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学科必备知识

地理学科必备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5:43: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学科必备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学科必备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高考改革;地理学科;素养培养

在高考改革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不断提升,所以在相应的课程改革中,也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突出位置。对于地理学科而言,现代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地理知识技能的应用,还有地理学科素养,这种素养相对于具体的地理学科知识而言更加受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性和发展性的,所以说在面对高考改革时要更加关心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我国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做准备。

1.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认识

各个学科素养结合起来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素养,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的针对学科的一种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针对地理学科而言,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地理知识掌握的一种方法,这包括一定的地理意识,使得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涉及地理知识时能够找到学习并掌握的方法,这种地理学科素养是人在今后成长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地理学科素养需要在具体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而养成,包括方法、技能、情感等,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地理学科素养。地理学科素养绝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对地理基本书本知识的记忆、背诵或对地理考试试题的简单答复。

2.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在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人才的要求变得不一样了,教育要想适应发展趋势,就必须对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人才,学科素质是人才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基础教育方面做好,才能为今后人才培养做好准备。中学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这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运用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去学习,不断完善学生自身,同样地理情感和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更加实际一点说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在高考地理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具体实践

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对整体素质提升需求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要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拓宽学生的培养途径,这样才能适应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

(1)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不注重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相应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明确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所以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时,要多举例子,特别是要注重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事事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体会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明确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情感,对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例如,在进行地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我国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防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地震的来源等,扩充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改变教学理念,发挥科技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效率低,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教学中,所以就要对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转变,结合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使其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引导的方式,先让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在相应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专注,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同样拿地震教学举例子,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地理,培养正确面对和预防地震的意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结合视频文件,模拟地震发生的情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形成以及其原理,这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3)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素养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同样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想学的或感兴趣的知识,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同时老师也可以采用问题连续问答的形式,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发现地理课堂学习的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出图片,让学生设置问题,找出这个图片中哪些是考点,最后再将例题所问的问题给出答案,对于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先讨论,对于错误的答案,一步一步指引,不要全盘否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成因;学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4

[正文]: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的综合成因分析

1、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正确的认识

由于中考地理分数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副科”,如此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学生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差,举一反三能力,思维变通性差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包罗万象,客观上要求思考问题要全面,有逻辑性。学生作业和试卷反映出其思维不全面,深度不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分析“三大火炉”的成因,只答出自然的原因(副高控制和河谷地形),而如工业的发展大量废气的排放等人为的因素就很少涉及,思考问题不全面。再比如:课堂上我们分析了新疆棉花种植的区位,考试中出现德干高原种植棉花的区位,很少有学生答对,说明其知识的迁移,变通性差。

4、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前苏联地理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可见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还有的学生看图,就眊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地图的色彩美,线条美。而不知道怎样看图,看地图的什么内容,又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信息。所以,导致学不好地理。

此外,由于初中地理教学薄弱,导致学生基础不牢,再加之学生知识面狭窄,其他相关学科(立体几何,理化生)知识欠缺等原因,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地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特别是对文科来说,地理是高考科目,是制约文综成绩的瓶颈。所以,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学好地理。地理教师义不容辞地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会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熟练把握教材,注入教学新思路

(1)要牢牢树立现代教学中的“高效”观念。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高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到教学课堂中。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实,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

(3)充分利用实践活动。现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话题。利用好这些材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人的,也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消极情绪,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

3、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第3篇

新课标出台后,地理教学逐渐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中解脱出来,如何上好地理课,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成了热门的探讨课题。要实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寻求地理教学的突破口,就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成见,改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能自觉地去探究这种事物的奥秘,并在探究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教师要改变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地理知识。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一直认为地理是一门抽象无聊的学科,这是值得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其中运用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可小觑,它可以有效缓解因教学内容难度大而给学生带来的紧张、畏惧感,能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首先从心态上得到放松,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讲课的激情

有些教师讲课枯燥无味,学生很难激起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及时的给自己充电,扩充自己的地理知识,争取走在地理学科的前沿。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才能将地理内容讲授的丰富多彩。另外,教师要培养讲课的激情,激情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应该经常改变自己,要养成站着讲课的习惯,声音洪亮,放得开,不拘谨,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更容易专心于教师的教课内容,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4篇

一、完整的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贯彻这一目标是因为它是学科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地理 学教育大纲为地理学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有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学生的 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大纲》基础之上,才能使目标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中学地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 展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各科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于知识教育,必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要调动各种因素,讲究教学艺术,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满堂 灌”,运用“启发式”等方法,为学生构架有条不紊的合理的融汇贯通的知识体系。地理知识教育对地理学科 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基础,如果除却知识教育,那么,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 便会失去基石,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能力培养,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目标教学的一大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 教学过程。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 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能力,并初步具有 自学地理的能力。”这是打开地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 受益。

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忽视其中的任 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 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 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这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目标。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首 先要实现从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化。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教学目标, 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捷径。

二、达标教学过程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标明确之后,达标途径的确立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学中要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做到教学相长。

(一)认真执教,作地理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理课在中学各科中处于不利地位,但面对漠视,作为对地理学有较深刻理解的 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一往情深,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自己对地理教育事业挚着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热 爱地理科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爱好的。

(二)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应用多种媒体(如幻灯、录相、图片、讲座、版报等)、针对性实体(如地理模型、自然现象等)和难度 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高中地 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人——地关系协调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 、人生观教育;初中地理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眼、手、口、脑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转贴于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完整性学科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是战术性教学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 确定目标,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实施。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初中地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22

素质教育的提出旨在改善传统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如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而初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理应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底。初中地理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是兼文科、理科于一身的科目,初中是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习该科目能够使学生初步接触宇宙、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保护、地域特点等学科知识,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但目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于新学科具有新鲜感,随着教学的深入,新鲜感渐渐消失,不再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地理学科知识凌乱复杂,知识点很多,有很多需要背诵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且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关键,未受到教师的重视。为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将创新教育融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创建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育真正有利于学生,以下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新模式创建提出的几点方法与建议。

一、初中地理创新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重要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情感。创新意识是指进行探索创新活动的欲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进行探索创造;创新情感的培养是指创新的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的培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在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地理作为文科与理科兼具的学科,也具有较强的思维性,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成鼓励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老师发挥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学生发挥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发现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初中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将创新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繁多,但其自身有趣的知识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不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乐趣,作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初中地理是学生接触自然知识的途径之一,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地理学科的知识本身就很吸引学生,认识地球和地图、海陆变迁、世界气候时,可以借助适当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深刻,地球仪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学习工具,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七大洋、五大洲、经纬网、海陆分布等知识时,学生可以事先通过研究地球仪对知识有一定的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对不懂的知识认真学习,不放过一个知识漏洞,同时也要利用好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目前世界的形成过程、火山的形成等知识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同样也要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满堂灌”的上课方式,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堂模式教学成果一般。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研究,采用地理知识抢答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知识抢答的环节,进行知识的再复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还有很多,但学生学到知识是关键,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2.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利用一些课堂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显得十分重要。生活中有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境保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制定时间目标,进行明确分工,在对知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与迁移。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初步认识社会现状,对我国的环境和资源有着客观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进行分组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与同学合作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帮助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实践中,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共同将任务完成。开展地理实践实践活动,除了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之外,还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活动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型的人才,这对于培养人才的各级各类的学校也提出巨大的挑战。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各个学科都在稳步进行着,其中一门必修课地理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已然成了高中地理教学进步的一道绊脚石。本文介绍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动态及所存在的典型问题,浅析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动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基础科学化等方面表现出综合为一体的趋势。在高中地理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方面,不仅要求其掌握人与地理协调发展的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地理空间,还需满足学生动作能力,让他们参与到地理设计与发展之中,培养他们积极的思想“今天是学生,明天是公民,未来可以使用地理知识来指导行动。”在整个知识系统方面,空间结构是构成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符合现代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表现在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全面发展上,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也是高中地理课堂的目标之一,所以,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将思想品德教育纳入高中地理教育之中。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依然老旧

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与发展,一些教师也知道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但是许多教师对此仍不够重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没有将新的理念应用于课堂之上,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本质,依然是“输入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得课堂效率极为低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学习,会导致学生厌学、偏科等严重问题。很多老教师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味进行传授知识,没注意到学生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焕发出学生潜在的才能。高中的地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它既有较深的理论,也有实践知识,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反观现如今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几乎忽略了地理学科与实践联系,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基础知识理论,并没有去深入剖析所学地理知识背后的意义。例如,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有些教师也就仅仅教荒漠化的防治以及西北地区荒漠化,教学知识单一,没有将知识内容扩展衍生,仅限于书本内容,学生就会对此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地理学科渐渐失去兴趣。

2.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之间衔接不紧密

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相比有两个大的不同,高中的知识内容结构与初中知识内容结构有很大的区别,既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加深;在能力方面,高中地理的学习对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维方面一般有: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及自学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对高一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把握好衔接,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好衔接内容及要求,没有及时转变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的看法。

三、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重点突出必备知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衔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一定要有衔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复习的内容。如学生对于地图的掌握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学生不会看图,不知道怎么看图,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有几大洲,各大洲的具置更不用说了。初中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看图,只是教材上的几幅图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使用挂图而已。在读图时,学生没有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知识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图册,平时培养学生读图、认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弥补,例如,我在讲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时,我把初中的有关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通过地球仪演示及板图画出来,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等,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在讲述地方时和区时的时候,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讲述的时候能知道在哪些地方适当加深,做到心中有数。

第7篇

【关键词】地图 复习 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2-01

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学的重要手段,地理学的最大特征是运用地图、图表、图片的方式来表达地理空间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的过程。考察考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分析地理特征总结得出结论,地图在考试过程中作为地理考题的敲门砖,对图的信息读不懂,往往得出错误的答案,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学科的考试成绩。根据教学实践得出:

一、地图三要素

1.方向

方向就是明确告诉学生一幅地图的方位,一般的判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考题中的地图会改变方位标出另一个指向标,初中学生在缺乏方向感的情况下错读方位,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根据指向标建立方向坐标体系,转动到遵循一般的判读方法去。

2.图例和注记

是用符号来表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表达地理事物所在的位置、数量的多少、发生的现象、地理事物的变化等;注记是用文字或者数字直接标注在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3.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以图形结合文字、数字表示,一般绘注在图廊的下方中央。其中以数字表示的为数字比例尺,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以图形表示的为直线比例尺。在地图中,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缺乏,只有从基础的要素进行认识,才能掌握看地图的方法。

二、应用区域地图轮廓巧记地图

在近几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常常把地图和图表作为地理学科综合题的突破口,通过图形的形式呈现地理事物信息。教师在教学及复习中应加强对地图剖析和图表信息的解读,锻炼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利用好课本中的地图和配套教材的填充图册训练,使学生从课本读出信息,并运用到地图,把地图的信息回归课本,提升学生对地理事物所在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智能,对地理科学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巧用地图,方便记忆,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节中,记忆各省级行政区图是本节重点、难点。先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像威武的雄鸡,云南像展翅的孔雀,山西如一片树叶,陕西则是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台湾似香蕉等通过这些联想记忆,加深学生对地图轮廓的记忆。再给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就知道了位置,为地理学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重点知识为复习体系,构建知识框架D普,提高知识整合创新能力

地理试题中的考点、重点集中在认识地图,了解地理空间。地球自传和公转、天气现象、工农业发展变化、资源、社会生活、气候变暖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学生是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做到学以致用。根据题目的变化,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以课本原理为基础让学生读懂记牢地图,做到图文结合,把原理运用到地图分析,把图形的信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构建出知识体系,才能达到提升学习地理的技能。

四、认真研究《云南省初中学业会考地理考试规范》图文结合讲授法

考试规范是教师上课复习的指向标,是评估教学实践的测量,是作为升学的参考根据。用图形图表结合文字讲解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进行复习,在区域中找出差异和共性,如英国和日本相同点,都是亚欧大陆岛国、中纬度沿海发达国家;不同点:英国是大陆西部,海洋性气候、资源丰富、以畜牧业为主;日本是大陆东部,季风气候、资源匮乏、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以类似的方式比较区域地图可以让学生对图中所承载的信息进行深入而清楚的认知,为学好地理学打下基础,在考试过程中得心应手,获得优异成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领会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的价值,培养创造能力。把握每次上课的效率,规划对知识的复习结构,优化教学手法。系统性复习,夯实学生知识基础,以到达良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伍惠萍.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 2011(12).

[2]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张洋.石万凤.地理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0-07-05B08.

第8篇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地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34-0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地理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的这种目标和理念,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学习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则是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地理学科特点和高考新动向,注重从以下角度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过程实质上是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它包含三个不同水平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第二层次是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第三层次是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重视区域地理学习,重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区域地理的教学不要纠缠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地理特征,而是要重视将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作为问题的情景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归纳信息中所蕴含的地理特点、地理规律等,并利用已经学过的高中地理原理知识去分析这些特点或规律形成的原因。

2、 要加强课堂实战训练,提升学生地理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教学中必须将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课堂中必须通过课堂典型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主动养成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及时反思和总结,以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题干是做选择题的第一步;解答综合题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资料,不遗漏点滴信息;平时要改变“单纯做题、只对答案、不加分析”的做法,并注意跟据近年试题总结不同的答题模式,如空间定位—描述特征---分析人地关系---提出建议对策等;要让学生多看新题,获取解决新问题的体验,形成答题策略。

二、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图,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地理模型、教学挂图、 地图册、版图及填充图册等,简化课文的长篇叙述,以图代文,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常,教学中通过地图的分析练习,能让学生掌握好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把文字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的习惯,促进其在地理学习中读图、析图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非常注重立足地图,加强地图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熟练读图、填图、绘图和运用地图信息,从中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例如,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等这些都离不开地图。对于教学中遇到的所有地图,注意从引导识图、析图的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步引向深入。读图的程序:读图名、读图列、读坐标、读数值等。读图的方法从构图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分布、疏密、递变等看比重、看联系、看结构、看规律、看变化,无不要通过阅读地图来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自由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并且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核重点)建立正确的联系。例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呈现方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等,考核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规律。只要引导学生把握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并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联系起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另外,“认识”和“说明”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如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是什么”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掌握,而“为什么”则强调如何运用知识,所以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都离不开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普遍感觉到试题量太大,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究其原因,一是普遍基础不够扎实;二是答题速度较慢,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三是答题技巧不佳,让一些“死钉子”题耽误了自己许多时间……。最后只好匆匆答题了事,这是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