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命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命安全;压力;珍爱生命;重要性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培养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掌握必要安全防范能力的综合性必修课。学生从出生到上学,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告诉他们不玩火、不碰电、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看灯过马路等安全常识。生命安全教育是我们关心的头等大事,要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就要掌握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了解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意义。但归根结底一句话,生命是无价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重视起生命的可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案例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命不可重来,同时也要懂得重视他人的生命。

二、强调交通安全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让许多不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罪恶的魔爪不敢伸向他们。其次,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校刊、宣传标语、图片展等,这样有利于引起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能力。

四、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中小学生仅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是不够的,还要掌握自护自救的技能。针对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危险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相信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景下,会让学生牢牢记住实用有效的自救方法。

安全教育是学校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学生的安全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初中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既是新课改的教育需求,也是教育行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丽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第2篇

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这是人们对待生命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理性上反映人们对生命的了解及形成的基本看法。也就是说生命教育必然要从了解开始,足够的生命知识能使学生认清生命的本质,明辨是非,调整自己的行为。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的存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化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炼丹术,追求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丹”,是人们对生命缺乏认识的表现,许多帝王将相甚至因为服用丹药想“长生”却丧生,但他们的目的毕竟是希望通过丹药的研制和服用使生命无限延长。在近现代,我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贡献。现今人们更加注重生命健康。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六种营养素。在生命的过程中每一种生命元素都有独特的生命功能,每一种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作用。其次是要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虽然构成生命的都是一些客观的化学物质,但它们只有在一个活的生命体中才是那样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魅力。只有活着的生命才能发明创造、享受美好生活、憧憬未来,但生命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修复或无法修复,所以人们在不断的研制新药,来修复完善受伤的生命。为了防止生命受伤,人们非常注意在饮食中有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如含发色剂的火腿中含有亚硝酸钠,是毒性较强的致癌物质。所以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限量;还有一些面包、方便面中都含有防腐剂苯甲酸,也是有毒性物质,肝功能异常的人不宜过多食用等。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生命。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对于生命教育而言,认知生命仅仅是外在的说教,只有通过内在的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对生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教师必须以宽容、开放的精神善待每一个学生,并时时刻刻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发现他们每一阶段的潜力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与问题。其次,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疑惑与不足,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眼里有学生,师生才能真正意义上使彼此的心灵交融;教师只有多关心学生的感受,并时刻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其变化,想他们之所想,用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甚至在教育过程中有“蹲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与学生倾心交流的意识与行动,问一问学生的真正感受与需要,善于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诗意境界中,师生间充盈着的是歌声,笑声与赞美声,学生们在积极的歌声与赞美声的鼓励下,能够解放他们的思想,放大他们的生命价值从而激发其自身的生命活力。

第3篇

【关键词】生命伦理,食品安全,有机农业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把改善民生和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的生产,给国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食品。

一、以生命伦理的视角扩展“食品安全”的内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食品安全保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所在。然而,20世纪以来,人类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过度垦荒、砍伐森林等,已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但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从预防、法律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的,从伦理学专业角度的论述至今没有多少文章。有的也只是从伦理的多学科角度,即从生物伦理学、生命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角度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供人们借鉴的观点,但是问题的讨论远没有深入,缺少的是实际的应用。本文将从生命伦理角度扩展“食品安全”的内涵,借助目前我国凸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从生命价值的多角度分析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使得伦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问题中得到应用,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所以食品质量的好坏势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古人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之类的谚语表达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2500?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五不食”原则:“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这是中国文献中对于饮食安全的最早记录。随着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不断发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经历了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跃迁,现在正由工业文明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迈进。与之相伴,人们己经完全改变了纯粹依靠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食物来源的主要手段,人们可以利用现代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出适于人类自身需要的食品。这样现代化农业就此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它在满足了急剧增长的人口对食物需求的同时,严重破坏了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人类的健康,20?世纪后期食品资源的过度开发,食品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生态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而引起各国对其问题的高度关注。

二、食品的安全与否体现的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来,大多是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的角度入手,但是任何一种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任何一种行政管理政策的出台,都是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或者说是惩罚机制出现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是说只有某种行为造成某种程度的危害时,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才会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仅仅有一些外在的行为约束是不足以完全解决任何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例外,再加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大多是以对行为者进行罚款,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为措施,相比与这些微小的惩罚,巨大的利益诱惑足以让行为者甘愿受罚。正如舒尔曼所说:“一旦经济主义主宰了技术,利润取得了核心的地位,商品的生产就不再受到消费者当前需要的支配;相反,需要是为了商业性的原因而通过广告创造出来的,技术产品甚至不经人们的追求而强加于人们。”

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仅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目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依靠的也只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我们知道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外在的约束与内在自律的结合,食品安全问题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样道德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律,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从生命伦理的角度而言,食品安全直接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它指的是在人类赖以存活和发展的食品领域内围绕人类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伴随食品的供应、生产、流通以及质量等问题而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行为规范。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实现人最基本的生命存在;二是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应该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不仅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而且不会对人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伤害。

以往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存在道德缺失,缺乏伦理学理论的支撑。伦理学作为一门道德哲学,它调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而这种调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达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学是人类追寻现实世界中完满和谐关系的一门科学。而生命伦理作为伦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它无疑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理论支撑,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在这一领域的凸现,所以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问题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不安全食品的出现,在生命伦理的角度而言,是由于生命价值的原点失落造成的,即对生命神圣原则的遗弃。生命价值观是现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它建立在对生命神圣论和生命质量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之上。食品是人类生命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对于生命的尊重首先要从保持生命存在开始,同样,首先保持生命的存在才可以实现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神圣原则的敬仰,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以至达到生命价值的实现。因此食品的生产不止是食品生产者获取利益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用此手段达到维护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所以食品的安全与否首先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与健康,体现的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

在生命伦理学语境中,对人生命的尊重就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形式,并且主要是指尊重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利益。维护生命的神圣性,作为一种朴素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就以直觉的方式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生命受到伤害,也就不能去伤害其它人的生命;孟子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别人处在病痛、流血、生命遭受摧残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广阔覆盖面,这些简单而又特殊的词语已迅速在人群中“走红”,它们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中大受欢迎,据统计,在校大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熟悉并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

六、结语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与日常使用相比,网络交流时使用的很多词语的意义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变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些新词、新义,结果虽是相对单一的,但产生这一结果的途径却相对较为复杂:有的通过词语的读音变化实现;有的通过词语的形体变化实现;也有的通过词语本身意义的变化实现。这些变化,从某个层面来说,有别于甚至是违背了一般的语义变迁规则,从此产生了网络时代下特有的“网络用语”甚至是“火星文”,有人因此就全盘否定网络用语。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网络用语因其表意生动形象的特点,已进入到日常用语中,成为传统词汇的有力补充。因此,对待网络用语,我们应当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规范约束,又要理解宽容。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林刚.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1).

[5]沈娉.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J].修辞学习,2004,(2).

第4篇

《出生医学证明》是国家统一印制,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出具的,证明婴儿出生状态、血亲关系,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法定医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是国家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

首次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必须由新生儿母亲亲自办理,在规定时间内携带新生儿父母双方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向签发医院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如特殊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办理,必须由新生儿母亲写好委托书,委托人持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才能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如遗失等需要重新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先到原签发医院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材料(原《出生医学证明》存根联编码,到当地《日报》社登报声明,再向医院提出书面补发申请,核实无误后予以补发。

二、《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安全保密

出生医学证明档案不得外借,单位或组织要求查阅的,必须凭介绍证明当场查阅指定的内容;不得公开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内容;不得损害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保管单位明确并固定档案工作人员,保证管理必要的设施、场所等确保档案的安全,计算机应专机专人专用,周期性地进行密码更改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维护好相关账号的密码安全,不得泄漏密码,如发生泄漏的应及时更改密码并汇报单位领导。

三、《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归档和管理

根据《浙江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归档文件材料按首次签发、换发、补发进行分类归档,内容真实完整、图文清晰、签字手续完备,作永久保存。首次签发的有《出生医学证明》存根、申领登记表、父母亲身份证复印件;换领的有《出生医学证明》存根、申?I登记表、父母亲身份证复印件及原《出生医学证明》等相关材料;补领的有《出生医学证明》存根、申领登记表、父母亲身份证复印件和报社刊登的声明作废等相关材料。

按档案分类法要求,采用保管期限-年度-问题分类,设立“出生医学证明”类目;按档案管理要求,在年度一致的情况下,以流水号排序。《出生医学证明》存根、《出生医学证明》申领登记表和父母亲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装订为一件,采用一人一件一号的形式装订整理,原则上100件为一盒。按数字化档案管理要求,在录入数据的同时做好校对工作,发现错误的条目进行修改,把数字化加工成的 PDF全文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上,在档号一致的情况下一一对应,实现档案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数据进行批量挂接,发现对接错误的文件及时进行改正,审核无误后按要求打印卷内目录,其中序号为流水号,编号以《出生医学证明》编号顺序排列,题名为《新生儿+母亲+父亲+出生日期》,日期为发证日期,页号为此件文件材料的页数,备注有注明换发、补发、原证号以便统一查找、打印等。

四、《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签发机构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部分管理和签发机构未按相关要求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未严格执行证件入库登记,证、章未分开管理,对相关有效信息核实后盖章等相关管理制度。

《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保管年限不统一,按病历档案保管30年是不够的。未进入档案馆单位的,部分《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没有向综合档案室移交,仍由病案室保管,不能做到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尘、防高温等,《出生医学证明》档案保管安全性差。

五、改善问题的几点思考

《出生医学证明》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档案,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要定期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参加数字化档案建设知识等培训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人管理《出生医学证明》档案。

第5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关爱生命;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张柏森(1985-),男,辽宁营口人,小学高级教师,中科院心理所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与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81-02

2004年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改善未成人思想建设的意见,使我们中小学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小学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时形成的生命观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关系以后学校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关注生命教育掀起新一轮热潮,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目前我国小学的生命教育相对落后,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1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意识生命的可贵,使人们珍爱生命,使人们尊重他人的生命,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他倡导教育者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当生命教育提出后,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研究。小学是受教育的开始,加强小学的生命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1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终究是为人服务的,简言之,教育就是使关爱生命的教育,是关怀人的成长与价值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对生命的认识还很浅薄,甚至会存在一些误区。我国很多小学还意识不到生命的重要性,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更懂得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提升他们生活的责任感。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认识,提高他们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的重要性使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小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不太懂,通过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1.2提高小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小学生命教育的不足,家长对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我国小学生不珍惜生命现象越来越多。在我国当前的青少年中,由于不珍爱生命,不懂得尊重他人,意外伤害、自杀率不断提升,甚至现在小学生的暴力倾向增强。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1]。由于中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生存技能不强,导致意外死亡已经成为危及他们生命的因素。

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思想。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在家里有求必应,抗挫能力低,容易想不开,容易受他人误导。小学的生命教育不足,导致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偏差,面对这种现状,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2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现状

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关爱生命教育在很多小学已经开始实施,很多地方通过政府的相关文件对小学生命教育进行了规定,要求小学加强对小学生命的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有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一些小学的生命教育开展得很好,使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定期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命教育只是偶尔开展,生命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导致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很片面。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生命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很多小学根本没有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生命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空白。

我国一些小学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够,生命教育的开展效果不理想,对生命教育中的内容也把握不好。在大多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通常是告诉小学生生命如何可贵,要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他人,却很少涉及死亡教育。生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生长轨迹,但是在很多小学的生命教育中却存在重“生”轻“死”的现象。由于缺少相关的教育,使小学生无法意识到生与死的变化,无法从另一个角度感受生命的可贵。

3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对策

社会在不断发展,使生命教育的意义不断丰富,小学生命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小学阶段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阶段,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认为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需从意识、内容、老师三方面努力。

3.1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只有学校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注重小学生命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意识到生命教育重要性,但是在实施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只开展一两次生命教育活动,一些学校从来没有生命教育活动。由于生命教育意识的欠缺,导致生命教育作用无法发挥。小学的生命教育是学生生命教育的起点,做好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关系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国小学一定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使生命教育活动定期化与常态化,提高小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其次小学要加强老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最后学校要通过各种宣传,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小学生增强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

3.2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要使小学生命教育有效果,一定要丰富与完善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定。小学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全方位提升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1)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在小学的生命教育中,首先要使小学生认识生命,知道人类生长的自然规律,会经过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去。只有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才会更宽容地对待他人,更快乐地生活与珍爱生命。在生活有不如意时,会更好地调整情绪,以一种珍惜的态度更好地应对生活。

(2)尊重生命

交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在学校,小学生要与不同的人沟通。由于每个小学生的认知不同,在交流中会存在差异,通过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会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学会理解、支持与包容他人,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3)保护环境与自然

生命教育不仅要关爱人,更要保护环境与自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与自然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与人类是相依相存的,小学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明白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环境与自然,要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4)升华生命

因为死亡才让短暂的人生更要活出意义,所以小学的生命教育有死亡教育,使小学生意识到生命升华的重要性。小学的生命教育要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是无限的,小学的生命教育要使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创造生命的价值。

3.3提升教师的素养:小学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师进行传播的,老师的素质与意识关系着教学成果。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使老师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当老师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更用心地关爱小学生,不体罚学生,用心感动学生,用爱温暖学生[3]。小学老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用知识提升自己,才能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当小学老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才会更宽容,更有爱心地对待学生,才会通过行动实现小学生命教育的教育学目标。

生命教育是关于对生命认知的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提高他们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贯穿人一生,是一种终生教育。小学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小学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对生命的认识,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命认知。因此,本文建议小学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老师方面,不断加强小学生命教育,提升小学生命教育质量,使小学生在教育中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璇.生命教育:中小学生的必修课[J].成才之路.2011(16)

[2]付进,钟振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08(09)

[3]侯虹霞. 关注生命教育——为中小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J].山西教育.2008(09)

[4]徐锋.向往美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关爱生命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7-01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崇有关于人类的生命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追溯到生命的本源,让学生们透彻的了解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从而也加深对自然世界中所存在的生物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了解。第二指的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希望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使自己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高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结构、生物自身所具有的性能和生物自然发展规律等,开展该课程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高中的生物教学成为校园关爱生命教育的阶梯。

一、生命教育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是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理念的国家。有很多的社会

问题也渐渐地表现出来,激起了整个社会的深思:

第一,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环境、能源、人口、粮食和资源五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表现出在人口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众多自然资源都被过度的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等,这些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02年的非典事件和2007年发生的手足口病等事件的发生,都在告诫着人类必须与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和谐发展,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不应该以牺牲其他生物为代价,人类应该把他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一些漠视生命的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进行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事件能够表现出人们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顾其他人和动物的生命,例如校园中存在学生自杀事件、社会上存在虐待小动物的事件和一些凶案件的发生等。还存在一些人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和心理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最严重的结果可能导致死亡,这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事情。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实践当中,应该利用生态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任何生物的生命都应该和谐发展。生物老师所传授的生态学知识是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对大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感悟生命的存在,更加深层次地思考生命。老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世界中,无论具有高等还是低等的生命形式,简单还是复杂,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他们都存在着生命的轨迹。因此,高中生物老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生存一定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透彻的领悟到生命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关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该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讲,只有一次生命,但在生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打击,这些困难可能使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变得非常的脆弱。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一个人对生命的构造和发展不了解,那么他就不会清楚生命的来之不易。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的学科,所以,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宝贵,因此更加热爱生命。

2.对于生命教育,最终应该落到教育上。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创造出高尚的精神领域和人格,唤醒他们的生命潜力和品质的升华,老师还应该教育学生从内心去尊重和敬畏生命。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坚持学习知识和文化,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3.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一定要学会和社会环境和平共处,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幸福快乐。生物学里有很多的内容概括了生物生命与环境的联系,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含义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命。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大自然中拥有千万种生物,生命形式多种多样。从微观层面来说,各种生物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形态特性。以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本书为例,该书详细的讲述了进化过程中生物所进行的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特性,它们展示出了神奇的大自然。老师首先应该教育学生透彻地认识生物,并且掌握生物在各生命阶段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然后在进行欣赏生命教育。欣赏不同生命阶段的自己,享受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2.正确对待生命。J识生命的前提就是要了解生命,了解生命也是关爱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生物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以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这本书为例,该书详细的讲述了细胞的结构和发展进化的全过程。细胞是组成每一个生物生命体的基本物质,它的进化过程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发展历程,例如细胞的生殖、老化和死亡的过程与人类所经历的生命过程是相类似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

四、结语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具体的某个个体生命身上入手来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教育,从个体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达到对整体生命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领悟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去关心社会、关心其他生物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存在逆反心理的高中生,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生命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热爱生命,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努力,学会奉献,给他人快乐。

参考文献

[1]林平.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5):73-73.

第7篇

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最核心的生命发展历程。语文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它要担负起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贯穿生命主题的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组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思考生命精神的价值,树立健康的、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追求欲,从而达到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精神培育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生命意义的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认知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是积累,学生对这一内容的领会与感知,能使他们对生命意义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对生命精神最好的诠释。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更多地讲解了生命是如何如何的可贵,但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假有一日,自己最喜欢的宠物或者是某个亲人突然带着遗憾的离世,这时学生才会觉得生命可贵,对生命精神的理解更深一层。平时的熏陶在这时才会得以感受。所以,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是细水长流的。

2.实事求是原则

语文教学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生命精神的培育而篡改或者是曲解教材,要忠于教材、实事求是。要不断地丰富教材内容、变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施教,学生才能够领悟生命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体验与感知相结合原则

生命精神的培育,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达到感知才是最重要的。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学生在学完一堂课后,他的心里感悟到了什么?这堂课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达到启智、睿德的目的。

4.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语文教学要突出生命精神的培育,单单从课堂教学出发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通过班队、家庭成员甚至是在社会的协助下完成。从课外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挖掘学生身边具有生命精神的各种案例,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一个具体化、形象化的认识与对接,以达到对生命精神这一抽象概念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精神培育的途径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把握教材中蕴含着生命精神的素材,立足课堂,乃至超越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才能让语文课本身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精神培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爱施教,创造生命精神教学的氛围

生命精神的培育,需要语文课堂先充满真情和关爱,为生命精神的培育创造教学氛围。因此,语文教师应具有博大的胸怀,有包容一切富含生命物质的精神,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引导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以及学习退步的学生都不要一味的贬低甚至放弃,如果那样,只会伤害学生,使他们对生活、学习逐渐失去信心,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学时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和呵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生命精神的沐浴,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让处于低谷的学生能够顺利走出低谷。同时,教师也要有强烈的生命精神,教师自身所洋溢着的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都能感染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确实懂得生命的难能可贵。

2.合理运用教材,捕捉生命培育的契机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就是对生命精神的弘扬,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充分地利用语文教材,开阔学生的精神视野,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

如语文课《燕子》,教师在讲解时,要首先让学生多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简单动作引导到燕子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上来,让学生体会到它不仅仅是一只会飞的动物,而是一只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具有思想的精灵,更是让人们感受到幸福与快乐的精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爱上课本中的燕子,爱上生活中的燕子,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一切生命同样具有灵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3.通过作文训练寻找生命培育的话题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抒发学生思想感受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通过作文训练,做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要和学生进行关于生命精神的交流。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命精神的话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某某人――的一生”“――的最后一天”“英雄牺牲的那一刻”,等等,让学生在面对死亡时去思考、去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去提炼生命精神的升华,让学生明白如何活着才算是一种幸福。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话题开展讨论,对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意识进行探讨和思考,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生命精神培育的每一个细节,挖掘生命精神的主题。培育学生的生命精神感受,受到生命诚可贵的熏陶。

4.运用“角色转移”,发扬善性

第8篇

关键词:人的生殖 课堂 教学

本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对生殖这节的内容缺乏了解,有感觉羞于启齿,羞于看书,所以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开始讲这节内容时,有很多学生在笑,笑老师怎么把这些感觉不该公开讲的知识公开来讲,笑还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几乎全部学生都觉得害羞,没心思认真听课,因而教学效果并不好。后来讲到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节内容时,我先展示挂图及模型,再用多媒体课件的flas给学生展示与卵子的受精过程,孩子们就沉不住气了,嬉笑的有,害羞的有,惊奇的也有……,还好,男孩子比较大胆活跃,我这时则点名让好几个男孩子到讲台给大家讲解,我叫大家鼓掌欢迎,开始时学生还有些腼腆,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们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理解和一些他们感觉羞于启齿的词语讲出来了。男孩子上台讲得很好,虽然他们讲了之后都未必真正能理解,但是确实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等词,尽管下面的同学在笑,但都听得很认真,当然他们可能处于好奇,也可能出于看讲台上同学怎么出洋相……,不管怎么样蛮有气氛。在学生完全适应这些内容并且不再羞于启齿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诞生就是这么简单吗?生命的诞生还有怎样的艰难过程?”学生顺着这样的思路,结合课本内容,先给他们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再用多媒体课件flas展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继而发育成熟,最后由母亲分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诞生的漫长不易和母亲生育的艰辛。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学生的认识进行了提高和升华,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将落脚点置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人类生殖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影响,以及过于轻率的早恋,特别是所导致的后果。要学生在知道人类生殖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生命,体会要爱戴父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审慎的人生态度,并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情感思想教育和生理心理认识的教育。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达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的目的。

基于以上目标,我在这节的教学中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宝贵的生命又是怎样来的?就是由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并且每个生命降生都不是容易和幸运的,所以我们得爱惜生命,珍惜生命。这样学生对这节就开始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2﹑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是我们人生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3、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4﹑教师引入新课要求严肃认真,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正确的认识。

5、面对学生的提问,要正面回答,不回避。

6﹑通过多媒体放一段《让生命充满爱——爱父母》的视频,使整个的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同学们由课堂开始前的笑,到最后的哭!

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对生殖过程有全面、科学、准确的把握,而且比较突出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感悟,珍惜生命、爱戴父母以及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情感教育。不但有知识主线——人类生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条情感的线路清晰可见,即感悟新生命的诞生。如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的感悟,母亲孕育孩子过程的感悟,整个孕育过程中意外因素对生殖影响的感悟等,贯穿始终,使得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影响成为点点滴滴的渗透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