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5:43: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第1篇

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彰显“杭州品质设计之城”丰富内涵,进一步促进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广大青年工程设计人员在国际化大都市和美丽城乡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发现和培养更多杭州市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2021年度杭州市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选拔培养工作。

第三条    2021 年度杭州市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选拔名额为8名,同一单位原则上不多于 1 名。

第四条 选拔工作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杭州市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现受聘于我市工商注册登记并依法取得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

2、在杭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累计工作5年以上(含5年),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在杭工作累计满3年及以上(以单位出具社保单据为准);

3、年龄小于40周岁,即1981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出生;

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风景园林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6、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重大工程建设技术难题攻坚等方面,成绩突出。

第六条    申请人及其主持的工程项目出现下列任何一款,取消其参评资格:

1、有违法违规行为,如非法挂靠、出卖图章、图签等;

2、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受到相关处罚的。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成立“2021年度杭州市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本项活动,并最终确定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培养人员名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评审专家组及面试评委组。

第八条    办公室设在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秘书处,负责选拔培养活动日常工作,并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预审。

第九条    评审专家组专家由协会秘书处广泛听取意见后提名,领导小组确认。专家组按照专业设立,同一单位的专家最多1人。

第十条    面试评委主要由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专家组成员组成, 面试评委负责对专家组提交的候选人进行面试,并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从中选拔出最终入选人员。

第四章  评选计分标准

第十一条      2021年度杭州市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选拔计分总分为100 分,包括:申报人初审资料的客观条件得分、专家评选得分和评委面试得分。其中客观条件满分为25分,专家评审满分为35分,评委面试满分为40分。

第十二条  初审评分内容包括:学位学历、技术资格、工程获奖等3项;专家组评审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著作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详见附件2:《杭州市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评分细则及记录表一》、附件3:《杭州市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评分细则及记录表二》

第五章  申报及评选程序

第十三条  申报:符合推荐条件的人员,应如实填写《申报表》(附件 1),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并将审核结果在本单位公示满3个工作日。如无异议,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上报。

申报材料包括:

1、《申报表》从“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网站下载获取,打印后装订成册一份。

2、提供不少于3个由本人主持的设计项目,其中至少有2个项目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的项目,并提供每个项目的文字说明、竣工或投入使用相关证明、实景照片、代表性图纸(须有申报人签名及单位盖章),应按《申报表》中所填写工程项目的顺序,另装订成册。

3、旁证材料:身份证、最高学历学位证、毕业证、职称证、社保单、各类获奖证书、论文、著作、专利,以及能体现其本专业设计水平、业绩成果的其他材料,原件当场审核后归还,复印件应依次装订成册,并加盖单位公章。

4、以上材料均以 A4 大小装订成册,同时需提供 PDF 格式的电子文档一份,无论是否当选,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

第十四条      评选程序:

一、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申报材料进行预审,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推荐到下一轮评选。

二、评审专家组对符合基本评选条件的申报人进行初选。

1、对申报人材料中的文章著作水平、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共计35分,进行详细审查、逐项计分。

2、根据申报人的客观得分、专家组评审得出总分,按得分排序选拔出前15名列入面试名单(原则上同一家单位参加面试的人数不超过2人)。

3、面试评委对上述列入面试名单的15人进行面试,面试总分为40分。最后根据三项总分得分,评选出8名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重点培养名单。

三、领导小组最终确定培养名单。

    四、公示:将最终确定的“2021 年度杭州市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名单在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网站上公示 7 天,广泛征求意见。对公示过程中反馈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核实和处理。

五、公布: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有异议但核实处理后无异议的, 最终确定“2021 年度杭州市优秀青年园林景观设计师”名单并行文公布。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形;植物;建筑设计;自然因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然因素的融入。对于园林设计师来说,只有将这些自然因素融会贯通,做到“天人合一”,才能充分展现风景园林的自然魅力,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充分结合并展示给游客。总的来说,不论是地形、植被还是水体等,都是风景园林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园林设计师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将其纳入到研究领域,才能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平。

一、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设计师只有重视地形特点,才能设计出好的风景园林。

(一)地形因素与景观建筑布局的关系

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师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园林当地的地形因素。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特点,将园林建筑的布局加以控制,以便与当地地形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一般来说,如果园林当地地形起伏大,就应该将起伏因素纳入到设计范畴中来。除此以外,在设计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掩埋法,以确保园林建筑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契合。

(二)以地形因素为基础,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

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形因素,这是保障园林建筑视觉效果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点。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必须将地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地形上的因素有两方面需要考虑,其一就是园林建筑设计与地形方面应该统一,确保天际线尺度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特点与思路。其二则是如果地形坡度较大的话,设计时应该显现出地形的起伏,并将整个地形作为风景园林的背景。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师能够结合地势特点,对风景园林的整体定位加以考虑,从而确保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植物必须提高建筑的美感

植物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同样必不可少。如果建设设计师能够将植物因素应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则能够使其贴近自然,极大提高其美感。为了能够极大发挥植物因素的作用,园林建筑设计师不能忽视一草一木,必须将园林中的草地、灌木都加以利用,确保其在园林中发挥相应作用。

(二)植物因素的应用必须与风景园林建筑景观相协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确保园林中原有的植被不被破坏。但是这样可能就导致园林的绿化面积有所减少,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有鉴于此,园林设计师应该灵活考虑,兼顾园林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应该与园林中的植被景观相互搭配、协调。比如说建筑物在修建时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外部平台,以便种植相匹配的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植被覆盖,还有效节省了园林挖掘的面积。很多时候现代园林都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比较“硬”的感觉,而植物作为一种“软”的介质,可以较为巧妙的弥补、中和建筑的这种冷硬,给人带来随和、温馨的感觉。所以建筑设计师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的作用,将其蕴含的丰富生命力以及色彩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充足的活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植被的分布特点与生长习性,将建筑物与其充分融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温馨的栖息地。

三、水体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水所蕴含的文化可以丰富风景园林的内涵

除了地形与植被因素,水体因素也同样对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自古以来“水”就在我国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所谓“上善若水”就展现着这一具有灵性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文化。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就应该将水体的文化、意象特征加以考虑,确保风景园林的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充分发挥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装饰作用

设计师在考虑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时,同样应该重视水体的装饰作用。水作为建筑的重要北京,可以体现出风景园林的另行。我们可以看到水上城市威尼斯就将水充分利用,在充分发挥水的实际功用的同时还将水体作为装点威尼斯的重要工具。而在我国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诸多作品歌颂人与水的关系,所以将水体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此时设计师就应该注意,人们对于水具有一种依赖情绪,在设计时就应该对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时注重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合理搭配,避免喧宾夺主。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设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感受风景园林中自然元素所带来的感受成为众多人们日益渴求的精神内涵。但是众所周知,风景园林的自然元素运用也不是随意堆砌的,需要建筑设计师综合考虑,将其心灵美与对自然的感受相结合,并加以再现。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将自然因素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自然元素的魅力,为浮躁的城市化增添一份自然景色。

参考文献:

[1] 邓位,林广思. 英格兰湖区国家公园历史遗产保护及游人中心公园规划政策编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6)

[2] 林广思. 岭南庭园艺术继承与创新――基于双溪客舍乙座别墅的考察[J]. 装饰. 2014 (07)

第3篇

关键字:现代园林;园林设计; 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园林景观规划的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与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由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的园林景观规划中加入了诸多新的元素。现代园林的设计风格不同于传统园林,在现代园林中,虽然也有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但这些设计元素只起到点缀景观的作用,没有将其功能放大,在融入这些元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将亭台楼阁放置在比较开阔的空间中。大多数现代园林景观中都融入了视觉景观、环境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象,其中人文景象是传统园林景观中不具备的元素,也是随着设计观念和设计元素变化而产生的新型设计元素。从设计的空间尺度来看,现代园林设计中主要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几个方面。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的宏观设计时,主要考虑园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并对园林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合理评估和科学规划,力求让景观的设计更加精准和巧妙。在对现代园林的中观进行设计时,要做好园林场地的规划工作,通过规划能够使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设计内容安排的更加合理。在微观设计中,主要是对小型园林环境进行设计,通过这一设计能够使园林景观内部的环境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一、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

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2.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自己的特色;3.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4.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能仅仅注重植物的种类,而忽视了具体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例如大连地区气候清爽、温和,冬季寒冷,我们就必须选择与该气候相适应的绿色植物。

二、现代园林设计要点分析

2.1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

在设计园林工程过程中,要注意浙江地区不同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建设园林工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要避免盲目的与其他城市出现雷同的设计规划,要综合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真正能够体现浙江的区域风俗,保证城市绿化工程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实现园林绿工程的艺术性。同时要注意不要刻意的追求鲜明和突出的亮点,处理好各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2园林绿化空间营造中的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绿化空间的主体,其景观设计对园林绿化空间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充分考虑对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就是通过模拟植物的生长状态,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形成以地带性植物为主,引入性植物相结合,以乔木为主,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群落,营造“近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同时,在群落营造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群落的多样性,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防止病虫害蔓延,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绿地生态效益。其次,注重对植物空间的艺术化营造。通过空间的对比与变化、分隔与引导、渗透与疏通等,产生复杂而多变的艺术效果,使绿色空间层次鲜明、颜色对比强烈,丰富空间的想象力与内涵,给人以更加愉悦的感受。

2.3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组织方案

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化设计,要尽量体现当地城市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针对浙江地区的新兴城区要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要根据城市园林工程项目特点,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员、机械以及材料,同时还要有效当地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保证工程能够按照既定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积极消除出现的质量问题,控制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2.4保障城市绿化植物的多样性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工作中由于缺少规划,或者是管理不完善,导致植物种类单一,布局不合理,难以对城市环境做出改善,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中需要保障多样性原则,在发挥其环境保护作用的同时发挥其审美作用。一方面需要保障园林植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由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不同其相应的维护工作也不同,一些城市为了节省资金和维护工作,大都选择比较单一的植物种类进行园林绿化,但是这未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园林绿化植物的季节性。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一些城市为了节省资金或者是避免麻烦往往只按照冬季的标准选择植物种类,导致大多数城市的园林绿化植物缺少开花的植物,仅仅只有绿色的植物,难以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城市的颜色较为单调。

2.5加强园林设计师的培养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已趋于成熟的一个状态,这一行业已经变成较为成熟的专业,为此,则需要对园林设计师进行严格的培训,但现有的园林设计师培养形式及有关内容需要加以改进:

(1) 园林设计工程师学习内容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现有的园林专业中名称未达到统一,其中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这些不同的称谓给人们造成了很多的困惑。由于课程设置完全不同,在毕业之后都从事于园林设计工作,这将阻碍我国园林学科及园林景观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 专业学习时间少,学制欠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强专业的综合体系,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

(3) 缺乏教育实践实践。当下我国的城市园林教学形式上通常使用的是课堂学科教育及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

三、结束语

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理念,围绕“建现代工业新城、创文化生态名城”为最终目标,树立“引森林进市政、变园林为森林”的发展理念,遵循“群众、企业、政府利益有机统一,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相关要求,努力开展各类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在开展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当中要充分的展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一所城市的专有特色。

参考文献:

[1]纪书琴;刘宪东;浅析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J];北京园林;2007年01期

[2]杨静;高锦东;浅谈园林设计与艺术的关系[J];国土绿化;2010年04期

第4篇

摘要:在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技能作为中心,从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建、课程衔接以及完善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着重突出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期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切实提高园林专业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园林;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72-02

@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要求很高[1,2]。在国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不仅顺应历史潮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园林应用型人才,是园林专业教师所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行不通的。因此,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一、玉林师范学院现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有公共必修课(包括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学科基础课(园林绘画、园林史、植物学、园林艺术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基础)、专业选修课(园林效果图3DS MAX、园林效果图Photoshop、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虽然园林专业课程的涵盖了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但整个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亟需改进的一些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不够突出。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只设置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两个方向,这与园林行业就业方向的人才需求相距甚远,不能完全满足园林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岗位需求中,园林行业不仅需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方向的人才,还需要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应根据实际的社会需要来突出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技能学习目标,让老师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在园林专业现有的课程安排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顺序比较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安排,使得有些课程前后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有些专业基础课程开在了拓展课程之后;有的课程如植物学、园林花卉学与植物生长物候期不相吻合;第7学期课时安排较少,毕业设计没有及早布置,致使学生清闲,第8学期安排毕业设计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相冲突。

3.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偏低,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园林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玉林师范学院现有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部分所占比例不到总学分的30%。因此,实践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现行的实践课程体系中,仅有第5学期的综合性专业见习1次,第8学期的专业见习12周,以及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12周。单个课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实习均未有设置,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改革措施

1.根据人才需求状况突出培养目标,增设专业培养方向。从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目前就业岗位多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这几个方向,其中又以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的岗位为主。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修订为“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园林、农林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镇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有较强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培养方向上,重新修订并设置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三个方向,以满足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

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从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不管是园林景观设计岗位还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对园林人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即使是从事园林工程的毕业生也要具有扎实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必须作为专业核心能力来培养。

在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特色课程设置原则指导下,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框架是:以园林设计理论教学为龙头,构建以生态学为重点的园林设计理论课程模块;始终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条主线,构建以园林植物为重点的植物学课程模块和以园林美学为重点的园林艺术类课程模块;以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两大支撑,构建以园林设计与效果图表现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课程模块和以表达、沟通、协调为重点的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园林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模块。

3.通过园林专业课程的整合和渗透,解决课程衔接问题。园林专业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还是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前后衔接都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次的调整中,将《园林史》从第2学期调整至第1学期,将《园林艺术原理》从第三学期调整至第2学期;将《园林测量学》从第3学期调整至第5学期,以便为第6学期的《园林工程》做好衔接;将《园林树木学》从第5学期调整至第4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树木的物候期吻合,利于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识别和掌握;将《园林工程概预算》从第7学期调整至第6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园林工程》课程互相渗透结合。

4.增加强化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实践体系。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分为单一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单一课程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单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相关课程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综合效果,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将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独立出来,单列成为一门实验课程,并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二是增加综合性教学实习的次数。原来的综合性教学实习仅有1次,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见习基础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大型的综合实习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不敢动手,也不会思考相关的专业问题。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于第2学期和第4学期各增加了一次综合性教学实习,并将第7学期的综合实习调整到第6学期,加上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这样就可保证学生每年都能有综合性实习,并且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而循序渐进,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有很大的帮助。三是适当增加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4周;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2∶1,专业见习达到4周,毕业实习达到24周。

三、小结

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经过5年的积累和探索,以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需要不断完善[3]。我们会通过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从教学和课程体系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英,王刚,金煜,王楠.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02):4-6.

第5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风景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风景区规划设计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地域文化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传承方式的分析,对确保风景区规划设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域文化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内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综合体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域人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逐步积淀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深深地融入人们的血液之中,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景观建设对内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它必须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城市景观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目的是希望运用特定的元素,通过特定的设计手段,为人们营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舒适可用的环境空间。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环境,它是为特定的人群服务的,只有体现特定地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才能符合特定人群的生活、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才能达到其服务城市的设计目标。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体现地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才能为城市中的人所认同和接受,城市的景观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城市景观建设对外的形象功能,决定了它必须体现个性的地域文化。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城市的地位和亲和力,乃至城市的整体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市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其文化内涵建设和形象建设,这两者之间又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这是已经为诸多城市的领导者和规划建设者认可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内涵的最直接、最表象的体现。一座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的,所有的城市都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或是所谓的“现代化”下的千城一面,不应该是我们城市发展的目标。将特有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构建个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避免城市建设趋同化,建设多样的、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城市,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和目标。

城市的自身发展,决定了其景观建设必须融入地域文化。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如果丧失了身独有的个性文化化内涵,即使经济社会取得一定暂时的成果,其发展也必定难以持续和长久。城市的景观建设必须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展示出自身的、个性化的地域特征,才能激发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一方面,地域文化能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构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能为城市的创意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其本身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谐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需要城市自身地域文化的融入和参与,这也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景观建设的时候,必须立足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的精髓深深地融入到城市形象的血脉之中。

三、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地域文化景观现状及问题

1、信息时代,先进的经济全球化趋向对地域文化景观趋同化影响

随着世界各地掀起的经济化浪潮导致的信息技术的跨地域传播和人员的跨地域迁移,一种文化可以随时传播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一些源于地域特殊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地方精神和城市特点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消弭殆尽。文化的均质性发展,统一的景观营建技术,相同的建筑材料,相似的结构背景下,也导致了地域文化景观的趋同。王云才教授通过分析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商业化为主的“四化”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影响,旨在建立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提出了过滤与分离、适度与协调、保护与维护、培育与参与的调控机制。

2、市场环境条件下国际招投标对地域文化景观的冲击

目前规划设计市场向境外开发,日益增长的专业领域交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计水平,增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共性,也增加了本地文化的多元性。在大都市的中心区,可以轻而一举的找到西方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反映西方文化的后现代作品。如西班牙的古根哈母美术馆(建筑师:FrankGehry),伦敦的加纳瑞沃夫办公楼(建筑师:CesarPelli),上海的金茂大厦(建筑师:SOM)等等。但是我们也要警惕的这种“国际性城市”的“地位商品”形象脱离了内容,成为城市文化的普遍性特征;另一方面,精神意蕴的平面化,以形式上的华美、离奇和紧张、刺激来取得效果,使城市景观影像化。面对境外与西方现代文化由文化源地向扩散靶地扩散的过程中,地域传统文化在景观营建中趋于边缘化的态势。

3、局限模糊的观念定义,导致地域文化景观斑块的破碎化

现今在强调地域文化景观或者景观中延续的历史文脉时,大都从建立在笛卡儿的人类与自然或文化与自然的二元分立的哲学基础上进行考究。关注的是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垂直关系问题,同时也认为自然和文化在景观中是可以严格分开的两个平行概念。这种纯粹二分法的误区和所秉持的单一的局限景观保护观念,在面对景观保护、管理和设计过程中,出现了管中窥豹的尴尬局面,这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保护”行为实则更加剧了地域文化景观斑块破碎化的进程。

四、地域文化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传承方式

1、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各项自然特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特定地域,各项因子之间往往都有错综复杂的关联。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很多时候需要设计者在充分了解每个单项因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它们与人的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保护、作品艺术价值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从而使得后续规划与设计过程,更为合理;设计成果,更为科学。

2、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一)、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

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二)、人文符号因子

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如1972年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而把旧有故居建筑形式当作了符号来应用。在红砖铺砌的广场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铺装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勾画出了故居的建筑轮廓等手法,都是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三)、民俗风情因子

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四)、社会特征因子

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当今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格与面貌己经同传统古典园林有了千差万别,其中园林作品所处社会时代不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今园林建设己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在发展的历程中,其始终以保持公园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注意跟随时代需要扬弃既有状态和管理方法,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指导园林建设。

五、结束语

风景区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地域文化作用的重视,严格施工体系,促进风景区规划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爽,王.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现代园林,2011

第6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33-03

一直以来,在就业市场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上岗即可适岗,而目前应届毕业生总体情况是自身综合素质并不很高,特别是毕业实习期间没有参与过任何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毕业生,其综合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在本专业内就业难度相对较大。高校一定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中企业方面的要求,否则别无选择。而化解这种人才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要求。

本研究以我校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探讨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成效。

一、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贯彻落实国家教改的需要。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必须要加强实践育人的队伍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育人基地。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提高师生业务素质,高校服务于地方并促进地方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的需要。自2001年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截止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人数约700万人,比2014年增加近2万人;而大学毕业生达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与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仍显不足。多年来人才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环节的补充,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1-3]。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受校内条件的限制,理论教学往往与实际相脱节,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大学生通过在基地的实习、毕业设计,可以切身感受行业发展的现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参与基地项目的设计、施工、预算、招投标、管理,可以锤炼品性,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同时,大学生在基地实习期间,可以切身感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相应待遇问题,企业也可零距离观察了解这些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旦企业岗位有需求,学生很容易在毕业后去实习单位就业,增加了就业机会,利于大学生就业。

3.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是完善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的需要。校外实践基地又是校企联合的研发试验基地。高校和基地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开展专业联合研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传播学校影响力,解决企业的急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园林专业而言,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显得异常重要[4-6]。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园林人才,除了重视校内理论教学之外,还有必要建设高质量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二、校外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基本满足了大学生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2008年学校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开设的实验课尽管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占比超过90%,专业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教学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1)实验内容局限于某一章的内容,知识点和综合度存在不足的现象,缺乏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受岗位考核目标的影响,多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学法研究和申报教研课题缺乏积极性。(3)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不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创业活动。(4)专任教师8人,教学任务繁重,学生课外实践指导欠缺。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外援,迫切需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众所周知,要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园林复合人才,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校内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的功能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只有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才能与园林行业的实际和市场接轨。各种规模与类型的园林企业代表着当今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大学生在专业公司实践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也可以锻炼师资队伍,企业增效,一举多得。于是,园林专业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教改尝试,本着“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园林系从2012年开始先后同省内13家园林公司签订校企共建园林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经过校企双方几年的共同努力,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效果。

1.校企合作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聘合作,建立了一支由学校园林专业教师和企业园林工程师、高管人员相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每年学校选派老中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实习指导,同时邀请企业高管、高工来校参加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相关课程的讲学,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实习、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教师,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在校企合作中,校方获得了大量的产业信息,为科研立项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撑,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2.基地运行获得多项教研课题。从2012年开始,动员教师并联合校外基地企业申报和参与各级“创新强校工程”、“质量工程”等建设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前期的研究工作,为后续开启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2013年获1项校级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园林专业计算机设计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发;1项校级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校级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空间构形量化分析。2014年获得1项省级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校级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园林人才校外实践基地;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项目为导向的《园林建筑O计》课程教学改革;园林专业获校级“创新强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获得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1项:“佛科院―广东绿雅环境艺术工程公司”园林人才校外实践基地;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即基于佛山城区“一路一树一景观”的道路绿化研究;获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项:“基于空间句法的岭南园林特色研究”和“辣樟等广佛适生园林植物在活体状态下的驱蚊效果研究”;获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2项,即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和“园艺专业型硕士协同培养改革试点”;获校级学术基金1项:对佛大新校区园林植物规划的几点建议。3年多来共有十多项课题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资金支持。

3.目带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严抓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深化第二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园林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带动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实践活动。例如2013―2015年分别有3人、13人、11人获得校级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2014年、2015年分别有11人、25人获得校级大学生学术基金;2014年、2015年分别有10人、12人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2015年有2项被推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标志着我校园林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取得了质的突破,跃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

组织动员大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邀请行业专家、公司高管来校进行学术讲座,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园林专业自2014年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仙湖杯”园林景观设计大赛,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实施导师制,指导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年度科技文化节以及其他专业实践活动。例如2012级1人荣获“燕园杯”第八届全国(国际)青少年书法美术大展三等奖,2011级、2012级各1人荣获“创青春・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银奖,2012级7人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级三等奖,2012级2人荣获2014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省级第一名,2013级1人获得首届佛山市南海珈祥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举办的“珈祥杯・水景园艺设计大赛”二等奖,另有5人获得三等奖。再比如由恒大集团承办的2015年首届“恒大杯”全国大学生园林设计大赛,我校园林学生参赛作品《回家》获得优胜奖,表明我校园林专业办学的水平和学生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4.共建实践基地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园林专业从2012年开始,加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经签约13个实践教学基地,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实习后留在原毕业实习单位工作,从而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虽然省内多所高校相继增设了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但是凭借重视校外基地建设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办学特色,多年来我校园林专业就业率高达98%,专业对口率80%以上,就业率远高于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园林专业的就业率和对口率在我校每年都稳居前列,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和明显的办学特色。比如2008级3人、2009级1人、2010级2人、2011级2人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绿雅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和壹一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最后被公司录用。从以往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我校园林专业办学与社会行业需求高度吻合,方向正确,毕业生素质较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5.校企资源共享创造了互利双赢局面。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了共享。校方邀请基地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来校,通过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进行专题讲座,以及利用基地企业的实践场所、专业人才开展学生专业实践、课程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或项目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类型和教学计划的与时俱进,也保证了教学大纲制定的前沿性和实习、实践的针对性,明显提高了校外实践教学效果;校方师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在锻炼了自己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力量。这种校企接地气的互利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良性循环,达到了互利双赢目标。

三、结语

园林专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实践和创业创新训练平台。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创业创新训练的热情,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带动了教师申报项目的积极性,推动了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建设,增强了专业的实力和影响力。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发展,实现了互利双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信在严抓课堂教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合人才市场需要的更具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163-166.

[2]陆晗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34-135.

[3]任敦亮,母丽华,姜洪喜,等.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林区教学,2015,(2):5-6.

[4]黄小燕,张力,卢集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文教资料,2014,(22):135-136,151.

[5]汪俊辉,胡烨.理工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81-82.

[6]刘军山,王成刚,王文,等.“双师+科研”型实验教学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240-243.

Research on Out-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the Local University

REN Ji-jun,HUANG Ji-chuan,LV Hui,WANG Yan,ZHOU Rong

(Foshan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 528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