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5:43: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双语课程;课程质量;监控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一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为适应新的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很多高校立足本土,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在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为适应外贸交易急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开设双语课程之后,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质量监控。而要保证课程质量,必须对其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考虑开设课程的学科适应性,正确选择教材和合理配备师资,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质量监控,及时收集信息并反馈。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双语课程的价值选择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而不是纯粹的外语语言习得。《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下的定义是:The use of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意思是在学校用第二语言或者是外语进行学科内容的教学。在本质上,双语教学是将外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而不是“语言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平衡地掌握中外两种语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使用第二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开设双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并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二、充分考虑开设课程的学科适应性,建立严格的双语课程申报审批制度
为确保双语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双语教学的学科适应性。所谓“学科适应性”是指综合考查校情和学校各学科门类的特点,规避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开设课程需要有学术成长点和适宜的学术生态环境。2001年《意见》中提到,“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就是考虑双语课程开设的学科适应性。一般来说,除了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之外,更重要的是选取本校的优势学科、重点专业,或精品课程来开设课程。因为双语课程不是随便可以开设的,牵涉到师资的配备问题、教材的选取和建设问题、学生的外语素质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严格的双语教学申报审批制度,凡是申请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需填写《双语教学申报表》,由开课院系组织对双语课程进行试讲,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必要的资格认定和资质审定,包括教师授课及外语能力、教材、教学大纲、教案、相关课件、习题等,并填写审查推荐意见,报教务处审批。
三、严格遴选、适当培养双语课程师资
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做好双语课程师资遴选工作是保证和提高双语课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双语教学师资遴选工作可以通过外语笔试、面试测试(包含听力口语)等方式进行,一般来说拥有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以上证书、并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能申报双语课程。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不出双语课程主要是受师资条件的限制,但是缺少双语课程容易使学校所拥有的学科与国际前沿知识脱节,无法赶上当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使科研水平严重滞后,因此建议采用严格的师资遴选与双语师资培养相结合的制度。
一是聘请通晓汉语的专业外籍教师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流利使用外语授课,能完全具备双语教师的资格。但是这种情况只对财力雄厚的高水平大学比较适合,一般的普通院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是以呵持续发展观和国际视野来办学,培养双语师资。没有稳定的双语师资来源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青黄不接。为此,有必要在师资的源头上下功夫。一般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如: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对师范院校和外语院校就读的学生在高年级分流,使那些有志于双语教学的学生辅修外语或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跨科(原专业是外语)报考的研究生中选拔双语教师等。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为高校输送双语教师。培养双语师资,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不在省会城市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比较合适。
四、合理选择教材
经审批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由任课教师及开课院系选择适用的外文教材、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外语掌握程度自己编写外文讲义。根据教育部规定,双语教学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课时达到了该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鼓励选用教育部组织引进的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能反映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发展趋势,还能让学生接触到原味、地道的外语。但是,由于双语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之问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相互之问外语水平的差距也比较大,所以在选择外语教材时要慎重考虑。一般来讲,在重点大学,如“985”“2l1”的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好,可以选择教育部组织引进的原版教材;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院校,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写双语课程的教材或讲义
五、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在审批了申报材料、认定师资和选取教材之后,就可以开设双语课程,但是开设双语课程只是万里的第一步,要真正的保证教育质量,要把重点放在课程的过程监控和效果的评价上面。本着向管理要质量的原则,对于开设的双语课程进行评价。
首先。是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评价。教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双语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设计相应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由学校派出督导听课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设立备课情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五个一级指标,在备课情况的一级指标下主要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等二级指标赋分;在教学态度方面,主要对于按时上下课、上课时关闭通讯工具、衣着得体、仪表端庄等方面赋予分值;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教学信息容量、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时间分配等赋予分值;在教学过程方面,根据语言的流畅性、清晰度、逻辑性、教学方法等方厦赋予分值;最后在教学效果方面,根据师生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赋予分值。其次,在学校网站,建立相应双语课程评价的网络平台,分“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由学生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并开设双语课程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留言,提出改进双语课堂教学的措施。再次,通过设计学生问卷表来调查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效果,也相应地建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做好统计分值的工作。
六、建立通畅有效的反馈机制
唐朝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在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之后,教务管理部门统计处理,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相当于给教师一把明镜,教师拿到镜子,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发扬,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扬长避短,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双向评价;评价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84-01
一、双向教学评价的概念
双向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程序的困境
管理学课程在数量、学生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如何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自我评价,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众多管理学课程学科带头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管理学教学质量及监控机制的落后与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管理学课程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走的是普通学科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
2.教学过程监控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3.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学科的模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管理学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上述缺陷的存在必然会制约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其健康稳步发展,也因此必然使得管理学在质量管理方面必须围绕管理学课程教育的特点进行全新的质量管理改革。
三、管理学课程评价程序确立与结果的运用
(一)教学质量考核的组织结构
建立院级考评小组,负责领导、部署、协调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和监控工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应由“督导室(专家)评价”“系部教师间评价”“教务处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五部分组成。考评小组主要从个人品质与任务指向的完成情况来制定各项指标。
(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的实施
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教学过程动态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向教师全面、正确地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为教师的聘任等提供依据,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制定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程序:
第一,学生评价
当每学期中教学检查后,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在校园网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把填写好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投入“教师评议箱”中,由教务处负责收集、登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为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评价,学院将给评教准确的学生一定奖励。
第二,院督导组评价
院督导组每学年对每位专任教师随机听课堂1~2次,每次听课有2名以上督导组成员共同评价,填写“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交教务处记录、统计;
第三,系(部)教师间评价
系(部)教师每学期对本系(部)任课教师随机听课堂1~2次,每次听课由教研室成员共同评价,填写“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由系(部)教秘书汇总统计。
(三)教务处评价
教务处根据值班人员对教师的教学秩序的执行情况及监控中心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监控的结果给予教师评价。
(四)自我评价
教师本人从主德、能、勤、绩等方面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
(五)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各系(部)教学秘书在学期结束前,将每位任职教师的学生评价、系(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的分数,分别按0.15、0.2.0.1的权重,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再结合督导组评价与教务处评价,按0.3与0.25的权重给与综合评定。教务处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个人。评价结果一式两份,一份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另一份交各系(部)存档。
四、结果运用
古人云“为政之要,贵在用人;用人之要,贵在考核”,而考核之果贵在运用。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其他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大不相同,因为管理学课程本身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学生本身、企业部门、政府等,所以设计结果运用时,必须协调各方面评价结果,达成共识。基于管理学课程的特殊性,结合与基础课、其他专业课程的沟通确认,将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主要运用在以下5个方面:
1.岗位编制。根据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优秀的优先增加岗位编制,考核结果差的不增加或减少岗位编制。
2.人员任命。对绩效考核结果较好的教师优先提拔专业带头人,考核结果差的不提拔或者降级处理,等等。
3.资金拨款。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拨款的依据。
4.绩效奖金。为了能使奖励的分配能督促教师日常授课的良好表现,奖励的分配会直接与考核的结果挂钩。
参考文献:
当前,高等教育经过了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根据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高职院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应该达到以下总体质量标准:高素质,包括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法律素质;高技能,指的是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必须的技能;其他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等。
2 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生源素质高的情况下,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难实现的,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自1964年建校以来涌现出诸多成就非凡的杰出校友,在前些年招生分数一路走高的情况下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但在生源素质普遍低下的情况下,要做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对于像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这样以商贸、服务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生源素质降低给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以下突出问题:
①生源素质整体下降,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且分数低往往意味着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课堂教学改革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皆难以实施或实施后因学生无法配合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高职新生教学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在低水平状态下维持,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效。
②新生入学时分数悬殊较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分数相差可以从几十分上百分甚至几百分,差距悬殊。不在同一起点线上会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容易对教学现状不满,使教与学的矛盾难以调和。
③与分数降低同时出现的往往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降低。由于高考变得越来越容易,几乎是想上就上,容易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不需要努力学习、玩玩就可以上大学的思想,这种心态之下容易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加上受社会环境、教育偏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礼仪文明程度、道德素质都有所降低,不仅给学生管理带来越来越大的难度,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
这些难题的解决牵涉到三方:
显然,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人才培养工作的被评估者,“扁担挑两头”,面对两个服务对象之间“高要求”和“低起点”之间的“剪刀差”,承担着解决问题的重任:将起点越来越低的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用人单位质量要求的合格人才。
3 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教育部16号文所提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包含了对人才的显性质量要求和隐性质量要求。显性质量是在学生毕业时就能很快显现出的那部分质量(主要表现为课程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能力等),隐性质量表现为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内在素质提高方面,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些能很快展现出来,有些则要在工作后较长时间内才能逐渐表现出来。显性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硬指标”,是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必须具备的技能,其质量高低与培养对象本身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受生源素质影响较大。隐性质量是人才培养的“软指标”,通常不能量化但往往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既能够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又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如前所述,高质量的高职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树立符合以下要求的质量观:
首先,应树立“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观。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其入学成绩如何,都有按其实际情况接受合格教育的权利,也都有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发展的潜力。高职院校要正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不以学生成绩低而盲目降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反之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情况的前提下,以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力争提供使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提高的高职教育。在此原则下,建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生源质量的差异给传统的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对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来说,一刀切的培养质量标准显然不符合实际,过高则很多学生难以达到,过低则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兴趣、目标,影响整体质量。应以职业岗位不同层级的需求为依据,“因人而异”设定有所差异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挖掘自身的潜力,达到适合自身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从而适应职业岗位不同层级工作。
其次,应树立“素质与能力培养并重”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观。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偏重技能(人才的显性质量)的培养,而相对忽视素质(人才的隐性质量)的培养。实际上,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定明确地点明了人才的高素质要求,来自社会、企业的反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也证实了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在职业成长中的根本作用。对于商科专业来说,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在人才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更是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致认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性人才,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因此,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就定位在职业性与技术性上。随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四导法”等改革理念的推行,高职教育改革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教学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和企业、客户的直接触,要求具备良好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基础的能力。但是,由于管理学本身的两面性(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与其他课程的特点,使得它既无法像工科课程般可以直观地融入生产流程中,又无法像纯粹的文科般使用文字进行碰撞。因此,对于每一个管理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探讨该学科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高职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管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仍以口述加板书为主,教师讲授的时间大约占了课堂教学的一半或更多,有部分教师甚至一讲到底。这种“对着黑板讲天下”依然是高职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主旋律,教师只铭记“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忽视了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方法相对单一,这不仅影响教师教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流于形式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更完善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高职的课程教学中,可实践过程中却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只是照搬各类型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或套路,活生生地将许多方法和手段变成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处于第一线的位置,而学生只是接受教师咀嚼过的东西,并非实质上处于教学中的第一线。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尽管管理学的特点对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现有管理学课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多数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点在课堂中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但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相较于现场或动手实践,更加显得苍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为导向
1、完善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的课程都将“专”字体现在课堂中。但是近几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不少教育家提出:在“专才培养”的背景下,但学生无法成功就业,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的学生是否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素质来提升自己竞争力成了实践教学中更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管理学课堂采用的都是基础教学的手法,即仅仅将《管理学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随后根据专业的需要选择其他的课程(如《管理心理学》等)进行补充教学。如此做法确实适应了专业的需要,却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假如学生只掌握了部分的管理技能,却又无法在本行业进行就业,则从事其他行业时,竞争力会下降。所以,我们采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叶萍教授编著的《通用管理实务》一书,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的通用管理素质融入课堂,不局限于某一专业某一方向,而是采用基础技能的培育方式,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对岗位需求的衔接,让学生既能学到更实用的管理知识,又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加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
2、合理安排教学模块。参照通用管理体系,我们将课程分为几个模块来进行(见图1)。合理的教学模块才能将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编排。通用管理体系5大模块之间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层层递进,从思想到个人,进而推及团队、组织,通过这几大模块的串联,我们将管理学沿着点性管理至面层管理,个人管理到群体管理的线索逐步展开。分模块教学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管理学课堂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个过程授课的方式,而是以更灵活的形式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课程教学常规――将管理思想融入课堂。课程教学常规是教师为了规范课程教学而建立的一些教学管理规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好的教学常规,更能将过程教学贯彻到日常教学中。管理学归根究底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可以通过在班级里建立管理常规,让学生体验日常中的管理。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将教学常规等同于课堂纪律或者认为这些东西不用说明学生都懂,导致在教学中教学常规不明确或约束力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口头表述或订立制度等各种方式,将教学常规树立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体验制度的力量。例如可以订立“上课不准迟到”、“小组讨论时不准做其他事情”等关于时间管理的教学常规,继而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的体验展开探讨,将管理思想融入课堂。
2、转化教师的讲授――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单一的目的性教学,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的终点,所以常常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后面一直有人催着自己前进,而自己仅仅是被前进的对象而已。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实践机会。何况管理学作为基础课,以目前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一般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便开设,中学毕业的学生,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管理学的真正概念及应用。他们只是无意识地感觉到现实生活中接触管理学的机会很多,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还不能真正明白管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还不能真正明白,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也渗透着管理学的奥秘。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教师不妨在思想上进行适当的转换,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摆到教学的第一线。以礼仪文书为例,我们尝试着改变惯常的授课方式(即:出示例文(例文中有错)――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点评――正确范文),把这个过程交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完成。具体如图2所示(以通知的写作为例)。
3、善于使用倒推法――环环相扣,机会教育。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相对地,课前的预习或课后的复习工作也做得不是那么到位。在此情况下,如果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采用正叙法,学生容易走神,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削弱。古语云: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当前的状况了如指掌,却对当前以外的东西一知半解。所以,尝试着从现状入手,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以倒推的方式让学生像推骨牌一样环环追溯到产生这样现状的原因及其他因素,透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直接地体验、参透各个知识点,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施倒推法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最直观的现状入手,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而不能高高在上,简单地倒叙事情的发展,这样的倒推法,就完全违背我们教学的初衷了。
4、涂鸦式教学――充分发挥头脑风暴的魅力。活跃课堂气氛一直是教育学家着力的重点,在提高课堂融洽度,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我们尝试使用涂鸦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一个好的涂鸦教学一般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我们将管理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为问题,不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由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随意思考或讨论,并由教师或学生在黑板上记录其所有的想法、办法和技术,然后由教师引导全班的讨论和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像让学生在空白的纸张上涂鸦一样,打破单独思考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和谐、快乐、平等的课堂气氛。以“领导职能”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鼓励他人”等许多问题,实施涂鸦教学,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思考,以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法。这比教师套路式地进行提问或者举例有效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涂鸦教学法之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同时具有足够的宽容和虚心,鼓励学生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涂鸦过程中,教师当场并不对各种观点做出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5、课堂中的公文筐――创造机会实训。管理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是要学会用管理的思想来工作与学习,所以实践运用的能力是课程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重点。公文筐测验是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测试,我们借用公文筐的原理,将情景设置在课堂中,每节课都在公文框中放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公文,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通过对公文筐中的文件进行处理、通过角色互动体验管理实际,然后指出其中蕴含的管理问题并在课堂上现场构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手段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表述问题的能力、组织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激情,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管理学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处理下属反映对公司不满的意见的信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再一次深化了对“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认识,也更能真切地体验到生活中管理学的灵活应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一般把这种形式的实训放在对知识的巩固环节,以模拟的真实环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管理学”。
参考文献:
1、刘伯玉.高职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6).
2、刘琴.陈南新.袁潮清.管理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8(10).
关键词:中学体育老师;中学体育课堂;课堂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对中学生的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也开始实行素质教育。然而,大部分中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运用以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当前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教学工作者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谈一下如何提高中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希望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状况
初中生正是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及身体状况都具有独特的特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时刻关注这些特征,制定出适合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如果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及身体情况,那么,就可能使得学生不能适应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体育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有所不同。如果体育教师沿用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那么,就可能导致学生不适应体育教学的运动量。具体来说,假如所有的学校都运用一样的教学标准,那么,就可能造成部分学生承受不了这样的运动量,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鉴于这种情况,初中体育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内容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才能从本质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课程学习相对较多,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初中学生需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这不但能够让初中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进而提高初中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针对这一点,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把较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安排或者支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然而,这并不表示学生能够任意地进行各项体育活动,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
三、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营造较为轻松的教学环境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大多活泼爱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以调动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之后再让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激发出他们的竞争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体育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比赛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以后的工作进行。
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程,若是教师一直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可能使得学生降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而言,该理论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以,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升,体育教师需要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具体来讲,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当前的素质教育标准,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完善。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需要时刻考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设计。只有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职《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适合中职教育发展的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现代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使其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明确培养对象,满足企业需求
《工程测量学》是工程测量专业和地质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内容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培养对象,在教材的选取上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的放矢,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就“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等两个专业共性的问题应当结合现代企业需要共同进行详尽讲述;而地质工程测量部分只对地质专业学生做详尽讲述,对工程测量学生只做系统介绍即可。切实注重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真正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过的这些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工程建设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即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学即所用、学即能用,毕业后能顺利参加工作。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测量学是围绕着各项工程建设对测量的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测量理论、方法和仪器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与很多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需要解决各类工程建设中测量问题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测量仪器更新换代之迅速,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因此,改革当前《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势在必行。
2.1《工程测量学》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测绘仪器使用的讲解上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如陀螺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构造空间模型,测量后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从而更好的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校园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阅览学习,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工程测量学》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掌握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学实践环节,是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实验课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故此在实验课程进行前一定要选好实验课题,选的实验最好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并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好准备(包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
(2)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步骤有条不紊进行。如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实地测量等。
(3)实验实施环节分工明确,安排有序。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防止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杂乱无序,和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实验的安排应当分组比赛进行,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这样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4)实验过程中及时排疑解疑。这一阶段是测量实习的最重要阶段,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未掌握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务必要对其实验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发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分为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分析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得提高。
3改革考核机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测试双重机制考核,理论和实验两项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
(1)理论水平测试,包括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个部分。在教学中,平时的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期末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考核。
(2)实验测试,包括平时实验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 期末组织专项抽题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要求根据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给定成绩。
总之,我们要本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工程测量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宝波,黄德芳.工程测量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 党星海,郭宗河.工程测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教学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26-02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是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1]。分析当前教学情况得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努力学习这一课程,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教学和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亟需对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研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然而在目前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例如很多老师依然喜欢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这种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全包制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仅仅只需要把老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死记硬背住就行,不需要收集、学习、研究与本节课相关的文献和书籍,更别说独立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经济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造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理想。
1.2理论分析过多,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在当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由于课时和教材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尤为明显。大多数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分析学习,师生常常不注重经济学实践性的特征。实训和实践在教学中完全被忽视了,对于课本中高深的理论和大量专业术语、图像,常常让学生糊里糊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有助于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根据期末阅卷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分析得分率明显偏低,这主要是学生接受专项训练较少造成的。
1.3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普遍采取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平均分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即是试卷考试,分值为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从课堂提问、考勤、作业、平常测试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占总成绩的30%。在期末试卷考试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例如有的高校注重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不注重对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考核,然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的重点;甚至有的高校并未构建试题库,老师随意命题,无法公正的考查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而且还是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向老师套题、猜题等问题,这无疑是增加了考试投机性,学生学习成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运气。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分毫无依据,也没有对作业、考勤、日常测试、课堂提问进行考核,这使得平时成绩变为了教师随便调整学生成绩的工具。所以,这种考核方法缺乏公正性,不能全方位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养成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应用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2.1.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设问、提问,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从浅入深指引学生思索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2]。这种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跳跃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一课时,教师最好结合我国国内快餐店免费发放打折卡的具体事例,在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区(大型商场、地铁站、火车站等),常常会上演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等快餐店免费发放打折卡的情形,有的人收到打折卡后迅速扔进垃圾桶,然而有些人则拿着打折卡到该店进行消费,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情形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两类人需求弹性大小”的问题。学生普遍都有收到并使用这种打折卡消费的实际经历,进而对于这种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很容易感同身受。
2.1.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当做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指引到现实问题中去,经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分析案例的典型性、目的性、客观性、启示性和整体性,运用讲授法或讨论法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我国各大高校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编写的具体案例数量较少,特别是结合中国自身实际的经济案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缺乏实际案例为参考,分析和理解起来尤为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置中国本土案例。如,在2011年3、4月间,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食盐涨价的情形,教师在讲解需求理论时,以这个案例为切入点,指引学生注重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然后再引入本节课需要讲解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知识。由于从社会现实问题着手,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能够自觉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1.3借助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师即是课前将西方经济学教学知识有关的表格、文字、图片、影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集中在课件中,再运用投影仪和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西方经济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老师教学效率,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考察学生理解情况,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位置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同时,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影像、图像等资料比较丰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刺激了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呈现比板书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所以,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例如,在讲解“滞涨”这一问题时,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中自定义动画,经过把总供给曲线从以前的位置上下不断的向左平行移动来分析石油危机的危害,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抽象思维。
2.2加强专项训练
西方经济学是一种注重理论分析但又同实际有机结合的学科,其中大量理论理解起来对于学生而言尤为困难,基于此在讲解理论时应该注重专项训练,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的精华。根据最近几年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在判断题、图形题和选择题上掉分最为严重,这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日常实训练习较少。在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图形训练、辨析训练、计算机训练等专项训练,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到理论知识的精华,在训练中切身感受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快乐。
2.3创新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加强素质教育、增强教学质量的关键。亟需解决由于考核方式单一造成教学质量差的问题,最好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有效结合起来。将平常成绩比例扩大到50%,包含出勤率、课堂提问、日常作业、相关小论文和每章节测试等等方面,特别是每章小测试,每章节学完后,老师根据教材重难点制定一些客观题进行测试,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采取这一考核方式,学生在整个章节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不敢怠慢,并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被提高。期末闭卷考试最好设置一些与现实情况有关的主观题,重点测试学生应用所学西方经济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考核态度,不得随意评分,也不得向学生透露试卷题目,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发挥。
课堂教学质量是各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高等教学持续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是起点,永远没有终点[3]。为了有效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还需要加强专项训练和创新考核方式,只有这几方面密切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11(S1):24-28.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职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教学围绕 windows XP、 office2003以及网络的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刚上课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觉得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有的学生还产生不知道怎么学、不想学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无从下手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甚至包括想象力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社会对职校学生的偏见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同时通过网络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对他们的诱惑很大,所以枯燥的课堂学习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大部分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等,无心学习。这些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但智力并不差,他们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职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选择恰当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1利用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个性
班级授课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计算机课程,很多城市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有些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学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但也有不少来自乡村的学生从来没碰过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比如讲Office 2003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差异,并对他们进行分组,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掌握五笔打字、Word、Excel的基础知识,上课能注意听讲,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学习习惯;B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五笔打字速度快,能独立排版编辑,上课专心听讲,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C层:培养较强的分析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进行办公应用高级培训,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如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测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各层学生都有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指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方法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2.2采用重点示例演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示例教学是“例中学”和“做中学”的结合。Word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学生学习后要能熟练排版并具有一定设计版面的能力,文本框在word中是承前启后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2000 的编辑功能、排版及图片的处理,已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对于特殊的、不规则的及需要一定设计的版面却不知如何下手,文本框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含有文本框的示例引入,此实例使用了描写大自然的文字和图片,并且利用横排和竖排文本框做了装饰,内部填充主体颜色为天蓝和白色,效果使用了图片填充和图案填充中的球体填充,让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在此版面中除图文混排外又有灵活的文字版面并可移动可填充。然后提醒学生工具栏的使用及插入文本框的两种情况并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模仿或加工教师实例进行演练。教师在原有示例上进行转变,展示本节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演练。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问题,最后通过总结可以把在练习过程中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汇集成系统的整块知识以便今后灵活地运用。
2.3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Word时笔者选择情境教学法,首先在大屏幕上设计一张版面独特的“手抄报”,包含文字、插图、背景等元素,版面内容有名人名言、笑话、文摘等。学生看后兴趣大增。这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把Word的重点、难点授完,然后以一些大的主题为背景,例如制作迎世博会宣传册,提出真实的任务情境、结合世博会的进展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在网上搜集各类文字图片素材、设计宣传画,然后作品展示、总结交流。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如课程表、贺卡、报刊等的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指出解决难点的技术要点。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能力,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而是通过教学改革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不失时机、灵活地育人,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