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财务困境

企业财务困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5:43: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财务困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财务困境

第1篇

一、复杂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企业在外部环境中面临影响因子的数量和企业掌握这些影响因子的程度决定了环境的复杂程度。此外,复杂环境下影响因子还会通过外部关联和网络化交织使得企业与复杂环境之间呈现的关系由传统的线性转变为非线性。总之,在复杂环境下,需要从环境论和系统论的维度来审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一)复杂环境直接导致企业系统复杂化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系统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需要考虑和模拟各种状态下企业的决策分析和应急反应。这使得企业的系统在预测、决策和控制方面都需要保持非线性、不确定性、信息非对称性、组织系统的非平衡性和混沌性的状态。

(二)复杂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对环境的感知与机会的研判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的业务触角得到了极大扩展,特别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方面使得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触角的延伸,企业面临的未知因素不断增加,某些微小的影响因素在“蝴蝶效应”的模式下,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复杂环境对企业决策者的影响。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决策都是决策者通过对信息的研判和对备选方案的比较做出的,是人理性的表现。但是,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经理人员获取有效决策信息的难度。这都使得企业决策风险在复杂环境下陡然增加,相应的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加。

二、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模式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复杂环境的性质有着巨大差异。从环境适应论的角度来看,在面临不同阶段的环境时,企业为了现实生存和发展,需要调整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具体体现为对其组织结构、企业战略、决策风格等的调整。因此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例如,在初创期企业在应对复杂环境时,由于其规模小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但是由于其实力弱小、管理不规范又使得其更容易经受不住复杂环境的冲击破产;而在成熟期,企业由于有着较强的实力能相对出初期有着更强的抗外部环境冲击的忍受力,但是由于其规模较大和组织管理的僵化行使得其灵活性开始下降,从而导致其较难迅速对外部坏境的变化进行反应。因此,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对外部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上存在显著的特征差异,从而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的产生模式存在差异。英国学者Richdson等(1994)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以青蛙作为譬喻理论,深入阐述了企业经营失败的具体症状,并提出企业失败分为四种行为模式,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财务困境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忽视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财务困境预警中的作用将会失去重要和有效的预测信息。这些都表明企业生命周期是一个研究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问题很好的视角,并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复杂环境理论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这为我们从生命周期视角考察复杂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一)复杂环境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困境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运用生命周期视角来研究企业财务困境的科学性,将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的四个阶段进行论述。

(1)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随企业年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关系。初创期企业由于规模小,同时尚未在市场上立稳脚跟,相关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也很不足。因此,随着企业已有资源的消耗,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直到企业在市场上立稳脚跟,开始进入成一长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才逐渐减小。

(2)成长期企业由于成长质量不高所导致的“成长幻象”,是成长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显著特点。基于心理学研究的“过度自信”理论,成长期企业由于从众多新创企业中成功突围,使企业家的过度自信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如果这时企业家的野心过度膨胀,盲目乐观而采取激进的高负债扩张战略,而忽视企业的成长质量问题,以致公司扩张所带来的收益无法抵消公司隐性破产成本对公司的负影响,则公司很有可能陷入企业财务危机。

(3)成熟期企业应谨防由于公司治理不善所导致的财务困境问题。成熟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己经比较完善,公司资源和现金流充足,但是成熟期企业容易产生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如果随着公司原有业务增长放缓,企业经理层开始追求通过“规模化扩张”和“盲目多元化”的手段来刺激公司成长,满足自身利益,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开始倾向于掏空公司资源,则成熟期的企业很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的泥潭。

(4)衰退期企业的组织僵化和创新力减弱是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衰退期企业随着组织的逐渐僵化和创新力的减退,公司已经不具有推出受到市场广泛欢迎的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则随着企业原有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企业的发展后继乏力,影响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最终将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复杂环境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解决对策 基于生命周期四个阶段财务困境模式的分析,笔者将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的具体模式来探讨解决对策。

(1)政府援助与企业提升初创期抗风险能力。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且在初创阶段随企业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鉴于初创期企业通常具有规模较小,实力很弱的特征,在企业缺乏足够自生能力的前提下,政府需要从外部提供必要的援助,其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政府扶持初创期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企业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初创期企业抗风险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处于初创期阶段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家在将其创业意图转变为能切实实现的创业企业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则很有可能以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而告终。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应包括创业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优势、行动计划、市场预测等内容。二是初创期企业应争取尽快进入成长期。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随企业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当到达初创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时,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危险达到最大,其后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危险随企业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如果一家企业在初创期阶段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其在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就越大,而企业却无法在短期实现盈利以补充资金的不足,因此,其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缺乏融资来源的初创期企业来说,越快进入成长,即意味着越快地获得内源融资的渠道,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以补充外部融资的不足,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

(2)成长期企业应关注成长质量。在成长期,企业成长如果以企业成长质量的降低为代价,企业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企业内部潜伏的危机,那么最终随着时间推移和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建立起来的繁华景象往往会变得不堪一击。成长期企业的扩张冲动往往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高度相关,而企业管理者自身个性和往日经历往往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决定因素。因此,对于成长期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应认识到自身可能具有的过度自信的倾向,克制自己想要急剧扩张的冲动,追求成长期企业稳健的成长。

(3)成熟期企业应关注公司治理。在企业成熟期,公司治理问题开始逐渐突出,容易面临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一旦公司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可能发生财务危机。为有效避免企业财务困境的出现,企业应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在:一是强化企业内外部约束机制。由于成熟期企业存在严重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表现在关联交易频繁,担保过重,大股东占用资金,过度投资与盲目多元化等现象。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解决因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而产生的问题。其基本特征在于构建合理的约束机制来减少成本。企业一方面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另一方面加快市场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强化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二是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不完善,也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因而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性,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条件和倾向通过“隧道行为”掏空公司的资产,为自己谋取超额收益,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成熟期企业大量的现金留存将增加管理层的“堑壕效应”和鼓励公司经理层的自利行为。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更有道德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司经理层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三是建立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体系。为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政府应该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有效地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关利益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避免给造成重大损失。

(4)衰退期企业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应对衰退。衰退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已陷入僵化和老化,企业的创新力减弱,已有产品随市场上替代产品的出现,逐渐失去竞争力。衰退期企业应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企业原有产品部门己经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反而需要消耗大量的企业资源,将企业拖向财务困境的深渊。为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成功实现转型和蜕变,衰退期企业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坚决剥离没有利润或陷入亏损的产品部门,实现衰退期企业的瘦身对于企业已经失去竞争力、没有利润或陷入亏损的产品部门,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寻求买家进行出售,坚决予以剥离,以制止负的现金流,同时能为企业提供现金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并用于集中资源实现公司的战略转型。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衰退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回收应收账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很多成功实现转变策略的企业的经验来看,衰退期的企业的资金营运能力是决定其是否发生财务困境的关键因素。

(5)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分别建立相应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需要通过对企业根据其生命周期特征进行细化,分别建立不同的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预警精度。考虑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其造成财务困境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互不相同,因此,为提高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预警精度提供了关键支持。推而广之,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其他特征,如行业、地域、所有制、规模等分别建立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以充分把握不同类别企业其所具备的特点,有效提高预警精度,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预防财务危机提供针对性指导。

三、结论

由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别。因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新的视角。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在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进行研判时更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简单按照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划分。

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第2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困境 思考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每年GDP指标的增长都跻身于世界前列。在国民经济指标构成中,中小企业的贡献占有很大的比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也可以说,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如何发展。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遇到了财务管理的难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理念简单,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导致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的歧视进中小企业,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和融资渠道也越来越狭窄,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社会一个热点问题。

1 中小企业财务困难的主要成因

1.1 企业外部的原因

(1)国家政策导致小企业地位低下。虽然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从我国总体经济结构来看还是国有企业占领主导地位。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中指出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发展模式,所以国家提出“抓大放小”的政策方针,使得社会资源都流向大企业。使得中小企业在争取社会资源时陷入不利地位。

(2)自身特点导致社会认同感较弱。企业规模较大,资产雄厚,效益稳步增长,就会很快得到同行业的认可与信任。而小企业在人,财,物各个方面都显得很薄弱,尽管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仍然在短时间内得到认可。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银行对不同融资者的态度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我国的银行贷款偏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中小企业要想争取到想要的贷款额度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3)不同级别同场竞技,使得中小企业无力竞争。由于中小企业创建初期投入少, 在人,财,物方面都比较缺乏。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主要起到弥补市场空缺的作用,往往缺乏满足企业发展相应的技术人才,使得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一旦想做大就会受到同行业企业的激烈排挤,导致中小企业在同大企业竞争市场时常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面临破产或被吞并的处境。

1.2 企业内部的原因

(1)缺乏资金融通渠道。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他们经营具有灵活性,能及时抓住市场为自己谋求利润。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蓄或家庭集资,极少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信贷和其他财政支持。大部分中小企业遵循的理念是“船小好掉头”,不断变换经营业务,企业发展使缺乏连续性。这种经营理念也使得中小企业在筹资、融资上总是困难重重。

(2)中小企业对资金运作的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大多数家族式管理,缺乏民主性,更谈不上现代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例如: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库存管理和交易结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意性较大,对“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了解,使得中小企业总是占用企业的投资资金,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科技创新和合理营运资金的能力的实力。所以当遇到问题时,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将面临财务困境。所以中小企业应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己手里的现有的资金。

(3)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普遍不真实。这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认定很高,认为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偿还,融资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另外,中小企业与投资人沟通很少,投资人了不解企业真实情况,很难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所以中小企业应加快改进自身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和沟通渠道。

2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问题的主要方法

2.1 应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要想通过上市融资还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可以考虑发行短期债券进行融资。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短期融资债券可以不对社会公众发行,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的信息透明度要比银行的短期贷款高。企业的任何的违约行为都会被披露。并且短期融资债券的投资人是各金融机构,中小民营企业若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提高本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企业的知名度。

首先,中小企业应大胆的进行改革,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在财务管理上的投入,改善企业落后的人力资本格局。诚信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中小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一条途径是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对客户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资信调查。

2.2 加强沟通途径,让投资人放心投资

中小民营企业要解决资金调控风险就要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银行在企业借贷前能够比较容易的了解到中小民营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借贷后能够掌握企业对贷款的使用和控制能力,从而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时能够解决投资者与资金运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能够消除企业管理者在投资活动中的盲目投资,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增强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增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难。

2.3 优化宏观环境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进程,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施肥、浇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保障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3篇

1、财务管理模式僵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这种权度严重失衡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领导者知识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对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与了解的情况下,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失灵、会计信息失真。

2、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4、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5、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原因分析

1、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

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

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财政部对中小企业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现有融资体系也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融通。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平均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增加,使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中小企业税负过重,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的税金一般按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计算,这样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使得中小企业的赋税过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1)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2)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3)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4)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3、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1)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2)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3)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利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是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而总的来说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残缺不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原本应该由财务、会计和出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中小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四、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还应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责任不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应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科学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2)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3)注重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应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规避投资风险。

4、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

(1)合理估计和保证日常的现金流量。现金管理的起点正是估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资金需要,并且保证非常及时地提供资金满足这些需要。这方面常见的错误是高估销售收入,低估了费用开支,或者在现金流量中没有加入意外开支的准备金。(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一般都会存在大量的赊销,因此应收货款问题是屡见不鲜的。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从一开始就需要严格把关,把某些付款条件规定清楚,防止客户在事后故意拖延。如果应收款已经发生,企业就需要制定严格的回收政策。(3)加强存货管理。不良的存货状态是消散企业资金的一个严重威胁。每多花一块钱用于存货,就等于少花一块钱用于生产。所以,对每一种储存在库的产品,应尽量需要寻求理想的存货余额。

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与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1.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1.涉及面广

由于现代企业的广泛性,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等。

2.综合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诚然,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则不同,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灵敏度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4.财务决策结构层次化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结构层次化,企业财务决策权除监事会行使监督职权外,全部被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等财务行为主体瓜分,并通过有关的法律制度和各公司章程,规定他们各处的财权和责任,使现代企业财权在企业内部具有明显的层次划分。

5.财务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全面的推广及应用。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是降低采购、销售、管理等各项费用的重要措施和保障。企业要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逐步建立起涉及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完整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具体表现为:

(1)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2)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在现代社会,激烈的企业竞争要求财务的职能从简单的核算向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方向发展。在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财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手工条件下,由于大量财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企业决策者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及其他企业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也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原因

1.财务制度方面

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从规范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而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绝不能因循守旧,绝不能按照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应有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备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财务专业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应注重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现代企业应该视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在切实地搞好生产管理同时强化财务管理,独具匠心地挖掘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财务制度的起草、财务人员的设置到各财务方法的选用,企业管理者至始至终都应予以重视,切实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

2.管理目标方面

没有设定或没有正确设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大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应充分意识到如何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入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能否灵活地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限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利益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

3.财务核算方面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财务部门中的财务核算不真、盈亏不实、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管理失控、违法违纪较严重等现象。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损益管理三部分组成,其实质也就是会计六要素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财务核算中,大多数企业严格依据企业财务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企业为了小范围的便利,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不规范做法。那么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企业内部因素,进而在企业中具体做好资金管理、盈亏管理与综合管理三方面工作,同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达到最佳优化状态。这样,才能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4.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即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可能使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受损,甚至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四、强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体制和财务管理有着密切关系,有什么样的体制就需要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提高企业领导素质。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财经纪律意识,让领导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财经纪律的重要性,意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领导干部的约束性和严肃性,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由被动变主动。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共同抓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财务核算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能力;除了精通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现代实用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知识更新快,要求财务人员加强学习和后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发挥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4.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一是制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在全面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按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实施办法,逐步建立起企业外部财务监督与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把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二是继续帮助和指导企业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不断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力。各级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帮助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完善包括经理、财务负责人及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责任制。

5.对财务会计人员实施定期轮换岗位制度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轮岗制度,这也是避免会计犯错误和违犯财经纪律的有效措施。因为一个财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太久就会熟能生巧,就会创造自己犯错误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提供方便而犯错误的机会。

6.加大对财务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各级财务会计工作的业务部门,如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要加大对企业财务账目的检查和核实力度,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责任归属,加大对企业领导、责任人和财务人员的处罚力度。只有严加检查和处罚,才能从根本上引起企业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才能促使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并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而敢于和坚持严格执行,避免企业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犯错误的机会。同时为了避免现实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领导干部以不懂或不清楚为理由推卸责任的情况,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还要加大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加深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苑一出.新时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财经界.2010(03).

[2]淡晓微.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革与开放.2010(06).

第5篇

关键词:电煤困境;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87-02

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存在很强的关联性。电煤困境突出体现在电煤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发电的原材料出现供需不平衡,使得发电企业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威胁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如何走出电煤困境,不再出现局部地区的“电荒”现象,这对于企业走向更好的绩效和国计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协调好发电企业绩效与有限的财务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关键。本文根据笔者在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的多年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电煤困境下企业的运营绩效出发,来探讨如何提升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对于完善我国发电企业运营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日前我国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问题剖析

在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提升的空间,而财务绩效又与其评价指标密切相关,在分析我国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时,需要分析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

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主要体现在发电企业在财务报表上,这种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表现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的状况由财务指标反映,但是还存在非财务指标,它不易通过具体数值反映出来,且存在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在进行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衡量的时,没有综合考虑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会计指标基于企业的年报而产生,考虑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其年报数据具有易取得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会计指标能被广泛使用。而市场指标的存在使得企业考虑到了市场风险对结果的影响,而企业绩效作为一种结果,和市场风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的核算指标不完善

一些发电企业利用财务指标法来分析企业为摆脱电煤困境而发生的绝对控股行为前后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变化,以这些变化来判断企业并购行为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这种方法克服了市场因素对绩效评估的干扰,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忽略了发电企业对煤炭企业绝对控股后的风险变化,在选取经营绩效指标上也没有客观的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发电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另外,发电企业的绝对控股之后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财务指标数值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但是变化并没有体现发电企业实际创造价值的能力。实际中,一些发电企业的财务数据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可能会遭到人为的破坏。不同的发电企业根据其自身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所以用这种方法来评价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有可能不准确。

(三)发电企业不重视协同效应导致财务绩效低下

当前一些发电企业在对自身进行财务状况评价时,只对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变化给予关注,较少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这样不利于全面的了解发电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例如,发电企业在完成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应该吸取煤炭企业中较好的管理经验,以提升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电煤困境下资源粗放利用的问题,发电企业管理技术层面上的提高将促进其财务绩效的改善。

(四)发电企业未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而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不高

发电企业在完成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除了可以保证发电所需的煤炭资源外,还需要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但是现实中一些发电企业没有对此给予重视,进而无法为企业带来营业外的收益,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发电企业的成长性关乎其核心竞争力,这种成长性主要取决于作为其主营业务即发电的成长性,而这无法通过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的增长率得到反映。

(五)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失衡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发电企业的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发电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一些发电企业不重视这个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其资产负债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并没有达到适度的水平。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发电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使其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等。过低的资产负债率使得发电企业没有利用财务杠杆获得较高的收益,这都不符合发电企业的根本利益。

二、若干提高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在发电企业的具体运营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以往对于发电企业进行财务指标的评价,而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这些指标的改善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在具体的非财务指标设计时候,需要考虑为获得长期成功而应当采取的必要行动,也即企业的经营战略,还要联系财务绩效与股东价值,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情况。

(二)完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的核算指标

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具体的运营管理中,要重视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并关注并购行为前后的风险变化;在选取经营绩效指标上,要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学习,制定更为客观的基准,分离出其他因素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将会计科目上的人为操纵行为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控制在短期内,从而更多的体现财务指标法进行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的合理性。

(三)重视协同效应改善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的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注意在完成对煤炭企业并购基础上保持其已有优势或者克服其弱点,防止可能的文化冲突,特别是权力冲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发电企业竞争力的损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保存目标公司的文化和为了实现并购目标而促进双方建立相互依赖关系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发电企业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要重视在管理上的协同效应,要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费用。要注重培养新的竞争环境下的管理人才,注重吸收煤炭行业的管理经验和利用资源的效率,在完成并购后,以达到两部门企业文化的良好融合,提高人员素质及管理效率,改善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

(四)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改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持有的煤炭资源,也是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体现,这种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也会给发电企业的股价带来正面的影响,因为一旦发电企业手中拥有了足够的原材料,会给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市场信号,相应地,其市场价值将会得到增加,从而发电企业的股东权益也会实现最大化。

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事关资源是否浪费。为此,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汇总,进一步实现科学决策、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转。

(五)重视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

一般地,发电企业可以通过速动比率来衡量其的短期偿债能力,高速动比率意味着发电企业拥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应地,低速动比率则意味着发电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因此,发电企业存在大量的资金虽然会让企业在短期债务上获得安全感,但是这是以占用大量闲置资金为代价而实现的,这会导致企业经营的低效率,不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为此,要保持发电企业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就需要研究和分析发电企业的速动比率,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利于企业最大化利用自身资金的水平上。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财会会计管理;困境及优化路径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一片良好,在市场化经济的形成与壮大的历程中,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新时期下,要想全面增强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以优化企业资金运作,提高经营效益。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传统财会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无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了财务会计的综合水平难以在该领域中占据最佳位置。鉴于此,新时期下,企业必须认真面对当下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的困境,对财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进行探索,并找出优化路径,以帮助企业在经济市场取得发展空间,确保企业得以长久稳定发展。

一、新时期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的困境

1.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对各项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和升级。然而,就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来说,部分企业虽然针对此项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条例,但是统筹能力不足,并没有针对资金管理工作构建相适应的风险控制制度。还有一些公司,虽然考虑了资金管理的风险问题,但是在开展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时,远瞻性不足,只是建立了短期的财会控制制度目标,并没有建立长期性的战略规划。显而易见,企业所制定的欠缺完善和规范性的财会管理制度,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漏洞,不仅会影响到财会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2.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数据信息,而这些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会受到许多无法预知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信息失真、不可靠等。而现阶段导致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因素主要来源于:财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领导分子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财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等。以上因素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并影响了财会管理工作的开展,严重降低了财会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财会管理信息缺乏统一架构

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人员也大幅度增加,管理层人员和领导也不断增多,企业对于信息的综合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缺乏了统一的信息架构,使得信息在流转的过程中速度缓慢,不同部门之间也以此发生矛盾和冲突。就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言,企业各部门单位的资金数据始终无法统一到指定的财务软件进行核算,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引发工作失误,降低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无疑会增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难度,降低财务会计管理有效性。

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

现代化信息技术自身所具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也使得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具有了一定的危险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的全程,其所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都需要进行加密处理,才能预防数据信息丢失,重要资料泄露。然而,现阶段的绝大多数企业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时兼顾面不足,使得系统存在明显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权限设置不明确等问题日益突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新时期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优化途径

1.明确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新理念

管理的变革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基础,更是企业在经济市场谋取生存空间的需要,同样的,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必须跟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保持一种动态的、与时展相接轨的发展状态。首先,企业要立足发展实际,对财会管理工作当前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进入市场进行调查,而掌握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做出前瞻性预测,这样企业才能把日常的财会管理事务工作化繁为简,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划,实现财务会计的创新管理。同时,企业在制定财务会计管理规划时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未来发展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根据市场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创新思路。

2.构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新制度

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员工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在当前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缺乏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体系是一个严重的弊端,同时也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为此,企业必须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针对当前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完善,以构建新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突破。

3.全面深化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在未来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并全面深化落实,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为此,一方面企业应健全全面预算组织体系,调动各部门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在全体员工的配合与努力下有效协同地开展预算管理活动,并实现业务驱动财务预算,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实行。另一方面,企业要制定预算管理手册,对预算管理的标准和准则进行细化,明确资金的配置保准,以更好地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其得以全面深化落实。

4.建设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间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与财会活动紧密相连,是一个无法分割的系统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汇集各类信息,综合分析比较,以便于决策。为此,务必要使会计电算化贯穿到信息管理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这样一来,相关人员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科技化的可操作技术平台,进而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建设。除此之外,加大会计软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力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要以现代化理念为指导,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财会信息的收集以及管理软件的开发。

5.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

为适应市场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独到的时代认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养,为他们的发展、成长、进步创造平台和条件。同时,还要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各工作人员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从自身所处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经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此,企业应要把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进而加以改进,找出脱离管理困境的优化途径,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占据发展地位,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经华.试论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04).

[2]佟胜旺.论新时期企业强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第7篇

关键词:建材企业;资金困境;财务管理;策略

一、建材企业特点

当前大多数建材企业都属于生产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具有流程性,笔者将建材企业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连续性、过程严格性、库存周期性。展开来讲,正因为建材企业基本属于有流程的生产企业,因此在生产环节都是持续不断的,具有连续性。对于企业来说,稳定成熟的工艺也是生产连续的保证,让生产加工有序进行,车间的生产设备、装置、物料也根据固定的生产工艺进行着,保证产品最终变成成品。第二个方面,建材企业的生产过程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艺程序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把关,除了确保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转,还要确保成品的质量。第三个方面,建材企业的库存商品具有周期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要设备正常运转,生产就要连续不中断,除非设备需要维修或固定检查,否则整个生产线都不能停摆。此外,对于建材企业生产的成品来说,一般具有销售淡旺季,在淡季的时候,库存商品就多,并且伴随而来的就是资金周转问题,而到了旺季就会缓解,因此就要求企业针对生产和销售的周期性进行生产计划和资金管理的调整。

二、建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方式亟待提升

纵观当前建材企业,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不高,采用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与时俱进,还采用着传统的财务报表的方式向上反映,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人为改动的可能性比较大,有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报表虚假的问题,并且有很多财务人士也人为,对于建材企业来说单凭财务报表很难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真实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也难以让上级看到企业真实的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就难以避免财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问题。

(二)缺乏资金的监管

建材企业由于成品销售存在淡旺季,因此资金的监管对于企业稳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有些企业对于项目资金缺乏有效的判断和控制,审计监督人员时常打马虎眼,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不尽科学,且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建材企业的项目都是由项目经理负责,且较分散,如果缺乏资金监管的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危害企业资金安全,做出危害企业发展利益的事情。虽然很多企业加强了资金的管控,也明确了管理制度,但是监管的效果甚微,且企业逐级上报的方式,让资金管理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一些监管行为缺乏实际意义。

(三)履约保证金收回存隐患

依照我国对建材企业的相关规定,企业投标中标后,需要缴纳相应的保证金,无法上缴的单位,建设单位就会视为企业自动放弃这次合作机会,投标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对于建材单位来说,中标后都会及时集齐资金,及时缴纳给建设方。但是问题在于,一个建设项目往往需要等到工程完全验收后才算完成,也就是保证金要到那时才会返还,现实问题是双方合同中一般对验收时间没有详细规定,建设单位常常拖着不验收,建材单位保证金迟迟不能收回,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隐患。

(四)投资项目失误

除了上述存在问题之外,当前很多建材企业还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过分看重社会效益,注重“名誉”,没有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资金风险,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资金的可承受能力。特别是在投标过程中,很多建材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大批购置添设新设备,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承诺,在项目完工后,花费高额资金的设备就闲置了,造成浪费。且很多建材企业缺乏风险评估,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考察,一旦投资失误,就可能让企业出现资金困境。

三、建材企业走出资金困境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衡量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建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项目投标是时常发生的行为,对于项目的选择,企业应当认清自身实力,找准自身的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项目,避免出现较大的资金风险。在项目追踪方面,企业要在选择投资项目之前就研究清楚自身产品的情况,对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检查自身的设备情况,并对方案进行探讨和选择。除了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外,还要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对项目的可行性、建设条件的可能性、技术的相关性等作出讨论,衡量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投资失败背上沉重债务,出现企业资金困境。

(二)加强经营活动的资金预算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资金预算管理都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大项,对于建材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应当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适合自身的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管理。一般企业的预算管理有编制、审核、执行、分析考核这样几个方面,且体系编制要逐级审批,一经最终确定,就要成为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也要逐级上报,展现严格的审批制度。严格的考核监督可以确保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开展,企业负责人要重视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严格监控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并也采用预算管理的办法。建材企业要认识到经营活动中哪些环节是重中之重,哪些环节可以暂缓,按照轻重缓解的原则开展经营任务,此外,一个企业要有正常的资金管理才能确保拥有活资金,方便各个下属单位资金的统筹调配,确保资金合理应用。

(三)增强资金集中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点多面广是建材企业经营的特点,建材生产的地点分散,银行账户也多,资金的管理效率较低。建材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结算中心制度,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例如:可以利用网上银行的相关业务,将分散的项目银行账户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保证重点支付,使各个下属单位的资金集中于总账户上,保证了建材企业重点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又能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的在途时间,还能利用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在使用资金上的时间差,内部进行资金的余缺调剂,提高企业应对突发支付的能力。

(四)加强企业日常资金的管理

建材企业应该将现金流量的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管理,严格把好现金流量的收入和支付关口,对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的管理。第一,建材企业应当将视线主要放到在建项目上,看这些项目的资金是不是能及时、顺利收回,找到实际资金情况和之前预算情况的出入,并分析原因在哪,确保科学的有效使用资金。第二,企业要对原材料和库存商品进行定期盘点,清楚企业自身的资金和成品的周转速度,避免出现囤货和积压的情况,也能避免资金占用引发的企业资金困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资金就好比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与生死存亡,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建材企业来说,认清自身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做好资金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加强企业运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企业每个部门都应当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既抓好生产,也要搞好管理,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产生资金困境。

作者:张晓鹏 单位:济南鲁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建材企业走出资金困境的财务管理战略[J].商业经济,2011,18:50-51.

[2]季秀杰.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创新策略[J].绿色财会,2011,09:3-4.

[3]于子桐.浅谈紧缩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151.

[4]田晓娟.财务困境的防范及应对研究[D].四川大学,2006.

[5]汪立生.企业走出资金困境的财务管理战略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22:127.

[6]沈俊.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7]权思勇.创新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2.

[8]胡翠萍.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第8篇

关键词:财务困境;投资;异常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140-01

1 财务困境企业的异常投资行为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又称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种特殊财务状况,其最为严重的情况就是破产,此时,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会面临诸多困难,同时企业的投资行为也偏离正常。导致这一结果的最直接原因是企业支付能力的丧失。

1.1 从一般股份制企业分析债务人与债权人在财务危机时的矛盾和冲突出发 从问题方面看,财务困境企业的股价多大幅下跌,其股权实际价值相当低。此时股东会从事冒险的投资行为,即“复苏赌注”。这种冒险投资成功的机会甚微,但一旦成功获利颇丰,且收益大部分归股东,若投资失败,大部分损失将由债权人承担,即通过冒险投资,以债权人承担风险、股东享受权益的方式将企业财富进行转移。这就是财务困境企业股东的资产替代动机。

从期权定价模型来看,财务困境企业在破产的危险下,在企业面临一个获利投资项目时,股东必须损害自己的利益从自己私人财富筹措所需资金。因此,股东一般不进行大规模的新资金注入,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如发放股息等,减少企业资产,增加股东利益,将企业资金转移出去,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其后果是直接导致企业债权人承担了损失,使得企业陷入更深的财务危机。

1.2 从国有企业以及由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债务人与债权人在财务危机时的矛盾和冲突出发 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企业为了摆脱财务危机,往往通过兼并、破产等方式,逃避银行债务,使得银行信贷资金损失惨重;企业通过债转股等手段,将企业债务转嫁。不少企业将兼并、破产和债转股作为逃避债务的机会,增大金融风险,恶化了信用环境。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面临投资机会时,经常以国家资金或银行贷款进行高风险投资,造成了国家这个最大的债权人被国有企业绑架,以致企业不断获得贷款,国家及国有银行的非企业性经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

2 导致财务困境企业异常投资的原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个:

2.1 企业利益分配、风险分担不均衡,高风险的债权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根据学说,当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形成借款契约,这种交易的合约不完备,那么承担风险的债权人(委托人)与选择行动的债务人(人)之间就形成了委托关系。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股东就可能通过管理者为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债权人具有优先但固定的收益索偿权,在企业破产时财产的优先索偿权,而股东对企业剩余资产具有无限的索偿权,但对债务却只承担有限责任。这使得股东在企业破产时具有不必偿付全部债务的权利,即对极端不利的损失享有最低保证,而对极端有利的获利则没有限制。因此导致了企业投资的偏移。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实施着企业的经营,造成国家这个企业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实际上支配了企业的财产,而不受所有权的最终约束,即所谓“内部人控制”,这使国有股权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旦将资金注入到企业中,就完全抵押给了企业。

2.2 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由于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借贷活动中存在着以债务人占有私人信息为特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债务人比处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如个体投资者和银行中介等更了解企业的状况,也掌握更多有关他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情况,由此可能导致在借贷签约前后发生“逆向选择”。在贷款前,贷款者会预计到借款者在取得资金后会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高风险经营策略,从而给贷款者造成潜在的损失,并且贷款者无法对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和债务偿还概率做出可靠的判断,也不能正确比较众多借款人之间的信用质量,因此贷款者就不会购买借款者发行的债券或者根据过去平均信息,平均信用质量决定贷款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质量比较高的,给贷款者带来较小损失的借款者认为按照平均水平取得资金不划算,从而不愿意按照这个贷款利率从外部市场取得资金,这些对贷款者来说条件优越的借款者因为得不到贷款而退出市场,从而使市场上的借款者的整体素质下降。

3 企业投资行为异常的策略研究

3.1 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规范和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低成本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使得企业私有信息公开,改善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分布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的获取渠道可以是企业披露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信息提供机构,如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定期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评级结果。

3.2 加强对债务契约的签订、执行等审查和监督工作 在契约中描述出与交易有关的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在每种状态下签约各方应承担的权利和责任,委托人希望人能按照他所期望的效用来行动,并能根据观测到的信息对人的行为进行奖惩或规范。为了防止道德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经济人的行为,激励经济人的行为,从而可以减少道德风险。对债权人来说,一方面由于其与债务人存在的利益冲突,这意味着债权人希望债务人多付出努力,而债务人希望少付出努力。因此债权人必须给债务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债务人不会如债权人希望的那样;另一方面在签订债务契约或合同时,应对契约条款进行反复推敲,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从而对借款企业的行为进行种种限制。

3.3 通过声誉制度加强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由于声誉是经理人员长期业绩、行为和品德的直接表现,也是其与所有者签定合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可被用作为一种激励和约束他们行为的因素,可以作为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物,是控制道德风险的主要手段。声誉制度是介于单纯建立在重复关系之上,依赖博弈双方自我实施的声誉和以国家强制力为实施保障的国家司法系统之间,或者依靠社会规范,或者依靠缺乏强制力的私人司法系统来组织实施的围绕合约执行而展开的有关社会成员商业行为的信息披露、纷争的仲裁、欺诈行为的惩罚等活动的规则和程序的总和。通过建立声誉制度可以规范经理人的行为,对经理人才市场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章之旺,邵君利.财务困境预测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