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职业教育的了解

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17: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职业教育的了解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本质;发展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还能走多远?是否还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不计其数的“职业院校”在各地纷纷兴起。表面上看,这是件好事,是中国职业走向振兴的曙光;但是仔细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职业院校”大都不具备应有的资源条件,大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科学论证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育现状如何能撑起中国职业的未来? 

面对“职业”概念的不断延伸与发展,“职业院校”作为现代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呢?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则更是为社会输送精英人才。作为高等技能教育基地的“职业院校”,如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为社会不断输送适应时代的技能精英,那么它的前途就不免令人担忧。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改变原有的被动教育模式,建立现代创新教育体系是其必然选择。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异就在于传统教育是以书本为主的应试教育,而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个性发挥,主张因势利导,注重理论但又决不闭门造车。 

现代职业教育是包罗广泛的教育体系,多元化、综合性是它的特征。随着现代职业涉及的领域日益广阔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职业教育必然要建立相适应的体系。以往单一的教育模式已不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现代职业教育决不等于放弃传统,放弃已有的好东西。传统的职业教育也有可取之处,例如,它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不至于盲从于流行趋向。因此,用“继往开来”形容现代职业教育是比较确切的。职业教育关系到未来职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中国职业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现代职业的发展建立在对于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对于技能水平的不断追求的基础之上。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但使职业表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而且还大大降低职业制作的劳动强度。但是仅拥有先进的技术,不太可能制造出优异产品。一件完美的产品是需要工作者拥有足够的修养。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上。 

 

1 从职业的本质与发展看现代职业教育 

 

研究职业教育首先应当研究“职业”。职业教育的内容核心是“职业”,不了解“职业”又如何能搞好职业教育?因此在探讨完一些有关“职业”的问题之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是以科学方法建立职业教育体系。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指对于职业本质与发展的正确认识与展望。抓住本质是研究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眼光看代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而“体系”的建立则是完成教育目的必要途径。 

从事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职业”的本质,也就是要明白“职业”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内容的教育,它有自身的特点。搞不清“职业”的本质就等于在黑暗中行走而没有方向。因此,了解职业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研究职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本质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确。传统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十分注重对于职业本质的研究。如果说传统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研究职业的“本质”与“形成”。那么对于“现代职业发展”的研究就应当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同时也应注意现代职业教育来源于传统职业教育,是对于后者的继承与发展。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同样需要研究传统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经验。 

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的进步使职业的概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与应用领域也越加广阔……于是,对于“现代职业发展”的研究,培养和塑造出适应时代的职业人才自然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是基于对职业“本质”与“发展”的系统研究,从而形成了科学的教育体系,既是注重传统基础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是面对未来的教育体系,是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由于对于现代职业发展与现代教育发展的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系统地体现出现代职业发展的“多元化”与“素质化”。 

 

2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第2篇

关键词:汽车职业教育;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6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汽车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规模能力提高与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的吸引力不强等。面向未来,教育部提出了构建以“产教对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先例的研究与比较,并结合成都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及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项目的探索经验,本文围绕面对未来如何展开汽车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一、整合汽车教学资源,深化“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实现产教和校企共赢

由于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包括不同学校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不同层次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汽车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不强,汽车技术从业人员的学习资源和大部分中职学校汽车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十分短缺。

因此,一方面,应该整合汽车技术资源,并联合汽车企业,集思广益,建立全国汽车应用技术网络资源库和汽车职业教学资源库,使它为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技术行业服务,并且成为从事汽车技术专业人员的终身学习平台。从而,提高汽车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推动汽车职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发展汽车职业教育,汽车职业院校要主动融入社会,与企业接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产教对接,协调推动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合作理论、指导合作发展;设计合作制度,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项目;破解合作难题,形成合作机制。

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例,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上成功的职教模式之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双元制是一种非全日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学生一边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一边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这样,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成都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通过和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学生团队参加各种全国及省级汽车类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如,“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营销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电磁组二等奖”、“四川省房车精英赛第二名”。其模式是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资源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并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汽车创新设计与制造,同时参加相关大学生汽车类设计大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进行开放式学习,培养了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需求。因此,学校自身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合调整专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加强汽车中职师资的建设,完善中职教师的聘用制度

从历年来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吸引力不强,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学校的生源以及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薄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师资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汽车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模块,也应该重视中职师资的建设。通过对一些中职院校的调研,目前我国中职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职教师数量不足、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优秀中职教师流失严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汽车类中职院校中,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而专业课教师中同时具有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教师很少,“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较低。然而,全国师范院校大多数是培养自然科学学科的师资,缺乏对汽车技术专业的师资培养。

为了解决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中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汽车中职院校应重视师资建设,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汽车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再者,国家应修订职业教育法;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企业实践、集团化办学等制度;持续开展“产教对接”,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学校与企业融合发展。以德国为例,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特性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结构的双元性。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主要有两种,即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在职业学校之外的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企业)的实训教师。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训教师是“在企业里或其他非学校机构中负责职业教育的,在业务上和品格上合适的人员”。按照德国法律,实训教师必须通过由《实训教师资格条例》(AVEO)规定的资格考试。另外,成都师范学院为解决职教师资的问题,在普通学科师资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职教师资的目标,鼓励学生加入职业教育的模块,汽车工程系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学校师范生培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资源,努力建设汽车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块。

三、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各级汽车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沟通与渗透

终身教育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按照终身教育理念发展汽车职业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事业提出的基本发展方向。因此,汽车职业教育要遵循终身教育理念,必须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方针。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由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部分组成。学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汽车职业技能培训环节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汽车技术培训体系;二是汽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汽车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不畅。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衔接,培养理念、培养方法、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没有很好地衔接。职业教育体系总体上可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这样来看,汽车职业启蒙教育,甚至是整个职业启蒙教育,难以渗透到基础教育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曾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对现代文化的技术本质的理解,并使他们尊重那些需要实际技能的工作。这种入门教育应成为教育改革和民主化过程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应该成为从初等教育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头几年课程中必须有的内容。但是,我国普通教育强调学科本位,没有很好地将实践和职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很少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方面的内容,甚至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也是主要强调文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极少提到职业教育的内容。因此,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职业的变迁没有基本的了解,对汽车产业知识更是不了解,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普通教育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的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普通教育的机会则非常小。尽管我国有关文件规定,中专、技校、职高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但由于受教学内容、高考制度、高考内容等的影响,这些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的人数并不多。而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普通高校的比例被严格限制,可供选择的高校数量也很少,这种职业教育的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更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汽车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职业启蒙教育,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对社会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有利于其在教育分流时,对专业和职业做出正确选择。另一方面,建立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机制,适当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比例,同时考虑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加强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全国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汽车类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很少有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的汽车专业的学生如果要升学,基本上只能升入学术教育体系,而不是职业教育体系,况且这部分人的比例非常小。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设了专业硕士和工程硕士,但这基本上成了一部分考研分数较低的学生逃避社会的选择之一。

此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既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水平,又具备中级水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生源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却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况且这部分毕业生属于普通高考分数较低的人群,再加上他们也不具备职业技能和知识,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去职业化”。这样一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形成了隐性萎缩,不利于技术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是加剧我国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供求失衡。

基于以上思考,面对未来,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技术本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使一些汽车技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定位于职业教育目标,重点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提倡部分职业教育质量高的汽车类高职院校向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再者,逐步完善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使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发展,使我国汽车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56.

[2]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5.

[3]孙元政.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借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欧阳育良.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1):56-59.

[5]李建中.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第3篇

一、树立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

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是初中毕业生面临的两种选择。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意识的培养疏于关注,导致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未经职业培训就直接就业,成为低素质的劳动者。初中教育出口与职业教育入口衔接不畅,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能力的缺失,也使大量生源和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初中学校要从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建立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创新教育方法,积极引导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

二、三步走培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不少对接受职业教育缺乏兴趣。就学生本身而言,在对就业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的认识模糊,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了解少,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等众多因素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是根本原因。我校抓住问题根本分“三步走”培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第一步,关注成材意识和操作技能兴趣的培养。第一步主要在七年级、八年级两年中实施。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教师挖掘各科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要做有用人,人人能成材”的信念教育;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对技术性操作的兴趣。为把第一步落到实处,学校每学期组织观摩教学,评课过程中,领导们对渗透成材意识和操作技能兴趣培养的亮点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大加褒扬。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改变着教师,老师们看待学困生再不是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在他们眼里学困生可能是明天应用技术领域中的能工巧匠或农村的致富能人。

第二步巩固提高,家长和社会力量介入,实施导向。第二步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中学校要整合年级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教育力量,统一步调,统一舆论导向。年级组要多路径做好普通高中升学无望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把“成才道路万千条,掌握技术亦成材”的意识播进他们心中。自2009年以来,我校在九年级第一学期用专题教育报告、学生才艺技能展示、班级主题班会、班主任个别谈话等系列活动,落实第二步骤。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也使不可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巩固提高的后期,我校引进家长和社会力量介入,实施深入导向。一般安排一次当地名人创业经历报告会,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家长会面向全体毕业班学生家长,侧重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业状况。第二次家长座谈会面向职业教育潜在生源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高新技术产业岗位需求旺盛而技术人才奇缺的事实,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发展问题,引导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不可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家长通过家长会,视野开阔了,看到了孩子的出路,对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有了心理准备。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思考

一、组织优秀的教学内容

1.创建特色专业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目前很多部门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出现了很多特色的专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设置特色专业,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特色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纽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区域内人才缺乏的情况,创建出特色专业,根据人才缺乏的情况,设置特色专业,这种办学模式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变更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量大人才的就业前景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较高,能够逐渐形成重点种业为主,相关专业共同进行的特色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2.构建精品课程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课程的设定上,合理的课程设定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因此课程设定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中构建精品课程,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在构建精品课程中应该注意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根据职业教育人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的专业设定,构建合适的精品课程。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构建上,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应该寻求合作共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编写优秀教材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必需品,职业教育中要保证课堂的稳定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必须构建编写优秀教材。职业教育的教材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教材,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有更多的针对性和职业性,保证学生能够根据教材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教材编写中应该根据职业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情况,融入更多的实训内容,强化专业性和职业性,教材中对专业技能应该有更明确的描述,能够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从事的专业,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实践技能。职业教育的教材编选上还应该注意,教学和实践的比例,教材中的时间内容应该与区域的发展情况相适应,让学生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辅助条件的建设

1.改善教学设施

职业教育中,教学设施是进行教育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的院校应该根据教育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设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因此,学校的教学设施应该进行更加科学的设定,加强学校内部的实验设施和专业技能培训设施。校内的技能培训设施应该与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设施相一致,避免出现校内设施陈旧落后的情况。职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学生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努力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将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专业院校。

2.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质量有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多视角和多媒体运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起轻松愉快的氛围,课件选择上应该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尽量进行图文结合或者视频教学的模式,这种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组要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对专业操作的设备进行想象,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学习。

3.增加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职业教学中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入社会进行相关职业,在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践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实践课程进行亲身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发现自身的缺陷进行更好的学习。两外职业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作为专业的技能人才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尽快进入社会。增加实践课程还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自身见解。

三、构建配套机制

1.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职业教育中应该进行教师的的选择和培训。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首先应该有专业的技能,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还应该有一定的素质,能够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职业教育学校还应该向社会招聘一批名师和专家,帮助校内教师了解更多专业知识,打造出更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2.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定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评定,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的评价机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帮助教师根据评价内容进行反思找出自身缺陷,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差距,进行自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才能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

四、 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推动非职业教育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海霞.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08)

[2] 傅彩虹. 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7)

[3] 赵殊. 浅谈中职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4)

第5篇

[关键词]护理学;职业教育;有效;构建

职业教育,从字面上可看出“职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即为满足他人就业需求而进行的与专业的职业相关的技能教学活动。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包括教学规模、教学设备、模式等也在不断改革与变化,趋于专业化。而护理学专业在当今备受争议,本文深究该专业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建议。

一、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传统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对实践能力高要求的学科,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授。现在,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普遍使用,教师对学生使劲地灌输课本知识,让他们使劲地记课本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简单剖析。这样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整体意义,也使该学科教学效率低下,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学生素质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存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学生的素质问题。由于职业教育体系本身的设置问题,绝大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并且没有太大的学习动力,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导致护理学职业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不足,教学进程陷入瓶颈。

(三)教师的不足

面对以上所说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教师若仍坚持老的旧的教学方法,不积极主动地构建有效课堂,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会让学生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对护理学专业职业的热情。关于积极性不足,教师的教学问题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所有学生采取一致的态度。这意味着无论学生学得好坏,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长此以往,教学中的漏洞便会越来越大,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方面的不足亟待完善与解决。

二、构建护理学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模式

(一)改善教学方法

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制定全面的教案,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层次分析,充分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当然,在这之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与铺垫,即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才能更加持续高效的进入学习状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强化其实践能力,促进其发展。

(二)充分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与优劣势,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与需求,从而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则容易造成盲目教学,于学生于教学都没有有利之处。面对生源素质整体偏低的情况,这是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与长处,增加其学习护理学专业的自信,激发学生对职业教育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使用激励模式

激励是人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激励就没有进步。为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以及上课的积极性,使用激励的模式,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其发挥最大的优势,发挥出其最大的潜力。激励模式下的动力支持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学习、改善,从而推动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

三、结束语

关于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模式的构建研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应该采纳多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与先进有效的教学要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与培养。有效的课堂模式可使学生所学的课堂内容高效率地吸收消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和上课积极性。护理学专业作为专业化的学科,在当今护理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仍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深化。本研究只是对该内容一个初步的探索,其中有许多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所基于的理论和应用的范围,需要更多的教学研究者对此加以探索。在此,希望职业教育教师能够吸取不足适时改进,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使之更加有活力。

参考文献:

[1]陆绪兰.浅析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1):54.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展 办法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科技的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本文在对我校综合高中教师的观点及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教师有关职业教育的错误观点

观点1:搞职业教育就是“失败者”。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不上高中,再上职高”成为我校综合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客观上造成职业高中仅仅是对未上高中录取线的考生的一种“补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教师中形成了搞职业教育就是“失败者”的教育的潜意识。

观点2:素质差的教师才搞职教。职高生直接考入高等职校的做法,忽视了高等职教所需要的科学文化基础,实际上是以中、初等职业技术和技能作为基础而取代了它所需要的科学文化基础。其结果将会给高等职教带来困难和问题,并且会带来高等教育质量的降低;同时,也会使各层次职教的培养目标造成混乱,在教师中也形成了这样的错觉:素质差的教师才搞职教。

观点3:职高学生无前途。职高生所具备的基础文化知识基本上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虽然在职高阶段也补充一定的高中文化知识,但远远达不到高中的文化水平。普高学生在校三年中,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有的学得还不太扎实,何况职高生以学习职业技术为主,并且有的学历只有两年,加之原在初中的基础就差,因此,在职高阶段能够补充的高中文化知识就非常少。而高等职教必须在高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更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教育和培训。由于职高生高中文化知识是个空档,这就使其很难接受与高中文化知识密切联系的并在此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更难学习和掌握高等职教所规定的建立在相应科学文化基础之上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对高等职教所需基础的混淆及其所派生的职高毕业生可直接考入高等职校,不仅会降低高职的生源质量,影响其培育目标的实现和培养任务的完成,而且会诱使职业学校在培育目标和培养方向上出现扭曲。特别在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出现招生和就业两难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同其它的中职学校一样,只能把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职校对口招生上,从而减弱或疏忽了对中职生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师们认为:学生上职高无前途;搞职业教育无出路。这些观念势必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从中也不难看出职教队伍的现状:知识更新能力差;学历不高;长期从事职教,理论要求不高,知识更新动力不足;实践技术能力欠缺。

2.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宏观背景、现状和问题

2.1 宏观背景。

教育全球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我国职教市场、职教体制、培养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就是教育市场的开放。从长远看,我国开放职业教育市场可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因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时间比较短,优质资源严重缺乏,经验不足,质量低下。因此,开放职业教育市场会面临诸多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集中体现在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这种挑战主要是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和投资者对我国职业教育市场的冲击。要把握好教育全球化这一机遇,必须认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对的种种挑战。

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如通过加大投入、转变观念、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等去迎接这种挑战。

2.2 现状和问题。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增加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对个人来说,拓展了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渠道,为个人得到职业满足和获得成就创造条件;对社会来说,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现代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①职教规模、布局、层次不够合理,尤其是专业设置上发展部平衡。②发展阶段不平衡。大体有四个阶段:外延——内涵(质量)——个性品牌——文化。当前大体处于规模发展阶段,既发展外延。但有个别学校已进入内涵阶段,极少数学校已具有个性特色。③需求关系不统一。两种需求不对称——一冷一热,即个人需要和国家需要不统一。④职业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为改变以上的现状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很高的层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①认识错位:人们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次等教育,国家需要与个人选择不一致。②管理多头:多个单位管理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无所适从。③体制割裂:体系的不统一,也是人们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的一个原因。④模式单一:培养多样化与单一化等矛盾的存在,使学校的主体性不能发挥,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⑤生源不足:招生难度大,生源状态、质量差。⑥缺乏自主:行政部门限制多、学校自太小。⑦经费短缺:成本高收入低。⑧质量难保:师资队伍质量差,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于提高教学质量,造成恶性循环。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教育内部、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可见,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质量不足、质量难保的问题。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因生源不足处于难以维持的境地。究其根源是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中的某些因素对职业技术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总之,中国职业教育的形势有喜有忧。从我旗的实际来讲,不乐观。首先是人们的意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考上大学就是他的人生目标或子女的目标,而对于职业教育却视而不闻。

3.解决的办法

我校是当地唯一一所综合高中,从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办职教难。我认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及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是职业教育改变现状的有效对策。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发展、“有为才有位”。

3.1 政府对职教的支持。

财政和金融扶持。职业教育实践性较强,因此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实验设备,或者实验设备简陋,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就无从谈起。政府应当在财政支出中切出一块,用于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我认为政府应该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人手。首先,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改变职业教育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失调的问题。其次,给予民办职业教育更加优厚的政策。因为无论公办和民办,都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在这一高度上,民办职业教育由于占用国家的资源少,更应该得到政策的呵护。再次,以政策的刚性和执行的柔性来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政策的刚性是要求企业必须这样做,执行的柔性是指达到这一目标所使用手段上的柔性,而不是要不要参与上的商量和讨价还价。最后,以政策来转变职业教育的功能,不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3.2 纠正教师的错误观念。

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一支热心职教事业的教师队伍不行,必须树立他们对职业教育的信心。这就需要政府对人才的扶持,确保中职学校的教师待遇不低于普高教师的待遇。提高中职教师的职称规格;另外,加强对职教教师的培训,更新其知识,转变其观念,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搞职教的乐趣;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3.3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从依赖型走向自主型,为其营造大市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最佳结合点。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树立他们的信心。

3.4 学校自身的建设。

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是制度中的学校,是管理中的学校。因此,职业学校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建设,“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地结合起来,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追求的目标,从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综合素质的养成、企业的亲和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特别是在学校标准与企业标准发生冲突时,要以企业的标准来调适学校的标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企业适应性、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从培养动作技能转变为培养智慧技能为主;从培养简单、重复的动作技能转变为培养复杂、灵活的创造性技能为主。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都将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对的挑战也是现实的、艰巨的、紧迫的。因此,在这种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增强自身发展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去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使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 李芒《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

第7篇

关键词:职教师范生;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认同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面临深化改革,职教师范专业获得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目标是提升质量,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影响职教教师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其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查阅我国目前八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科专业师范方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发现,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而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体现职技高师办学特色尤其是师范性特色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职技高师培养合格中等职教师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1]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载体,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使不同专业的师范生掌握教学心理、学习心理等内容,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教学专业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理想教师提供充分条件。[2]课程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认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李子建教授认为,课程认同感应该包含“态度”和“行为意向”两个因素。[3]解月光进一步对学生的课程认同作了界定:“指学生对课程所表现出的主观上的接受程度,即正面的态度、行为意向和课程认知。”[4]学生课程认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可以从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课程认同问题是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对课程认同的专门研究还很少见。[4]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考察职教师范专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认同,了解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意向,为改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提供参考,为提高职教生的课程认同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职教师范生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上过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取样原则选取被试16名,因伦理道德,分别命名为C1~C4、L1~L4、M1~M4、W1~W4。其中女生8名,男生8名。

(二)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以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作为其辅助工具,采用扎根理论的范式和引入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材料。1.访谈提纲编制。结合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编制结构化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通过研究团队多次讨论、修改而确定。访谈提纲包括指导语,开放式的访谈问题等。如:“请问你对教材内容感兴趣吗?”“你觉得这门课对以后你从事职业教师这个职业有用吗?”“对于这门课,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等等。2.预访谈。在正式访谈之前进行预访谈,并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本,供分析和讨论。以完善访谈提纲。根据预访谈结果,并通过有专家参与的团队讨论,进一步完善访谈内容,将提纲做进一步的修正,形成正式访谈提纲。同时,可以为正式访谈提供经验教训。在预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正式访谈中需要运用的沟通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统一访谈要求,提高访谈技术。3.正式访谈。研究者通过预约安排等,以正式访谈提纲为依据,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在访谈开始前声明访谈仅是用于学术研究,绝不会用于任何其他的用途。4.转录文本和分析资料。访谈后将录音转录为Word文本,用Nvivo8.0质性分析软件对转录文本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和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和本研究预访谈的分析结果,本调查从课程价值认同、课程目标认同、教材认同、教学认同和课程整体认同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认同

1.课程价值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就是育人为本,具体来说,是指引导未来职业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作为职教师范生,应当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有所了解,但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了解的学生有4人,仅占25%。了解一部分的学生有4人,了解一点的有7人,不了解的有1人。虽然对课程价值的了解不容乐观,但是学生还是意识到课程价值的重要性,如L3说:“这门课对于我们还是意义蛮大的,因为我们刚上这门课,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这门课还是蛮好的。为以后做教师这一行做一些准备。即使自己以后不教书,在心理素养方面或者教育孩子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2.课程价值的认同情况很高。虽然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的了解不容乐观,但是在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价值后,认同度很高。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完全认同的有14人,高达87.5%,部分认同的2人。可见学生对课程价值很认同。如C1:“认同,我觉得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就职校生来说,他们的青春期通常比较叛逆。如果说老师不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好他们,职业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学习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职校生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了解情况不理想。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引导未来职业学校教师认识职校生心理年龄特征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理解职校生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指导职校生以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并在多样化的教学与社会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应当对课程目标有所了解,但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了解情况也不理想,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了解的学生有6人,仅占37.5%。部分了解的学生有4人,了解一点的有4人,不了解的有3人。虽然了解情况不理想,但是还是有学生意识到职业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如L1:“我们是师范类的,必须要学心理学,所以肯定要开这门课。学习这门课,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气质的学生如黏液质的时候,应对方式也不同;更好地因材施教。”M2也提到:“更多地了解学生心理是怎么想的,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课程目标还有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辅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2.课程目标的认同情况很高。同课程价值的认同一样,虽然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的了解不理想,但是在学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后,认同度很高。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完全认同的有14人,高达87.5%。如C3提到:“我是比较认同这种价值的,因为职业教育心理学不仅是让一个教师懂的如何在自己未来的职业上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同样也是对我们即将成为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够拥有一些理论一些必备的素质,能够让我们将来更好地适应这个岗位,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3.课程目标较难达到但尽力还是能达到。课程目标的实现标志这学生教育目的的达成,针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职教师范生普遍表示,课程目标的实现较难。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认为较难的学生有12人,占75%。如M1谈到:“肯定是有难度的,因为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差距的。了解他们心理特征这方面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我本身是职教生,职教生爱玩不喜欢学习这点我比较了解,但是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让他们爱上学习这点对我来说比较困难。”虽然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不容易,但是当问到:“你觉得您能达到这些目标吗?”16名学生中有13名表示如果自己尽力就能达到,高达81.25%。如C3谈到:“对我来说短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是有点难度的,但是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可见,学生认为课程目标虽然有挑战,但是通过努力还是能实现的。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材认同

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是为了传递课程,使文件课程走向实施课程的课程文本。一个好的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思想和课程内容。因此,教材认同也是课程认同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学生的视角,对教材的了解程度、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内容实用性以及对教材的整体看法和建议等五个方面来分析。1.教材的了解程度不理想。只有系统看过教材,才能把握整个课程的逻辑和内容。当问到学生:“你有系统地看过职业教育心理学这本教材吗?”职教师范生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不理想,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系统看过的有4人,仅占25%。有12名学生表示没有系统看过教材。但是,也并不是说没有体统看过就表明学生不认同,如L3提到:“没有系统的看过,但是内容还是了解的。每一章大体讲什么内容还是懂得。”2.对教材内容兴趣程度一般。虽然职教师范生对教材不是系统完整的看,但他们对教材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9名同学对教材内容比较感兴趣,占56.25%。如L4提到:“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学生心理方面,还有如何教导学生方面很感兴趣。”L3提到:“我觉得教材还是比较详细的。一开始看目录的时候还是比较详细的,例如学生的心理归纳的都是蛮好的,还举出一些例子。我们是从职业学校过来的,所以书上说的那些自己深有体会。”3.教材难易程度不是很难。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难易也影响着学生的课程认同。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5名觉得不难。如L2提到:“教材难易度还好吧,文科东西难易度体现不了多少。”不是特别难得学生有8名。觉得难的同学有2名,如W2谈到:“对我来说,太抽象了。”4.教材内容实用性很高。虽然访谈的同学普遍没有系统的看完教材,对教材内容兴趣一般,但是普遍认为教材内容对于以后成为一名教师有帮助。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4名觉得有用,高达87.5%。如C1谈到:“有帮助。比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做了什么事情,有的老师会直接惩罚,但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从他们的内心去考虑,去思考他们在想些什么;还比如,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以及一些困难之处,我觉得我们了解这些是有好处的。”M4也赞成:“有用,因为以后要接触学生,学生不可能什么话都对老师讲。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判断。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进行教学和班级的管理。”5.教材的整体看法和建议。对于教材好的地方或者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被访谈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方面都可以为我们选用教材和编写教材上提供参考。如M1提到:“教材好的地方就是,它对于整个一些现象或者方法的总结概括的比较好,还有一些相契合的例子,也会给出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非要说问题,就是知识点多,比较枯燥,一些知识点比较有难度。教材例子少,不够结合生活。学术化强。”M4也说:“我大致地看过这本教材。第一次看我会觉得比较枯燥,因为它是纯文字的方式体现在课本上。有一些情景分析会看着联想到自己,贴近生活。希望他多一些图片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而不是要成文字的方式呈现。这样会避免太枯燥。”可以看出,学生需要的教材是结合案例结合生活的教材,过于枯燥会让学生失去看书的兴趣。教材应当理论和技术实践相结合。有学者也指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材特色应注重师范性和操作性。这门课程不仅应当教给师范生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基本技能。[1]

(四)对教学过程的认同状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因此,学生对课程的认同中,对教学过程的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学生的视角,从对教师的满意度、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建议以及教学整体状况和建议上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对教师满意度往往影响着学生上课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认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6名觉得有用,高达100%。如L3谈到:“我们任课老师特别幽默,对于那些晦涩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转述。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从来没有缺过课,都坐在一二排。”L4也说:“他在讲课的时候引入了大量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与生活息息相关。”可见教师的幽默、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被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提到教师的敬业,如C4提到:“我们的任课老师很敬业。其实从一个老师的上课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上课很积极,而且他讲的那么好,一看就知道有充分的备课。”2.教学内容的兴趣较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决定着学生是否认真上课。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9名感兴趣,部分感兴趣的有4名,共占81.25%。如M1提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老师不仅讲知识点,还讲一些案例,而且会调动课堂气氛,当同学们显出疲惫时,老师就会举一些他遇到的典型的有特点的案例,而且他讲得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比较有共鸣。另外,老师会做测试,让同学们感到很有趣。”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分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即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4名同学提到教师有理论联系实际,高达87.5%。如M2:“老师联系实际,因为我们本身是职高生,他就会讲一些他接触到的职校生的案例以及职教生遇到的问题,比较有共鸣。”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师要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关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可组织学生到职业学校去参观考察、教学观摩,给学生增加了解职校生的机会,增强感性认识,为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分析与解决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6]3.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多样。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4名同学提到教师运用PPT讲授,7名同学提到案例法教学,3名同学提到小组讨论。如C1提到:“我们老师案例法用的比较多,我觉得案例法还行,不至于那么枯燥,自己看课本的话可能会比较无聊,但举个例子什么的就会让我们深刻的记住,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可见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4.学生对闭卷评价方式褒贬不一。通过了解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评价方式是期末闭卷和平时成绩结合考察。对于闭卷考试,学生褒贬不一,对建议运用什么方式进行期末测评,有7名同学依旧赞成闭卷考试,如C2提到:“我们采用闭卷考试。闭卷考试能够考验学生们的记忆能力,由于老师监考比较严,如果你学的不是很好的话,就会很难通过。我觉得应该继续执行闭卷考试,如果是开卷考试的话,那么大家就会学得不是那么用心。”有3名同学提出用开放式问题进行考察,用上台论述展示考察的学生有2人。有学者也指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考核形式可由传统的纸质闭卷考试拓展到上机考试、口试、现场教学等。课程考核还可采取“基本分+技能分”,“基本分”是指考察学生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分是考察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7]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会更有利教学的反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5.教学建议可以更灵活。什么样的课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最有发言权。访谈的学生中提出灵活、有互动、多样教学形式的课题更受欢迎。如L4提到:“我认为加入一些课堂讨论会更好,活跃一下课堂气氛。”C4也说:“我认为就是要灵活一些,多一些案例,要更有助于学生理解。”W1提到:“教学方面,我觉得互动应该多一点。互动少,光是听老师讲,会比较乏味。如果调动大家互动多的话,大家会更感兴趣。”C2也说:“我觉得除了课堂讲述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实践。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我们现在不是老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然后提升一下自己。”可见虽然学生对教学较为满意,但是课堂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五)对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体认同状况

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必要性,对一门课的课程认同,其实用性和重要性必不可少,所以对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体认同状况,本文从实用性和重要性两方面来分析。1.职业教育心理学开设的实用性较高。职业教育心理学授课的对象是职教师范生,他们之后的专业方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师,通过访谈他们:“对于你之后从事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你觉得这门课有没有用?为什么?”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5名同学认为有用,高达93.75%。如C1说到:“我觉得学了这门课可以让我以后教学的时候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相比其他没有学过这门课的老师更加多样。这门课的学习也让我更加了解职教生,我觉得只要你的方法到位,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被教好。”L4也提到:“有帮助的。因为这能帮助我们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他们各方面的反应来进行教学。学习了这门课使我有意识的观察会更细致一点,也更专业一点。”可见开设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2.职业教育心理学开设的重要性高。职业教学心理学开设对于之后成为一名职业教师的职教师范生是否重要,也是学生课程认同的重要方面。如表1所示,在访谈的16名学生中,有12名觉得有用,高达75%。如C1提到:“很重要,非常重要,学了这门课可以更好的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做一名教师。”W3:“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如果这门课不开的话,我觉得以后步入那些职业学校,是不会理解那些职业学生心理发展。我们也是从职业学校上来的,我觉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方面是比较脆弱的,需要这门课知识的引导。还有这门课也讲授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和能力,所以这门课开的还是挺有意义的。”

四、小结

本研究通过访谈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认同,从课程价值认同、课程目标认同、教材认同、教学认同和课程整体认同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课程价值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但认同度很高;(2)学生对课程目标的了解情况不理想,但认同度很高,学生认为,课程目标较难达到但尽力还是可以达到的;(3)学生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不理想,对教材内容兴趣程度一般,认为教材不是很难,但认为教材内容实用性很高;(4)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较高,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对闭卷评价方式褒贬不一;(5)职教师范生认为,职业教育心理学开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都较高。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04):40-43.

[2]张长英.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职教通讯,2007(10):65-66.

[3]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的比较[J].课程论坛(香港),1998(2):71—83.

[4]解月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认同状况及其归因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5(10):20—23.

[5]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Z].[2011]6号文,2011-10-8.

第8篇

关键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但是培养出的学生却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脱节现象。各职业院校对社会发展需求缺乏主动了解,没有顾及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有跟风趋势,盲目新开专业,导致各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相似,学校逐渐演变成为“教育工厂”。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就像是被加工出来的“产品”,只是批号不同,本质内涵都一样。毕业之后,一扎堆地涌向人才市场,造成了就业市场的不均衡,有的人才急缺,有的过剩。

2.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脱离;以课堂为中心,与社会发展实践相脱离的种种现象。在现实授课中,多数是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教材,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相关的交流探讨极少。教学内容也多是以理论为主,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很少,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学工具比较落后,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沿袭着讲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即使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也只是将黑板上的文字变相转移到投影仪上,没有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状。

3.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了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这种教学方式最终将会被研讨式、问答式教学方式所替代。有些教师也很重视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却忽视了对自身专业素质的继续培养。作为教育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了解本学科的动态,洞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拘束,还学生一个生动有新意的课堂。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1.教育理念要进行全面更新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步骤。虽然我国高职教育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视,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理念问题。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树立教学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中存在学科导向、知识本位的认知惯性,有“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倾向,势必影响职业教育层次化。高职学校应树立综合的、发展的职业观,使专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而且在对现有职业教育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眼光放长,看到更长时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高职学校需不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改革传统教学中过分专门化的培养模式,根据同类或相近职业的共同要求,开设群集职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适应某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选择度,有效提高就业率。第二,培养创造性、个性化的素质观念。创造力是这个时代的特色,高职教育要注重教育对象个性和个性差异,发挥其个性潜能。我们提倡创造性的教育观念,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当然,前人的知识成果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前人知识的继承就谈不上创新。

2.改变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形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力求达到主体与主导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共鸣、学法与教法的共振、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认识和情感的同步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观念及工作中的态度等等,都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败。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一项,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在师资引进方面,要理论型教师与技术型教师共同重视,不能重技术轻理论。对在职教师要加强后续教育,定期派出教师代表接受相关培训,去企事业单位参加实习、调研等。也可以去相关的企业单位聘请高级工作人员担任本校兼职教师,可以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高级技工等,加强内部教师与外聘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实本校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

我国的职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却很快。几十年来,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在逐步的扩大,其办学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如今,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国民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职业教育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但在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该认清问题并加以重视,抓住机遇,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浩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

2.汤春林、赵爱威,《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J],《职业教育研究》,2008

3.何小雄,《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