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

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5:43: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

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策略;

一、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个专业,有着独特的专业特点,幼儿教师在幼儿性格培养和启蒙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培养的幼教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前教育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构建多维内涵的音乐课程体系。

二、现阶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蓬勃的发展,但是尚未形成准确的定位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主要是受西方音乐学的影响,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中国文化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定位。我国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对文化基础这一方面并不重视,只有构建起良好的人文基础才能实现学前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十分的合理。我国音乐理论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我国主要是模仿西方的音乐理论,缺少母语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要加大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课程。最后,在音乐课程的定位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促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发展,只有加大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为内涵的构建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学前教育也在迅速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学前教育的目标定位也要有所调整。第一,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熟练的掌握从事学前教育所需的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让学生将音乐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的了解音乐的实际内涵,最终实现音乐和生活实际的统一。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有音乐审美能力还要有音乐的创造性,音乐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构建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就是构建具有多元化、多方面的丰富多方面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促进中国学前教育音课程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如何构建学前教育多维内涵的音乐课程是当前许多教育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有所不同。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不仅仅要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知识,还要融入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

(一)融入中国的音乐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与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你能够弘扬我国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准确定位。我们只有掌握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精髓,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也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应该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点,将民族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到一起,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一些民歌和传统戏曲,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母语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方向。学前教育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因此,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满足专业的实际需要。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要以终生教育为原则,促进学生养成持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结合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不可以改变的趋势,音乐教育也不能离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就必须与世界多元化文化结合在一起。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不仅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形成一种包容的态度。

(四)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化促进了世界的多元化。信息化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就必须与信息化结合起来。通过将音乐课程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能够展现出新的活力。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充分的利用了信息化的便利条件,不断的变革教学模式与教学的内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一个沟通的网络平台,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视频、音频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音乐的内涵,更加真切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信息化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多维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课程,应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音乐认知和学习的多维化。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的多维化的构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和音乐的专业技能,还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设置的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更受重视,文艺方面被轻视,一些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能培养好音乐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缺少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的内容显得陈旧,所选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些导致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方面对教学方式及教材的选取还有待完善。

最后,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要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课程这一途径实现,即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素质养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中心的,而在学生就业来看,许多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没有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但现状表明还是存在问题,探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普通的中学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程度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招生方式上学前教育专业相应的放宽了其招生限制,不需要专业性测试,因此,许多素质并不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被扩招进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的专家较少,标志性的成果也不多,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一)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面应包括的课程

设置键盘课程。所谓键盘课程是指一系列的演奏课程。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等演奏技巧,结合理论基础教授,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对作品进行鉴赏后,将钢琴、电子琴等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弹唱、儿歌的即兴伴奏、儿歌作品的分析以及儿童打击乐的编配等内容结合起来,为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儿童打击乐是既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开展节奏教学的好方法,由此,应将键盘课程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设置声乐课程。设置声乐课程是要将声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习与儿童如何合唱、排练等内容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来。声乐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如独唱、合唱以及视唱练耳等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声乐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好节奏感、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展。

设置基本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课程。没有专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在学习键盘乐器,声乐等方面总是显得不能全面理解,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主要锻炼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等乐感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显而易见在对键盘、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上有着它的积极促进作用。

设置艺术综合课程。所谓艺术综合课程,主要是包括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以及儿童舞蹈编排、美术、手工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各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教育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的属性

第一,应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强化音乐领域内各门课程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开设或交叉开设,浪费资源,还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渲染,使学生们体会生活、审美以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无疑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享受音乐、创作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对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的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将音乐和其他课程,如美术、文学等,相互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突出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音乐课程,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即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掌握的理论基础、基本素养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有无差异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充分支持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学前教育教学;教学设计

在传统学前教学理念中,对于儿童的认识,大都是基于成人的角度定义儿童,没有从儿童的角度深入挖掘儿童的内涵,这种理念是存在很大误区的,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实际学前教育中,很多幼儿教育课程呈现显著的小学化,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也是在于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因而,作为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现代学前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设计现代学前教育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现代学前教学理念的含义分析

学前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对幼儿教育的基本认识,具体来讲就是对幼儿能力的认识,对幼儿天性的认识,对幼儿差异性的认识,对幼儿权益观念的认识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主要特点为:第一,明确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本身是幼儿,不是成人眼中的幼儿,这是卢梭的重要思想理念,也是现代学前教育观念的核心。因而,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尊重幼儿的不完整性,保护幼儿的权利。第二,尊重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时期的天性是没有方向性,而环境因素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影响着幼儿天性发的发展,所以,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健康发展。第三,强调了幼儿的未成熟性。对于幼儿来说,未成熟性是其本质属性,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强调儿童的潜能,虽然存在不成熟性,但也并非无知无能,所以不能过度解读幼儿的潜能,而是认识到幼儿存在的不成熟性,以免过度对幼儿实行知识教育。

二、学前教育教学设计中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以及课程实施设计的内容,在学前教育教学设计中,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内容中。1.教学目标要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在学前教育中,教学目标影响着幼儿的实际学习生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学前教育都呈现了明显的小学化趋向,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指向具体的知识细节。这种教学目标没有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个性,所以,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在现代学前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应该是和幼儿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的,能够满足幼儿对实际生活要求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幼儿本身的主体地位,在理论建构中融入幼儿的生活。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首先,教学目标必须和幼儿本身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教育目标必须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社会经验来构建有效地相关知识体系。第三,尊重幼儿本身的兴趣爱好。2.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建立课程内容。在现代学前教育教学理念下,学前教育需要改变以往由知识而生的观念,而形成因经验产生的观念,不再让幼儿进行超负的知识学习。比如,在实际学前教育教学中,有些幼儿园开设了很多的兴趣班和读写教学内容,要求幼儿每天要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完全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经验。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学前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设计就必须以幼儿为中心,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征进行。在幼儿时期,人们的行为表现一般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形象性和直觉性,所以,对抽象符号的接受能力比较缺乏,如果采取过度的理论教学,就会和幼儿的认知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现代学前教育就必须选用真实的材料内容,设计出和幼儿身心发展高度一致性的活动内容,这样幼儿就可以通过已有的直接经验,感官体验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进一步成长。3.课程实施注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本身就存在活动的本能和天性。在实际活动中,幼儿会获得一定的必要经验,从而促进发展。然而,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着活动效果。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完成某些学习。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生活、游戏和工作三部分内容。其中,游戏是是主要活动内容,因为游戏最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最能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一般都会体会到无拘无束的感觉,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所以,在现代学前教育理念下,学前教育的课程实施需要注重游戏方式的运用,提高活动效率,让幼儿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级教育都在进行相应地改革。学前教育中,很多工作者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知存在误区,影响了学前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个性,不揠苗助长,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琼.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8):90.

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通常指学校通过参考现实社会对此专业的需求和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所开设的学科门类、教学科目和学时数。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制定的。以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因此艺术课程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课程。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拥有工、文、理、经济、管理、教育等学科门类,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宗旨。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师资。学前教育学已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常州工学院已与20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便是其中之一。VIA大学学院是丹麦一所覆盖了整个日德兰半岛核心区域的公立高等院校,同时也是丹麦最大的大学和丹麦第三大高校。社会教育学院是丹麦VIA大学下设的6大主要院系之一,主要承担教师培养、社会学、继续教育以及幼儿师资的入职培训课程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处在探索阶段,特别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如何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合作,加强对丹麦课程设置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和改革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设置。

1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1)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的构成(以2011级为例)包括有通识课程模块(必修课)、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实践实习)等四个部分构成。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都设置为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常州工学院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主要有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等。学制4年。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从事基础艺术教育的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

(2)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丹麦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我国不同,幼儿教师由托幼机构负责管理,在入职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段的课程培训,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入职培训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完成。与我校合作的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就是为丹麦幼儿教师提供入职培训课程的大学之一。入职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有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课程(占30%);社会和健康领域学科(20%);文化与活动学科(40%);沟通、组织以及管理方面的学科培训(10%)。其中艺术课程包含在文化与活动学科领域,包括音乐、戏剧等课程。丹麦学前师资培训非常注重职业性技能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钢琴、美术、舞蹈、折纸、戏剧等艺术课程。学制3年半。

2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

根据以上图表两校艺术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

(1)从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上,我国的艺术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模块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两部分,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实习。艺术课程占总学时的18.8%,实习占总学时的15.6%。丹麦的艺术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也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习。职业技能课程占70%,实习占总课时的23.17%。丹麦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为期41个月的学习中,有38周安排了实习。由此可以看出,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设置大体相同,都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习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丹麦的实习时间和课时比例明显比我国实习的时间长、比例高。

(2)从开设艺术课程的内容上,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还开设了戏剧课程。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又将艺术课程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共分为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14门课程。主要是艺术技能类的课程,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选修课程相对较少。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只是将课程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大门类,没有再进一步划分,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包括艺术理论课程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修的如音乐、律动等艺术课程。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相对比较具体、细致,但艺术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

(3)从艺术课程培养目标上看,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师资。因此各门艺术课程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及课后小结。所有教学过程都严格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执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也十分明确,重点放在入职的实践能力上。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以此为核心。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都十分明确,都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能胜任岗位需求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在艺术课程设置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有很多相似处,又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实习课程所占的比重大,艺术课程内容机动、灵活有针对性,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思考

通过对两所高校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和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1)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设置都非常重视艺术技能的培养,而且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是幼儿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艺术技能的培养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支撑。目前我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还不够合理,特别是艺术技能课程与艺术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均衡。加强艺术技能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艺术理论课程,没有艺术理论的支撑,学生的艺术技能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钢琴考级通过十级,但即兴弹唱的能力、歌曲和舞蹈创编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艺术理论课程与艺术技能课程必须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十分重要。如将音乐基础理论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相结合,通过音乐理论指导学生即兴编配和弦,组织伴奏音型。还可以运用音乐基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的编创等。通过艺术理论指导和强化艺术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其次,进一步加大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相互渗透。目前我国幼儿园涉及五大领域的课程,艺术课程都涵盖在艺术领域的课程中。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如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幼儿嗓音的特点,语言能力、领悟能力、心理活动等多方面有所了解,这就需要与学前教育的其他课程紧密联系,如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学前教育心理学、师幼互动原理与技巧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彼此的渗透。一方面要加强艺术技能课与艺术教法课程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前教育各类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2)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内容都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这也是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内容零散,分科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渗透,选修课与必修课分布不均衡,必修课多而选修课少,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对艺术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拓展选修课,选修必修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加大实践的力度,课内课外结合。首先,整合艺术理论课程,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上不要求过难过深,以广博为主。因此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上,应注重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实用为宗旨,在难度上适当降低。根据幼儿园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整合一些艺术理论课程,开设艺术综合选修课。如音乐、美术、舞蹈三门史论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艺术概论。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三门鉴赏课程整合为一门艺术鉴赏。通过这些艺术综合选修课,让学生对艺术发展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拓展。其次,整合艺术技能课程,开设具有个性的艺术必修课,加强艺术课程间的联系。将开设的艺术技能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乐理、视唱两门课程整合为音乐基础课。手工、民间美术、环境创设可以整合为手工;将键盘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整合为钢琴即兴伴奏;将儿童舞蹈表演与儿童舞蹈编创整合为儿童舞蹈编创等。通过艺术课程的整合,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还要开设具有个性的,与幼儿园教学有机结合的艺术必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画、卡通画、儿童舞蹈编创等,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使艺术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最后,重视艺术实践的质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职业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实践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包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和每年一次的技能汇报演出。按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艺术技能课通常8~10人一起上课,每周两节课。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授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堂参与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应适当控制学生上课的人数,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增加学生的课内实践时间。课外实践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在每学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期间,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通过艺术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此外,在每学年一次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中,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的艺术技能进行综合展示。不断锻炼和拓展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实习要求,保证实习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内的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使艺术实践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入职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3)明确艺术课程目标,体现学前特色,具有创新性。应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转变观念,把重点放在入职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根据艺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幼儿园艺术教学实际,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通过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比较,我们发现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41周的学习期间,有38周实习。从第一年12周义务实践,到二、三年每年13周的有偿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也有明确的任务。包括实习讨论、获得报酬、前往学前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实习等,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很强,实习的质量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从大二开始每学期安排为期两周的见习、实习,从对幼儿园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幼儿园实习的目标并不够明确,目的性不强。我们可以借鉴丹麦的经验,在每次的实习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介绍和总结自己的实习感受。同时,及时与幼儿园沟通,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自己在学校艺术课程学习的不足。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以呈现国际化趋势,如何按照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已成为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通过我国常州工学院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指导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前教育师资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侯艳.丹麦学前教育教师入职培训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1(02).

[2] 高润,崔映芬.北欧五国学前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

[3] 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4] 刘璐.童话王国丹麦的学前教育概况[J].教育导刊,2009(3).

[5] 孟雅杰.中外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

[6] 王贺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J].世纪桥,2011(7).

[7] 郑建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2:12.

[8] 张建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6).

[9] 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03).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目标;问题;方案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目标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向,同时也是对教学工作的定位和实施。目前学前教育的基本研究方向就是课程目标的实施。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目标理解不清晰、贯彻力度不够、对目标实施过程不关注、缺乏学前教育隐性课程等问题。因此,探讨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中的问题

1.教育目标理解不清楚,贯彻力度不够

儿童教育的起始阶段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具有启蒙教育的特点、导向性、基础性等。儿童在学前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其基本的生活能力、适应学校环境能力,养成潜在的学习意识。在学前教育中注重的是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和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实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理解得不够清楚,对儿童的培养目标理解得也不够到位,在进行课程内容实施和选择过程中,没有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和身心特点对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即使选择了适合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对其贯彻的力度也不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2.混式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深入,相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而言,新课程目标下的学前教育发展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成绩作为学生考核的一种标准,但绝对不是唯一标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培养的重点。但是在现阶段学前教育中,仍然存在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教师更应在引导儿童完成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独立思考问题,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缺乏对学前教育隐性课程目标的关注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多为教育部门要求课程,但是相关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并不健全,这样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阻碍了儿童全面综合的发展,学校缺乏学前教育隐性课程的关注是不利于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的。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策略研究

1.明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加大实际贯彻力度

为使学前教育能健康的发展,明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并加大实际的贯彻力度是其重要的基本保障。作为学校学前教育的教育者,教师和学校都应该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有清晰的了解,并能用实际行动实施课程教学目标。在经过详细阅读学习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目标实施标准后,应响应国家的号召,针对儿童的成长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儿童发展目标,以这个发展目标作为儿童系统发展的指导性方向,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身心、道德、智力等健康全面的发展,实现课程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2.关注学前教育目标实施过程

在学前教育目标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对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关注的较少,造成课程目标的流失,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加大学前教育目标实施过程的关注度,将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共同作为考核的内容,量考核的标准多元化,建立起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成绩评价体系更科学化、公平化,对儿童的成绩和能力有一个客观、正确、全面的评价。教师在实际的学前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3.发挥隐性目标作用

隐性课程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对学前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应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全面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对于显性课程来说,教师要做好对显性课程的发展,而对隐性课程来说要做好对隐性课程的发掘,促进儿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发展。学前教育是儿童学习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启蒙阶段,对儿童长远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加大实施力度、提高目标实施过程关注、发挥隐性课程作用等老促进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实施,保障学前教育的课程实施能达到预期效果,推动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牛志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4]杜小红.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6(2):246.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欣赏;设置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材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音乐基础比较薄弱。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材还比较匮乏,主要使用的是音乐专业书籍,这些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教材内容没有结合幼师特色进而体现侧重性和实用性,因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并不适合。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年来,尽管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探索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但总体而言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办法。多数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视唱练耳、钢琴、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等课程,由于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因而音乐欣赏课程分配的课时较少,音乐欣赏课程表现出学生多、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

三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知识,进而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融合;教学活动没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没有随着学前教育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学生综合能力不能较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主要具有以下好处:

一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开启音乐艺术大门,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是人们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而进行的欣赏过程,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独特美丽,并伴随着音乐开展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是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音乐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人们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的徜徉。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既包括了对当代大众音乐作品的欣赏,同时也可以引入中外经典戏剧和歌剧作品,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欣赏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能够通过这些音乐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

三是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幼儿教师为主,而音乐欣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的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不会原文照搬教授给幼儿,但通过让学前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感受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思维和方法去看待音乐,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符合幼儿教育的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和笔者学习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发展: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学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积极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要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加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教学方法。要逐渐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导向,正确发挥教师在的引导作用,通过把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和表现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托网络平台,创设网络环境,把丰富多彩的网络音乐资源引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知识。

三是要坚持实践导向,强化体验教学。音乐欣赏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学生听是不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体验和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之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美,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欣赏,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第7篇

[关键词]中丹合作办学;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47 — 02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我国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1〕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我校自2009年起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在多年办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顺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而出台的重要文件。该文件是引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幼儿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高质量幼儿教师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机构科学地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我校制定人才课程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常州市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特殊需求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属于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常州市民及外国专家、技术人员、商业人士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艺术素养与双语教育能力要求较高。为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客观需要。

二、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品质和规格,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素起着统驭作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既要有扎实深厚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又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娴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艺术型与双语型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和双语教育能力,能胜任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变化。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结合长三角地区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我校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设置五大课程模块,包括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和隐性教育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其中重点增加了英语口语、英语会话、雅思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双语特色。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其中引进了丹麦高校的学前教育学、环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交流组织与表达、幼儿园课程、比较学前教育等课程,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学生视野。专业课程模块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主要包括钢琴、舞蹈、声乐等课程,突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艺术特色;同时还从丹麦引进了手工艺技能、戏剧等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主要是落实“实践贯穿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学生在3-7学期各有2周幼儿园教育见习活动,第8学期有8周教育实习活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则旨在使学生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 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平台,适时地将国外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聘请丹麦学前教育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到我校任课的丹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我校每位到丹麦进修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汇报;与双语幼儿园建立合作培养协议,建立学前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改革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借鉴丹麦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成功教育、案例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的幼儿园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观摩幼儿园实践活动机会;深入双语幼儿园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改革考试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施全面考核。例如课程采用小组合作的考核方式,撰写学期论文并现场答辩,考核时不仅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更加关注纵向评价,在艺术类生源素质较低的现实状况下,教育学生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努力做到起点相同,终点制胜。

五、 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环节

“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 〔2〕从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基地幼儿园实践模块。具体包括集中性实践活动、专业课内实践活动和幼儿园双语与艺术活动实践。集中性实践活动包括第二学期至第七学期的教育见习和第七学期的微格训练;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生双选会活动,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能力强化。专业课内实践活动是指在课程的课内实践学时中,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关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幼儿园双语与艺术活动实践是结合基地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双语教育活动、节目编排、环境布置等活动。第二,校内实践模块。主要是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学前教育实验室、微格教室、音乐厅、钢琴房、舞蹈房等场所进行的幼儿园模拟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更广泛的设计视角和更加娴熟的教学实践能力。第三,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十会一特长”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为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教、会用与会研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活动。第四,课外实践模块。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形成“两条主线、一个舞台、若干校园社团来推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两条主线是上半年举办文化节,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下半年举办艺术节,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一个舞台是每月由一个班级进行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此外,“崇师社”、“幼学社”等社团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第五,社会实践模块。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兼职,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六、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江苏省唯一招收艺术类(音乐)考生的专业,是国内唯一一所与丹麦高校合作办学的本科专业。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艺术特色,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素养,同时还具有较为突出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技巧。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二是双语特色,指在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办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能力。三是实践特色,主要是指在“实践贯穿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全过程”的理念指导下,建构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来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娴熟的幼儿教师职业技能,为提高学生职后的执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我们会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与完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当前,高等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了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国内各大师范院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大多数是由通识公共课、专业课及教育实习等构成,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又细分为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众多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设想和改革措施,特别具有典型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该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拥有言语听觉康复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龄前儿童概念获得实验室、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0~3岁早期儿童教养与潜能开发实验室、儿童游戏功能与玩具开发实验室、儿童综合艺术教育多媒体实验室等六个实验中心和38个实习基地。然而,作为众多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从生源、资金来源、受重视程度、师资配比、影响力等方面,与重点院校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作为服务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地方幼儿教师的生力军,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进一步地深入解决。学前教育所需求的幼儿教师素养及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对于0~3岁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为多见。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早教课程缺乏、早教人才培养缺失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早教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相关课程,成了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

一 地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早教课程的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课程目标是人才目标的具体化,课程内容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素质构成,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将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了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所差异。与重点师范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地方高师院校要培养学生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在其他有关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的相关工作。

以四川省为例,地方二本高等师范院校共有六所。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成都师范学院。较有代表性的是成都师范学院。该校教育科学学院开设了早期教育专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有特色的是“三块”。第一是基础模块,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第二是发展模块,强调培养专业的上岗技能,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第三是拓展模块,强调培养学生在未来五年的行业适应力和职场竞争力。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了大量的婴儿教育课程,其中0~3岁婴儿的保育和教育成为了全国精品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该校力求达成0~6岁贯通、院园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除该校以外,川内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虽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众多相同之处。以四川师范大学和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四川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课程为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作为地方的二本院校,内江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在专业课程中,又具体分为专业发展必修课程和专业发展选修课程。专业发展必修课程由美术与手工制作、乐理与视唱练耳、舞蹈创编、键盘器乐、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家庭教育咨询、学前卫生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游戏概论等16门课程组成。比较各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大致相同。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置早期教育方向,在课程中也鲜有涉及早教课程。

随着对学前教育的深入研究,以及市场对早教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作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和完善课程建设,以设置早教方向或者增加早教课程的方式,进一步实现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 早教课程设置的依据

在学科建设中,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任意而为的,必须要有其可遵循的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中早教课程的设置,既有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的需求,同时也应考虑社会对早教人才素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以我们的服务对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要的设计依据。

1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世界学前教育学科的深入发展,逐渐意识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索0~3岁婴幼儿教养工作的规律,探索0~3岁与3~6岁两个学前年龄段保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提高3岁前婴幼儿及家长接受指导率,成为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大环节。国外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美国在 0~3 岁早期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很多,涉及早期教育对儿童今后成长的影响,早期教育方案、早教的内容与方法,婴幼儿游戏、早期教育方案、早期教育指导方案等,这些研究成果对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见表1)。

大量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已经表明,0~3岁的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体现这一学科研究发展进程的实践需求。

2 社会对早教人才的需求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出生率的降低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人们逐渐开始重视0~3岁婴儿的早期教育。然而,在国内作为新生事物的早教机构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理论指导,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早教机构的教师缺乏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能力。虽然早教教师基本来自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只有极少数教师在课程学习中涉及0~3岁婴幼儿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很难区分0~3岁和3~6岁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差距,即使大部分教师在上岗前会接受在职培训,但培训仍然体现了零散性和临时性的特点。早教机构教师培养婴幼儿素质的缺乏,成为了大量亲子园等早教机构运营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众多早教机构管理者对合格早教教师的需求以及供需矛盾突出的市场现状,要求高师院校学前教育必须培养大量的适用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

德国的学前教育学者福禄贝尔说过:“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候,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取决于他在这一阶段的生活方式”。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早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0~3岁的婴幼儿作为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早期教育中也应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此,早教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了解0~3岁婴幼儿的体格发展规律,了解各阶段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创设合理的早教环境,联合家庭、社区、幼儿园,做好婴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工作。

三 学前教育专业早教课程的设置和评价

早教课程的设置主要依据学前教育学科的逻辑顺序、社会的需求以及婴幼儿发展的特点。在高校,早教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

(一)早教课程的设置

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开设基本上能满足专业学生对培育3~6岁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对于大多数当下开办早期教育专业条件不成熟的地方高师院校而言,开设早教方向,进行早期教育课程的选修,是比较理想的改革方式。早教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和课外见习、教育实习这两大环节中。

1 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早教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早教教师的合格素质。因此,了解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特点开设保育和教育的课程,如婴幼儿生理发展、婴儿心理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等,应该是早教教育专业方向选修的重点课程。此外针对地方特色,还可以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早教课程,如婴幼儿游戏活动课程。以四川省为例,川内各州市虽然语言上存在细微差异,但“大四川”语言基本在省内通行,因此,编撰富有四川特色的语言游戏活动,一方面使学习内容与生活贴近,引起婴幼儿的亲切感,同时也成为传承乡土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

此外,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中,一定要注意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注意先设课程和后开课程的前后衔接,使得0~6岁的儿童课程得以有效衔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获得整体性发展。理论课程设置的目的即是为了让学生了解0~3岁婴幼儿教养工作的规律,实现0~3岁与3~6岁两个学前年龄段保育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提高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提高3岁前婴幼儿及家长的接受指导率。

2 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早教课程较之于其他课程而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由于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岁到22岁的青年群体,缺乏对0~3岁幼儿的感性认识,空中楼阁的理论构建必须落到实处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在早教机构见习,参观亲子园的教学,体验早教工作人员的社会角色等,就成为了早教课程实施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教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重上应基本做到“”分。

这两种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模式并不是过去从理论到实践的单向度方式,而应该采用循环模式,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在理论中提升实践能力。

(二)早教课程的评价

早教课程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既包括学科发展的标准,即0~3岁早教课程必须与3~6岁幼儿园课程进行自然的沟通和衔接,使整个学前教育课程实现一体化。另外还包括学生发展的标准,学前教育者除了是幼儿园师资,还应具备社会工作者的责任,0~3岁的早期教育以它的灵活性、社会性、指导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在早教机构,教师要学会如何面对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要有较强的亲和力、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深入家庭指导时,要有丰富的婴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儿童的表现做出判断,使家长产生信服感。早教机构对人才的满意度同样也是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的评价标准。

应该说,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一个有着共同教育价值和理念的共同体的建立。政府、社区、幼儿园(早教机构、亲子园)、家庭、教研部门等,都是其有效运行的主体。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合格早教师资的教研主体,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中早教课程的设置,强化早教课程的实践环节,本身就是教研部门针对市场对人才需求进行的适时、有效的课程调整,这不仅对完善学科课程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早期教育共同体的良性运转,推动地方早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兴.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及专业课程设置[D].三峡大学,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