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骨干教师申请

骨干教师申请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16 18:49: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骨干教师申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骨干教师申请

第1篇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蕴涵的世界是那样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的真情吟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他们或发思古之幽情,或感叹人生际遇,或触发宇宙情思,或彰显情志……因此,孔子首先提出“诗教”的主张,认为“温柔敦厚,《诗》教也”,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感情。而选入教材的古诗词大都文质兼美,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深邃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这些诗文佳作中的美,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的精神乐园。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掘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使他们在审美的愉悦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获得精神的升华。

一、从诵读中着力,启发学生发现美

(一)听范读,使学生移情入文

柏拉图说过:“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于心灵的习惯吗?”读是获得诗歌美感的主要途径,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它美的原因、美的表现。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地发现其中美的所在,教师可以让他们从诵读中得到启发。“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已主张这样。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因此,教师在教不同的诗文时,要采用先听录音或范读再朗读的处理方法,首先让学生感受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舒缓紧凑等不同的音调,化平静无声的字面语言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使其在耳听眼看口读中玩味其意,审视其美,享受其乐,感受和认识语言的美。

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在简介苏轼的生平后播放录音或范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朗读。这样铿锵有力、洒脱的语调必然会使学生情绪激动,使学生不单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在思想上也体味出诗人的人生抱负。

教师既是审美的组织者又是审美的参与者。教师的个人形象、肢体语言既有助于教学审美活动,又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二者相得益彰。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音调,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向学生传递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写诗人求仙的愿望,读得轻快些。第二段开头两句应轻读,唯“飞”字应稍重,表现诗人高蹈出世的气概,以下四句也应读得轻快。“送”要读得亲切,因为诗人一向爱月,视月如友。“栗深林兮惊层巅”以下,节奏变化极快。六字句写诗人惊定时所见,宜读得舒缓;四字句写诗人惊奇于自然界之神力,应加快读的速度;写仙境初开,读得声调开朗。结束段梦醒抒情,要读得顿挫、坚定有力。表情或惊或悲或喜,音调或急或缓皆因课文内容而定。教师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作者的情感进行交融,如此学生就会得到美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

(二)传授方法,使学生融情于读

要学生乐读,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极其重要。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情景美。在诵读、吟咏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必要的点拨,如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四言诗是两个节拍,二二式;五言诗词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式;七言诗一般也是三个节拍,二二三式。如《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平和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波动。如上文提到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因诗人的意绪和诗的内容发展变化,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诗句节奏的多变。

教师在教给学生诵读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读,读出感情,把自己融进诗词里面,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悲伤凄凄,时而欢快愉悦,时而激情澎湃……这样,学生自然会陶醉于诗词美的世界里,人格、气质也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从情境中着手,引导学生感受美

毕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与审美内容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教学内容,化景语为情语,使学生能直接对诗词中的美体味得更深远、更牢固。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怎样才能深入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呢?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带入诗歌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闻其声,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根据诗词的描绘,启迪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新的生命力,学生就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对一些诗中所描述的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来表演,这一点特别适合于叙事诗。如教学《孔雀东南飞》,在读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扮演其中的角色;《雨霖铃》开课前,可以先播放李叔同编作的歌曲《送别》,让学生产生置身此地的感受,有一个实在的情境帮助理解,发挥想象力,体会意境。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诗歌的情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来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慢慢得到情感的升华。

(二)挖掘意象,体会情景交融的诗歌美

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在文学作品里,对任何景物或事物的描写,都不可能不含人的情绪或意向。所以,王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教师要抓住诗词的意象,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神与物游”的美的境界。

如柳永的《雨霖铃》,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也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喝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这四个意象构成的画面,把我们带进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当然,古诗词中还有各种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美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如简洁的语言美,内容所体现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忧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忠心报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悲愤吟唱……所有这些千古传诵的佳句,要求学生搜集、背诵,这样可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人生价值的取向。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古诗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体验学习的内容,并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办校质量。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工作目标:

1、强化科研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育工作队伍。

今年县规划办将对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对广大教师进行通识性科研培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始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同时,也要做好校级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人人懂科研,人人能科研,科研有课题,科研见成效。

2、优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常规划、科学化、规范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促进各教研组工作日常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做到有记录,有记实,有过程性材料。

3、深化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加强课题实验课及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

对已经结题的研究成果和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交流推广应用,以学校工作博客和校本研修论坛为载体,拓宽交流渠道,提升推广层次,加大应用力度。

三、工作措施

1、教师业务学习每双周一次,具体时间、内容根据工作情况安排。

2、做好“十一五”第三期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推荐工作,做好到期科研骨干教师继任的组织协调工作。

3、积极准备,迎接规划办领导深入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通识性培训,做好时间,场地等具体安排工作。

4、积极组织教师研讨论证,争取立项一项市规划课题。

5、推广科研实验课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派出一名教师做课题实验课公开课。并在其中产生去县赛课选手,认真做好选课,备课,导课,上课的指导工作。

6、征集所有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实验反思。

7、加强国家、省、市、县科研成果的征集工作,并择优在学校校本研修论坛上发表。

8、组建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组,选拨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制定工作计划

3、配合规划办对“十一五”科研骨干的考核、认定

4、组织科研实验课初选,选定选手,准备实验课

四月份:

1、校内实验课赛课初选

2、征集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五月份:

1、参加全县实验课大赛

2、论文征集

3、“十一五”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培训筹备工作

4、成立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小组,选拔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六月份:

1、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教师培训

2、课题申请立项

七月份:

总结工作

九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配合规划办做好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认定,继任科研骨干教师认定

3、征集各级各类成果

4、征集教育科研反思

十月份:

1、准备参加科研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2、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十一月份:

1、校内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评选

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必须依托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依靠重点高校的优质师资才能实现,因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部组织实施了“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旨在为高校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武汉大学一直积极参与该项目,承担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任务,接受青年骨干教师人数一直位于全国重点高校的前三甲。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武汉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显示出勃勃生机。

一、接受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情况分析

(一)申请计划情况分析

武汉大学积极组织校内各单位申报接受访问学者计划,申请接受访学的学科专业数和导师数逐年增长,为全国访问学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以2013年接受青年骨干项目访问学者计划为例,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申报的学科专业总数达到115个,申报的导师人数达505人,达历年峰值。

(二)学员情况分析

1.接受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人数

2010年之前申请人数和报到率逐年提高;2011年后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全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数受到限制。

2.派出学校类别

武汉大学接受的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以地方高校为主,且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力军,符合国家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近年来,派出院校中职业技术学院的数量显示出逐年增多的趋势。2012年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员14人,占总数的32%。2013年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员18人,占总数的36%。

3.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职称情况

2012年接受的43名学员中副教授24人,占总数的56%;高资历讲师16人,占总数的37%;教授2人,占总数的7%。2013年接受的50名学员中副教授19人,占总数的38%;高资历讲师31人,占总数的62%。这个比例符合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的遴选标准,也体现了各高等院校人才梯队的建设情况。

4.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的最后学位情况

2012年接受的43名学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占总数的23%;具有硕士学位的32人,占总数的74%;学士学位1人,占总数的3%。2013年接受的50名学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占总数的18%;具有硕士学位的39人,占总数的78%;学士学位2人,占总数的4%。与往年相比,学士学位学员明显减少,表明各院校的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明显提高,提升科研能力的愿望更加迫切。

5.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年龄情况

2012年接受的43名学员中35岁及以下的18人,占总数的40%;36岁到40岁的17人,占总数的38%;41岁到45岁的8人,占总数的22%。2013年接受的50名学员中35岁及以下的29人,占总数的58%;36岁到40岁的16人,占总数的32%;41岁到45岁的5人,占总数的10%。访问学者年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6.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访学专业情况

2012年,理工医科类的13人,占总数的28%;文科类30人,占总数的72%。2013年理工医科的24人,占总数的48%;文科类26人,占总数的52%。文科类学员数超过理工医科类的学员,反映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巨大优势和对社会的持续吸引力,其中经管类、法学类及政教类的学科专业尤为突出。

二、积极探索,多方合作

(一)重组机构,整合资源,为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统筹好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师资培训中心的资源,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学校办学中的作用,2010年初,武汉大学决定将继续教育学院与师资培训中心合并,重组新的继续教育学院,优化了管理队伍结构,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及培训管理人员,同时注重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的搭配。依托新的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对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实现“1+1>2”的目标,要大力发展师资高端培训,办出“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继续教育,创造出武汉大学特有的品牌。

(二)多方重视,拓展思路,开创访学工作的新局面

每年召开由各院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或研究中心等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的接受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工作会议,分管师资培训工作的校领导亲临会议并做动员报告。各相关单位积极响应,传达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精神,号召符合接受条件的导师积极申报。一条龙的管理体系保障了访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参加该项目以来,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精心谋划,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访学管理措施和办法。建立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计划申报、录取注册、访学研修、考核评价等环节,不断提高访学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三)多途径广泛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和辐射面

利用网络宣传,积极推介该项目。将学校招生信息在教育部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网和中国高校教师网上进行和信息链接,吸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与该项目,来武汉大学进行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利用召开全国会议,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的机会宣传武汉大学接受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以及优势学科。除此之外,较高的培养质量、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成为武汉大学接受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的无形广告,访问学者回单位后主动推荐同事、同学和同行来武汉大学研修。

(四)建立健全制度,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与研究质量和水平,专门制定《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细则》、《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中期考核管理规定》、《武汉大学进修生须知》等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访学工作的具体细节,引导访问学者珍惜学习机会,参加各种讲座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构建访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对访问学者的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从收到访学申请开始,到访学任务结束,管理部门与接受单位及指导教师一直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走访、调研、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的方式,及时了解访问学者进校后的研修情况和学习动态,监控培养质量和培训效果。

三、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派出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据了解,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没有规划与制度保障。少数地方高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缺乏远见卓识,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形成制度,有的选拔标准过于苛刻,不支持教师参加访问学者项目。有的学校不提供经费支持,缺口的学费、往返路费、住宿费、生活费等都要访学教师个人全额负担,有的甚至停发参加此项目的教师工资。

部分院校教师编制紧张,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影响了访学质量。目前许多院校教学任务繁重,经常通知访学教师回原单位参加教学工作,使访学教师的访学时间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担心访学教师参加此项目后会考博深造,人才外流,因此在教师参加青年骨干访学项目上设置障碍,影响了教师的参与热情。

(二)访问学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极少数访问学者对访学工作认识不到位,纪律观念淡薄,经常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访学单位,导致访学学习受影响。有的只注重英语的学习,不注重参与科学研究,导致访学效果受影响。少数访问学者对访学进修缺乏周密的规划,学习和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有“等安排、靠组织、要待遇”的思想。

(三)访问学者在校期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访问学者没有按选派学校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上,而是做自己的私事,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在校内脱产学习,只是在开学期间和快结业阶段才回学校住宿,科研时间和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访学管理部门也缺乏对访学人员定期、及时地追踪,未能及时了解访学教师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致使访问学者置身于学校管理规定之外。

(四)访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目前对访学教师学习成果考查仅仅停留在一些表格的填写上,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的差异有效区分,并且对于访学的流程监控和最终成果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从而影响访学考核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考核标准过于简单,无法对访学教师形成学习压力,不能达到良好的访学效果。学校目前采用的培养模式是导师负责制,但是导师怎么样负责,负责到哪一步没有一个明确标准,每个导师认识理解不一样就会影响到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院系很少甚至没有参与访学者的日常管理,自然就无法对培训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多角度妥善处理合作关系

一是派出高校要加强对骨干教师访学期间的监管。建议派出高校对访问学者的访学日常学习和生活提出明确要求,标准既要定性又要定量,便于操作和考评;经常与接受高校管理部门、接受院系(所、室、中心)及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和沟通,了解选派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和考评,使访问学者感受到选派高校的关爱和期待,增强其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接受高校要加强访问学者的日常管理,师资培训管理部门要及时全面掌握访问学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对于访问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接受院系(所、室、中心)及指导教师要加强对访学人员科研方面的监督,使其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二)强化科学管理措施

一是明确将导师负责制纳入院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学术、研修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导师指导,但是在考核时可以仿照博士生培养模式与管理办法,要考虑院系的意见,引入院系监控机制是一个利于质量提高的可行方法。学校要重视调动院系、导师和后勤管理部门等的积极性,获得这些部门的支持,特别是院系作为管理和考核的实际操作主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把访学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位。

二是进一步完善访学工作跟踪管理机制,完善访学质量考核体系。从学员入校前就要和选派学校联系,联合制定培训方案;要把对学员的成绩考核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研修过程中来。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来制定考核形式,制订一个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

(三)积极争取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访学项目要真正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在相关政策上要给予支持,保证访学工作有序进行,选派学校对访学教师的经济利益就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只有充分保障和尊重选派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才能增加此项目的吸引力。为此,要充分依托教育部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的统领作用和项目管理组的协调能力,建议选派学校落实进修教师的待遇问题。同时,也要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反映骨干访问学者项目资助费用明显偏低的情况,建议参照国培计划标准,以保证访学项目更好地实施。

访问学者项目是国内重点高校为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武汉大学理所当然要把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它不仅是展示武汉大学优势学科的一个窗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项目武汉大学能为其他院校培养更多优秀师资和科研队伍,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也可直接支援选派高校的地方经济建设,这是一个双赢的战略。

参考文献

第4篇

***中学是建校五十余年的传统名校,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以德立校,立足发展,追求和谐,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依托“依法治校,文化引领,民主决策,寓教于乐”的办学策略,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加快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进程,并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团结、奉献、拼搏、创新的镇中精神,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中学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在四十多岁,但老师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仍然取得骄人战绩,中考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为了克服教师老龄化且伤病严重的问题,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我学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健全完善管理体制、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师表风范。

依托教研活动,优化教师整体素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 。

实施“青蓝工程”,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开展集体备课、教研,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推门课、说课大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强化对年青教师培养,也促进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

规范评价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

首先,我们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年级主任岗位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 其次,充分发扬学校民主。在工作中,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

努力方向 

1.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多方争取,申请吸纳青年教师。

2、组织开展更多有实效的、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发挥老教师的积极引领作用,促进本校年青教师队伍尽快成长。 

3、重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

第5篇

回访汇报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各位领导、专家:我校自去年十月中旬接受市级示范学校督导评估以来,针对“评估通报”中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形成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并报请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及镇政府,予以支持、督办、落实,文秘站网现将整改中采取的“四则运算”过程及效果汇报如下:

一、运用减法解决“班额偏大、高级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

针对班平69人的班额偏大实际问题,学校已于今天春采取了“确保片区内,控制片区外”的作法,将学生班额适当减少为66人,随着初中招生的高峰的下降,这种班额超员现象今年秋季就会进入正常状态。

针对中学高级教师比例低于6.5的情况,学校于去年底专门请示县教育局有关领导,争取了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中晋高的名额1个,使高级教师职称比例由4.5上升到5.5,与6.5的要求,仅仅相距一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底完全可以达标。

二、运用除法消除“债务与危房”问题。

对尚欠24万元的债务压力,已采取一分为三的办法妥善解决:向教育局争取项目资金3万元,向镇政府申请扶助资金1万元,学校压缩开支,已节约资金用于偿还债务8.5万元,剩下不足10万元,预计本学期可以彻底消除。

现有的两联砖木危房,虽尚未拆除,是因为已申请到教育局资金立项,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原有平房(含危房)全部拆除重建学生公寓,至于校园环境中的未封闭的问题,已与属地管理的农业局和长冲茶场进行多次协商,已达成“同意封闭,另辟道路”的意向,计划在学生公寓动工时同步实施。

三、运用加法采纳五条“建议”。

说是“建议”,其实是评估领导委婉、客气,实际也就是存在的问题。针对专家们提出的五条建议,我们已分步予以实施。

一是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正在造就一批“名师”。学校已于去年底在现已有四名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前提下,争取上报了二名省级骨干教师。最近又报批了18名市级骨干教师。此外,我们还将采取“岗位提升为主,求学提高为辅”的方式,大面积加快师资培训力度,今年开展了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周周有人主讲公开课或示范课,周周有人听课、看课、说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已多次专门请教研室领导来校听、看课、视导,还申请到全县的语文数学说课、物理多媒体录相选拨课在我校举行。多次外派教师赴黄梅、黄冈、蕲春等地参与全市教研活动,提升在岗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副校长王万利获全市数学说课一等奖,语文教师王富林、陈贵禄,数学教师沈立新均获说课一等奖。

二是加大了教研力度,已推出一批课题。为了切实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学校新成立了“教研处”专门机构,修订了“教学研究奖惩办法”,增设了教研论文、教案、说课、课件制作、学生竞赛辅导的奖励细则,增加了教研资料经费比例。其次,将双周学习的教研制度改为每周半天,将大科教研组分解为年级学科教研组。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课题经验,不仅于去年底在黄梅召开的全市教研课题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还在今年四月的全市创新教育巡廻视导检查中,获市教科院高度评价。

三是加大了资金投入,继续改善教育环境。今年春季以来,学校又投入数万元,增添绿化景点,开辟不锈钢宣传广告栏,增设不锈钢垃圾箱。

四是加快了校园实验装备建设,投入数万元,又购置三台电脑,安装办公系统,建立校园广播网。

五是加强了档案建设,充实了专、兼职人员。档案室已配备由教务员兼职的管理员,又增配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学校在档案和校园环境管理等方面,迎接过蕲春白河中学、张体学中学、罗田黄丝铺中学和本县红山、百丈河等学校的参观,获得了良好反响。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话题,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近些年来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队伍的结构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年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各学科教师数量失衡等。其次,高中教师队伍流动性大,队伍的整体稳定性有待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会经济环境的诱惑、教师待遇提升等方面的原因。再次,高中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不到位,不利于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水平。

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 不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学校可以按照一定的计划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德育文件精神,对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构建团队协作精神。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利用各类先进个人事迹激励教师。学校还应该制定各种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师德纳入到各种评优、职称评审当中去,提高教师对师德的重视程度。

2. 推进校本培训行动

高中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各种在岗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刻苦学习、努力研究专业知识的精神。学校要坚持共同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除了提供给教师必要的知识培训机会外,还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网络及教材知识材料,达到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及专业知识的提高和领先地位。对于一些青年教师而言,学校应该认真对其进行一些岗前岗后培训内容,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安排这些青年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和指导班主任等职务。学校要定期对其讲课、备课、笔记等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监督检查,从而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其快速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此外,学校对于那些热爱教师工作、发展潜力不错的教师,应该大力进行各种针对性的培养活动,组织这类教师进行各种学术交流、参观学习、研修培训等活动,特别是针对高中这一特殊时期,学校应该经常邀请一些知名教师来学校进行授课和经验交流,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使青年教师快速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能够起到相互交流、不断完善的作用。

3. 弘扬先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如组织“每周一星”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并由获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演讲,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其次,经常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活动,利用这些活动让骨干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交流带头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各学科的教师授课水平和教学经验。最后,教师各类奖项、优秀事迹的评选工作应该采取严格的荣誉申报制度,先由教师个人提出相关荣誉的申请,然后对教师取得的事迹和成绩进行公开的展示,并组织相关教师在全校大会中作有关地演讲,最后通过民主测评来确定各级各类先进个人。

4. 关心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一,学校的相关领导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并努力解决问题,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二,在生活中,学校领导更应该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关心照料,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第三,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学校应该加大奖励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的待遇,保证骨干教师的稳定性。这样能从一个侧面激励其他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形成一种争优比先的良好工作氛围;第四,学校注重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教师,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在政治上给关心、学习上给机会、工作上给平台。同时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真诚融洽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让优秀的教师引得进、留得住。

5. 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首先,对新教师和在岗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立培训目标,在明确培训目标的基础上设定高中的教师培训内容。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发挥校本师资培训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校际交流和个别化教学,将培训的主体化和个性化贯穿始终。同时,在高中教师管理过程中还应重视建设有利于教师培训制度实施的支持性环境,变管制为支持。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地开展师资培训。

总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建设一支专业知识过硬、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以及社会一直追寻的目标,希望以上建议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利红.一般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探究[J].湖北教育(时政 新闻),2007(10).

第7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实践活动平台;创新思维;学科竞赛

作者简介:吴霞(1964-),女,浙江杭州人,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资源下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c2010033)、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递阶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任务型网络教学模式实践(项目编号:2010YHE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97-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推进专业改革和建设,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学科知识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校着重转变单纯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观念,树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外科技创新观念。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纷纷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创新体系,调整创新教学计划比重,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各种学生研究项目计划和学科竞赛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设置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类、电类专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任何一个工业企业必须要有机电类专业的人才,在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中,非常需要有实践技能背景的机电类人才。因此近年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调整完善教学计划、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学术讲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计划、学科竞赛等渠道,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推进实验室开放力度,将实践类环节的教学计划渗透到“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机电类通用本科专业的教学等相关工作中。学院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特长的平台。根据大学本科教学的优势、特点和自身的基础与条件,学院确立了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创新教育质量观,建立了以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为主体的学生创新活动平台。在此平台中,学院通过校企模式合作办学,学院依托学校的各教学、科研资源,学生可以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申请专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其创新活动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来不断摸索实践,学院对本科教育积极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仅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储备创业技术

近年来,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学院通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吸引优秀人才,为这些优秀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了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并为后续入学新同学提供了榜样。

1.学院开设创新启发与专利申请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院在培养学生专利申请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特色。学院专门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和启迪学生,鼓励机电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校级选修课程。现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了“专利申请写作与法规”、“电子创新设计”等创新、创业课程。同时也举办了系列专利讲座。自2001年至今,我校学生已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400余项专利,这些授权的专利都是学生以独立发明人的身份获得的。学生专利申请及获准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院还专门组成指导教师团队,成立了学生专利协会,形成了以专利申请为抓手,全方位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载体。鼓励学生申请专利志不在获准专利,而是通过学生申请专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少学生尽管没有获得专利,但在申报专利或者在与专利创新相关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由于获得专利的学生思维敏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专利的毕业学生成了企业争抢的“紧俏人才”,大大增强了毕业就业的竞争力。有的学生还以专利成果开办了公司。

我院以学生为独立发明人或独立设计人的身份申请的三类国家专利在浙江省排名第一,在全国也数一数二。仅2011年累计授权国家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2.积极承办全国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08年、2009年机电学院作为承办方,积极承办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组织工作,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学院为备战赛事,配合学校在暑假举办航模集训班,并利用暑期集训学生。共有来自二级学院的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近百名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紧张的集训,学生参与度、受益面很广。最后我院教师指导的小组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

第8篇

【案例描述】

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条件,王莉老师巧妙地开发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写一份申请书,说出应具备哪些条件和素养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古希腊公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申请书的书写格式吗?

生:知道。

学生互相交流,积极准备,书写成文,选派代表上台发言。一位女生抢先上台,朗读了申请书。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她成为古希腊公民吗?

学生有的说同意,有的说不同意。

师:她的素养这么高,为什么不同意呢?

一位男生大声说道:因为她是女生,不符合条件。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那些说同意的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师:非常好,古希腊公民由本城邦成年男子组成,还有谁想要申请成为古希腊公民吗?

一位男生上台朗读了他的申请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古希腊公民非常重视参政素养的培养,珍视自由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那么,现在的你们要想成橐桓龊细竦南执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学生纷纷发言。

【案例评析】

这节课引起了我对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并借此思考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改进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学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展现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下面我就针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依据课标开发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进行提问,学生就会对课本知识学而不思。因此,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师依据课标开发教材,创设写申请书的问题情境,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且难度适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2.关注教学立意。

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立意,尤其是价值观立意。也就是说,使学生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启示才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能体现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立意要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把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

3.注重教学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结尾。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结尾,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求知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