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洪涝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洪涝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洪涝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洪涝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玉米;自然灾害;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以来,吉林省柳河县及全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安全生产。以柳河县为例:2010年,春季长期低温多雨缩短了玉米适宜播种期,夏季严重洪涝灾害,秋季玉米螟大发生;2011年,枯霜下的特别早(9月17日,较常年早6天以上),较晚熟品种没有完全成熟;2012年8月末,遭遇了“布拉万”台风的危害,玉米严重倒伏;2013年,春季长期低温多湿,玉米播种较常年晚了7~10d,并在7月和8月遭遇了2次暴雨袭击,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现就以抵御自然灾害确保玉米安全成熟为重点的玉米安全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科学选择品种

1.1 选择通过审定的品种

不能盲目求新选择未审定的品种,否则存在较大生产隐患。

1.2 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不能越区种植,不能盲目求高产种植晚熟品种。以通化市为例,以中熟品种(生育期124~126d)为主,先玉335、通单248、吉单631、吉东28等,搭配种植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7~128d),天农9、银河32等。

1.3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

品种间抗倒伏性和抗病虫性差异很大,不要选择易感当地主要病虫害(大小斑病、茎腐病、玉米螟等)的品种,并注意品种搭配,不要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2 适时抢墒播种

玉米生产有5个关键时期,总结起来是“5个20日”。4月20日开始播种;5月20日前出苗;6月20日拔节;7月20日开始抽蓼;9月20日基本成熟。在选择生育期适宜品种的基础上,适时抢墒播种是玉米安全成熟和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当土壤5cm深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60%~70%时开始播种。柳河县常年适宜播种期是4月20日~5月10日,最佳播种期是4月25~30日。正常年份,4月30日前播种的,都能安全成熟。“五一”以后播种的,越往后风险越高。过早播种容易粉种、坏种和发生土传病害。先播种岗地、坡地、朝阳、沙壤土等地块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由于去年吉林省是暖冬,有利于地下害虫的发生,所以今年玉米播种,种子一定要包衣处理,杜绝“白籽下地”,以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玉米施肥

总体要求是:测土配方施肥,农家肥配施化肥,分期施肥,深施肥。根据土壤化验养分含量和产量目标等,确定施肥量和施肥种类,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家肥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农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安全成熟等作用的有机肥料,要化肥结合农家肥使用。农家肥全部作底肥,氮肥分底肥、口肥和追肥施用,磷肥作底肥和口肥施用,钾肥作底肥或部分作追肥施用,杜绝1次性施肥(一炮轰)。深施肥不仅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底肥深度15cm以上,追肥深度8~10cm。

3.2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并重。

3.2.1农业防治

采取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和害虫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3.2.2物理防治

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主要有晒种、诱杀、捕杀、清除病株等。

3.2.3生物防治

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有害生物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白僵菌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3.2.4药剂防治

重点是要科学使用农药。目前,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和除草,农药使用量普遍过大,大都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上限甚至是加倍使用,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农作物产生药害,还增加粮食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于防治对象要有针对性地正确选择农药,在恰当的时期施药,喷药时要保证用水量,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

3.3 洪涝灾害的影响和防控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洪涝灾害,主要影响如下:水分饱和土壤中,玉米植株需要的氧气大约在48h内耗尽。随洪涝时间延长,植株受害程度和死苗率增加;植株全部淹没比部分淹没受害重;6叶展前受灾较其后受害重。洪涝发生后,15℃以下植株可存活4d,温度升高,存活时间缩短。洪涝退后,植株上的淤泥影响光合作用;涝渍损伤根系,使植株抗逆能力降低。水灾后自救措施:要及时挖沟排水,积水严重的地块要利用机械进行强排。水灾后耕地松软,玉米容易发生根倒,要及时扶起。从倒伏相反方向开始,抓住玉米植株较上部位轻轻拉起,2行3~4株绑在一起。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倒伏后,往往易发生病虫害,如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玉米螟等。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采取割除空秆及病株、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站秆剥皮晾晒等促早熟措施,提高地温和通风透光,加速籽粒成熟。水灾发生较早和严重的,要进行毁种。

4 适时晚收

第2篇

【关键词】惠农区;山洪灾害;防治预案;主次分明;监测预警系统

1.引言

1.1山洪灾害发展趋势

山洪灾害是指因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高沟深,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大,谷坡稳定性差,自然条件复杂。在大气候影响下,降水分布不均,降雨时段集中,极端天气频发。加上经济社会活动日趋激烈,多种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各地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多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已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2编制山洪灾害防治预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编制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为了防治洪水,减轻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个科学、周密、合理的防治预案,可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能够推进防汛责任制的落实、防汛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同时规范和指导各级政府和单位组织在洪涝灾害发生时,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防御,做好洪涝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洪涝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2.惠农区山洪灾害概况

2.1惠农区地理概况

石嘴山市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端,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相邻,东以黄河为界与内蒙古伊克照盟相隔,北与内蒙古乌海市毗邻,南与平罗县相连。南北长约37km,东西宽约55km。区境地貌自西向东由贺兰山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三个单元组成,海拔最低1090m,最高约2300m,相对落差约1200m。贺兰山脉雄峙西北,为区境天然屏障,由于山势陡峻,沟道发育,也是山洪灾害易发区。

2.2惠农区水文气象要素

惠农区地处宁夏平原北端,年平均气温8.3℃,极端最低气温-30.3℃;极端最高37.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8mm,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各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降雨量的70%以上,且尤以7~8月份最多,占年总量的50~60%。贺兰山区为降雨集中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80mm,其降雨量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且多以局部暴雨形势发生,易诱发山洪灾害。

2.3惠农区山洪灾害重点防汛区域

2.3.1防汛重点区域

由于惠农区西依贺兰山脉,东临黄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区受山洪、河洪双重威胁。因此防汛的重点区域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块,一是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即第三排水沟以西110国道沿线两侧的工业区和农业居民区。二是黄河沿线滩地及农业居民,该区因黄河滨河大道的建成,可抵御20年一遇黄河洪水,防汛压力极大改善。所以惠农区防汛重点主要是沿贺兰山各沟道洪水。主要沟道有:柳条沟、道路沟、正谊关沟、白疙瘩沟、边沟、白虎洞沟、红果子沟、小王泉沟、黑水沟、大王泉沟、大杨家沟、苦水沟、大黑沟、大芦沟、郑家沟等大小20多条山洪沟,其影响区域面积约为420.8km2,占全惠农区总面积的33.56%,威胁6157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3.2防汛重点区域内水利工程

防汛重点区域内主要有高庙湖滞洪区、雁窝池滞洪区、西河桥滞洪区、沿山防洪堤坝、各行洪沟道以及第三排水沟等。其中郑家沟、大芦沟、苦水沟的洪水泄入高庙湖滞洪区。大王泉沟、红果子沟的洪水泄入雁窝池滞洪区。树龙沟、干沟的洪水泄入西河桥滞洪区,洪水经以上三个滞洪区后排入第三排水沟汇入黄河。其它沟道正义关沟、柳条沟、道路沟等直接汇入黄河。

2.3.3防汛重点区主要历史(解放以来)洪水灾情

1955年8月21日,大王泉沟洪峰流量约为146m3/s,造成第二农场渠被泥沙阻塞达10km之多,淹没惠农区燕窝池一带农田数万亩;

1975年8月4日,贺兰山一带普降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212.5mm,本区贺兰山诸沟道均暴发山洪,造成石大公路多处被冲毁,交通断绝,包兰铁路落石滩铁路桥冲毁,停止交通3天。淹没秋田1.1万亩,损失粮食约15万kg;

1991年7月26日,惠农区红果子沟、王泉沟暴发山洪,两辆中巴车驶过山洪沟时被山洪冲翻,造成12人死亡,损失惨重;

2006年7月14日,惠农区先后遭受持续降雨天气,降雨量累计达到了90.5mm,暴雨引发洪水造成防洪设施不同程度被毁,沟道滑塌、道路塌陷,交通中断,惠农区工业园区常能达公司、天地泰公司、荣盛公司、英力特股份公司、石嘴山发电厂、金力公司厂区及厂房、库房进水,导致企业停产,经济损失达6700万元等。

7月13日,突发暴雨,沿贺兰山自北向南突降暴雨,扁沟降雨量达72.2毫米申银特钢项目工棚冲毁,冲毁围墙100多米,60%厂区进水,致使1200余名民工紧急撤离至第十中学;包兰铁路3处遭到冲刷,火车停运7小时;小东湾11户农户房屋进水,紧急修复防洪堤坝4.5公里。

3.惠农区山洪防治预案编制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3.1山洪防治工作要突出重点

惠农区根据行政区域和气候特点,防汛工作主要有山洪、河洪(黄河洪水和黄河凌汛)。通过历史灾情对比,黄河河汛主要发生在冬季凌汛期,由于黄河封河、开河的影响,形成冰坝,河水位急速上涨,造成河水漫滩、河堤坍塌、河水倒灌等,使黄河沿岸百姓房屋和农田淹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随着黄河滨河大道的建成,系防汛、旅游和经济于一体,防汛标准的提高,使黄河河汛威胁明显降低。相对沿贺兰山东麓沟道山洪灾害威胁日趋严重。由于沿山经济带的快速发展,石嘴山、红果子工业园区的相继建成,挤占河道、泄洪区情况严重,阻碍了沟道行洪能力,相对增加了山洪的危害程度,沟道洪水对沿山工业园区、石大公路和包兰铁路等交通、输电线路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影响惠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和制约,沿山沟道洪水防治,也成为我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3.2危险区的划定要分主次

在防汛预案编制中,危险区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反映了防汛工作是否全面,不留死角。但在划定的危险区域,也要有主次之分。因此,防洪预案危险区的划定必须有主次之分,才能更有利于防洪减灾工作。

3.3以防为主,加强对水文监测、预警系统非工程措施的管理

在防汛预警方案中,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必须坚持“以防为主,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方针,要做好两个依托,一是依托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高沟道防洪标准,做好工程防灾措施;二是依托全国山洪灾害治理项目,做好重点防灾区域的非工程措施建设。对于非工程措施,要改变以往的重建轻管的意识,重点要做好对非工程措施的管理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地域环境;防洪技术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一、诱发洪灾的重要因素

气象水文因素

我国西部临近太平洋,导致季风气候显著,比较容易受西南以及东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在时空分布上较为不均匀,呈现出雨热同期的特点,易发生旱涝灾害。一般情况下,汛期的时间以及所持续的时间均与季风的进退有关,经常开始于西南、东南地区,然后会向北推进。

地质因素

我国的华北、西北以及东北的西部地区均属于黄土区,土质均匀,缺乏团粒结构,而土粒主要靠的是较易溶解于水的碳酸钙聚集在一起,其抗冲力极差。暴雨时期,会由于大量泥沙的冲蚀以及山坡的崩塌与坍塌导致泥石流灾害的产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使得水土流失面积极大,导致大量的泥沙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道,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极高,从而导致河流的中下游河床淤积较为严重,由于河床淤积使得河底高出两岸地面较多,这种多沙河流的河床极为不稳定,如果遇到特大洪水,河堤极易溃决和漫溢,从而导致洪灾。

人类活动因素

洪水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灾害,但是随着人类违反自然规律活动的加剧,极易导致洪水灾害的加剧。在山丘地区对土地进行过度的开发,或者是在陡坡上进行开荒,或者是由于工程建设从而导致山体破坏,进而使得地形、地貌改变,使得天然植被破坏,对森林进行乱砍滥伐,使得水源涵养的作用失去,这边导致了山洪的产生。近年来,人们开始盲目的与水争地,使得河道变窄,湖泊淤积严重,导致了滞洪以及蓄洪的面积逐渐缩小,使得湖泊调节洪水能力以及泄洪能力降低,这也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二、针对地域环境的防洪技术

工程技术措施

堤防工程

堤防指的是沿河、湖、渠、海岸或者是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并且最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技术。筑堤是防治洪水泛滥,保护居民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防洪技术,河堤在对洪水进行约束之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之内,使得同等流量的水深不断的增加,使得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进行泄洪排沙。堤防工程还能够抵挡风浪和海潮。堤防工程应该通过泄洪量计算合理的堤防间距。

分洪工程

我国平原地区的河流主要是依靠堤防工程来进行防洪,但是大部分的河流的防洪指标较低,当超过标准的洪水到来时就会对河流两岸造成重大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形,采取了分洪技术措施,能够将洪涝灾害降到最低。在进行分洪工程建设的时候,应该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应该保证有计划、有安排以及垦殖有序。充分对河道两岸的湖泊洼地进行利用,并且将其作为分洪区,分洪区应该充分接近保护区,对分洪区的规划也应该做到经济合理并且少用耕地,同时将分洪区的规划与分洪建筑物进行综合考虑。

水土保持技术

水土保持指的是在山地区应该采用水土保持的技术或者是通过减少地表径流对地面土壤而形成的冲刷,采取水土保持技术,能够使得地表径流有效减少,从根本上消除洪涝灾害。

河道整治技术

河道整治技术是指当河流中的冲淤对正常航运、灌溉以及分洪进行影响的时候所采取的的相应技术措施。河道整治技术措施是以综合治理为目的的,因势利导,从而进行重点整治。在进行河道整治之前应该对河道形状参数进行全面的、客观的以及正确的分析。在进行河道整治时要有全面意识,应该综合对上下游、左右岸的干流支流以及远近期各方面的统筹进行考虑。

险情抢护技术

较为常见的险情有管用、漏洞、裂缝、坍塌、渗水、漫溢以及脱坡等等。处理渗水的方法有临水截渗、背水坡反滤沟导渗或者是贴坡反滤层导渗。当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同时河道堤防设计的标准偏低的时候,极为容易产生洪水漫顶,此时,应该始终坚持水涨堤高的原则,比如说加设子堤技术等等。

防洪新技术

随着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现今国内已经由部分城市将周围的水域分布以及当地水文信息通过数据库技术从而尽心存储、组织、分析以及处理,使得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而对于与空间定位密切相关、变化快、层次性强以及数据形式多样的各种信息技术仅仅通过数据库技术进行分析,而不对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作出的决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城市的防洪排涝的形式较为严峻,因此需要借助GIS技术的优势分析处理大量的较为复杂的空间信息,从而达到预报较为准确,措施高效以及决策科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城市洪涝等灾害的预防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刚性需求,我们应该通过气象水文因素、地质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能够充分的了解诱发洪涝灾害的成因的基础上,并且针对地域环境找到合适的防洪技术,应该充分掌握传统工程技术措施,并且对防洪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挖掘,提高防洪现场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全球气候的影响,小型河流防洪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一是汛期提前,来的早,汛情来的猛,未到主汛期就出现较大的汛情,造成下游严重的洪涝灾害;二是致灾因素复杂,成灾损失大,因暴雨、洪水诱发上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鉴于此,为了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河流进行治理,从而才能够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从而为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小河流治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就目前中小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防洪工程治理差和等级低,并且现有的一些小型水库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给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中小河流治理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中小型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对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对中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的几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中小河流治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河流的源头大多是在山区,并且因为近几十年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开采力度,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异常严峻。在加上山区降水丰富和暴雨集中,从而导致了河流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洪涝灾害。然而在当前的河流治理中,通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作者认为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防洪设施工程等级低,质量差。小河流的防洪设施除了少量解放前现存外,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依靠号召,地方组织,群众会战的形式新修、恢复、改造和加固建成的小型水库,工程等级低,质量差,防洪标准低,工程安全性差,自工程自竣工之日起,就成了病险水库。

(2)现有各小型水库均由所在乡镇管理,乡镇又将水库承包给私人业主,承包者对水库调度运用及管理并不熟悉,也不热心,水库养殖用水与防汛、灌溉用水明显冲突,致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的调度失灵,水库管理维护工作废置,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防洪、灌溉效益发挥。

(3)投资少,基础设施差。小型河流多地处山区,经济底子薄,多年来,在防洪工程建设上,主要采取地方组织、集体会战、群众投劳投工方式进行,地方财政无能力、无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只是近一、二年国家才对中小河流的防洪设施建设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所投入,但范围较小和投资不大。

(4)山洪灾害治理缺乏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由于山区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国家少有投资,由此导致在工程建设中,防洪设施因缺乏流域性统一规划设计,难以做到上下游相互协调、左右岸统筹兼顾,经常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挚肘的现象。

2、中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的几项措施

(1)统筹规划,为小型河流治理奠定基础。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为先的原则,规划要突出重点村镇、人口密集区和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保护。

二是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规划工作要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的技术要求,按照设计标准留宽留足河道,对过去侵占河道修建基本农田的,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还田与河,为水让路,保证河道的行洪畅通。

三是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以骨干沟治理为重点,整体推进,综合整治;在治理上,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涵养水土,防治水土流失。

四是工程建设上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县城,后农村;先重点村镇、人口密集区,后基本农田设施,分期分批、长期建设。

(2)抢抓机遇,争取上级扶持。小型河流防洪安全及治理工程依靠地方现有的财力难以完成,因此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治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小型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缓解小型河流防洪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

(3)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增加防洪设施安全管理投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防洪设施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管理中,确保防洪设施安全管理正常运行,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3、小型河流治理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在当前农业生产及粮食政策鼓励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科学严谨地处理工程用地问题,避免土地纠纷和新的矛盾产生。

(2)在河流治理时,要慎重采取裁弯取直做法,避免使趋于稳定的河床比降变陡,产生新的冲刷和水土流失。

第5篇

[关键词] 水土流失;危害;防治

前言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在我国“水土流失”也称“土壤侵蚀”。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轻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轻度以上风力侵蚀面积188万km2。公布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遭到人类不当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加剧。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缺乏,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人们为了满足人类社会之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水土流失问题显得更为严峻。

1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稳失调,水旱灾害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具体危害如下:

1.1 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殆尽、基岩,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

1.2 削弱地力,加剧干旱恶化

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地日益瘠薄,而且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的下降,加剧了干旱的恶化,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甚至绝产。

1.3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削弱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水土流土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涝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不胜枚举,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1.4 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大量淤积水库、湖泊,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和效益的发挥。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累计达200亿m3以上,相当于淤废库容1亿m3的大型水库200多座,按每立方米库容0.5元计,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而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灌溉面积、发电量的损失以及库周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是难以估计其经济损失。

1.5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且逐渐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而建国以后,人口增加更快,情况更为严重,水土流失与贫困同步发展。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后果不堪设想。

2 水土流失的防治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各项技术措施,归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为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这三类措施之间具有分工合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密切结合的关系。在水土保持中,综合应用这三项技术措施,能有效地制止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构成一个控制水土流失的综合技术体系。

2.1 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是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实践证明,在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对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拦蓄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冲刷,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保水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2.2 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是指为了防治土壤侵蚀,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造林、种草、农林牧综合经营,以增加地面覆被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水土保持措施,也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或植物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包括在土壤侵蚀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种草,以及建立农林系统,除了起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外,还能达到改良土壤,提供燃料、饲料、肥料和木料,促进农、林、牧、副各业综合发展的目的,兼有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相结合的双重功能。

2.3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为达到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山丘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危害而修筑的各种水利工程建筑物。它与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密切配合,形成防治水土流失的综合体系。当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到交通、村庄、水利工程和农田等其他设施的安全时,采取工程措施尤为必要。为防治水土流失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

3 结语

历史和科学告诉我们,良化生态环境必须与扼制水土流失紧密配合,治理水土流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集中治理,综合治理。连续治理,开发利用,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治沟治坡相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才是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大计,才能发挥保水保土的作用,保持水土资源,良化生态环境,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走共同富裕之路。

[参考文献]

[1]唐德富,包忠漠.水土保持[M].水利水电出版社,1991.

[2]王礼先.水土保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6篇

关键词 气候变化;烟叶生产;影响;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 S16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37-01

烟叶在生长过程中常受气候的影响,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烟叶质量和产量[1-3]。一旦因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而出现洪涝、大风、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就会给烟叶产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4-6]。

1 平顶山地区气候特点

平顶山地区的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其无霜期一般为217 d左右,其活动积温相对稳定,通过10 ℃活动积温一般为5 210~5 550 ℃。3月7日气温稳定通过5 ℃,3月31日气温稳定通过10 ℃。其6—8月的平均气温在24 ℃以上,直至10月下旬气温会降至18 ℃以下。由于平顶山地区西部属于伊洛平原气候带,东南部为南阳盆地,其东西温差相差1~2 ℃,再加上6月10日之前,气候变化异常且不稳、温度复杂多变,使得该地区常会出现热风、冰雹等天气。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平顶山市一些地区气温已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冬秋季节,这对烟叶生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平顶山市年降水量一般为630~997 mm,雨季一般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远大于6月中旬。而对于平顶山市附近的郏县、宝丰县西部常会受干旱的影响,而将雨期推迟15 d左右;而鲁山东部、叶县等南阳市平地地区,常会受盆地的影响,其降水量相对较大,且雨季到来也相对较早。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平顶山市附近的地区其降水量也呈现不均匀现象,北部逐渐减少,而南部盆地地区却逐渐增多,春、秋季降雨量逐渐减少,而冬、夏两季增多,同时暴雨时间也呈上升趋势,干旱和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2 气候变化对平顶山地区烟叶的影响

2.1 旱涝灾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平顶山地区春、冬、夏季常出现干旱,而夏季则多暴雨,各地洪涝灾害呈上升趋势。20世纪,其出现干旱次数就有16次之多,而暴雨次数为38次。期间的局部灾害对平顶山地区烟叶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夏季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使烟叶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宝丰、鲁山等地春夏连旱,土壤土墒严重甚至是部分烟叶卷曲,同时旱情严重也给烟苗转移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政府的调节和群众的积极抗旱移栽的情况下,使灾情有所好转。

2.2 极端天气

近年来,平顶山地区大风和冰雹等极端天气呈下降趋势,然而其仍然是当地比较重要的自然灾害,毕竟其是局域性的且其危害性也较大。相关统计表明20世纪80—90年代平顶山地区大风冰雹次数是比较多的,而20世纪初至今,大风冰雹次数每年只有几次。虽为几次,但是有冰雹就会有大风强对流天气,一旦超过7级大风就会造成烟苗出现倒伏现象,以致于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郏县城关镇在20世纪初出现的大风天气,致使大量烟苗烟畦塑料棚被损,给当地造成严重的损失。郏县、宝丰县等地遭受的冰雹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郏县 受灾较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66.67 hm2,其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

2.3 病虫灾害

平顶山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起冬季温度就呈上升趋势,而降水呈下降趋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病虫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春季是病虫产卵的季节,因冬季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回暖早,温度上升快,就会加快病虫的繁殖速度,如果温度和湿度均适宜,病虫害就会迅速蔓延。相关部门统计表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近些年来,烟叶病虫害呈上升趋势。而对烟叶来说,叶才是其收获的部位,一旦发生病虫害并蔓延,就会对烟草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对烟叶的产量质量及效益也会有一定影响。如果个别年份病虫灾害过重,就会致使烟叶大幅度减产或绝收。相关数据表明,2005年秋季和2006年冬季气温比同年偏高,在暖冬的影响下,病虫冻死率下降,越冬数量增加,再加上暖春为病虫提供了存活条件,其繁殖率较高,对烟叶的破坏性也比较大。此外,烟青虫病、赤星病、黑胫病、角斑病等不同程度发生,导致2007年部分烟田出现了绝产现象。

3 结语

烟草作为一种农业经济作物,其主要以收取叶片来获得收入。烟草在生长过程中,对气温和降水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在气温和降水适宜的情况下,烟草才能正常生长、成熟,产量才会提高,品质才会更加优良。因此,分析气候变化,掌握其规律,可以为平顶山地区烟叶生产提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苏新宏.技术创新与烟叶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519-522.

[2] 王振海,许广恺.平顶山烟区自然条件与烟叶栽培技术浅析[C]//河南省烟草学会.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6.

[3] 郭三党,蔡宪杰,苏新宏,等.影响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ISM分析[J].河南科学,2010,28(4):475-480.

[4] 王怀珠,李洪勋,胡玉录.贵州兴义烟区气候资源分析及应用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10(3):41-43.

第7篇

关键词:城市灾害预防 水文监测预警系统 设计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09-01

1 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工作的现状

吉林市原水文站网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水文观测站点覆盖面不足,郊区部分小河流几乎没有观测站点;二是已有的水文监测站点密度较低,满足不了城市防洪对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要求;三是水文监测信息的处理、输送技术水平落后,适应不了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再加上近几年极端气候的增多,气象预报技术的制约,使得中小河流水文的监测工作成为城市预防洪水或山洪的一块短板,给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造成不便。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吉林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紧密配合,设计和建设了一套适合城市灾害防治的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完善吉林市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水平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为原则,增建18处水文站,17处水位站,120处雨量站。本次建设工程均严格依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修编)进行设计。

2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针对前面的几点不足,以完善现有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水文监测信息的处理技术,有效增强洪涝灾害的预报能力为总体设计原则。

2.2 设计标准

土建工程建设和技术装备的采购与配置以《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标准》(修编)为标准,综合资金、环境等条件,尽量提升站点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3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和水利部的“总体规划”中,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都做了详细而又科学的部署。整个系统的建设不但包括水文站、雨量站、水位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灾情预测、应急处理、洪水预报以及水情服务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水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输送和存储的数字化、灾害预报智能化以及水情监测的可视化,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例如流域蒸散发估算技术、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流域技术等,建立适合本城市的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原型系统,并规范其结构、功能、接口、数据库,实现更大范围的联网监测。北京“7·21”洪水灾害事件的发生,说明我国城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以及灾害预报、处理系统还存在严重不足,需要加大加快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下面以吉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分系统为例,阐述吉林市该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运作原理。

4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分系统

4.1 水文数据采集系统

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流量、水位、雨量等数据的采集。在选购采集系统的硬件装备时要充分考虑劳动强度、检测时长、采集速度和站点的特性,该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综合评价这些要素,流量数据的采集采用的是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通过借助桥梁或缆道上绳子牵引,能直接显示河流断面的流量。水位数据采集选用雷达水位计,雷达水位计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水位水流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方位、高度等信息,它具有抗干扰、无人值守、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在安装雷达水位计时要充分考虑安装所处地段的施工条件以及方便设备的检修、保养,做好防雷防盗防损坏措施。雨量数据采集建设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一体化杆式雨量装置、雨量观测场等方式。观测场地面积设雨量观测仪器和普通蒸发观测仪器时为6 m×6 m。观测场地应平整,场地四周设置栅栏防护,场内铺设观测人行小路。栅栏高度一般为1.2~1.5 m,杆式雨量器(计),可在其半径为1.0 m的范围内设置栅栏防护。栅栏条的疏密以不阻滞空气流通又能削弱通过观测场的风力、不产生雪堆为准。

4.2 水雨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和联网的中心站,二是由雨量计、水位计等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工控设备等组成的遥测站。选用先进传感技术的传感器以及规划合理科学的通信方式,为中心站传送准确、及时以及科学的基础数据,中心站通过接受、处理、分析这些数据,采用智能化方式对整个城市的水雨情进行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采用先进的通信方式能保障遥测站数据的准确传送。该市采用GSM系统的点对点短消息平台组网,其特点是通过短消息中心(服务器)完成信息的存储和传送。同时附属配备了PSTN系统,利用电路交换来实现信号的传送。

4.3 供电、防雷等后勤支持、保障系统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系统不但要求监测预警设备的先进,还要求能长期、无故障运行,这就需要对系统的供电、防雷等辅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系统中心站采用UPS电源,可以防止因突然断电造成处理数据的丢失;遥测站需要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太阳能光电技术,保障遥测站的设备连续、环保运行需求。因为遥测站一般在室外,并且装有精密仪器仪表,在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防雷要求。现代防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防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遥测站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防雷设备、方式。在进行河流监测预警系统时,除了供电、防雷设施外,还要对重点设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在雨量观测场(站)的建设时,在场地四周需要设置围栏,在内部合理规划人行观测小道,设置围栏时要注意栏与栏之间的空隙间隔,不能造成空气阻塞以避免大风力对围栏的破坏。

5 结语

水文监测预警是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城市水文站点偏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城市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对水文信息的迫切需求,给城市管理决策带来挑战。吉林市通过梳理旧有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充实监测网络体系,提升系统的技术水平,切实提升了中小河流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预警、预报能力,使得水雨情信息能及时、快速的传达到中心站,为城市管理者防御可能的洪涝灾害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房国良,耿延博.辽宁省山洪灾害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划[J].中国水利,2009.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and climate change, water conservancy fac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aspect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discussed,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5

我国共有 100 多个重点易旱县市,大多数省份都有需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县市。全国易涝耕地面积大,流域内一遇较大降雨,又会有大量客水涌入各大涝区。同时以风蚀、洪涝、人们的过度开垦等行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破坏着农业生产环境。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多数河套地区低洼易涝,洪涝灾害严重,长期以来危害着农业生产生活。因此县市级的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要。

1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有做好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虽然与一般土木工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而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因此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的独特之处,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料,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独特之处在于:

1) 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 水利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

3) 水利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

4) 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必要的施工强度,有的工程因受气候影响还需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施工,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2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包括项目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以及项目完成后采取的竣工验收管理措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工程项目负责人、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达到降低造价,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确切实施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

2) 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为审查并确定分包单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资金、物资、设备计划等。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工程施工设计文件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核实完成的工程量,领取工程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处理违约事件和索赔。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

3) 最后在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作涉及到环境、工业、农业、电力、交通、城建、等诸多领域。并且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鉴于每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都各不相同,所以自然因素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还有人为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及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上述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对水利工程的实施具有很大影响,是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范围。我们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 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3.1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是城市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洪涝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完善的洪涝预防设施是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兴建必要的城市防洪设施,加强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城市区域的排水能力,避免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首先,结合排水布局现状,按照分散布局、就近排放原则。合理地划分不同的排水区域,铺设排水管网,缩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其次,要理顺内部排涝水系,治理内部排涝河道和排水管网。保证内部排水畅通。对排涝特别重要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第三,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以重涝区治理为重点,以河道整治、泵站扩容、管网铺设为主要手段。全面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及排涝能力。此外,还要保护现有河塘和水面,增加城区雨水调蓄能力和排泄能力,消除内涝。

3.2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必须采用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污战略保障城市良好的水环境。首先,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做到多节水、少调水。其次,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水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尽可能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生活污染实行雨污排水系统分流等措施进行防治。第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农业节水新技术,建立节水型农业,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加大渠网改造,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革新施药、施肥方法以及广泛应用集约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第四,建立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处理技术标准。加大国家有关污水处理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制订并推行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的强制性标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施绿化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特别要加强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全面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加快退耕还林。其次,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将其改造成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在城区内实行垃圾袋装化,统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封堵过去居民住宅的垃圾道,取消新建建筑的垃圾道,对城区生活垃圾实行专人专车收集和集中处理。此外,要严格控制城市河湖水污染,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将河流两岸建设成为城市绿化带,增加水体生态区之间的纵向联系,增加固土保水与涵养肥力,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改善水文循环,稳定洪泛范围,改善河床基质与水生植物布局,净化水体,降低水土流失。

4 结语

水利工程兴建时,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并且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为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利国利民,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