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能力培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向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作口号去喊,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并做到持之以恒。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养成自觉检查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二、重视算理教学,掌握计算法则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算理”不清,是影响学生计算水平的因素之一,计算能力就难以提高。如果学生理解了算理,老师又有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感悟,那么学生就自然地掌握了算理,就容易使得运用算理进行计算成为自觉的行动。
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必须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而部分学生往往只把小数点对齐了,但相同数位上的数并没有真正对齐,这样就极易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必须“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真正对齐了,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的道理。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后,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就能主动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样也就为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奠定了较好的“算理”基础。因此,清晰的“算理”是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计算训练,全面提升计算能力
凡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1.基本练习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通过不断应用计算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基本训练。训练不仅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技能转化为能力。
通过训练,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通过训练,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特殊数和算式,如在学生学习乘、除法计算时,熟记:25×4=100,125×8=1000等;在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时,熟记:15+85=100,27+73=100,……2.4+7.6=10,0.46+0.54=1……在学习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要求学生分清在怎样的情况下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做,在怎样的情况下要把小数化成分数做,在怎样的情况下要先约分再计算等,针对这部分内容可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分、小数互化的数据。熟记这些数据对提高计算速度和提高计算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事实也证明,计算时熟悉这些数据的学生的计算速度远比不熟的学生快。
2.综合练习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练习。第一,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第二,重视算式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第三,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第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四、授予学生技巧,自主发现规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听算、用卡片等方式训练。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每天10题的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近几年来在初中物理考试中计算题的学生的得分越来越低,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缺乏必要的变式练习,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只注意到浅层次的认识,只做到表面的理解,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对,学生对解题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因而就出现课堂上听"懂"了,课后做不来作业的奇怪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勤练、勤问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方法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题解题能力,其做法是:
1.审题
审好题是解题的关键,概括起来讲就是看懂题目表达的意思,找准对象,选对公式,分析解法。我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1 要细品题。要求学生解题前要认真仔细看题、读题,记住重要词语,明白题目叙述的物理现象,找准研究对象。弄清已知条件及隐含条件和待求量,以及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或问题情境,知道不变量和变化量。
1.2 要善于画图。要求学生有作图的习惯,要能准确的作图,反应出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把抽象化为形式直观,便于弄清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选准公式进行求解。有时读完题后,物理量间规律并不明显为了增加直观性,因此作图是必要的,如力学题常常要画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常常要加以简化,画它的等效电路图。
1.3 会找出题目中的物理量。学生在解题前把题设的物理量包括已知和未知量用准确规定的符号表达出来,注意脚标区别,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混乱而造成错误。
1.4 要能准确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物理现象入手,根据物质性质和规律,明确各物理量之间可用什么公式联系在一起,能够利用已知条件用综合分析法选准公式,分步计算或建立方程求解,探求出待求的物理量。组织好解题的思路步骤,这一步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理不清思路往往无法解题。同时应该具备物理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如:①方程(组)法。②比例法。③函数法。④代数式运算比较法。⑤不等式法⑥赋值法。⑦几何法。⑧图像法。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思想方法,如:①直接公式法。②特殊公式法。③估算法。④整体法。⑤替代法。⑥辅助线法。⑦图示法。⑧平衡法。⑨守恒法。还必须具有一些逻辑思想方法,如:①比较法。②顺推法。③逆推法。④归纳法。⑤假设法。⑥比照法。⑦等效法。⑧极端法。⑨简答法。没有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就不能够很好的联系好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果之间的关系不明也就会影响解题的质量。
2.解题
解好题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反应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计算能力,解题习惯的好坏,为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2.1 要求学生按解题步骤设计出解题的格式,能根据篇幅是采用竖式解法还是横式解法,布局合理,有序。
2.2 要求学生书写字迹要工整,格式图形要美观,准确。
2.3 要求学生有好的解题习惯。要求学生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先要依据性质和规律列出算式,也就是写出公式和变形公式再代入和单位,同时要让单位统一后再代入数值,最后准确计算出结果并代好单位,有问要有答,养成解物理计算题的好习惯,千万不要用纯数学解法,不讲依据。
3.检查
学生做完题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题是否做好了,要做到以下两点:
3.1 要求学生检查依据是否充分,代入的数值是否准确,单位是否统一,计算是否准确,结果是否合理。
3.2 要求学生做完一道题后能够评出本道题应用了哪些知识,哪些公式,反应出哪些物理量的关系,是那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突破口在哪里,注意事项有哪些是否有其他解法,自己能否补充条件一题多变,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了一定量的计算题后,要求学生要把题型归类,找出不同知识综合的应用题型以及解法。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吸取教训,以达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总结归纳,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
初中物理在中考计算中,计算题主要涉及电、力、热三个部分,其中以电学和力学计算为主,电学计算部分有三大特点,一是考查的知识点多往往将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滑动变阻器等综合在一起。命题主要在电路变化上做文章通过开关的闭合使电路结构复杂多变、灵活性强。三是解题方法技巧灵活,很多题目往往有几种解法,只要能解答出来就是最好。
力学计算以三大部分为主:一是有关密度的计算。主要命题形式,可以直接计算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可以将固体置于液体中,通过与浮力联系球密度;还可能从密度出发求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情景多变,形式很活,层次或难度要求可深可浅。二是有关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形式可能有,如有计算固体或叠加体产生的压强、有液体产生的压强;它与密度知识结合命题,也有与浮力知识结合命题;特别是"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计算液体产生压强的变化",在难度上形成了"制高点"。三是有关简单机械的运算,主要联系到的知识有力及其平衡、做功和机械效率等重要知识,出现几率较高的形式为滑轮或滑轮组的使用。 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定量题目的训练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些典型问题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一.校正学生对数字的读法和分类
双语班的学生,小学六年是母语授课,对于他们在小学学过的数的汉语读法,学生的对译转换能力相对较弱,为了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开学的第一星期,对学生数的汉语读法,即数位名称,数的分类等进行重新学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这一星期的训练,我的学生已不会再出现将2/3(三分之二)读成三点二,将0.72(零点七二)读成零点七十二这样的口误。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
刚踏入初中的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他们一方面好奇心强,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学习动力来自于兴趣、激情,收获来自“无意注意”;另一方面,他们的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情绪起伏较大,动手和动脑没持续性,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学生不再出现读法错误之后,我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用实物进行演示(尤其是在有理数加减发的学习),实物多选择色彩绚丽的水果(如圣女果或砂糖橘等)或模具,回答对了就将水果当场奖给他们,让学生乐于做,乐于学;另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去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然后一起去探讨,并学会应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尝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乐趣,养成了有意注意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加强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计算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在教学中,首先,我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比如学生学习完人教版七(上)数学第一章后,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如“相反数结合法、同号结合法、同分母结合法、凑整法、同形结合法”等)。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如:298×(-3)=?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符号的正负;其次,再算绝对值的积,因为298接近300,就用300×(-3)=-900,而298小于300,所以298×(-3)积一定是大于-900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要培养那些好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要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他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字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再动手解题。
五.培养学生做计算题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我坚持利用初一第一学期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给学生出10道计算题,有简单到复杂,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六.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使用计算器。
【关键词】口算;笔算;兴趣;准确;训练形式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在训练时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我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一般我每天都给学生出15道计算题,让学生自己记下每次错多少题,一个星期检查一次得分,对一题得1分,全对加5分,错一题扣1分,期末看谁得分最多。对全对的学生给予鼓励,计算不过关的给他们进行补导,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对此我让学生自己来出题,每天让一个学生轮着做小老师,给全班同学出题,题目只有自己知道,还要自己先算出得数。可以从书上,网上或口算卡中要出。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努力想表现自己,都很认真的去对待每次机会,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根据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5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计算的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持续训练。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及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就成了无源之水。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认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不但会笔算,还要会心算。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提高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我利用多媒体自己制作课件,设计闯迷宫游戏,在各个关口出示一些计算题,看谁是前十个闯到迷宫的为一等奖,前十一到十五的为二等奖,十六到二十的为三等奖,其余的为鼓励奖,在根据不同的奖都给予奖励。这样全体学生都有动力,奖励的面也广,每个学生都想得奖,都不服输,老师给他们时间去完成,只要能完成就是最棒的。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奖励的方式用电脑制作一个精美的奖状,发给学生拿回家,同时奖些小小学具,学生可喜欢了。都努力的争第一。提高口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每个学生有一本口算题本)。口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引导自主探究、注重过程体验、鼓励标新立异、启发归纳总结、重视知识运用,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口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于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的一种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等方面都起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抓好口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加强计算法则、算理的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法则,理解算理,从而运用法则进行准确的计算。(1)从具体到抽象,讲清算理、法则。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第六册:例1)求13盒、每盒24支一共多少支?首先启发学生思考24×13的计算方法,通过看图,让学生懂得应分别算出10盒和3盒各有多少支,再把积加起来,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计算法则。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2)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法则。法则得出后,要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法则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学生往往把“先乘除、后加减”理解为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然后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让学生明确在实际计算中如何运用法则。在教学中,可采用“画线法”来增强学生运算顺序的观念,并且通过练习那些容易产生错觉的习题,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既巩固运算顺序的知识,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二、加强口算训练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口算训练是关键。要使口算训练落到实处,就要做到“明要求,抓平时,有检验”。
“明要求”就是教师要明确大纲对本年级学生口算的要求,并根据大纲要求设计习题。例如,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本能力是百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多位数乘法计算的基本能力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抓平时”就是每位教师尽可能地把口算训练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课前可结合复习进行一分钟口算,在作业中,要表扬坚持口算的同学,加大口算训练的力度。
“有检验”就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每一阶段都要对学生口算水平进行必要的考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可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考查。这种考查既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又能了解学生的口算水平,也是一次训练口算的机会。
三、重视运算定律、性质的应用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计算中,会自觉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中都不能仅满足于计算正确,还应努力探究所用的计算方法是否简便、合理、灵活。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运用定律、性质有: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商不变的规律,减法的性质等。
四、合理多练,讲究实效
学生计算能力是通过不断运用法则,经过多次练习逐渐形成的。合理多练,是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的基础上多练,是讲究实效的多练,是有计划性、启发性、多样性、经常性的多练。
计划性、启发性是指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练习,尽量做到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课文内容为主,适当补充一些习题,让优生吃饱,帮“差生”补缺补漏。
多样性、经常性指练习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坡度、有层次,采用多种形式经常进行训练,不仅可以是口算题、改错题,而且可以是判断题、趣味题,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效率。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使用草稿纸的习惯,验算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学生计算正确的基础,要求学生养成先确定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是否具有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对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也有直接的影响。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率先示范,其次对学生要有明确、严格的要求,最后要精心设计少而精的作业,才能既达到练习目的,又能避免应付了事的现象。
使用草稿纸,对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草稿本。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好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是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尽量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并注意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三、抓好计算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训练
计算基本功包括:20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一、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计算不正确的原因往往不是知识没掌握,大多数时候是由于心理焦虑、紧张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审题、计算,不是少了条件就是丢了单位,这是导致学生出错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树立“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思想。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严谨周密、步步有根据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状态。这些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错误率的降低。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我看错了题”等理由原谅自己。如: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是多少。学生往往会丢了-3。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至关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
1.熟记某些重要的数据公式和法则。
因为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地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前提。同时还要能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良好习惯。
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步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步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平时练习就应要求学生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科学组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巩固。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
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小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一段时间后,逐步提高计算要求。
2.重点部分重点练。
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不要急于让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要在练习中刻意安排突破难点的变式练习。
3.练习形式灵活多样。
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
4.经常出错的反复练。
要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