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语言获取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可促进听、说、写等技能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阅读指导,包括课外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热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1. 精选阅读材料,唤起阅读热情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这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这就需要把握如下原则。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内外之间的关系,明白课外阅读延伸与补充了课堂知识,注意课堂与课外的有机融合。②注意阅读材料的时效性与趣味性。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多体裁、生动趣味的文章,以保持阅读热情。③注意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当把握这些原则后,教师就还需要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课外阅读材料。首先,根据年级选择阅读读物。如对初一学生而言,可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短小精悍的英语童话故事、幽默故事等,譬如《读幽默故事学英语词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当同学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后,则可相应地变化材料体裁与长度。如对于初二学生,可指导他们选择《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英语报刊进行课外阅读,或者阅读一些世界名著,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以熏陶西方文化。到了初三,学生有了更强的阅读思维与能力,教师可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英语课外书籍,分享资源,拓宽学生阅读能力。

其次,根据自身基础选择课文读物。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则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如加强型,(基础薄弱的同学选读),譬如《英语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好文》、《阅读周计划》等;提高型(主要是基础好的同学选读),譬如《快捷英语周周练》、《英语阅读理解天天练》等。此外,引导学生注重读后活动。当学生阅读后,教师还需要引导注重分析语言形式,借助内容图式总结归纳;或讨论分析语篇结构;或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进行故事续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以督促学生阅读主动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指导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在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通过阅读策略指导,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让他们感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热情。

第一,指导阅读要求。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大声朗读,并适当背诵优美语句或精彩片段,以形成语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整合精读和泛读,融合专项训练欣赏与阅读鉴析。第二,指导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学生需要把握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跳读、略读、细读、猜测词义、提炼主旨句或关键词等。

如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①根据重述猜词义。在阅读文章中,有时为了将某个概念或事情阐述的更清晰明了,作者会以其他方式来重述内容。在这一情况下遇到生词时,可看看后面的解释或阐述词,如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等,然后准确快速猜测词义。②以列举作线索进行词义猜测,其信号词如for example, such as等。③根据相关定义或所含定语从句来进行词义猜测。如Giraffe is an animal with a very long neck, four legs and orange skin with dark spots.依照后面的解释,可猜测Giraffe意为“长颈鹿”。再如指导学生细读,快速找出主题句。一般而言主题句是篇章末句或在首句,并仔细感受句子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回答细节问题。

其次,还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阅读叙述性的文章,则需要了解文章结构,比如背景、情节、主题、与结局等。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比如阅读“I Have a Dream”(Martin Luther King)时,若想要更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学生则需要积累一定的宗教、文化等背景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课堂阅读指导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有效补充与延伸课堂知识,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参考文献

[1] 周洁.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策略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指导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育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乏甄别力,读物良莠不齐,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审美能力较差,搞拒诱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大多数都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由于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及不上阅读的效益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兴趣阅读的作用。

3.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中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投资于语文学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习题集”、“题典”上,很多的课外读物是仅仅有几本“作文选”。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

(2)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对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简单布置,偶尔检查上。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便十分肤浅,而且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偶尔读一读。如此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如何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及课外阅读课指导策略,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

我们还可以关注教材的课外书屋、资料袋。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课外书屋、资料袋”。在“课外书屋、资料袋”安排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以及作者、名人的相应资料,这些都是适合学生的课外丰富的精神营养品,通过“课外书屋”推荐,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充实资源,确保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建立童话类课外阅读图书角。在阅读成果展示栏上,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剪贴本、优秀作文。在班级内均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每周设立读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在做什么?与学生一起读书,推荐好书,展示读书笔记。提倡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此外,我们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介绍读课外书的重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籍,并帮助家长筛选课外读物。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

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学习园地张贴有关童话的名人名言、格言。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开辟出“阅读园地”主题专刊,定期更换展板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高雅的阅读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五、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

第4篇

一、创设阅读氛围,启动阅读内驱力

1.讲故事,启动阅读内驱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如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如讲述梁山好汉宋江、李逵替天行道、锄暴安良的故事,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突然来句你们想知道梁山上其他英雄的精彩故事吗?请赶快打开古典小说《水浒传》吧,那里有更多更酷更美的场景呢!

2.谈感受,激发阅读内驱力。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情感上激起共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就可以时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在学习《少年王冕》课文时,通过文本的探究,学生能感受少年王冕刻苦好学,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在激起学生对少年王冕崇拜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选自吴敬梓什么著名的小说吗?想看吗?想看那就赶快打开《儒林外史》吧。这样的启发引导,能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

二、授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想快速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多读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阅读的指导者,教师要利用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略读。(1)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同时要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和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并能立足全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

(2)略读。略读是精读的基础。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要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这样能了解文章大概,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增加阅读量,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我们在读书中,只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背诵与复述。背诵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多读,熟读课外阅读中优美的文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诗句等并复述。农村的孩子普遍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复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学生读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背诵富有人生哲理的几句话,加深了解笛福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非凡勇气。

3.笔记与感受。笔记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也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也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书读完了,一定要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写一写读书的体会。教师可以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培养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持久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第5篇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课外阅读内容是自然景物和社会事件的能动反映,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后,从根据作者的角度、方位感受观察事件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能掌握字词、表达方式、文体特征等内容,在不断认识和重现中,将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记忆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是文本的解读者与创造者,语言的描述与学生的想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形象生动的具体形象。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操。一部好的作品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不朽的精神力量,其中的人物形象是时代精神的化身,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人的楷模,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经典名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真、善、美的情趣。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积极因素。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具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内容广泛,有文学艺术类、科技军事类、历史地理类等,也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读者》、《意林》等时文报刊,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时事热点。

2.存在问题。(1)目的不明确。受中考指挥棒的左右,学生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以至他们的阅读范围狭窄、数量偏少,造成了许多知识的盲区。(2)时间偏少。学生在课余更热衷于上网聊天、看电视节目、参加体育活动,而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偏少,据调查表明,我校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有0.5小时的仅占12%。(3)随意性大。部分学生片面追过娱乐性,冷落了经典文学名著。学生追过感官享受的阅读,缺少文本的品味、感悟,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宋朝理学家程颐认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会把阅读视作享受。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漫画、武侠、言情小说入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不能一味追过材料的文学性,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他们阅读并快乐着。当学生有了阅读的意识后,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阅读对话。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任务,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一起分享阅读收获,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如在阅读《水浒传》教学中,教者通过展示水浒人物图片,让学生说出水浒人物的绰号,通过阅读景阳岗打虎、三打郑屠等经典片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科学推荐书目。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洋溢着人文气息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充盈人文精神。《盐城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要求》指出,初中阶段课外阅读要达到260万字的目标,必读书目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选读书名包括散文、小说、戏剧、杂文、童话、科普、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以及优秀作文等内容。选择作品要注重经典性和前沿性,一方面,经典作品能使学生拓展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与大师对话,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选择时文作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人物积极上进的力量。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目的倾向于功利性,除了教辅书外,课外阅读资料匮乏,使得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且阅读效率低效。因此,教师要结合当前现状制定有效课外阅读策略。

一、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合作者。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进而带领学生走进经典阅读。在学校,教师要努力创造最适宜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正确的导向。身教永远胜于言传,要加强家校联系,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拥有一定量的图书,家长自己要养成阅读习惯,并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要借助有效评价,激励阅读兴趣。有效地检查督促、评价激励有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要按照“拟订计划—督导—反馈评估—实践跟进—学期总结”的流程抓落实。教师要表扬课外阅读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进步明显的学生。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要给予辅导,通过培优带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则会成为一个人的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能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主要的途径。教师通过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体会思想感情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除了日常的阅读教学,每周要指定一节为阅读指导课,由教师教授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常见的阅读方法有多种,小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法、略读浏览法、摘录批注法等。

(1)指导学生精读

精读要读透读懂,教师要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特别是对经典作品要逐字逐句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有的甚至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指导学生略读浏览

信息社会,不仅要学会精读,也要学会略读和浏览。略读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它是指阅读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快速地观其概貌,略知大意;浏览即选读,指的是在阅读中通过快速地浏览,有选择地阅读相关篇目或部分,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如: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指导了略读浏览方法后,可布置学生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要巡视,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3)指导学生摘录批注

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对阅读的重点、难点进行圈点勾画,摘抄好词佳句外,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作批注,写评语,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甚至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再创作。

2.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阶段出现过的作品类型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文言文和以说明性和论述性等为特征的应用文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按不同步骤和目的进行阅读,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

下面以文化经典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在指导古诗文阅读时要淡化理解,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理解能力自然会不断地加深。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提挈全篇,理解主要内容;要加强诵读指导,指导学生动情地读、反复地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指导学生阅读实践

学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需要在不同的阅读中去揣摩、领悟,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去训练、习得。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一定要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如:默读时要求学生动眼不动嘴,边读边划、边读边想;略读时要求能抓住要点,快速捕捉内容梗概;诵读时要求出声地读,读得朗朗上口,不添字、不丢字;朗读时要求走进角色,想象场景,体会情感等。

四、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童话、科幻、历史方面读物,各种与学科学习有关的读物、漫画、卡通、文学名著等,这个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童话排在第一位,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应以儿童文学为主,我国每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多达上万种。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以下五条标准:

(1)阅读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经典名著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经典名著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定经典诵读篇目,编印《小学生经典读本》。

(2)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3)知识丰富的科技读物,如《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

(4)一些美文,如冰心的《笑》、张晓凤的《百合花》、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想亲亲母鸡》、泰戈尔的《金色花》。

(5)贴近儿童生活的时尚读物。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喜欢一些时尚读物,儿童时尚读物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时尚读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误导学生,也有可能会为学生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

第7篇

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幼师生而言,儿童文学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儿童文学的学习不仅能使他们认识到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增进儿童文学修养,也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及组织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幼儿师范院校一直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但是,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于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抓得紧,但忽视了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仅满足于课堂所学的儿童文学理论及课本上的极少数儿童文学作品,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一、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

为了了解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情况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问卷493份,收回有效问卷484份。经过整理统计,分析归纳如下:

在阅读心理方面,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三分之二的同学仅仅满足于课本的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觉得儿童文学作品有意思的同学也就喜欢阅读,反之就不喜欢。

在阅读习惯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同学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网络阅读最受同学们青睐。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上的指导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也有不少同学在阅读时不加选择,显得十分盲目。更多的同学习惯于在学习场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喜欢利用假期阅读。绝大部分同学在读过作品之后没有思考,没有养成写读后感或者做摘记的习惯。

在阅读方法上,同学们在阅读时更多采取默读,阅读过程中大都走马观花,很少认真思考、圈点批注。阅读后往往不再翻阅,也很少讨论。这说明同学们阅读方式比较单一,阅读方法比较简单。

二、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

通过问卷分析及个别访谈,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如下:

(一)个人因素

首先,相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幼师生缺乏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更多的时候还是把它当成了语文课。尽管有不少幼师生也知道儿童文学与他们将来的工作之间有很大关系,但是极少数能做到坚持阅读。其次,大部分幼师生的阅读习惯不好。很多幼师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及阅读习惯,进入幼师以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他们更容易放松要求。另外,从调查结果看,幼师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相当大比例的学生看书时就是走马观花,看过就了。读时懒得思考,不知道粗读、精读、朗读、默读的结合,不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读后不做摘抄,不写读后感,没有交流讨论。

(二)教师因素

1.阅读状况不佳,影响阅读指导。

从事儿童文学教育的幼师教师工作量普遍偏大,有的除了儿童文学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带口语训练或语文课。繁重的工作量使得留给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精力实在不多。即使有空闲读书,他们首选的读物也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自己阅读的少,自然影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忽视激发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

在幼师课堂,部分教师视野很窄,局限于教科书,儿童文学教学的外延很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又怎么能有兴趣在课外倾注时间进行阅读呢?即使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往往单纯追求效果,以命令代替兴趣培养。学生是“要我读”而非“我要读”,读书习惯自然也无法养成,读书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也有部分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时机,推荐了好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于阅读方法却没有相应的指导。即使有些指导,也仅限于极少数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学生。

3.阅读引导不够,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对于学生如何选择书籍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想阅读时却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怎么去读书。另外,很多教师只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但对于阅读效果却缺乏必要的评价,或者只会使用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学生往往把课外阅读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而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

(三)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对于当代的幼师生而言,他们更愿意上网冲浪,而不愿意捧读经典。尽管有不少同学在接受调查时选择的是上网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但当点开网页时,又有几个能经得住其它的诱惑呢?

从校园环境看,学校在关于课外阅读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幼师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职业发展的重要关系;幼师学校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保证。幼师生尽管没有繁重的作业,但是各种专业技能课的训练时间占去了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幼师图书馆里的儿童文学读物借阅不便不说,数量不多且内容陈旧,学生不感兴趣。

三、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要想改变幼师生当前这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状况,只有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做好文章,建立适当的幼师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学校搭台

1.重视儿童文学,导向课外阅读。

幼儿师范学校一定要看到儿童文学的知识性及工具性,把儿童文学重视起来,提高到专业课的位置,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文化课。除此之外,还要看到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师生的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宣传及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将学生导向儿童文学作品课外阅读上来。

2.更新补充图书,方便学生阅读。

学校图书馆要及时更新及添置图书,补充各种形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学生前往阅读。在图书借阅管理上要与时俱进,方便学生借阅,为他们竭诚服务。

3.开展读书活动,鼓励表彰先进。

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积极性,鼓励表彰一批课外阅读的先进学生,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教师导演

尽管课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外阅读是一种放羊式的阅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一定要发挥总导演的作用,指导学生唱好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这场戏。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激其趣。教师在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学校的指导和配合下,展开一系列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

2.选好作品。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在选择推荐作品时,要把握以下原则:教育与趣味并存,细致与全面兼顾;传统与现代并举,名家与新人并重;略读与精读共有,整体性与阶段性兼顾。

3.指导方法。

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欣赏:题材既要广泛多样,又要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主题要力求单纯、浅显、鲜明、健康;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完整、单纯、生动有趣;结构要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最好一条线索贯穿到底,切忌平铺直叙;形象要鲜明生动;语言要具有可接受性、超前性,应做到浅显、丰富、形象。

4.多元评价。

阅读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着眼于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注重采用合适的评价形式,如书面检查形式、课堂提问形式、考试形式、交流活动形式等;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定期开展。这样,既可以提高评价的频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把握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三)学生唱戏

学校搭好了台,教师做好了幕后工作,接下来,就轮到主角――学生上台唱戏了。

1.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如“儿童文学表情朗诵比赛”、“儿童文学知识竞赛”等,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如“儿童文学读书笔记交流”、“儿童文学读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评选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展出。

2.发挥特长。

大多数的幼师生表现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艺术综合素质要好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可以在幼师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文艺展演活动,包括如名著改编的舞台剧、诗词吟唱、课本剧,等等,将语文课外阅读与幼师生的专业技能展示结合在一起,利用幼师生较为看重专业技能素质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带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3.争当先进。

第8篇

一、 鼓励学生养成 “好读书”的习惯

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主动去发现、探索、获取,慢慢养成习惯。

1.树立阅读榜样,激发读书热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好读书,自己首先要热爱书、尊重书、好读书,为学生树立榜样。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只有饱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薄发,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才有能力打造“魅力课堂”,成为学生崇拜的博学偶像。教师博学的形象魅力,无形中就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他们会效仿教师,博览群书,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老师。

2.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要使学生好读书,读书环境的创设,“书香”氛围的营造很重要。如果身边有书,周边的同学爱读书,喜谈书,难道自己能闲置于书外吗?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中宣传语就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在教室设置“书香园地”,师生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大家共读。另外,我每周会联系好学校的图书馆,安排学生到馆内进行电子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班内定期举行关于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或竞赛;“书香园地”坚持展示学生的读书感受、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读书建议、阅读书目推荐表等。共同的书,不同的读者,谈的是关于书的话题,学生就在谈书说书的浓厚氛围中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3.想方设法保障阅读时间

中学生看课外读物,很多是课余时间抽空看,有时课业重就没空去看,难以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时间是养成好读书习惯的保证。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教会学生在一天中如何挤时间、争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早读,学校隔天就有半小时的语文早读,这是很好的诵读时间;午休,争取半小时;晚上,每天每科有半小时的作业时间,但我做语文老师,注重的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课后作业则安排阅读任务。这样,一天下来,粗略估算,学生保证能有一个多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学校能将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由教师组织指导阅读。

二、教导学生选读“好书”

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我进行以下的指导。

1.结合教材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文

古诗文承载着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东西,是经千百年的锤炼传承而保留下来的具有中国底蕴和内涵的东西,它对于滋养性情、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地传承中华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必修、选修本,选用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李清照、柳永、苏轼的词,唐宋家的散文,《史记》《汉书》等名家名篇。教师教读课文,传授诵读、理解、欣赏的方法,再进行课外延伸式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作者不同而主题相同、风格相同的作品等,在诵读、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2.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选读中外名著

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它也是人生的教科书。阅读名著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滋润心灵,提高修养。教育部就明确给高中生推荐了20部必读名著篇目,对此,我有计划地从中引导学生进行选读:早读诵读《论语》《庄子》《孟子》《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教材中的茅盾、鲁迅、巴金、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教读文章时,我会重点推介他们的代表作,引导学生选读;至于《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巴黎圣母院》等大作,我通过每周第二课堂的名著导读课向学生推荐和作必要的阅读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多看优秀的报纸杂志

报纸杂志信息量大,信息新。如《读者》《语文报》《中学生天地》《青年文摘》《南方日报》等,它们是学生感知社会的窗口。鼓励学生每天看报,多看优秀杂志,做一个“两耳喜闻天下事”的现代中学生。

4.引导学生分学段精选优秀的作文书刊

现代中学生,对于作文方面的指导丛书绝不会少买,但盲目性、随意性大,大多没能很好地结合高中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高中三年,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精选不同学段的作文书刊。高一,选择优秀的记叙性的作文书;高二,选择优秀的议论性的作文书以及素材书;高三,选择高考满分作文书以及《语文周报》。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好好读”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阅读方法会有所区别。方法适当,阅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1.学会诵读

古诗文、优美的现代散文语言韵律感强,节奏感美,引导学生早读时间大声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领会语言的精妙。

2.学会慢读、精读

麦考利说: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法奇也说: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得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引导学生读书要有耐心,重要的内容、精彩的段落语句、需要积累的知识,都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反复琢磨,细细欣赏品味,读完后能心领神会或印象深刻。

3.学会浏览、跳读

对于那些扩大眼界,拓宽视野的课外读物,或信息量大的报纸杂志,浏览一遍即可,有时要学会根据需要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会跳读。

总之,学生只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破万卷”,下笔就可能“如有神”。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谢象贤.语文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邱冠华.爱书人的世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