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营销文化

企业营销文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营销文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营销文化

第1篇

关键词:文化营销;概念;功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已经被很多企业所应用,但是对于营销文化的概念和功能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文化营销的概念提出文化营销的功能,以利于企业在应用文化营销这一方式时有的放矢。

一、文化营销的概念

笔者就文化营销作为搜索关键词在重庆维普论文数据库中搜索到有727篇相关论文,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文化营销的应用,以案例研究居多,但是有一些论文还是存在文化营销的概念和功能上的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于文化营销和营销文化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

对于文化营销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文化产品营销,本理论认为文化营销是对文化产品在市场推广和营销的过程。例如,对电影《三枪》经过网络、电视等的营销推广,票房收入非常高。

文化的适应,这一理论认为文化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目标市场面临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与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营销活动适应和融合当地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本理论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是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适应,目的是减少产品品牌蕴含的文化与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的冲突。

营销与文化的契合,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企业有意识的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他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互动与交流。

本文比较认同认这一概念,文化营销是基于目标市场的目标消费群的文化,发掘与产品或企业文化中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产品本身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满足产品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文化需求。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受众主要是消费者,需要发掘的是产品文化及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文化的交集,使产品文化或企业文化满足消费者,创造产品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而且竞争者难以模仿。(图1)

图1是文化营销的概念,大圈是消费者文化,其文化内容比较多,圈大;小圈是产品文化及企业文化,内容较少,所以圈也比较小,而文化营销就是发掘两者文化的相交部分。

这一概念说明了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主要是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交叉。

二、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

文化营销的实施会让企业得到满意的效果,不但确立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且还会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品牌和声誉。按照文化营销对企业作用的不断深化和影响,文化营销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种:差异化功能、提升品牌价值功能、沟通功能。这三种功能是不断递进的,当一个企业文化营销深入持久的话,作用就会得到不断的深化,从企业自身到社会都会受益。

(一)产品差异化功能。大机器生产时代,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产品供大于求,并且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品竞争激烈,实施差异化经营是企业的普遍选择。企业实施的差异化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差异化,通过提供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奇等方式,在价格与对手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提供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多的产品,强调功能制胜;二是利益差异化,通过完善而周到的服务,给消费者最大的利益,利益差异化是产品差异化的延伸,由产品差异延伸到服务差异,由提供无形产品到提供无形服务,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能获得额外的利益;三是文化差异化,文化差异化是差异化策略的高级阶段,是很难模仿和超越的,并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功能差异化是以技术不断快速创新为前提,必须持续大量投入研发费用,才能达到功能差异化。真正做到功能差异化的是那些世界级大公司,并且功能差异化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和超越。利益差异化是通过特色的服务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利益,但是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成本的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服务质量提高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最终还要转嫁给消费者,并且服务所带来的差异化也容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现在比较规范的企业,都很注意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特色。功能产异化和利益差异化都面临着成本增加、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模仿和超过的缺点,利用功能差异化和利益差异化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还不足以支持企业持续保持差异化,而文化差异化就弥补了以上两种差异化的不足,因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替代,很难模仿,并且赋予产品以文化内涵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所以,文化差异化是企业产品差化的有效手段。差异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产品的差异性是指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独特性并因此而获得溢价的报酬。竞争优势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新立异。在当今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科技与要素的充分流动大大限制了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范围。况且,只有在产品差异性基础之上的价值相等才能使成本领先者直接将其成本优势转化为较竞争对手为高的收益。低劣的价格战往往两败俱伤,标新立异往往获得远高于对手的利润而消费者仍趋之若鹜。因而,标新立异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基本战略。

文化营销提供了产品差异性的崭新思路。设计、采购、生产、营销、交货、人力资源管理等组成的价值链中任何一处都可能产生经营差异性。另外,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或者再造一条全新而有效的价值链,同样可以形成很大的差异优势。另外,企业将其价值链拓展到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顾客也会提供差异性、提高最终消费者认知价值的思路。

文化营销的差异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低成本。文化作为人类延续到今天创造的众多现成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唤起文化的认同感,激发文化的感染力所需的经济代价远远小于技术突破、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等。2、持久性。文化是特定人群世代相传、长期积淀而成的,因此它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壁垒,具有模糊性,对手很难模仿。因此,文化营销具有差异的持久性和难以模仿性。

如大多数牙膏企业诉求的是牙齿的白,都具有清洗功能的牙膏,而奥奇丽公司却独辟小径,利用中药文化产生了牙膏的差异化,不仅仅中国还有国外都比较认同中药的文化价值,这中低成本的差异化使奥奇丽公司的田七牙膏独树一帜,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田七牙膏的这种中药文化的差异性很难被竞争者模仿。

(二)提升品牌价值功能。品牌竞争力不等于产品的竞争力,较低的价格、较高的质量不等于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在中国市场上曾有过“挑战”外国产品的宣言,“同等质量比价格,价格最低同等价格比质量,质量最高。”由于外国厂商在中国实施的是品牌战略,和我们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所以人家没有来应战。通过价格战可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誉度,至今还很少有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战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誉度得到增强。高质量的产品也并不必然提升品牌竞争力,因为产品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和认知质量。所谓技术质量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标准,既包括国家或国际标准,又包括行业标准;技术质量作为产品的内在质量是产品质量水平的最低要求,低于技术质量要求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实力的,甚至是不具备进入市场资格的。认知质量也称消费者认知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及其适用性的心理反映或主观评价,认知质量不同于技术质量,技术质量作为一种富有科学性的、可辨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而认知质量则是消费者对产品技术质量或客观质量的主观反映。消费者认知质量的形成基础是产品的技术质量,但又不等同于技术质量。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两种产品的技术质量可以完全一样,但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认知却可能不相同。只有被消费者感知到的质量才能转化成品牌的竞争力。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很多企业只看重技术质量,而忽视消费者对其认可与接受的状况,结果使产品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价廉能提高知名度,但不能提高美誉度,物美能提高美誉度,但不一定带来忠诚度,物美价廉加文化等于品牌忠诚度。

国内外许多成功的企业都认为,他们的真正资产不在于拥有先进的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而在于他们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根植手头脑中的信念、价值观以及构思、见解、谋略等无形资产。无数事例证明,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将给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经营、贸易、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价值再生问题。文化营销中的价值再生能力,是指通过文化的凝练、传播与沟通,以达到价值共振。这里包含了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产品及服务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认同,能够而且愿意去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物质和精神享受。消费者支付了超过实物成本的额外附加值形成了企业的超额利润,这正是企业、贸易及营销中的文化所带来的增值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营销文化的价值再生能力问题。文化的价值再生既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又增强了企业的差别竞争优势,这也是文化营销广为推行的根本动力之所在。

当奥奇丽以中药名称来命名品牌时,田七牙膏已与生俱来地植入了走向成功的基因,因为她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骄傲的精髓之一――中药文化,因此“田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成为品牌最珍贵的资产。此后,这一核心价值在“中药牙膏选田七!”的广告传播声浪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为田七品牌深深打上中药的烙印,并进一步在田七与中药之间画上了等号。当田七牙膏推陈出新,在中药丰富的资源沉淀中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在本草、植物等中国传统中药文化之后,随着本草概念的传播,中国传统中药文化承载并引领着田七品牌,迅速在牙膏市场立足,开始了逆转国内牙膏市场竞争格局的中药牙膏颠覆之旅。田七的中药文化不但产生了产品的差异化还提升了田七的品牌价值。

(三)产品沟通功能。与其他营销方法相比,文化营销能够借助文化的亲和力,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共同认知,在对产品价值的理解上达成默契和共识,增进消费者和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把产品单纯的买卖行为上升到文化价值理念的融合和互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奔驰轿车之所以能在市场上享誉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与产品一样无可挑剔的价值观。始终重视在营销过程中标榜一种贵族文化,满足了顾客彰显自身地位与身份的心理,尤其是在顾客取车的时候,总会给顾客的孩子赠送小小的奔驰玩具模型,培养儿童对奔驰车的兴趣,把客户对奔驰品牌的忠诚世代传递下去,体现了高超的沟通艺术。由于文化营销注重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和产品价值的实现,追求顾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强调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来达到与消费者的沟通与共鸣,因此更容易取得最佳的满意度,同样是汽车,尽管品牌各异,但无非都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基本功能基本相同,所以企业应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文化主题的宣扬上。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文化案例,“动感地带”定位在“新奇”,“时尚、好玩、探索”是其主要的品牌属性。“动感地带”的“新奇”,“时尚、好玩、探索”正符合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它代表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用不断更新变化的信息服务和更加灵活多变的沟通方式来演绎移动通信领域的“”。动感地带用创新的手段拓展了通信业务的外沿,将无线通信和时尚生活融为一体,将引领令人耳目一新的消费潮流。动感地带代表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仅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澎湃的活力。年轻充满激情,碰撞迸出火花,动感地带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不怕好动,就怕你不动。动感地带这一列的动感元素就是契合年轻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了与年轻人沟通的目的。这也是动感地带实施文化营销最成功的一点。

三、总结

对于企业文化营销的应用,首先必须搞清楚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不能和企业文化营销混淆。企业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虽然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都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服务的,但是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主要是产品差异化功能、品牌价值提升功能、产品品牌沟通功能。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集团贵州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党利,郗芙蓉.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实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第2篇

文化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理念,与传统营销理念相比,更注重人文内涵,顺应和创造目标市场所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整个营销过程传递给消费者,通过文化力进行营销,不仅能够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也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客户满意,进而提高顾客忠诚度,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文化营销在物化营销的基础上,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其在精神上的深层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营销渗透在整个营销过程中,表现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文化,为产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品牌中蕴含着的文化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也能够使产品区别于其他同质产品,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也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形成认同感,有利于产生良性互动,对产品价值的理解达成共识,使产品交易上升到文化价值理念融合的高度,有利于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和优势

1.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国粹。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中医药企业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还有《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了发展中医药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迈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机遇,中医药企业应该立足自身,整理和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发挥优势,开展文化营销,让消费者感知并且认同凝聚在产品和品牌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面对市场上西药、生物药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中药的信任度降低等情况,中医药企业也需要大力开展文化营销,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优势

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策略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消费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度较高。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中医药产品在治疗方面的整体观,其独特的疗法使中医药产品毒副作用低,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医的养生文化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推崇。其次,许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在文化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例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在产品和品牌中不断渗透着文化,使企业的文化感召力深入人心,在营销团队、渠道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力的支撑企业进行文化营销。

三、文化营销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功案例—东阿阿胶

山东东阿阿胶成功的开展文化营销已经从一个固定资产几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以文化为利器从传统企业转变成文化型企业,向中华气血滋补国宝级企业迈进。东阿阿胶挖掘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阿胶的历史,申请并获得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称号。阿胶属于滋补保健品,顺应当前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理念,符合国家倡导的“治未病”,通过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唤醒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而提升东阿阿胶的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东阿阿胶也植入文化战略,聘请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团队,搜集古代经典和民间验方,形成阿胶学术文化、美容文化和滋补文化三大体系,对品牌的文化内涵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东阿阿胶的主要标识中也运用了文化因素,红色的图形体现了浓重的东方色彩,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在企业文化营销方面,东阿阿胶倡导“厚道”文化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并通过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举办阿胶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大力传承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增进消费者对阿胶的了解,带动阿胶行业健康发展并真正实现文化价值的引领。

四、开展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第3篇

用户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要以顾客满意与忠诚度为标志,树立关系营销理念,体现更多的营销人文关怀色彩。要注重与产品用户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为用户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提高用户的满意与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的目的。要积极为用户提供可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服务,维持好现有用户,培养对企业高度忠诚的长期用户。这些都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二是坚持合作共赢营销理念。现代企业的竞争要避免“你死我活”的狭隘思想,要坚持合作竞争营销的理念,无论是上下游战略合作,还是同行的竞争对手,都要坚持在竞争中有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创造一块更大的蛋糕,实现“双赢”。这是一个企业能够获得持久竞争力、赢得生存空间的基础。三是坚持互动营销的理念。在企业文化之中,很多企业更重视建设“销售渠道”,即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以实现互动式营销。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销售理念、销售模式正在受到空前的冲击,必须打开视野,利用现代手段,扩大销售覆盖,缩短销售流程,通过用户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在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使企业产品适应单个用户的独特需求,满足大众化、个性化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二、构筑完善的企业营销机制,优化营销流程

近些年来,很多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把营销工作作为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营销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涉及到整体营销运行要素在各个层面的同步、有机、协调、均衡,包括内部沟通机制、销量分解机制、价格调控机制、渠道畅通机制等方面,这些机制的再造,就是文化再造的过程。一是产销互动的内部沟通机制。要充分发挥产销互动的优势,积极跟进市场。企业应该分析、掌握生产变化规律,依据工艺规律科学安排产销计划。为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库存结构的合理性,主要销售规格产品,尽可能地均衡安排生产;为保证设备最大限度地使用,适当编组搭配轧制规格;同一或近似的品种规格,尽可能地形成经济批量进行生产;进行大、小规格的合理搭配,保证各工序和操作人员负荷均衡和产能的有效发挥。平衡推进的销量分解机制。合理、科学的销量分解可以使销售渠道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确保经销商既有动力又有挑战。因此,企业可以采取“前贴后挂”的销售政策,针对不同经销商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经营业绩,诸如渠道管理、经济实力、市场拓展以及对企业忠诚度的不同,分阶段对经销商进行销量分解,有效避免在产品畅销期争抢销量、在产品滞销期拖延减量的现象。平稳可控的价格调控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减少各项价格政策的调整频度,防止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以及销售政策不合理导致的市场价格混乱。为确保价值链的参与各方在一个波动周期内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采取事后分阶段返利和畅销期补偿相结合的“前贴后挂”策略。这样可以针对产品滞销期经销商的损失,防止整体渠道体系因缺乏利润支撑而断链。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一定时期内,对营销价值链诸如经销商、终端用户等各环节的整体影响和拉动,确保价值链参与各方在该时期内收益达到相对均衡。合理布局销售渠道畅通机制。企业在经销商选择方面,要按照自身的生产规模、产品定位和营销战略选择对应的经销商。把处于中心城市或以经营某种主营产品为主、具有适度规模的经销商作为选择对象,从而保证经销商既能够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又具有一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并针对不同的市场定目标、做规划、设标准。企业在主销市场方面,可以考虑周边城镇相对集中、市场容量较大,存在区位优势的地区。以点带面、层层渗透,避免各区域市场砸价冲货,使经销商感受到厂家正规严谨的经营思想,从而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鼓励经销商相互竞争、彼此渗透,提高市场生存能力;对于其他几个区域市场,强调独家经销权。

三、塑造良好形象,提升企业营销美誉度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给社会公众留下的整体印象,提高企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推销,对于促进产品销售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一是塑造经营形象。企业经营形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营成果与效益、社会贡献等在社会公众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整体形象的主要体现。企业在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经营规划与决策,产品采购、加工、储存、运输、消费、服务等经营活动中,要讲信誉、讲形象,遵循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赖。在经营形象之中,还包括企业管理、经营成果与效益,以及社会责任。企业要通过公益社会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塑造产品形象。企业产品是消费者的第一印象。用户关心企业,不是真正关心企业人员及其生产管理,而是关心企业的产品。因为,只有产品才是消费者渴求的对象。有了名牌产品才逐步形成明星企业,从而使生产厂家知名度大增。企业对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数量以及产品商标、包装、装饰等,无一不是企业产品形象的重要体现。同时,要高度重视标识形象,以商标或企业标志的造型与色彩的设计作为表达核心,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生产经营成果,通过视觉艺术再现技术传达给企业周围社会公众。三是塑造员工形象。员工形象的树立,总的要求是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具体地说,一是要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使他们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其次,应强化员工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文化水平,使他们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第三,要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在企业里的主体作用。四是塑造服务形象。文明礼貌反映一个企业社会风貌和道德水平,也是人们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现代企业营销中,产品、设施、服务是构成企业形象的基本要素。热情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在顾客中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服务人员的举止行为是构建服务形象的具体体现。穿着整齐,仪表大方,神采奕奕,彬彬有礼,会给顾客留下良好的服务形象。服务形象的树立,不仅在于服务人员美好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娴熟的技艺,而且还表现在企业的多功能服务方面。

四、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企业;营销文化;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正面临着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两大基本职能一是市场营销,二是创新。创新虽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这些的前提是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所以当今企业应当把市场营销放到首位。

现代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不是价格战和质量战,而是将目光定位在品牌战略,把自己的品牌如何塑造成名牌是现在企业需着眼的问题。面对挑战,企业应更加注重营销文化的塑造,提升自身的营销文化,为企业和顾客之间搭建良好的平台,提高企业在顾客心中的地位,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一、营销文化的内涵

企业营销文化是贯穿于企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营销文化的精髓是营销理念与其价值观。营销文化通过外在形式的表达,使消费者获得一些精神感受从而使其精神得到满足。企业营销既是产品的推广又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营销文化贯穿营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企业的价值目标而服务,它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介质将企业的文化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对企业有所认知和了解,它贯穿与企业的目标市场的定位,分销,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中。

二、企业营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顾客就是上帝”的营销理念。虽然每个企业都在以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经营着,但是真正从顾客角度出发,把顾客放到重要地位的企业仍然寥寥无几。

(二)缺乏对现代营销文化的重视程度。企业仍然以价格战为主要策略来与自己有相近市场份额的企业竞争,但是这样竞争的结果是虽然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增大但是企业的权益也下降了,最终是两败俱伤。

(三)缺乏公关文化的建设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把产品卖出去,而忽视营销文化的重要性。营销人员只把眼前任务放到首位,追求价格,追求个人奖金,而忽视企业利益,而且忽略顾客的感受和需求,无法在顾客心中树立权威地位。

(四)缺乏自身特色。在广告充斥着整个市场的当今时代,广告已经成为推销产品的一个有力手段。但是很对企业的广告缺乏自身特色,卖点雷同,缺乏创意,没有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

同时不注重产品包装,无法体现产品特色,使企业产品缺乏档次,缺乏文化,无法满足顾客的特色需求。

(五)缺乏市场营销激励机制。目前许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对营销人员的个人素质不满意,企业缺少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至于个别人的随意性影响整个企业营销文化的形象。

三、企业应如何建设营销文化

随着市场的发展,对市场营销的要求也逐渐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已不能满足市场,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营销文化需与时俱进,创新型营销理念在企业经营中应占据重要地位。 (二)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特色及文化价值。(1)增强企业自身特色。加大对广告的重视程度,通过广告展示企业和产品独特的文化特色,广告应有自己的深度和亮点,能吸引消费者,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消费者需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快捷、安全,能消费者满足自身独特需求,因此企业设计产品时能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不但使企业的特色鲜明,而且增强了对消费者的亲和力。重视产品包装,在产品包装方面体现企业独特个性,既可以宣传企业,又可以赢得消费者亲睐。(2)提供附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的附加产品和服务一定要具有高文化内涵,一定要具有民族特色。人们购买现代商品越来越注重商品的文化价值,这种趋势下,必须根据人们对文化的需要创造出高价值的文化商品,提高商品品位,使企业产品的实际效用与精神文化价值相统一,不仅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效用满意,同时对产品的文化认同。(3)加强地域文化的渗透。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国之间又有着文化差异,只有将自身企业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产品威力。这种两方文化融合的程度的深浅与企业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合,加大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程度,通过运用适合当地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推广绿色营销理念

第5篇

一、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

在国际营销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等。众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何谓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它包括价值观、伦理观、宗教、艺术、生活习惯等。文化是人们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特征。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各种不同的文化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组织、政府、家庭等,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物本能,反映了人类应付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共同需要。而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个性,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种种因素决定了个性的存在,个性的差异就形成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它给营销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多的障碍,理解文化差异是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必要前提。

二、文化是影响国际营销的重要因素

1、文化渗透于国际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文化因素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对营销活动的正常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营销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价格的制定、营销渠道的确定到促销都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特点。如果文化因素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失效,甚至对双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造成不利的影响。

2、国际营销人员本身的营销活动也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将新的元素带入东道国的文化中去,比如倡导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既是在适应文化也是在推动文化的发展。日本的汽车厂商以注重产品营销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研究而著称。日本的汽车制造厂商通常在欧洲、日本、北美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设计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的日本车几乎百分之百是由欧洲人自己设计的,这样的车型无疑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日本这方面很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应对文化差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困难的。因为每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人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它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营销人员还普遍缺乏文化差异的概念,习惯于用自己的文化观看待事物,按照在本国的文化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国际营销,这极大的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地位。因此,必须重视对文化因素的分析。

三、对文化差异的分析――在哪些方面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存在

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各国间文化的巨大差异,由于文化差异的复杂性,很难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文化的差异性:

1、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最能显示文化差异的了,它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实质和价值观。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时要了解语言文字的差异。向顾客介绍产品以及了解顾客的需求时都要用顾客所熟悉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选择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语言文字,避免使用有敌意和禁忌的语言。比如,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孔雀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产品广告文字的使用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广告促销要求翻译成当地的语言文字,这恰恰是两种文化的沟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著名外国企业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在进入中国市场确定中文牌子时下了很大一番工夫,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包装既要精美、大方,也要符合国外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差异,不可一厢情愿地按照国内的喜好去设计产品和包装。举颜色为例,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对颜色的看法有所不同。比如,在日本绿色被认为是不祥的象征。英国人也厌恶绿色,因为他们以橄榄绿作为裹尸布的颜色。不过许多国家都喜欢绿色,特别是居住在沙漠里的阿拉伯人视绿色为生命,把它当做美好的象征,用于国旗上。对于黑色,不少国家和民族都用作为丧服的颜色,因为黑色显得严肃、庄重,穿黑色丧服可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敬。蒙古人却对黑色异常厌恶,把黑色视为不祥之兆,认为它意味着不幸、贫穷等。俄罗斯人也忌讳黑色,有些人连黑猫也讨厌。

3、商业惯例。特定的文化形成了特定的商业习惯,因此不同国家的商业习惯也都各具特色。商业习惯主要包括社交礼仪、交际方式、时间观念,等等。等级地位和等级国家的政府官员打交道的通用教训就是,表达适度的尊敬和顺从是很重要的。这个建议对欧洲人、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在与具有西方殖民统治历史国家的高级官员谈判时尤为重要。部分西方人的不经意的行为极其容易冒犯南亚和东南亚的政府官员。不经意间的非正式社交礼仪会被认为是对人的尊重。在酷热的季节,穿套装、系领带传送一种积极尊重的信号,并且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一直穿着夹克暗示着非常重视。

4、身体接触。身体接触的差异性足以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例如,美国人特别爱拍别人肩膀和后背,抓人的肘部,而这使大部分英国人感到不高兴。相反,拉丁美洲人常因为势利、冷漠的美国佬在身体接触上不够而对他们抱怨。商业领域里的人之间的握手是身体接触当中最普遍的形式。大部分欧洲人每次相见时握手,当他们再见时再握一次。北美人握手不如欧洲人那样频繁,但比大多数亚洲人握得更有力。商务礼节、着装习惯、对对方的称呼、馈赠的礼品都会因文化而有所差异。

四、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有两种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文化适应策略与积极主动的文化策略。具体在选择策略时,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和东道国的文化特点而定。

1、文化适应。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文化背景,适应其文化。文化适应就是不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宗教、禁忌相冲突,是满足东道国消费者需求进行有效的国际营销的必要的前提条件。首先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尊重东道国的文化。理解文化差异是开展国际营销的必要条件。只有了解东道国和母国的文化差异,才可能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其次,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把文化差异理解成一种优势而非劣势,充分利用新的文化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也可以采用本土化和文化相容策略。

一是本土化策略。因为企业的人员对东道国的了解是有限的,当地的人员更加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禁忌、市场环境以及法律规章和政府政策,而且容易和当地的消费者达成共识。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时应尽量雇佣一些当地人员,也可以选用一些曾在东道国留学或工作过的本国人,这样更有利于在当地开展市场、站稳脚跟。虽然这种策略容易接近当地市场,但是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冲击原有的文化。

二是文化相容策略。尽管在母国文化各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如果这两种文化并不相互排斥,可以让两类不同的文化相互补充,以母文化补充东道国文化的单一性。通常比较常用的做法是尽量模糊文化冲突,保存文化中比较平淡的部分。但如果两种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就要尽量注意规避“敏感问题”,尽量适应当地的文化,避免冲突。

2、采取积极主动的文化策略。在国际营销中,企业不仅要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还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在接受适应东道国文化的同时也向当地的市场介绍母国的文化。这种积极主动的策略适应于那些思想较为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市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经营模式的国家。这种策略一旦实施成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优势。具体实行时通过文化创新和文化渗透进行行销。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从管理与竞争的角度来看,概括的讲,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欧美国家的企业文化特点

1.尊重人,信任人。以往许多欧美国家的企业把员工仅仅看成是企业追求物质利益的“经纪人”和获取利益的“工具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尊重员工的个性、尊严和价值,努力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2.永远自信,锐意创新。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欧美国家的企业普遍以创新与变革为其企业文化的最高价值观,努力在创新和变化中寻求和把握机会。

3.鼓励参与,开放管理。开放式的授权参与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企业文化。企业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与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要求公司管理人员经常与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4.重视培训,组织学习。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欧美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知识资本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的力度。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的工作组织。

5.诚实经营,优质服务。在许多西方国家,诚实信用被奉为“帝王原则”。这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形成的制度规范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问题。零售业实在是一个“诚实经营”的行业。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总体上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企业好,西部和民营企业差。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

3.许多中国企业缺乏对商标标识和产品“品牌”价值的认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防御保护意识。

三、企业文化与营销的关系和作用

(一)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1.企业文化是市场营销传播产品信息的载体。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内部的活动,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的市场。恰当的传递企业的品牌、品味可以加深顾客的认同感。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营销人员通过积极传播企业文化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让客户认同,产生购买的欲望,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2.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企业要构筑自己的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形成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性经济,而竞争又是通过市场体现出来。我们研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营销就会明白,深层次的竞争都是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的。

3.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市场营销促使文化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血缘文化,将一批不同血缘关系或者说根本不相关的人聚集成一个团队并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市场营销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通过员工共同努力和创造性实践,实现绩效目标,同样市场营销直面市场和客户,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反馈回企业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和完善。

(二)企业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国际营销界最权威机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品牌的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从营销来说,品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也不是一个产品的普通概念,它是产品对应群体的情感价值的满足。企业文化是品牌塑造的外在推动力。它需要具有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措施。

2.企业文化构筑营销传统。用文化打造营销传统,实质上就是企业的经济哲学、价值理念等长期作用于营销活动而形成的结果。

3.企业文化打造营销策略。策略是营销的重要手段,用文字打造营销策略,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拓展市场,并充分体现营销文化的价值所在。

四、对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技术投入

企业的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反映了企业的文明程度,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是优质企业文化物质载体的保证。

(二)注意企业形象力开发

从现在市场发展趋势看,形象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创造消费信心的功能,等于社会为企业颁发了一个“信用证”,会使客户慕名而来,并成为固定客户,使广大消费者为企业产品和服务产生信任和依赖。在众多企业都着力塑造企业自身形象的今天,企业应该特别注意突出本企业形象特色,要具有个性、特性、要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文化与营销市场的结合

第7篇

出版企业的产品是企业文化的实体化形式。产品的文化营销涉及到了出版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使用多个层面。而品牌文化营销是对产品文化营销所做出延伸。品牌文化营销的整个过程能够反映出消费者对出版社产品所做出的选择,同时也能够构建消费者对出版社的信任。出版企业对品牌构建的过程也是探索品牌个性以及体现品牌个性的过程。在出版企业所开展的品牌竞争中,如果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难以取得突破,那么就需要以品牌文化作为突破口。文化营销的内容能够彰显出出版企业的出版理念以及经营理念,同时也能够彰显出自身产品的特性,这对于推动消费者对出版企业以及产品做出认知发挥着重要作用。

2出版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2.1明确并保持自身的出版特色

具有特色的出版理念以及产品是出版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并开展文化营销的重要基础。具有特色的出版企业文化不仅包括口号方面的宣传,同时也包括出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质。换而言之,这种具有特色的出版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被外界所认知,同时要被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这要出版企业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出版企业要敢于提出和其他企业具有差异的出版理念,并重视将这种具有差异的出版理念宣传出去。对于出版企业而言,在生产线的建立中,在产品的推广中以及在参与公共活动的过程中,都有必要抓住宣传自身文化的机会。如中信出版社在出版的图书中会有“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这句话,这种在细节之处宣传自身企业文化的做法值得出版企业做出借鉴;二是出版企业内部人员需要对企业文化做出认同,并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文化进行彰显。出版企业文化需要贯穿在企业每项经营活动中,成功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积累与积淀,同时会对企业内部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辞海》的出版中虽然经过层层把关和反复校对,但是难免会出现错别字,而针对某个错别字,出版社针对8万册《辞海》进行了全部改正。这一出版企业所具有的严谨、负责的企业文化也能够对员工造成影响,并且能够在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做出有效的宣传;三是避免盲目跟风而丧失出版企业文化特色。在当前出版市场中,一些出版企业见到其他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传播效益,就会对这一企业进行模仿。虽然这种行为可能能够让出版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并不利于出版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宣传,从而对出版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制约。

2.2重视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

第8篇

关键词:国际营销 跨文化 策略

跨文化营销就是人们在平衡公司的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进行的相互关系的,以满足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对商品及劳务的需求为目的的一整套经济活动。目的在于如何从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增强企业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应变能力。与单一文化环境下的营销相比,跨文化营销的难度更大,失败率更高。在跨文化环境下,由于各自遵循不同的文化,企业和顾客在沟通上容易出现障碍,包括语言的歧义行为方式的不同理解、民族的排外性、不同的审美倾向等,当双方都坚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来交往时,势必会造成文化冲突,产生文化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营销越来越频繁。企业在跨国营销中,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文化差异与冲突。如何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交流障碍与冲突,将直接关系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研究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营销的文化差异表现

国际营销实质上就是经营者跨越文化屏障,到异文化环境下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在跨越文化的过程中,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的作用,企业与当地消费者之间常常因为各种文化差异而无法良好地沟通和理解,这些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方式的差异

沟通是人际之间或群体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但是由于许多沟通障碍,造成了沟通的难度, 导致沟通误会,甚至演变为文化冲突。比如在英语国家,直呼其名,表示平等、亲切和友好,而汉文化中,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便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大多数国家都是摇头表示反对,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马其顿、保加利亚等国,却正好相反,即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反对。

(二)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异两个方面:东方表现为互助依靠、重视集体、保住面子、亲密无间、喜好共性、人际和谐;西方表现为自主独立、突出个人、不留面子、注重隐私、注重个性、个人竞争。东方人重视集体利益,但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集体对个人权利的任何侵犯都被认为是不合法的。

(三)宗教与信仰的差异

宗教和信仰是文化中真正能够持久的基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倾向和禁忌,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宗教进行研究,能够帮助跨国营销人员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各国人民的行动不尽相同,并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观念上的差异常常会使跨国营销人员感到困惑和苦恼。宗教上的禁忌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天主教规定教徒星期五吃鱼;印度教视黄牛为“圣牛”禁止教徒吃牛肉;伊斯兰教认为猪不洁,不准教徒吃猪肉,也不许喝烈性酒。所以,牛肉的出口就不该考虑印度市场,猪肉和酒的销售就不应该考虑中东地区,否则就会触犯禁忌。

(四)民族思维模式差异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例如,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而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和分析思维;中国人注重“统一”, 而英美人注重“对立”。西方人实证主义的思维模式与东方人演绎式的思维模式,常常是企业跨文化沟通中构成冲突的原因,使营销者不得不予以注意。

二、中国与国外的跨文化差异及其对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

(一)中国与国外跨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官本位价值观

中国企业“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董事长、厂长、经理都是上级委派,大多缺乏“职业化”的思想准备,往往把“从政”、“做官”作为奋斗目标,有的甚至把厂长、经理作为升官的中转站,因此在经营中求稳怕变、不愿冒险。这种“官本位”思想会与外方,比如西方经营者的职业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发生直接冲突。

2、营销理念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历程实在太短了,造成了跨国营销观念的落后。比如西方的营销者比较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当企业效益好,考虑追加投资,并对现有产品改进,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种经营战略观念不仅体现在市场开发方面,而且体现在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方面,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而我国的企业比较重视短期行为,当企业效益好时,首先考虑的是提高报酬水平。

3、营销管理方式不规范

西方企业强调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从营销决策到营销运营的各个方面都依据制度进行程序化管理。但是中国企业比较注重人伦,习惯于以领导的意图和上级文件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指南,造成营销工作中的不协调和冲突。

(二)跨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

1、难以准确把握国外顾客的需求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异国文化的了解,缺乏对其他国家的语言、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所以经常导致营销活动的失败。 20 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有一家生产“五羊”牌自行车的企业想在英国市场上销售其产品。但是投放英国市场后,却无人问津。原来该企业把“五羊”译成了“Five Goats”在英语里“Goats”除了表示“羊”的含义之外,还有“色鬼”的意思。

2、沟通障碍加大沟通成本,增加营销管理难度

我国企业在跨国营销中往往太注重结果,不是很注重有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文化差异往往使双方产生矛盾,增加沟通成本。如美国商人在谈判时,态度比较干脆,一听到不同意的意见,就立即表示反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若对方当时没有提出异议,就认为对方是认可了 ;但中国商人往往不习惯于当面表示反对,愿意在过后适当的时机才提出不同的意见。结果,美国商人认为中方出尔反尔,中国商人则认为美方太蛮横、盛气凌人。随着中国企业跨国营销的开展,员工的国籍趋于多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会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行为准则规范,这势必会增加营销管理的难度。

3、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

在一个员工众多、民族不同、价值观不同和权力分散的环境中,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文化建设将变得十分困难。如果对中美日文化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三个国家文化存在的很大不同,美国文化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成就,低集 权 国 家, 追求平等的权利,典型的宽容文化,对不确定性有更多的容忍。日本是较强的集体主义,高集权国家,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比较强烈。中国是很强的集体主义,较高集权国家,强调和谐,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较强,喜欢稳定的生活,知足长乐。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深入细致的分析,注意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别,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中国企业跨文化营销的策略

根据我国企业跨国营销中面临的文化差异的大小和企业文化整合能力的高低两个维度,将中国企业跨文化营销策略分为中国文化取向策略、目标市场文化取向策略、全球取向策略和全球整合策略四种。

(一)中国文化取向策略

中国文化取向策略是指中国的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时忽视东道国文化环境,将在国内取得成功的产品或经验直接向东道国市场延伸的一种营销策略。中国文化取向策略也是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的初级阶段所采用的跨文化营销策略。中国文化取向策略是在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小,中国企业的文化整合能力比较低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由于企业的实力比较弱,开展跨国营销的经验、知识、能力比较欠缺,无力对东道国文化进行整合,同时由于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小,两国之间的文化传统、风俗习俗、宗教禁忌等方面比较接近,文化交流比较容易,从而也就有利于中国企业将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产品或经验向东道国市场延伸。

(二)目标市场文化取向策略

目标市场文化取向模式是指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开展营销时,充分尊重东道国的文化环境,顺应东道国市场的需求,将产品、营销人员、促销手段等最大限度的当地化的一种营销策略。目标市场文化取向策略是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的中级阶段所采用的跨文化营销策略。这时,中国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营销实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对东道国市场的差别做出反应,并能根据东道国的偏好和习惯,比较灵活的处理东道国的营销活动。

(三)全球整合策略

全球整合策略是指中国的跨文化营销企业能够对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进行最佳的整合,通过文化间的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最优化,形成文化协同竞争效应。全球整合策略是在中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中国跨文化营销企业在开展跨国营销的高级阶段,文化整合能力比较高时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全球整合策略要求“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方式,要求中国跨文化营销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既要具有全球战略思维眼光,又要顾及地区差异特征,力图实现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真正平衡。一旦在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寻找到了有效的平衡点,其在资源配置、信息共享、管理经验、市场规模、品牌引力、研发能力、规模经济人力财富等方面的优势就会得到最大释放。目前中国的跨文化营销企业还没有达到全球整合策略的要求。这不仅是因为缺少“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方式,更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文化整合能力低,企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但是这也必定是将来我国企业跨国营销的最终目标。

我国企业还要开展进行跨文化培训,造就一批高质量跨文化管理人员。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和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通过跨文化培训,公司职员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这样可减少驻外经理人员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当地环境并发挥有效作用;维持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保障有效沟通;实现当地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等等。在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的需求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这样不断减少文化摩擦,使得每个职员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达成跨文化和谐的具有中国国特色的国际营销模式。

21世纪是公司全球化的世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序幕已经拉开,国际营销的步伐越迈越大。掌握跨文化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是我国企业能从容驰骋于国际舞台,实现成功经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章丽萍,沈雄白.跨文化优势、冲突与管理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 (9)

[2]陈欣. 国际市场跨文化营销特征分析与策略选择[J]. 经济论坛,2005(9)

[3]李贻伟,黎永泰.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的双刃剑作用[J]. 经济体制改革,2003(4)

[4]蔡小于.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2005(4)

[5]杨雪.关于跨文化营销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6)

[6]顾肃.对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0(2)

[7]卢泰宏《跨国公司行销中国》[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