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个人生命故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探寻日常教育生活的意义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技术不断娴熟的过程,也不仅是把教育教学技术逐渐变成了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乃在于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即个体是否开始拥有了自己独到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与觉悟,并把这种觉悟渗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而使得教师个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资源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者权威性认识,而转向个体自身。
一般说来,教师的成长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适应或者说顺应教育教学常规――对常规性教育行为的抗争与个人教育意识觉醒的萌芽――教育艺术的成熟与个人教育意识的觉醒――个人教育意识的不断完善与个体教育实践中的自觉创造。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并不是个体教育行为模式中的简单创新,并不是简单地跳出常规,跳出他人,自立门户,特立独行,它更多地涉及到教师对其职业生涯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的自我解答: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学?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个人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才能使得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更有意义?甚至,它还包括,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自我人生意味着什么?以教育为业的个体人生怎样才能更有意义?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从其实质而言,就是个体对自我教育生涯的整体性反省和觉悟。对教育生活的反思,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个体整个教育生活状态的反思;在更深的层面,还可以成为对教师个体生命存在的品质与意义的反思。
这样,教师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就大致包括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基本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自主性把握,即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立意识的出现,教师个人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能以自己的方式有效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更进一步,教师的觉悟逐步达到对教师职业的整体参悟,即对教师职业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的自我理解与独到发现,并尽可能地在自我与外在社会要求的协调中来完善自己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生活,把握作为教师日常行为、一举一动的细微的教育意义的可能性,从而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体现对个人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追求的细心呵护;更深层面的教育意识的觉醒,则还包括对个体教育人生的领悟与觉知,即把教育生活与个体生命内在地结合,把个体在教育实践中的探求、创造、领悟,转化成教师个体职业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发现。换言之,教师的发展,不仅是教师作为职业人的成熟与发展,同时也是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生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实际上就是教师教育生存状态的觉醒,是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觉醒,如此我们就可以在自我教育生活意义的主动发掘中,走出庸常的状态,从而获得日常教育生活品质的提升。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教师庸常状态的改善?因为教育是人性的事业,教师自身的生命姿态对学生的影响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富于感性、需要激情的事业,与此相关,一个重要的阻碍就是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出现。当我们带着疲惫与困顿走近学生,我们的教育努力也许将事倍而功半。这时,我们可能就需要真切地回望我们的教育生涯,发掘教师职业人生的价值,认识自我人性与教育实践的细微关涉,给我们的教育行为注入人性的力量,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中显现丰盈的人性魅力,而成为感召、引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专业意识的自主发展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教育知识、教育思想资源,不断触动自己对教育实践的思考;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的不断反思,把自身的教育经验作为文本来解读,真正把自我纳入对个体教育生涯的觉知之中,从中获得教师自主意识的提升。教师正是在对自身教育实践不断适应一超越之间,通过外来思想资源与个体内在教育经验、教育知识的不断碰撞,获得个体教育意识的生长生成。教师个体不断将外来知识融入个体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也融入个人内在教育意识之中,转化为个体对自我教育世界的发现与觉知。这种觉知可以一步步地扩展到对整个教师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和觉悟,从而促进教师个体生命存在的整体觉知,提升教师生命的境界,这实际上就是提升个人教育实践的生命基础。
叙事就是讲故事
教育叙事,正是这样一种将外来知识与个人经验性知识整合、引导教师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的方式。叙事,就是讲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叙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与解释。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自己亲历的教育生活进行观照、反思、寻求意义的过程,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教育叙事的基本类型,从叙事的内容来区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片段叙事,即对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个印象深刻的片段的叙述,显示事件发生的细节,借以阐明教师对导致良好或者不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反思:生活叙事,即对教师教育生活故事的叙述,借以显明其中所蕴涵的教师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教师教育生活的细微关涉,教师日常生活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育状态、教育经历密切相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光在课堂之中,同样在日常生活之中;传记体叙事,即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乃至教师生涯的整体叙述,借以显明教师生命成长的历程,是对平凡教师人生中细微的“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
从叙事的主题来区分,教育叙事包括单主题叙事和多主题的整体性叙事,即就某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综合,来展开个人教育生活的叙事。整体性研究是研究教师的整体生活,包括个人家庭生活、日常交往、教学、班主任工作、学习研究以及其他可能对教师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经
历,从中梳理出日常生活各方面对教师的影响,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从叙事的层次来区分,教育叙事包括教育教学日志或日记,直接记录日常真实教育生活情景:在记录日常教育生活片段之上的反思性叙事,既不局限于记录,而且能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加以提升;研究性叙事,即对叙事主题加以提炼,对多种原始教育生活材料的搜集整理,从而对日常教育生活加以反复梳理而进行的教育叙事。
从叙事的主体来说,教育叙事包括“他传体”叙事,即通过教师讲叙给他人,由他人来介入对教师教育生活故事的梳理、提炼;自传体叙事,即教师自身对自我教育生活故事的自我梳理与叙述写作,通过对个人成长或成长的某一方面的梳理,去发现这一阶段对教师教育生活的重要性,或某一瞬间完成了教师对教育的观念性转折的转折点。自传体叙事的实质是“从‘个人生活史’、从‘个人生命经历’中透视整个世界”,因此而“充满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感动,容易牵动人心”。
教育叙事,因为直接从个人生命亲历的事情出发,往往带有个人生命的诸多信息,而可能成为一种细腻而幽微的、体贴于个人生命的、不乏温情的个人化的理论模本,成为个人教育意识生长的切实的起点。
叙事的背景与框架
既然叙事是讲故事,是不是怎么讲都行?这里面有个层次问题,一是叙事首要的意义在于说,在于讲述,只要在叙事,本身对于叙事者而言就是有意义的。换言之,不管叙事叙述得怎样,“在叙事”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二是叙事当然还是有一个讲述方法的问题。事件本身是个人性的,但叙事作为意义的显现,必然把事件置于一定的背景之中,意义本身并不是一种纯然个人的事件,意义依赖于教师职业人生所赖以生存的基础与背景。叙事意义的呈现有赖于个人对教育、对自我生命的理解与期待。
叙事本身意味着把当下卷入其中,意味着一种对个人历史的评价性的投入,在梳理过去的同时敞开当下自我生命发展的路向。“好的教育不是简单地复制教育经验的外在形态,也不是对已发生的教育事件和面对事件的心理状态的复述性回忆,而是有力地参与到对教育经验世界的建构之中,这同时就是参与到一个精神世界的建筑之中,并发现它的内在秘密。教育叙事不仅是作为叙事者的教师和作为被叙事者的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现者,而且是发掘者和再造者,教育叙事因此成为恢复作为师生生命存在的尊严和价值的方式”,教师凭借叙事而可能成为“新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存在的建构者”。(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第18~21页)
叙事总是内含着一种期待,教育的期待和生命的期待。惟其如此,叙事才可以超越简单、平面的过去事迹的白描,而成为个体教育生活的深度展开,同时展开个人教育生活发展的方向与可能。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个人觉悟的点,找到个人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确实很重要,教育叙事首先是一种姿态,叙事本身就是在显明个人对教育、对自我生命的态度。立足教育生活展开个人的叙事,叙事要敞开过去的教育意义,教育原来就是这样,展开教育的期待,在展开自我过去经历的同时展开对自我生命发展的期待,把当下的自我融进去,敞开自己的教育视野。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棵树的意义显现是有赖于周围的树的存在的。同样,我们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单一的教育事件的意义是有赖于其他的经常性的教育事件的存在,或者说,如果把单一的教育事件放到整体的、一连串的教育事件之中,单一事件所显现出来的意义就会变得不一样,就会丰富起来。事件与事件之间本身就会有一种意义的张力,互相映衬。譬如,我们偶然记录了一个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从单一的师爱故事而言,所显现出来的主题无非就是教师要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但如果我们积累了多个爱的教育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师爱的主题会随着教育对象、教育主题、教育场景的转变而出现各种细微的差别,这自然就会使我们对于师爱的认识超越简单的呼吁师爱的主题,而深入到师爱的细节之中。
这是一种情况,还可以更进一步思考。单一的教育故事如果只是放在当时的情景之中,它的意义同样是有限的,只能说明当下情景中的教育主题。但如果我们把单一的故事放到我们个人的教育生涯整体之中,放到学生成长的整体背景之中,单一叙事的意义同样就大大地扩展了。比如,我们记录了与一位弱势学生的交往经历,这个故事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以教师的视角,往教师生涯中的遭遇展开,那就是教师是否还可以抓住更多的与弱势学生交往的经历,从中间梳理出对待这类学生的教育主题;一是以学生的视角,那就是更多地收集与这个学生交往的故事,把单一的叙事放到这个学生整体的成长背景之中,这样就能显现出这个学生发展中的细微的教育内容。
这里涉及到的就是叙事如何超越单一的、孤零零的小叙事,而提升叙事的意义。在更高的、整体性的背景中叙事,在充满张力的叙事中显现幽微的教育机理,这才是教育叙事的真谛。
寻找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关键词
教育事件是客观的,但叙事总是主观的,我们怎样去叙事跟我们对叙事主题的期待相关,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叙事,实际上直接地影响着叙事展开的脉络。教育叙事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主题,切入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对教师亲历的教育生活加以梳理、选择、整合、贯通,从而在一种基于教师亲历的现场感的叙述之中,能“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能“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
教育叙事之不同于一般性的讲故事,乃在于作为叙事者的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而是在一种理性的参与之中对教育生活作出有意义的梳理与提炼。教师专业意识发展有两种基本知识来源:一种是外来的教育知识、教育理念等,另一种是个体经验提升的知识。教育叙事就是要将原初的教育经验提升成为知识性的经验。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叙事实际上是拓宽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内在知识基础,也使我们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作为教师个体教育人生的“事件”,并不是外在的、被规定的,而是内外结合的、自主的,是教育生活内在经验和外在教育知识的整合、对照的结晶,是外来知识和内在知识的对话,是理性与经验的融合。
教师教育生活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本身,并不在远处,它就蕴涵在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叙事就是要发掘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育内容,主题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日常教育生活本身意义的显现。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的方式,它正是要提示我
们,提示每个教师,我们要改善自身教育生活,我们要关注、思考教育问题,可以直接从我们自己身边的教育生活开始,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教育生活经验或经历的同时,把我们自己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反思、关照、评价、提高的文本,或者说作为一个解读的文本,从而让我们亲历的教育生活自己说话。正是在与我们自己的教育生活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就有可能产生基于我们自身教育生活的、带有我们自身的生命体温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考。这种教育的理念或思考,或者广而言之,这种教育的知识,就正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教育生活的知识,是我们自身的教育生活经验的结晶。我们提出“让教育生活自己说话”,也就是说让我们充分地、更多地去理解、回顾,找到对我们自己教育生活的切入点,并且,把我们自身的教育生活变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自我生命痕迹的、有灵魂的文本,去解读它、分析它、提炼它,让教师作为个人教育生活主体的主体性得以进一步彰显。
要对教育生活事件做出“‘有知’与‘无知’的相通相融的把握,就不是单靠思维、概念和规律所能完全胜任的,还要靠想象、感性直观、经验、习惯等等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不在场的、无知的东西、隐蔽的东西与出场的、有知的东西、显现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叙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个人凭借自身的想象、感悟、盲观、经验、习惯等综合能力来对自己过去教育生活做出观照、反思、评价的过程。作为叙事者的教师个人把自我教育生活作为一个解读的文本,凭借教师必要的外在教育知识积累和教育想象,切入到个体教育生活之中,去发现教育生活过程的优点与缺失,同时也是对个体教育生活的意义的评价与再体验,敞开个体教育生活通向个体意义人生的路径。当我们以探究的姿态切入个人日常教育生活“故事”之中时,我们就会发现,平常的教育生活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教育叙事,叙述我们自己教育生活的故事,每一次叙述都必然带着教师个人当下的生命痕迹与过去的生命痕迹的交流、碰撞。“教师一旦以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内在地承受着对自己的言行给出合理解释的思想压力。这就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这意味着他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这种教育‘记叙文’使发生的事件不再随记忆淡忘而成为无意义的东西,它以记述下来的形式保留了‘历史’,给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韵味,从而固守了一份对这个世界和生活创造的意义。”
正是通过叙事主题的提炼,而把日常教育生活提高到自我意识之中,从而让我们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教育叙事因此而成为敞开教师生命意义之门的重要方式。
在细节中呈现意义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教育事件,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教育事件累积而成。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教师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态。那些被我们关注到了的,以及那些有意无意地被我们忽视的故事,都可能成为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卓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我们的教育生活的故事,讲述那或隐或显地蕴涵着教育意义的故事。那影响着学生和我们自身生命成长的细微脉络,就可能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展开我们的教育生活如何发展的可能路径。正因为如此,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教育叙事,因为其对复杂教育生活中的细微脉络的揭示,而使之区别于一般性的故事讲叙,成为我们对自身教育生活的反思性实践,并成为增长我们的实践性知识、提升这种实践性知识的品格的重要形式。我们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回溯、观照过去、现在,发现我们未来教育生活的可能路径的过程。
教育的意义、意蕴存在于教育生活的细节之中,叙事研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个人的教育经历活生生的文本呈现出来。“说”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品味、体验、发现、评价、判断的过程。对自我教育生活的不断发现,就成了教师超越昨天、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教育生活状态的基础。叙事研究,让我们自己很好地回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让我们在接近我们自身过去的教育生活的同时,找到超越过去的教育生活的契机。每一次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都让我们获得对过去的一种弥足珍贵的亲切的感受。同时,又沉淀、结晶出对过去教育生活的宝贵经验、宝贵的个体性教育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在个体性活动中获得的,是教师亲身经历的,这种个体性的、反思性的经验知识,不同于教育学教科书上的宏大叙事、教育理论和教育话语框架。对教师个人整个教育生活经历的反思,不仅是为了澄清个人的教育生活,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把那些司空见惯的材料,发黄的日记、照片等体现当时当地的教育生活情境,浓缩到研究材料中来。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育生活的历史,也是见证教师教育生涯成长的历史。所以,当我们今天去发掘过去的教育生活的时候,实际是发掘我们作为人、作为职业人的心灵、精神、人格、教育理念及个体成长的历史。
“强调讲故事,就比较强调回到历史现场,强调回到历史的情景中去。讲故事是回到当时的历史情景中来叙述那一段历史,而且这一叙述要特别注意一些历史细节的呈现。讲故事是以描述为主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历史细节的呈现,这样才能造成历史的现场感。”好的教育叙事需要一种生命的现场感,让人一下子就能进入真实生命的细微脉络之中,感受教育生活的内在道理。生命的幽微之理是需要细节来显现支撑的,几句梗概性的大话不足以显现教育的生命意蕴,唯有细节才能更多地、更丰富地显现生命的本相。教育是人性的艺术,叙事就是要展现教育所蕴涵的人性之细微机理,有些叙事之所以单薄,就是因为其中缺少了映射生命细微之理的细节,显示不出人性的丰富性,不能敞开对教育与生命的细微理解,少了一种唤发生命幽微想象的现场感。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引言”中曾这样写到:
黑夜静得让我们心惊。这个大孩子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他坐在破旧的窗台上,讲起了柯南・道尔的故事,故事中的惊险覆盖了我们心中的恐惧。接着,他讲了凡尔纳讲的奇妙的故事、雨果讲的令人感伤的故事、梅里美讲的让人痴想的故事。他叙述的时候,我们不再惊恐地四处张望,不再慌张地想要寻找蜡烛,甚至不再期待电灯重新亮起来。
这个大孩子讲的别人讲的故事,像温暖的手臂搂抱着我们,陪伴我们被遗弃的、支离破碎的长夜。时间、若有若无的时间被叙述填满了。
在这里,“破旧的窗台”、“四处张望”、“寻找蜡烛”、“不再期待电灯重新亮起来”,都是一种细节的再现。正是这种细节的再现,把作者沉迷于彼时的故事之中的,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现场感真实而细微地呈现了出来。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只有当我们深入地把握事件中真实生命的细微表现,我们才可能把事件中细致入微的教育机理显现出来,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否则,我们的叙事就只能成为现成教育理论话语的延伸,或者说注脚,写一个故事,无非就是印证几个现成的教育命题,叙事对于教师自身、对于整个教育理论的独特意义都没有显现出来。我们只是在自我头脑里面现有的教育理论名词框架之中来叙事,而没有就真切地融入我们自身所经历的教育事件本身展开叙事,发掘其中细微的教育意蕴。复杂而丰盈的教育生活变成了干巴巴的、枯干的抽象概述,失去了教育叙事应有的生命的丰盈感与血肉的温情,失去了叙事的灵魂。
真实是叙事的生命,真实需要日常教育素材的积累。如果说人生就是道路,那么叙事就是路的敞开,就是把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人生的历程之中敞开。回到教育的事件本身,回到细节,回到事件之中真实的生命存在,显现其中幽微的教育内涵,而不是简单地被外在的教育概念所牵制、同化,真正显现事件本身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叙事作为生命的姿态
不管何种叙事,本身即意味着对自我生命经历的一种关切与询问。叙事作为一种生命的姿态,意味着我们会随时留心、充分关注生命周遭中的细节,并且懂得随时收集、珍藏、爱惜这些细节。在这个意义上,究其根本而言,叙事的姿态其实就是一种对自我生命与自我周遭的他人生命的悉心呵护。当叙事成为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对自身教育生活的不断的探问、反思和意义观照成为了教师教育生活的基本姿态,实际上就意味着叙事成了教师改变自身日常教育生存状态的契机,成为教师不断走向美好教育生活的可能的方式。正如叶澜教授所言: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研究成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的方式,他自己创造着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教师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这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同时,教师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会使他十分看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是未来教育十分期望实现的价值。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切近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研究方式,让我们与自己所从事的日常教育工作更为亲近,让我们在平凡的、逐步习惯化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发现幽微的教育意义,从而获得我们对自身作为教师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发现与提升,并可能成为我们走出教育生活中的习惯,提高我们对自我教育生活反思、批判的能力,也提升我们的教育生活的创造性品格,从而有效地改造、提升我们的教育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前,我不懂得珍惜生命,不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可自从我从网上看到这篇《一个女孩的故事》后,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孩,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常会乱动.医生根据她的情况断定她活不过6岁.可是这样一个女孩,她坚守着信念,坚强地活了下来,还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在一次演讲会上,她告诉了我们使她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我们一看,她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长的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总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每个人都有淡淡的忧伤,不能说的苦楚,他们有着自己渲泄的方式,不同的处理的结果。而外人看来,随个人变化而有不同的看法。
在这个卑微的世界里,有许多卑微的人活着,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生儿育女,一代传一代麽?还只是为了做世界里的小丑呢?这些问题让他们更加陷入迷惘,他们不知道怎样开航人生的风帆,驾驭缰绳,命运的安排使他们走过岁月的一段素白。生死对他们来说了了此生最后向卑微的世界说一次再见而已。过多的留恋,过多的残忍。
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那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以为自己会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从悲伤的热火中熬过苍白的残忍的故事,我回望过去风影,却在等待的过程错过,我不知道怎样撰写人生,一味的梦幻,真实中映照出邪恶。以为华丽的故事有华丽的结尾,却是写者的恶作剧。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我们的错觉误导人生的方向。
人生亦是如此。偶然的一次挫败,就成为他人口中的议论,嘲讽,以致于毒辣的言词逼迫人性的善良。我们生存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每时每刻为自己的生计不断用生命的源泉消耗,直到对世界的怨恨泰然处之,或许对世界的不满而撒手人寰。终止一生忙碌的奔波,一生的苦与乐,一生到头来自己都不敢想象的的一生是如此的残烈。我仰望白云,竟净白的让我头晕,机翼划破他们的快乐,拆散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欢快情怀。飞鸟尖锐的叫声响穷天空之阔,似乎讥讽脆弱的白云,骄傲的展翅高飞,飞向夕阳的尽头,落霞的顶端。
《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艘撞上冰山的豪华巨轮上的故事,当我看了这部影片之后,被露丝、杰克两位主人公的感情所震撼。
这部影片讲述了主人公杰克和露丝在豪华巨轮上相遇,他们两个人深深爱上了对方,豪华巨轮在海上航行,不料却撞上了一座海面上的冰山,巨轮进水,船长让老弱妇孺上救生艇,其余的人统统等待死亡,当露丝上船时,她又回到船上寻找杰克,两人决定等到船快沉时才逃生,到了水里,他们趴到一块木板上,但轻轻的木板只能坐上去一个人,杰克把露丝推了上去,自己在冰冷的水里冻死·····
生死只在一霎之间时,杰克选择了露丝,他伟大的爱救下了露丝的性命,他将自己冻死在水里,他是神圣的,而在生死之间,却有许多无耻之徒,有人用钱收买船长,用钱玷污了纯洁的生命,有个人居然未保自己不沉水底,按住露丝的头,人性的好坏,在这里就能展现,生与死之间,人类显而易见恐惧死亡,但是,有些东西比生命重要,选择别人生的人是高尚的,伟大的爱情打败了恐惧,杰克让露丝好好的活下去,他让自己人生中挚爱的生命逃离了死亡,走向了生。
相比之下,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的人,如李甲,他为了钱财将杜十娘卖给别人,他跟杰克相比,他是多么无耻、渺小、不屑呀!
死虽然令人害怕,但身边的人能够好好活下去却能让人感到开心,生命并不代表只是自己一个人,其他人或动物也是生命,自私自利将别人应有的权利夺去,你的人生也不会快乐,
当看到别人快乐时,自己也会快乐。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真实的哭里笑着,一笼烟雨,半帘幽梦,有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说。
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渐渐明白: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过了,才知甜蜜;痛过了,才懂坚强;傻过了,才会成长。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有些人,让你牵挂,却不能相守;有些东西,让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红尘三千丈,念在山水间,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因为爱,所以放手;因为放手,所以沉默;因为一份懂得,所以安心着一个回眸。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
深深懂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也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爱的故事。生命的旅途中,有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有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有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
喜欢那种淡到极致的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款步有声,舒缓有序;一弯浅笑,万千深情,尘烟几许,浅思淡行。于时光深处静看花开花谢,虽历尽沧桑,仍含笑一腔温暖如初。
其实,不是不深情,是曾经情太深;不是不懂爱,是爱过知酒浓。也许,生活的阡陌中,没有人改变得了纵横交错的曾经。只是,在渐行渐远的回望里,那些痛过的、哭过的,都演绎成了坚强;那些不忍遗忘的、念念不忘的,都风干成了风景。
站在岁月之巅放牧心灵,山一程,水一程,红尘、沧桑、流年、清欢,一个人的夜晚,我们终于学会了:于一怀淡泊中,笑望两个人的白月光。
盈一抹领悟,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经年流转,透过指尖的温度,期许岁月静好,这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于我们,温暖,一直是一种牵引,不是吗?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尽头,轻回眸,处处是别有洞天,云淡风轻。
有一种经年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
给生命一个微笑的理由吧,别让自己的心承载太多的负重;给自己一个取暖的方式吧,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盈一抹微笑,将岁月打磨成人生枝头最美的风景。
1、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激一生。
2、有些人,有些事,淡淡想起就好。
3、人生就像一本书,或薄或厚,都有完结的一页。也许,故事可以想象,但内容与结局却已经写好。如果,每个人只能是观众的角色,不妨就任由岁月翻读,静静品味自己的人生吧。嗯,就这样,找一躺椅看书去。
4、任何一个人离开你,都并非突然作的决定。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
5、感情里,总会有分分合合; 生命里,总会有来来去去。 学会: 浅喜欢,静静爱,深深思索,淡淡释怀。
6、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
7、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会使人忘记爱情,不要让太多的昨天占据你的今天,请相信: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真正属于过你。
8、呐喊,或许是伪装的坚强。沉默,也许是无奈的表现。昨日,沾满风霜,甚至未曾看过你的脸。天空,那么蔚蓝,依然找不到你的方向。使命、期望,刻不容缓。岁月、豪情,不再少年。澎湃的大海,你沉淀了多少沧桑和震撼?宁静的湖泊,你寂寞了多少向往与时光?
9、时间不是让人忘了痛,是让人习惯了痛。有时候感觉到难过并不是因为做了什么,而是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10、这世界上除了生命,其实没什么东西让你迷失自己,学会笑着承受,笑着对风风雨雨说:没什么了不起!
11、不管是怎样的回忆,都是我们活过的人生。
12、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谁让瞬间像永远,谁让未来像从前,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
13、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用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14、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对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15、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有人爱; 有事做;有所期待。
16、人人都觉得永远很远,其实它可能短得你都看不见,珍惜你认为值得珍惜的,别让生命留下惋惜。不再为那些不在乎你的人徒劳,他不值得。
17、我想起你的时候,你是高山,是旷野,还是水流?我描绘你的时候,你是今天,是明天,还是往后?你回应我的时候,是残红,是落叶,还是风声依旧?你来到的时候,不是春季,不是盛夏,难道是在晚秋?生命潦草,太多不曾挽留,梦在飘零,无尽沧桑独嗅。
18、最固执的,是一个人的心!就像有时候,可以安慰朋友,说服所有人,却唯一说服不了自己的心。
一、生命叙事符合儿童的特点
生命叙事就是由叙事主体表达自己的生命故事,生命故事是叙事主体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富含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经验和追求的故事。生命叙事强调的是叙事主体对自己和他人生命故事感悟的个性化表达,关注与每一个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领域。生命叙事运用于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优势,首先在于它与儿童的特点相吻合。
生命叙事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会影响其一生。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生命叙事所展现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境,为儿童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动历程,因而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印象很可能会伴随终生,在未来的生命历程中,它很可能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出来”,成为儿童日后思想、行动的参照,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脑科学研究表明,正常生活方式或环境中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在人的神经元回路上反映出来,源自环境的刺激程度将决定神经元之间怎样连接,从而决定你个人的记忆,并使你成为你这个人。 [1]
以生命叙事方式组织的课堂教学,使儿童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以他们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这不仅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德育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更满足了他们好说好动的天性。这种满足不是被动地迎合,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引导,这种引导主要是让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表达,从而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
生命叙事符合儿童的思维特性,易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也并未完全摆脱具体形象思维方式,这一思维特性与故事性相吻合。德育课堂上的生命叙事,将道德教育寓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不仅使儿童从中习得了道德行为,丰富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与具体事物、外界刺激是密切相连的,生命叙事呈现给儿童的就是一个图景,其中的人物、情感、生活有机地形成一个动态的画面,能够抓住儿童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命叙事符合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进入小学的儿童,学习成为他们的一项主要活动,这对他们的注意能力有了新要求。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无意注意仍占有主导地位,他们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因此德育课要适应并利用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才能获得成效。心理学研究发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常常是新颖、多变、直观、生动的事物,而生命叙事本身恰恰具有这样的特性。如“我生病了,妈妈带我看医生”这样一个事件,也会因孩子的不同经验、不同感受而有不同的表达,这种不同之中就蕴含着新颖、多变、直观、生动等特点。所以,生命叙事易于引起儿童的注意,从而增强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生命叙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
德育气氛
良好的德育气氛是有效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尔诺夫曾指出,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教育气氛,这些是要达到教育目标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他认为,如果要在更为广泛的人生范围内正确理解教育问题,那么了解一般人对教育得以实现的人类环境产生的心境,以及有关人(无论是受教育的儿童还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在其中产生的直觉具有极大的意义。 [2]
生命叙事具有营造良好教育气氛的“天性”,借此开展的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促进儿童的学习与成长。生命叙事本身满足了人诉说的需要,满足个体生命“多态性共在”的需要,即改变人存在的时空感,使过去与未来“共在”,真实与虚幻“同在”。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会产生快乐的情感。不仅如此,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自身经验的呈现、交流、反思、深化、拓展,有助于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由于成长本身是快乐的,所以每个个体生命在生命叙事中的成长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生命情绪情感的调节。通过叙事,一个人可以宣泄、释放、平衡他自己的情绪情感。博尔诺夫指出,与成人相比,情绪对尚未成熟的儿童影响更大。情绪不仅对学习效果产生作用,而且对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深刻影响,对于那些无法有意识培养的能力更是如此。教育者必须尝试去诱发有益的情绪,并且帮助受教育者预防或改善有害的情绪。愉快心境能催人奋进,儿童愉快发展的首要和最高条件是幸福、无忧无虑、不为恐惧和担忧困扰的基本心境,而获得、发展和保护这种愉快心境以及在各种不可避免的障碍后重建它,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高要求。[3]显然,生命叙事能够帮助教育者实现这一要求。
尽管,身边的母鸟焦急地飞来飞去,但他还是决定把一颗蛋带回家去,留作纪念。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一个牧师。
“啊!一个萨克锡柯拉的蛋!你是从哪里捡到这只蛋的?”牧师惊讶地问。
男孩把捡蛋的过程告诉了牧师,并且说:“我打算再回去拿一次,不过,要等到新生出的小鸟们刚长出羽毛的时候。”
“孩子,不许你那样做!”牧师惊叫起来,样子很着急,“不要去抢母鸟的孩子,它也是一个生命。”
接着,牧师又做了一个恳求的姿势。
这件事,给这个孩子的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足足影响了他一生。他才知道,即便是一只鸟,一只小动物,它们也都是生命,应该给予它们爱,给予它们作为生命的最基本的尊重。
牧师的言行,在男孩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也为他健康人格的形成,作了最好的启蒙。而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的法布尔。
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改变我们人生的,有时是一个人,有时还会是一个故事。我曾经听过一堂夏令营培训班的课,课上,培训老师为孩子们讲了一个科普故事。
故事讲的是蜜蜂过冬。
蜂箱里的蜜蜂,要度过漫长的冬天,首先,所有的蜜蜂要努力地簇拥在一起,抱成一个团。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的任务,是拼命地扇动翅膀。这样,整个蜜蜂团体,就像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着外边的寒冷,里边的温度恒定在摄氏13度左右,温暖如春。
到了一定的时候,外边的工蜂,就会饿了,累了。这时候,里边的工蜂便毫不犹豫地出来“换岗”,它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种温暖长久地延续下去。而那些又累又饿的工蜂呢,进去之后,便享受着夏天采集并积存起来的蜂蜜,来获得足够的能量。
就这样,团结,分担,共享,一群蜜蜂安然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这个故事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蜜蜂身上,有着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融入集体,在团队的共赢中取得个体的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分担别人的苦难,懂得与人共享甜蜜。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走向人生真正的胜利。
无论是牧师给法布尔的善与爱的影响,还是蜜蜂过冬的故事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觉得,都是在改造或培养一个孩子健康的人格。如果说,人生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树的话,健康的人格,其实就是直立的树干,一个人的胸襟、眼界、修养、气度等,都是由这树干生发出的枝桠;而取得的成就,就是自这枝桠结出来的红艳诱人的果子。
大境界产生大气魄,大人格成就大作为。这个世界,有的人活得大气磅礴,有的人活得卑琐龌龊;有的人平凡却赢得尊重,有的人显赫却遭人唾弃;有的人凡事常能高瞻远瞩,有的人遇事却总鼠目寸光;有的人心中盛着的,全是苍生;有的人眼里看到的,只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