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0:50: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变电运检一体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检管一体化;变电;检查;维修;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 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含义
实现检管一体化的变电运行和维护模式,主要是指相关的运行人员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对站内的一些设备基本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以及一些紧急的缺陷处理工作。还有在比较繁忙的检修工期内,例如春秋安全检查以及一些大的检修工作开展的时候,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
2 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指导思想
在进行监管一体化的工作时,基本的原则是保证设备人员的安全,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不能舍本逐末,安全生产是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底线。在进行检管一体化时,要注意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对相关的维护检修工作的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在开展变电设备进行维护的工作之前,还要完成对运行人员的专业检修技能的培训,要做好相关的检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即将面临的新技术新知识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检管一体化的既定目标
3 推进检管一体化实施进程
3.1 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在进行检管一体化工作之前,相关的生产和检修人员要做好思想的准备。对个人的思想进行统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还要定期组织举行专题会议,实现全员对检管一体化的工作情况和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和运行切实可行的的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
3.2 建立监管一体化的组织机构
检管一体化的运行时间还不长,在运行中,欠缺必要部门的牵头和组织。检管一体化在不断的实践和运行中,必须有对检修和运行都有了解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势在必行。在近几年中,还需要加入对检修和保护等都能够进行专业的技能鉴定证书和运行的人员,以在技术上对其他员工进行指导。
3.3 加强提高检管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在不能大幅度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势在必行。各个单位的培训中心需要对检管一体化的培训工作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制定,采取系统和综合性、操作性很强的培训计划。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对下班休息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还举办各种技术性的专业讲座,邀请相关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检管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解疑答惑。还要派站内的技术尖子人才和检修人员一起在各种专业的培训班中去学习。还可以利用设备停电,或者是春秋大小查建设和一些基础扩建的机会,到现场进行实地的培训和操作观察。运用各种资源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打破专业的界限,对检管人员进行及时和充分的培训,实现他们业务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出现一些设备的缺陷时,及时的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让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 怎样实行检管一体化
4.1 在关键点上下功夫
实现检管一体化管理模式,要在两个关键点上下功夫。首先需要做好对安全原则的把关。遵循“生命第一,安全第一”,这样即便出现任何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要做到对安全的关注,实现对安全的有效贯彻,做到意识的不断增强。要重视对安全理念的贯彻,围绕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的目标,做好对安全的风险控制,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管理、技术和教育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起能够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的安全管理模式。还要做到对检管一体化的现场的管理和实现检管技能的提高。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对设备施行实行专业责任制,还要实现检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做好对相关工作的协调,和必要的规范。从根本上提高对变电设备的检管水平,让变电设备能够始终处在安全的运行环境之下,实现相关设备的高效和安全运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实现对检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要向着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方向前行,不断实现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转和维护检修的有机结合。
4.2 实行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起多岗位的技能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检管人员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实现对变电设备检管人员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教育。新增加的三个大类共计22项维护和检修作业项目,需要按照难易程度分为3个施行阶段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相关的考核。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微机保护装置定值的更改,以及对设备出现锈迹的地方进行补漆的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大多数单位都已经完成。第二个阶段的培训就是对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对变压器呼吸器硅胶的更换相关技术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第三个阶段就需要选择隔离开关操作回路以及电器闭锁的回路,和对遥信回路等一般性缺陷的检查处理。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时间一般都定在2个月左右较好,由公司选择各类专家对学员进行现场的详细讲解,“亲自演习和实现学员现场亲自动手”的培训模式。对设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次,公司还要建立技能岗位培训的激励机制,对工作的业绩、能力和态度等因素进行量化,着重对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对检管一体化的推动。目前,各个单位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在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缺员。在现有的制度下,对部分老员工推进培训工作十分困难。对于有限的新进员工,就必须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培训,使其一专多能,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同时,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培养的员工,必须给予应有的待遇,以激励其成长和发展。不然,实行检管一体化纯属空谈。
5 推行变电检查监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在进行检管一体化之前,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发现问题,检修人员主要负责处理问题。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消耗。比如运行人员对于设备的保护并不在意,反正弄出一点问题都是检修人员来处理。在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上都大打折扣。检修人员则因为专业技术力量强,容易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但由于运行又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能够隐瞒的小问题并不会主动提出来给自己添麻烦。实行检管一体化之后,员工的权责发生变化,不论设备的问题大小,最终都是自己的责任,在维护设备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检管一体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很大的提高维护的人员效率。按照运行和检修分开的工作模式,一处很小的问题倘若需要处理,则需以下人员:运行人员两人,检修人员两人,司机一人,至少共计五人。实行检管一体化模式后,仅需两人加上司机即可。如果配合合理的制度,司机由兼职人员担任,这样处理小的问题,仅需两人,大大降低了检修的成本。
除此以外,实施检管一体化之后,维护人员的平均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对设备设施的巡视和检查很仔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对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可以显著的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
5.1 经过实际运转,提升管理的水平
经过实际的运行和检测,检管一体化给管理和设备维护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充分的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通过对人员的重新组合,实现运行和维护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对人力资源不够的矛盾能进行有效的缓解,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二是,能够培养出一岗多能的复合型的人才。从实践出发,来对培训进行带动,实现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新老员工进行一专多能和一工多艺的技术培养。三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提升,实现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员工的工作有机结合,刚入行的可以学习检修维护工作,对设备的维护和运行实现熟练掌握和操作。四是,不断实现生产组织的优化。为整个公司迈向现代生产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尝试。
实现检管一体化后,员工可以充分了解设备运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减少设备的维修和检查中出现漏洞的情况,做到细致准确的检测和及时处理好问题。在设备增多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更多的设备监控手段将介入,由此带来大量的数据。员工需要根据现场知识,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达到远方精确判断故障,做好设备维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5.2 经过实际运转,实现技术的提升
还要经过不断的实际运行,检测总结,让检管一体化能够为技术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好处。检管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充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良好的整合。对倒闸的操作进行了整合,以及设备的巡视做到合理和及时,还做好了运行类的维护工作和维护类的检测工作,实现检管工作的效率不断的提升。实现了企业的效益不断的增加。新的工作模式必然存在磨合期,员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在实际运转中,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必然会带来技术水平的提升,并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实现良性的循环。
5.3 实现检管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实际的检测和运转中,实现检管一体化的方式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能够不断的实现对设备设施的有效和及时的检测,实现设备的正常有序的运转,实现电器设施设备功效的最大化,不断的满足用户的需要。要注重在检管过程中实现对新技术和检测维修设备的更新和自我发明,提高检修和维护的精确和及时。做到时间和质量的双重把握。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要的维护和后期保障。在不断的实现效益增加的同时,能够实现整个电力企业的运转能力的提升,为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只有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整个的设备的效率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的提升。
结语
要实现不断的深化和巩固“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上,做到更加的深化细化检管一体化的检修和维护的建设,实现对带电检测和维护的班组业务范围的拓展。不断实现整个操作质量和效率的保证,提高整个变电设备设施的质量,突出检管一体化的特色。还要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实现整个流程的再造,不断建立起、制度的健全机制。为实现专业化的运转和分析,还要加强对岗位职工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培训培养基层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班组排头兵,注重对整个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实现建设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要不断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注重抢修的质量和变电检查维修的科学合理,把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的要求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国家对于变电站等基础设施的管理也在不断地加强。由于人民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对于相关的变电站的运行与管理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加强,增强电力供求的安全性能,提高相关部门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按照专业进行人员的工作分工,以此来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在横向分工比较细,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据此,本文将就基于“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展开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一、变电运行管理概念
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一直备受社会重视。电力行业为我国的人们、企业的发展提供电力服务,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却是十分传统、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下的电力企业,对于变电站的维护与检修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两个部门的合作与联系较少,对于变电站的运行与管理工作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变电站的管理模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逐渐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较多,并且在工作中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在新模式中需要对这些情况加以改进。
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后,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除了做好相关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之外,还要定期地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运行的缺陷等,并且进行及时地维修,弥补缺陷。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变电站检修试验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专业化的检修试验工作。在提高变电站所有设备运行检修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电网的运用成本,打造坚强的电网体系。
(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就是要将资源进行最大化地配置与利用,最大程度地解放劳动力,使变电站的人力资源得以合理优化,增强其科学性。因此,根据变电站运营维护的要求来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其综合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就进行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修改,给变电站调配一些检修人员,来进行变电设备的日常运营、维修、检查等专业的综合,以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培养多方面人才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所需要的是能够跨越多个领域的全方面人才,能够同时胜任变电站的多个岗位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变电站人才结构组成不合理的现状,通过培养这种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能够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为国家电网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促进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
三、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支撑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致使变电运行的检修效果较差。由于相关的运行维护技术的欠缺,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时,相关的维护人员对于设备的运行状况了解得不彻底,没有检测出隐藏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设想。同时,相关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得到准确的保障。
(二)人员思想不稳定
电力企业财通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于该模式下的维护人员几乎都是一职多岗,因此容易造成员工的思想起伏波动。相关的工作人员经常在维护者与使用者的角色之间转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思想的变化起伏较大。因此,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发挥“大检修”前提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以此来保证变电站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监督力度不足
电力企业在大检修的背景下,对于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实施的是内部循环式的管理,致使运行维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同时兼顾到设备的维护及相关的决策。因此在缺少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状况中,其设备维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其运行维护工作也难以落实。因此需要加大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
四、基于“大检修”前提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一)明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目标并分阶段实施
变电力企业开展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时,首先要明确其管理目标,从而分阶段、逐步地展开。电力企业在设置管理目标时,不能只设立一个目标,应该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在3年内通过日常的设备维护尽量减少安全风险,增加相关的员工在日常的检修工作技能。中期的目标的设立,可以在短期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宽变电运行维护的能力及范围,进而完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长期的目标则可以从将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与相关人员的技能保持高度统一的方面来制定。从而确保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有效应用。
(二)加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设备的管理
电力企业可以依据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的实际情况,采取购买与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对变电站所需的相关仪器、试验设备、工具等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一大笔成本,还能最大化地利用相关的仪器与设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完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制度,对相关设备的使用及需求的状况进行及时地了解,确保组装备充足,给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
大检修的背景中,电力企业推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过程,对于分阶段开展的运行维护工作,可以通过运行检修部门以及安全质量检查部门联合审定,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与控制,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一体化作业对质量安全造成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予以解决,为之后的操作提供更大的安全保证。由于500kV变电站运作维护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实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短时期内,会导致相关设备的应急抢修率直线下降等问题。这是就需要企业建立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应急抢修的措施及制度,对电力企业应急抢修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整,规范相关的作业流程。
(四)强化责任制
电力企业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调度与监控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调度或者监控人员来负责500kV变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操作工作,同时肩负起操作与监控的职责,传达相关的操作指令,对发生的紧急问题进行应急处理并向上级汇报等。同时,还要全权负责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参与变电站的扩建以及参与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结语
本文就基于“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就变电运行管理概念进行了简单地阐述,而后就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培养多方面人才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就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技术支撑不足、人员思想不稳定、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明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目标,并分阶段实施、加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强化责任制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波.“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4):357-358.
[关键词]一体化;培训;标准;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TN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38-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突飞猛进,为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国的很多电网、供电公司陆续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一、实现组织的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由单一的部门负责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内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维护等工作,35kV及该电压等级之下的变电设备的检修也由该单一部门负责,1l0kV以上的变电运行与变电维护先由专业部门承担,当整合后的部门在人员配置及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整合。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
二、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日常巡视和倒闸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员工不但要理论精通,而且动手能力也要强。要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全方位培训运维人员是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关键。加大培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培养综合掌握变电运行及维护的全面人才,实现检修运行的整合,从而完成运维一体化。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大运维人员的轮岗力度,促进变电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之间的互相融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开展帮扶学习,要让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对不同专业的人员结对帮扶,并在现场模拟演练,然后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后才能持证上
三、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
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平常规范工作的关键环节,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应该及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运维人员能够按规范操作,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建立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明确运维作业与检修作业业务界面,防止安全管理真空。由于管理地域大、范围广,会造成检修公司运维站管理困难,长期属地化管理造成的工作差异性,变电运维人员存在业务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对所辖变电设备熟知程度不一。在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应该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和统一格式输出,这样才可以为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
四、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管理
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以安全理念作为基础的工作条件,应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维工作中,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为电网运行生产、维护等各方面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模式,促进电网生产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安排专人对运维工作负责。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五、建立运维一体化的班组文化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初期阶段中,运维站的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位,各自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各不相同,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尽快强化班组的文化建设。使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文化理念凝聚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团队;让每名员工明确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妥协与让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价值追求。企业员工要把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理解并支持企业改革中的困难。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才能不被名利所诱惑,不贪图安逸、不攀比享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企业事业发展中感受幸福,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要重视和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沟通和讨论,相信每一位成员都能为团队做出贡献,要尽可能的以体谅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位成员、尊重每一位成员,这样就能做到团队目标明确、成员各负其责,并且相互认同,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六、结语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运维一体化,又要稳步地实施运维一体化,同时也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从主客观方面来切实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要立足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所带来的效能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策略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制定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流程,对其中的难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全面实现电网生产运营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参考文献
[1] 叶.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35(11):99-100.
[2] 吴科鑫.浅谈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4(06).
[3] 高体攀,高体红.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4] 方源,伍家红,黄文龙.关于变电检修班组建设“三集五大”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关键词:变电 运维一体化 实施 问题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65-02
电网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模式,直接影响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传统的变电设备运行与检修专业分工模式,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效率较低和员工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从优化资源配置和作业流程的角度,提出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检修都是由同一个班组工作完成,它是对现有生产管理方式的一次革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由运行人员进行巡视和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模式,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简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1]。变电运维一体化虽然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准备把握这些问题并加以认真的解决,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1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意义
供电公司现有的生产结构和管理模式,造成业务分工较细,一方面,常常是运行人员巡视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再把缺陷反应给检修班组,然后检修班组再来处理,延误了缺陷处理时间。考虑到运行人员对设备检测并不熟悉,很可能导致运行人员巡视质量不高,还需要检修人员到现场后重复进行巡视,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严重制约着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各类检修工作不分难易,都让检修人员负责处理,容易加重检修人员的负担。综上所述,这种运行与检修分离的工作模式,加剧了运行与检修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张,造成运行人员工作强度不断加大,检修人员也长期忙于维修,造成生产一线员工筋疲力尽,使其它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已经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由于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日常巡视、倒闸操作、设备检修都由运维人员来完成,不但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事故异常处理能力,也降低了设备日常维护成本,可以使运维人员从日常的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很好的解决工作、学习、休息等之间的矛盾,不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2 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员工思想不稳定
传统的工作模式运行多年,早已渗透到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维一体化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由于生产体系的变革,工作流程的改变,加上员工职责的重新划分,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员工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量度和工作时间的改变,很容易引起员工的思想波动,使员工产生怨言,甚至抵触情绪,如果再出现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可能会对工作质量带来危害,反过来加重员工的思想负担。
2.2 员工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
变电运行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变电检修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虽然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水平,但是也仅仅是熟悉本专业的流程而已,不具备跨专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运行和检修专业的长期分离,在实施过程中,一岗多能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制约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进程,如果贸然实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3 现场作业风险加大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需要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势必造成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比如在变电站开展检修工作,以前是运行人员布置好安全措施后,然后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双方职责清晰,加上还有现场监督负责人,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确保。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运维人员既要做运行工作,又要做检修工作,劳动强度十分大,加上运维人员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再加上现场安全管理失去以前运行人员的监督作用,只靠班组内部加强监护,难免会放松管理,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3]。
2.4 缺失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变电运行和检修分离的工作模式,除了两票外,还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原有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只能适用于单一性质的工作任务,并不适合运行和检修综合后的模式,如果不重新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或者制定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4]。
3 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要想解决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转变思维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和科学的态度积极面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进程,加强管理,从思想观念、技能培训、内部监督、变电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激励机制、交流学习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保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3.1 正确引导员工思想建设
在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由于原有工作方式被打破,员工出现思想波动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员工的思想波动,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工作,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意义,要深入班组开展座谈会,要和每个员工分别进行谈话,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及时解疑释惑,提前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摒弃传统的观念,从内心里支持变革,并积极投身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来。其次,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要营造班组文化,要在班组内形成一种共识,树立知难而上的思想意识,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运维一体化建设中来。
3.2 强化员工技能培训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日常巡视和倒闸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员工不但要理论精通,而且动手能力也要强。要达到这个目标,传统的培训方式根本行不通,因此全方位改变培训方式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大运维人员的轮岗力度,促进变电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之间的互相融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其次要开展帮扶学习,要让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对不同专业的人员结对帮扶,并在现场模拟演练,然后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后才能持证上岗[5]。
3.3 加强内部监督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既做运行工作,又做检修工作,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难免粗心大意,忽视班组内部的监护工作,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设监督负责人,要做到没有监督负责人不工作。
3.4 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平常规范工作的关键环节,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应该及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运维人员能够按规范操作,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在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时,首先要细化工作重点,要将每一项作业确保反应在指导条目中,考虑到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要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分解到点。其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还要经过大家的集中学习讨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要进行现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重新修订,确保指导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除了要修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外,还要修订两票,两票也是重中之重,它是防止误操作,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要根据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特点对其进行完善,特别要对运维工作中那些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监督环节容易缺失的地方,在两票上明确危险点,并有针对性做好控制措施。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整个作业过程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从而达到避免作业风险,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的目的。
3.5 开展标准化变电站建设
开展变电站标准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各个变电站之间的差异缩小,可以使运维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站内设备,减少了运维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减少了电网的安全隐患,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应该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和统一格式输出,这样才可以为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6]。
3.6 健全激励机制
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对运检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估计没有几个人乐意挺身而出承担运维的责任,因此必须要制定适应运维一体化要求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工资和奖金向运维人员倾斜,建立双师型人才晋升机制,确保运维一体化顺利实施。
3.7 加强与其它单位的交流学习
目前,全国各地很多供电公司都已经开展了运维一体化工作,特别是重庆公司和江苏公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派人去这两个省公司所属的单位考察,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经验,也可以请他们来本公司指导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避免多走弯路。
4 结语
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是电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认清形式和目标,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重点控制,就一定能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人力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
[3] 孙杰.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4] 方源,伍家红,黄文龙.关于变电检修班组建设“三集五大”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关键词:运检一体化;典型电气回路图;Flash;动态电气回路图
作者简介:孙瑞龙(1980-),男,内蒙古卓资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工程师;张学辉(1980-),男,蒙古族,内蒙古奈曼旗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工程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批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27-02
传统上电气回路图是保存在档案盒中的纸质资料,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的眼中才能变为“动态图”,能够通过分析回路进行相关的异常分析、处理。对于相关的专业人员而言,熟练掌握二次回路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在培训工作中,要让学员理解静态图中各元件的作用及其逻辑关联,并最终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传统的培训方法对同一个回路图针对不同的动作条件进行反复的讲解,学员需要反复的自学复习,培训的过程效率低下。
开发这个培训系统的目的是利用Flash软件平台制作开发一个二次回路图动态演示系统,选取工作中典型的电气回路图建立系统图库。将静态的图用计算机的方法变为“动态图”,按照实际的动作过程进行演示,即可将培训的效率大大提高,学员自学更为方便,培训变得高效。“动态图”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仅对培训工作有所帮助,对现场工作的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通过二次回路图动态培训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培训,可促使运行人员能够在“运检”工作中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该系统还可以嵌入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后台,代替传统的集中培训实现远程培训,进行远程培训可以节约集中培训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研究思路
按照传统的技术分工,检修人员负责运行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设备缺陷消除工作,运行人员负责设备日常维护、运行状态监视、事故处理工作。2009年4月8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修订下发了《变电站“运检一体化”管理标准》,开始了运检一体化的尝试,“运检一体化”管理标准中关于继电保护的“C”类工作中包含部分电气二次回路缺陷处理。在此背景下,需要对运行人员进行二次回路的深入培训。其次,新投入的500kV变电站数量迅速增加,新人员比例加大,对于运行人员培训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改善培训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选择变电站典型的二次回路图,把静态的回路图利用Flash软件平台变成动态图,集成为一个培训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实际的控制过程,按照设定的条件进行动态演示,可以随时暂停,拆分动作过程,在关键步骤加入文字或语音提示,使得繁琐枯燥的讲解变得相对容易而且生动。该系统还可以嵌入办公自动化(OA)局域网后台(服务器),实现远程培训。学员可以根据通过OA系统随时进行自学和复习,能使枯燥的培训变得富有趣味,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研究过程
1.演示系统典型回路图选择
系统选择典型的、常用的、缺陷频发的二次回路图纳入计划图库,通过筛选将以下典型图纳入图库:直流供电系统原理图、UPS供电系统原理图、断路器操作回路原理图、隔离开关操作回路原理图、主变风冷控制回路原理图、事故照明原理图。选择的理由是:站用电系统是变电站稳定运行的核心,站用电相关的直流供电系统、UPS系统、事故照明是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熟悉原理对正确、快速地进行异常处理、操作、日常维护等工作至关重要。另外,断路器操作回路、隔离开关操作回路作为“运检一体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主变风冷系统是变压器重要的辅助系统,属于缺陷频发的二次回路。如果缺陷处理不及时,严重的话能够迫使主变压器停运,熟练掌握主变风冷系统回路原理对应急处理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熟练掌握了以上几种原理图,其中包含讲解了设计原则、典型功能原理等普遍性知识,对于电气回路图的学习能够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2.数据结构设计
3.动态方案设计
动态是相对于静态而言,区别于机械工程类的动画模拟。对于电路而言,电气回路的动态模拟是一种抽象的模拟(比如:电流在导体流过只能是一种想象的状态,无法用肉眼看到),需要同时考虑电压和电流两个量,导体状态有三种抽象形式:导体带有电压而无电流流过;导体带有电压同时电流流过;导体不带有电压。系统开发工具为Adobe Flash CS4,在制作时首先将抽象的状态用具体形态来表示。本系统确定采用红色小球滑过回路模拟电流流动,为了表示区别,用红色线条表示能够导通的回路,用黑色线条表示不导通的回路。继电器带电用红色实心框表示,继电器不带电则用无填充的黑色线框表示。在制作时采用了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比如回路不导通或不带电采用基本色黑色线条表示,回路导通或带电红色线条表示,蓝色(或其他鲜艳的颜色)用作针对回路状态的文字注释。动态方案在具体单个图中为了针对各自的特点,略有不同,针对这种不同在旁边均标有说明注释。另外,在关键位置设置了按钮控件,会自动暂停,方便学员前进、后退,针对一个内容能够反复观看动作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描述:带有控件的动画片,将抽象的状态简单明了地用具体形态表现了出来。下面用该系统演示截图实例来说明。
(1)本系统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创新点。变电站二次回路培训资料只针对输变电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目标人群少,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电气回路图动态演示的培训资料,也没有针对性的开发软件。动态电气回路的计算机开发基本处于空白地带,本项目本期旨在针对变电站的典型二次回路图建立系统动态图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寻求高效的培训新方法,在丰富培训资料能够作出一定的贡献。
该项目利用Adobe Flash软件制作开发的电气回路图动态演示培训系统,所运用的方法在电气回路图培训领域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实现了把静态的二次回路图变成动态图,能够模拟实际的自动控制过程进行动态演示。该方法应用于电气回路的培训领域具有创新性,在具体的动态方案设计过程中属于原创性设计。该成果所使用的方法在培训领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系统所选取的电气回路图具有行业普遍性,即使在电力行业的培训领域内也具有普遍适用性。作为培训资料,掌握了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内容,对于电气回路图的学习能够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2)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电网跨度大、覆盖地域广,通过深入培训提高运行人员技能,对于一般性检修工作及处理一般缺陷工作能够在变电站通过备班的运行人员处理,从经济性角度分析将会节省检修人员路途吃住行等费用,同时节约大量的时间,因而具有显著的隐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优点有两个。
首先,可以进行远程培训。该系统可以嵌入办公自动化(OA)局域网后台(服务器),实现远程培训,代替传统的集中培训。对于集中培训而言,超高压供电局的变电运行一线员工约有10%常住地不在呼和浩特市,对于这部分员工参加集中培训需支出差旅费。本系统纳入的原理图有7个模块,集中培训课时数保守估计约3天。表1为针对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二所组织一次针对电气回路图集中培训所需的差旅费(常住地在本地的员工无需差旅成本)。
表1所列的只是一次培训所需的可见费用,一次集中培训调动的社会成本是隐形的,无法明确计算。另外,此类培训不是一劳永逸的,约每季度需安排一次集中培训。如此计算,每年支出的费用为3360×4(个季度)=13440元。对于一个基层部门而言,13440元不是一个可忽略的金额。培训是一项长效工作,因而利用新方法开展远程培训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小型水电站 全程安全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TV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031-02
相对于其他大型水电站来说,小型水电站对应的级别容量小,所需的成本低,在大多数企业工厂中得到了应用。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一系列小型水电站安全管理问题出现。该文主要对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进行创新与探讨。
1 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研究
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EPC,也可以称为小型水电站项目“交钥匙”模式。工程总承包公司,主要负责和落实小型水电站项目质量、造价管理以及工程进度等工作,且完全遵循合同当中的约定要求与事项[1]。总承包企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分包商,分担和负责总承包的小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工作。工程总承包能够有效发挥小型水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的指引作用,确保项目设计以及事实方案的可行性与最优化,促进小型水电站项目工程各个阶段的交叉互补[2]。小型水电站项目EPC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在进行模式创新的时候,也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以总承包商作为设计单位。针对总承包商来说,往往具备较强的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能力,且拥有满足项目设计资质与要求的小型水电站项目设计院,总包商往往可以独立落实好小型水电站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不需要对外分包。总包商除只负责小型水电站项目工程设计工作和核心水电设备采购工作,其他工作都由各个分包商来落实。
第二,以总承包商作为施工单位。通常来说,总承包商往往对应的是那些足够成熟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或者是资质比较高的施工公司。工程中标之后,主要选择对外分包的方式,将小型水电站项目设计工作分包给符合要求的水利水电设计单位,相应的小型水电站工程施工工作则交给承包商的内部子公司[3]。
2 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在小型水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变电运维和变电检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要想实现这两大工作的有效融合,必须创新与完善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下面主要分析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2.1 加大对“运、检双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不断地优化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培养出足够多的“运、检双能”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要先加强对小型水电站运维工作人员和检修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在他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在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小型水电站检修、运维专业培训“双向渗透”的方法。只有不断提升检修工作人员的检修技能,才能真正使得大多数工作人员满足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的工作要求。
2.2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装备管理
要想创新与完善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安全管理模式,还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实现相关装备的一体化管理,各个部门必须紧密联系、协调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共同解决,促进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只有确保小型水电站运检设备配置足够完善、管理到位,才能确保小型水电站各运检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小型水电站施工质量。
2.3 建立健全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制度
针对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工作来说,实现了相同部门承担运与检两大职责的目的。因此也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规章制度。必须合理分配和确定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规范,确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职责范围,进而优化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制度管理俗肌⒑诵囊滴窳鞒獭R根据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重整业务流程与技术标准,创新与完善现代化运检一体化制度体系,并合理编制小型水电站运检一体化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4]。此外,还要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项目风险评估。
3 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研究
如今,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开发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相应的梯级电站统计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得到了创新和应用,其按流域(河段)实现了梯级电站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管理,是小型水电站全程安全管理的必经之路。下面主要分析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的改善措施。
3.1 消除思想障碍
如今,阻碍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进程的思想障碍如下:相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缺乏重视;规划设计部门往往忽视梯级电站全程安全管理的长久发展问题;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不够新。因此,必须消除这些思想障碍,避免小型水电站梯级开发和统一管理相脱节,促进现代梯级电站向统一自动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过渡。
3.2 列入规划与设计程序
要想完善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避免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开发与统一管理相脱节,必须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实现梯级电站统一管理和河流规划以及勘测设计工作的有效结合,将小型水电站梯级统一管理工作列入流规划法的内容当中,确保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统一管理自动化模式的有效应用与实施[5]。
3.3 分步实现小型水电站梯级电站的统一管理
第一,针对那些已经建好的小型水电站梯级,最好依靠足够稳定的队伍,实现编制卡死,并加强技术改造,循序渐进地调整电站统一管理方案。最初要避免已有队伍的不断膨胀,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已有装机设备的科学性改造,不断地增容扩建,从根本上提升集中化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计划与方案调整小型水电站统一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基地。
第二,针对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小型水电站梯级,相关部门人员必须及时针对梯级电站的统一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加强通盘研究,并充分利用已经具有的条件,严格结合小型水电站梯级统一管理的要求,及时完善和应用管理模式、机构以及相关管理设施,根据不同梯级电站的相继投产,从各个环节入手来实现全程安全管理[5]。
第三,针对那些新建的小型水电站梯级,最好采用现代化、高水平的新设施,并有效地统一管理的新方法。要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适当抬高技术水准起点,为此后的小型水电站梯级开发和集中管理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水电站可以为产品生产提供必需的水电资源,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当前的小型水电站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要想促进小型水电站的有效运行,必须不断创新与完善小型水电站全程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强.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58-160.
[2] 王向东.小型水电站设备技改的技术与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112.
[3] 朱菊芳.如何做好小型水电站建设中的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36):243-244.
[关键词]规范管理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88-01
1 三集五大”后对“两票”管理带来的影响
1.1 电网运维一体化对“两票”管理的影响
电网运维一体化是将电网运行和维护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整合,实现电网运行维护相互兼顾、统筹结合,此运行模式下,“两票”管理带来以下新的变化。
1.1.1检修操作票实施后安全防控问题突出。
原有的管理模式下运行人员负责运行操作,调整运行方式,随着运维一体化后,部分检修人员参与运行方式的调整,可以开展220千伏及以下由热备用转检修或有由检修转热备用的工作。检修等非专业人员参与电网运行操作后,对操作票安全管理措施要求和电网安全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1.1.2新模式下对现场勘查带来影响
大运行体系运营过程中,只有重要电力场所及枢纽运维站为有人值班方式外,其它多数站点为无人值守站。除此之外电网配电设施的现场勘查,因其配电设备数量庞大以及现场改造设备变化更新较快,存在部门交叉管理的可能,现场勘查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运维人员协调勘查配合的要求高。如何开展运行维护专业与检修试验专业间的协同,如何登记、办理、执行现场勘查记录,适应新环境下“两票”管理的与时俱进,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
1.1.3运维一体化项目对“两票”管理产生的影响
企标版安规变电部分中规定对于运维人员实施不需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时,可不使用工作票,但应以书面形式记录相应的操作和工作等内容。此规定简化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许可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工作中如何约束运维一体化项目的现场作业内容,如何布置现场安全措施,如何填写办理两票的现场安全记录,确保工作安全可靠是需要进行深入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1.2 电网调控管理方式变化对两票管理的影响
1.2.1调控一体化对两票管理的影响
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整合实现电网监控运行、调度控制一体化管理。新的运营模式下,监控员对现场设备了解逐渐淡化,工作中调度与监控的协同,以及采取单一电网控制手段的工作可不填写操作票等相关问题对电网运行监视控制和安全管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1.2.2调度一体化对两票管理的影响
县(配)电网调度纳入调度统一管理,实现调度一体化生产。因城区配电网设备多,更新快,施工作业风险大,同时《安规》中允许城区配电网的两票办理过程中,由工作班组现场操作时,操作内容可以填写在工作票中的相关要求,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此类作业安全,怎样规范配电网两票的执行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予以明确。
1.3 新营销体系下对两票管理的影响
配电运检业务从营销体系下剥离出来,划转进入生产运维体系后,营销各专业对办理涉及两票的业务量大幅减少。根据配电安规相关条款规定,增加了对于单一电源低压分支线的停电等类型的可使用其他书面记录或口头、电话命令执行的工作,可不办理工作票但应以其他书面形式记录相应的操作和工作等内容。在具体执行环节,如何加强此类工作的管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是营销相关专业两票管理的重点。
2 “三集五大”运营环境下加强两票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电网运维一体化的两票安全管理
电网企业运维专业是电网生产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运维专业生产作业安全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需要在检修操作、现场勘查、运维一体化作业项目三方面入手加强两票的管理。
2.1.1检修人员操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检修操作票在应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操作人员资质管理。一是从严考核管理,建立检修操作资格准入机制。运行管理部门应组织检修操作人员必备的操作技能和规章制度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合格人员进行公示和备案,以便于基层班组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监督核准,确保检修操作人员相对稳定,能够适应具体工作相关操作技能要求。二是严格限制检修操作项目和检修操作票应用范围。制定相关管理细则,确保操作项目内容不突破《安规》规定的范围,禁止各种原因、采取各种方式,需运行人员操作的项目转嫁至检修人员操作。三是规范和加强电网检修操作流程管理。按照检修人员作业工作性质,规范检修作业人员在现场操作申请、操作资格及操作票审查、作业许可并记录、完善作业安全控制及接地线等安全工器具领取、使用、存放、归还、汇报等环节的记录、监督流程,形成闭环管理。通过以上措施规范检修人员操作管理,化解电网运维一体化后检修人员运行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
2.1.2现场勘查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现场勘查制度是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之一,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变电、线路及配电工作中广泛应用。现场勘查记录是办理工作票,合理布置安全措施,科学开展施工作业的重要依据,以保证现场勘查工作实效。一是制定标准完善的现场勘查记录单格式模板,要能够全面掌握现场工作所处的环境、风险因素,已利于防范措施的布置和防控。二是完善现场勘查综合协调机制,对于现场无人驻守的电力设施,现场勘查需要设备运行单位指派对现场比较了解的人员协助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对于产权多样性的电网(配电)资产,现场勘查可实行勘查联络员制度,管理单位组织召开涉及多方参与的综合勘查协调临时机构,规范现场勘查的实效。
2.1.3运维一体化项目对两票管理措施
不使用工作票的运维一体化项目,减少了工作前后办理两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需要同时抓好三方面问题:一是科学制定运维一体化可不需办理工作票的范围和工作项目。出台具有明确可操作性的运维一体化检修操作目录,做到不超范围使用不办理工作票的工作。二是加强运维一体化不办理工作票工作的安全控制措施管理,将工作现场勘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等内容进行整合后完善细化,确保此类工作安全。三是将制定运维一体化不办理工作票项目书面记录的管理要求,细化记录填写项目内容和考核要求,便于事后查询,实现此类工作的规范管控。
2.2 电网调控管理方式变化的两票管理措施
调控一体化后对电网监控操作项目大多可不需办理操作票,但是应填写相关记录。对于这些工作,应完善电网监控操作设备的核对工作,加强电网监控操作的监护机制,建立电网监控操作调度指令综合协作核查、做好事故预想和监控操作前后设备状态报告制度、规范监控操作记录模式和内容,实现电网监控操作安全可控。对于城区配电网中,由工作班组现场操作时的工作,操作内容允许填写在工作票中。在两票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写在工作票的操作内容填写在工作票中的那些区域,填写格式及细节要求,特别是对填写在工作票上的操作项的正确性,顺序的合理性、票面完整性进行把关,提高配电网两票管理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2.3 新营销体系下对两票管理的措施
营销体系下弱化了运行和检修业务,强化了服务和监督责任,对于大量增加的用户侧电力设备安全督导检查及营销服务工作,同样需要加强两票和安全管理。通过对供电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对用户资产相关人员的业务指导,帮助企业适应运营管理制度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依照有关规定协调解决两票管理面临的新的安全问题。在企业内部施行派工单、工作单等制度规范作业行为,适应企业营销体系变化后安全及两票管理新的要求。
3 结论
加强两票办理目视化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襄阳供电公司在对两票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也加大了奖励措施来推进两票办理目视化管理工作。以此进一步提升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的安全能力和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变电站两票可视化生成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
关键词:主网规划;配网规划;一体化管理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1.1.1 专业管理的理念。以国家电网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为方向,实现全网“一盘棋”,统筹协调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一体化管理。结合大规划体系建设业务调整,优化工作流程,推进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
1.1.2 专业管理的策略。(1)加强领导。成立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2)完善制度。制定《上饶供电公司电网规划管理办法》,发展策划部组织管理编制,明确调控中心、安监、运检、营销(农电工作部)、经研所及各县公司的职责,加强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协调性、统一性。(3)建立技术支撑。成立经研所规划中心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工作小组,构建一个覆盖全公司的技术支撑平台,统一编制原则,统一编制标准,统一编制流程。(4)严格过程管理。按照启动、常态研究、汇总编制、评审报送、成果应用、绩效考核六个阶段稳步推进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规划涵盖上饶电网220千伏~1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在开展220千伏-110千伏电网规划的同时,渗透到35千伏、10千伏配套项目的规划,争取规划深度达到可研深度;通过开展10千伏配网规划,反推出220千伏-35千伏项目需求;通过110千伏、10千伏电网规划,将部分35千伏变电站降为10千伏开闭所运行,简化、优化35千伏电网结构,以达到电压层级明晰,电网结构优化的目标网架。
主网、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后,牵涉到220千伏-110千伏配套的农网、城网项目,需统一规划、统一评审、统一批复、同步投资、同步建设,可优化220千伏-110千伏主变最大负载率;通过新建项目,优化电网结构,改善潮流走向,降低220千伏-10千伏线路的重载率。由于目前,农网、城网项目的投资资金批复口径不同,需及时和营销(农电工作部)、运检部协调统一,确保220千伏-110千伏项目及其配套农网、城网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评审、统一批复、同步投资、同步建设。
通过常态化,固化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流程;通过信息化,提高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标准化,增强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的约束力和效果。结合电网发展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完善强化电网结构,更好地为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投资经营提供专业支撑,努力推动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确定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思路、方案,以更好地指导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投资、企业经营等各方面业务。
2.1 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基础管理标准化
基础管理标准化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组织机构完整、制度建设健全、专业培训及时等三个方面。
2.1.1 组织机构完整。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公司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级机构的组成原则和具体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建立起覆盖上饶电网规划管理网络。
2.1.2 制度建设健全。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电网规划管理制度,完善电网规划管理相关配套制度。
2.1.3 专业培训及时。宣贯各级管理要求、规划导则、规程、规范要求,讲解主网、配网规划基础数据资料收集、电网结构等各方面规划知识。
2.2 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2.1 绩效评价组织体系。电网规划管理考核工作实行分级考核,电网规划管理办公室开展具体工作,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评分细则,负责电网规划管理应用管理工作的执行和指导,组织公司电网规划管理的检查与评价。
2.2.2 绩效评价方法。结合考核办法定期进行相关指标及管理状况的通报,督促职能部门、各县公司落实电网规划管理的各项要求。根据每年检查情况评估管理的标准与制度执行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标准与制度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特别是主网规划与其配套配套项目一体化管理,关键在于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及项目实施的统一性、同步性、一致性。
3.1.1 主网规划与其配套配网项目规划统一性:主网规划与其配套配网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评审、统一批复是做好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的关键之一。
3.1.2 项目投资、建设落实同步性:主网规划项目及其配套农网项目或城网项目,同步投资、同步建设是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的关键之二。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主网、农网、城网规划不同步、不一致,各行其职。“大规划”体系建成之前,主网、农网、城网规划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职责,存在主网、农网、城网规划不同步、不一致,造成主网、农网、城网规划未能衔接到位,电网建设投资不合理,电网效益不高的问题。目前,主网、配网规划职责移交至经研所,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工作思路未能及时跟上,仍存在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
3.2.2 主网、农网、城网规划项目投资口径不同。因主网、农网、城网规划项目投资口径不同,存在主网项目建设投运后,35-10千伏配套项目未跟上,造成220千伏-110千伏主变容载比偏高、线路负载率偏低,投资效益未达到应有的水准。目前,由于主网、农网、配电网投资批复口径不同,需及时和营销(农电工作部)、运检部沟通协调,确保主网项目和农网、配网项目同步投资、同步建设。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策略
3.3.1 加强主网、配网规划统一性、同步性、一致性。经研所主网规划工作小组、配网规划工作小组工作互相渗透,以“全网一盘棋”为主线,互相配合,互相支撑,实现主网规划、配网规划统一性、同步性、一致性。
3.3.2 加强部门协调、流程管控。目前,由于主网、农网、城网投资批复口径不同,需及时和营销(农电工作部)、运检部沟通协调,确保主网项目和农网、配网项目同步投资、同步建设。各职能部门、单位、县公司,需加强相互配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流程的流转,确保主网规划、配网规划管理流程的顺利完成。
3.3.3 加强项目后评估管理。项目实施建设一年后,及时开展项目后评估管理。根据电网规划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包括评估主网规划、配网规划的统一性、同步性程度;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步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