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司内部法律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问题建议
一、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的含义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
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四、结语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
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一)内部审计定位模糊根据1993年《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职责是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等,但其具体条款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现实中功能缺位。2002年1月,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将内部审计管理归入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资料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署2003年2月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由于各种法规政出多门,衔接不配套,内部审计定位模糊。
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差,甚至部分公司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领导,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受托经济责任要求内部审计拥有较强独立性,其独立性受到企业文化、管理体制、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法律环境、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等制约。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观念转变缓慢,部分公司只是所有制形式上的改变,而其内部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模式并没有彻底转变;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汉不完全分离;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经营管理层职责划分不清,职能履行不力;公司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公司内部设置了审计机构、配备了审计人员,就大部分公司而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极为欠缺。
(三)内部审计范围太窄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将主要精力置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事实上,上市公司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大多存在于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审计范围过窄还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在项目安排方面,同级审计陷于瘫痪,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成为审计盲区;审计方式多采用就地审计及“参与式”审计,监督力度不够;通过“离任审计”对下属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事后评价,缺少“事中审计”。
(四)内部审计无风险意识 内部审计职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内部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部审计对象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更多的困难。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随之增大;会计核算业务已远远超出传统财务会计的内容,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不仅加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使内部审计的风险相应增加。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完善的策略
(一)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最优化纳入公司的成长目标,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根据独立性的基本原则要求,探讨在股东大会设立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内部审计行业管理,完善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体系,使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促进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盈利水平等作用的方面。通过评价公司组织的内部控制,揭示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公司高效运作和发展,顺利实现公司的目标和战略。由于客观地位的局限,内部审计无法对本公司领导者和同级管理层进行审计,由上级内部审计主管部门主持,多层次地开展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对各级管理层进行切实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隶属层次,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制定《内部审计法》,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同时,审计署、财政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 公司内部审计要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转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向业务经营领域和管理领域拓展,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另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大力推行职业化、专业化管理,将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特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使之成为一种为管理服务的职业。建立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进行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不仅如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成为培养人才的集训地,培养通晓与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并成为培养输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岗位。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制定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是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捷径。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具体要求,重视和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审计、法律、税务、金融等各行业专业知识。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在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时,针对国情,将考试、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构成应该多元化,配备精通公司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公司内部审计队伍。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一、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当前资本市场上,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控制自身经营,以最大化的实现经营收益、创造价值。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严格控制成本和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率最大化。其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上市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国家和相关部门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上市公司在日常的会计记录中,保证相关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如果不能建立相关有效的内控措施来达到这一要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很可能因为不合格或者违规被相关监管机构处罚或者处分。
2.保证上市公司对自身经营情况的良好把握
上市公司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需要对以前的相关数据等进行分析。管理层要想掌握一手资料必须适当的内控措施对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和归档,否则就会出现数据流失等现象。比如,电子化的数据操作系统就比文档类的更加可靠,对数据资料保存的系统化程度也更高。
3.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资本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好严格的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主要内容有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对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控制,对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对营业利润合理分配的控制等。
4.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
上市公司的队伍非常庞大,其内部控制水平也强弱有别。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业绩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内部控制有效的企业,其公司业绩和整体的受信任程度也相应较高。而对于那些在内部控制上表现颇令人担忧的上市公司,其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往往较低。所以,内部控制与上市公司价值是相辅相成的。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
上市公司鱼目混杂,表现在内部控制水平上也是良莠不齐。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经营方面常常有更多的控制措施,使得在很好的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收益。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很好的内部控制技术的上市公司,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没有很高的认同感。另外,愿意披露公司内部相关信息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往往较一般上市公司高。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度不高
在我国,虽然很多上市公司制订了名目繁多的内部控制体制,但是实际上的执行效果却令人担忧。其原因主要是多数的内部控制执行者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内部控制体制上,但是在其实际执行上却不太关注,导致严重的本末倒置。另外,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被监管对象对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不理解,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大多流于形式。有的即使大家对其很熟悉,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被监管对象按照其导向行为的方向发展,使得最后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3.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指内部的牵制。将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对人员的控制上,而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却不重视。另一方面,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而忽略了制定的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这两方面的观点都是及其片面和不正确的,都会导致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
三、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1.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与否对资本市场的合理运营起很大作用。因此,必须制订相关性更高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或者审阅业务时,应该小心谨慎,认真求实,一旦作出相应的审计报告或者审阅报告,便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由于信息使用者在考虑到注册会计师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时,在很大程度上会选择相信注册会计师的出的结论,因此需要加大注册会计师在该方面的法律责任,以促进其更加出色的完成相关的任务。
2.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励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责任
对上市公司而言,根据相关需要设定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才能起到作用。一定程度的奖励机制可以很好的促进相关业务人员对内部控制措施的遵守。例如,在相关企业,对相关材料出库单实行定期的核查,来检查是否存在相关负责人是否出错的情况。对不同的考核结果,对出错率小的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促进其它员工在工作时的积极性。
3.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制订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只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才能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想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知识、计算机编程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在提高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定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或者招揽更多在这方面的人才,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相信最后一定可以取得想要的结果。
4.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大文化宣传
只有在一个各个组织管理部门都热心参与内部控制的环境中,制订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强化公司内部管理的作用。因此,必须切实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决心和毅力。上市公司应该对相关内部控制系统多加进行宣传,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和用途着手,利用文档、海报、邮件等途径在公司内部传达,或者还可以在网上信息公告,像社会公众进行宣传以增加社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任程度。
四、小结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与公司业绩有很大的关系。上市公司加强其内部控制水平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保证上市公司对自身经营情况的良好把握、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有效性以及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但是,纵观当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则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且内部控制实施度不高。为了达到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励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责任。另外,上市公司应该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制订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提升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文化宣传。
参考文献:
[1] 罗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初探[J].时代金融.2011(18)
[2]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社会投资者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成为当前会计界的研究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这就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的态度,还影响着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概念
1.自我评价报告的概念
对自我评价报告的定义财政部最新的定义是:上市公司管理者或权力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最后形成评价结论,并且出具相关的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自我评价报告就是企业根据其内部监督执行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作出书面报告。公司管理者作为内部控制的主体,其主要负责内部控制的规划与执行,并且将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事项安排到相应的部门,并且根据工作需要选取相应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进行各项自我评价工作。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就是在公司管理者的总体领导,由相应部门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并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进而得出评价结论,并且于书面报告形式向外界披露。
2.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
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不仅可以帮助公司管理者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向社会投资者提供更多地财务信息,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有利于企业吸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投资者投资渠道的增加,社会投资者的投资经验与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社会投资者会更加注重投资公司的自身治理质量,如果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为社会投资者提供更多地公司信息,进而吸引社会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公司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展现给外界一种良好的发展形象,提升公司的“软实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社会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能够为社会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中所没有的公司信息,进而帮助社会投资者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投资决策,比如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不好,那么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就存在很大问题,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就不高,对此公司就会存在各种经营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也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投资者就不可能对其进行投资,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标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监督部门发挥其监督职权。社会监督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尤其是根据与上市公司先前的内部控制进行对比,发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问题,监督上市公司进行整改,同时监督职权部门还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与制定。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问题
1.取得的成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企业的内部自我控制评价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自我评价报告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是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全面;二是社会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监督越来越严格;再者是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自我评价报告,其现象越来越多且披露的内容也越来越全面,并且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其运营的环境上都有了不错的成绩,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经验的不足以及发展时间的限制,就是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1)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自我评价报告,未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规定规定。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我国法律给予了强制执行的规定,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却常常借助某些原因不能及时获知根本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此种现象在沪市证券市场中表现的更为突出,上市公司利用法律漏洞获知社会投资者的弱势地位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则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主动的根本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缺乏披露的动力,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还没有形成市场环境氛围;同时上市公司所进行的披露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时间不固定、披露选取的位置没有明确要求,有的企业将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在企业的网站中,有的则选择在一些报纸刊物中披露,而有的则选择网站披露,总之披露途径的不统一,不利于社会投资者使用。(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主体不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信息存在责任主体划分不清的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为了推卸责任,他们在报告中不签署上市公司责任主体的名字,导致社会公众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责任落实,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就没有办法将相应的责任具体到个人,这样的自我评价报告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社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可信度,使得公众不敢、也不愿意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目前,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格式,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格式规范,首先,关于自我评价报告的名字没有统一的规定,使得自我评价报告名字具有多样化,不利于社会投资者清晰的获得自我评价报告;其次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披露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具有缺陷的信息,上市公司一般选择不披露,或者采取委婉的语言进行隐性的披露,投资者很难发现其问题;最后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多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进行全面的披露,甚至有的公司采取一句话概括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4)审核比例不高、对报告的结论不统一。目前上市公司对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比例不高,由于法律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采取的是自愿制度,也就是说没有强制性而是鼓励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核实评价,结果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愿意聘请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评判;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采取的标准不同,因此其所作出的审核意见也就没可比性。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问题的原因
1.公司管理者
根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实施情况分析,公司管理者对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重视程度还不够,公司的管理者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认识还不全面,他们忽视自我评价报告目标的整体性,同时他们在自我评价报告的执行上存在重报告设计,忽实施过程的现象,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公司的内部控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披露有可能会泄露一些公司的商业秘密,因此公司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他们会可以的回避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而且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他们在自我评价报告中也会采取回避不利于公司的负面信息,而将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进行披露。
2.信息使用者
由于我国投资市场相对还不成熟,我国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行为基本属于以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因此他们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要不高,再者他们受到文化知识的限制,他们没有足够对数据分析、判断的能力;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投资会考虑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但是由于我国投资机构的发展数量还比较少,因此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需求也就比较少。债权人是内部控制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债权人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降低,因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降低是导致内部信息披露不足的重要原因。
3.外部监督者
对自我评价报告的规范只是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规定,而对于如何评价、评价方法、评价的内容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造成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不完善的原因,一是因为缺乏披露的动力,二是因为监督机构对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监督力度不够,比如上市公司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后,应该承担的后果,以及注册会计师没有法律规定进行审核,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审核中,没有统一的审核标准,造成审核的意见往往会因为审核标准的不统一而造成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改进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的方法
1.加强公司管理者对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视程度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对关于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自我评价报告相关知识的掌握;其次,上市公司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并且结合本公司的发展情况,有步骤的引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
2.统一报告披露的基本规范
虽然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我国有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其规定具有较大的空间,而且没有对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程序等做具体的规定,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形式极为不规范,因此应该制定统一的报告披露标准,明确报告披露的形式、时间以及披露程序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披露标准规范证券公司的披露以此实现自我评价报告的标准化。
3.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大力培育外部投资者
推动内部自我评价报告的有效动力是社会投资者,首先要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内部结构使培育外部社会投资者能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质量,因此要积极吸引优秀的投资者加入到投资机构中,摒弃错误的投资理念,加强对公司自我评价报告的使用;其次鼓励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尽快上市,以此获取更多地社会投资资金,通过鼓励符合条件的券商上市可以拓展融资渠道,进而相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形成外部约束力。
4.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披露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力度,首先国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自我评价信息质量的监管,要严格规范披露信息的质量,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对于披露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要追求其职责,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求其法律责任;其次要重点监管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的主体,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不仅企业的管理者和董事会要承担主体责任,公司的审计部门也要承担主体职责,这样可以强化公司审计部门的职责落实,形成全程监管上市公司自我评价制度;最后外部监管机构也要积极发挥其职责,通过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可以在外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进而形成立体式的监管体系。
四、结语
内部控制是一个设计、执行、评价和整改的循环过程,政府部门及相关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企业自身也要加强认知和行动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与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建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商业会计,2011.
中国公司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长期的管理咨询经历中,经历了各个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咨询,我们认为:虽然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基于不同行业商业模式的不同而有差异之外,在财务控制及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总结如下:
-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弱化;现在财务核算或管理软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各个层次或功能的财务管理或核算软件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很好的提高效率和确保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目前公司的基础财务管理水平却与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财务资料的内部控制标准、职位分离原则的实施、审计、权限管理、决策数据支持、战略管理和业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财务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期望的效果。这也是很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认为财务并没有很好的监管及控制业务的进行,而是流于形式和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程序;
-财务管理功能缺乏,明显缺乏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工具及内部控制工具。在实践管理过程中许多工具和技术并没有获得公司管理人员的执行或是运用,比如预算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内部控制标准、财务预警机制等。在公司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财务数据收集、整理、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方面,并没有在财务数据分类、成本削减、业绩管理、预算控制、战略管理等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是退缩于只是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支持者的角色。
-公司整体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和标准,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给公司带来的利益。在很多跨国公司中纷纷建立了规范和齐全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将内部控制标准融入到流程设计和流程改进中,大量的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将内部控制标准深入到所有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以降低公司的商业风险和规避在商业中出现舞弊和欺诈等非正常商业行为的发生,以维护良好的公司社会形象和维护股东利益;
-由于中国公司的外部环境并没有要求公司强化内部控制标准,这种不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方式导致公司并不关心内部控制标准对公司能够带来的经济及社会利益,公司认为所谓的走“擦边球”似的路线能够帮助公司获得期望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对公司的造成的损害可能致命的,我们从“安然”事件中可以看到内部控制失效后对公司所带来后果。
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一般指:
-对公司内部运做流程的审视和检测;内部控制具体执行时需要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公司各个运行程序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检测,包括运用必要的审计手段,比如分析性测试、内部控制水平评估、调查、现场查看等,需要完备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管理报告,并对公司管理层报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管理意见;
-流程管理的修正器和轨道;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公司具有比较完善的运营流程和流程操作手册,在实际审计及检测过程中依据公司运营流程和操作手册能够很好的判断实际与期望及事前规定的差异,能够发现流程运营过程中的冗余和不增值部分,并规范它。
-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基础和奠基,公司所有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都需要纳入内部控制标准的范围以内。
内部控制的利益:
-有助于我们达到主要创意和最佳公司目标,在我们进行内部控制标准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公司股东及战略目标,除了基础的控制措施以外,对于战略管理等方面内部控制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实现战略目标。
-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财产和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许多原则能够帮助公司维护资产和信息、技术的安全,比如良好的复核验证程序、定期的报告和记录程序、权限管理等方式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维护资产、信息、技术完整。
-有助于确保我们提供可靠和及时的经营报告和财务报告,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在维护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技术和手段,也是将内部控制标准作为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控制部分,因此有理由相信内部控制标准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的维护和完善是非常有效的。
-有助于我们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惯例,避免损害公司声誉和地位,在内部控制标准中,我们专门对公司对于外部环境,特别是法律法规,惯例等的维护放置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失效和执行不好而造成公司在违反法律和商业惯例方面而该给公司造成的损害,包括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社会利益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沉痛案例。
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第二层次是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借鉴美国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每一个要素又可以再分为更多的项目,例如控制环境要素涵盖的项目就有操守及价值观、执行能力、董事会、管理哲学及经营型态、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行等。至于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公司保证其已针对“使公司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标准设计流程:
在设计内部控制标准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环境。在进行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
股东的利益需求;
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
-国家及地区的法律法规;
-证券交易委员会具体法律要求及其他要求;
-客户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
-财务政策、工作程序;
-公司内部审计要求;
-公司外部审计要求;
-员工行为准则等;
在现代公司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内部控制不是单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
一般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员工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标准培训;
-工作程序准则;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问题;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会计最核心的职能就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也是我国会计控制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最直接的一种监控方式。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当中,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为了能够为企业的财产提供安全保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证企业会计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控制活动,也是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会通过若干措施和政策的指引来维护企业会计活动的秩序,它既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也十分繁杂,因而必须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确保控制活动有序进行。首先,遵循内部牵制的原则,不同的经济业务应当由两人及以上的人员来负责,从而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关系。各项经济业务应当根据其中的重点和关键点,将牵制原则落实到全过程当中。其次,遵循合法性原则,企业内部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的要求进行。再次,遵循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的属性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岗位优化配置,明确相应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以及岗位职业操守和绩效考核标准,将权责利三者有效结合。第四,遵循全面系统原则,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所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同时还涉及到其他相关部门和生产管理活动。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应当具备全面性和系统性,一方面要确保内部控制内容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要确保内部控制内容的有机联系。第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该原则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同时对于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都适用。该原则要求企业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或者在一定的效益上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所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应当尽可能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争取效益最大化。最后是重要性原则,在内部会计控制活动当中,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金额大小以及性质来确定重要程度,并针对重要的业务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首先,在内部会计控制活动当中,应当进行相容的职务之间相互分离的控制,其核心在于内部牵制,也就是对内部牵制原则的体现。所以,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候,应当明确哪些职务、哪些岗位是不相容的,同时还需要明确每个岗位所应尽的职责,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结构。其次进行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规定和授权,而特别授权就是对企业非常规性活动进行授权和规定。再次是进行会计系统的控制,会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对象,其负责向管理层提供有关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对外提供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规章,强化会计系统控制。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而外,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还包括预算的控制、财产的保全控制、风险的控制、内部报告的控制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控制等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上升,目前上市公司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很多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所以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是当前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
所谓内部控制环境,就是在一个结构内部的控制氛围,体现的是机构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企业,其内部控制都离不开必要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内部控制活动能否正常有效开展。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没有对内控环境引起重视,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意识,尤其是在受到短期利益的诱惑时,宁愿不进行内部控制,将公司财产置于风险之中,导致经营绩效得不到安全保障。另外,部分上市公司在机构设置上表现不合理,为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财务部门设置人员较少,导致很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不利于内部牵制,再加上管理层的不重视,就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得到有效运行。
(二)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都有一个通病:缺乏针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在各个职能岗位上,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最终导致企业的凝聚力不强,难以实现进一步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内部监督体系以及外部监督体系。但是从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来看,很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内部审计形式化,内控部门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
(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乏力
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等各层次的审计部门正在建立和完善。在这三个层次的审计机构当中,相对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而言,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有所不足,很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仅仅只是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价值。除此之外,很多上市公司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没有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没有树立企业内部足够的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另外,当前有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再加上企业的不重视,就更加让内部审计职能运作过于随意,不仅无法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而且有可能导致助纣为虐,更加扰乱了企业内部秩序。
(四)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从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历史情况来看,当前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近些年,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大大小小的商业案件也时有发生,例如之前的国美控制权之争,引起了管理层和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了后来上市公司管理活动的前车之鉴,让广大管理者深刻地意识到内部控制的威力。但是当前上市公司的整体内部控制水平仍然不理想,仍然有不少的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五)企业不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负责经济活动监督管理的活动,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当中重要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内部审计既要保证独立性,又要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仅需要对会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需要对部门结构、职能发挥等等进行评价和报告。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和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但这也正是当前很多企业的问题所在。很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却没有执行任何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不重视,导致控制活动难以开展。
三、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措施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首先需要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第一,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做起,着重解决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司公司治理结构还处于股权转型时期,权利比较集中。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有效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推动股权多元化、股权结构层次化。尤其是针对非国家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更需要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其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应当逐步完善针对大股东的约束机制,特别是控股股东,应当明确与公司财产的界线,严禁股东占用、挪用公司财产;第二,构建股东大会,强化监督机制,完善董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最大效用。想要进一步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就需要完善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为股东合法权利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小股东参与到股东大会当中,上市公司可以采取网络投票、网上参与的方式进行。另外,董事会制度的完善包括独立董事会制度以及各个专业委员会的完善。在强化监事会作用方面可以从增加外部监事入手。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
首先应当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保持机构独立性,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关监督原则、监督目标、监督方法、监督权责等等,并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使公司内部控制活动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上市公司还应当尽可能地扩大稽核范围,完善稽核对象,全面覆盖所有相关业务,并对特别重要的业务内容进行多次数的稽核与检查,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审计与研究,将内部审计落实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其次,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体系,实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估与反思,将过去内部审计以查错为主转变为以评估为主,针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这就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给予重视,要求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从而不断推动公司内部各部门的自我建设。
(三)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内部环境和谐公正的重要保障,想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法律制度体系,明确有关法律规章,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加强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应有的地位。第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优化配置各个岗位和人员,例如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总经理管理部门当中设置审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服务于总经理,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由此一来,就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同时能够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的职能充分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监督效用。
(四)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
在上市公司内部,应当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按照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原则,使得系统内部形成相互权衡、相互牵制的网络结构,同时以预防为主建立监督控制主线。其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事中监督,除了监督会计部门日常核算工作而外,还需要针对各个岗位和各项业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工作,有效降低违规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基于此,上市公司应当在会计部门当中设置专门负责监控的岗位,并派遣责任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职责,进行规范化管理,将监督情况定期汇报给上级。
(五)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复杂。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会计监督和控制的实施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水平更高的会计专业队伍,既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也要熟悉知晓行业职业规范。不仅如此,会计人员还必须要熟练掌握自己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职业操守,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具有合法性。其中,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两方面。第一,在道德修养方面,会计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不仅是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同时也是衡量会计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评价标准。所以,在考察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时,需要对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引起重视。不仅如此,在任职期间,上市公司应当不断开展有关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提供保障。第二,由于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合格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有关财经制度和专业操作技能,同时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作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当针对会计人员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最新的会计准则等。
四、结束语
内部会计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活动当中的重要内容,是上市公司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内容,也是营造良好内部工作环境的必经之路。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和系统,通过本文研究,想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水平,就需要从内控环境、内控活动、内控意识、内控制度以及内控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希望通过上述分析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韩冬梅,李维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13,6(7):32-33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财务控制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企业每年承揽任务、完成产值额度不断攀升,但是盈利水平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大幅提高,反而有走低的态势。这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企业存在会计造假现象,内部财务控制失效,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具体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指对财务活动进行的指导、监督、约束,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规范有序运行。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建筑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如何完善内部财务控制。
一、我国建筑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控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许多建筑企业存在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领导一支笔决策、非法转包、违规违法采购等等重大问题,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成为了摆设,根本不能发挥监督作用。建筑公司领导层不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的贯彻落实,也导致了有关部门有章不循。还有些建筑空喊口号,对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落实不到位。同时,在执行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时,忽视某个程序或者不认真执行某些控制程序等人为因素,也使得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正常效能。
(二)内部财务控制环境弱化
建筑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弱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内部财务控制意识观念淡薄。从上到下,公司内部员工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其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很多建筑企业照搬照抄其他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嫁接到自己公司。这样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未从公司自身情况出发,肯定会造成水土不服。最后,惩罚力度不够。对于不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忽略某些控制程序,简化内部财务控制流程的行为不严加制止,造成了公司员工忽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作用。
(三)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前景良好,而且一般投资金额巨大。某些建筑公司管理层为了谋取暴利,便,逾越控制,蓄意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指使或者暗示财会人员须增成本、截留税利。管理当局故意舞弊或财务部门内部人员串通舞弊会使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出于自身保护,很有可能违反职业道德,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四)公司员工没有足够的业务胜任能力,缺乏经验
由于我国就业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存在“内定”、“走后门”等现象。建筑公司也不例外。很多员工根本无法胜任岗位工作。比如,有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熟练或者是知识水平不够,对一些会计原理不理解或者是故意违背财经法规,不按权责发生制处理日常业务,以及在记账方面出现错误等,都会影响到内部财务控制的效果。
二、加强建筑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落实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避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流于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将其寓于企业管理中去。公司的领导层必须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公司员工认真落实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内控、遵守内控、执行内控,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明确岗位分工,明确权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能够马上找到责任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资源的浪费,提高管理效率。
(二)强化内部财务控制环境
建筑公司应从自身情况出发,量体裁衣,建立符合公司发展情况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公司一旦制定好符合公司自身情况的内控体系,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内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形成全员抓内控的局面。各个部门尤其是财务、审计部门要把内控制度当作规范专业管理的工具,不断提高部门业务水平。加大对不按程序办事者的惩罚力度。
(三)提高内部监督力度
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能忽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要设立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得财务决策、业务执行和财务监督都经过适当的授权,避免权力交叉、冲突、越权或权力真空。同时,要规范内部审计流程,不能简化程序,造成监督漏洞。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同时要保证独立和客观公正,遵守职业道德。要规范员工的从业行为,防范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舞弊行为。
(四)定期培训,加大考核奖惩的力度,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力
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培训,使员工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规范等。建筑公司要不断完善内控考核机制,多元化奖惩手段。对于违规违纪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将内控执行情况纳入各部门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严考核、硬兑现。由于公司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国家政策法规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应该定期检查测试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审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内部的一系列内控文件,形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标准。要对检查测试结果进行公示,对执行好的部门和个人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曝光,追究责任。对于串通舞弊行为,严厉处罚,提升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健全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有利于建筑公司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