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57: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音乐教研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课是从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课程。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从内容及情感上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艺术之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要求中学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创新音乐教学的途径。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
受高考成绩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只要高考成绩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设置科目,全部课程教学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视了人文学科的教学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就是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在学时安排以及教学设备的配备上都无法与高考科目相比。
(二)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些音乐作品脱离现实,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教学目标不明确。作为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队伍相当薄弱,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
(三)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出现繁杂、知识无序的状况,音乐的艺术特点突出不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脱节。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
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选取趣味性的音乐素材
音乐素材的选取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好坏。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趣味性的音乐素材,音乐素材具有趣味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
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比如,在讲授肖邦钢琴音乐时,可针对学生喜欢周杰伦的特点,选择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导入教学。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老师要介绍周杰伦的创作过程,其创作灵感源于肖邦,并且可以将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励志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起学生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兴趣。其次,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使音乐教学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并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为教学服务。在选择音乐素材时不仅有流行音乐,也要有民族音乐等其他乐种,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拓展学生见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音乐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之中,这给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紧跟时展的脉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多媒体能同时编辑、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冲破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散发无穷魅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课件插入多媒体播放系统,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形象和直观,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激情澎湃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灵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创新了教学途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对所有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灵活结合起来,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过程中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学习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都能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而开设的课程,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这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耳听、目视、口唱等多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桑潇.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济南:科技信息,2010(34):306-309.
[2]王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1.
【关键词】高中教育 音乐教学 教学目标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83
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作为培养高中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中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效果。只有在充分考虑高中生学习能力及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保证,对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极为有利。
一、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根据美国布鲁姆等人的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在充分考虑下述领域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及其所产生的内心感受都会以外在的行为进行表现,通过观察高中生的行为,可以对高中生理解音乐知识的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音乐教学,而这也为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能够使音乐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发生了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相应的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以使高中音乐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也是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之一,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音节教学工作。
二、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一)内容设计
这里的内容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内容,也是对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以使高中音乐教学能够分阶段进行,进而明确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流程。在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进行相应的提升,并以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为前提,适当的提高音乐教学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确保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对“音乐风格”这节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高中音乐教师应选择适宜的音乐作为教学材料,如《二泉映月》、《怒放的生命》等,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细化设计,以使教师能够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材料,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据此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结构性与层次性,从而确保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难度设计
难度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难度,这直接影响着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不同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导致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考虑每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这种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于教学目标的难度应在考虑全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音乐教学目标的整体难度进行设计,但对高中音乐阶段性教学目标进行模糊化设计,以便在此基础上对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而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框架,可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并且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对阶段性教学计划进行改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理解音乐知识,从而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核心设计
核心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音乐知识,而这也代表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音乐。从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高中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并没有体现音乐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对音乐知识没有做到全面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一知半解。音乐知识不仅仅是指五线谱、唱法、合唱等知识点,还包括中外音乐史、器乐、和声学、曲式学等内容,在设计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上述音乐知识中的任何一点作为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音乐性,以此拓宽学生的音乐知R面。
(四)主体设计
主体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然而,随着新课标的执行,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逐渐取代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逐渐成为了高中音乐教学的重心,而教师由过去主导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变成了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基于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设计,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以便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引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从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依此为基础,依据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对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可以为高中音乐教学材料和内容的选择奠定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使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得到科学的引导,不仅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极为有利,而这也为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依据。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对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的体现,而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又为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对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和明确,以便在此基础上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而实现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增强,而这也为高中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中音乐;优化艺术;课堂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艺术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欢快曲目的欣赏和学习,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课堂,从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音乐概述
(一)高中音乐的价值
高中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熏陶学生艺术气息,强化学生音乐情感的首要方法。音乐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音乐欢快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一种带有浓厚感彩的精神活动。高中音乐教师要进行课堂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提高学生审美理念为出发点,通过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潜力,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能够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让学生能够长期受益。
(二)当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步伐,高中音乐也越来越被社会和教育界所认可,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率还没有相应的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大部分精力还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这就使得音乐的教学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不强,基本上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常常在下面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这样,就使得音乐教学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一下课,所学的知识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这就造成了目前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状况。
二、优化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师思想,重视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思想,明确高中音乐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但是学生的素质发展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鉴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让音乐优美的旋律打动学生的心扉,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音乐教学实践,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此外,音乐也是文化习俗的重要载体,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学生增加民族的自豪感,热爱音乐。学习具有民族风情的世界音乐,可以有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内涵,欣赏不同音乐的特点和艺术性。所以,高中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艺术教学。
(二)通过音乐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美感
音乐内容中融入的文化和情感是其独有的,也是文化课程不能替代的。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音乐的特点,用音乐的情感打动学生,用音乐的美感教育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从多媒体视频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的艺术美。首先,教师要注重渗透道德教育。比如在进行《铁蹄下的歌女》的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这首歌的视频,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舞台上的歌星》有关视频的欣赏,让学生进行对比观看,加深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和美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要进行情境的渲染。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气氛的烘托,情境的渲染,达到由境生情、入境入情的教学效果,强化音乐艺术的感染力。比如在音乐中呈现歌曲的内容,再现歌曲中描绘的情境,如在《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的视频“白云、流水、麦田、果树、蓝天、松柏”等,将学生置于音乐的情境中,从而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音乐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乐器合奏《春江花月夜》曲子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有关的景物,诸如:月上枝头,江边望月、渔歌晚唱等图画,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体验出音乐中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互动情境教学是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起到教学铺垫,引入新课的作用。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多媒体、故事等方法来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以集中学生的精力,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踊跃的进行教学参与。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环节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和突出。音乐的情感是以学生的实际感知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指引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深入体验,进入音乐艺术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贞.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9.
[2]林飞龙.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北方音乐,2016,05.
1 大众音乐文化生活的时代背景
1.1 经济生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就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与商品的流通,使商品的运行机制超越国界。除了经济全球化之外,音乐也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音乐全球化就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这样也能不断促进经济不断地发展。
1.2 文化生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消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消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文化商品变得商业化。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些冷门的音乐创作者对音乐进行创作,除了专业人士能够欣赏之外,大多数人并不会对其多加关注。[1]但是大多数音乐创作者都是以大众的口味进行音乐的创作,这样以大众口味为基础,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创作出来的音乐也有各自的特点。音乐创作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己喜欢的音乐买单,这也就使得音乐更加大众化。
大众化音乐既受到高雅文化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这就使得大众音乐文化相对于高雅文化更加通俗,更加具有市场。通过对这两个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众化音乐和普通音乐或者市场化的音乐存在很多的不同,虽然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和人类的内在精神相融合,已经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大众化的音乐能够体现出来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民俗风情、内心感受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大众化的音乐不但要求创作者具有高水平,还要求创造出来的音乐具有良好的实践性。
2 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2.1 教育理念
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体系就已经进入中国,伴随着教育体系的进入,不同风格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在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中不断蔓延开来,对以后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对声乐进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使用意大利式的美声为主要的训练方法,这也是在声乐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而且还在此种方法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标准,这样就形成了参考西方声乐的中国式声乐演唱方法。[2]高师声乐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西方的声乐技术作为参考标注,这样对我国声乐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使用西方标注作为参考,这就导致中国传统的音乐风格出现丢失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我国的声乐形态以及唱法风格进行了解,这样就导致学生的风格越来越单调,欣赏过程中越来越乏味,很难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这也与现在的教育初衷不相符,并且也与现在世界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选秀节目的不断增多,许多脱颖而出的选手在大众化的音乐文化中并没有被大家广泛的接受,甚至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3]这就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如果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人去支持,去喜爱,那么这种音乐就很难继续得到发展。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审美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纯粹的美学理论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原始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一种新式的建立在多元化经济和文化交流基础之上的音乐教育模式被提了出来。
2.2 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现在我国声乐教学上使用的模式和大的音乐学院在教学上使用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使用相同的模式的优点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度都会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拥有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并且也没有丰富的内容进行讲解,使用的教材具有浓郁的西方教育方法,在最后的评判时,还会以是否对西方的表演模式精通作为评判标准。例如某一地区,开设专门的音乐专业的大学超过五所,但是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只有三所。[4]现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突出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特征,在进行高师教学时,大多数都是参照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这就导致程度的要求不同,没有明确的示范性和地方性,这样就对以后我国的高师教育来说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现在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生活情况之下,师范类院校应该突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应该让学生全方面地认识和了解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理解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对各种声乐形式的接受,发自内心地去传播声乐文化艺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师声乐教育和学院声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3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之下的高师声乐教育反思
3.1 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音乐教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也越来越明显,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各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减少文化趋同的现象发生。中国的文化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特色,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国家的声乐教育。大众化的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与生活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建立全面的联系,形成固定关系。这样在文化全球化的情况下,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生活仍然会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差异化。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与本区域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因此,建立相关学科时要对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进行了解,根据社会的发展程度安排相应的教育学科,确立办学目标,这样学校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5]例如,湖南是一个具有渊源文化的大省,历史文化深厚,又有许多喜欢娱乐休闲的市民,这样大众音乐文化就应该具有浓郁的湘湖特色。高师音乐教育还要注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优先对本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适应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这样学生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3.2 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声乐教育就是要促进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人们更适应现在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现在重要的思想行为方式,这样音乐教育就有了很重要的意义。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对声乐文化的传承,还要对声乐文化的认可。声乐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渊源的历史,这也是最为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在语言出现之前就通过声乐对情感进行表达。[6]所以不同区域的人有着不同的声音特性,这是一直都存在的。大众化的声乐教育就是对区域内的声乐进行传递,让其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这样声乐文化就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高师声乐教育还应该理解其区域内或者其他区域的声乐文化。声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理解的现象,声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正确地对声乐知识进行了解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将误读出现的情况消除。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正确交流,还能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情操。对声乐文化进行了解,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将不同区域内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融合,促进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3 教师声乐观念的更新
高师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学院是不同的,这样就应该对声乐文化的意义进行界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丧失文化意义,还能减少高师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丢失,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还能对声乐文化进行传播。
高师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这样才能进行新的调配。在大众化的音乐生活需求下,高师声乐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会对整个区域的声乐欣赏水平产生影响。[7]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声乐艺术,而不是成为歌唱家或者是通过表演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4 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观念更新
如今社会正在向多元化社会发展,音乐教育的个性与人的基本价值有了紧密的连接。人的基本价值包括幸福感、满足感以及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对个人的生活进行探究,这样个人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师声乐教育改变了西方声乐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不断对我国声乐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对声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高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大众化的音乐文化背景是通俗的、市场化的。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下,音乐教育不但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还需要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人们不会再用消遣取乐的方式来看待声乐艺术,声乐艺术也可以保持自己的自尊,无须放下自尊来迎合低俗的趣味,声乐艺术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与大众的心灵相契合。高师声乐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为大众打开新的大门,并且能够用平等的态度接受不同风格的声乐,还能够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模式 课堂效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90
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欣赏和理解音乐,让学生能够自然的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新课程改革后要求要深入挖掘音乐教育对于其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包括音乐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乐趣,老师需要采取乐观开放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积极融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认识和理解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的题材、表演形式及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主动地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好,感受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和理解音乐与时代、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才能让学生感到身心的放松以及体验音乐的乐趣。有趣的教学模式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一种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当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模式向多样性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音乐课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要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得到放松,就需要老师设置一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才能极大地提高上课效率,带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音乐的学习并不是只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更重要的是进行实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针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用分析的方法进行音乐的分析和鉴赏,可以把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唱歌中,这样就实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对高中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适合学生的现代化教W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教育,这是在长期反复的情感体验中完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聆听优美的歌曲中体验音乐,可以完全放松的感受音乐的美妙,通过旋律这一途径进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中,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完整而充分的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比较法也是音乐教学中新颖的方式,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歌曲,让学生比较音乐的不同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基本能力。老师可以提出教学理念和基本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歌曲的内涵。
例如:在进行学习《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上去高山望北平》《刨洋芋》《脚夫调》等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了解民歌中常见的一些题材形式,进而认识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优秀文化中绚丽瑰宝。在进行民族歌曲的学习和鉴赏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学生们能亲自参与到乐器的演奏中,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流畅的演奏出与自己的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定期排练一些相关的音乐节目,老师当指挥,学生根据老师的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按总谱要求奏出自己的声部,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许多高中生对音乐感兴趣,可是对音乐课却是提不起兴趣来,这是因为许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课后作业多,使得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了一般的考试课程中。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音乐课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学生以这种心态进行学习效果是很差的,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课是放松和减压一门课程,学生在音乐课中是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能喜欢上音乐课,热爱音乐,进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调不准,连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都不会,对此,老师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爱好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上音乐课,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欣赏音乐,当学生完成某个音节的训练或者唱歌有所进步时,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不断地表扬和赞美,学生接收到表扬后就能更喜欢音乐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和积极性,老师还可以采用良好的课堂设计来吸引学生,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较为宽松、和谐、欢快的音乐欣赏环境,采用PPT的方式进行音乐的教学也是不错的,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PPT中穿插一些小视频,让学生感受某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特色,这样学生在欣赏歌曲时才能有切入点和着眼点。
三、音乐与实践相结合
高师学生钢琴演奏现状及原因
目前各高校音乐系的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演奏缺乏情感,动作僵硬,语言表达能力差。在肢体语言方面,有的学生受郎朗的影响比较大,只看到了郎朗动作挥洒自如极有大师风范,而没有看到郎朗的动作是有他那极为深厚的钢琴基本功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为支撑的,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把钢琴演奏变为舞蹈表演了。有的学生则完全不敢动,生怕老师说他动作不好,整个演奏过程身体僵硬,手腕手臂像机器人一样不灵活。还有些学生则喜欢边弹边用点头、踏脚等肢体动作来打拍子,结果就成了一个人形节拍器。
而在作品乐感的语言表达方面,很多学生一味的追求速度和力度,只想着跑得快、砸的响,而没有去理解和分析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简单机械地照搬书上的强弱快慢,而忽略钢琴演奏中的演奏家通过自己的语言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才是钢琴演奏的真正魅力所在。
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1、钢琴基本功太差,达不到作品所要求的最低技术标准,跑不动、弹不响。
2、心理素质不够好,在琴房中弹得不错,而一旦到老师面前或考试就不行了,紧张、慌张,忘谱等各种状况都出现了。
3、对作品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仅仅是把音符敲出来,没有自己的音乐语言,没有适当的、自己独特的对作品强弱快慢的处理,音乐语言苍白而缺少感染力。
钢琴教学中正确的语言性表达的意义
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表现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钢琴音乐,除了在声音上要给人一种美感,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同时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的优势给人视觉上以美的熏陶,把内心对音乐的分句;音乐的强弱;音乐的快慢;音乐的情感等理解融入乐感的语言表达里去,从而与旋律同起伏。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太过夸张的肢体语言,难免会过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对理解产生一种方向性的限制,不利于观众体会作品的核心情感。而一味地强行克制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缺少自己的风格,也是很难诠释好作品最终的意境的。古人云:语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舞之蹈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乐感语言和肢体语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钢琴演奏是有赖于“二度创作”的艺术,既然是“二度创作”,就必须忠实于原作,又必须强调演奏家个人的创新,二者缺一不可。 要忠实于原作,就必须认真的研读乐谱。因此,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发掘自身丰富的充满幻想色彩的乐感语言为基础,并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人琴合一:钢琴教学中的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协调融合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是因为不同学生的技术基础、肢体语言习惯、对作品所代表的音乐意境的敏感度等等均有所不同所造成。因此,在教学中,钢琴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把这几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并有效融合。
1、手随心动——音乐律动感的训练
正确的节奏节拍感是手随心动的基础,音乐是流动的语言,在节拍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律动训练,找出乐曲的强弱、体会音乐的起伏与呼吸等逐步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识并通过肢体表现出来,这是培养学生乐感语言性与肢体语言协调所必不可少的手段。用心灵感应作品的律动,音乐语言发之于内心是手随心动的关键,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丰富的想像,在“心”的宇宙中驰聘。使他们专注于音乐本身所造就的意境之中,感受这种意境在心灵中引起的感应。精确无比的手位感是手随心动的强大后盾,这里的手位感是指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于琴键与琴键之间位置的精确把握。一般来说,钢琴作品里面的困难段落主要是快速的八度、远距离的大跳、需要四到五个手指同时下键的和弦、各种复杂的琶音技巧等等组成,所有这些困难段都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就是对手指与手指之间的距离的把握的精确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对手位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手指能随心所欲地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演奏,从而做到真正的手随心动。
2、“不动不摇坐如钟”——人琴合一之稳定、协调
古人云:“不动不摇坐如钟”,笔者认为这句话用在钢琴演奏上最合适不过了。具体来说,坐下时应该只占琴凳三分之一的面积,双脚分开放在踏板的两边,脚踏实地,这样整个身体的重心靠前,身体所发出的力度才能更好地传导到指尖,从而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时身体舒缓流畅,很自然地随着感情的波澜起伏而变化从而达到人琴合一之稳定、协调。
3、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协调融合的根本
钢琴家和钢琴匠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每年各大音乐学院毕业无数学生,但是能真正成功地走上舞台并得到大家认可的钢琴家为数寥寥。这里面固然有运气等各种因素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有没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绝对是成为优秀钢琴家的最基本素质要求。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协调融合的根本。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扎实的基本功技术仅仅是一个方面,从识谱开始就要感受所弹作品的情绪,了解作曲家的风格和演奏家的特色,即使是非常简单的旋律,也要有表情地弹奏出它应有的情绪,用充分地想像力,给自己构造一个完美的音乐语言国度,使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得到协调融合。
因材施教,充满个性的音乐语言
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都是从模仿钢琴教师开始的,但是每个学生个体在人格的特性上,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教师就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里去,用心去体会旋律的起伏,使别人能从演奏者的琴声里清楚地感受到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形成音乐语言的共鸣,从而达到完美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一、大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现象
在现在的大学里面,有这么一个现象,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有八成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并非无稽之谈,据调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因为其过于理论化,导致了很多的大学生将音乐课视为“休息课程”,甚至被戏称为“可逃课程”。
(二)学生的音乐兴趣更偏向于商业化的流行音乐
自21世纪到来之初,我国在商业音乐流行的时代中,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流行音乐,其个性鲜明,时尚元素丰富,十分的吸引以青年为主导的大学生喜爱,而课堂音乐课的曲目多为民乐或者一些比较经典的类型,在形式上就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从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很难将其放在音乐课上。
二、音乐中的情感
音乐是通过韵律来将情感表达出来,也是对灵魂的一种体现,在音乐的艺术中,以持有声音的语言情感来进行作者的内心描述,曲作家也将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情感写入歌曲之中,不仅将自身的情感升华,也带给人们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而体验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包含丰富的情感文化,这对于整体的结构来说,都能够体现其中的各种非己情感体验,所以是传递情感的一种很有效形式。所以音乐作为人类思维上的一朵奇花,需要利用人类的思想意识去承载其情感的鲜明,而大学音乐教程也应该将其视为唤醒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身临其境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其情感内部的内涵,这样是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作者的内在情感因素的,这样能够很好的理解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定风格,对于整体的环境背景来说,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在整首歌中的风格特点以及其内在的情感。例如我们在大学的大二音乐课程中对《秋收》进行的教导中,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电影素材进行摘取,让学生通过《白毛女》这部影片进行了解这个音乐的背景,只有理解到其内部的情感因素,才能够更好的给于学生一种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适当的将音乐和镜头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相应变化,对于整体的结构把握来说,都能够提供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的动静结合引导创造性的改变
适当的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挖掘学生们对音乐的创造性进行提炼,首先我们要理解的就是,人对于音乐的兴趣不仅仅在歌词上,人们对歌曲的韵律以及旋律,都可以给与一定的情绪上的变动,这对于舞蹈或者工具等方面,都能够给与很好的情感体验,而这具体的体现就在于其对动作方面的的理解上,也能够拥有相应的鉴赏能力,这对于整体的教学方面,都能够有所提及。例如在新疆的民歌《手挽手》里面,就可以利用教学的资料对新疆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其在信仰和生活等方面的自我追求,同时,也可以理解其自身的;乐趣所在。这种在精神需求中走向音乐的形式,在深造中,也能够很好的完成其对情感情绪上的教育。
(三)教学的立体感受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通常是从视觉上的二维开始的,而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也往往是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来激发其对精神生活上的赏析。而这很难给所有学生带来立体的感受。在进行大学的音乐教程中,如何完成立体的思维教学,则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教学过程中的乐趣,才能够真正的激发起对这些内容方面的涉及。在大学的教材中,并不缺乏这样的优秀例子,他们在结构上鲜明,在内容上更适合青年的思想积极发展。例如《杨白劳》这个在白毛女中出现的具有特殊情感的一幕,就十分的具有现实说教意义,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的音乐教师,也应该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话剧摄取,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发的进行话剧表演,让其在其中体会到中间的内在优势,这对于整体的发展等方面,都能够很好的进行描述,对于整体的发展方面都可以体现其在结构上的完整性。这些优秀的作品要比学生之间流传的流行音乐更具备艺术的体验形式,而不仅仅是流行音乐的快餐文化概念。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因材施教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
在进行大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达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也不仅仅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进行的一种改进,而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因多媒体教学更灵活,同时能够给学生一种立体的感受,与此同时音乐又是集思想界面和声音方面的两种综合体,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听众方面进行角色上的引导。确定其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化,这样对整体的教学方法上,也能够提供有效的积极作用。
(二)确定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正确的将其交互影响性进行教学双方的互动完美的体验出来,这对于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来说,都能够给与很好的体现。在教师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大纲进行要求上的自主教学,这对于学生在进行课堂知识的把握上,都能够给与很好的灌输,是保证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鉴赏方面的自学方面,都有很好的培养。也只有合理的使用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才能够对学生在直观方面的深刻理解上做出相应的问题分析,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理解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其对音乐情感上的理解。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方面的音乐启示性
高等院校在进行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殊性,而课程的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等的特殊课例,同时其课程的本身也存在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这就是对大学音乐课程在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大力发展的一个深刻体现。所以在进行大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更好的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有择取性的进行更多的针对性音乐素材选取,这对其发展方面,都能够给与很好的启示。
五、结语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语言 艺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手段,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是一门深内涵、高层次的艺术。教学是教师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学记》中写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就是说教师的语言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门语言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教师的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能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学生聆听为主要形式,通过聆听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从而理解音乐,鉴赏音乐。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表达应言简意赅,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语言都会影响“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完成。所以音乐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性、准确性和艺术性。
1.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组织性
音乐教学中,课堂语言的组织性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语言要井然有序、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作品的艺术内涵,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教师首先应认真分析教材,了解音乐作品,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才能确定教学过程怎样导入、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清晰,语言才会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才能够理解得透彻。一堂没有艺术色彩和语言组织性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性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的魅力。
2.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本身。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语句表述概念和判断,准确无误地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语法不规范都会影响知识的准确、有效传递。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在讲述音乐要素中的“节奏”时,学生往往用“快”、“慢”来表示,这与学生理解的生活中节奏的快慢是不同的,在音乐中“节奏”表达的语义应该用“紧凑”和“舒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在讲解“节奏”与“节拍”时,“节奏”是指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是指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简单的说是指音的强弱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3.1 课堂语言的语速和语调
音乐是一种需要引导的艺术,教师语言的语速、语调非常重要。语言的节奏不可太急或太缓。太急会使学生烦躁,教师自己也容易疲倦;太缓则会使学生注意力松懈。语言的力度也不可太强或太弱。太弱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太强又会显得生硬刻板。只有抑扬顿挫的语速和语调,才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兴趣盎然,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林?G?卡尔汉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多的语言活动,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也直接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提问的设置应面向全体学生,要新颖、有深度、有广度,环环紧扣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与学生展开问题的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充分挖掘音乐的潜在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欣赏一首作品时,提问方式和时机的不同带给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不同。问题可以在欣赏作品之后直接性的提出;也可以在欣赏作品之前间接性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还可以在欣赏音乐中,感受、比较、对比式的提出问题。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方法同样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例如:在上《亚洲传统音乐》这一课中,欣赏印度音乐《欢迎》片段时,要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的一个知识点“拉格和塔拉”,如果直接性的问学生:“你们知道在印度音乐中“拉格”和“塔拉”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们肯定答不上来,而且也没有兴趣回答。如果换一种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在印度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叫法,你们想知道吗?”这个问题提出,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堂中的提问即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更是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师精心的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
3.3 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音乐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艺术性,准确、出彩的评价不仅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课堂评价的语言要准确、得体,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在鼓励和赞扬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时,很多学生感受到了乐曲中所表达出的黄河怒涛咆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的场面,并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使用肯定与赞扬的评价“你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很深,不但理解音乐,还有自己的见解!许多音乐家少年时期就是这样认真、努力、积极、思考”。但有的学生只是关注到演奏者陶醉于音乐当中,却忽视了去理解和感受音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的评价不能是完全否定的,应该用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语言。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努力提升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更具美感,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