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纪法教育的重要性

纪法教育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纪法教育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纪法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效果不佳。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

一、兴趣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既然如此重要,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这样他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掌握其心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老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好英语,学好英语的基础。

2.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

要做到这一点,采取直观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英语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形象,而且更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游戏,也是课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游戏的形式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开辟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等等,都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很好形式。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由地学习和锻炼。21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跨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所进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型的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的: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学生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英语课上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课,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谈得上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努力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上接第127页)吸走就可以浸润标本的全部。若染色仍然不均匀,以“滴加碘液、吸引、再滴加清水、再吸引”方式交替着反复进行吸引,直到标本被均匀染成浅黄色。

三、规范实验,坚持真理

笔者曾尝试各种方法来提高制作临时装片的观察效果,从中也发现有些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例如,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采用先染色再盖盖玻片的方法,观察效果的确很好;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极容易失水皱缩,观察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从实验规范科学合理的角度来看,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不能轻易调整顺序。

通过多次的制作临时装片和实验观察效果之间的对照,我更坚信了“实践出真知”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两句至理名言,我同样坚信我们每一个投身于生物科学研究的人也都会躬行实践。

参考文献:

[1]汪本圣.关于临时装片制作的几点改进[J].生物学杂志,2009,(4):62.

第2篇

在社会经济、业务以及技术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呈现着较为特殊的发展势头。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正在一步一步跟着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同时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一个动态的位置,并在形式上不断的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从而让高职会计教育满足对应的需求。最近几年来,为了应对不断改变的会计行业,高职会计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已经明确定位在培养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人才。当前国内已经拥有多个不同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比如说注册会计师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会计证等。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专业针对这些变化,已经构建一系列对应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并且实施较为详细的划分,着重培养不同专业的会计人才。

2.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属于会计行业严格执行的准入标准。国内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准入认定的先决条件。这不但是对学生会计知识能力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考核,同时也是对会计技术要求以及会计发展方向的向导;不但是认同会计人才的标准,同时也是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方向。

2.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育的要求。

培养具备高技能以及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与电脑的不断普及有效的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成本;企业的国际化以及经济的国际化要求会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其与国外企业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的经济业务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使得会计行业的入门条件越来越高。怎么适应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改革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与思路,培养适应会计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是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冲击。

根据WTO的对等制度,各个成员国之间要互相承认学位证书或者学位,解决了国家对于教育市场的垄断统治。国内拥有非常大的会计市场,怎么在这个市场获得一定的地位,是当前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重要问题。会计行业的发展途径,基本上都是取决于对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场所,必须要适应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考核评价、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材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对应的提升,从而让高职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进入会计市场,成为国家需要的会计人才。

3.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3.1改革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职会计教育应当着重提倡学生以认知心理来建设主义学习理论,希望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具备实践性与时效性的课程目标,同时与当前会计行业的需求与发展相结合,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2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会计行业的综合技术。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课程内容应当在原来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前会计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在会计技术层面上的综合应用水平,切实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进程,从而实现会计发展与教学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模式,进而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在技能以及操作方面的综合能力。

3.3高职会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行业的特色。

在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必须要将高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情形作为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会计行业方面的工具与资料,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学生多去实践,从而让学生掌握会计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培养一批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都较为突出的人才。

3.4加强会计教师的自身实战经验与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会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内会计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应当参与到社会中的会计岗位去实践,从而去积累丰富的会计知识,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经验。在讲课的进程中,应当争取“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让校方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以及训练的基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

4.小结

第3篇

【关键词】经济社会;职业教育;长效措施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促进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确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是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一、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相适应

(一)以终身教育为新的职教发展指导思想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人必须通过终生的继续教育,获取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中职教育应是一种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与培训。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国外劳动力就业的状况都已证明,“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所以中职教育的发展应牢固树立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的观念应是职业教育的共识。

(二)以能力为本的新的职教观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普通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而职业教育则侧重技能教育,要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进入一间中职学校的教室,会发现它和普通高中学校是那么的相似,一样的教室摆设,一样的课堂教学,一样的课后书本作业,活生生的把中职教育办成了第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实施培养各产业中间人才(技术员)的专门教育机构,属技术教育的范畴,即在一定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培养目标为各行各业的中间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更加注重的是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积极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重在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二、中职教育课程与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中职教育的课程应根据农村和城镇的需要设置种植、养殖、林业、水产、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汽车修理、电焊等实用技术课。

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所谓系统性就是与技术对象有关的内容要全面。比如:辣椒种植技术内容应包括:种子的选择及识别、种子消毒、育苗方式,移栽技巧、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储存、销售等内容。而且每一个技术环节的知识都一定要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掌握了系统的技术知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在农村或城镇自主创业或就业。

(二)建立中职学校示范基地和实习基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把农村经济中发展得较好的种植、养殖、果林场作为中职学校的示范基地。农村学生也可以把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划出小部分来开展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技术用在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上,并写出试验报告上交学校。带学生到种植、养殖、果林场、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示范点参观,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设备、高效农业组合模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在农村利用荒山、空地、田土、林地、水域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济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三)聘请社会科技指导员对学生进行现身教学。

把农村有名的种植能手、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聘请为社会科技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教学和成才教育。用技术能手的技术专长、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创业的热情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快乐。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到企业勤工俭学。利用学生所学的专长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利用农村的资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优质的原料。比如说辣椒加工厂,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辣椒技术培训,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种植辣椒,生产无公害辣椒产品,企业包回收,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来源,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优质的原料基地,也可以扩大辣椒加工厂在社会上的影响,对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及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五)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潮。

开展科学养殖、种植,技术能手竞赛活动,评选养猪标兵、烤烟大王、西瓜大王、养牛状员、电焊标兵、机修能手等活动,对那些在种植、养殖上成本投入少、病虫害防治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给予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他们的种植、养殖经验,创业成才事例加以总结,在全社会加以推广,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我觉得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创业能力,教育新技术的运用,加强企校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度,发展全民技术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和咨询制度。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当今时代,口语表达(即说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好像不用强调大家也会承认。可是在语文教学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撇开口语训练本身的用处不说,光从书面语训练来说,口语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人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话,可是一年不一定能写上几封信、几篇文章;一个学生一天上好几堂课,要答问,要讨论,而作文只有一星期一次或两星期一次。抓住口语这个环节,让学生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句式有变化,字眼有讲究,还愁他不会作文?放过这个环节,让他说话随随便便,乱七八糟,只在两星期一次的作文课上才要求他立意谋篇,字斟句酌,那就是一曝十寒,怎么精批细改也不容易提高作文的水平。根据本人浅薄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对学生进行“说”的能力训练可以如下:

一、激发“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第一关。我们知道,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腼腆害羞,性格内向,在大庭广众面前是不轻易“说”的。究其原因,一是从小少于培养训练。二是没有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讲不好,不如不说。如果这两条是一座堤坝,那么,教师就应该激起他们感情的潮水将这座堤坝冲垮。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同时,教师也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说话情境,因为与生活实际相符的说话情境,容易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做进一步的体验。

二、丰富“说”的内容

胸中有所积蓄,而后才能有所抒发。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根本谈不到口头表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多观察、多留意、多动脑,使自己的头脑逐渐充实起来。为使充实的生活实践不至成为过限烟云,最好的办法是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做到厚积而薄发。叶圣陶先生就强调过:“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知它们。这惟有下工夫去观察。”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重视实践的同时,努力学习间接经验,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就是读书,中学生应当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此外读出书时也要养成做读书摘抄的好习惯。而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凡是对你和对价值较高的知识都应该好好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使用”。

三、教给“说”的方法

话虽人人都能说,但真正说好却很不容易。这里除有内容是否充实的问题外,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方法问题。语文教师应当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及“口语交际”的安排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为学生所掌握。说话的过程,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照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点伦理学、文法、修辞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求言语作品之完美。同时要在讲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如《向沙漠进军》一课的教学,在说话能力培养上可结合该课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性词语来准确解说较复杂的事物、剖析深奥道理这一特点来进行。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一句,是说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最顽强”一词表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而又有长期难以制服的特点。“不断”一词则表明人类在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沙漠面前从未停止过斗争。此句中的这两个词如果换成别的词,使不会有这么好的表达效果。讲清这个例子,学生就明白了说话用词要准确的问题。

四、开展“说”的训练

学生有了“说”的兴趣,脑子里有了较充实的“说”的内容,掌握了基本的“说”的方法,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长久持续的科学训练,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得心应手的境界”。具体而言,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见的方式有:着图说话、口述见闻、口头辩论、讲故事和讲演、口头作文等。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作用;教学方法

一、小学体育课的作用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赖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1.小学体育对血管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主要靠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给,这样就会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长期进行下去,无疑对心肌和血管的弹性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其心脏搏动次数要少于不常锻炼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心肌强而有力,只需搏动较少的次数就可以排出较多的血液来满足运动的需要,而不经常锻炼的学生,他们的心脏弱而无力,只有靠搏动较多的次数,才能排出运动时所需要的血液量。

2.小学体育对呼吸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要求呼吸器官加强工作,久而久之,呼吸肌变得强而有力,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就随之提高了。当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时,他们的呼吸器官也不会因为呼吸次数过频而出现疲劳。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为小学生适应剧烈运动提供保证。

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斌.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J].学生之友:下,2011,(8):76.

[2]黄瑞洪.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8):87.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重要性 发声

一、音乐教育的独特性

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这也是一个把握音乐教育性质与规律的理性认知系统。 音乐教育的独特性与音乐的特征和功能密不可分。

1.音乐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力也消失了,音乐作品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

2.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由于音乐是声音艺术,所以音乐欣赏只能凭听觉感知,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就只能凭想象进行感知。音乐形象的抽象性、空灵性、精神性决定其不宜描绘现实中的各种形象、更难以刻画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所以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卓菲娅・丽莎说:“在音乐中反映现实的具体性和直接性,比起在美术、文学、戏剧中要弱……音乐中表现的是作曲家对现实中现象的反应,而很少(虽然也是可能的)是现象或现象综合体的自身。”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艺术离不开想象,换言之,音乐是凭借人们的想象才得以存在和流传的。对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感知与理解,也是在想象中完成的,也就是说,没有想象,便没有真正的音乐艺术。

3.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由于音乐存在不确定性,就需要欣赏者凭借自己的艺术创造去填补和丰富音乐作品中的“意义空白”和“召唤结构”,这就形成了音乐欣赏“有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种解读”的规律。因此,无论是音乐艺术的“一度创作”(词曲创作),还是音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演唱、演奏),抑或是音乐艺术的“三度创作”(音乐鉴赏),都是一种艺术创造工程,都需要审美主体以自身的艺术创造为支撑和动力。

二、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1.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2.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史记・师乙篇》也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3.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三、正确理解科学发声机理,建立切实的发声体系

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

第7篇

摘 要:青春期教育是中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青春期由于生理及心理变化带来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教育

从懵懂幼稚的童年成长为有青春气息的少年,会让很多中学生既欣喜又烦恼。欣喜的是父母会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想法,有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烦恼的是自己身心突然有了一些“小变化”,以至于有点不能适应,这些不适应就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烦恼。这时怎样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变化并解决青春期的问题就尤为重要。因此父母和老师必须重视中学生青春期的教育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保证孩子们能积极的面对和解决青春期问题,从而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青春期的定义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特点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年龄段为10-20岁。我国一般把青春期年龄范围定为10~20岁。其中10~13岁为青春前期,14~16岁为青春中期,17~20岁为青春晚期。

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发育出现首次遗精,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在身高剧增的同时,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女子的第二性征包括长出体毛(腋毛、)、子宫及卵巢发育、月经初潮、发育、骨盆扩大、皮下脂肪增加、出现女性特有气味等。男子第二性征包括长出体毛(胡须、腋毛、)、变声、男性器官和发育、分泌(、泄精)、骨骼变硬、肌肉发达、出现男性特有气味等。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概括如下:

1、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部分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使得心理发展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情感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性。情感上热情、冲动,容易偏激,有极大的波动性。在困难的客服上毅力不够;行为举止上突显冲动。

2、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环境改变和自身的变化让中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很想像大人一样去独立的思考和处理问题,喜欢积极的参与学校乃至社会组织的一些活动,自我表现欲望逐渐增强。

3、人际交往欲望强烈,逐渐形成性意识,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第二性征的逐渐成熟,加上我国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滞后等原因,有一部分学生会对性存在一种神秘的探究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就会去寻找机会体验一下感觉,就会产生影响自己及他人的不良后果。

4、中学生大多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在是非观念的认识上的模糊。加上有的家长或老师采取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致使中学生产生种种逆反心理,其结果会导致他们难辨是非,与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相抵触,甚至误入歧途。

5、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二、中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而产生的问题

1、由于体重的迅速增长及第二性征的出现,有部分中学生认为自己身体有缺陷,从而总是去掩饰这些所谓的“缺陷”,以至于自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就变得胆小怕事,做事情唯唯诺诺,情绪消极,总是将想法滞留在心中,不愿与人沟通。

2、智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独立欲望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对事物的判断不够准确,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情绪表现不稳定,好感情用事,遇挫折时承受力差。

3、由于独立欲望增强,情绪的不稳定性,中学生一旦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说父母拿比自己优秀的同学与其比较,并且不给予帮助和鼓励时;犯了错父母或老师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自己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而一味的指责和批评时都会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4、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对异性有爱慕的心理,渴望与异往。由于正值青春发育期和异性相处时认识欠缺,经常会出现早恋现象。

三、如何正确看待及处理中学生青春期变化引出的问题

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所以对此类问题的出现家长和老师应该多换位思考一下,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正确引导他们解决困难,而不要总是责备和打骂。对待中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进行疏导,父母、老师都要在疏导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么针对中学生青春期变化带来的问题家长或老师应该进行怎样的疏导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应该多给他们笑脸。因为笑脸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减少学习带来的压力。多让孩子们看到笑脸,可以调节他们青春期的烦躁情绪,使心境趋于平静,还可以减弱沮丧的心情转移他们一些不高兴的情绪。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了,你会觉得他们更容易接近,这样一来,他们对家长和老师的抵触情绪就减少了,就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而当他们和你倾述时,我们也必须认真去听,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对你述说,因为倾听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安慰。否则,他会感觉受到冷落,缺少家庭和学校的关怀。

第二,关注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过程。生理的变化会让这些孩子惊慌不安,会烦恼,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这个阶段的他们变得特别敏感,也非常不自信甚至自卑。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就正确的引入一些青春期的知识,那么变化产生时他们就不会慌乱,就能从容的面对。有些家长在这点上做得不是很好,总是觉得难以启齿,不但自己主动回避还强迫孩子也去回避。这样就会误导孩子,让他们误认为进入青春期是非常丢脸和不光彩的事。但有些家长在处理青春期问题上非常智慧,在自己无法正确表述清楚的时候,就通过带图谱的书籍或者参观科普馆等方式给孩子引入青春期的知识。陪着孩子共同成长孩子会感觉安全和快乐。

第三,不要把孩子丢给电视、网络和手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缺少玩伴都很孤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作为父母就应该多陪孩子,只有多和他们在一起你才能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和想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去尝试,并且对事物的是非分不清,这样一来外界的很多东西都会影响他们。如果家长为了工作和应酬就随便的把他们丢给信息发达的网络、手机和电视,就有可能产生很坏的后果。

第四,信任孩子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作为家长和老师相信孩子是很重要的,如果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你总时带有怀疑的态度去猜疑他们,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不可靠,做事情就会瞻前顾后,时间久了就会变得缺乏自信心或者出现逆反心理。

青春期学生的问题疏导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应该切实地从孩子实际需要出发,多了解和关心孩子们,让他们放下担忧真心的和我们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顺利的度过青春期,成为身心健康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唐汉卫.戚万学.现代学校教育的问题与思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 吴秋兰.《中学生厌学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第6卷3期.P199。

第8篇

关键词:中专生 心理健康 重要性 方法

一、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中专院校是培养大批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专毕业生是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直接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变革和人际关系的改变,促使了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新时期的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并长久发展下去。2010年富士康十连跳事件震惊中国,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而内因多半源自他们心理上缺乏一定的抗压能力,面对压力在无法排解的情况下,却选择了极端行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2014年,云南的一个电力职业学校也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一个18岁男生在上完课后,从教学楼5楼楼梯处纵身一跃也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据公安机关调查,男孩系为情所困选择轻生。早恋,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发生其实很普遍了,可若都像这位男生一样,遇到一点点问题,就草率的选择轻生,那怎么能行啊?可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要!

二、影响中专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普通义务教育的高中生,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中专生均来自于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过于冷淡,或对孩子的想法喜好不了解, 或过于宠溺让他们变得骄纵缺乏独立。或没有很好的跟子女沟通导致孩子性格的孤僻, 另外父母的上学无用论的思想对子女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2.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各种好的,不好的都铺面而来。对于青春期的他们来说,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也许会禁不住诱惑,会学坏,会沉沦。还有就是来自社会固有的一种对于中职生的偏见,让他们一开始就产生了自卑,叛逆。再者就是进入企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压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3.中职学校也有很大的责任:有些学校本身就抱着赚钱的态度来招生,有些教师水平不高,对学生教育懈怠,敷衍,不负责任,没有很好的去引导他们,还有就是受到校友的影响而产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4.学生自己问题也不小:多数中专的学生学习不努力、没恒心、没有认真做事的态度,或禁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沉迷网络游戏等原因也诱发出很多心理问题。

三、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肉体上的疾病,它是一种隐形的,精神上的疾病。没有立竿见影的神药可以医治,只能长期的观察,慢慢的渗透,才能让这些心理问题得到一定的修复。俗话说对症下药, 接下来就针对引起中专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来谈谈如何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1.家庭教育是中专生接触到的最早的教育、也是最持久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中专生都是来自于农村,他们的父母也许没有多少文化,也许对于子女教育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带动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可以经常开些家长会或者茶话会,或者举办一些学生心理教育宣讲会,邀请家长来参加,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同时父母也应该多去主动学习、多去与子女进行良性的沟通。

2.中专生比普通义务教育高中生,要更早的接触到社会,社会对中专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也很大。对于这个影响,我觉得学校的教育要跟上,还有自身的教育也要跟上。大的环境改变不了,我们就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很好的融合进去。中职教育主要是技能教育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学校应该加大对中专生职业心理教育, 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既要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又要有做好参与竞争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素质,锻炼心理的承载量,使自己拥有竞争的实力。同时,自身也应该提高觉悟,拒绝诱惑,努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还有进入企业之后,企业也应该时刻关注这些中专生的心理问题。面对工作压力,应该提供一些休闲娱乐的场所给他们放松,同时也可以隔几个月请一些心理专家到企业给员工们上课,帮他们开导。

3.中专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学校的这几年的学习生活却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身体、心理还是性格上都在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所以学校教育管理的好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学校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加强管理,严格规范。然后应该在校园内大力开展的心理教育宣传活动,开设心理课程,使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还可以针对学生性别特点,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比如如何正确处理两性关系,让他们知道怎样处理早恋的问题。最后,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娱乐文化活动,以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当然光有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在学校里面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很大,教师很可能会成为学生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招品德兼优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强大心理素质

4.有些时候外界的教育也只是一个辅助功能,自身的教育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我觉得首先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个大概的认识,有一个自我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从而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教育,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改善不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努力的去行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持久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是需要家庭、学校、企业,自身长期坚持和关注的。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