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交焦虑治疗

社交焦虑治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交焦虑治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交焦虑治疗

第1篇

Abstract: The use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model, college students suffering from social anxiety case studies found tha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an reduce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heir social anxiety, change negative thinking habits, reduce loneli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anxiety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焦虑 认知行为治疗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作者简介:张瑾(1980-),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硕士。

一、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

社交焦虑障碍个体有大量的自动想法,其中大部分具有自我贬抑的性质。对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将认知重构技术和暴露疗法整和在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治疗中。其具体过程为:(1)在第一、二次治疗中,治疗师对暴露、认知重构和家庭作业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并练习认知重构技术;(2)治疗师领导病人,完成个体化的暴露,在暴露开始前和开始后都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认知重构的练习;(3)在每次治疗的最后,治疗师和病人确定要完成的家庭作业(包括家庭情境的暴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认知重构)[1]。

二、案例研究

男,20岁,大学生,没有,没有躯体残疾。没有心理咨询或者药物治疗的经历。

主诉:和别人在一起时感到很不自在,脸红,沉默,总感到别人在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对自己评头论足。喜欢独处,独自在校外租房子住。前来做心理治疗的目的:消除恐惧心理,能够自然地与他人相处。来访者低着头,极少与治疗师有目光接触,回答问题非常简短。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该患者被诊断为社交焦虑。

分析:造成来访者严重症状的核心认知是他认为自己脸红,没有话说,别人在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由于有这个非理性的认知,患者感觉焦虑,采取回避行为,喜欢独处。这是治疗中需要进行纠正的认知和行为。

(一)第一阶段(第1次、第2次会谈)

向患者讲述有关社交焦虑的知识,包括患病率、症状表现、治疗疗效、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等,并初步学习认知重构技术。来访者表现出明显的紧张,脸红,回避目光接触。在家庭作业中,来访者反复提到其自动想法与在别人面前暴露焦虑有关,比如“脸红了”,“他们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二)第二阶段(第3次~第5次会谈)

在第3次会谈中,治疗师向来访者讲述暴露练习的方法和重要性,以使他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方法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第4次会谈中,治疗师对来访者进行了第一次暴露治疗。治疗师选择一个与治疗目标相一致的情境,引发其中等程度的焦虑,而且来访者对此情境能够处理得比较好。来访者要与一位同学进行一次20分钟的交谈,交谈内容主要关于他们的一位老师。治疗师教会来访者使用情绪监控表,记录暴露练习中自己焦虑的情绪变化。家庭作业是每周至少让自己在感觉有中等焦虑的情境中与他人交谈,每次20分钟以上,每间隔5分钟记录自己的焦虑水平。

来访者向治疗师详细地介绍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他感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开始从对情绪的焦虑转移到完成任务上来。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焦虑水平正在降低,但总体上焦虑感依然存在。

(三)第三阶段(第6次、第7次会谈)

治疗师设计了一个对来访者有些难度的情境,要求来访者和两个同学交谈至少30分钟。这个情境要求来访者能够在随意性的情境里插得上话,而且这个情境结构性不强,话题不确定。来访者报告了其自动想法:我没有什么话可说。

治疗师:“你是不是有另外一个自动想法“交谈中我要一直有话说”?

来访者:“是的,如果停下来,我就觉得是我的错。”

治疗师:“难道谈话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吗?”

来访者:……(沉默约1分钟)“不,也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他们也有责任的。”

治疗师:“那么你在这当中的责任有多大?”

来访者:“三分之一。”

来访者表示出明显的轻松,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家庭作业是每周至少和身边的人交谈2次,每次至少30分钟,记录自己焦虑的情绪变化,对非理性自动想法进行分析。

(四)第四阶段(第8次会谈)

总结和结束阶段,来访者认为治疗使他增强了与人交流的信心。治疗师强调,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出现一些自动想法,关键是要把这些自动想法拿出来当成假设去检验。2周后进行问卷测试,以防止“蜜月效应”。

三、问卷评估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动思维问卷(ATQ)、 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Scale)对来访者进行问卷测试。从测试的结果来看,认知行为治疗有效地改善了其症状。(见表1)

四 讨论

认知行为治疗有效地减缓了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焦虑体验,改变了消极的思维习惯,降低了孤独感。治疗的关键在于动摇和重建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 。在治疗过程中,教会来访者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即要把使自己焦虑的自动想法当做是一个假设来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教会来访者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A-B-C三栏表等,以使来访者有更多的主动性,在治疗结束以后,可以继续使用这些方法处理以后会面对的问题。

本文的案例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治疗案例和实验研究来进一步揭示和提高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患者的疗效。当然,也不排除来访者可能受到了情境性因素的影响。至于短期的治疗能否使来访者在消极的思维习惯、孤独感等方面发生改变,还有待我们进行长期的疗效考察。

参考文献:

第2篇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强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舍曲林与盐酸氯米帕明药物。

结果:舍曲林组总有效率为87.5%,盐酸氯米帕明组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7.5%,盐酸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前者显著好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曲舍林药物的安全性更高,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舍曲林 盐酸氯米帕明 强迫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4-02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发病率约为5‰-10‰[1]。强迫症常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其药物种类多样,效果各异[2]。盐酸氯米帕明作为传统的治疗强迫症药物。效果较佳,但因其服药次数多、不良反应多等原因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本次研究观察了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盐酸氯米帕明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DM-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盐酸氯米帕明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舍曲林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1.4±9.3岁;盐酸氯米帕明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7~67岁,平均30.7±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Y-BOCS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均予以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均予以患者一般内科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舍曲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0mg,维持最大剂量100mg,每日1次,连用12周。盐酸氯米帕明组予以患者加用盐酸氯米帕明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0mg,维持最大剂量200mg。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Y-BOCS评分减少率进行评定:①痊愈:Y-BOCS评分减少≥75%;②显著进步:Y-BOCS评分减少50%~75%;③进步:Y-BOCS评分减少25%~49%;④无效:Y-BOCS评分减少

1.3.2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规律治疗12周后,舍曲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盐酸氯米帕明组相当(P>0.05)(表1)。

3 讨论

强迫症为神经官能症,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难以治愈,但有研究表明强迫可能与体内5-羟色胺功能异常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有关。强迫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以往盐酸氯米帕明是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其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发挥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及抗胆碱等作用。本次研究盐酸氯米帕明组40例患者使用盐酸氯米帕明治疗12周后33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高达82.5%。盐酸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虽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其抗胆碱作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出现,有研究表明过量使用盐酸氯米帕明心脏毒性大。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强迫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舍曲林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通过对中枢神经元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从而升高5-羟色胺浓度,提高脑内5-羟色胺的功能达到治疗作用。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同时舍曲林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及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基本无作用,所以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不良反应较少。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舍曲林组治疗强迫症的有效率与氯米帕明组相当,同时舍曲林组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米帕明组。表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患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最大维持剂量较小。

总之,强迫症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能取得与盐酸氯米帕明相同的疗效,且舍曲林治疗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更佳,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汲送花,季加翠,张海英.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81-382

第3篇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否则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在常规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生脉注射液治疗UAP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诊断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300mg顿服,以后口服氯吡格雷,每日一次,每次75mg,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两种药物均连续使用14d。

1.3疗效评定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定标准。①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 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显效率6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7例,好转16例,无效17例,显效率45.0%,总有效率71.7%。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及镇痛剂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期间,治疗组有8.1%的患者出现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有14%的患者出现上述事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有研究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主要与斑块破裂、出血,诱发腔内不全阻塞性血栓形成,内膜损伤或斑块破裂诱发血管痉挛有关[1,2]。斑块因受浸润而迅速增大或内膜下出血致血肿挤压管腔使其狭窄加重,从而不同程度地阻断冠状动脉血流,诱发心绞痛。血小板的激活、凝集及血管痉挛与和血栓素A与前列腺素的平衡有关,也和脂蛋白异常等其他因素相关,血脂和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均促使血栓形成,诱发心绞痛。研究发现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红细胞及其他有形成分的聚集是一个可逆的动态过程。应用抗凝制剂后,抑制了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氯吡格雷是近年来合成的新一代不可逆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拮抗剂,它通过抑制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防止ADP介导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化和继发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目前一些临床试验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更强,耐受性更好[3]。生脉注射液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有益气、养阴、复脉的作用。人参皂甙能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抑制血栓素生成、促进纤溶、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稳定。麦冬有消除自由基作用;五味子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生脉注射液具有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加心搏出量,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能抑制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黏度,解除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痉挛,从而使冠脉血流量增加,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微循环,抗休克,扩张血管,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罗俊.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5):301-305.

[2]武杰,朱英杰.不稳定心绞痛恶化的原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 92.

第4篇

关键词:情绪调节:社交焦虑症

一、情境选择

情境选择是指要接近或者避开一种可能会导致不好的情绪反应的特定情境。在社交焦虑症中,情境选择涉及对社会恐惧的逃避和情境的执行。通常,患者对未来的预测以及相关的情绪反应都是负性的。与那些没有社交焦虑症的人相比,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认为社会更具有威胁性。研究表明社会孤立和限制趋近行为,以及特定的活动或情境都会产生消极情绪,这是社交焦虑症的特点。在临床上,患者会尽量回避因为对现状的松懈或者是情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同时他们也会精心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来选择他们想避免的那种情境。

二、情境修正

一旦患者进入执行情境,情境修正就会产生作用。情境修正是指通过改环境中外显和物理特性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在社交焦虑症中,情境修正有好几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做出安全。这些内隐或外显行为用来降低患者的危险的情绪状态和维持安全的感觉。安全是一种很广泛的行为,在焦虑症中很普遍。在社交焦虑症中安全的种类繁多,比如,逃避、印象操纵以及企图降低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然而,社交焦虑症的认知模型认为安全会导致焦虑以及对社会的负面信念。然而安全可以让患者感觉使情境的威胁减少了,但这种感觉是有问题的。它们会不自觉地增加患者的焦虑并且使患者对他人的注意力降低,这就给患者的胡思乱想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情境修正或安全都在努力地调节负面情绪,后遗症是可能会导致情感障碍。

三、注意力部署

在注意力部署方面,个体有很多选择。例如,直接环境(社会或非社会)或自我内在环境。社交焦虑症患者在情绪识别、增加自我关注和非典型自我参照加工方面是有特定的偏好的。在社交焦虑症中观察到的对负面信息的注意偏向可能会增强不良情绪,暴露情绪弱点和潜在的精神病理。

尽管在社交焦虑症中注意偏向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危害,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注意力部署都是有害的。患者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在某些情境下有助于情绪调节。但是在情境威胁中难以分离的注意力可能会在社交焦虑症中一直保持下去。重新训练患者对社交焦虑症中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会减轻社会焦虑症状。

四、认知改变

认知改变是对社交焦虑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它涉及利用认知技能来修改形成情绪反应的刺激的意义。认知重评是一种研究认知改变的最常用的形式,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果使用的恰当,认知重评可以改善焦虑情境下的情绪反应以及增强心理弹性和情绪幸福感。另一方面,重评困难被认为是个体焦虑和情绪异常的精神病理学的核心机制。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不会运用认知改变策略。脑神经成像研究也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在认知重评时会有特定的大脑回路缺失。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对愤怒面孔进行再评价时,他们难以恢复前额皮质的认知控制功能。具体来说,这会妨碍前额皮质的功能,当他们对自身信念进行负性再评价时前额皮质和杏仁核很少会出现功能连通。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修正这些脑信号的缺失,调整认知重评时前额皮质和杏仁核的功能连通。这些结果表明在社交焦虑症中通过适当的训练,认知重评困难的缺陷可以被修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消极信念会使他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与社会脱轨。

取得重评技能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在社交焦虑症的治疗中及早的引入重评对患者是有帮助的。对信念类型和随后的重评更加细致的分析、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重评技能的获得时机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五、反应调制

第5篇

耶利内克向媒体透露的原因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她表示自己有“三怕”:一怕被一大群人围着;二怕私人生活受影响;三怕极权主义再现。很显然,耶利内克患上了较为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不管她承认与否,这个她丝毫不在意并干扰到她生活和声誉的疾病,正改变着她的行为方式。

恐惧,本是人在遭遇某种特殊境遇时所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然而恐惧一旦成为不可控制的力量,就可能演变为医学上常说的“恐惧症”。

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成功、好人缘,都离不开与人的交往,以及积极地投身于各种社交活动。当社交成为一种恐惧,他的前途,甚至生活可能都将被无情摧毁。医学上把这种对社交活动不可控制的焦虑和恐惧,定义为社交恐惧,并将其列为阻碍事业发展和人生幸福的杀手。

健康词典

社交恐惧症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时,往往因感到紧张而张口结舌;在社交场合与陌生人打交道或在不得已情况下把某个人介绍给别人时同样也会有些迟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害怕与压抑并不能造成明显的损害与抑郁。但在大约15%的人中,这种害怕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些时候对其影响巨大。医学上称这种情况为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恐惧症。

一般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觉得周围每个人都在审视你,品评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

特殊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惧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但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惧。推销员、业务员、演员、教师、甚至企业主、画家、演奏家等精英,经常是特殊社交恐惧症的困扰者,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就会感到极度恐惧,变得张口结舌,甚至愣在当场。耶利内克的恐惧也许正是来自于此种恐惧症。

自测

在国际上,评定社交焦虑症已有一些专用量表,这些量表包括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ocialAvoidanceAndDistressScale)等。但是由于它们来自国外,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下面列出的是两种经过修订的简便自测量表。

一、以下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在表中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即是你的最后得分。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 答:(1 2 3 4 )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答:(1 2 3 4 )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答:(1 2 3 4 )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答:(1 2 3 4 )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答:(1 2 3 4 )

7.我害怕当众讲话。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答:(1 2 3 4 )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心慌。 答:(1 2 3 4 )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答:(1 2 3 4 )

计分结果:

(1~9分)放心,你没患社交恐惧症。(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的边缘,如有时间一定要到医院求助精神科医生。(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一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帮你摆脱困境的。

二、下面从五个方面列举20种信号,每种可以分为5个等级:“没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和“总是”,分别给予0、1、2、3和4分。

1.活动方面

A完全失去对社交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觉得它们似乎太耗精力;()

B对空闲时间自己该做什么,一点也没有底;()

C经常去做一些难以完成的事情;()

D因为要做的事太多,感到不知所措和失控。()

2.感觉方面

A觉得一天当中很少有自己的时间;()

B感到不被家人赏识;()

C时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满和气愤;()

D经常寻求别人的恭维和夸奖。()

3.胃口方面

A紧张或焦虑使自己不思茶饭;()

B靠吸烟或喝咖啡来支持自己;()

C想用巧克力和其他糖类来应付焦虑;()

D有恶心、腹痛或腹泻的症状。()

4.睡眠方面

A经常失眠;()

B睡了整整一夜,但是仍然感到没有休息好;()

C在晚上,不想睡觉的时候睡着了;()

D需要长时间的午睡。()

5.观念方面

A失去了幽默感;()

B情绪急躁易怒;()

C对未来很悲观;()

D觉得自己麻木,无动于衷。()

测验结果说明:

本测验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考查你的倾向。如果总分为1~20分,表明你存在社交焦虑;21~40分,有轻微的社交焦虑;41~60分,表示你的社交焦虑属于中等,应该设法放松;61~80分,提醒你处于极大的社交焦虑中,必须对生活加以重新调整。

专家坐诊

社交焦虑是一种慢性疾病,平均病程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1/4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而缓解。教育水平较高、发病年龄较大的社交恐惧患者的缓解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是治愈疾病的有效途径。

戴维・西汉(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著名精神病学教授)

戴维德・西汉(David・Sheehan)说:社交恐怖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以控制人的情绪。如果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们的焦虑情绪。所以用药物控制5-羟色胺的数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施旺红(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施旺红教授对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著有《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一书,对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提出了以下观点:

1.顺应个性的自然:不注意内向个性的缺点,努力发扬优点。接受自己的真实个性。

2.顺应现实的自然:不挖掘过去,注重现在。治疗采用“现实原则”,过去无法改变,不追究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

3.顺应行动的自然:不关注症状,重视行动。治疗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4.顺应人性的自然:主张在实际生活中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鼓励患者把自己的紧张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来加以积极面对、充分接受、反复体验、不断纠正。

方瞻(北京大学心理治疗师)

1.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

2.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5.药物疗法:运用某类药物平衡病人体内化学物质的失调。

对症下药

案例一:他为什么在谈判中始终不敢开口?

林先生 35岁 香港某公司总经理

林先生来自香港,年轻且事业有成,到大陆发展事业后,娶了经济学硕士李小姐为妻。因感到自己对大陆政策、风俗了解较少,普通话也讲不好,所以在商业谈判中总是怕开口,依赖太太做他的人。而李小姐毕竟年轻,经商经验不多,使得谈判多次受挫,生意受到影响。但是林先生却在谈判中一如既往地闭口不言。

专家分析:

传统观念总是引诱人们追求十全十美。林先生因为觉得自己在普通话和某些重要方面能力有限,所以在谈判中不愿开口讲话,这无非来自一种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期待又过高,总怕自己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下去”,越不敢表现,就越自惭形秽,完全忽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从而形成社交焦虑和恐惧。

食之有道

6种食物助你消除焦虑

深水鱼: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的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香蕉:香蕉含有一种被称为生物碱(Alkaloid)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他命B6的超级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忧郁的产生。

健康推荐:

森田疗法: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为自己寻求快乐,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案例二:她在一次“社交滑铁卢”中失去了自己。

汪小姐 29岁 某跨国公司高级经理

汪小姐在去年公司的年终Party上遭遇了一次“社交滑铁卢”,那天她穿着阿桑娜短袖衫配麻质长裤到场,本想用清新的打扮博得大家的欣赏,结果发现当晚最无光彩的就是她,衣香鬓影的场景搅得汪小姐头晕脑胀,她只有躲在角落里拼命灌饮料。从此以后,不管什么样的社交场合,她都害怕去面对,甚至连上街的勇气都没有了。

专家分析

抱着成为“明星人物”的目的参加Party是很多人的通病。正因为这样的心态,才让他们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往往遭受重创,无法自拔。

说到底,恐惧经常是来自“输不起”的心态。在很多社交场合,人不是因为年长而应付自如的,而是因为学得了一系列处事技巧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才会游刃有余,成为Party的主角。

健康推荐:

情景疗法:让患者在一个假想的宴会场所里,不断地模拟那天让自己“出丑”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鼓励患者面对这种场面,告诉他其实这根本算不了什么,让他从假想中适应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葡萄柚:葡萄柚不但有浓郁的香味,更可以净化繁杂思绪,提神醒脑。

第6篇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焦虑抑郁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女性多见, 特别是育龄女性, 儿童和老人也可发病[1, 2]。本次研究通过对132位SLE患者的调查, 分析造成SLE患者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SLE患者, 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SLE诊断标准, 排除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的患者, 年龄18~70岁, 其中18~45岁占87%;包括男18例, 女114例;未累及其他脏器30例, 多系统受累65例, 合并狼疮性肾炎26例, 重叠综合征11例。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患者资料由相关专科护理人员记录, 包括SAS、SDS以及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疾病的恐惧、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对病情了解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关系、家庭支持、担心事业受影响、睡眠质量、症状的反复出现、担心医护人员不尽心、社交娱乐活动受限等项目), 分析不同因素与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1. 2. 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羟氯喹等为主, 关节或肌肉疼痛者予非甾体类药物应用, 病情严重者行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 累及其他脏器者予以相应对症治疗。

1. 3 抑郁焦虑判断标准[3] SDS≥53分为抑郁状态;SAS≥50分为焦虑状态。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抑郁焦虑测评结果 132例患者自评结果显示, 经SDS测评判定为抑郁的患者53例(40.2%), 经SAS测评判定为焦虑的患者39例(29.5%), 抑郁焦虑同时存在者17例(12.9%)。SDS和SAS平均得分分别为(51.7±11.2)和(47.3±9.1), 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

2. 2 SLE患者抑郁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自行设计调查表统计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与SLE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无关(P>0.05);对疾病的恐惧、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对病情了解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关系、家庭支持、担心事业受影响、睡眠质量、症状的反复出现、担心医护不尽心、社交娱乐活动受限等因素与SLE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相关(P

3 讨论

SLE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 特别是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SLE患者常有精神障碍的表现, 抑郁焦虑最常见, 占40%~68%[4]。

本研究测评结果显示, 对疾病的恐惧、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对病情了解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关系、家庭支持、担心事业受影响、睡眠质量、躯体症状的反复出现、担心医护不尽心、社交娱乐活动受限等因素与SLE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显著相关。目前为止在医学上对于SLE仍没有特异的有效治疗方法, 该病当前尚不能治愈, 病情常有波动[5]。患者需长期应用激素治疗, 然而使用激素治疗又会加重感染, 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出血、影响睡眠等不良反应。加上患者对病情缺乏了解, 担心预后, 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绝望、恐惧等负面心理。因此, 对于SLE患者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积极予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 稳定患者情绪, 增强其安全感, 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另外,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指导他们在情感上安慰、关心患者, 在生活上尽心照顾患者, 让患者能够体验到亲人的爱, 使保持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缓解其抑郁焦虑。对睡眠质量差者,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睡眠卫生的正确教育, 必要时用镇静安眠药物治疗。部分SLE患者因担心事业受影响而抑郁焦虑, 他们往往担心管理者不再信任自己或自己不再胜任原来的工作, 对此, 应该重视社会支持问题。同时医护人员应排除患者的社交障碍, 鼓励患者之间交流, 使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减轻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丁敏. SLE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 29(9):66-67.

[2] 唐福林, 巫斌, 魏蔚, 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 7(5):272-274.

[3] 谢伦芳, 叶冬青.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疾病因素的关联性研究进展.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6):519-523.

第7篇

社交恐惧症分为一般社交恐惧症和特殊社交恐惧症。其典型的发病年龄在11到19岁之间。根据最高调查估计,大约有13.3%的普通人群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满足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男女的比例为1:1.5在中国,由于人们对该症普遍认识不足,大量的病患被轻描淡写地认为是“胆小、内向”而未受重视,导致社交恐惧症的病患数量统计趋于保守。苏程等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湛江市儿童社交恐惧症患病率为2.74%,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2.6%和2.9%,差异无显著性(x=0.11,P=0.744);各年级患病率在1.76%~4.32%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5.47,P=0.361)。

社交恐惧症较高的发病率及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负担,已经受到了更多人观注。这类人群,大部分都会高中辍学而依赖于政府的救济或者有较低的收入。社交恐惧症伴随的躯体症状包括脸红、出汗、多汗、震颤、心悸、恶心和口吃。其成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家庭及思维等多方面。

1 案例

患者,李某,女性,30岁,公司职员。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和别人多讲话。在读高中时,因和一群同学外出旅游,回校后在班级被老师训斥“小小年纪不要脸,不知廉耻”。自此,李某不敢与同学交往,不敢与人对视。虽然自己有强烈的愿望想与人交往,但是一旦与人接触自己就感到心慌、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怕别人说自己,以至于手脚出汗,显得极不自然。几年来,她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甚至与父母接触都很少,工作后甚至不想去上班,事业很糟糕,到现在都没交男朋友,平时人际关系也很差。李某自觉十分的痛苦,不得已来到医院求助。

2 DSM-4诊断依据

(1)患者明显而持续害怕与人接触;(2)患者一旦与人接触自己就感到心慌、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怕别人说自己,以至于手脚出汗,显得极不自然;(3)自觉十分的痛苦;(4)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甚至与父母接触都很少,工作后甚至不想去上班;(5)事业很糟糕,到现在都没交男朋友,平时人际关系也很差;(6)以上所述的情形不是由于疾病或药物所导致的。

3 心理护理

3.1心理教育

关于心理功能和治疗的教育能够帮助患者为更积极的参与治疗做准备。教育患者学习有关社交恐惧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典型的症状,在许多情景中生理的正常反应。确保患者学习有关名人克服羞愧取得成功的经验。教育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帮助患者理解参与社会往之前。过程中,及以后的心理过程。

3.2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是有效的。在治疗中,患者被鼓励积极的参与社交活动,学习基本的谈话技巧,非语言的交流,社交规则等。社交技能训练设计为每天1次,每次1h,让患者彼此讨论社交焦虑发病时情况,持续性焦虑所带来的种种困扰等。这个过程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焦虑问题不是孤立的,并提供面对面与人交往的机会。接着,通过小组的方式面对可能引起焦虑的社会活动,例如在小组发表讲话、尽可能与成员保持目光接触等。每次小组活动后,要求完成规定的作业,包括:在院内散步要正视来往的行人、和陌生人交谈、以及到商店购物、当众唱歌等。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在多种社会情境在的功能。

3.3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能够有效的减少躯体的焦虑症状并促进意识的控制。被动的放松训练和幂想能够帮助患者学会放松全身不同的肌肉群。训练患者深呼吸,学习腹式呼吸。当患者感觉焦虑时放松疗法可以防止患者感觉到疲惫。

3.4认知行为疗法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总是过分估计别人的观察,认为被拒绝或评论,低估了自己的社会技能,明显表现为对负面评价的害怕。患者必须接受社会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社交恐惧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更注重自己。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过分的自我观注而注重于观察其它相关的事件。患者需要重新纠正来自别人和交往对象的看法,注重于观察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自己的想法,担心,和评价。

第8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住院;心理疗法;治疗结果;青少年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17-03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IAD)又称病理性网络成瘾(简称网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引起心理、精神、躯体等一系列综合征[1],是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2]。网络成瘾患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中存在各种困难,目前尚无成熟的解决办法。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中提高自我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医学意义和精神医学价值。人际心理治疗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目的在于改善人际交往技能,减轻抑郁症状[3]。本研究运用人际心理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措施,观察对网络成瘾患者心境障碍和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7年8-12月在某高校医院网瘾科接受治疗的60例网瘾学生,均为男性,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年龄14~23岁,平均(16.2±1.9)岁;每日平均上网时间为8.6 h。入院后进行详细的体检及常规检查,均符合网瘾诊断标准[4],排除严重的躯体疾患。按抛硬币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在年龄、学历、每日上网时间、家庭状况及父母职业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在躯体状况基本稳定1周、治疗2周后入组。入组后,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5],即供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或帮助;观察组则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人际心理治疗及其他治疗,观察治疗8周。观察组每天9:30-10:30进行人际心理治疗,辅助实施家庭治疗,时间为1 h;14:30-15:30进行文体娱乐活动和艺术活动治疗,时间为1 h。

1.2.1 人际心理治疗 分8周进行。第1周主题为“认识自我”,让患者反省自己,建立自信心和相互信任。重点进行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纠正错误认知。内容主要是详细向患者讲解有关网络成瘾的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基本知识。心理卫生基本知识的内容主要涉及心理、认知、情绪等有关心理调护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改善认知状况,减少自责、悲观失望,保持恰当的期望值;引导患者把病情好转与健康教育的各种方法联系起来,使其领悟到接受健康教育后带来的好处,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鼓励患者将烦恼、苦衷向护士、亲朋好友倾诉,使郁闷的情绪得以发泄,以便及时获得护士的心理疏导和别人的同情与安慰。

第2,3周主题为“展现自我”,锻炼患者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建立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重点是进行自我效能教育,注重挖掘患者健康的潜力,向患者阐明每个个体都存在着进一步发掘健康潜力的能力,让每一位患者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着极大的康复潜力,看到自己还有功能和潜力,从而充分加以利用、发扬,主观上作出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

第4,5周的主题为“改变自我”,从改变认知的角度进行指导训练,从而实现自我改变,自我整合。

第6,7周主题为“发展自我”,着重锻炼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进一步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使其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训练,体现个人的自信和价值,领悟到赞赏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第8周主题为“完善自我”,患者主动交流训练感受,结合自己的实例进行讨论,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也学会关心他人。重新设定各自的生活目标,并为实现新的目标制定计划,返回社会,认真实践,并与治疗者进行互动式反馈交流,使个人成长步入良性循环。

1.2.2 文体娱乐活动 目的是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每周星期三和星期五15:00-16:00组织患者进行卡拉OK演唱或游戏活动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每月举行1次联欢会,以增强患者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改善患者的低落情绪和意志活动缺乏。

1.2.3 艺术治疗 依据艺术疗法的理论原理[6],采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达到改善和消除负性情绪的目的。每周星期一和星期四14:30-15:30组织患者进行书法、绘画习作。书法和绘画习作由护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书法或绘画练习。书法习作的内容主要是楷书或行书,绘画习作内容主要是山水、花草等比较简单的国画。

1.2.4 家庭治疗 依据家庭治疗的理论[5],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对象,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心理治疗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减少高情感表达。每周三9:30-10:30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家庭治疗讲座,时间为1 h。在家庭治疗的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家属对患者心理的作用,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个人处于大小群体(系统)叠套的范围内。在家庭治疗过程中,同时采取互动心理交流,对患者或其家属出现的心理困惑,医师、患者和家属共同交流讨论。

1.3 测评工具

1.3.1 网络自评量表[4] 共20题,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100分,其中80~100分为成瘾,50~79分为成瘾倾向,20~49分为正常网络使用。

1.3.2 症状自评量表[7] 由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的5级评分,其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值均<0.01)。该量表能较准确地评估病人自觉症状特点,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3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7] 由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的4级评分法,指数范围为0.25~1.0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

1.3.4 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7] 由Zung于1971年编制,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的4级评分法,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该量表效度好,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倾向患者的主观感受。

1.3.5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7] 用于评定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与情感反应。得分高者在社会交往中焦虑程度高,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降低。其焦虑分量表和回避分量表亦能较为真实地反应患者情绪和回避行为的状况。

在治疗前、后各量表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各评定1次。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 1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前SAS和SDS得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22,P值均<0.01)。治疗前,SAD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SAD得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3.37,5.34,P值均<0.01)。治疗前,SCL-90各因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除偏执、精神病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10,P值均>0.05)外,其余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7.73,7.10,4.41,10.45,3.71,3.03,0.37,0.10,P值均<0.01)。

3 讨论

焦虑、抑郁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8]。网络成瘾对成瘾者生活、学习和工作多方面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容易产生精神紊乱和焦虑、抑郁症状,同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成瘾者性格多偏内向,不善交际,与他人缺少交流,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得到社会支持[9]。网络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10]。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3]是一种适用于单相抑郁障碍青少年的具有循证医学理论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患者减轻抑郁症状并增进社交能力。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前SAS,SDS,SAD,SCL-90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S,SDS,SAD、SCL-90各量表得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表明以人际心理治疗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心境障碍和社交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不同程度地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自尊和自信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且改变了原有的行为模式,缓解了交往中的困难,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以人际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的心理干预,能够行之有效地改善网瘾患者的心境障碍和社交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康复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师建国,主编. 成瘾医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2-206.

[2] 雷雳,李宏利.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73-77.

[3] 吴茕,杜亚松. 人际心理治疗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应用. 上海精神医学,2007,19(6):366-368.

[4] 崔丽娟,赵鑫.用安戈夫(Angoff)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 心理科学,2004,27(3):721-723.

[5] 何明翔.最新精神病防治技术操作规范与康复、服务实用全书. 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8-162.

[6] 闫俊,崔玉华.艺术疗法.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4):240-241.

[7]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7,194-195, 235-236,241-244.

[8] 黄少南,胡武昌,周先华,等. 九江市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 山东精神医学,2005,18(1):35-37.

[9] 叶小清,赖敏贞,谢博. 网络成瘾病人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护理研究,2007,21(12B):3 262-3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