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外阅读益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切实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小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指导途径等作了一些阐述,力求对小学生小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途径作深入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个性化阅读; 阅读指导
如今的图书市场良莠难辨,炒作、玄幻、污秽之作杂陈其间,儿童读了不但不能增长阅读才能,反而会增添许多坏毛病。即使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大多主题引领。因此,对于今天的儿童,读什么书其实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笔者粗浅地认为,儿童并不是缺少阅读,而是缺少“有主题的阅读”。
一、主题阅读
在笔者看来,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在儿童成长中注入必需的精神元素。有主题的阅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书籍要以“激昂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或充满哲理,如“生活是一首哲理诗”主题;或“讴歌生命、和平,如”心灵上的小鸟,等等。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美也,真的文章书籍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在主题阅读中,一个主题实际上是一个通向人文思想的窗口,一个开拓学生精神视野的机会。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对每一个都要赋予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注意让“主题阅读”的外延和儿童生活的外延相等。各个“主题”应该形思想序列。
二、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呢?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其次,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亲子共读的几种读法:(1)提问阅读法,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2)角色扮演法,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3)重复阅读法,有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出相关的内容。这能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想象阅读法,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推荐阅读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引导他们阅读经典时一定要讲究策略。首先要引导亲近儿童经典,像《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王子》等此类经典之作,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动人曲折,且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学生阅读。
还有一类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以及各类名人传记、科普读物,虽然它的文字不一定很适合儿童口味,但是内涵极其丰富,也必须进入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去唤起他们对这类书的阅读兴趣,不要企求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整本经典书籍,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阅读、完整阅读。笔者和同事们曾作过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影视引领。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故事导入。名人传记是要读的,但由于名人传记多是用概述性语言,缺乏生动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名人逸事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唤起他们阅读传记的兴趣。比如爱迪生“孵小鸡”、法布尔“卧马路”……教师通过小小的故事插曲,让这些名人变得亲切可感,当学生对所介绍的人物产生强烈的了解欲望时,教师有意设置悬念、相机推荐相关传记,学生的阅读兴热情自然会高涨。语文学科承担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这一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要力图从语起,从语文课外阅读做起,改变学生精神世界贫乏荒芜的状况,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关怀。
关键词:加强;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语文学科多年,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提以下几点意见。
一、多渠道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1)学校方面。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学校图书室应尽量配齐《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读物,合理安排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借书难,无书读的问题。这也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家长方面。家长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应该努力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丰富孩子的读书量,为孩子的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这样,学校、家庭联合起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有书可读,乐于阅读,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老师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由地进行课外阅读,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为了克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督促学生坚持阅读,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并每天给予检查登记,养成良好的勤读书习惯,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与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审美趣味、性格特点也存在着差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向上应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习惯
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知识和方法,在课堂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非常重要,清学者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包括文句是否流畅,立意是否新颖深刻,思想是否健康积极,知识信息是否准确合理,感情是否真诚高尚。教给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三、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提高阅读效果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口语交际课等。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总之,通过对农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而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我认为,课外阅读虽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当代初中生的词汇量相对于小学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可以读懂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课余时间相对于高中也是十分充足的,完全具备课外拓展的条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笔者就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采取的正确引导措施。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涉猎的种类少。笔者在不断地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初中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包含的方面比较窄,女生对一些以情感发展为主线的著作感兴趣,男生则对一些灵异类、科幻类的小说感兴趣,学生对著名的经典名著、人物传记、古典和现代诗歌了解并不多,另外,很多学生表示不喜欢读名著及传记。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量比较少。初中生实际的课外阅读量相对于新课标中要求的必读名著数量相差甚远,很多在新课标中要求的必读物大多数初中生并没有阅读,比如四大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很多学生都看过,但是真正读过原著的学生少之又少。笔者继续调查,有一部分学生看过四大名著的一本或者是一小部分,但是超过两本的几乎没有。
(三)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以青年杂志、现代小说为多。现在的学生虽然对一些古典名著、中外经典的涉猎比较少,但是对现代杂志和现代小说的阅读量却十分大。
(四)初中生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时候将精力都放到了考试的试题上,忽视在语文考试中涉及很少的课外读物。
这些都是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严重偏离正常学习中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措施
就现在的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应该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让学生阅读和学习经典的文学著作,让初中新课标的改革得以落实。
(一)增加语文课堂中对课外读物的互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太过于注重考试的要求,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中心,忽略了学生对语文课外读物的涉及。我们应该在语文的试题中将课外读物的题量和分值提升,并且在语文课堂讨论中增加对课外读物的提问和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激励方式可以让学生为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表现,而在课下主动地去阅读课堂上涉及的读物,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也可以举办好书推荐活动,在班级里让同学们依次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且说明喜欢的理由和其中的大致内容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来增加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和互动。
(二)减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和选择性地阅读杂志。现在的很多小说都充满着黄色和暴力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应该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小说,这些小说不仅会分散学习精力,而且还会影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了减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努力,对初中生看现代言情小说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好的杂志,比如《新青年》,还是有很多励志、抒情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
(三)向学生介绍课外经典的优美所在。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远离现在的生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将部分经典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其实名著中的很多优秀思想、品质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此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一下阅读课外读物多的同学和阅读课外读物少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在措辞用句中有什么差距,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自己可以发现差距所在。教师在对比之后适当点评和表扬,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小结
总之,之所以如此重视初中生课外读物的涉及不仅仅是因为初中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而且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方法。推荐的课外读物有很多都是作者一生的心血,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作为当代的青年不应该仅仅以应试为目的,更应该博学多才、知书达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是不能用试卷上的分数来衡量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且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4,(03).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关键词:小学高端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对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课外阅读是扩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端正学生思想意识,树立正确三观和道德水准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浅析了提升小学高端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升小学高端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可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室阅读氛围。对于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来自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系统性地阐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益处,要求家长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工作,获悉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校园阅读环境的建设可以加大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阅读比赛相关活动等等。创建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书香班级等途径来实现。
二、优化课外阅读刊物的选取
阅读活动是学生与文本内容、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的选取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前提,阅读刊物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阅读活动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具有认知能力不高、社会经验不丰富,阅读能力不强等特点,往往在阅读刊物的选择上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需要老师主动参与到学生阅读材料的选取过程中来,引导小学生选取与自我年龄、心理和知识能力相适应的阅读文本。课外阅读是学生以个人形式所开展和完成的活动,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减轻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组织难度,可以制订每周的阅读任务计划表,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并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安排。
“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是啊,高尔基说得对,其实读书正是这样的。
学会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语言是人心灵的“窗口”无论是说话,还是书面表达,都直接与我们的阅读量有关。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见多识广,语言表达才能流畅而富有逻辑,让人听起来如雷贯耳,写文章才能有血有肉,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有位名人说道:“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书的知识是无限的。我非常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有时看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几乎不知时间是怎样流走的。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学者,喜欢看书,视读书为生命。其实,读书时也需要一种气氛。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读书,那你也不得不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无所事事,闹哄哄的,那么你自然也没有心情看书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课外书,尤其是作文方面的书,这可以使我们的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并借鉴书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模仿,从而使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大量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料,引发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缺乏阅读的氛围。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或者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因为农事繁忙,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的范围狭窄。在农村,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之类。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笔者班上学生的课外书除作文方面的书籍之外,就是练习方面的书籍。《新课标》等规定的诗文,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也因为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考试而被学生、家长、教师拒之门外。
(三)阅读条件较差。在农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帮助家长做家务事,这严重挤占了学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农村孩子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的现象,这其实看了除了让人欣喜之外,更让人心酸。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开辟独立的书房,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学生难以进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的状态。在农村,书店等其他的阅读场所的缺乏也让学生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制约。
(四)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对于那些诗歌、散文,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喜欢故事情节强的童话、小说,虽也有益处,却造成学生阅读面的狭隘。学生很少做读书笔记,就算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话,几个好词,极少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办法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一些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鼓励学生热爱书籍;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智不成熟,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的书类应多方涉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三)家校结合,完善课外阅读条件。首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全面向学生开放,不能为学生的借书设置任何的门槛。其次,家长方面,要给孩子开辟独立的读书空间,给孩子安排足够的读书时间;要做好孩子的带头人,即使家长不能带头读书,也要督促孩子经常性地进行阅读;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些书,让孩子因为拥有一本好书而骄傲,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第三,对于新形势下的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引导。如今学生上网也极为方便,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上的内容去世良莠不齐需引起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分层次地进行课外阅读,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对作品进行略读或者精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读后的感受等等,要通过范例展示,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尽情地邀游书海,增长学识,陶冶情操。
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的习惯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应该说,课外阅读是在校外进行的,理应由家长来帮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长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更有家长不屑于读书,也就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了。于是,作为教师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但是,学生不在自己的眼前,怎样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作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读书,主要是因为没有阅读的兴趣。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的产生,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爱好;另一方面是由于某种外力的影响而逐渐产生。
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爱好读书当然是好的,可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
那么怎样通过外力的影响,让学生逐步产生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书,读书有什么益处,这可以说是给学生阅读以外在的动力。
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的阅历是有限的,即使是旅游家也不可能将足迹留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书籍。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又没有丰富的阅历,那就必将使我们的思想陷入肤浅的境地。
通过阅读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说“不可一日无书”。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感受别人的生活,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感受自己所没有感受过的欢乐与痛苦,也可以获得认识世界及认识自我的能力。
读不同的书,对我们的益处也是不同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见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性格,还能弥补人生的不足。
其次,是要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给适当的阅读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在现代社会里,广泛的阅读已成为生活的必须,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除了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来,更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另外,大量的课外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即使是单就考试而言,只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的能力去应对万变的考题。
最后,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社会要给学生宽松的生存环境,营造爱读书的大环境;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长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来要求学生,给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的条件和精神的环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第一要素,是要让学生能静下来去寻找和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不在一天里时间的长短,而在持之以恒地坚持。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在上床睡觉之前读几页书,虽然说躺在床上看书是不好的,但在卸下一天的负担,拂去一身的劳累,安静地读自己想读的书,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生活。
其次是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按照过程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过程理论,人的学习是按“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阶段螺旋发展的。相对而言,初中学生的阅读还属于学习的浪漫阶段。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对象时,应本着两个原则:一是有益,二是有趣。应该说读书有是有好处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读。但是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还不高,社会阅历也少,认知水平也有限,所以,学生选择书目也需要指导。大体来说《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作出选择。阅读的兴趣是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的:如果是已经熟悉的,不用看书也知道。根本就不了解的,看也看不懂。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清楚或是不很明白的事物,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轻松,又能获得新知识。各人的兴趣不同,所爱读的书也不同,究竟选择哪一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你的佳作。
阅读生活,开始接触的书很重要,开始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有了兴趣就难以再接受别的好书了。就好像黛玉在听香菱说爱读“重帘不关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句时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就再也学不出来的。所以,中学生在最初选择读书对象时要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要堕入恶趣,专看品格低下的书;二是不要好高骛远,看暂时还读不懂的“名著”;三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略读,略读是为了广泛的涉猎。略读的方法,就是遇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就好像五柳先生的读书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部分为精读。精读是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上的。精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随时进行勾画摘抄。在阅读的同时,对于精彩的词、句、段要标出,做好笔记。二是做好读书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赞美的、批评的、联想以及那时产生的写作的冲动和灵感。阅读时还要有质疑的精神,要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三是学会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