、农业机械动力和化肥用量。|EQ|>1,是富有弹性,表示生产量变化幅度大于要素变化的幅度,即要素投入变化对生产量变化影响比较大;|EQ|=1,是单位弹性,表示生产量变化与要素变化幅度相同;|EQ|<1,为缺乏弹性,表示生产量变化对要素变化不敏感,即要素投入变化对生产量变化的影响小。由可以看出从2004年开始塔河干流区各县、市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水平开始明显增大,因此选取了2004-2007年的数据来分析影响各县、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利用公式(5)计算塔河干流区5个县、市的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分析5县市的农业增长的主要原因:阿拉尔市和尉犁县农业产值呈现增加趋势。阿拉尔市农业产出受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影响较大,近3年农业劳动力减少较多,虽然对产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受耕地面积增大的影响,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尉犁县产值增加受农业劳动力的影响最大,受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动力的影响也比较大,虽然化肥投入的减少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前三个因素的正面影响使尉犁县农业经济仍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可见劳动力和化肥投入不足分别是制约阿拉尔市和尉犁县农业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轮台县和沙雅县农业产值呈减少趋势,其中轮台县受农业机械动力的影响最大,农业机械动力投入的减少,是轮台县的农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虽然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的缓慢增加对其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无法抵消农业机械动力投入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沙雅县受耕地面积的影响最大,近3年耕地面积减少,对农业发展的负面效应比较大,虽然农业劳动力的增加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产值仍呈下降趋势。因此,制约轮台和沙雅县农业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农业机械动力投入不足和耕地面积减少。库车县农业产值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农业机械动力的正面影响最大,但是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其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其产值变化不大。因此农业劳动力投入不足是制约库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结论

(1)1995-2007年,塔里木河干流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远高于第二、三产业,且第一产业相对于全疆的区位熵明显高于南、北疆,这表明塔河干流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是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第7篇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弄清楚农业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大力发展、努力协调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和安全的供应,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整体上进一步的发展,趋近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也有了巨大的增长。

一、经济原理分析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技术的进步。其原型为Y=AKL,其中A为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参数,、表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也表现了对产出的贡献率。最早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认为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1,这表示没有技术进步的显著影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报酬一般都会变化。对于N个要素的投入,相应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变为多个要素的指数形式相乘。本文中,我们为了研究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选取了农业从业人口数,农业总耕地面积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其中农业总耕地面积表示了影响农业总产出的土地影响因素,农业机械总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总产出中资本的投入状况。

二、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型设定

根据经济学原理,我国农业生产函数的数学模型设定为:Y=AX1X2X3其中,Y表示农业总产值,A代表规模参数,X1代表从业劳动人口数(万人),X2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3有效耕地面积(千公顷)。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为了方便对上述参数模型的估计,我们对上述模型进行变换。首先对该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如下结果:lgY=lgA+lgX1+lgX2+lgX3然后,对所取得的数据按照上式进行回归。

三、回归结果的检验与分析

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如下: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整个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为0.953715。F值检验也很小,通过了检验。由于A的检验的P值为0.153022,因此A的值没有通过检验;农业总耕地面积的P检验值为0.088705,也没有通过检验,可能是因为我国土地管理的特殊性以及获取数据的可用性的问题。其他各参数的P值均通过检验。因此,依据结果我们得到的回归函数为:Y=X17.2107X23.9634X3-6.3916

四、结果分析及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劳动人口数对农业总产出的弹性指数是7.21,固定资产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指数是3.96,而土地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是-6.39。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业增长主要还是人力资源起显著影响。虽然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业增长的主要贡献已经转向技术,但是我国在农业领域里的技术发展还比较落后,全国各个地区的劳动条件和水平差距很大。由于所取的数据是全国的数据,所以分析的结果也是一个全国总水平上的平均结果。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在未来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应当以人力资本的培育为主要方向之一,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使我国的农业加速发展。

第8篇

余姚市把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保障供给、促进增收。为此,着力抓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两大基础。

第一,积极推动农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农民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剩余承包期全部转让者,在参加农保时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奖励性补助;对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村集体,给予一次性每亩50元的财政补贴。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鼓励以承包权参股的股份制合作社;发展托管式经营;对服务强、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财政补助和贷款担保服务。建立市、镇(街)、村三级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积极推动农民迁居城镇。

第二,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积极构建涵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检测监控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加大检测设备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对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给予财政奖励性补助,完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共享机制和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打击假冒违规行为。

(二)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的过程。余姚市积极谋划从七个方面培育开拓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一,积极引进和开发种养新产品。鼓励各类组织或个人从国内外引进优质、高产的新种子、新种苗、新种畜、新种禽,通过驯化改良和繁育推广,开创农业新产品,开拓种养新产业;对批量引进农业新品种并取得成效者,由政府财政给予奖励性补助。

第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上海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联合;鼓励农技单位和农业经营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工作;全面推进首席农技专家、责任农技员领办和负责项目责任制。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力争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突破,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

第三,积极推进“万元亩值”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优化种植养殖区域布局,改善种养设施,发展粮经、种养、林牧、渔牧结合型产业,种养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应用先进种养技术,在各区域、各产业创建一批年亩产值超万元的示范基地,并在面上推广。

第四,组织实施茶产业提升规划。每年由政府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新优茶种繁育推广、老茶园改造、茶加工设备更新、茶品牌建设,做强茶产业,做大茶经济。

第五,大力开发毛竹深加工产业。发掘山区竹林面广量大的潜在优势,通过招引市外竹业深加工企业来余姚开办分厂和扶持市内竹业加工企业发展,提高竹林资源利用率。

第六,实施山地林相改造工程。将缓坡平岗低收益的山林分期分批地改种成为梨、枣、桔、柿、樱桃、石榴等果林和银杏、红豆杉等药材,将建设生态保护林与开发经济林、开拓赏花摘果游结合起来。

第七,继续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深入发掘农家乐景点的文化意蕴,着力拓展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知识性游玩项目,提升现有100多家农家乐休闲点的档次和吸引力。

(三)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余姚市从六个方面强化政府对农业农民的公共服务,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第一,加强政府对本地大宗农产品的促销。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开设余姚农产品营销中心,扶持优质农产品进超市;成立市级农产品购销协会,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如举办余姚农业博览会,推动现场销售,投资、产销集中签约,银企合作授信。

第二,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水平。增加财政对农机具购置的补贴;鼓励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和新设施的应用;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第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形式,创新投资机制,鼓励农民参与;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做好万亩农田地力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