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5:44: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唱歌教学的主要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初中生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从重视外在的表现(如律动、游戏等)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进入中学,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广泛,成人感强,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好争论、好怀疑、情感变化决而不稳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制约的,尤其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一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则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部分热衷于升学的学生(或在各种压力下只注重文化课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动和爱好的那部分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欢音乐而学校又不能满足他们爱好音乐的愿望的学生,则会向追求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方向发展。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常识和鉴赏能力而不辨良莠,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受到某些不良影响。
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呢?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学生愿意接受)的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突出审美内容,并以情绪表现为主线,以欣赏为主要内容,强调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欣赏为主,先听后唱,以对比及精听粗听等手段感受音乐,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绪。如果配齐教材的全套音响磁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声乐是人们用以抒发感情、交流感情的一种自然而普通的形式,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感情。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的联系。三种唱法都是以音乐、语言、表演相结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都要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加以丰富的感情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并以音乐的美、语言的美、表演的美作为审美方式,追求演唱作品时的全身投入、震憾力和感染力;追求对作品内容的完美诠释、形象塑造和声音色彩的掌控能力。力求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音贯通起来,把最美好的声音展现出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三种唱法在发声方面都要求正确的呼吸,喉咙打开,建立歌唱通道;以气息为主,靠气息演唱,建立声音的高位置;都是以横隔膜为呼吸动力,注重吸气的深度及气息的支持力,充分发挥各共鸣腔体的作用,气息要贯通、流畅、稳定。三种唱法同属声乐门类,立足点是相同的,即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许多方面还是有着差异和区别的,各有各的特点。
㈠呼吸对比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的各种技巧,没有一项能脱离呼吸而独立存在,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是极其重要的,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发声的源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这些说法都说明呼吸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歌唱中的呼吸一般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美声唱法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深而饱满,音量大、音域宽、容量大、控制力强,呼吸支点明显,气息流畅,声音托在气上,且有力度,声区统一,声音表现力丰富。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使气吸至腹腔,气息较深,动作小而灵活,吸气时声音小,对喉咙紧张和歌唱时胸部僵、顶气等现象,有放松和缓解的作用,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俗唱法则对呼吸的深度要求不高,因此多采用胸式呼吸,呼吸容量小,吸气部位偏高,发声比较柔和;通过气息的流动调节声音的弹性、音色、力度和情感表达;只有歌曲需要强力度发声时,才运用较深的部位呼吸,推动力度的增强,加强控制力。
㈡发声对比美声唱法发声的主要特点是混合声区唱法即混声唱法,它要求发低音时避免全用真声,发高音时避免全用假声,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使用,追求混声效果。声音通畅、纯净、圆润、明亮、饱满。民族唱法的发声主要以真声为主,声音明亮、靠前,高声区加入一些美声唱法技巧,混进一些假声,增加了真假声的混合比例,声音走向横竖相当,点面合适,字正腔圆,声音个性强;以民族风格和韵味为主,音色甜美,声情并茂。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多用本嗓的自然发声,大部分用真声演唱,声音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追求演唱者在自身声音条件的基础上,挖掘并放大自己的声音本质和特色,即个性与特色声音,声音的审美标准是“求异”而非“求同”,非常强调激情和感染力。
㈢共鸣对比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主要是靠歌唱者本身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音送出去。美声唱法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嗓音配合上、下共鸣腔来达到以声音表现感情的目的。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既明快华丽、丰满结实,又保持统一,声音真假结合,声区衔接流畅;充分发挥共鸣作用,注重混合共鸣,声音穿透力极强。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对腔体的打开比美声唱法其空间要求小一些,气流量要求少一些;更多的追求比较靠前的口腔共鸣和鼻、眉心处的头腔共鸣,声音的焦点较小,集中明亮。通俗唱法对于共鸣的要求没有传统唱法高,它只要适当地打开共鸣器官,使声音能够在共鸣腔中放大,摆脱声音的“白”和“扁”,使声音获得纯正、圆润、饱满的自然音色。主要借助电声音响来扩大音量,共鸣在通俗唱法演唱中是美化声音、修饰声音的一种方法,而并非是发声的唯一途径。
㈣语言对比美声唱法以声音为主,强调“以腔带字”“以声带字”,字要随着腔走,打开腔体把字唱到腔体里,腔圆是第一位的,声音统一是第一位的。追求声音的圆润通畅、共鸣色彩,注重咬字吐字与不同声区的共鸣结合统一。民族唱法的咬字吸取了许多戏曲的方法,咬字吐字更靠近说话状态,要求符合说话语言的表现方式,强调咬字的准确和真切,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气生动;更注重声母、韵母、归韵等方面的清晰。“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使歌唱的吐字达到咬字清、吐字正、归韵准的目的,获得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通俗唱法的吐字最接近生活,它没有美声唱法那样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过分强调字正腔圆,咬字概念是建立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即口语化基础,不强调字头字尾的口型如何、字形是否咬住,只要能够听清歌词便可,避免多余的、夸张的口型,体现说话的自然,直接地表达歌唱者的感情世界。㈤演唱风格对比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最大特点是“以声为主”,讲究声音的纯正、力度、通畅;追求声音的光彩、华丽和艺术表现,高雅庄重,自然质朴;强调气息的控制、声音的连贯性,感情表达丰富真挚。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字为主”,特别强调演唱时吐字及韵味的风格,强调“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字里传情”“依字行腔”“腔随字走”等。由于各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演唱内容的不同,演唱风格也有差异,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热情奔放的、委婉深情的、活跃风趣的、甜美动人的等。通俗唱法演唱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情为主”,注重感情的抒发流露,歌声自然亲切,形式轻松活泼,吐字真切清晰,感情时而缠绵细语,时而奔放热烈,具有“倾诉性”和“宣泄性”,使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缩短距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与感情上的交流。
二、三种唱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具备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在高职声乐教学的实践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已作为正确唱法的标准被教师们所承认,通俗唱法也逐渐列入其中。由于高职本身的办学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新生入校时水平参差不齐,优劣差距较大,普遍声乐基础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占极少数,这也是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根据这种情况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要轻易划分学生的演唱方法,先让学生掌握唱法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上采取多种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教学。
(一)声乐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声乐基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开设的,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在教学中结合每个学生嗓音、程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同时加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共、个的训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自身演唱能力。
(二)声乐小组课教师给一组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以器乐、舞蹈等为主,声乐基础、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开设的。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主要方向,使学生既会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歌唱,又会科学地指导别人唱歌。教学中可将学生按声部、性别、程度等特点进行分组授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还可以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作品处理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正确声音概念的理解,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了解三种唱法在不同声部、不同作品的要求及教学特点,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为提高教学能力打下基础。
(三)声乐集体课教师给一个班级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全部学生开设的,教学采用集体歌唱训练的方式。在发声中找出声音的共性特点,提出具体要求,讲解技术要点、难点,点评、解决存在的问题;系统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及教学法,也可以选择部分声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头,进行集中训练,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提高全班同学对声音概念的正确理解,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也可以进行声乐作品欣赏、观摩演出与声乐专题讲座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种唱法的声乐基础知识、内涵与审美方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系统、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演唱实践,开展声乐教学活动。
(四)演出实践课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出实践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高职教育重实践、重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加强实践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自身策划能力与演出能力的重要部分。把每次声乐课考试以演出实践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学生可以策划设计自己的演出服装、表演模式、伴奏方式、舞台背景等,演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点评,纠正演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实境训教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与演出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演出、声乐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查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高职声乐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总之,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采取声乐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和演出实践课,四位一体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建立声乐教学的多元化体系,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把握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既掌握声乐演唱技能,又掌握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声乐教学艺术研究的思考
【关键词】活动课 自主性 因材施教 活动形式
本文就职高英语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实施策略和考核评价方案作初步探讨。
1.英语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1.1 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教师的指导性为辅的原则。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和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充分满足学生个人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在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因为活动课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无论课程的内容是什么,进程怎么安排,都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设计、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能表现和施展他们各自的才能,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
1.2 规范性与灵活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活动课以获取直接经验为内容和以实践性为特点的要求,活动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社会,实现灵活的开放式的教学。同时我们也要根据活动课的特点,实施开放性教学,它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空间、师生关系的开放,保证活动主体能够自主活动。
1.3 因材施教与因地制宜相兼顾的原则。活动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确定活动课内容、设计活动课形式时,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有他的位置,有他施展才华的时间、空间。在活动中即使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因此在活动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2.英语活动课的实施措施。职高英语活动课可通过课内的活动形式和课外的活动形式来实施。
2.1 课内的活动形式。课堂游戏包括“语音教学游戏”(听音接龙游戏、找音素、听音素说单词)、“词汇教学游戏”(单词接力赛、找颜色、单词比赛)和“情景语法游戏”,课堂游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进行交际,使学生养成敢于讲外语的好习惯;简笔画具有简练、概括、形象、易学、使用灵活和趣味性强等特点,它作为一种活动课形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欢迎,又可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猜谜实际上是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形式,在职高的英语教材中也不时出现puzzle,通过猜谜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并开发智力;演话剧可以作为一种英语课堂活动使语言教学交际化,它可以把学生放到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去,扮演各种角色,在课堂中用英语进行交际,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轻松、自然、有趣,学生在演剧活动中学会了语言的活用。
2.2 课外的活动形式。配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在阅读课教学中,课外阅读是补充,所选择课外读物的难度应与所学的教材内容相当,读物的内容要尽可能广泛与多样,读物还应包括报刊;学唱英文歌曲或者在课余时间由歌唱队队员教唱英文歌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外活动,唱歌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形式要与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挂起钩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班级歌咏比赛或举办英语晚会;英语板报的内容形式可灵活多样,可配合教学的各个阶段,可反映学生的校园生活,可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介绍各国风土人情等;举办英语联欢会由学生表演节目,举办故事会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朗诵童谣、小诗、绕口令等,举办游艺会既丰富校园生活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举办各种竞猜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倾听 重要性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声乐基本采用“一唱一评,一评一唱”的示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声乐歌曲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便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毫无情感可言。审美感觉器官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制约着审美感知能力,决定感知能力的有无和高低,不具备音乐感的耳朵,当然对音乐一无所知,一无所感,更谈不上对音乐美的理解、感悟和把握。而“倾听”是一种帮助声乐学习者形成一个理想的音乐视野直接有效的方法。要学好声乐,就要仔细倾听,反复倾听,进而去感知、表现歌曲。
一、倾听是学生思维跳跃的前奏
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完整地倾听、欣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如:徐沛东创作的《乡音乡情》,这首歌曲式严谨,情感内涵深刻真挚,歌曲对演唱者声音的行腔及内在情感的处理要求很高。歌曲感动了无数的人,华夏子孙为它的精神气魄撼动,为它的坚定、朴实卓尔不凡的气质折服。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欣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的思乡之情深深打动,随着音乐轻声哼唱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明显得到了强化。
只有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二、通过倾听激励学生学习歌曲
声乐是艺术门类中比较特殊的专业,它是声音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让学生反复听赏歌曲,且听对、听懂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强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有的歌曲节奏复杂,音程跳度大,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来演唱歌曲,听赏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歌曲,避免学生学习歌曲时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声乐曲的节奏是难点,7/8的节奏学生很难掌握,很容易唱成6/8拍的节奏,并且曲子里出现了很多半音音阶,在音准上很难把握。我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寻找典型节奏,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并启发学生用动作或者神态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经过反复听赏,学生被歌曲中那典型的新疆手鼓的节奏所吸引,边模仿边学习,不但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而且充分理解了歌曲,近乎完美地表现了歌曲。
三、通过倾听提高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能力
倾听声乐作品,除了要实现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外,还应当参与理性的认识活动。参与听赏声乐歌曲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听赏歌唱家的声乐歌曲演唱时,要分析歌曲演唱的呼吸,歌曲演唱时声音的位置,以及歌唱时歌曲情感的处理。
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曲蔓地》这首歌曲时经常出现气息不平稳、高音站不住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改掉这些缺点,我让他们听赏歌唱家迪里拜尔的演唱。仔细倾听歌唱家演唱时的换气,对比自己的换气找出不同,从而掌握正确的换气,改掉气息不稳的毛病。并且在倾听中找到歌唱家演唱高音的头腔位置,较完整、完美地演唱歌曲。
四、通过倾听培养学生音乐想象能力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喜欢幻想、喜欢创造,有主见,不轻易服从。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和理解,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听赏歌曲的伴奏音乐。这样,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去想象、去发挥,可以根据音乐中的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变换、旋律的起伏等,来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效果十分显著。
例如:在《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赏歌曲的伴奏音乐,根据歌词充分发挥音乐想象能力,根据音乐的节奏体会音乐的形象,并且试述主人公的形象。学生把主人公小芹的纯朴可爱、委婉含蓄、羞涩含情的特点都分析得很清晰,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感受音乐,并与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的这种想象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是心灵与音乐碰撞迸发出的火花。
在当今社会,如何学习声乐演唱已成为一个学术追求,声乐通过旋律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听觉和情感的相互交融,直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演唱的正确与否要靠耳朵来鉴别,“倾听”是进入学习声乐的基础,声乐教学中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如何倾听、欣赏音乐有个方法问题,只有学生养成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倾听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其实,“大道至简”,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正让课堂有效,我们的课就要“减肥”,要“洗”尽铅华,还原教学以轻装、素颜。
“洗课”,如何“洗”?早有专家指出:不是要搞课堂颠覆,而是要把教学规则中被忽视、被遗忘的减法和除法找回。该浓则浓、须淡则淡、能简不繁、当艳不让。
“洗课”,要“把根留住”。什么是语文岿然不动之“根”?
首先,“语文姓语”,语文本体不能变。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积累运用;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熏陶、有审美提升、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追求有“语文味”的课堂。也就是说,学生的听、说、读、写、思、问,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其次,“以生为本”,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凭借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堪称好课。
第一,“洗”目标,指向明确。就是要使教学目标的定位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增强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一堂课,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找准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确立明确的、切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一课一得更易操作,更有时效。一节课学生能理解一词,读好一段,感受一情,一课有一得,课课都有得,“得”就深,“得”就多。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能力自会提高。
第二,“洗”内容,有舍有得。有的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厚重”,四面出击,面面俱到,致使教学内容“丰富”了,但因为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学生更消化不了,结果无论“西瓜”还是“芝麻”都没捡到。
课堂40分钟是个定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教师必须在深入领会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质和学生水平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找准“牵一发而尤身”的切入点,由点牵出“线”,由线辐射到面。把那些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作为重点,“集中火力”地发挥其“例子”功能。
第三,“洗”方法,删繁就简。很多老师热衷于教学方法的新奇变幻,一会儿比赛,一会儿游戏,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唱歌画画,把学生弄得头昏脑胀,不辨东西。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的具体对象和具体实际,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学方法不在于花样翻新而在于实际效果,在取得同样教学效果的情况下,方法越简单越好。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我们应追求语文味的课堂,所谓语文味应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咬文嚼字、品词赏句”的“品味”,而不能“红杏出墙”“为人作嫁”,用非语文的手段来替代,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第四,“洗”语言,简约凝练。教师的教学语言常见这些“病症”:导语浮华,偏离本真;讲授随意,偏离准确;解说太碎,偏离凝练;问题模糊,有失明确;评价不当,有失导向。核心问题还是语言不够简洁。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简洁,剔除教学语言中的渣滓,挤掉多余水分,要讲在关键处,讲在困惑处。提问语言要简明清楚,过渡语言要简单自然,讲解语言要直击要害,评价语言要简练真诚。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教学语言应该精炼、凝练、洗练,不拖泥带水,不矫揉造作。“洗”语言,让课堂教学轻装前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41-01
随着音乐课改理念的推广,小学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即将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综合型的艺术课,音乐课的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了。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主要特点
1.教学知识信息的海量性。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因素,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视频、音频、文本技术等,实现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多渠道,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技术无疑具有知识信息海量性的特征。
2.可以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交互性。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必须要体现出交互性的特征,即教学双方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双向度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不但可以将知识信息传播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实现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的教学平台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双方领唱、试唱、听音、跟唱等,实现教学双方的顺畅沟通。
3.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征。对于许多教学科目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直观性和生动性,一般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音乐课堂教学中乐理知识教学,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了视听等感官因素,可以直观生动地体现教学内容,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演唱;选曲;重要性
歌曲有深、浅、难、易之分,演唱者程度也有不同。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所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个程度。应该多演唱哪些歌曲,更适合于哪类歌曲。不注重选曲不但影响自己唱歌的质量,很可能把嗓子唱坏,导致歌唱生理机能的丧失。
1初学者该如何选曲
我认为学习1到2年属于初学者,初学者在演唱上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初学者在歌曲的选材上尤为重要,应多听从老师的意见进行选择。初学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嗓子而又对声乐怀着深切的喜爱,所以喜欢唱一些音域比较宽的歌,音高较高的歌。这样做非常有可能把嗓子唱坏。所以,广大的声乐爱好者们一定要在相应的阶段唱相应的歌。
1.1适合初学者演唱的歌曲:
初级学者的教材选择可以是中国民歌及艺术歌曲(两册);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意大利艺术歌曲及小咏叹调;德奥作曲家的艺术歌曲;俄美英法西等国艺术歌曲等等。(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163页)
之所以选择这些歌曲是根据初学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他们刚刚接触声乐的学习,有的发声只发到了小字二组的E或F,所以,在歌曲的选择上就要注意不要超出发声的范围。例如中国作品《红豆词》、《花非花》、《问》;外国《阿玛丽莉》、《尼娜》、《我亲爱的》等,这些歌曲有助于初学者的学习。
1.2正确选曲对初学者的影响
正确选择合适自己的艺术歌曲对初学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艺术性很强的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曲短词少,容易记忆。对初学者体会良好的气息,喉咙的打开以及对初学者艺术感觉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初学的如能够循规蹈矩脚踏实地的前进,才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以后才有能力演唱更加有难度的歌曲,艺术道路才能走的更长。
2正确选曲对中高级程度学习者的重要性
中高级程度的学者应该学习3至5年,有了教深的经验,浏览了大量的作品。随之对艺术的情感把握也增强,歌唱能力也有所增强。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较大的作品或歌剧。
2.1中高级程度学习者需要适当加深演唱歌曲的难度
这个程度的学生可选择有一定难度、节奏变化稍多、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跨度稍宽、结构稍微复杂、感情有变化对比的曲目教材为宜。但同时要注意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只注意一味的演唱大曲目破坏了嗓音的机能。适当的歌剧及咏叹调可以演唱如:《你们可知道》、《美妙时刻即将来临》、《亲爱的请听我说》等等。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也应该注意所给歌曲要有浏览的部分,应注意多浏览、多积累、更丰富自己。
2.2正确选曲对中高级程度学习者的意义
这个程度的学生可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歌曲但同时要注意一定要量力而行。在演唱咏叹调的过程中艺术歌曲不要放弃,它依然对练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适当的选曲较大的歌剧及咏叹调,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不能只注意一味的演唱大曲目破坏了嗓音的机能。
3正确选曲对不同唱法学习者的重要性
就艺术歌唱而论,人声的分类是一种科学地对于人的嗓音进行归类的艺术。我们知道,由于人的生理条件的不同,喉管有着粗、细、长、短的差异,人的声带的长短、宽度、薄厚也有差异。加之人的共鸣腔体又各有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在音质、音色、音量、音域上必然也千差万别。而歌唱分为美声、民族及通俗唱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嗓音条件,可以通过科学仪器进行检查了解自己发声器官的构造,了解自己声带的形状,大小,颜色,有利于歌唱者对不同唱法的选择。
3.1正确选曲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bel canto)是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发展得最完善、最系统、最科学的一种唱法。它的主要特点是:位置比较高,声音结实、明亮、有立体感。气息深厚、上下贯通、音域较宽、音量较大、按照我们的声带特点,我们可以把自己归为美声或是民族唱法中。
但同样的美声唱法中选择歌曲也有不同。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同样的女高音却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歌曲时这些同样都是要注意的因素,如果给花腔唱戏剧的歌曲,我想无疑就等于把小鸟套上了枷锁,同时也无法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相反,给戏剧演唱花腔的歌曲等于让体重超重的人去跳灵巧的舞蹈。显得既笨重又没有活力。如中国作品《七月的草原》是一首典型的花腔歌曲。歌曲中跳音非常多,需要气息的轻快、灵活。而《黄河怨》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不仅需要气息平稳,而且要唱出气势。所以,同样是美声唱法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曲。
3.2对民族唱法的重要性
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歌演唱。它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有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是我们本民族的唱法。这种唱法大多发声位置靠前,强调真假声相结合,重视声音的统一、流畅和语言的清晰、字正腔圆。特点是声音甜美、明亮清澈、细腻嘹亮。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后,我们开始研究将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歌曲进行融合,从而给民歌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于我们声乐爱好者来说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嗓音条件来选择演唱方法。
4结语
以上,我以二个方面阐述了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歌曲选择的重要性。希望的对广大的声乐学习者能有一些帮助。我认为歌曲的选择就好比量体裁衣,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正确的选曲可以使我们有如顺水行舟,会在我们的声乐学习和演唱的道路上起到巨大的作用。使初学者打好坚实的基础,高程度者更好的完善技巧。不同的嗓音特色发挥各自的所长,使演唱者少走弯路,顺利的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I余笃刚/《音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G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
[3]J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音乐游戏的特点
(1)音乐性。音乐是幼儿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幼儿音乐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2)游戏性。好玩、好动是幼儿的特点,因而音乐游戏必须具有游戏性。一方面音乐游戏材料要形象生动、幽默而夸张,能吊起幼儿的“胃口”,另一方面音乐游戏玩法要富有变化和新意,以确保幼儿的兴趣能够持久。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游戏性”这两大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创造性以及趣味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
2.音乐游戏的类型
(1)节奏训练类音乐游戏。例如“宫格”游戏。可以依据幼儿接受能力分为六宫格或八宫格,是几宫格就拿出几张扑克牌。扑克牌背面朝上(背面表示空拍),教师可任意把扑克牌翻到正面(正面表示拍手)。教师再以固定节拍从头到尾指向扑克牌。这有助于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对节奏的认识。(2)音准训练类音乐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很多和音高有关系的小旋律。教师可根据幼儿接触到的音高来设置音乐游戏。例如“纱巾”游戏:准备两条纱巾,由两名幼儿分别抓住纱巾的两头,一个纱巾在上一个纱巾在下,分别规定两个不同的音高,一般都是以5和3开始,因为这两个音比较容易掌握。上面的纱巾为5,下面的纱巾为3。教师请幼儿轮流当指挥,小指挥指到哪条纱巾其他幼儿就唱哪条纱巾所代表的音高。幼儿不仅能准确地掌握音高,而且也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3)培养音乐感受力的音乐游戏。例如“涂鸦”游戏,播放一段旋律起伏较大的音乐,让幼儿准备好纸和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音乐的旋律线,由于每名幼儿的音乐感受不一样,因而幼儿的涂鸦也会有所不同。这既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又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的音乐游戏。例如“律动”游戏,就是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让幼儿用肢体表示出来,如拍手、拍腿、跺脚以及打响指等。
3.音乐游戏的运用
(1)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等来挑选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游戏,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或改编。比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A为大班幼儿选择了音乐游戏“小狗抬花轿”。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合作能力,且他们对“八只小狗抬老虎”的游戏情节很感兴趣,因而他们表演得非常投入。通过该音乐游戏,教师提高了大班幼儿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分组合作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