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

第1篇

[关键词] PET-CT;CT;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2-114-02

The Observation about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Treatme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NG Fengzhi ZHAO Huilan LI Huilan

Shanxi Coal Center Hospital,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in treat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Selected 40 cases with NSCLC during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in our hospital. And put them into two groups as study group which accepted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hich accepted CT image-guid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 in GTV、PTV and V20,the t value were 6.25,6.92,5.15(P<0.05). Conclusion It shows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treatment obvious advantages in treating Nsclc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or can be recognized as a prior choice in treating.

[Key words] PET-CT;CT; NSCLC;Radiation treatment

非小细胞型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er,NSCLC)是肺癌的一种,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1],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肿瘤首位;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给予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本病的治疗有效率。PET-CT是指将CT与PET融为一体,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与传统的CT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效果满意。本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用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肿瘤科共收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组织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26例,腺癌14例。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男性各14例,女性各6例;研究组(PET-CT引导)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3±5.3)岁;对照组(CT引导)患者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9±5.2)岁。

1.2 入选标准

(1)在本院肿瘤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以上病例均经病理学或者组织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排除标准:(1)合并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2)患有其他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3)患有精神性疾病等严重影响研究进程的疾病[2]。

1.3 治疗方法

均在质子计划系统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在PET-CT、CT图像上勾画出大体靶区GTVCT、GTVPE-CT。GTVPE-CT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的45%确定肿瘤边界。计划靶区PTVCT、PTVPE-CT分别由GTVCT、GTVPE-CT外放8mm得到。两套计划均采用两个共面适形照射野,照射野的入射角度相同,剂量权重相同。完成上述工作后,用直线加速器的放射治疗机,采用处方剂量60CGE进行放疗,2CGE/次,每周5次,每次两野[3]。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2 结果

2.1 显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PET-CT、CT定位系统下进行放射治疗,图1和图2显示,单独的CT显像结果模糊,不能明确区分肿瘤与肺不张的界限;而PET-CT显像则能清晰显示肿瘤对邻近胸膜、肋骨等浸润情况,在放疗前勾画靶区时可明显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

图1 CT显像,难以区分肿瘤的边界 图2 PET-CT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界

2.2 照射靶区各个观察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靶区的各指标各不相同,详见表1。将两组的大体靶区(GTV)、计划靶区(PTV)、接受20 Gy照射肺体积占全肺的百分比(V20)经配对t检验后,t值分别为6.25、6.92、5.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研究组的GTV、PTV及V2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进行CT评价治疗效果,疗效评价依据mRECIST标准分为四种情况: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PD(进展)、SD(稳定),有效率 =CR+PR。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后,χ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的放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非小细胞型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对于有些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必须给予放射治疗。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其最大优点是无创伤性,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此项技术由CT提供肿瘤的精确解剖位置[4],而PET提供肿瘤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一次显像可获得患者解剖、功能与代谢等各方位的信息,可明确掌握患者全身状况。

PET-CT是依据组织摄取显像剂程度进行显像,可进一步提高NSCLC显像的准确性。由本次研究可知,单独的CT显像结果模糊,不能明确区分肿瘤与肺不张的界限;而PET-CT显像则能清晰显示肿瘤对邻近胸膜、肋骨等浸润情况,放疗前勾画靶区时可明显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研究组的GTV、PTV及V2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放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PET-CT影像引导下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在提高放射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等重要脏器,均证实了PET-CT在NSCLC放疗中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在PET-CT影像引导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提高了计划的合理性,减少了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照射,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有效率,临床上应充分发挥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素文,于金明,邢力刚.CT-PET图像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射治疗中的作用[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2(3):175-176.

[2] 赵美红,申文江,马静静,等.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质子治疗靶区勾画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8,48(42):80.

[3] 江启安,陈庆,张抒雁,等.非小细胞肺癌质子射线治疗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6):610-613.

第2篇

三级甲等医院高速螺旋CT,大场强MRI,各类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均已成为常规配置。就设备投入和规模来看,不同区域间的医院已经拉近了距离。但另一方面,相关从业人员的水平、能力并未缩短差距。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设备利用率不平衡,临床服务效能不平衡,患者得到的服务也不平衡。所以,医学影像要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将重心放在学科建设上,放在人才培养上,内外兼修,正本清源,均衡放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加强业务帮建和交流。也有人建议,建立多中心的影像数据库,实现适时在线服务与区域内的资源共享[5]。这里,有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和大家分享,2012年4月,位于陕北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延安市洛川县医院(二级甲等)、洛川县槐柏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远程PACS系统。三地所有数据适时上传系统服务器实行统一管理。在“云”端下,所有终端完全数据开放。在实地测试中,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因规模限制,不设诊断人员),对一位当地村民拍摄DR胸片。由位于县医院放射科值班人员进行诊断,发现左上肺异常高密度影,不能排除活动性结核灶。线上发出会诊要求。位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影像医师,立即调阅患者影像,确定系机化性病灶。该村民留在当地观察治疗,无需转诊。在15分钟内完成诊断与会诊过程。云计算使得大型数据的传输与管理,更为便捷,使医学设备与人员不平衡现状的改善成为可能。

2质量与标准的不平衡

与其他临床学科不同,医学影像的设备研发集中于几家全球性的供应商,由于多年来激烈的竞争态势,其质量的进步日新月异。但同时,由于设备技术标准并非来自于统一的行业协会,加之它们的技术路线有同质性,又有差异性。以MRI为例,GE、SIEMENS、PHILIPS等公司的设备都会有一套标准命名。同样的自旋回波序列,名称就有三个。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应当一分为二,公司间的竞争存在双刃剑效应,即:一方面,各公司间的竞争及必要的商业保护,可以不断提升诊断设备的性能,有助于疾病的准确、有效诊断和预后评价;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可能会给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某分会场举行学术报告,听者要搞清楚,是关于频谱CT内容(GE设备),还是于双能CT内容(SIE-MENS设备),选听和自身设备相同的学术内容,可能才有收获。这也成为近年来学术会议的一大特色。技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保持两者间的平衡。另外,中华放射学会等行业组织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指南性的引导和规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不利影响。使医学影像学术研究尽可能回归学术本体范畴内。当然,从业人员,也要努力了解不同设备的技术本质和技术特色。实际上,许多医院的设备引进,走的也是多品牌策略,以加强技术的互补性。

3诊断与治疗发展的不平衡

第3篇

【关键词】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全脑放疗

Clinical efficacy of gamma-knife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30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and lung cancer WU Li-ping, GAO Guo-wei Dept Radiotherapy, Xinxiang Centre Hospital, Xinxiang 45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mma-knife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and lung tumor. Methods 38 patients (70 locus) with brain metastases were treated by WB-SRS260 gamma-knife of Hangzhou gamma-knife company after regular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The 50% dose curves were selected in γ-knife and the peripheral irradiation doses of the clinical planning target ranged from 2.5 Gy to 5 Gy per fraction, one fraction per day, 5 fraction per week, total dosage ranged from 32 Gy to 50 Gy. Results 3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e complete response (CR) rate, partial response (PR) rate, no change (NC) rate and progression disease (PD) rate were 39.5%, 50%, 2.6% and 7.9%,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9.5% (CR 39.5% and PR50%). And most cases had no any side effects (79%). Conclusion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was effective and safe.

【Key words】 Brain metastases tum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Gamma knife;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

本科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脑转移瘤患者38例进行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灶不明1例,原发灶明确37例:其中肺癌15例(小细胞肺癌7例,肺腺癌5例,肺鳞癌3例),乳腺癌8例,直肠癌5例, 食管癌3例,胃癌3例,肝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所有转移灶均经CT和(或)MRI证实,多发性25例,单发性13例。所有病例有二大类症状:颅内高压症和局部症状。具体有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辞不清、精神症状及肢体功能障碍,(如肢体乏力、瘫痪、抽搐等)。

1.2 放疗方法38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采用6MV-X线,单次量1.8Gy~2.0Gy,1次/d,5次/周,全颅放疗30~40Gy/3~4周。全脑放疗后使用WB-SRS260型智能数控伽玛刀放疗系统。患者采用WB-SRS260型智能数控放疗系统专用的头部

适配床和带有三维坐标的头部分次治疗无创头框,热塑面膜固定。在线螺旋CT 3 mm断层连续扫描,部分病例病变区1~2 mm薄层加扫。部分患者CT扫描中应用增强剂。将带有坐标标记的影像资料传输至WB-SRS260型智能数控放疗系统的专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上勾画GTV,根据患者及肿瘤的综合情况确定CTV和PTV,制定治疗计划。经临床医师确认的治疗计划在患者正式治疗前先在WB-SRS260型智能数控放疗系统上模拟治疗一次,无误后方可进行患者治疗。患者采用专用的头部重复摆位定位框架复合,首次治疗时,用CT扫描、TPS规划核准重复摆位,然后开始治疗。本组病例GTV 0.09~223.6 cm3,平均17.3 cm3,中位2.38 cm3。50%或60%等剂量线覆盖PTV并以此作为处方剂量,采用大分割分次治疗,每次分割处方剂量3.5~5Gy,每周5次。加速器全脑放疗后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总剂量20~32Gy,平均24.2 Gy, 中位22.5Gy。总治疗次数4~8次,中位5次。总疗程时间5~10 d,中位6.5 d。4例患者的加速器放疗剂量为36~40Gy,平均39Gy, 中位40 Gy。加速器放疗为常规分割放疗,即每次2Gy,每周5次。在治疗中采用刘原照等[1]的剂量换算方法,总生物效应=(α/β+单次剂量)×总剂量。对于脑转移瘤的α/β值选10,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等效生物剂量(ED2Gy)=(10+单次剂量)×总剂量/12,患者合并全脑放疗,其总剂量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ED2Gy与全脑放疗剂量之和。放疗期间给予激素、利尿剂、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1.3 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③肿瘤好转(MR):肿瘤缩小25%~50%之间;④稳定(SD):肿瘤缩小25%活肿瘤增大不超过25%;⑤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25%。放射反应或损伤评价按RTOG/EORTC急性放射损伤和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方案。肿瘤体积计算方法:π/6(a×b×c),a、b为CT图像肿瘤最大层面上的横径和垂直径,c为纵向长度。

2 结果

治疗后1~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中位疗效评定时间3个月,肿瘤未达到CR者评价时间大于3个月。疗效评定以随诊期间肿瘤最小时计算。

2.1 影像复查资料

随访38例以MRI或CT等影像资料为准。38例患者(70个病灶)中多个病灶者以疗效最差病灶进行统计,其中38例中CR 15例(39.5%),PR 19例(50%),MR1个(2.6%,),SD3例(7.9%),总有效率为89.5%[(15+19)/38]。其中出现脑坏死者2例,脑水肿6例,总并发症率为21.1%。

2.2 临床症状观察

脑转移瘤引起的症状消失者17例(44.74%),减轻者6例(15.79%),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者8例(21.05%),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81.58%(31例),症状加重3例(7.9%),治疗3个月内死亡4例(10.52%)。

3 讨论

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观念和手段的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不断提高,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相对发生率增加。据统计肿瘤患者约30%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也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见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多见[2]。国外资料报道,50%患者为单发转移瘤,20%患者发生2个脑转移瘤,脑转移是经血道转移而发生。有脑转移症状时,预示患者的预后差。头痛为最常见症状。脑转移瘤在颅内呈膨胀性生长,影像学上有较清楚的边界,易于被CT或MRI扫描发现,脑转移灶多发性常见,约占2/3。其临床表现多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3]。脑转移瘤患者若不治疗多在1个月内死亡,若保守降颅压治疗不超过2个月。尽管给予了积极的治疗,但生存期延长不明显,预后仍差,大多数仍死于脑转移病变。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从根本上来说目前仍属于姑息治疗,主要的目的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分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普通放射治疗)为治疗脑转移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适合单发性脑转移患者,手术难以切除位置较深的多发小病灶,然而即使是单发性转移灶,周边也存在亚临床病灶,术后复发机率大。对于多发病灶的处理手术无治疗优势。一定比例患者虽然肿瘤得到切除,但遗留严重的并发症,生活质量不高。因此笔者认为手术仅用于治疗体积>3 cm3的单发脑转移瘤。大部分脑转移瘤对放射线有良好的反应,而且放射治疗适应症较广, 尤其对于有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可明显地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效率为77%~83%, 50%~60%患者可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延长生命平均6个月左右[4,5]。本研究的结果与国内同行无明显差异[4~7]。单纯的全脑放疗对于大病灶的治疗疗效欠佳。 笔者认为脑转移瘤先给予全脑放疗后局部病灶再采用伽玛刀治疗。高建英等[7]单纯用伽玛刀治疗56例脑转移瘤的结果提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后易再次发生脑转移,因此应定期行增强MRI随访,有利于早期发现新出现的,尚无症状的新转移瘤。本研究组因为应用全脑放疗,所以脑内再次出现新转移灶的可能性减低,但为全脑放疗发生脑水肿等副作用有所增加。由于脑转移癌患者总的预后不佳,约一半以上死于脑外广泛转移,故根据原病理类型在脑部放疗后予全身有效的化疗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原照,李高峰,刘明远,等. 老年人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1,24(1):24-25.

2 殷蔚伯,谷铣之. 肿瘤放射治疗学.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040.

3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116-1118.

4 张开军,陈德玉. 53例脑转移癌放疗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4):456-457.

5 赵海燕,张中民,赵汝斌,等.23例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观察.现代肿瘤医学,2003,11(3):222-223.

第4篇

关键词:妇科肿瘤;放疗;影像引导;方法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妇科近半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年龄35-76岁,中位年龄56岁; 包括:卵巢上皮癌10例,子宫内膜癌13例,宫颈鳞癌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25例,均采取(热塑膜固定仰卧位)调强放射治疗(IMRT),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所不同的是甲组在定位和治疗前均排空膀胱,而乙组则采取憋尿的方式。设备:定位用Simien新双源128排螺旋CT,固定装置为美国Q-Fix公司的床板和体板.治疗设备为瓦里安Ture Beam直线加速器。

1.2定位方法

在模拟机下用激光灯先画好病人的摆位中心,然后用热塑膜固定病人,待膜凉透后用激光灯画好病人的定位中心。

CT定位扫描:甲组患者定位前排空膀胱,脱去上衣仰卧于体板上躺正,双手上举,呈舒服,让患者按拉膜躺好,对体表皮肤标记线,嘱患者平静呼吸,扣膜后对激光线,贴定位标记点定位扫描。乙组患者憋尿至刚有尿意开始定位,方法同上. 完成定位后将CT定位图像传输至物理室TPS,由放疗医师勾画靶区,物理师优化制定放疗计划,然后传输至直线加速器准备放疗。

1.3放疗前验证法:

两组患者,均在瓦里安Ture Beam直线加速器放疗,治疗由同一班次放疗技师执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技师严格按医嘱摆位,执行放疗计划。每位患者放疗前均进行CBCT扫描,采集图像在线配准(CBCT与计划CT依据软组织灰度配准),收集数据,纠正误差后放疗。每位患者收集前十次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以均数±标准偏差( ±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以P

2.结果

甲组患者在前后和头脚两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小于乙组(P0.05)。所以从摆位的准确性上来讲,病人在调强放疗时建议采取排空膀胱的方法进行。两组比较见表:

3.讨论

一直以来体外全盆放射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妇科恶性肿瘤体外放射治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治疗区域中包含了小肠、直肠和膀胱,消化道和泌尿系的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靶区剂量放疗是提高肿瘤局控率的关键,由于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的空间位置在治疗中以及治疗期间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对这些变化及误差不给予充分的重视,可能会造成肿瘤脱靶和/或正常组织损伤增加,使疗效降低。放疗过程中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纳为二个方面:一是照射野位置的系统误差,这是指由于在影像定位、计划和治疗阶段的资料传送错误以及设计、标记或治疗辅助物如补偿物、挡块等的位置误差;二是照射野位置的随机误差:指由于技术员在进行每一次治疗时的摆位状态和分次治疗时病人解剖位置的变化,如呼吸运动、膀胱充盈、小肠蠕动、胸腹水和肿瘤的增大或缩小等引起的位置差异。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均证实上述误差将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在适形和调强放疗中更为明显。近年来,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CT等设备已可对靶区的不确定性进行更精确的研究,包括位置和剂量的验证,并通过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校正。新型的EPID安装在加速器上,在进行位置验证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剂量分布的计算和验证。目前还有CBCT、呼吸控制系统如将治疗机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达到治疗目的精确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逐渐取代了全盆对穿照射。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替代传统体外照射,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正常组织受量的前提下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各种急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特别是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 IGRT)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肿瘤靶区的剂量而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了各种急慢性不良反应。然而妇科肿瘤由于受到呼吸运动和憋尿程度的影响,放疗的摆位误差一直是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摆位误差会导致剂量分布的变化, 影响肿瘤局控率,增加正常组织并发症 。与传统的常规治疗相比摆位误差对精确放疗的影响则更大, 因此采用良好的定位方式来减少摆位误差保证精确放疗质量已成为必要。通过比较发现, 妇科患者使用热塑膜固定放疗, 憋尿和排空膀胱对摆位的误差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前后和头脚方向上尤为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充盈的膀胱对放疗靶区部位的挤压,造成了靶区位移的不确定性。而实际上由于病人憋尿的多少不好控制,很难达到定位时的状态,有的病人直到憋不住才来放疗,有的则一有尿意就要求放疗(也可能因为放疗引起的尿路刺激征导致患者憋不住尿),导致摆位时对不上摆位十字或源皮距,总之摆位的重复性不好,甚至有的患者也忍受不了全程憋尿的痛苦。而每次放疗前排空膀胱,则消除了这一因素的影响,结合影像引导功能的利用,摆位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放疗时我们让患者憋尿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膀胱的受量,减少并发症,然而通过计量学分析我们发现排空状态下采用精确放疗并没有超过膀胱的受量限制,可摆位的精确性却好很多。因此建议临床大夫在安排妇科肿瘤患者放疗时,无特殊情况下,尽量采取排空膀胱的情况下进行调强放疗。这也符合选择放疗方式的原则: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 选择舒适可行、简单易摆位、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1]罗刚,郑成位,单锦露。锎252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妇产科杂志, 2010, 36(12): 742-744.

[2]Mutic Smalyapa RS, Grigsby PW.PET-guided IMRT for cervical carcinomawithpositivepara-aoniclymphnodes-adose-esca-l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studyt[J]. Int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3, 55(1): 28-35..

[3]秦日. 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靶区设计的临床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05, 13(4):12-16.

第5篇

IMRT是高精度放疗,对计划的设计和执行都有极高的要求。怎样完成从处方剂量到实际剂量给予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不确定误差、人为误差和设备有关的误差,这就是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意义

放射治疗技术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放射治疗质量为中心,放射治疗所有成员参与,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保准安全执行,放射治疗技术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大大的降低放射治疗的误差,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

2 放射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

2.1影像监控不到位、病历资料错误、设备质量监控不精确、固定模制作不合适、治疗实施不准确等。

2.2治疗部位不正确、治疗记录错误、日检查不周详,人为剂量计算错误、治疗辅助设备使用错误、固定模使用错误、治疗附属设备部固定不牢。

3 怎样提高调强适形放疗的质量保证

3.1治疗前的准备:

机械设备检查灯光野与照射野重合性(容许误差3mm);准直器、机架角度指示器(容许误差1度),辅助设备的设计以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检查验收设备是否符合能应用的技术指标;检测剂量输出稳定性、激光定位灯、距离指示、门连锁、视听监视,每周检测的稳定性、备用检测通道剂量输出稳定性、PDD-TAR稳定性、安全连锁、应急开关,射野大小、十字中心(容许误差1mm)治疗床位置、灯光野光强度。

3.2开始治疗的准备:首先确认放射治疗病人身份、原始身体状况评定和有关临床资料、治疗计划包括模拟定位及摆位要求,所有有关射野和病人的参数、照射时间、射野图示计划、体内剂量测定数据、特殊计量学要求(相邻野部位剂量、重要器官剂量)放疗执行记录(照射剂量、时间、分次、累计剂量、有关人员签名、日期、治疗计划更改说明、射野图示、病人身上画野部位的照片、摆位要求、解剖标志特殊治疗材料、辅助设备照射剂量修饰、定位参数等)

3.3剂量及位置的验证:这个是最为关键的步骤,首次治疗必须由治疗医师、物理师、技师共同完成,确保位置与剂量准确无误才可执行整个放疗计划。

3.4治疗计划的实施:在确认计划位置准确无误开始治疗。并且尽量让患者配合保持摆放一致,保证重合性和重复性,减少人为的误差。放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若照射和照射野不准,可造成肿瘤照射剂量降低,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增加,即使是10%的剂量都会对肿瘤的疗效及正常组织的并发症产生较大的影响。据统计,如果照射中移动3mm,疗效会下降3.3%,移动5mm,疗效会下降18.4%,移动6mm,疗效会下降33.1%。由此可见,精确的摆位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的好坏。在调强治疗计划中途再次验证位置的重合性。

3.5治疗单的核对每次治疗前后,和整个计划完成时都要认真核对治疗计划单,包括机器类型、射线能量、每次剂量、分次剂量、分次方式、处方剂量、照射次数、照射剂量是否合理、相邻野的关系、医嘱的签字及日期。新照射野或修改后的检查、新医嘱的内容、治疗、固定方式、辅助设备、组织补偿、射野物理参数的修改说明、楔形板或楔形角、SSD\SAD升床高度、照射野数;每周核对前一周的检查资料、物理师是否核实剂量计算、累计剂量,处方照射剂量、治疗单是否书写完整。

4 保持治疗设备性能稳定

对加速器计量学定期检测x线、射野大小对x线输出稳定性的依赖性,PDD,TAR稳定性、离轴因子稳定性、治疗附件投射因子稳定性、楔形投射因子稳定性,检测电离室线性度(1%)、对应于机架X线输出稳定性、对应于机架电子线输出稳定性对应于机架离轴因子稳定性,准直器旋转等中心、机架旋转等中心、治疗床等中心、机架、准直器、治疗床旋转轴与等中心的重合性、放射线与机械等中心的重合性、治疗床顶板弯曲度、治疗床垂直行程运动(允许误差2mm)。

第6篇

[关键词]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肿瘤;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b)-01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in cancer radiotherapy by takeing CT-MRI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and January 2014 were included. They all underwent CT and MRI scanning. We compared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 in determining the target volume and radiation dose. Results The tumor volume was 72.45cm3 on the CT image and 51.12cm3 on the CT-MRI fusion image, and the area of target tumour cells determined by the CT-MRI fusion image was precise than that determined by CT imag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dose of radiation to the bladder and rectum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radiation dose and maximum radiation dose of the fusion image were bot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T ima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dical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Tumor; Radiotherapy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1]作为当代科技与医学影像相结合的计算机信息融合工程,为临床肿瘤诊断、治疗提供多模态图像,为医学诊断提供了更确切的医学信息。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通过各种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准确勾勒出肿瘤靶区轮廓,使肿瘤放射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2]。该文将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名前列腺癌症患者,应用CT―MRI融合技术确定前列腺癌强调放疗靶区,综合分析、探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症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病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5.32.2)岁。所有患者经医学图像及病理学检查符合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癌症病程情况为T2bT3a期21例,T3bT4期9例。

1.2 方法

1.2.1 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当天清晨保持空腹状态。医学图像扫描前1 h饮用1.5%泛影葡胺水(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3021004),扫面前15 min肌肉注射15 mg盐酸山莨菪(国药集团容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1023400)。由本科专业医师操作行CT扫描,扫描范围从第3腰椎至坐骨结节下缘约 5 cm。患者于第二天CT扫描时间短进行MRI扫描,扫描前1 h喝800 ml温开水,其他操作与CT扫描一致。

1.2.2 放疗靶区勾画 运用图像配准软件对CT扫描及MRI扫描图像进行配准,并将配准图片传入放疗计划系统,根据CT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患者前列腺、精囊的体积,并勾画出膀胱、直肠、股骨头周围的正常组织。对勾画的肿瘤体积进行化疗,化疗剂量根据照射体积计算。比较患者CT图像与融合图像放疗靶区体积大小,以及各部位的照射剂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肿瘤体积勾画体积比较

50例患者采用CT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72.45±2.35)mm3,采用CT-MRI融合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51.12±2.12)mm3,CT-MRI融合图像确定的肿瘤靶细胞范围更加精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4,P

2.2 放疗照射剂量比较

对膀胱、直肠等部位的照射剂量选择上,CT图像技术的放疗最小照射量为与最大照射量均大于CT-MRI融合图像的放疗照射剂量,(详见表1)。采用CT图像与CT-MR融合技术,两组数据比较: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6,P

3 讨论

3.1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讨论

3.1.1 几种主要的医学图像融合技术 目前临床成像设备主要有CT、MRI、SPECT、PET等[3],为临床提供多模态的医学图像。图像融合技术在放疗中的应用主要有:①CT与MRI融合。CT图像应用于肿瘤放疗中对高密度组织比较敏感,图形稳定不易发生变形的优点,但对软组织边界显示不清晰[4]。MRI图像则提供了较高的空间分辨度,对浸润性肿瘤软组织更加敏感,能清晰显示图像的边界。二者的融合对某些特殊部位,如脑部、前列腺要求精度更高的靶区位置时,图像融合就起到了互补作用,可以帮助医师确定肿瘤边界。②CT与MRSI融合[5]。在胶质瘤的放疗中,MRI图像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和复发控制效果不明显。MRSI技术相比于MRI技术能更加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及形状,还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水平的有关信息。CT与MRSI融合能提高部分肿瘤的控制效果。③ CT与PET融合[6]。肿瘤细胞具有增殖快、转移速度快的特点,PET可以根据失踪化合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对比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水平。PET显示的活性肿瘤区域图像与CT图像图像融合技术可提高图像对肿瘤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指导精确肿瘤化疗区域与化疗药物的剂量控制。

3.1.2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操作步骤 第一,预处理。医学图像预处理是对选定的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对比度、噪声去除、统一图像大小、格式、分辨率,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分割等各项处理[7]。

第二,图像配准。配准首先应选择适合的图像特征量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再根据图像的特征量确定几何变换,以相似性测度函数检验所选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通过改变参数使测度函数值达到最优,最后执行整体变换。

第三,创建融合图像。首先应进行图像数据的融合,以图像为基础的融合是通过各种图像预处理方法使图像最终呈现的效果达到最佳,以像素为基础的融合即尽量提高图像清晰度。完成图像数据融合后,最终通过伪彩色显示法、断层显示法和三维显示法等显示方法使临床医师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像进行疾病诊断。

3.2 该次研究结果讨论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使传统化疗计划的确定摆脱了单一模态数据指引,以不同图像技术的优点弥补不同技术存中在的不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可确定肿瘤分布位置,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与灵活性,对恶性肿瘤的控制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中采用CT-MRI融合图像确定前列腺癌强调放疗靶区的应用中,可以看到,CT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72.45±2.35)mm3,采用CT-MRI融合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51.12±2.12)mm3,CT-MRI融合图像确定的肿瘤靶细胞范围更加精准。另外,肿瘤靶细胞区域的体积大小与放疗照射剂量密切相关,放疗区域确定越大,使用的放疗剂量越多,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CT-MRI融合图像放疗剂量明显少于CT图像,化疗的毒副作用更少。该次研究与胡玉兰等[8]关于CT-MRI融合图像确定前列腺癌放疗靶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认为可以利用图形融合技术进行靶区勾勒,以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医学融合技术在肿瘤放疗中已有广泛应用,各种医学显像技术取长补短,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兴波,陈炀,叶岭,等.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105-106.

[2] 赵琦,钱永红,王琨,等.CT、MRI 图像融合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4(z2):163-164.

[3] 宋永浩,夏海波,周诚忠,等.CT/MRI图像融合在骨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和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3):412-144.

[4] 金烁.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放射治疗PET-CT系统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 李凯,苏中振,郑荣琴,等.三维超声-CT图像融合评价肝癌消融安全边界[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8):719-722.

[6] 吕宗烨.常规超声、CT检查及超声/CT融合成像对肾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21.

[7] 张德智,梁萍.肝脏超声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5):375-377.

第7篇

【关键词】 CT定位系统; 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58

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跟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治疗中三大主要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也进入了更崭新的时代,放射治疗要求越来越精确,靶区定位很关键,模拟机是定位的重要设备。放射治疗需要在精确的靶区和精确的剂量控制下实施,而治疗前的靶区确定就需要通过影像手段来实现,确定准确的靶区,并以二维或者三维的方式体现出来,那就需要通过模拟定位机获取,通常可用常规模拟机与CT模拟机,这两种定位方式各有不同的特点。

1 CT模拟定位系统

放射治疗用的CT与诊断CT不同,CT模拟定位系统成为立体定向放疗、适形放疗乃至调强放疗必不可少的设备。CT模拟定位系统是将CT扫描机、计算机化的模拟定位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进行网络连接,实现CT扫描、CT数据的获取、进行三维重建、靶区定位、虚拟模拟、治疗计划等过程。随着CT扫描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及虚拟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CT模拟定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CT模拟定位系统使放射治疗真正做到精确设计和准确定位,制定最佳的照射方案并加以实施,因而有可能使某些肿瘤的控制率得以提高。

CT模拟定位系统兼有常规X线模拟定位机和诊断CT双重功能的定位系统。其通过CT扫描获得患者的定位参数来模拟治疗的机器。CT模拟定位系统由一台CT扫描机、一套虚拟计划及剂量计算系统和一套激光射野模拟系统三部分组成,三大部分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在线连接。

CT模拟定位扫描机的基本硬件同于诊断用的CT,是采用X线球管和一个探测器一起旋转成像,CT模拟定位系统比诊断CT的扫描层数多,为得到准确的数据,一般选择层厚3 mm或5 mm,每个患者需要40~150层。CT快速扫描采集时间短,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尤其在受吞咽运动、呼吸运动及胃肠蠕动等因素影响大的部位如咽喉部、下肺部、肝部,如果不能连续快速扫描,使重建图像发生扭曲,会影响以后的计划计算及治疗[1]。

对于CT模拟定位系统,患者的特殊如乳腺癌患者同侧手臂上举90°弯曲,一般的CT孔径就难以扫描或不得不牺牲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性,这样需要大孔径CT,大孔径CT使其扫描视野从40 cm达到60 cm,可以扫描患者全部轮廓以及体外固定设备上的特殊定位标记。另外,CT模拟定位系统的床要求是平板的,与加速器的床要求一致,床具有精确的二维方向移动及旋转功能,CT模拟定位的图像质量直接关系到靶区及重要器官勾绘的准确性[2]。

CT定位系统配置有激光系统,因为CT图像只提供了空间结构关系,定位所需要的相对原点及坐标系则需要另外建立,临床在CT模拟大多采用常规射野激光定位灯,用以模拟机械等中心指示,用来标记、确定和验证射野等中心。激光系统有CT内置和外置两部分。内置激光在机架内,用于扫描位置的定位。外置激光有更高精确度的要求,垂直和水平激光固定安装在机架旁,冠状激光安装在天花板上,是可移动的。

CT模拟定位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1)CT扫描摆位。根据患者的情况及部位,借助辅助设备进行摆位、固定,获取患者的摆位标记。(2)设计照射野及剂量计算。医生及物理师根据肿瘤与周围重要器官的三维空间关系设计照射野。利用BEV显示窗口调整照射野,要充分利用各种显示虚拟模拟功能(DRR、DCR、APR)进行照射野调整,选择治疗参数,即机架、机头、床角、挡块及楔形板等。(3)融合功能:通过CT与MRI、PET、SPECT图像的融合功能,使医生掌握更多信息,在设计照射野时,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包括肿瘤区,更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及器官。(4)剂量计算功能:医生及物理师设计治疗方案后,CT模拟定位系统应具备快速剂量计算功能,提供剂量体积直方图以评价治疗方案,并在二维、三维和照射野DRR、DCR、MPR上显示剂量分布情况的显示。(5)进行射野验证:做CT模拟定位时洗出DRR、DCR片后,让患者到常规X线模拟机上,在同样的条件下照X线定位片,两者进行比较,直至认可后方可执行此方案。必要时,患者在加速器上照实际射野片与前两者比较、确认[3]。

CT模拟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广泛,通过CT重建的三维图像为基础,同样CT模拟定位系统也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基础。CT模拟定位系统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或与重要器官临近的肿瘤,需要多野照射或旋转照射剂量曲线复杂的肿瘤定位。如:脑胶质瘤、垂体瘤、脑干肿瘤、转移瘤、上颌窦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骨和软组织肿瘤等等。

模拟定位机是以X线机为基础,采用单床单管X线机作为基本构件,配合机械旋转来完成对治疗部位的精确定位,是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放射治疗计划的必需设备。

第8篇

[关键词]影像设备 改革目标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0-01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求。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为了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前提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需要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梯队合理、专业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要有优良的实验设施与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坚实的教学平台是学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目标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多源于自身的体验,那么在医学影像设备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构成。而且要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方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以及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等过去按照单一课程分支结构划分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方法多样化、高技术化、有时代特征的专题结构教学模式,每个专题的教学都要把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其分割成内容相对独立、互相联系的模块,从而形成内容统一、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结构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更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教学,使课程能够实现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做到出类拔萃的人。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二)引进高端设备,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学专业所具备的社会影响力,采取与相关企业合作以及学校的合作,如此可以为学校筹备资金和设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更多机遇。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无不融入于医学影像技术之中,仅仅依靠学校单方的投入很难满足实验室教学设备技术的更新要求。合作可以为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的引进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够充实影像技术教学的教学条件。在与企业合作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基础上,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

二、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措施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应该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还要以实现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从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大力推进教学与科研、医学工程和临床应用实践的密切结合,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全面强化教学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具体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一)构建“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构建具有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特色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能够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环境。构建课内外教学互动的“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材的质量是教材建设工作中的根本性任务,教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应该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根据优质教学的要求,重新设计并组织教学内容,及时做出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指运用电视、电脑和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优化。此外,学校的教学资源应该向学生全方位开放,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层次高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保生.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