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方法
G633.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 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采用“合作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的培养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能力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合作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阶段标志的培养程序,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1.以“合作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自觉的学习之路
初二学生刚学物理知识,对物理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并且喜欢动手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使他们体验到了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兴趣,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到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入学生走上学习之路
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创设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物理实验形式。
“趣味实验”系列: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等等。
3.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鼓励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 。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让学生多动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让学生多动脑,观察实验可以使W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爱好和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深刻性、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
二、物理实验要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要害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初中乃至高中物理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缺乏感性熟悉的则配备演试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
三、从“学会”向“会学”的教育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抓住“观察、操作、记录、 分析 、整理”。
对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不相符时,教师应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四、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法的指导以实现创新
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等,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五、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创新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而使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引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媒体这种优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独具特色。
总之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理解其中道理不肯罢休的求知欲,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
关键词:自主实验教学、运用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比较起来,实验内容更加多,在课堂教学的角落里,告诉人们实验到处发挥作用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用实验仪器,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的量。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记录实验的数据,灵活运用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会写实验报告,运用科学术语和物理图表来记录实验结果,丰富实验形式。在实验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物理实验做得很少,学生实验素质很低,因此,教师要采用全方位指导的具体的策略,指导实验过程。初中物理教师要运用一边学习一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研究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观察才能和表演才能
物理教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物理讲台是教师尽情展示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教学的听众。学生是教学的旁观者,不能参与教学过程,就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究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实验教学要实现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充分调动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操作,提升实物的感受能力,教师可以进行实物触摸,教育学生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物理仪器的结构,学会使用连接方法,重视改变电流的大小,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愿望。物理教师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自己要学习,教育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要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实验探究会让学生感到意外,教师要重视沿着学生学习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科学铺垫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情景创设,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层次。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要积累物理学习经验,改变思维障碍提升物理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研究为什么浮力的大小有时候可以托起一艘万吨的巨轮,有时候又不能托起薄薄的铁片?那么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指导学生行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用像皮泥进行造船,也可以比赛谁的小船的排水量大,研究失败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怎样克服困难,增长勇气,提高研究的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教师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育学生在想象中学习,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减少矛盾冲突,解决问题,重视在实验教学中领悟测量浮力的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设计哪些物理实验,通过一层一层的研究,逐渐深入地增强研究问题的能力,摸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在实验设计中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增强探究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学生的团队能力。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增强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物理分组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教育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科学合理的配置,重视发挥组长的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实验内容,按照实验原理,加强实验步骤的研究,注重科学实验的事项的研究,教育学生学会掌握。教师也要组织组长进行学习,加强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解决异常的情况,指导学生理解独到的见解,重视分析思路,给予及时的表扬。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指导学生加强实验工作,科学地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做好实验,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活和生产中物理现象很普遍,物理教师要提升观察能力,重视研究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运用物理原理,指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物理教材顺应了这一点,因此,物理教材中要增强学生想象和实践的能力,教育学生丰富知识,重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物理实验和物理制作可以在教学中完成,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验,教育学生完成实验。例如在物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体验声音,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编写实验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计算,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观察习惯,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再如,在物理“杠杆”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文具盒中的物品来模拟撬石头的情景,指导学生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找到不一样的支点,把握研究的方向,教师也可以根据物理作用力的不同,指导学生把握用力的方向,把握用力的大小,教育学生总结并交流物理学习经验,重视节省力量,并教育学生科学编写杠杆题目,收获好的学习效果。
2、在学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将物理实验内容和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增强物理制作的能力,重视科学安排实验的秩序,通过实验制作完成想和议的过程,教育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掌握知识,教育学生科学顺利地完成实验。
3、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丰富物理学习生活,指导物理实验过程,运用物理制作完成实验活动,并丰富物理课余生活,加强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物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分解太阳光”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天气的影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脸盆来代替水槽,用挂历纸来代替墙壁等,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分解出七色光。另外,在教学“声音的特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好喜欢的乐器,进行音乐会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收获物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的本领。
4、扩大实验研究的范围,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重视实验研究,增加趣味性的实验。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用热水淋一只玻璃杯,并留出少量的水。教师可以将杯子迅速扣在光滑的桌子上,这样微风吹过的时候,或者羽毛推过的时候,玻璃杯就能够在桌子上轻轻地滑动起来,并减少摩擦力。在活动中,教师教育学生经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够提高实验研究的趣味性。
四、科学使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常用的仪器进行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学改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重视把握宏观的、微小的、快的或者慢的物理的过程,重视突破教学时间的界限,改变空间的约束,进行实验模拟过程,科学地放大或者缩小物理的场景,指导物理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认真分析问题,重视理解问题,并进行多媒体的测量,减少误差,进行数据处理,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图像描绘,加强数据的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论证进行研究,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媒体作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重视搜集实验信息,接收通道,创造好的情境,教师要教育学生运用教学情景,重视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内涵,丰富实验教学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创设广泛的物理研究的前景。
伴随着物理实验教学的推进,物理教师要加强物理教学实践,重视教育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物理课程的学习观念,重视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方法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9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是符合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也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实验的积极作用,对相关的物理理论中所提及的物理现象和形态进行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地总结出相关规律。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是进行启发式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总结了相关的教学经验,重点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来看,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加直观的经验和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和相关规律,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实验教学还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模式得以转变,学生逐渐成为了自主探究的主体。在进行多样化的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的现象来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为学生的知识运用提供了平台。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是教学的首要主体,这是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构建新的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教学活动将会更加富有活力和趣味性,也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
从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长期限制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教师掌控教学的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另外,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其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转化教学方式,主动地引进实验课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提供良好的平台,进而使得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要结合研究浮力大小的关联因素时,教师应该设置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对浮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并且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依靠实验的开展来验证猜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拓展实验的种类和范围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出发,物理知识的讲解并非要完全依靠教材,尤其是物理实验方面,不仅如此,教材内容本身并不能够完全覆盖所有的知识面,在某些物理实验内容上都存在缺失。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适当地拓展实验的种类和范围,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构建起相对完全的物理教学体系,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开拓,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
因此,在选择教材以外的物理实验时,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要主动收集相关的器材和教学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开发,亩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择操作可行性较高和操作难度较低的实验,从而确保实验教学的拓展能够达成目标。
(三)增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实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实验开展的进程给予恰当的启发和指导。同时,要保障学生的自由操作空间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加直接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通过成功的物理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得以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四)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的情况,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个人成长与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尤其是针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理解,要能够根据多样化的物理现象来认识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的动力。所以,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初中生;教师
初中生自我动手实验的能力与想象力空前强胜,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中利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初中物理实验来教导初中生。
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育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其还是初中生必考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实验教学。因为物理实验能够使得初中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而强化自己的思维及能力,此外,初中生还能够通过物理实验而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具体运行方案及法则
1.运用问题引导初中生对物理实验进行思考
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制作而放松对初中生的要求,因为学生若只是做物理实验而不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那么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就会少之又少,所以教师需要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初中生,使其高效率地学习到更多课本所没有的知识点。例如,某校物理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之中学到更多知识,在做实验之前总是会给学生提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在惯性的实验中,教师会让初中生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惯性的因素。而如果某组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余同学所得出的结果不同时,教师就会让学生共同讨论其中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从而使得初中生的思维得以有效的开发。
2.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是与生活不可分的学科,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人们用吸管喝饮料之时实质是由于压强的改变而被大气压而压挤出来的。所以教师可以逐渐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来开阔初中生的眼界。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实验教学,使得初中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而强化自己的思维及能力。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人教版《物理》教科书第一章第一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我们逐一研究它们分别可以传声时,就必须控制其它两个因素。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例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它器材不变,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求测出未知电阻,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了。
五、图象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在其他的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图象来处理数据。例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图像法。
六、理想化方法
一、物理方法的重要性
识记在学习掌握物理知识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机械”地记住物理知识绝不等于学会物理。因为物理理论具有的抽象性、简洁性决定了仅从字面上记住物理知识是无用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才能在众多习题中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的使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扭转学生的抵抗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上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不防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在讲授知识时多列举一些实例,并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主要方法,而且控制变量法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说说自己初浅的看法。
二、控制变量法内涵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往往不是单一、孤立的一个物理量,而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多个物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理学中对于多个物理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的办法来研究,即人为的把多变量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变量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物理量,而固定其它物理量,然后再改变另一个物理量,固定其它的物理量,依此类推,通过分析得出哪些物理量影响研究结果,具体是怎么影响的。
三、实施控制变量法的步骤
控制变量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所研究的物理量是否可以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首要条件。由于初中生接触物理学科时间不常,对物理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比如,接触过的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还有控制变量法等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区别与应用,往往在实际探究问题时不知道采用哪种物理学研究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时知道此问题应该运用控制变量法呢?关键是让学生抓住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表现形式,即研究对象的结果可能由诸多物理量决定时,我们就要想到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六章《电阻》一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生活常识(为什么有时用粗导线,有时候用细导线?为什么说用铜做导线比铝的好?)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自身的诸多因素和导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问题。
2.确定所研究的物理量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确定要研究的对象用控制变量法探讨后,学生应该大胆提出可能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素,只要想到的都一一罗列出来。这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即猜想与假设。后续我们在通过实验探究这些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反映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下,则实验结果不同,说明与该物理量有关,这个物理量就是一个研究因素。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电磁铁》一节,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前就应该猜想可能与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有关,还可能与导体的运动方向等因素有关,或者是磁场的方向有关,有了这样的猜想,我们下一步再通过实验论证是否有关就可以了。
3.确定探究实验中变与不变的物理量
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研究的物理量可能遇到与几个物理量有关的情形,那么在实验中,首先要确定固定哪些物理量,变化哪一个物理量,然后再固定哪些物理量,变化另一个物理量,再考虑实验过程中控制这些物理量有没有先后顺序等。要牢记,无论有几个影响结果的物理量,每一次只允许变化一个物理量。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摩擦力》一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首先猜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时,应该考虑先控制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压力大小,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再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次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逐一控制实验即可,没有先后顺序而言。
4.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控制变与不变量
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我们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如何控制要变的物理量和不变的物理量呢?下面举例说明。
关键词:实验开发;分工合作;反思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49-01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不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依据,而应该以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是否都获得发展为标准。高效课堂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教学设计合乎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为学生设计,而非供教师孤芳自赏的。因此,建立在对教材深入挖掘、对学情深入把握基础上的设计才是最有价值的。有句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课堂教学侧重学习策略培养
学习方法的传授重于知识的传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即对人的行为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这就要靠自主学习。
高效的课堂必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课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比如如何预习、如何讨论、如何探究等等都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因此,高效的课堂决不会是一堂课就能建设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培养才能逐步显现其效果。
3、学生思维活跃,有广度和深度
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课堂教学,反映了教师心中只有标准答案,无视学生的存在,是对学生自主性的不尊重,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表演性质。好的课堂教学成功之处,恰恰在于适时把握学生思考的亮点,促成新的知识能力生长点,学生的思维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一、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学习方向
结合教材实验课的内容,尤其以探究性实验为主,同时,结合本校实验室的条件,在充分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充足实验材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做好基本的准备。
二、挖掘实验资源,提高实验实效
实验教学是搞好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努力做到变无实验为有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真正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的作用。无论教师对物理现象作如何最形象、最具体的叙述,也无法替代学生对实物的直接观察。
演示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而探索性实验和分组实验可达到知识点心领神会,植根于脑海,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效。但是,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往往限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适时变课内为课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贴近社会,进而探究生活、社会中的物理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拓宽实验的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合作探索,开发实验
新授课中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一些替代实验。比如, 气体对外做功实验可用“旋转薄壁矿泉水瓶”来替代。实验器材易于找到,操作简单,参与面广,效果明显。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瓶中留有一定量的水,当瓶塞跳起后,不仅可看到大量的白雾,同时还可看到瓶内水中有大量的气泡溢出。这又是实验的生成,起到很好解释啤酒起开后出现的现象,以及“爆米花”形成的原理。
2、收集素材,动手制作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集中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可以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实践证明,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性更浓,从而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实现新课程理念。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收集媒体资源,促进实验高效
在毕业学年的复习备考中,预设易混问题,理顺实验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力学部分的几个重要实验极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先将这几个实验所用到的原理图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
四、盘点反思收获,调整改进提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演示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演示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物理作为中考的一部分,但课时没有像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那样多,因此一些教师为了赶课程进度,有轻视演示实验教学的倾向,课前不进行充分准备,也不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相关预习作业,使得学生在上演示实验课时,不知道关于实验的具体步骤、操作所要注意的事项等,学生整课堂都是“漫无目的”的。此外,在上课时有些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器材,用讲实验的方式替代演示实验,有些教师甚至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草草了事,诸如此类的方式,都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标。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教师对演示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1.2演示实验的操作不规范。
许多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不拘小节”,操作十分不规范,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秤时,取砝码、移动游码直接用手而不用镊子,点燃酒精灯所用的火柴,直接扔到地上,而不放入专门的废物杯中。演示实验是演示给学生看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而且在考试中也有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题目,若教师不为学生演示规范的操作,就很容易让学生误认为错误的操作方法就是正确的,造成失误。此外,不规范的演示实验操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习惯。
1.3学生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物理学科逻辑性、抽象性较强,而且在许多学生看来物理与实际生活没有很大联系,再加上许多学生认为物理演示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是物理考试的一个环节,因此许多学生在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没有积极的、主动的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意识,学生很难将相关的物理实验知识纳入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中,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学习物理的效率。
2.针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2.1初中物理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以身作则,课前认真进行准备。
物理教师要明白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了赶课程进度,而轻视演示实验教学,而是要将其与对待其他物理知识一样,认真细致地进行备课、演示、讲解,只有教师做到以身作则,重视物理演示实验,学生才会纷纷效仿,认真学习演示实验。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这一实验时,我们在课前首先要向学生提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还是实像?”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思考。然后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器材,即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直尺、火柴、两只相同的蜡烛。并且将实验的步骤清清楚楚地写到教案上,在课上进行实验演示时,按部就班地进行。只有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并且当学生认识到老师如此认真地准备时,他们也会效仿教师,认真地听讲,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得到提高。
2.2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要认识到,教师规范的演示实验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相关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步骤是正确的,不会在演示时将学生带“跑偏”。
2.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针对学生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实验中,教师要注意正确操作的示范,指导学生使用器材的正确方法。然后开展实施小实验、小制作的实验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在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这种操作简单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测力计,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行进行实验,感受实验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参与度,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热情。
3.结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物理少了实验教学,就如同无源之水一般。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演示可见度低、学生参与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教师端正自身态度、规范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等方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能真正为充实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相关素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