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

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5:43: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

第1篇

高中化学的知识树干,以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化学实验为基本特征,主线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贯穿始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建立宏观整体概念图,把主要理念放进去,同时配有小概念图,用以显示某一个教学环节的知识结构,将小概念图连接到大概念图的节点。当需要简单表述复杂问题或想法时,可选择应用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探究中,教师采取概念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总结出较好的教学方案。教师可通过概念图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应找出多少概念、层级结构、连线数量等,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以及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基础知识的欠缺,对教学设计概念图以及教学后记概念图进行修改完善。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接触到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概念,对于那些抽象的微观知识,如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等,要充分地理解并掌握,需要借助化学实验或多媒体演示。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对学生来讲,难以较好地识别、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不具备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导致对化学的学习事倍功半,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果能有效地传授应用概念图技术,教会学生顺利进行概念的“移植和生长”,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要搞清楚已有概念、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从概念水平上思考问题,绘制概念图是一种较好的途径。由于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整理资料、形成己有知识体系、将新概念纳入已有知识结构、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固定学习内容、修正并完善。

2高中化学概念图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老师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安排、规划以及相应的决策。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出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以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中的第一节为例,提出了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教学目标: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初中的学习方式不能继续沿用,有待有针对性地逐步改进。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并且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作为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系统的学习典型金属元素的“开篇”。教学内容:钠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钠的存在与提取方式、用途等。其中,化学性质是钠的重点。概念图可贯穿于学习的各环节,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的阅读学习,查找内容中的主要概念,在笔记本上做相应的记录,阅读完后对相关概念理解,做出概念图草图。听讲:听讲的同时用有色笔修改并完善概念图草图,同时还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大家一起讨论,并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思考。做实验:观察实验并作出实验的概念图草图。做作业:解题时可以利用概念图把自己思路写出来,帮助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复习:每当一小节学习到最后阶段时,用概念图进行小结并复习单元知识。针对复习课的概念图应用案例: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预习:找出化学反应的类型,师生找出概念,概念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被还原、被氧化等做出概念图。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多媒体教学 课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81-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我校化学教研组对多媒体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这种整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教师讲清所授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探索中确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及相关课型

1.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 辅助实验教学,优化化学实验,突破演示难点

(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提高。(2)重现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危害和污染。如浓H2SO4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 H2SO4液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3)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海水提镁、高炉炼铁等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计算机多媒体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4)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如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的反应,羧酸是提供氢还是提供羟基?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把中和反应跟酯化反应类比,认为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利用电教媒体模拟含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的酯这一反应历程,证明羧酸提供羟基而醇提供氢。

3. 微观变宏观,化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

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讲授杂化轨道时,形象的展现原子轨道形成杂化轨道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形象的理解杂化轨道的形成。在《化学键》这一节,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直观的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离子键的形成。又例如结构部分(如NaCl、SiO2、石墨、金刚石、干冰等)、较复杂的分子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等内容,以及微观粒子的运动(如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离子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电解与电镀、布朗运动、电泳现象等)对中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又不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演示。而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使静止内容动感化,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中要避免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1.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

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课件应注重科学性,避免过于艺术化

笔者曾见到一个胶体的课件,其中演示胶体的电泳实验中粒子移动的动画时,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完全地从阳极流向阴极,从阳极到U形管的中间部分的溶液全部变为无色,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此外设计的课件界面最好不要过于艺术化,过分华丽、漂亮的图片,精彩的动画和影像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甚至带来反面作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毕竟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的教学工具,能够做到帮助教师理清思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即可。

3. 课堂容量不宜过大

这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常见问题,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一定的,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的“量”要适当。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知识,讲授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学生不知教师想讲什么,更不要说记笔记了,结果一节课下来茫然不知所措,反而事倍功半。我建议对于一些重要的推理过程,教师还是使用板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一下子全出来。

4. 一切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问题就绝不能脱离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学生在实验中所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及对情绪、意志、毅力的培养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实验来实现。

5. 盲目照搬别人的课件

一次公开教学中,我使用下载的一个多媒体课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听课教师的赞誉中,我却总感觉心里失落落的,感觉这堂课好像不是我上的,而是课件作者的。现在网络上这类资源很多,那次经历让我认识到这些资源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切不可照搬。因为每位教师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应根据现实情况加入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所以我们的课件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但一定要突出自已的个性和思想。

6.课件和教学的设计要注重师生交流的双向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更应注意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思想,使学生思维活跃,既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会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三、多媒体化学课件的评价

在我们教研组所承担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全部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此外众多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成功的课例,使我们认识到,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落实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成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有力手段。为了扬长避短,我们组设计了如下多媒体教学评价标准:

1.多媒体课件必须具有科学性,否则非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情境的展示性。充分发挥媒体的视听效果,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3.教学的辅。与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其他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

4.内容的启发性。课件内容符合教学规律,构思精巧,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3篇

一、化学教材本身的障碍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化学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能力,又必须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有着许多优点,又存在许多困扰学生学习的地方。

化学教材只强调自身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缺乏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和配合。学生遇到用数学、物理等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教材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和理论(如分子、原子、电子云、化学键、化学平衡等)具有高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使学生望而生畏。化学知识的深奥、博杂、零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不清,斩不断”。游离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化学知识是学生认识过程中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2002年审查通过版)仅按知识的逻辑顺序编排,而不注意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的顺序。例如化学平衡理论的编排相对滞后,使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找不到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教材中的难点安排过于集中。例如《化学》(高中)第一册第一章的三节内容均为高中化学的三个难点,难点过于集中犹如给高一新生“当头一棒”,致使一些学生认为化学太难,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对策:

针对化学概念及理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使学生从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借助宏观现象去理解和描述的概念和理论,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针对化学教材体系的编排不当,教师可按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顺序把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调整改造,使其更加符合认识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把《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放到第四章《卤素》中,第二节离子反应放到第六章《氧族元素》中,第三节化学反应放到第二册《化学平衡》中。这样调整与改造有利于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顺序,也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学生本身的障碍

1.学生的心理障碍

高中生还没有完全脱离父母家庭,走向社会。进入高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愿选择,“家长要我读”、“老师要我读”、“混个毕业证”的消极思想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了根。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总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造成知识接受困难、易忘、上课不专心学习分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扭转学生的思想,把扎根于学生心中的“家长要我学”、“老师要我读”的思想转变为学生的“我要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障碍

智力是天生的,非智力需要后天的培养。一部分数学学的不好、语文文字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不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影响了化学的学习。而有些学生只是迫于升学或毕业的压力,才去应付化学的学习,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认识到化学知识本身的价值。而缺乏对化学学科的正确认识,化学知识零碎、理论艰深,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失去信心,缺乏学习化学的激情,学习情绪冷淡,学习不努力。更有些学生意志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缺乏恒心、毅力,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消极放弃,致使化学成绩越来越差。

对策: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地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力度,重点、难点应进行专题突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给学生讲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利用实验、多媒体技术、有趣的课外活动等,把学生引人化学知识的海洋,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史,引导学生沿着化学家的足迹前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的动机,用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去感染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斗志,坚定他们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3.学生思维方法上的障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定势思维,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而学习过程中的杂念引起学生学习时不能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共鸣,启而不发,学习的独立性差;还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过于片面,总是挂一漏万、以偏概全、不能尽善尽美。结果是感觉化学难学,慢慢对化学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

对策: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内容,利用探究性实验、探索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克服学生的定势思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只有思考问题时才可以凝神,学得认真、争的激烈、注意力集中,任何杂念才可以排除。

4.学习方法上的障碍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研究离不开形象的思维活动。而有些学生不注重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本质,只注重实验的新奇性,缺乏必要的、联想、模仿,以至于“观无结果,学无致用”。化学知识多而杂且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使得大脑的信息杂乱无章,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遗忘非常明显。这些处于无序的信息难以在运用时被激活,以至于学生会感到“翻开化学书本什么都懂,合上书本什么都记不住,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的现象。

对策: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教学生如何预习课本,如何听课做笔记,作业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错题进行归类整理等。通过老师的反复强调、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素质的障碍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化学知识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化学教学的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造和创新,为学生造成学习上的诸多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如难点过于集中,讲课不能通俗易懂.教材重难点处理不当,简单问题复杂化,重难点问题简单化.把新授课变成复习课,随便加大知识容量.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搞题海战术,随意加大训练的难度,使学生负担过重,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