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防范雷电灾害

防范雷电灾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防范雷电灾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防范雷电灾害

第1篇

【关键词】 防雷减灾 理论 技术

雷电作为一种大气运动变化中的发生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却能造成巨大的影响。雷电发生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电子,因此,雷电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利用防雷减灾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防雷举措,往往会埋下安全隐患。可见,增强防雷减灾意识,运用有效的手段进行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是实现国家安全稳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1 雷电造成破坏方式及危害

雷电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氨基酸,因此,雷电现象也被认为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雷电产生大量的正电荷在地球上层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宇宙中的有害射线抵达地球,防止了地球生物受到伤害。发生雷电灾害事故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中的输电线受到雷击导致的,雷击发生一般情况下会经过几个阶段。输电线在受到雷击之后,由于雷电形成巨大电压导致输电线发生闪路的情况,进而会造成输电线以冲击闪路状态进入工频电压的稳定情况,最后就导致跳闸,供电系统也会被迫中断。

随着近些年世界各地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造成供电系统的输电线发生故障频繁。这种现象导致了正常的供电困难,为人们的生产活动制造了障碍,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当然,雷电是一种不可避免其发生的自然现象,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自然灾害。因此,加强对雷电的防灾避害技术手段及进行防雷减灾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破坏。

2 防雷减灾防护技术内容

雷电灾害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影响最为巨大的灾害形式之一,其每年给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极大,同时往往伴随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极高,因此,进行雷电灾害的管理与趋避就具有重要意义。雷电灾害形成的原因除了其产生的不可抗拒性之外,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许多地区的人们思想意识落后,缺少对雷电灾害的正确认识。因此,也就缺乏进行防雷避害措施建设及防备,也就极容易受到雷电灾害的袭击。另外,就是地方教育中对雷电灾害的防护教育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对雷电灾害的认识不能被广泛的接受与普及。(2)雷电灾害发生过程中,因为缺少对雷电灾害方面的知识的认识,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进行正确及时的补救,使雷电灾害的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这也是雷电灾害频发与影响扩大的主要原因。(3)随着现代信息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普及,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让各种各项的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进入了普通家庭。一方面,这体现的是社会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导致雷电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更大范围的波及与影响。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后效防范,需要有步骤的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进行相关雷电灾害的预防与减灾管理中应当尽可能的收集关于以往发生雷电灾害的历史资料,针对雷电灾害发生的时段频率情况,进行管理规划。另外,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雷电灾害频发的地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划管理,设定相应的等级范畴,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进行管理。

3 防雷减灾技术管理

防雷减灾技术是一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更有助于各地区防雷减灾功能的发挥。

(1)直击雷防护技术手段。直击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云层中带电的部分与地球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反应,造成的猛烈放电现象。直击雷防范可以通过设置避雷线,防止直击雷灾害。这种假设的机理主要是使雷电无法直接袭击导线,造成雷电一定程度的分流,降低雷击效果。另外,就是让输电线对于导线能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方的感应电压。(2)感应雷防灾技术手段。从产生的原因上看,感应雷电发生主要是因为静电感应及电磁脉冲之间发生导致的。进行感应雷防范的主要手段,应当是通过假设避雷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直击雷对输电线造成的伤害。(3)进行等电位的有效连接。进行等电位的连接是有效防止雷电灾害发生另外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是将导电装置分开,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等电位的连接,这种方法可以使电位差减少,达到避雷的效果。(4)其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同样也可以进行雷电防护,如在建筑物内进行防雷接地装置的设置等。

4 结语

雷电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各地方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提高防雷管理意识与能力增强,可以更好的保证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进行。对此,政府层面应当首先进行防雷减灾方面工作的高度重视,理清管理责任,不断提升居民的防雷意识。另外,应当对居民居住环境进行防雷技术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再者,就是进行防雷减灾的设计规划建设,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防雷减灾避害能力,保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1]郑三民.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民营科技,2010(09).

第2篇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雷电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火灾明显多于常年。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做到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努力减少雷电灾害和损失。要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把加强防雷设备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基础。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建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相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特别是架空输电线等电力设施,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设施要严格落实防雷安全措施,确保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各地要针对雷击伤亡事件多发生在农村的特点,加快建设农村雷击灾害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全面落实雷击森林火灾防范措施,做好扑火的各项准备,努力减少森林损失。要认真执行防雷设备设施定期检测制度,防雷重点单位要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对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要及时整改。要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主动接受气象部门的监督,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做好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林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林区雷击火灾防范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要经常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五、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雷电灾害突发性强,对电力、交通、通信、石化等行业影响重大,必须切实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遭受雷电灾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严禁隐瞒不报。雷电灾害发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

第3篇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工程采购总监,副组长:工程维修部经理,成员:工程维修部全体维修人员、物资供应部经理、工程材料采购员。

二、由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并在发生雷电灾害时启动预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供应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三、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由防雷安全领导小组长及时向总经理、董事会和市气象局防雷办公室报告灾情,并协助防雷办公室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四、由工程维修部电工班长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五、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工程维修部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防雷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和市气象局防雷办公室,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在检查报告、合格证失效前十五个工作日提前由工程维修部经理向市防雷办公室提出检测申请,并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六、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司员工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七、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4篇

关键词:城市防雷 雷电隐患 防雷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45-01

雷电是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是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混合现象,全球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闪电,平均每分钟有2000个地区遭遇雷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尼特罗克斯和史密斯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详细研究后发现雷电更容易袭击大城市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各种现代化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人口密集场地和设施,正在成为雷电袭击的主要对象。要建设一个安全的城市,面对雷电灾害,必须防患于未然。因此大城市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1 城市防雷的关注点

1.1 城市建筑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也对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高大的在建工程、构筑物和机械设备都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2~3]。发生这些事件时,雷电流对流过地表的被袭击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培,有可能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配电线路停电及用电设备被击毁甚至燃烧等事故。因此城市建筑群的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1.2 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现代化新技术不断地涌现,更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为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运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轨道交通全线应用电力驱动、牵引的方式提供车辆动力,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线路、车辆及车站遭受雷电的概率,更有可能受到直击雷的袭击,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1.3 学校

大多数城市学校建筑物中在防雷装置合格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4]。学校多以2~5层的建筑为主,很多建筑防直击雷的避雷针或避雷带存在腐蚀、断裂现象。对现有的防雷装置很少或从未进行过维护保养工作,造成部分防雷装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防雷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负面作用。防雷装置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布设,很容易产生雷电波侵入及雷电感应,学校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的设备及程控系统、监控系统等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损坏的对象。

1.4 城市加油站

许多加油站在防雷设计上极不规范,特别是部分隐蔽工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加油站内供电、通信等线路多为架空或捆绑在防雷装置上引入,防感应雷设备或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5]。

1.5 城市电网

雷电已成为城市电网的主要“杀手”之一,由雷击引起的线路故障、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的雷电感应和雷电入侵来自于电力传输线,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1.6 通信基站

随着国家对3G产业的不断推进,3G建设正在不断展开。3G基站存在射频远端设备上塔的问题,雷击环境相对恶劣,所以电源的防雷在解决3G基站防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

2 防雷避险对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大城市防雷减灾体系仍存在差距,主要是综合探测能力和预测预警水平有待提高,雷电防护的科技水平和相关技术标准及管理措施尚待完善。只要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对策,雷电灾害是可以得到有效防范并减少损失的。

(1)首先必须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通过城市闪电监测资料和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对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对各行政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风险区划。

(2)要加强防雷安全网的建设,特别是雷电高发区域,需要全面查补防雷设施的安装漏洞。各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特别是要重点做好易遭雷击部位的防雷设施建设。消除了长期存在的雷击隐患,使城市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3)要加快建设防雷预警服务体系,重点要完善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新一代雷达、气象卫星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开发研究及应用,提高雷电预警预报能力。

(4)要把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作为重要内容,建立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设立防雷安全责任人,制定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制度,并进行必要的防雷安全知识教育,发现防雷设施存在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对防雷装置的管理,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在防雷检测前,必须对所有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查看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测量有关数据时,应注意一定要进行复测,还应配有专职的防雷装置安全员,经常性的对防雷装置进行巡查与维护[7~8]。

3 结语

文章对城市可能存在的雷电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城市防雷安全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提出城市防雷除了需要大力加强城市雷电研究、防雷避险措施和防雷技术的完善,还需要多方的配合。目前,很多城市对防雷的重视还不够,公众对雷电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有限,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的管理规划部门抓住城市防雷的源头,从预报、防范、宣传多方面入手,才能将雷电灾害挡在城市之外,使城市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Smith S B.How Soon Can a Thunderstorm be Identified?A Comparison of Satellite-observed Cloud-Top Cooling and the Onset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C].In 18th Conference on Severe Local Storms,1996:479-482.

[2]GB 50057-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吴卫东.高层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点[J].青海气象,2007年防雷专刊:53-56.

[4]吴高学,文逸玮.南昌县农村中小学防雷减灾对浅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增刊:211.

[5]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杨召旭,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地网的综合设计[J].广西气象,2006(2).

第5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为有效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我县地处广东四大雷暴活动中心,年平均雷暴日87天,最多可达111天,雷电活动十分频繁。近年来,各类雷电灾害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雷电灾害安全隐患日益突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形势异常严峻。

各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责任感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的各项措施,依法管理防雷减灾活动,扎实推进我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二、完善监测网络,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加快雷电活动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评估数据库和预警预报服务业务系统。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防御技术和防雷减灾工作研究,积极开展雷电活动预报,并及时向公众公布,切实提高我县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三、做好雷击风险评估。

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龙府[2010]49号)的要求,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切实做好对全县的各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和火灾危化环境、易燃易爆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建设项目开展科学、规范的雷击风险评估,把工程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到初步设计和可行性论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将雷击风险评估结论作为防雷设计审核、防雷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

四、严格防雷工程监督管理。

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和防雷产品的监督管理,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设计规范和规定,并且必须由具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禁止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许可范围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五、严格执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定期检测及验收备案制度。

(一)严格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对新建和改建或扩建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其防雷装置的设计必须经县气象主管机构审核,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强化对各重点项目、大型工程和各类化工厂、加油站、气库等危化、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各大型商场超市、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装置的监督审核。

(二)严格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县防雷安全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开展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对存在有安全隐患的防雷装置,要责令限期整改并加强技术指导。

(三)严格执行防雷验收备案制度。防雷验收材料列入建筑物竣工验收备案材料之一,未取得防雷合格证的,不得投入使用。住建、城监、安监、消防、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杜绝防雷安全隐患。

六、建立雷电灾情报告制度,强化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完善雷电灾情报告制度,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严禁虚报或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提高雷电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灾情得到妥善处置。

县气象主管机构在接到灾情报告后,要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灾情调查,做好灾情鉴定工作。

七、加强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各单位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地开展防雷相关法律法规、防雷安全、防雷减灾等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安全意识,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八、加强联动,强化防雷安全执法监督。

第6篇

9时30分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房山、门头沟、海淀、石景山、丰台、密云、怀柔、平谷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请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及城市积涝。

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14时的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4时20分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二次黄色预警。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

18时30分升级成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

22时继续暴雨橙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21日22时继续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北京市城区东部及顺义、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地仍将出现40~70毫米的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情发展,不排除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的可能。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标准,面向全市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预警短信。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为了使更广泛的公众知晓,北京将使用各种方式气象预警信息。除了短信,北京电视台的1、2频道将用滚动字幕播出预警信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7个频道将插播预警信息,其中交通台、新闻台、音乐台、文艺台将优先播发预警。

第7篇

关键词:雷电;危害;钻井设备;钻井井场

众所周知,石油钻井一般都是在相对偏僻的平原、海滩、戈壁等地区开展工作,周围没有较多的建筑,因此没有遮蔽物可言,对庞大的钻井井架来说,极容易在雷雨天受到影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技术的日益成熟,石油钻井的设备越来越向电子化方向发展,从检测器到钻井设备,越来越多的电子器械出现在钻井井场内,这些设备在为人工施工减轻负担、增加施工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给油气钻井施工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一些电子设备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在雷雨天受到雷电的迫害,进而造成一系列连串的影响,破坏钻井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带来设备损毁和人员伤亡。现阶段,很多大型钻井井场都在雷电防护措施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没有采用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甚至一些钻井井场连最基本的避雷针都没有,这些都是当前钻井工作中潜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想出应对措施,真的发生雷电事故后,只会带来施工人员的措手不及。

1 雷电对钻井设备的危害性分析

1.1 直击雷给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①热效应对钻井设备的影响。雷电在集中钻井设备的瞬间携带极高的雷电流幅值,这些电流幅值足够使得被击中物体的局部产生极高的温度,但是说到底,雷电只是一瞬间的打击,因此对于物体温度的影响也是局部性的。但是如果击中钻井井架的电气线路,产生的热效应就会使金属物体熔化,更严重的是熔化物的四处飞溅。②机械力对钻井设备的影响。由电磁学相关知识可知,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动力与物体内部的压力,电磁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电流载体造成形状上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输电线的弯折,除此之外,被雷电击中的物体会由于雷电产生的瞬时热量而散失水分,急速膨胀,在内部压力的驱使下被击中物体很有可能倒塌,带来其他伤害和损失。③冲击波对钻井设备的影响。由于放电通道强烈的游离气体和异性电荷,通道的温度会异常高,由此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雷电在向地面被击中物体传递热量的同时,还会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冲击波,使得周围的人员受到生理上的伤害,这就是雷雨天人们最好待在室内的原因。

1.2 雷电感应给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①静电感应对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静电感应主要是针对金属屋顶而言,在雷电释放的过程中,雷雨云会形成电荷,而金属屋顶会感受到与这个电荷相反的电荷,并且这种感应会保持一段时间,甚至在雷电释放完毕后依然存在,如果金属屋顶中聚集的电荷没有顺畅的通道得到释放,就会对屋子内部的人员造成电击伤害。②电磁感应对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钻井井场的钻井设备受到雷电的危害中还包括电磁感应带来的危害,雷电释放后,会在周围形成很强的电磁场,而一切处于该电磁场中的导体都会受到影响,产生相应的电流和电压,这些电流和电压都极有可能对钻井设备造成影响和损害。③雷电电磁辐射对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雷雨天中释放的雷电能够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辐射的频率从几赫兹到几千赫兹不等,其中,破坏力最强的雷电电磁波辐射频率为5到10千赫。雷电形成的这种电磁波会向四周产生辐射,当冲击到无法承受辐射频率的钻井设备时,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设备损失。

2 如何针对雷电对钻井设备进行有效防护

一般来说,在整个钻井井场内部的所有设备中,高度最大的为钻井架,现阶段国内外所打造的钻井架高度都在50米左右,而相比之下其他的设备再高也高不过这个高度。因此,可以说钻井架是雷雨天最危险的物体,也是雷电最容易击中的物体。钻井架又是工作人员施工时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直击雷、静电与电磁脉冲、雷电磁波和井场接地系统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钻井设备防护系统的建设。

2.1 直击雷防范措施。直击雷最容易击中的是钻井架顶部,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钻井井场在井架顶部天车处安装避雷针,并对输电线路和电气线路的连接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线路连通之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存储易燃易爆油品的油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在顶板厚度小于4毫米时,必须设置防直击雷设施,若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毫米,则可自己决定是否设置防直击雷设施。同时,为了防止雷电接地造成连带性影响,必须建立共用接地系统,降低跨步电压,从而减少地电位的影响。

2.2 静电与电磁脉冲防范措施。静电与电磁脉冲防范主要是针对存储易燃易爆油品的储油罐而言的。为了防止雷电通过接地传导将电流传送到储油罐中,必须把储油罐附近的金属工具、不带电金属电器外壳与接地系统相连,避免造成静电带来的油罐起火、爆炸。

2.3 雷电磁波防范措施。雷电产生的电磁波冲击主要是对供电系统、部分检测工具、测量仪器以及网络通信造成影响和损害,这些都是设备的电气化带来的潜在威胁,对于雷电磁波冲击的防范,主要是靠屏蔽的原理,利用可靠的接地系统,连接安全的浪涌保护器,来完成等电位连接。

2.4 井场接地系统的建立。首先采用多重泥浆罐来支持固定系统的电机,接着对控制整个系统的泥浆罐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那些流动性很强的、处于水中作业的长杆泵电机,要同时布设其接地线和电源线,采取就近原则在电源开关附近接入地网,以防施工人员受到人身伤害。

综上所述,雷电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灾害,而钻井工作又是人类开掘能源无法停止的施工项目,因此,在野外偏僻地方进行钻井工作,必须以安全为首,就雷电带来的危害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前制定出防范雷电伤害的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实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贾勇.仪器仪表系统防雷击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07).

[2]许敏敏,何坤,李希.天然气处理厂防雷击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3).

第8篇

关键词:电气设计 防灾减灾 雷电灾害 电气火灾 建筑环保节能

Abstract: briefly summarized in the general civil building, and electrical related natural disaster or man-made disaster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al desig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common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electrical design should be gradually impro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Keywords: electrical design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electrical fir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电气新技术,新产品逐渐增加,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呈现出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设计复杂化等现象。因此,建筑物一旦施工投入使用,就会面临一系列的考验,其中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以,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抵御和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以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各种灾害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的方面。

1,电气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防灾减灾问题。

建筑物的防灾减灾问题首先要从设计抓起,有效的防灾减灾设计为建筑物的安全化运作提供了可能。现阶段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在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意识问题,在设计中没有深入全面的考虑减灾防灾的重要性。有时候,设计过程中只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而没有考虑业主的舒适、使用安全等方面,使建筑物不能有效的防灾和减灾。为此,结合我国自身灾害特点,和以往的经验教训,民用建筑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大致有以下几种。如雷电灾害,供电故障灾害,人为操作不当,火灾,盗窃破坏等。

对一些与电气有关的灾害的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接地故障灾害,指导体与大地的意外连接所造成的对人身及财产的损害。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又分为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可分为防雷接地、静电接地、保护接地。为了保障人员的用电安全,用电设备和配电系统的保护功能器件大都依赖于有效的接地系统,因此,有效的接地系统设计是减灾设计的保障。在面对不同的建筑,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业主使用目的,来采用合理的接地方式,以提高建筑电气使用的安全性。

用电灾害,包括:漏电灾害,漏电会引起人身触电危害,同时通过对周围可燃物的放电还会引起火灾。用电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灾害。所以,在供配电设计中应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的用电方案。科学的供配电设计,要满足建筑防灾减灾管理的要求,以保障建筑电气装置的安全使用,还要尽量避免系统过于复杂繁琐,以减少投资。

雷电灾害,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雷击的发生取决于多种条件,不能简单的认为在建筑物上采取了防雷的措施就安全了,如果不恰当的采用防雷措施,结果必将事与愿违。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1024-1把建筑物防雷装置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防雷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用来减少楼内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主要有等电位联结、加装相关避雷器等措施。

人为安全灾害,建筑物安全防范工程建设,建筑物落成后,就会出现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灾害。安全防范技术常分为三大类:物理防护技术、电子防护技术、生物统计学防护技术。就电气防灾减灾方面来说,要做好安检技术、入侵报警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电视监控技术及其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防灾减灾设计大致分为:防爆安检系统设计(炸药探测、金属武器探测、X射线安全检查);入侵报警系统设计(周界入侵报警、建筑物内入侵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电视监控系统设计(银行、文博、超市、珠宝店、旅馆、档案馆、医院等);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门禁、巡更、可视对讲、磁卡、IC卡、指纹、掌纹及其识别装置等);关键场所的紧急报警联网系统设计(金融网点等)。

火灾灾害,目前建筑物规模日趋庞大,也呈现各种式样。所以在对建筑物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将火灾隐患消灭到萌芽状态。关于在电气设计的火灾减灾方面,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问题:一,减少和预防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如乱接线,长期过负荷运行,用电设备绝缘老化,漏电等。二,对发生火灾初期能够及时自动探测报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灭火措施,并根据建筑物类别和重要程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2,其他电气防灾减灾的分析及解决措施

此外在建筑物装修装饰过程中,应能按业主后期使用的需求和相关规范得规定,做好防灾减灾的措施。如,做好疏散组织设计,以减少灾害发生后人员伤亡。另外智能建筑应充分发挥智能作用,对用电设备的监控,当用电设备遭到破坏或不能工作时,应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减灾措施。对火灾的智能监控和灭火设施的控制;对盗窃、破坏等人为灾害的预警。如,一些自然灾害(暴风雪,雷电,地震等)给建筑物带来的衍生灾害。以上等方面,智能建筑都应及时作出反应,并做到以人为本。做好建筑智能化设计,应以建筑物为基准,将各功能子系统进行规范的整合,建立应急处理措施和管理模型,实现自动控制,重要建筑和大型建筑应能与城市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联网,作为城市救灾体系的一部分。

另外,用电设备和电力电缆(线)选用国家3C认证的环保节能产品也是防灾减灾的措施之一。环保和节能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环保产品在建筑物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减少有毒气体和烟尘的排放,从而大大降低了二次灾害的发生,并且对人员的疏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例举事例说明防灾减灾重要性。

某公共活动中心为市区内一个重点项目,主要功能为接待市民平时健身活动,也承揽一些小型的组织活动,该建筑物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用电设备集中;智能化高;管理复杂等。在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到装修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以往相似建筑的经验,在防灾减灾方面积极与建设方进行沟通和探讨,由于前期充分考虑到了防灾减灾方面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逐一的进行了分析和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使该项目在后期的投入使用中有效的避免了多起灾害,并且一些已发灾害在萌芽状态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而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