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耕地精细化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2
1前言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也是人类的立命之本。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新开垦的难度逐步加大,人地矛盾也更为明显,因此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并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索,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相关体制、机制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政策改变,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致使我国耕地质量逐渐降低。而在当前耕地质量已逐渐成为制约粮食和食品安全、农业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的情形下,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方能逐步提升耕地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力。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目前已经将提高耕地质量作为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存粮于地”的战略举措来抓,在大规模实施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项目的同时,对耕地质量管理提也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以此来全面落实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在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
2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我国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大目标的前提下,理清思路,逐步完成具体的目标和相关的要求。耕地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大量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处理、统计和分析计算。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如今,我国在耕地保护以及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进步,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的推广服务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地方参与、上下级相互联动、部门之间与地方之间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节约成本并增产增效的显著成就。我国各地方通过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现代制图等先进科学技术,运用标准规范化的工具,确实进行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工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实现了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当然,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生产生活中农业活动的比例不断降低,工业活动的比例不断升高,这种经济结构的革新导致了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这样也使得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向城镇靠拢,城镇化程度加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耕地信息化管理的工程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3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城镇化进程下,对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既有正面的效应,又有负面的影响。当城镇化进程较慢时,城市发展的模式是以扩大城市土地面积的外延式发展为主要方向,这时,城市化建设用地外延增长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而城镇化发展对耕地资源的正面效应则表现在城镇化能有利于使耕地资源保持动态平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仅用占世界不到百分之十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一个非凡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长期以来都受到了来自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增长、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多重压力。如今,在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形下,耕地质量也不断下降,如果耕地质量下降势头又无法遏制,将给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当前,我国耕地质量化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没有对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全面加强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慎重对待。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要按照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统筹安排、落实部署,真正实现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全面保护、建设与管理。这些措施手段,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耕地保护的内涵,另一方面形成了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建设与管理的抓手。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一些弊端与不足也逐步显现,比如一些地方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思想还不统一、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再如各项有关政策措施相对独立,没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整体合力。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条例的颁布,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方面的疏漏,从总体上绘就了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美好蓝图,同时也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将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做到精益求精,然而,重视力度不够以及由此导致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所产生的的弊端依然十分明显。政府应当将规划等土地管理的手段,纳入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体系之中。其次是相关体制和机制亟待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做出整理并修订。其次,政府应当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切实将保护、管控、建设、监测等工作全面落实,真正做到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实际。
3.2信息化起步晚
相比国外科学技术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我国许多高新信息化技术,诸如GPS、GS等技术均处于起步阶段。这样也造成了我国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起步较晚,因此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均存在许多弊病,有待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
3.3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由于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涉及农业、发改委、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的各种专业人才。然而,参与到当前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工程中的人员多没有相关行业经验,不仅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甚至对整个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也间接导致了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可以避免的问题。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要重视耕地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管机构,按照事权统一协调原则,适当增加编制,壮大和充实队伍,改善工作条件和手段,更好地承担起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
此外,我国耕地资源还面临了高产稳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比重扩大、土壤退化严重、水利设施老化、破坏耕地质量的行为比较严重、耕地污染加剧、田间设施不配套、抗灾能力减弱以及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等问题。
4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合理措施
4.1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政府要加大耕地质量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的意识;提高广大人发群众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对耕地用养的保养意识,提高农业行政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责任意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有关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建议:一是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衡阳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以统筹全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各项工作。二是在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耕作质量保护宣传活动,以提高全民耕地质量意识。近几年来,我市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与地力建设实用技术,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有所加强。但由于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对耕地使用上的不合理,耕地质量建设过程中的不科学,耕地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到位等三个方面。
4.2设定统一标准
利用当前耕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结合以往的耕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本耕地基础资料,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统一的标准,建设基础数据库,以行政村或者镇为单位进行单位设片,按照国家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结合现有的耕地资源利用现状数据,制备成套合图以作工作底图,收集基本耕地资源信息利用情况,做好各项技术以及资料的准备工序,落实责任人制度。要完成基本耕地管理系统的统一化建立,实现能将耕地利用现状、标准耕地、耕地利用规划等多种数据在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汇总并备案,方便统一管理以及查询,为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着手。由于在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多种先进信息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指导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调节。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还能减少因为在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操作误差,进一步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5小结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最为直接的影响将会是城市空间随之扩大,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也将逐渐加大。因此,我们必须合理的控制城镇用地的规模,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来方便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各项关系,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规划。在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的难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来解决,共同为构建安定祥和的城市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福涛,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与管理[J].土壤,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