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基本礼仪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成本收益理论;大学生;兼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57-03
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校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生兼职虽然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大学生兼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主要针对L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兼职现状,以便更有效的了解大学生兼职的经济效益,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兼职利弊分析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对象为当前在校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32份,调查群体涉及到各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符合本文调查研究的需要,在数据处理上,运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兼职调查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大学生兼职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占28%,持“比较赞同”态度的占55%,只有17%的学生持不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并且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高达95%的学生参加过兼职工作,其中更有19%的学生一年参加十次以上的兼职工作,这说明大学生兼职已经蔓延到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
(一)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经济收益。主要原因:首先,上涨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的增加给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其次,虽然国家在近些年来不断地提高了大学生奖助学金的比例,但当今大学生为了满足他们的攀比心理选择兼职。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36.4%的学生兼职的收入用来满足自己更高的生活要求,比如对手机、电脑和数码等高科技以及对于品牌的追求。第三就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明确规定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很多高校的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兼职,希望能提前体验社会,增加工作经验,为找工作增加筹码,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兼职状况在城乡的分布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从生源地对兼职状况的影响来看,农村学生中经常和偶尔做兼职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城镇学生的比例。结合目前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农村学生的经济压力相对于城镇的学生要大,获取经济收入是他们进行在校兼职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兼职的类型分析
从图1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64.39%的学生做过促销,68.94%的学生发过传单,由此可见促销、发传单是大学生最常做的兼职工作,而且兼职种类涉及家教、促销、礼仪等十几种,显示出大学生兼职类型具有多元化,且具有难度系数较低、专业性不强的特点。
表3主要从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其兼职工作相关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约有82%的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或相关度很小,仅有15%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较强。从表中可以看出,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主要是教育学专业,他们的专业可以从事一些家教和辅导班类的兼职,但是这只占了很少的比例,相当一部分学生大多从事一些简单、低级的兼职工作,无专业性可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与大学生兼职的最初目标不相符。
(四)大学生兼职的时间分析
尽管大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但兼职和学习时间却很难有效的安排。当时间冲突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兼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占到调查人数的74%。很多学生表示,在兼职的同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但是在大学生兼职逃课的数据调查发现有46%的学生曾经因为兼职逃过课。
二、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大学生兼职分析
袁连生指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它既可以表现为教育资源的购买价格,也可以表现为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前者称为货币成本,后者称为机会成本或间接成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在“经济人”(economic man)假设中提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这表明当人们权衡收益与成本时,都希望收益大于成本,那大学生兼职的结果如何呢?我们将从大学生兼职的成本和收益来分析一下大学生兼职的利弊。
从私人成本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兼职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比如寻找工作中付出的中介费、车费等,这些货币支出属于显性成本;另外,大学生在兼职中存在一些不能被直接表示和记录的成本,例如兼职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兼职带来的成本,这些成本属于隐性成本。经济学原理指出,隐性成本虽然不能直接被表示和记录,但可以用学生原本可能用这些时间、精力换取的学业成绩来衡量。显性成本可以用货币来直接衡量,而隐性成本的大小则可认为与学业有关,同时它也是最容易被低估乃至忽视的成本,使很多在校大学生对隐性成本的估算偏离实际,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兼职时的决策选择。
从私人收益的角度看,兼职获得的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物质收益表现为:获得了经济收入,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精神收益主要表现为:首先,它会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同时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其次,它可以作为一个机会,让大学生提前体验社会,锻炼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能力,这样既能够获得现实的工作经验而且能够在精神层次上磨炼自己坚定的意志,增加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尽可能多的做兼职能够让自己对未来的择业有一个更好的认知,以便毕业后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兼职给大学生带来的收益毕竟是有限的,从兼职的工资来说,大学生的工资要远远低于相同工作性质的其他社会成员,而且从兼职的工作性质上来说,大多从事比较单一的体力劳动,大学生几乎学不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能力和知识。因此,大学生进行兼职大部分没有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帮助很小。
在校期间,做兼职面临的困难有许多,其中最大的莫过于兼职与上课时间的冲突,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惜逃课去做兼职。调查显示,46%的学生因兼职而逃过课,社会实践经验是有了,但是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却下降了,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来算逃课所消耗的成本,忽略其他消费,学费我们按照平均每年4500元来算,住宿费每年1000元来算,四年需要22000元,这仅仅只是大学生求学的显性成本,大学四年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隐性成本:一旦选择上大学,这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工作的机会,因此本应工作获得的收益也应该作为上大学的隐性成本。按照L大学所在城市就业本科生的平均薪资水平来计算,一个月的工资为1800元,大学四年的隐性成本接近9万元,再加上大学四年的学杂费,上大学的成本可达到12万元。
在调查中发现,某专业要求学生在四年内修满138个学分,顺利完成16个课时才能修得一个学分,因此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该专业学生总共需要上2208堂课,平均每节课的成本达到54元。若按照每天6节课的平均水平来算,一天的逃课成本可达300多元。根据L大学接受调查学生兼职的工资来看,每天学生的兼职工资大部分在50~100之间,我们按照每天75元来算,逃课半个月收入也不过才1125元,逃课造成的教育成本浪费远远大于兼职带来的收入。因此笔者认为,单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兼职的弊大于利,大学生因兼职而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其成本消费。
三、完善大学生兼职的政策建议
(一)学生: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学会理性的思考
首先,大学生在做兼职的同时,应当学会理性的思考,防止出现走极端的现象。部分同学持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而且本科毕业后的工资还不如高中毕业生的工资高,上课还不如打工赚钱,因此,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有的甚至是逃课去做兼职,对学业应付了事,这种做法不可取。根据最近的研究来看,随着学历的提高,工资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读书无用论是不成立的,大学生应该改变这种观点。
其次,大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理性思考,并进行合理的预期,要把握好兼职带来的收益和自己学习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平衡,正确对待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做到兼职与学习两不误,将收益做到最大,影响降到最低。
(二)学校:给予必要的理论引导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功能,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让学生明白占用上课时间去进行兼职所浪费的教育成本远远大于其兼职的工资所得金额,引导学生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兼职工作与学习生活,使它们两者之间做到不冲突、不影响,做到在学习阶段认真学习,从事兼职工作可以放在假期阶段。学校也应起到中间链接的作用,给需要兼职的大学生提供岗位需求,使得大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家长:引导孩子合理的消费
一部分学生缺乏资金的原因是他们存在盲目跟风、攀比消费的从众心理,他们往往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好好做一个规划,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而主要的解决办法自父母主动和孩子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学习发展。
总之,在从事兼职方面,应该考虑其利弊,利用好兼职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合理、有效的安排兼职的时间。按照自身条件,明确学习与兼职的关系,从而既不影响学习的效率,也能充分发挥兼职本身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当代我国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不同于10年前,乃至5年前我国大学生,生活环境更丰富,生活条件更优越,无论从家庭、学校抑或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思想的形成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篇文章想要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局势上简述目前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有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中间存在大约三种信仰偏差。其一是,不少人存在“物本信仰”的倾向,对物质的追求为目的,以获得物质、交换物质、消费物质为表现,从而使人格特征表现出的是功利性、享乐性,而享乐主义思想又会激发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无限欲望,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适当的追求物质本来就无可厚非,可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超出了这个界限,陷身于物质而忘却了人的精神,就会走向信仰偏差。其二是,“器本信仰”的倾向,及就是崇尚技术和手段、追求科学好工具,以拥有业务、智能、专长为根本目的,而人格特征则显示为功用、表现的狭隘了。其实专心于科学技术学习是没有错,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也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可如果只是以科学技术为唯一的目标却忽视了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价值目标的缺失,精神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人就成了缺乏主体性的工具,并非一个完整的“人”。其三是,倾向于“神本信仰”,就是去追求不现实的力量,崇尚宿命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目标难以实现,或者和自己理想的相差甚远,从而心灵受挫,就把希望寄托在虚幻中,去相信有神灵,从而使自己陷入迷信。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在因为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压力下,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在与其他同学竞争时落后乃至出局,从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就会把这种心理压力转嫁寄托于超现实力量上,以期望活得超自然能力的帮助和庇护。
形成当代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与思想的原因,追其根源,是由于现实社会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些因素中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好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也有不好的使人消极的。第一,是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因素,市场体制的优越性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其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我们也不可忽视,人们热衷于功利,喜欢竞争。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中,要在科技与人文张力中去寻求平衡,不仅要发展有形的科学技术,而且也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第二,信息压力和科技发展的因素,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对我们国家,乃至是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但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量信息的存在,这使得大学生对于有效信息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科技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造成对人文的压迫,大学生在对科技方面的不断追求和过分的崇拜造成了对道德方面的不重视,有时更是忽视了道德的存在。流动强化与风险压力因素,当今社会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适合于各个行业各个岗位,对于大学生,也是有一股投机取巧的风味,如果真的以这种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会以片面的眼光看到社会的一些因素存在,从而不相信这些片面因素中隐含的一些规律。因而也会造成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类的发展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排斥,使具有理性特征的理想信念再难以形成。第四,个人需求和社会存在中的压力因素,自己只有在确定了目标和信仰后,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毅力去控制外界的干扰,在不被外界因素干扰后,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就是为了正确的去引导大学生用广阔的胸怀去面对世界和未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伟大实践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线、不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形成理想。
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恐怕不能单单只在课堂中采取“大满灌”的方法,联系实际,运用网络,运用微博等一系列网络社交工具,更适合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更易于大学生接受。
在最近的《中国互联网络大战状况统计》中表明,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占比例最高的网络用户人群。随着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之中,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精、全方位发展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充分利用网络有利资源开展网络的思想教育。加大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自我本身的修养,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网络辅导员素质的高低之上的,网络辅导员一定要准确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有效的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评估并筛选。网络辅导员自我本身更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把握好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积极向上的教学。同时网络辅导员也要经得起言行举止的考验,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起信息传播的权威者角色。第二,对网络资源的开发,抓住教育的主动权。加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受到网络教育,吸引力是能否成功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有了足够的吸引力,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既然其兴趣,去探索,才能不断的创造。更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第三,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增强教育时效性。要充分关注并合理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上倡导热爱生活、健康友爱的氛围,关注偏离主流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消极群体的发展,在网络上提倡讲道德、守法律等社会责任,解决好青年的心理危机。第四,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危机管理。当今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群体之间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以及突发事件这些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通过网络显示 出来,从而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波动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危机事件。为此,网络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网络上的舆论动态的跟踪和调研,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及时正面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发展,以化解或弱化舆论危机事件。网络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引导,使谣言失去生存空间。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1、作为宣传的阵地;2、作为教育的窗口;3、作为交流的场所;4、作为展示的平台;5、作为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以微博为例而言,它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用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简短的一段话即可;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评价、想法发到微博上,形成大量的信息反馈,经过交流、碰撞和整合形成网络舆论。正是因为这种信息交流没有界限,可以言论自由,不受任何外界的限制,有时候也会有不法事者借用这种方式蛊惑人心,混淆视听。大学生们作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最容易被洗脑,导致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被颠覆。因此,网络辅导员是必要存在的。一方面,网络辅导员在网络上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解答疑惑,并且能及时给与帮助和引导,这些都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开展。另一方面,及时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潜隐默化地深入人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社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紧跟社会的步伐才不会落伍,才可能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才会更具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开拓育人新空间。(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元.“围脖”传声:新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1,4.
[2]赵亮.从师生、校生关系变迁看高校育人[A].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
[3]赵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影响[N].Economy AND Education,2012(09).
[4]王仕民, 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A].教学与研究,2008(05).
[5]赵文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A].探索,2010(10).
[6]林诗锋.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几点思考[A].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1).
[7]杨洋,徐利颖.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从透视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谈起 [A].赤峰学院学报,2010(11).
[8]陈玲.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1).
[9]李瑞.浅谈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促进作用[A].科教导刊,2012(03).
[10]潘斌,武兵.浅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A].新西部,2012(05)
[11]宋菊芳.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A].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12]柯贇洁,曹晓旭.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途径探析[A].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13]蓝振师,朱家全,韦 容.依托网络媒体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A].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
很多时候,尚未步入高校校园的大门,就业问题就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一旦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光靠自身的知识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工作,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没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然影响优良职业道德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职业道德滑坡,不利于工作的稳定。因此,礼仪修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了坚实基础。
2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礼仪修养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关乎高校的对外形象,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水平。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也要为大学生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并敦促他们严格遵守。
2.1明确自身身份,不做过格行为高校大学生尽管在年龄、视野、心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学生群体。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超越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范畴。高校要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生身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能做出过格的行为。
2.2勤奋学习,满足时展要求大学校园已经或多或少的与社会接轨。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是特别低,反而对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或想法。因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面对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满足知识型社会的融入条件,否则,大学生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2.3尊重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分析,这个基本要求是第一个要求的自然延伸。尊重师长是任何教育阶段都要积极遵守的基本要求。尊重师长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配合礼仪修养教育的各种要求。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礼貌,并将这些礼貌行为转化为礼仪修养,进而实现自身礼仪修养的全面提升。
3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水平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招录大学生的未来。高校必须拿出妥善的策略,及时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促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礼仪修养。如此,才能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3.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划高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过来思想,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高校领导可以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开设课程,并与老师实现及时对话,促使老师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的“软件设施”也能够实现档次上的有效提升。如此,高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依托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借助学生的力量。
3.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在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大学生自省,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是否得当、注重自身的衣着是否得体、注重自身的外在打扮是否合适等等。毕竟,大学生如果在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基本层面有所失误,必然与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相违背,将成为礼仪修养教育的败笔。
3.3完善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息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大学生的性格缺点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否则,不利于健康思想的重塑。因此,大学生要时刻自省,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不能我行我素,而是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时刻自我剖析,摆脱骄傲自大的缺点,学会谦虚待人。
3.4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向典型榜样学学生群体中,必然会涌现出礼仪修养比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这些礼仪修养较高的学生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的认同感,并学会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4结语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礼节;知识掌握;应用;现状
礼仪礼节是社会生活中用来建立人际交往关系、反应个体修养与素质的重要行为规范,也间接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文明程度,礼仪礼节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基础,其规范了基本的社会秩序,这包括了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种种方面。我国当前处于价值转型时期,从整体来看,公众的礼仪礼节水平还较低 ,社会不文明与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今天的社会媒体中就可以看到公众由于礼仪礼节的不恰当行为给个体、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是青年优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他们的礼仪礼节的教育和表现程度与未来我国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且如果大学生在礼仪礼节方面能够做到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文化素养,同时对提升整个民族的文明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1 大学生礼仪礼节知识掌握与应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在礼仪礼节方面的知识掌握与应用,同时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对当地本、专科学生进行了随意的样本调查。本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实际有效问卷287分,问卷回收率96.7%,在调查的同时通过观察大学生礼仪礼节来辅助分析。
本次调研的大学生分布在各个年级,每个年级人数均衡,大学生样本的抽取尽量保持男女比例一致,所调查大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其中涉及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等学科。问卷的设计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礼仪礼节知识掌握情况、大学生礼仪礼节应用情况。
1.1 大学生对礼仪礼节的认知调查
只有对某事物有足够的认知,才会激发个体思想去从事这样的行为,礼仪礼节同样遵从此规律。对大学生的礼仪礼节现在调查的第一项首先要了解他们对礼仪礼节的认知情况,即他们认为礼仪礼节是否重要,以及基于此项判断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287名大学生样本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礼仪礼节的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对其重要性缺乏概念,主动去学习并将礼仪礼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数据显示仅有19%的大学生认为礼仪礼节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有37%的学生认为一般,有25%的大学生表示不重要,还有1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看来,大多数大学生对礼仪礼节的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访谈中了解到认为礼仪礼节很重要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坚持一个观点:好的礼仪和礼节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找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不重要的大学生,他们觉得在学校学习专业课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平时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面子”上的问题;还有多半同学认为礼仪礼节的重要性一般,他们认为礼仪礼节需要但不是很迫切,而且仅仅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行为,并非个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认为无所谓的大学生,他们觉得有兴趣的时候才会去主动关注并学习。
1.2 大学生对礼仪礼节的掌握程度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对待礼仪礼节缺失的现象都显得比较淡定,他们认为“失礼”在生活中很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对这块的关注和知识掌握不足。
1.3 个体礼仪礼节知识调查
仪容整洁是个体礼仪礼节的基本要求,保持整洁得体的着装不仅仅让自己在交往中受到尊重,同时也是尊重对方的前提提条件。调查显示有54%的大学生表示在重要或者特殊龊舷虏呕岫宰约旱淖抛昂鸵侨菪奘危有21%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对自己的着装在意,有10%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整理着装,这种习惯已经逐渐养成,有15%的学生认为看自己的心情决定对自己着装的修饰。
女大学生的化妆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坚持每天化妆的女大学生占到调查人数的17%,偶尔化妆的女大学占比最多为56%,经常化妆的女大学生占比为22%从不化妆的女大学生占到5%。访谈中对于不怎么化妆的女大学生,他们给出的原因是担心自己化妆画不好,因此就干脆不画。化妆是女大学生日常礼仪礼节的重要内容,得体的妆容不仅让他们看起来气质好,且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给他们的形象加分。通过这两项调查反引出大学生在个体礼仪的知识上,意识和行为偏差大,很大程度上其不愿意去做的原因是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因此也就很难从行动上约束自己。
2 社交礼仪礼节知识调查
大学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所不同于中小学的是,这里有很多场合需要交际,如学生会、社团等群体。因此对大学生礼仪礼节的要求要比读中小学要求的高。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礼节修养方面,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我们不仅调查了个体礼仪礼节情况,对大学生社交方面的礼仪礼节现状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问。
如对大学生文明用语的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表示能做到坚持使用文明语、有21%的大学生表示生活中无需使用敬语,有20%的大学生表示使用敬语一般多在面对教师、领导或者会场等场合,有18%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看个人心情和状态。
2.1 家庭原因
个体大学生礼仪礼节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缺乏和运用不足与家庭环境不当是息息相关的。家长对礼仪礼节水平的认知以及从小对大学生个体培养和熏陶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当前礼仪礼节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过分强调大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对个体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修养重视不足,这使得这些青年大学生在小的时候就没有对礼仪礼节引起重视,养成了不良的交际习惯。
2.2 学校原因
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二大环境。个体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接触到不同的人群,也会经历不同的社交场合 。这对他们基本社交礼仪礼节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前的大学重应试教育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个体修养培养的空白是导致个体大学生不懂礼节礼仪、不会礼节礼仪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高校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对礼仪礼节的课程内容安排也达不到标准,很多情况下,往往《礼仪礼节》是作为高校一门选修课 而存在的,这样看来,高校对待礼仪礼节所应尽到的责任也是不足的。
2.3 社会原因
当前的社会环境极其复杂,且社会上存在形形的不良人群和不良风气。大学生虽然有自主思想,但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也会颠覆他们的价值观。更何况作为主流的九零后大学生现在是主力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更重,更喜欢崇尚一些比较前沿的话题和事物,如果对这些事物把握不当,也会让大学生礼仪水平低的现象更加的普遍。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cess various universities students have the etiquette training not to be high generally, the etiquette quality flaw's phenomenon, this becom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obstacle on the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this present situation, and unifies the employment and the etiquette knowledge, explain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process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diligently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attempted was proposing the raise employment etiquette's content and the way.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礼仪教育
Key wo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Etiquette education
作者简介:黄豆豆(1981- ),女,广东汕头,法学学士,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 尽管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日益重视,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比较薄弱,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礼仪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和整体形象,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目前就业过程中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失现状
当前大学生因礼仪修养而使得就业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缺乏社会公德和遵纪意识
现实生活中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破坏的这些都是学校的东西,学生并没有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简单,一旦形成习惯性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就业中再精心的准备也会无意识自我破坏掉。我们常听到捡起一片纸屑而得到一份工作的例子,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考核大学生的方式,也是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乏的证实。
遵守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大学生遵守纪律差的弱点反映了其社会化程度低。而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要有各种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学生,就会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淡漠,最终会因违反正常程序而被企业淘汰出局。如作为公司的员工,上班不能迟到,这是最起码的一条。因此大学生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企业朝九晚五的制度。
1.2自尊却不尊重他人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大学生在家人和老师的呵护与激励下都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在家里有家人的关爱,在学校有着老师的关心,大学生在象牙塔里有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就业时很难完成观念的转换,如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特别激烈,但是很多学生依然不选择到西部就业,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虚荣心和“高、大、铁”(高薪水、大城市、铁饭碗)的就业目标所造成的。在找工作时,很多学生无法接受企业对他们的层层考验,被拒绝就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工作时也是这样。很多学生刚工作时常常发牢骚说感觉没有了自尊,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大学生的不尊人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清高。在学校时一些大学生就存在不尊人的行为,比如上课迟到并无惭愧之色,施施然走进教室。有人在网上调查大学生十大陋习,不尊重人就是其中之一。
1.3缺乏诚信和爱岗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曾就“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缺乏诚信敬业精神在就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学生毁约。一些大学生在实习后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事后单位给他们安排了岗位、办公桌,甚至有的连名片都印好了,可到了报到时突然说要毁约,这些情况让公司措手不及,非常被动。而这些存在于高校学生就业中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用人单位最起码的要求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 礼仪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2.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持久工作的基本能力
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同时,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事业。
2.3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这是能否应聘成功的先决条件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在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能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3.1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礼仪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学习掌握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所必需的礼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培养内容的构建上应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大学生学会运用仪表、仪容、仪态和言谈等个人基本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运用问候、握手、介绍、交谈、接待、宴请等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提升个人形象,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运用书信类文书、致辞类文书、对外商务信函类文书礼仪,借助礼仪文书传递信息,表达友好、尊敬之意;学会运用应聘、商务谈判、商务服务、商务会议、商务仪式等常用商务礼仪,赢得商务伙伴的信任、支持,维系良好的商务关系,实现双赢战略;学会运用涉外商务礼仪,拓展工作领域和范围内容。在内容选取上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3.2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途径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抓好课堂教学。学校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大幅度的开设有关现代礼仪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礼仪,规范行为举止。教师在上课时介绍一些有关礼仪的书籍或播放一些影片,如《金正昆讲礼仪》等,可以让学生自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其次,加强学生的礼仪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指导理论。学生的礼仪知识拥有后,如不在实践中运用、充实、完善,那礼仪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实践是动机和效果由此及彼的桥梁,我们掌握了礼仪知识,就要到实际社交活动中去运用。到社交场合中多听、多看、多想、多学,自己的礼仪修养才会不断提高。大学生要时时处处自觉地用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才能在就业中表现良好。而学生的礼仪实践除校园行为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礼仪。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应聘会。在应聘会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应的应聘技巧,更多的是可以了解应聘中需要哪些礼仪,都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学习、充实、完善自己的礼仪。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4-01
1 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弘扬传统美德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校园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失礼仪的现象,我们该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1.2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推动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动作,而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行为,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校,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自我的需求。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他主要通过仪态、语言、动作、活动表现出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加强礼仪道德修养,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
1.3 职场礼仪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
在职业道路上,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文明礼仪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它除了可以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在全球化商务竞争中,也将成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东西方文化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现代职场中,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对职场礼仪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和行为规范,所以学习正规的职场礼仪是进入社会工作时要走好的一步。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对公司而言,礼仪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整个公司的人文面貌;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礼仪能够树立个人形象,体现专业化;对客户而言,享受更上层的服务,提升对整个商务过程满意度和良好感受。
职场礼仪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气质和魅力,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工作中,通过职场礼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按照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通过职场礼仪中的一些细节,会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使人际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与同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2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本文明礼仪知识的缺失,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奇装异服,男女生染发、烫发;大学生随意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杂物,破坏公物,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不该有的现象,特别是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屡禁不止。
(2)家庭教育对礼仪的缺失,缺少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环境能够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个别家长不能从正面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当着孩子的面儿出口脏话,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的样子,渐渐地不守文明礼仪;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骄纵任性,父母又不加以引导,纠正,致使学生始终认识不到礼仪的缺失,逐渐养成无礼仪、不懂礼的失礼行为。
(3)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不够深,不够宽。具体体现在:第一:高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礼仪教育,有些高校有文明礼仪课程,有些高校的专业根本没开设相关礼仪课程,这样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道德修养的提高;第二:长期以来,好学生的定义为:学习好就是好,其实不然,学习好,但没有好的礼仪规范,未来走向社会也是很难立足,高校一直重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才,却忽视了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人。
3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营造礼仪环境,优化校园
营造礼仪环境,是礼仪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外在因素,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处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通过广播站、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组织班级制订礼仪教育计划;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与导员签订礼仪教育责任状、班级内挂警句,校园条幅等形式,让礼仪教育处处在学生的生活中,积极的舆论宣传、文明礼仪环境的熏陶,促进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
3.2 加强礼仪课程教育,让礼仪课程成为必备基础课程
礼仪课程走进各个专业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形式,课堂上可以系统的讲授礼仪规范要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进入各种礼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规范礼仪行为,学习礼仪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离开实践,再谈礼仪,毫无意义,学生只有把教师讲授的礼仪要领融会贯通,融合在自己身上,那才叫真正“掌握礼仪规范”。
3.3 督促、检查,习惯养成,适当推出“榜样示范”行为培养
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需要学校、老师给予督促、检查,对于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加以纠正、引导,表现好的,推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中实行奖惩制度,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的作用就越大。
3.4 延伸拓展至走出校园
【关键词】礼仪教育;内涵;策略;探索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在当今中国社会,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今天的礼仪则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体现了人的素养,并涉及穿着、交往、沟通、处世等各方面的内容。礼仪教育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礼仪教育的关键在于尊重和尺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尺度。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身体、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名誉;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等等。对此,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舆论,都应当加以重视。
二、实施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2)实施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大学等于半个社会,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3)实施礼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
(1)学校是建设实施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基础。实施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3)设置礼仪教育课程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关键。利用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授关于礼仪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礼仪训练。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课程重要内容,也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单独的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4)增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5)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