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平台经济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以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互联网平台经济已经跨越效仿阶段,走向模式领先和自主创新阶段,平台形式、服务质量、网络规模高度发达并不断改进。2017年5月“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其中三项属于互联网平台经济。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加入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当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模式。规模庞大的用户群在平台构建的特定模式下各取所需,使以往的传统供需关系和市场交易以更低的成本完成,经济活动的时空空间扩大,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统一,极大提升了市场活动的整体效率。“互联网+购物”构成了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扩展了商品交易的时空限制;“互联网+出行”构成了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使打车出行更加经济便利,以及“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餐饮”等,平台厂商几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繁荣与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制造业、新兴产业、交通体系、信息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方式都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起步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截至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是世界上手机网络规模最大的国家。快递从业人员203万,约是美国快递业从业人员的3倍,构成了庞大的劳动者群体和潜在需求。国内发达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庞大的互联网接入用户规模,宽松的互联网经济政策为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温和的环境。互联网平台经济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改进,但同时也暴露如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不当竞争等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由网络经济学、双边市场理论与平台经济的经济学渊源出发,对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式进行了解读,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自身的特长、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并倡导在现阶段形成以网络平台厂商为核心对象、以用户权益为价值标准、以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为总体导向的平台监管与治理模式。
一、从网络经济到互联网平台经济
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互联网+”“网络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这些热门概念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界线,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基于互联网的具有配置资源能力的信息运算平台。本文使用“互联网平台经济”来指代此类平台经济行为的总和。在经济学研究当中,平台经济的渊源来自网络经济,这里将由网络经济出发,阐述平台经济的含义。
(一)网络经济
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中,网络经济指具有实体网络的一类厂商与消费者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如铁路网、电信网、输电网。具有网络经济特征的行业通常表现出规模经济的特点,即其生产网络的建立需要巨大的固定成本投入,但其可变成本相对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生产规模上表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传统经济环境下,厂商的生产规模影响到厂商的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盈利能力。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网络经济厂商的定价无法遵循边际成本定价原理,因而这些行业的价格也通常受到政府部门的管制。
(二)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的概念来源于学术界对银行卡支付系统、大型超市、报纸黄页等行业的研究。欧盟2005年开始对欧洲银行业零售支付业务进行调查,认为欧洲银行业缺少竞争导致了业务收费过高,并特别指出“银行卡交易费”缺少经济依据。在此前后出现大量有关银行卡支付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在于将银行卡的运作方式抽象为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s),并将银行卡网络看作一个平台。
相关研究在解释银行卡的定价模式时,应用了双边市场理论中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这一核心概念,即在同一个网络当中接入多组具有供需关系的用户。如使用POS机的卖家和刷卡消费的消费者就是支付网络中不同组的用户,一边用户使用此网络或服务的效用取决于被需求方用户的规模,即使用POS机的卖家规模越大,消费者刷卡的范围就越广,持卡效用就越高,平台也可能定制更高的价格。Evans(2003)开创性地将平台分为市场创造型(Market-Makers)、受众创造型(Audience-Makers)和需求协调型(Demand-Coordinators)三类,为平台行为、市场效率等后续研究提供了经典思路。
吴汉洪和孟剑(2014)归纳了双边市场的特征,强调了由交叉网络外部性导致的非对称定价、赢者通吃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表现出非显性成本定价、用户规模经济的特征,用户规模的增加使得用户获得的效用增加,提高了其支付意愿并使平台实现了收益递增。市场上存在单一平台时,只要有一边用户的加入,平台就可以实现多边的协调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但是当市场中存在多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平台时,平台只有在用户的规模上具备优势,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当然,也正是由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在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市场当中,寡头竞争通常是不稳定的。
(三)互联网平台经济
从厂商的角度出发,互联网平台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区别,一是由生产的规模经济到用户的规模经济,二是由边际成本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
传统网络经济中厂商更关心生产的规模经济,因而会尽可能提高产量。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网络经济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生产规模,企业最优的生产行为是在市场需求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生产,生产的规模越大,其单位成本就越低,可以获得的利润就越高,交通网络、通信业、城市管网等行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提供越多的服务数量,平均成本就越低。因此,在价格受到规制的情形下,成本递减促进了厂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
互联网平台经济中厂商则更关心用户的规模经济。厂商的固定投入是支持平台运行的硬件设备,其中大部分设备都不具有特定的资产专用性,可以快速部署。平台运行的边际成本极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影响平台定价水平的主导因素不再是生产的规模经济,而转变为平台连接的用户规模大小。大规模的用户可以产生较高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给每个使用的用户带来更高的使用效用,进而用户会提高的支付意愿,同样拥有更多用户的平台也将在平台竞争过程中更具优势,因而平台在定价决策中关心的首要问题是用户的获取和留存,互联网平台经济中平台厂商的竞争大多是围绕如何获得更多的用户而进行。
曲创等(2009)的研究表明,在互联网平台经济中对用户需求的开发和引导策略是其不同于传统网络经济的关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互联网络的平台将交易规则和服务功能集成于手机应用程序当中,是一种数字化的产品。数字化产品的特征是批量生产成本极低,平台只要关注于自己的信息处理和运算能力即可。手机的应用形成一种“注意力经济”,源生于用户的需求也可能受到平台策略的直接影响,这一点是传统的网络经济难以实现的。移动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和平台经济的普及性以及增长速度。
二、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中国模式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从模式效仿到创新领先
互联网技术与现实需求的结合催生了很多新型企业,虽然在初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落后于国外,但近年随着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张,网络平台企业也紧跟国外企业的步伐在不同领域开疆拓土,通信、搜索、购物、社交等众多行业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从不同细分市场中企业出现的时间来看,国内互联网企业大多略晚于美国互联网公司。网络通信市场,MSN诞生于1995年,1999年腾讯推出OICQ,即是当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桌面通信工具QQ的前身,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囊括了通信和社交两个领域,朋友圈等功能充分地发掘了网络外部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搜索引擎市场,Google诞生于1998年,2000年中国就有了百度;网络购物市场,亚马逊1994年创立,1998年中国有了京东;C2C平台市场,eBay诞生于1995年,2003年中国有了淘宝;网络支付方市场,1998年Paypal诞生,2004年中国有了支付宝;社交市场,2006年Titter诞生,2009年中国有了新浪微博;交通出行市场,优步诞生于2009年,2012年中国出现了滴滴。总体而言,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诞生以效仿和借鉴国外经验为主。
中国互联网公司虽然诞生略晚于美国,但得益于国内经济体量庞大、网络发达、政策宽松,互联网公司在成长和规模上大多实现了赶超,并在实践中实现着由效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2016年网络购物市场中,亚马逊拥有1.35亿用户,交易额3 850亿美元,Ebay拥有1.67亿用户,交易额840亿美元,同期京东拥有用户2.27亿,交易额6 582亿美元,淘宝网拥有4.93亿用户,交易额30 920亿美元;网约车市场中,优步的年订单为20亿,滴滴则有70亿;互联网支付市场中,PayPal拥有用户1.97亿,交易额3 450亿美元,支付宝拥有用户6亿,交易额达30 000亿美元;互联网通信市场中,MSN与ICQ已经退出市场,而QQ与微信则分别拥有8.61亿与9.38亿活跃用户。在这些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国内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主导者,在体量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同样催生出自主创新型的平台企业,如摩拜、ofo、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网络平台企业,不同于社交等虚拟服务,这类平台实现了网络平台与线下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已经进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并已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这与中国在互联网平台经济中的优势密不可分。
(二)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中国优势
互联网平台作为技术含量高、资源撬动面广的企业,位于交通、通信、制造业等多个相关产业链的顶端,除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外,劳动力质量和规模、制造业基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备等均是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和优势所在。
1、用户规模与劳动力优势
庞大的用户基础是平台厂商获得高额利润的关键。平台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基础,平台带给用户的价值也取决于平台用户基础的大小,因而相对于欧美市场,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用户体量巨大,平台在用户积累和成长阶段拥有更大优势。
巨大的用户数量能够充分提升并释放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红利。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54.3%,同期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6.3%;手机用户规模近五年来不断上升,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17年6月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达5.02亿,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约4.63亿网民线下消费时会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也达到了1.06亿,充分表明人口规模和用户基础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繁荣的基石。
平台经济的繁荣还需要多个实体环节的支持,以物流快递行业为例,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企业超过2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00万,2016年快递投递数量超过300亿件,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0%。阿里研究院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显示5成以上站点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在2001—4000元人民币之间,年龄多为20—30岁,平均工作时长8小时,旺季甚至超过12个小时,劳动者流动性平均水平为1年。从劳动力成本上看,同期中国快递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只有美国同行业工资水平的30%。在巨大劳动力市场的支持下,中国的物流快递业获得了“性价比”极高的青壮年劳动力。
2、发达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除了需要劳动力的支持,还需要通讯、交通等多个环节的支持。在国家的信息化战略推动下,中国通信业在过去五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为互联网平台经济提供了技术保证。
以关键的通信业为例,工信部2017年的《通信运营业务统计公报》显示,宽带基础设施中宽带接入端口达6.90亿,“光进铜退”的趋势更加明显,移动基站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移动基站总数达559万个,其中4G基站263万。近五年来电信移动流量与互联网接入业务的收入比重不断提高,2016年已经占到电信业务收入的36.4%。同时移动宽带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71.2%,4G网络接入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70亿户,移动互联网流量户月均772M,移动通信已经进入了高速网络时期。
同时高铁为代表的陆运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不仅是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网络,“村村通”等工程的实施惠及了更多乡村地区,“淘宝村”的出现无不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3、完备的制造业基础
虽然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尚落后于欧美国家,但基础制造业的完备为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2015年出现的共享单车成为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自主创新的代表,摩拜与ofo成为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上的两大厂商,2017年7月时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经超过1600万辆。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生产出如此数量庞大同时配备卫星定位系统的自行车,手机移动端等,是一项系统庞大,涵盖了高、中、低端制造业的工程,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道路上,大型工程、复杂工程、系统工程这些都会成为中国制造的宝贵经验,这也是互联网平台经济虚实结合的关键支撑。
三、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新问题
与行业监管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拉动了基础制造业、交通、物流等行业的发展,但是互联网平台经济本身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
一是公共资源的分配,如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占有;
二是平台核心功能和策略行为的冲突,如搜索引擎平台上可能出现的虚假信息,网购平台可能出现的假货;
三是作为局部市场机制的建立者,平台的行为与自然的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如平台之间对用户实行的排他性协议,几个市场占有很高的平台之间的合并等。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这些新问题可以概括为外部性、假冒伪劣与信息质量、反垄断相关三个方面。
(一)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平台经济中存在两类外部性,首先是平台内部用户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其次是平台经济本身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性。
第一类外部性将在平台内自行解决,由平台厂商和两边用户之间协调。平台在定价决策时会将总体外部性水平充分体现在价格当中,一个理性平台当会设置尽可能高的价格以实现平台内交叉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收益,因而不需要监管机构干预。
第二类外部性平台则不一定有动机去调节,典型代表为共享单车对城市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数量庞大的单车本身会占据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随意的停放也可能阻碍正常的交通。对此交通部联合多部门于2017年8月2日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规范共享单车的商业行为。
共享单车企业虽已走出国门,但发展形势较国内却相形见绌,其原因除了基本的用户需求和市场规模不同外,公共资源的规制差异也是一个关键因素。ofo与摩拜在进入新加坡后,均曾遭到过当地道路运输管理局的扣押,小蓝单车也被美国旧金山议员指控侵占公共面积,只能停在租用的私人停车场。正外部性的存在将减少可实现的社会收益,而负外部性的存在则会造成损失,从社会总体考虑,负外部性的存在更应当引起经济主体及监管机构的关注,外部性的产权及责任的界定将是一条改善互联网平台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途径。
(二)假冒伪劣与信息质量
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外卖平台之类的互联网平台处于用户信息的匹配环节,其本身并不生产或需要其他厂商的产品或服务,而是对供给与需求信息进行整合匹配。平台对信息的匹配机制构成了平台内部的“有形的手”,如何判断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识别生产者的供给,如何将两者进行匹配是平台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但无论匹配机制与算法是什么,当存在竞价行为和用户之间的认知鸿沟时,在逐利性的驱使下非中立平台将难以避免“劣币现象”的发生。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最大的C2C平台淘宝,在美国贸易代表署2016年的“负面市场”清单中,淘宝网(taobao.com)因假货治理问题再次被列入其中。
这些问题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新问题。信息经济学家Stigler曾经指出,无知就像寒冷的天气,通过足够的开支可以将其维持在可以忍受甚至很舒适的范围内,但要消除它是根本不经济的。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由虚假信息带来一系列事件显然已经超过了短期内可以忍受的范围。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平台自身与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
(三)反垄断
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特性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反垄断。现实中已在多个产业中出现了市场高度集中的情况,如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电子商务市场、网约车市场等。在高集中度市场中出现问题时,“是否是垄断造成的?”已经成为惯性思维,但互联网平台经济本身的特性使得基于传统单边市场的反垄断和经济学框架尚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滥用市场势力、平台合并的效应判定、新型价格歧视和平台补贴行为。
对于互联网平台经济中的滥用市场势力,第一是对于平台市场势力的认定尚无规范的方法。曲创和刘重阳(2016)的研究表明平台厂商的市场势力与传统厂商具有明显的差别,市场份额等传统方式可能带来很大的偏差。
第二是对于滥用市场势力的判定也没有公认的标准。天猫和京东是中国两大网购平台,当平台提出“卖家二选一”的排它性协议时,显然违反了反垄断法规定的自由交易原则,单归属的平台策略同时可能明显地削弱平台间竞争,损害市场竞争,但又难以界定这种行为的具体法律裁量。同时即使在一定的交易协议下卖方选择了某一个平台,那么这种行为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尚无现实案例可循,也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对于平台合并的反竞争效应,吴汉洪和周孝(2017)认为平台横向并购及由此造成的市场集中度提高能够增进社会总福利,或至少一边用户的福利。如滴滴和优步的合并,按照传统的观点行业中的第一和第二大厂商的合并几乎是不可能被审查机构通过的,而在互联网平台产业中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率原因可能会给平台合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辩护理由。
第三是互联网平台厂商的价格歧视和算法共谋行为,这在现实中极为重要也颇为广泛。依托大数据的价格歧视行为与传统的价格歧视行为存在本质的差别,在互联网平台经济中个性化的服务本质上将市场特别是买方分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截断消费者的搜寻行为,买者可能在某种路径依赖的惯性下无选择的购买服务,网络效应很容易导致一家独大的局面,供给与需求可能同时失去竞争性,而平台成为唯一的“知情者”,当这个知情者对每一种商品向特定用户进行拍卖时,通常语境下的市场可能已经不存在了。2017年6月27日欧盟经过7年的调查,以谷歌利用搜索算法偏袒自有服务扼杀消费者自由选择影响正常竞争为由开出24.2亿欧元的罚单,并要求谷歌搜索做出改变,体现了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严苛要求。
第四是互联网平台的价格补贴行为,双边市场中的确存在可以合理解释的“补贴行为”,但并非现实中通常意义的“烧钱补贴”。双边市场理论对平台定价的解释中,非中立定价中存在补贴是基于用户之间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差异,但这样的均衡价格产生于一般的效用假定或市场需求假定,即消费者以知情者的身份做出利已性的决策行为。而现实中的价格补贴则更多地产生于消费者不知情商品或服务特性时,平台为推广服务而在事前支付或承诺支付给消费者的费用,具有一定的“诱导”性质,其后果将是通过大量前期支付行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诱发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这样的推广行为在反垄断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又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其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摘 要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网络化基础及投融资服务,整合科技资源,展示科技成果,共享科技信息,提供技术交易中介服务,并有专业化的技术交易经纪人的支持。平台建成之后,再借助一套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将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技术交易 投融资服务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而构建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平台应起到将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成果高效率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这将有助于现有科技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也将有助于使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特点
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与信息是否充分、资金是否有保障、技术交易是否流畅都有关系。若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则构建的平台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可以迅速了解科技成果供求双方情况并做出反馈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了详细的成果供求双方信息,供求双方将自己的实时信息到平台上,并通过平台提供的个性化搜索功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平台所具备的技术难题招投标机制可以方便的完成科技成果从供方向需求方的转移。平台的实时更新则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
(二)有能力承担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平台的技术中介不仅仅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还可以帮助科研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科研方向,使科技成果为社会所需,避免科研与生产脱节,协助生产部门对技术进行评估以选购市场急需的技术。另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引入了风险投资机制,帮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金实力不雄厚的科技成果产出方减少资金风险方面的顾虑。
(三)有能力组织对科技成果市场化推广与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网络化的优势强化了科技成果的集散和交易功能,由于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面向市场组织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平台的科技中介可以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介全程服务,促进跨地区协作。
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建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建应从三个层次加以考虑。首先是基础服务层次,其次是静态展示层次,最后是动态运作层次。如下图1所示即为所设计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内容。
(一)基础服务层次
在基础服务层次,平台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的网络环境、投融资等服务体系的建设上。
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效率最大化,方便、快捷的网络体系是对平台的重要支撑。平台上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完善,都是衡量网络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
投融资服务是科技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投融资服务平台,投资方可以很方便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融资方亦可以方便的找到相应的投资机构。由于处于科技资源优势地位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本身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不足,平台可以为其提供资金担保,或者帮助引进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二)静态展示层次
这一层次的平台建设中,主要是科技成果展示、科学数据及相关资源共享等内容。
科技成果展示就是把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充分、有效的展示给企业等需求方。在采集科技成果之后,还要有专门的系统模块进行统计、整理,然后分类。具体的展示形式有网络展示、实地展示、行业推介会展示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将科技成果呈现出来。
科学数据及相关资源共享方面,通过整合平台上各科研机构单位资源,在网络上建设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形成平台的数据中心,提供及时、大量的专业科学数据实现信息互通。还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行业信息交流会,在重大、特定的科学数据问题上实现交流。其他相关资源如科学仪器等的共享,需要在信息上做到及时更新和深入了解,提高科学仪器等的利用率。在做到信息的同时,更应注意资源的整合,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将其整理成各种数据资源的数据库,以一种简捷、明确的形式呈现给对科技成果有需要的群体,实现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与真正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动态运作层次
这一层次的平台建设,是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能有效运作的最重要一环。动态运作层面的平台建设内容主要涵盖技术交易、技术供求双方的双向推介等内容。
技术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保持活力的中间环节。科技成果一旦推出,如何将其转化到企业中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的推出后,科技成果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挂牌交易。这一平台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以满足寻求成果转化的双方不断增长的需求。技术交易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交易机构、科技成果、技术难题需求的在线查询,实时技术供需和交易信息,以及技术交易合同在线登记等【1】。此外,还要着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交易经纪人队伍,为技术中介服务体系运作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作的保障机制
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建之后,若要保证平台能有效发挥功能,一套完整的运作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一)组织管理机制
由于平台的构建涉及到科研、财务、生产等多个方面,有必要成立一个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各方行动,保证平台运作的顺畅。此外,还应有一个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各种协议的贯彻执行,并具体负责资源的调配和服务安排,确保平台的日常运作【2】。
(二)投入机制
高校等科研机构由于自身资金实力薄弱,在科技成果产出之后往往无力独自进行市场开发,这时就需要外部投融资帮助。具体来看,科技创新与金融信贷的结合力度要加大,建立科技管理部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并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产学研合作机构与各级担保机构合作,开展联合担保,建立担保联盟,为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担保。
(三)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担企业的研发风险,缩短研发时间,抓住市场机遇获得更多利润;对高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获得更多的研究经费。为使激励机制更具方向性,需要改革科研课题的目标导向评估制度,论文水平和科研成果获奖占一定权重,但要将其更多与经济技术指标相连,考虑其实际应用价值。需要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社会激励机制。通过价格激励、竞争激励完善市场激励,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外部动力;优化中介机构激励机制,调动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创造更多转化渠道;健全社会激励,创造一个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社会环境【3】。在进行利益分配时,不仅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还应将成果转化者、管理者、中介服务者纳入利益分配体系。
(四)推广机制
平台上的供求双方数量是有限的,而平台的目的在于服务更多的对象,因此推广机制对于扩大平台的受关注度,从而增加潜在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将有很大帮助。在这里,这种推广机制是针对供求双方的双向推介,既为科研成果的供方寻找潜在需求方,也积极为科研成果需求方挑选合适的成果提供者。这样,技术交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而技术供求双方的双向推介则是推动这一平台高效运作的一个机制。
(五)人才保障机制
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人才是内在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系统工程,要求每一位员工都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都要具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特别需要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法律、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高素质科技中介队伍【4】。现有科技人才资源需要统一整合,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急需扩充,建立并完善各行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发挥行业优秀人才的带头作用,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水平,保证人才不流失,并努力吸引外部优秀人才来参与科技成果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从人才到科研成果再到产业化应用的链条。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课题《促进郑州市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策研究》(课题号:0910SGYG25229-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济昌.让科技服务平台成为支撑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石.大众科技报.2007(1).
[2]李彪,吴庆海.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及展望.科技与管理.2008(5).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有效地利用了微信的LBS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帮助出行的消费者随时随地解决寻找附近店铺和商品的困扰。平台很好地采用了O2O模式,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搜寻自己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商家则可以自身的产品服务和优惠措施,或者根据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推广自己的产品,运用这样的O2O的方法,使网上信息搜索、商品订购和线下实体商店消费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营销。
作为当下火热的微信营销的典型应用,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并不是某一企业单独建立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平台,而是由第三方运营商集合各个行业的商家信息,并将其经过安全和质量审核后有选择性地推荐给消费者,因此比现在已有的微信营销平台有了更进一步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手机客户端关注该平台,即可获取他们所需的产品信息,不需要再在手机上下载商家app,这对于临时产生消费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这一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的各项服务来看,我们预测其可以达到以下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巨大效益。
一、经济效益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正是基于微信的推广使用而产生的。在当下每人一部智能手机的电子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崇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营销平台能够成功地大范围推广,那将成为和阿里巴巴一样汇集商家和群众的新创造。一方面,商家在注册了平台的账户后可以扩大宣传及品牌知名度,商家可以及时推广新产品,制造新的赢利点,同时通过运营商针对不同顾客的搜索关键词可以发送个性化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可以对注册商家收取注册管理费用,以得到盈利;在后期发展壮大以后,也可以发起类似双11的全民疯抢的营销活动。这个平台也实现了线下商务与微信的完美结合,就是现在所谓的O2O模式。它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通过微信平台,把网上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同时,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
其一,基于LBS微信营销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服务的交易。
其二,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三,它在服务业中具有优势,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时获知。
其四,将拓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
二、社会效益
依托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吸引更多当下几亿微信使用客户,超强的微信平台设计,打造企业及形象展示平台,图片管家;顾客实时评价回复,树立商家信誉,赢得客户信赖,生意参谋,为营销出谋划策,精准定位,抓住潜在消费者,树立企业独立品牌形象,和消费者零距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良卖家欺骗消费者,保护正常交易过程,维护好市场秩序。
微信平台与一般企业网站或企业APP相比,一大优势在于,拉近了企业和顾客的距离,企业和顾客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进行会话,微信内容将会定期更新,后台客服也会与顾客保持时时联系,及时为顾客解决问题。另外还会适时推出一些微信话题,例如:企业举行的公益活动或促销信息等,吸引更多用户对微信进行关注。
整体来看这种基于微信的营销模式运行得好,将会达成“三赢”的效果。
一是对商家来说,这个模式要求消费者在线搜索,搜索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而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并拓展客户。通过线上资源增加的顾客并不会给商家带来太多的成本,反而带来更多利润。
二是对消费者而言,微信营销平台将提供高质量,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平台还将会根据消费者的搜索记录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方向,定期向消费者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商家信息,实现真正的便捷服务。消费者若有意见,还可以通过聊天界面与运营商直接沟通,有助于网站的管理与改进。
三是对运营商来说,该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借助这种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总的来说,利用LBS服务,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成本,获得了实惠,而商家则通过精准营销获得了客户,运营商在促成双方交易的同时也获得了盈利。
三、生态效益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可以帮助每一个需要查找商品的使用者就近寻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避免他们乘坐交通工具,从而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调研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道路交通排放污染每年就造成5.3万人死亡,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可想而知交通的污染有多严重。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虽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使用汽车出行,但避免了很多人驾车走冤枉路。
引言
美国太空总署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从太空向地球传回来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卫星图像,一时间卫星遥感技术开始在各个国家被引起广泛关注。卫星遥感技术是人类的新兴科技,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光学理论、空间理论、生物学理论以及地学等等,只有将这些学科综合起来才能致力于卫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当今高新科学领域的尖端技术。
在生态环境领域,传统的勘测方式,在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调查的周期十分漫长,不能够对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当遥感技术被应用在生态环境调查以后,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实时反映城市的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数据也可以准确及时地得到反馈,在实时监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本文由收集整理可以对动态进行分析,在技术上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所以,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将会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遥感在科学上和实际应用领域中的价值非常之高。它的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大家都知道,发射一颗卫星需要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巨额资金。如果换来的是良好而且稳定生态环境,那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调查内容和方法
依据《2008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环办[2008]8号)以及中国环境监测站《2008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还有《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在这次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卫星遥感监测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实时解译,实地的人为考察也同步进行。全部工作程序严格遵照生态遥感监测工程实施细节的规定来进行操作,对得到的数据执行严格的分析与对照,做到将误差降到最低。对数据还要进行反复核查,确保做到无失误操作,使得到的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本市的实际状况。
1.1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调查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的情况
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森林、草原、耕地、荒漠化土地、荒地与可利用土地、湿地以及地表水的面积、分布和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以上几个项目的数据准确,情况更加贴近实际,分析出来的结果令人信服。
1.2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图像,其情况真实,并且很及时,对当时情况的掌握比较准确。对传输回来的图像做以解译,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所得到的数据之中分离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的信息,遵循《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对沈阳地区的生态环境做以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生态退化严重的地域,制定出相应的机制。
依据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幅度,可以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划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显著变化、明显变化、略有变化、无明显变化。
2生态变化调查的结果
从遥感卫星得到的图像与工作人员人为得到的数据相结合,经过整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基本了解营口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从综合评价的结果和各项指标显示,可以看到,大石桥市、盖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好,营口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一般,这就表示营口市植被的覆盖率基本可以达标,生物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基本上满足人类生存的标准。营口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幅度较小,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情况属于比较稳定,波动也较微弱。
营口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结构合理,并且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人工实际在户外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地域的分布来看,大辽河、大清河、碧流河等水域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水质清澈,环境怡人。老轿顶、五石岭等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均好于其他地区,且有明显差别。在某些区域中,有小范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比如生态自然保护区当中的一些区域正在进行破坏性的开发,这些区域的范围比较小,对于整个保护区的面积还不足以构成威胁,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很难保证这些小面积的区域不扩大化,如果若干小面积的区域一旦相连,那面积就会成倍的增长,到时候想要控制的话,就会非常困难了。生态系统被破坏了以后,想要再恢复将会非常困难,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其中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维系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们当前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厚土,而不是一片荒凉。所以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3结论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居民消费指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居民消费水平(元/人)=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总额/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本文将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天津市居民消费的指标。
2.经济发展指标。GDP是反映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它的权威性和可比性已被广泛认可。鉴于此,本文采用天津市GDP指标作为衡量天津市经济发展指标。
为了减少异方差,本文对居民消费水平(X)和地方生产总值(GDP)进行了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Xt和LNGDP。变换后原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此外,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
二、实证分析
1.基于VAR模型的分析。确定VAR模型的结构,一般用赤池信息准则(AI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使AIC的值达到最小。适当加大k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k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并比较不同滞后期所建立的VAR模型的稳定性。经过比较,本文最后选择滞后2期,即k取2。经检验,所建模型除LR和SC外,最终预测差(FPE)、赤池信息准则和汉南-奎因信息准则(Hannan-Quinn)最小,三个检验准则同时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和LNXt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该检验能判定协整方程的个数,即协整秩。经过反复检验,确定协整变量含截距项并有确定趋势。Johansen协整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和时间序列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2.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虽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和LNXt的协整关系,但没有表明这两个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Granger(1980)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从前面确立的天津市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由于二者具有协整关系,所以他们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计量的检验结果表明(见下表),在95%的置信度下,天津GDP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关系则在统计意义不成立。
3.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基于天津市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的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中个别方程中的新息(innovation,即随机误差项)产生变动时,由于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而对系统中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冲击强度和影响时滞。由于研究冲击响应时采用的是Cholesky分解技术,该方法的一个技巧是使误差项正交化。所以Cholesky分解的结果依赖于系统内变量的排序。 Koop,Pesaran和Potter(1996)提出了广义脉冲响应(Generalized ImpulseResponse)和广义方差分解(GeneralizedVariance Decomposition),以避免正交化对变量排序的依赖性。故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方法进行响应分析。
图1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居民消费水平一个正冲击后,天津GDP在第5期达到最低点,第5期以后呈现缓慢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外部冲击以后,给本市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反向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并不大,并且对第5期以后缓慢回落有一定拉动作用,不具有显著作用,这与上述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不是促进GDP增长的Granger成因的结论相一致。
图2中,LNXt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GDP一个正冲击后,居民消费水平在第7期会达到最高点,从第7期开始保持平稳下降,而且作用效果明显。这表明GDP的某一冲击会给居民消费水平带来同向冲击,且从第七年后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同时,它也印证了上述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视角相反,方差分解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各方程新息(innovation)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判断各新息对内生变量的相互重要性。方差分析图说明,是LNXt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10期,其贡献率从42.38%上升为 82.23%;LNXt对的影响较弱,其贡献率最高仅为15.64%。
4.VAR模型预测。基于VAR(3)模型,可以对天津市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做出样本内预测和样本外短期动态预测。从样本内预测序列图可以看到,因为静态预测是使用样本实际观测值进行预测,所以静态预测的效果要好于动态预测,但是,样本内动态预测可以预测出序列的变化趋势。VAR模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做样本外近期预测非常准确。本文结果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据统计,2014年天津市GDP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为 15726.53亿元和 28492元,取对数后分别为 9.6631亿元和 10.2574元,而该VAR(3)模型对2007年天津市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值分别是9.7425亿元和10.2547元,模型预测误差分别为 0.008和-0.0003.
三、结论和建议
虽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依据任何实证工具进行简单的决策,但本文的实证结果有助于我们对天津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从计量分析结果看,天津居民消费水平和GDP构成一个相互有长期影响的动态线性系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即GDP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不显著。在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下,GDP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同向显著而持续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天津居民消费水平与母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居民消费水平对母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国内生产总值对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收入提高,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公众购买力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国民收入,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关键词】交通拥挤 城市干道 瓶颈 交叉口
我国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城市干道车流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现今我国各大城市的常态。在这种交通拥堵常态下,虽然各大城市都在致力于城市交通建设,期望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拥挤的现象,但是城市建设却远远跟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交通拥挤成为现今城市交通干道的常见病,也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症”。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量要求,我国很多大型城市都开始修建高架桥、快速路,建立立体化城市交通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的情况,但是随着城市人们活动的日益频繁,汽车出行量的增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尤其是早晚高峰时间,交通拥堵依然很严重,城市干道瓶颈问题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
1 城市干道交通瓶颈问题概述
一般来说,城市交通拥挤通常发生在交通瓶颈的地方。城市干道交通瓶颈值得是机动车上游的排队流于机动车下游自由流之间的交接点,或者说是分界点,多称为瓶颈交叉口。城市干道瓶颈一般分为常发性瓶颈和偶发性瓶颈两个类型:常发性瓶颈也可称为固定瓶颈,主要包括交叉口、干道车道数量减少道路变窄、匝道、转弯处等;偶发性瓶颈也可称为临时瓶颈,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地点、慢车道等。城市干道瓶颈位置对交通流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截流作用,对交通流的顺畅性及整体路网的运行效率都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城市交通调流工作,首先就要对干道瓶颈处出现交通拥挤的规律进行研究,找到其中规律,探索有效的调流扩散方法,提供城市路网的运行效率。常发性瓶颈具有固定性,其原因在于车流量远远超过了城市干道所具有的通行能力,这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偶发性瓶颈具有明显的偶然性,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发生概率并不大。我们对于交通瓶颈的研究多是指对常发性瓶颈的研究。
2 城市干道瓶颈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道路结构设计的问题
现有的城市干道在设计上着眼于眼前,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未来车流量增长的速度,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道路交通能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道路结构设计的落后性使得车流量没能很快的疏导,车辆不断累积而产生排队现象,不能在规定的通行时间内疏导扩散而产生交通拥挤,影响整体路网的运行。
2.2 路段长度的问题
路段长度指的是各个路段交叉口之间的距离,通常路段越短,车辆越容易发生拥挤排队的现象。原本车流量运行很顺畅,但是在经过一个很短的路段时,因为路段长度的问题车辆队伍不能做到及时快速的扩散,从而在瓶颈交叉口产生交通拥挤的现象。
2.3 车道功能分布的问题
车道功能如果呈不合理的分布,在城市早晚通行高峰期,就会因交通流的不同向而产生交通冲突,绿灯通行时间就会显得不充分,通行时间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车辆在瓶颈交叉口通行需要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出现交通拥挤排队的情况。
2.4 交通流量的大小问题
交通流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城市交通流量高峰会出现在早晚上班高峰时段,交通流量离高峰值越近,瓶颈问题越容易出现。通常在城市中心^,交通流量越高,在瓶颈交叉口越容易出现拥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有效的改变的,如果对道路进行改建,车辆就会被分流到周围的路网上,交通瓶颈也随之转向周围的路网。
3 城市干道瓶颈的运行机理分析
在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在道路交通能够满通需求,就能够保持畅通无阻的状态,车辆运行稳定、有序。行驶在城市干道中的车辆各自按照实际需求分布在道路路段或者交叉口,交通压力在城市干道上呈均匀的分布,如果是这样,即使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既定的时间周期内,交通流都会均匀的疏导,车辆通行呈现畅通的状态。
然而实际的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常常因为受到外界变化的干扰和影响,其稳定性和均衡性受到破坏而变得紊乱。当有交通事件发生时城市干道交通流不在保持有序的状态,在个别瓶颈交叉口就会出现持续的交通流高峰,如果该路段通信能力较小无法满足高峰交通流的需求时,平衡的道路运行状态就会受到破坏,及时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也无法满通流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的对道路瓶颈加以解决,通常就会向周围的路网发展,那么就会造成一定区域内的交通拥挤。这样看来,道路交通的瓶颈主要是来自于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简单来说就是先由干道瓶颈路段产生车辆积累会排队,车辆累积的速度大于车辆驶离扩散的速度,直到车流量溢出向上游瓶颈交叉口蔓延。要有效防止拥堵避开路段瓶颈,就要预先对瓶颈所在路段的拥挤问题加以了解,通过优化控制来缩短排队长度,来达到瓶颈控制的效果。
4 结语
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建立在便捷顺畅的交通的基础之上的,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干道瓶颈问题,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建立智能化交通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要积极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在加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路网系统的疏导调节作用,对交通运输系统从整体上全面进行优化,这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在提倡绿色出行、环保交通的大潮流下,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符合现代城市走绿色发展路线的需要,对于减小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干道瓶颈问题无疑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邵敏华,邵显智,孙立军.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定义方法的探讨[J].交通与计算机,2015,23(6):68 - 71.
关键词:遥感技术;草地生态系统;经济损失
中图分类号:F3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98-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的涌现,使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党和国家角度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的国情现状来看,草原所发挥出来的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草地资源的保护问题成为了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生态问题的表现来看,草地生态破坏损失主要指的是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作用下所导致的草地生态系统自身质量退化的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发展,草地资源的破坏会成为加剧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学者对这一问}的研究情况来看,借助生态技术与遥感技术共同作用的草地破坏实物量数据机制的构建,已经可以让研究者对草地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进行估算。从这一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来看,对草地生态破坏问题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的计算,是这一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主要评价内容[1]。在对与之有关的数据内容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国家气象局所提供的国内气象数据可以为弄清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所提供的遥感数据可以为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等生态问题的计算提供一定的帮助。国家价格监测中心所提供的经济统计调查数据可以为生态破坏损失价值量的核算提供一定的帮助。从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体系的内容来看,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可以被看做评价内容的实效性的主要保证。
二、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的主要方法分析
在对这一评价模型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学者首先需要通过遥感分析技术的应用,对草地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判断,进而对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相关内容入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复古功能实物量进行计算。在对草地的人为破坏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基于过度放牧率的人为破坏系数问题是研究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构建相关研究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对草地的生态破坏实物量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借助它和人为破坏系数对草地生态破坏实物量问题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核算方法的构建是这一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损失评价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除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生产问题、营养物质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问题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问题等与草原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初级生产力有关的问题以外,在构建计算模型的过程中,草原生态系统的下垫面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从我国草地资源的现状来看,土壤、水域、水稻田和沼泽可以被看做草地下垫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期间所途径的草地,就可以被看做是下垫面为水的一种草原。针对下垫面为土壤的草原,在对人为破坏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从土壤的蓄水能力入手,对草原水源涵养的损失量问题进行探究。针对下垫面为水的草地,降水转换率是计算水源涵养问题的过程中所需的主要参考要素[2]。除此以外,在构建损失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草原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水蚀问题和风蚀问题也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这两大问题与草原的表土损失问题和土壤肥力的损失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对与之有关的表土损失量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与土壤可视性因子和地形因子有关的USLE模型已经得到了应用,因而,在对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问题进行精确计算以后,草地生态破坏实物量向与之有关的价值量问题之间的转换,就可以被看做是对研究机制的科学性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
三、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的参考要素分析
人为因素是我们在对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现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一种要素。从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来看,在城镇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违法占用草地问题和过度放牧问题,以及对草原中野生资源进行盗挖乱采的行为,都可以被看做是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破坏的表现。对草地植被覆盖度问题可以被看做经济损失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要素。从我国科技水平来看,地表实测法和遥感测量法是对草地植被覆盖度问题进行测量的有效方式。在对此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从草原的人为破坏率和牲畜超限率等问题入手,对损失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针对与之有关的土壤肥力问题,替代价值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计算机制。利用化肥的平均零售价和化肥经销商的利润值(化肥零售价与化肥批发价之间的差价)入手,对草原的土壤肥力损失进行衡量,是这一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机理[3]。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在对这一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从化肥材料的市场行情入手来对肥力损失问题进行计算。
四、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的结果分析
从草原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所引发的损失来看,牧区的过度放牧问题是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我国草地的分布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国的草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受到当地气候环境问题的影响,畜牧业在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经济损失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的草地生态损失问题要大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因此,对于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而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
从这一系统的应用过程来看,草原地区的土壤侵蚀量等有关要素是建立在某一地区的具体情况基础上的。在将其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进行推广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也需要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这一评价体系进行应用。
遥感技术在草地破坏及经济损失评价中的应用,可以为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具有真实性的数据支撑。在对遥感技术进行应用的同时,从草原所在地区的实际环境入手,对初级生产力等问题的计算方法科学性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东,於方,朱文泉,谢光轩,宋存义.遥感技术支持下的草地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1,(8):1799-1807.
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玛多走上掠夺式发展之路——周边县市的人都去放牧。
很快,草场变成荒地,湖泊变成沙漠。20年后,玛多沦为全国十大贫困县。
这,就是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肆意开发的前车之鉴。
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规模,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比如重庆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人均国土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9%,其中山地丘陵又占了大部分,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珍贵且分布不均,这就决定了不是所有区县都适宜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必须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有序集约开发。
然而,由于各区域板块及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清晰,规划区域特色不足,政策导向不明晰,产业同质化,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全市整体功能弱化等问题日益凸显。“GDP增速是主要考核指标,要保增速,就必须大规模发展工业。”基层干部有苦难言,“山高地远,好企业难求,迫不得已,只有引进傻大粗黑的企业。”如果依照现有发展模式,20年后,重庆一些区县就有可能步玛多后尘。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重庆要破解城乡、区域发展困局,就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设计,通过实施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各区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首要任务,明确发展重点,彰显发展特色;引导形成各区域间产业的科学分工与合作、人口的合理分布与迁移以及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区县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重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充分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全面的、综合性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分区,也不仅是城市发展分区,而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人口分布等各个方面,是一个“五位一体”的、整体的、系统的发展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