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道路养护作业

道路养护作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0:49: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路养护作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道路养护作业

第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体会

机场高速公路是一条连接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部地区乃至粤北地区的主干道,不仅具有重要的交通意义,同时也是广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如图1)。

广州机场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内容包括KO+000~K50+460路段中分带、路侧、边坡等红线范围内的全部乔木、灌木、花草植被及喷淋系统等附属设施及日常时花种换,其中乔木49275株,灌木73671株,地被674880.7m2,时花单次种换面积5180m2,全年更换8次,共计41440m2。本人有幸负责该项目,并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工作经验。

1 项目难点分析

1.1 通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

由于广州机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来往车辆多,车速极快,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是本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1.2 如何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保证养护质量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项目绿化养护作业里程长达50.46km,养护期共3年(自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管养范围包括中分带、路侧、边坡等红线范围内的全部乔木、灌木、花草植被及喷淋系统等附属设施,养护质量需达到《广州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一级养护标准的要求。如何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保证养护质量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1.3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是项目的基本要求

由于广州机场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庞大,避免因绿化养护作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如何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项目的基本要求。

2 项目难点的解决措施

2.1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2.1.1交通安全作业组织。交通安全作业组织按作业规模、程度分为集中作业组织和分散作业组织。对于常规性的养护作业及作业条件较好的情况可采用分散组织,即每个作业小组各自在所承担作业区的附近设立临时作业标志、设施等,提醒车辆注意减速、避让。集中作业组织主要针对作业时间长、作业条件欠佳或者需要占道堆放材料等情况,实施时需要封闭作业区,设置标志、设施等提醒车辆绕道行走,必要还需要增派交通导行人员协助。此外,对作业人员及车辆还必须进行集中管理与调度。

2.1.2 交通安全作业管理措施。(1)流动作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在进行清理绿化垃圾、洒水等流动作业时,无法按作业区进行封闭,与通行的车辆发生冲突机会较多,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绿化专用车辆应在车尾明显处喷或挂移动作业标志,作业时还应按照作业的位置在车尾挂有相应的引导标志,流动作业的方向应保持与正常运行车流方向一致,避免出现逆行。清理绿化垃圾或洒水作业一般采取单独流动车辆作业方式,应选择能见度较好的天气条件作业。遇到恶劣天气或夜间突况需要抢险应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区域周边多设置警示标志、指示灯等设施,并保证作业区域及其周边的照明(如图2)。

养护作业常常伴有短时的停留,易给后方车辆造成错觉,从而判断失误引发事故。为保证流动作业的安全,作业车辆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作业标志,作业人员必须按规范要求佩戴反光衣及作业所需的劳保用品。

(2)单独流动作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单独流动作业管理措施,需挂有移动作业标志,配置作业标志灯(黄色闪光警灯)于车辆顶部或后方车辆明显可见处。作业时必须开启,作业车辆停放时,应限制在作业区内或经绿化方案明确有其它停放车辆的场所,并按规定设立临时停放标志。

(3)封闭作业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封闭车道作业管理时,结合作业实际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道路作业安全设施设置示图设置安全标志。在正常情况下,绿化作业区域来车方向前1km、500m、300m摆放前作业警示标志牌,提前150m摆放道路封闭标志牌,作业区域前设置50m的示警筒渐变区,作业现场警示标志完好。

当同一方向连续两封闭车道作业,2处封闭区域之间少于2km时,只封闭同一车道。若2处封闭区域之间相距少于500m时,连续封闭同一车道作业。

2.2 分组分段包干养护措施

针对作业里程长、范围广、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项目组织采取分组分段包干的养护措施,划定管养区域专人专责,保证人员、设备投入,最终实现项目绿化养护质量目标。

按照项目质量目标及日常服务需求情况,共设置3个日常养护作业组和2个巡查作业组。

(1)日常养护作业组:第1组――负责三元里至平沙站段的绿化养护。第2组――负责平沙站至东湖站段的绿化养护。第3组――负责东湖站到机场北站段的绿化养护。

(2)巡查作业组:第1组――负责机场南线即三元里至机场站段的绿化养护巡查。第2组――负责机场北线机场站至机场北站段的绿化养护巡查。

(3)人员、设备安排。日常养护作业组:人员安排包括组长1名、绿化员27名、绿化带保洁员2名、喷淋设备维护员2名、司机2名。设备安排:洒水车1辆、载货汽车1辆、剪草机10台、电动喷药机5台、柴油发电机组1台、园艺工具1批。

巡查作业组:人员安排:组长1名、绿化员3名。设备安排:巡检车1辆、园艺工具1批。

2.3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机场高速,交通繁忙,车流量庞大。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时间,避免因绿化车辆作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而加重繁忙时期车辆的堵塞。

洒水车、高空修剪车、载货汽车作业时间安排每天上午7:30前完成,下午安排在3:00~4:30时进行,避开车流高峰时段;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减少对周边道路及通行车辆的干扰,保持道路交通的畅通(如图3)。

3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常见问题浅析及建议

3.1 土壤的肥水供给困难

高速公路栽植土壤的肥水条件比一般城市园林绿地更差,主要是公路施工时留下的石灰、砾石、垃圾等杂质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大降低肥力;此外,由于公路里程长,栽植区域多为狭长绿地或边坡,喷灌设施布置困难或增大投资、管养压力,因此通常不布置。因此,为确保土壤肥水供给,必须加强植物的栽后养护管理、确保管养设施和人员投入,并科学合理地安排浇灌、施肥的时间提高管养效率。

3.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及时

高速公路绿化采用的植物品种通常较单一,病虫害发生时蔓延速度会更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大面积的植物受害甚至死亡。因此,在设计阶段可以多选用当地长势好、病害少的乡土树种,片区范围内减少使用易受同类病虫害影响的植物,注意品种搭配;栽植后加强植物病虫害的观察及预报,按照季节定期喷药预防,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专项治理(如图4)。

3.3 对植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整形修剪

树木整形修剪,不但可以美化树形,调节树势,还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体的抗性。此外,通过修剪还可以清除病虫害枝条及妨碍交通的枝条。

3.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和教育,提高沿线广大群众的绿化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因素。同时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管养队伍的管理技术水平,建立必要的引灌设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速公路绿化建设需要。

第2篇

第一,养护车的“多功能”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其功能必须“适用”和“够用”。不可否认,养护车具有综合多功能是必要的,这是基于道路病害修补作业的多工序而来,但“多”必须以“够”为原则。如有的养护车为了追求功能齐全,装设了路基养护设备,甚至加设护栏清洗、交通标志安装等作业设施,看起来功能多了,但这些装置并非路面养护范畴,作业质量和效率也难以与相应的专业设备比肩,但却使养护车整机布置囊肿,动力驱动和机械传动过于复杂,制作、采购和使用成本大大提高。

第二,所谓“技术含量”并非越高越好。沥青路面的养护,特别是道路病害的修补毕竟是一种较为粗放型的工程作业,在追求高技术含量和“技术适用”与“性能可靠”之间,笔者认为后者更值得推崇。如此理念并不代表对高技术的推弃,更不是将它们对立起来,而是必须找出高技术和适用可靠之间的平衡,即某些技术尚未完善时,其推广应用应慎重对待为好。最典型的例子亦数有关沥青路面加热技术,在其作业过程中材料老化和现场人工拌合均匀度等问题仍应继续探讨时,为了保证作业效果,在养护车上采用应持谨慎态度。

第三,目前,并非“价高”就一定与适用、好用和高效率成正比。如有些养护车配备了较大型的压路机,但沥青路面的病害绝大多数是较小的局部损坏,使用10~12kN的小型振动压路机完全能够达到压实度要求;采用镐挖路面和滚筒加热材料再生工艺的中小型养护车并不比采用路面加热、现场人工拌合摊铺工序的大型养护车作业效果差,但其设备制作和采购成本仅是后者的20%~30%。

第3篇

由于路面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在不完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在路面上从事调查、检测和维修工作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险。这种危险来原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并且对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和公路维修的作业人员两方面同时构成威胁。因此,有必要规范作业现场及车辆通行。在以往公路或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中,因道路维修作业原因导致交通事故,致使作业人员或过往车辆受到伤害的现象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一、公路安全作业的组织与管理

1.建立养护安全、作业责任制。首先公路管理部门对养护安全作业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主管养护的各级领导,负有各个级别的领导责任。应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公路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有责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作业的方针、政策,制定办法和制度,指导、检查、安全作业的工作,依法纠正、处罚违规行为,改进安全作业的工作。

2.直接从事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人员,有责任开展安全作业的自检工作,消除隐患,有义务接受安全教育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3.在作业现场或附近发生意外,出现与维护有关或无关的作业事故或交通事故,现场作业人员有责任抢救伤员,保护现场,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避免新的事故发生。

二、公路安全作业的标志与设施

1.临时固定安全标志。作业区的标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预告、提示和指示标志。分为:(1)前方施工标志,分别放置在作业封闭区前方1000米处和300米处的路肩上。(2)车辆慢行或缓行标志,它的作用不是预告,而是直接提出慢行或缓行的要求。(3)局部封闭标志,是作业区重要标志之一,主要作用是提示车辆左或右侧道路已封闭,应沿左或右侧通行。(4)引导标志是配合局部封闭标志的一种导向标志,版面上没有文字,是通过箭头的方式导向的。(5)道路施工标志是配合路栏使用的作业区标志。

2.移动性安全标志。在进行机械清扫、绿化浇水、机械除雪等作业时,为保证作业车辆和行驶车辆的安全,通常采用移动性安全标志。常见的有:(1)车牌式警示标志。挂在作业车的尾部明显可见处。它的作用是警告行驶车辆的驾驶人员,前方道路作业应减速慢行,主动避让。(2)作业警示灯具。这种车载式黄色闪光灯具一般安装在作业车的顶部,作业时必须开启以对通行车辆起到警示作用。(3)警示车辆。当养护施工需使用大型设备或机械编队除雪作业时,应考虑配置警示车辆跟随作业车后,保持一定距离,并使用警示灯或话筒提醒过往车辆适当避让,注意安全。(4)作业标志服。养护人员在路面作业时,必须穿着作业标志服,必要时配戴安全帽。

三、道路安全紧急情况的自治

发生意外施工安全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1)抢救伤员;(2)保护现场并控制现场势态,防止事故扩大;(3)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包括当地交警、急救120等);(4)如果参加了保险,也要通知保险公司。

第4篇

关键词:道路养护 路政巡查 移动GIS SOA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005-03

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准确、快速定位现场路况,并实时获取相关道路信息,是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2]。但长期来,我国道路养护巡查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养护巡查模式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巡查养护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对路政信息实时处理及管理;养护巡查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养护,整日忙于应对现有道路桥涵的各种病害,缺乏运营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考核缺乏量化指标,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等问题[1,3,4]。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管理手段变革和创新的要求日渐紧迫,社会对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现代化的管理在公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构筑现代交通需要的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网格化管理思想,为我国道路养护巡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智能的信息化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实时掌控全局路况信息,实现案件快速上报、快速派发和快速解决,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巡查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为道路管理、养护、规划提供直观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道路稽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1 平台总体架构

当前我国多数省(市)已建立了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全国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建立了路段监控中心,负责道路运行管理工作。各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主要由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路段基层监控单元三层结构组成,实时监管并掌握路网规划、建设、发展、运营、管理等数据。公路路政管理的地域性和业务的多样性、分布性决定了道路养护巡查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开放式、业务敏捷的应用系统。从技术角度看,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有CORBA、DCOM/COM+、JavaRMI和EJB等组件模型,但这些组件技术存在一些缺点,它们要求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有明确的同类型、同构架的对等协议,虽然Java应用程序可以使用RMI与CORBA连接,但与DCOM却无法通信,从而制约了信息系统的集成。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指为了解决在分布式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SOA为分布式、多平台的道路养护巡查业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根据我国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共性业务需求,以GIS技术为支撑,提出“云+端”的道路养护巡查模式,采用面向服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集道路养护数据采集、传输、存储、、集成、统计分析、应急管理为一体的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信息系统,系统由应用层、服务层、支撑层、平台层组成,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移动GIS硬件设备采用中海达Q系列高精度手持GIS采集器(Q-Star、Q-PAD),GIS软件基于中海达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该平台具有跨平台、高性能、可配置、易扩展、支持多语言二次开发等特点,其SDK包括HiMap(移动端)、HiWebGIS(Web端)。支撑层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单元,由数据管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服务管理系统及运行维护系统组成。服务层由一系列遵循一定规范的应用接口组成,是暴露给应用层进行集成、扩展的应用程序接口。应用层是以移动GIS为工具的数据采集、养护巡查系统、WebGIS监控、展示等系统构成,实现移动作业、采集上报、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路况监控(交通量、平均车速、车流密度、能见度、气象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根据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分析和综合判断,可为管理人员提供预警、评估、方案模拟、指挥调度、资源调配、应急指令下达和事后处置等提供决策辅助。

2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2.1 数据整理接入

基础地图数据、道路业务数据的预处理是本系统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这些数据通常是多源异构的,在存储方式、数据格式、空间参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提供通用性强的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整理和接入。数据预处理工作主要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主要包括与养护管理相关的业务数据(道路设计、施工、验收、维护)、视频数据、路况数据、气象数据、救援资源等数据。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格式转换、坐标变换、拓扑检查、符号设置、缓存制作、压缩转存等。在数据处理中,应综合考虑桌面系统和嵌入式应用系统在数据精度、显示分辨率、寻址计算、I/O速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全局的优化设计,如:缓存制作和压缩转存是为适应移动端软硬件环境,对空间数据(底图、业务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模块,在地图缓存制作过程中,同时输出多种dpi地图瓦片数据,以适应各种显示终端设备,并提供松散、紧凑两种存储格式,确保数据能在桌面端、Web端和移动端均能逼真、流畅地展示。

2.2 服务配置管理

服务配置管理为应用层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撑,包括GIS功能数据配置、GIS数据服务配置、空间分析服务(SA服务)配置和权限服务配置四大部分。一些重要的数据存储在服务端,通过服务的形式参与业务应用,既有效地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也减轻了移动端存储空间和计算压力等问题。

GIS功能数据配置是对GIS数据的组织、显示、查询、事件、字段等信息的设置,通过GIS服务契约为各类服务消费者(包括各类嵌入式GIS、WebGIS)提供统一的服务,主要解决系统快速开发、IT资产积累等问题。数据服务配置是对外提供服务的空间数据、业务数据的范围、展现样式、元数据说明等信息的配置;SA服务包括叠加分析、动态分段、路网分析、地址匹配等服务。权限配置采用RABC模型,即通过用户、角色、权限三者之间建立的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来实现权限控制,包括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配置。其中对数据访问权限的配置实现了字段级、记录级的精细化配置,权限配置信息在用户登录时将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访问受控数据时数据库操作层根据内存中的权限信息进行拦截和过滤,从而有效地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和工作量。

2.3 养护巡查管理

道路养护巡查模块主要由巡查排班、巡查任务执行、巡查监督管理、信息填报、现场指挥调度等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巡查排班采用网格化管理思想,对辖区进行片区划分并责任到人。系统根据巡查排班计划,实现巡查任务包的自动生成,巡查任务包由一系列子任务构成,每一项子任务关联着一个对象或设备(图4)。

不同类型对象或设备,其子任务须填写的内容项通常是不同的,可通过中海达手持GIS采集器内置软件Hi-Q进行动态配置。

巡查人员外出作业时,在手持GIS采集器客户端中登录系统,并获取其巡查任务,客户端根据巡查人员当前位置,自动计算最优巡查线路及巡查次序,并以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展示给用户。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手持GIS采集器将实时位置、当前状态等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并接收来自监控中心的指挥调度指令(图5)。

巡查任务完成后,采用中海达通信传输服务软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服务器,为节省流量用户可选中将数据保存在手持端,在内业整理资料时通过互联网上传。监控中心WebGIS综合监控模块基于HiWebGIS引擎开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将路况的交通量、平均车速、车流密度、气象等路况信息和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视频监控进行集成展示,实现路况全方位综合监控,及时发现路网运行异常情况。信息审核模块主要是对现场采集信息的核查、分析与处理,包括巡查信息审核、巡查信息统计、巡查违规立案、病害信息等部分。

3 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的共性业务需求,以GIS技术为支撑,利用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以面向服务(SOA)思想设计并实现了集道路养护数据采集、传输、存储、、集成、统计分析、应急管理为一体的道路养护和路政巡查信息系统,开创了“云+端”的新型、高效、安全的道路养护巡查现代化作业模式。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跨平台、一体化的GIS SDK,以及丰富的配套软件产品,使得软、硬件兼容性、稳定性和性能都达到最佳,强固手持终端和稳健的通信传输为恶劣环境下户外日常作业和应急抢险提供了坚强保障。

(2)服务式GIS能有效集成各种空间、非空间数据,通过运行时聚合各种独立的、具有语义的元服务,能满足需求的无限扩展性,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服务配置,可有效提高开发效率;“云+端”的路政巡查模式能有效解决移动作业和大数据分析两种现实的业务需求问题。将业务有关的海量数据以云存储的形式存储,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实现“按需检索”,既解决了某些业务数据安全性问题,又较好地解决了移动端设备存储、计算能力有限的瓶颈问题。

(3)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分析和管理大量复杂的道路路政管理数据变成现实。网格化管理使巡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地毯式巡查使隐患得以快速、及时反馈,实现道路养护的安全预警,从而延缓大修周期,降低道路管理养护成本,提高了路政巡检工作效率。移动GIS内置的高精度定位模块实现了对执法人员作业路线的监控,通过设置电子栅栏实现对巡查线路的约束,一旦超出设定路线或者越出设定区域,系统将会自动报警,从而提高了作业地点的精准率。

(4)统一的标准化巡查流程和监控机制,最大程度上统一了各机构办事流程和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道路问题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维裕.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系统(FMMS)的建设与应用[J].交通时间, 2010,9.

[2] 赵仲华.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

第5篇

【关键词】油田;道路;管理;研究;分析

1、道路养护对油田的意义

不断满足油田生产生活对道路的要求,是油田公路的一项重要使命。在现有的条件下,就要对建设初期技术标准过低的道路和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改善,不断提高道路状况和使用标准,由于油田道路的条件受环境影响较大,不但要反复承受荷载,还要受到气候、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道路养护工作相对于一线生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对较差。同时,道路设施的维修又是复杂辛苦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现被忽视的情况。但随着油田的发展,道路的延伸、维护、拓展所需要的保障能力和要求不断上升,这成为油田道路维护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为了使道路保持良好状态及进行经济的运营,就要求油田上下,对道路加强日常养护维修,避免道路因为破损影响生产和生活。

2、当前油田道路存在的问题

随着油田近40年的发展建设,油区道路的不断拓展,养护的任务进一步扩大。显然,根据我单位现状来看,目前的养护水平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生产发展需要。同时,由于道路养护的特点,又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量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油田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路面损坏问题,对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道路养护普遍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方式进行施工,养护施工期间同样会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油田道路养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在道路养护实际作业中,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养护现状,及时转变传统养护观念,不断完善现有养护制度,积极创新养护技术,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

3、需采取的措施以及合理化建议

3.1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要改变过去重建轻养的传统观念,要保障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对油田公路养护资金尽量做到予以保障,

3.2要完善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在加大油田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步伐的同时,积极做好与地方政府、当地农村、农民集体等的协调与沟通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完备的组织协调工作,争取使油田道路养护工作发挥出最佳的效能。

3.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油田公路养护职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不断提高公路管理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养护职工的业务素质;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养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学习。

4、油田道路养护管理的思考

4.1转变传统观念,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从根本上减少路面损坏等问题的出现。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则能从根本减少路面损坏等问题的出现,因为道路建设工作是阶段性的,而道路养护工作是长期性的,同时能有效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和降低养护成本。目前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油田上下都要充分认识推行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实现油田道路养护成本的最小化,以保证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道路的使用功能。

4.1.1首先,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油田道路的路况记录信息平台,要求全面加强油田道路的路况检测评定等基础性工作,定期开展路面技术状况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

4.1.2科学分析道路技术状况的衰减规律,按路面状况“轻缓重急”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就要求道路养管部门应根据路况检测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

4.1.3建立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就必须加大预防性养护的资金投入,建立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则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

4.2合理分配资源,促进道路管理模式的升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养护状况,不断完善养护制度,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实现道路养护从突击管理向常态长效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4.2.1明确责任。明确的责任是确保道路养护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坚决避免道路养护工作成为“应急养护”的现象,变“临时措施”为“长效措施”。针对这一情况,油田各级部门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养护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明确科室责任,明确个人责任,以实现道路养护工作由突击管理向常态长效管理的转变。

4.2.2加强资源、人力的保障。目前,油田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处于生产保障的范畴,在各二级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不均衡,从事道路养护专业管理的人员相对偏少,这样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信息的掌握,同时,由于人员少,造成管理养护组织上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养护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养护管理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的管理弱项。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加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实现道路养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从重实到重实的转变。

4.2.3加强道路巡查力度,要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注重日常养护、阶段性养护、预防性养护的同时,还应注重道路全面巡查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开展道路巡查,同时明确油田公路相关人员的巡查责任,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道路养护从应急维修向主动维修转变。

4.3创新技术,确保油田道路安全畅通。不断创新道路养护技术,积极应对道路应急抢修,同时注重养护时效性,确保油田道路的安全畅通。

4.3.1引进新设备、创新新技术。积极引进和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是实现道路养护现代化、实现道路养护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养护作业效率,提高养护质量,缩短养护施工时间,从而有效减少道路养护对生产生活赞成的不利影响。

4.3.2有效积极应对应急情况,确保畅通。油田道路在其使用过程中,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也会发生一些突发性问题,比如连续雨天后产生的道路损毁等突出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为减少或杜绝因以上问题引起恶性事故的发生,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积极应对道路应急抢修,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消除路面损坏,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

第6篇

关键词: 城市道路;道路养护;养护工作

Abstract: city road is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public production, lif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erformance of City Road, good to extend its service life, must do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easures. A clean, tidy, spacious, smooth road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ty. Good transport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for a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have been numerous facts have proved.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y road maintenance in this paper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solutions road repair and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city roa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City Road; road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是特指城市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城市道路养护作业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市政设施数量剧增,路面的养护、维修工作量也愈来愈大。城市道路养护是指为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使城市道路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并把良好的服务提供给城市道路使用者所进行的作业。人民群众对城市道路的需求和服务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城市道路的养护,保证道路设施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城市道路养护分为定期养护、日常养护、改善工程和特别养护四类。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并充分实现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

1 提高养护理念是城市道路养护的前提

1.1 提高预防性养护理念。道路还没有坏就要修,需要得到行业主管、财政部门以及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各级部门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城市道路的建设在设计和施工时就应该充分考虑未来如何养护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未来的养护问题列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考虑,他们不仅重视道路施工建设,抓工程质量,而且重视养护,抓养护质量。有些地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邀请养护维修单位提前介入,从设施管养方面提出一些道路设施设计的建议;有些在施工阶段,就对在道路设施投入使用中易出现病害的情况,提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而不是等病害出来后将来通过养护来解决,这些都是人们从根本上对城市道路养护理念的转变。而另一些地方片面的追求工期,赶节日交工,施工单位应付一时的表面文章,只会加大后期的养护投入,造成竣工后道路使用寿命远远达不到设计年限。

1.2 研究证明,养护工作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同时对路面进行有计划的养护,其费用可以大大低于修补性养护的费用。与其他工程设施不同,道路设施一般在开放交通不久,就会出现程度和范围不等的损坏,如果这些轻微的损坏在初始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养护,那么损坏的扩展趋势和速度就会受到控制,路面的结构和服务性能就可以得到提高;相反,初始的损坏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就可能加剧水、温度、紫外线等自然因素和行车反复冲击对路面的不利影响,极大地缩短路面的服务寿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对处理城市路面的初始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道路养护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延续,它对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良好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对我国城市道路进行养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2.1.1 无数事实已充分证明: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交通条件, 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2.1.2 对现有破损道路进行养护工作,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同时也是改善城市面貌的需要。

2.1.3 结合城市道路养护周期,适时进行养护作业,彻底改变养护工作的被动局面。多数道路实际养护周期经常高于正常使用寿命, 主要是由于多数道路不能及时大中修, 致使养护费用与改扩建不相上下,维修成本越来越大,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整体路况却越来越差。

2.1.4 城市道路本身破损状况亟待改善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地区道路建设较早,使用期间很少进行较规范、较系统的维修养护,因此表面平整度和破损严重超标,破损率已远超过规范指标,整体强度不足及结构性破坏都很严重。许多路段行车条件很差,若不进行及时抢修,道路就有报废的可能。

2.2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网的日趋形成,城市道路养护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作用将会日渐重要。总结近几年我国实际经验,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养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城市道路养护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 养护人员素质偏低, 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快捷、 安全、 经济、舒适等性能,它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事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

2.2.2 养护队伍和设备的更新发展滞后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如维护设备不先进, 道路监测不系统,决策依据不充分等。可见我国目前对技术进步还不够重视,应该尽早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2.3 养护科技含量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对国外已有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 虽然一些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从国外被引进,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使用频率低,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2.2.4 缺少相应的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截至目前,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城市道路养护的指标,不能满足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针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的技术规范较少;

2.2.5 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拨款方式仍是道路养护经费最主要的来源,不它能适应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仍是目前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经常采用的形式,它不能反映城市道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机制的创新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3 我国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研究

预防性养护是一个新兴的养护理念,养护时机的选择是这项技术的关键。及时地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以延长路面的服务寿命,缩短交通延误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并节约了资金。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一定要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最新的定义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对现有道路系统采取有计划的养护策略。预防性养护能够减少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内部,保护路面减缓路面的破坏速率,纠正路面诸如非荷载性破坏和平整度,这些措施对路面结构基本没有改进作用。预防性养护在没有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情况下,延迟路面的损坏,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的通车条件,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预防性养护用于制止微小损坏,减少纠正性养护。

因此,不进行预防性养护的路面性能将较快地下降到差的水平,而采取预防性养护可以较长时间地使路面性能处于较好的状态。据统计,大修和重建的费用约是预防性养护的 13 倍。国外运用预防性养护的实践证明,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能使路面寿命增加约 6 年。可见,预防性养护不仅仅能维持好的路况,最终还会带来好的效益。

4 我国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

随着预防性养护工作在公路领域的普遍使用,道路养护对于市政道路路面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路养护可以使道路不被病害侵蚀,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保护良好的路面结构及道路质量、保持城市道路平整。城市道路行业也慢慢接受了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微表处在国内外的应用比较多,施工工艺较为成熟。下面介绍一下他的特点:

4.1.1 可以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微表处可以明显地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路面裂缝的状况;微表处厚度在0.5cm~1cm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形成一个新的抗滑表层。微表处要求集料坚硬、耐磨,以保证寿命期内始终可以提供一个粗糙的抗滑表层,延长路面的寿命;

4.1.2 微表处适合于重载交通的路面。由于采用质量较高的骨料和粘结力较大的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比普通稀浆封层有着更强的粘合力。并且可以填充轻微车辙。微表处厚度可以达到1cm,可以进行不同截面厚度施工,可以填充路面的轻微车辙;因此其比较适合重载交通的路面上,更适合于交通繁忙的公路;

4.1.3 形成密水层。微表处措施与其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是有本质差别的,它可以在常温条件下施工,甚至可以在夜间工作或在不妨碍交通的情况下施工;微表处措施的封水效果是通过自身的致密性、不透水性来体现的;

4.1.4 可以美化路面。微表处可以做成很薄的层面,所以可以在桥面上或市政的道路上使用,而不会过多地增加重量和厚度。所以它不但修复和矫正了原路面的一些轻微功能性病害,而且覆盖了整个原路面,使得原路面看起来焕然一新。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养护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延续,市政养护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道路的养护,它对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良好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网的日趋形成,城市道路养护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作用将会日渐重要。目前对城市道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已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 养护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85-01

引言:在“十二五”政策导向下,我国公路养护必将朝着“以构建养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和“资源节约、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将采取详实全面的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智能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模式;以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经过十余年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及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前景已经日益明朗。由于公路养护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区域性、前置性、应急性等不同于公路建设的特性,无法采用常规的统一模式、统一步调推进市场化进程,使得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1.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养护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机械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之国外先进的公路养护经验的引进,更加丰富了公路管理方式和手段。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已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但由于公路养护行业受传统性、地域性等因素制约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养护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模式,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养护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一些地区进行了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但仅是简单的物理分割,将原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分割为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专业的养护公司,管理与养护之间仍然带有明显的上下级色彩。在高等级公路养护领域,大中修及重点结构物的专项养护工程大多采取了市场化模式。但日常养护、小修保养类工程,则直接委派给原管理单位分割出来的养护公司。

这些问题的存在,易导致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机械设备失修甚至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水平难以提高、质量难以保证。

1.2 养护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养护体系不健全

多数管理机构往往是在公路出现严重病害或某些使用功能不足时才考虑制定养护维修计划。当前在公路养护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较为常见。对公路养护质量的计量、检测没有严格的考核计量标准,养护管理与日常养护质量考核评定随意性较大。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依然贯穿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路养护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护工作偏离主旨,造成了养护资源的浪费,只有变被动养护为主动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

1.3 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的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尤其是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道路,养护机械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快速养护作业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机械类型不配套、设备规划落后,管理方式落后、协调调度不力甚至出现设备闲置现象,操作手素质偏低、机械效率不高等。

2.开展公路养护工作的措施分析

2.1 加强养护管理,落实养护制度。

一是实行路况管理制度。建立乡安全隐患整改与监控台帐,将公路养护隐患路段、地点登记造册,记录隐患基本情况,提出整改措施,设定完成整改时间,明确整改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建立健全三级养护机制。公路的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更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共同责任。为此,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发挥其在公路养护上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以群众监督的形式凝聚养护力量,形成专人养护、集中养护、共同养护工作的三级养护机制。

三是成体系分解职责,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制定公路养护人员工作职责,将公路养护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地方政府与各地区养护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由乡综治办牵头进行专项督察,协调矛盾,推进规范管理。同时,每年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养护检查,每年组织两次考核,将考核结果严格与工作人员报酬挂钩。

2.2 在资金方面保障公路养护工作落实处

目前,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着“重建轻养”的局面,在整体养护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资金大量用在国家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中。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属于自筹自支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处于散养、无专门管护人员编制、无专门经费来源或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的状态,导致农村公路路况较差,达不到预期设计使用年限而过早损毁。因此,需要彻底改变“重建轻养”及“条块分割”的现状,把养护管理工作放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需的资金、人员编制等事项纳入地方和国家的公共财政预算中,依法依规按时足额拨付,形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2.3 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地方道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地方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21世纪的地方道路养护管理,必须打造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道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道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道路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务院明确了“建设重要、养护更加重要”的共识,对公路养护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急需制定更为适合我国目前需要的公路养护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向国际化养护作业标准的转变,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盛霖.在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公路.2006(06).

第8篇

对于建成区公路的管理,由于公路部门与城建部门存在职权交叉的问题,市政府一般主要采取会议纪要或者备忘录的形式解决,但对各部门的管辖范围仅做一个大致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明确的管辖权划分,因此,当事人需要在建成区公路上挖掘路面、埋设管线、增设平交道口等事项时,一是不知道应当去哪个部门办审批手续,二是在一个部门办理了审批手续,却在实施时被另一个执法部门查处的情况。比如:根据《公路法》、《公路安保条例》规定,增设公路平面交叉道口事宜应当由公路部门进行审批,而在南徐大道路段,由于公路人行道归市政、城管部门管理,因此关于此路段的平交道口,城管部门也会一并审批;再如南徐大道绿化是由市园林管理部门主管,如果园林部门同意移除该路段的绿化,则会在相应的地点形成一个自然道口,也不会经过公路部门审批。这样就形成了执法交叉、重复执法的局面。

2建成区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比较分析

(1)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对比分析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养护依据、养护内容、养护标准和经费标准对比分析如表1。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执法依据、执法范围、管理内容和执法处罚标准对比分析如表2。

(2)提出发展策略方案方案一: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联合养护管理建成区公路保留建成区公路,明确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各自管理和养护范围。市交通部门在满足公路养护管理要求情况下,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对快车道及其他公路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充分利用上级公路管理部门拨付的建设补助资金和养护资金,快车道路面养护差额费用部分纳入市财政补助。城建部门负责慢车道、绿化以及城市附属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经费由市财政部门承担。方案二:建成区普通国省道公路全幅由交通部门养护管理保留建成区普通国省道公路,除路灯、雨水、污水等市政设施外,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的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中分带、侧分带和所有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其中参照城市道路养护标准,路政执法参照公路相关法规。交通部门负责按规定使用省交通运输厅资金,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承担。方案三:建成区公路移交城建部门养护管理建成区范围内的普通国省道公路及农村公路全部变为城市道路,由城建部门按照城市道路维护标准对建成区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由于公路转变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3)发展策略方案评价分析从提高服务水平、管养资金压力、人员安置、管养执行效率、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等多因素角度对3种发展策略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结果如表3。

3推荐方案及政策建议

统筹考虑养护资金、人员安置、服务水平、管理效率等各种因素,从可行性角度出发,近期建成区公路推荐方案一:交通部门和城建部门联合养护管理建成区公路。随着绕城公路(即城市建成区边界稳定下来)逐步建成完善后,环城公路范围内建成区公路逐步置换或移交给城管部门,推荐方案三:建成区公路移交城管部门养护管理。针对近期方案一提出以下发展政策和建议。

(1)关于建成区公路的管理,对各部门的管理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在划分权限范围时,不以公路的快、慢车道进行划分,而是列出各部门的具体的执法、审批事项清单,让各执法部门对于自己的职权范围有明确认识,避免权责交叉,也利于社会群众、企业能够明确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审批流程。

(2)公路与市政部门建立联合查处、联合审查机制在公路建成区路段管理中,应当着实建立联合查处、联合审查的机制。公路、市政、城管、国土、规划等执法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公路沿线的违法行为进行通报,讨论处置方法,统一执法管理标准。对于涉及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区域违法行为,建立违法信息共享、处理结果通报机制,探索部分事项相互委托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率。

(3)加快公路养护专业化、作业机械化进程按照建成区公路交通服务要求和城市道路养护标准,引导企业加大养护机械装备的投入,提高养护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公路养护交通组织管理,提升养护作业效率,降低和消除养护作业生产安全隐患,减少养护作业占用时间。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的同时,地方给予必要补助由公路部门积极争取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养护、安保工程等道路维护资金。同时,根据道路情况,市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