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0:50: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

1.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主要特点有:(1)感知的全方位。物联网的本质就是给原本孤立而且没有感知能力的物体附加智能性,然后将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联结,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感知。(2)信息的无损传递。物体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实时的、双向的,必须要求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无损失、无失真、无延迟,物联网技术能够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无损性、抗干扰性、防攻击性以及防火墙功能,并能实现高强度的安全性。(3)信息处理的智能性。物联网对于信息接受后的处理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而且能够将所有设备的信息传达可获取化。通过设置预定的程序,可使得整个物联网中的每个部分都能可监控、可管理、可自动处理的情况中,避免人工进行繁琐的干预和管理。

2.物联网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图书编目工作在图书编目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通过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够将编目信息的处理自动化、智能化,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通过将联合目录、集中目录编目等基础原理嵌入到web端,就能实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联机编目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编目、分类工作的灵活度和准确度,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2)图书分类检索图书的上架工作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错,书目的检索需要将图书进行详细正确的分类,占用图书管理员的大量工作时间。基于物联网的图书系统能够将图书的所属类别、架位、馆藏等各种信息嵌入到图书的电子标签中去,在图书管理员进行上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公国对图书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读取,从而获取到该图书的各类相关信息,从而能快速的对图书进行分级上架以及信息核对处理。(3)借阅查询服务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是通过条形码和磁条报警系统进行的,虽然这种方式容易操作而且投入少,不过随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技术方式的缺点也慢慢出现,比如容易损坏、失效、识别目标单一、容错率低、需人工查找、指定地点还书等,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方便性、易用性、人性化的需求。而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就能够实现图书借阅的智能化、自助化、无人化。在不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借书时读者只需要将借阅证跟图书放到借阅机的感应区,就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和完成借书流程,还书时也只需要将图书放到还书机的感应区内就能实现自助还书,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服务体验,并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容错率。(4)库藏盘存以往的图书库藏盘点工作不但繁琐而且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并不能保证准确无误。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盘点过程要简单的多,只需要使用手持的盘点器在所有的书架上横扫一趟,便可使所有贴有电子标签的图书信息全部进行核对盘点,不需要多个工作人员耗费很长的工作时间,甚至在接待读者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操作,灵活性非常高,能轻易的将任何书籍的位置、信息一览无余,最重要的是能保证准确无误。同时,在完成简单的扫描工作后,系统还能马上自动生成各种盘点数据和分析报告,真正完成从后台到前台的所有管理环节、服务环节的技术支持,文献的典藏、查找借阅、寻价等多功能。(5)数据安全性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先进的EPC系统,安全性的保障可以通过物联网基于RFID的安全系统提高,它有声、光提示报警功能,同时能拍照,可对影像提取辨识处理,避免纠纷,安全性高。

3.图书馆物联网建设面临的困境

物联网技术是新兴的技术,其本身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且物联网与图书馆之间的融合时间不长,图书馆要真正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发挥好,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面临很多困境:(1)经费问题由于图书馆的经费往往不够乐观,而RFID技术涉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都是需要昂贵的费用,包括RFID解读器、电子标签、管理软件、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成为很多图书馆无法解决的第一大问题。(2)技术问题物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其完善性有待加强,因为涉及互联网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物品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还需要其他技术发展完善,所以技术问题就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3)人才问题没有具备物联网知识的专业人才,物联网技术就很难在图书馆应用和推广起来。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联网技术比较新颖,相关的专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社会整体缺乏物联网专业人才。二是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整体信息素质较低,能够接触物联网知识并能熟悉物联网技术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这对物联网建设无疑是重大障碍。(4)标准问题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企业制造设备的频段、接口等都不一致,导致彼此之间无法互通、系统稳定性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模式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3):42-44.

[2]田秀娟.应用物联网术构建智能化图书馆[J].情报探索,2011(5):42-43.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家居 物联网 技术 应用 分析

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充分的应用到智能家居中,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以及逐渐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使智能家居的可靠性以及便捷性等方面得到相应提高,促进智能家居行业的全面发展,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1 物联网技术概述分析

物联网技术从概念提出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是在这段期间物联网技术已经得到较快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改变。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联网应用技术过程中的发展产物,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它主要是在互联网核心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无线传感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保证物与物之前的相互连通。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相关特征,主要分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等。

2 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的不足分析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其发展动机主要来自于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并且通过将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应用,可以为人们提供出更加便捷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为智能家居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并且将其作为基础,将住宅作为一个较大的应用平台,通过采用综合布线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相关设施进行集成,构建出一个高效率住宅设施以及家庭日常事务智能化管理系统,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智能家居系统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高,对于这一点而言,主要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直接关系,并且因为智能家居系统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高,目前影响智能家居市场的普及。由于智能家居自身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没有统一的标准协议,整个系统互联互通设计难度大,使很多智能化家庭服务仅仅只停留在设计层面上,无法得到实现。

(2)现如今应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子系统多数都是执行器,而智能化执行必须依靠对家庭的全面感知才可以得到相应实现,全面感知设备以及技术应用则存在一定不足,这样给子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带来影响,使智能家居功能以及服务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3)现如今智能家居系统自动执行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感知动作,缺少对于感知数据的分析了解,同时也没有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分析。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智能化家居在满足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依然存在较多的曲线,并且实用有待于提高,然而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应用技术也逐渐成熟,推动和完善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3.1 关于在感知层面上的应用

对于这一点应用来说,主要体现在全面感知上,然而全面感知主要是为物联网应用主要特征,在智能家居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射频识别以及摄像头和二维码等感知以及测量等技术手段,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系统设备对家庭环境以及其他方面感知对象信息的收集和获取。然而智能家居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可以成为物联网全面感知的一个执行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全面感知,能够使每个子系统智能化程度进行提高,实现智能化服务,使智能化家庭系统在设计以及功能优化上得到创新,将更多的服务进行实现。在此之外,网络技术智能家居系统所应用的典型感知技术包括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无线门磁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监控作用。

3.2 在网络层面上的应用

网络层面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家居中通信网络以及互联网所组成的融合网络,并且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大量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的各种信息计算、管理中心及平台。同时融合网络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各部分信息连通的基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网络层面中的应用,不仅要求其具有较大的网络运营能力,与此同时也要保证信息数据处理应用能力,信息传送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处理智能化是物联网技术在网络层面应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应用,能够更好的解决传统智能家居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有效解决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差等问题。

3.3 应用层面应用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应用层面的功能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是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完善的重要体现,物联网技术和传统智能家居的深度融合主要通过应用层面进行实现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应用层面能更好的实现智能家居生活中智能检测以及智能安防等智能化服务,通过对其进行有效应用,能更好的提高家居生活中的智能化水平,对人们的家居生活进行有效改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4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可以更好的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所以在智能家居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且找到合适的智能家居发展物联网应用措施,通过将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融合,保证日后智能家居得到更加全面以及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洋洋,郭斌,孙伟.在智能家居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灯光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5,22(08):123-125

[2]刘晋,杨一晨,郭健.Android和物联网无线传感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2013,22(08):134-136

[3]韩旭.基于Android平台的传感器在物联网智能家居中应用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6,22(08):156-158

[4]牛邵峰.一种基于云端数据仓库的智能家居用户行为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14(08):134-136

[5]杨璐纯.基于Android多媒体网关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14(08):156-157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楼宇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

1.1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无论人类的生活形态如何变化,建筑总是实物装、运、卸、存的基本平台,实物大多数的产生、变化也发生在建筑空间中,因此,采集实物数据是智能建筑必备功能,而物联网技术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极佳手段,为它们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处处体现了“物联”的理念,物联网的定义及数据交换标准与中间架构来源于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反之,物联网的技术和理念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提升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相互影响。

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智能建筑的系统架构非常类似,都可以看作由三层结构组成,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应用云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

( 1) 感知层。感知层即智能建筑中的各个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为应用层提供基础数据,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它把各个子系统、各个智能化设备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使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都可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 2) 传输层。传输层即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和各种网络系统,承载着数据通信任务。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传输层汇集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而且基于物联网技术,只需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将各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通过传输层汇总,既实现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 3) 应用层。应用层的开发平台功能齐全,拥有专家系统引擎,能够对从各子系统采集到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计算,并结合预案,对非正常状况做出判断,并实施预警联动,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大楼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提供各种智能化应用服务、远程访问及控制,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使终端用户能享受到各种便利。

智能建筑结合物联网后将使传感器微芯化,易嵌入设备; 产品数字化,嵌入到传感设备以后就是数字化技术产品; 系统结构网络化,形成互联网架构; 资源网站化,形成 B/S 访问模式; 服务社会化,发展公共服务第三产业。

1.2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设备经过传感器联网技术遍及大部分子系统,很多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所谓物联网形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部分是传感器联网; 一部分是互联网协议栈; 一部分是设备网站。现在很多子系统可以说已经是物联网形态,如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电子配线架、远传抄表、专业应用等系统。智能建筑设备传感器联网方式: 单向与双向; 单路与多路; TCP/IP 网与非 TCP/IP 网; 设备间无直接互动与直接互动。

家居网连接家电、安防、窗帘、远程表具。家居网可以是无线,可以是电力载波,也可以是以太网等。大部分家居网中可能都不是 TCP/IP 支持的网络。整个家居中必须要有智能家居控制器来控制这些设备的联网。每个家中有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器,到小区中可以通过以太网跟住户连接起来,住户可以反馈自己家里的一些情况。物联网中一个最主要的核心部分是互联网的协议,互联网协议帮助住户移动终端与物业终端通过浏览器实现跟服务器的访问,如果 B/S 访问模式有一个服务器,则可以将服务器放在家居智能系统中,即住户的移动终端或者物业的终端,通过服务器就可访问到家居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对它们进行控制,这样做就达到了高效、便捷的效果。

2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的案例

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占地面积3.86 k㎡,建筑面积950万㎡,规划设计原则是金融主业、复合业态、立体架构、复合功能,规划亮点是低碳城市、低碳建筑,窄街廓、密路网、高强度 ,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文亲和。

城市在智能化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仅局限于信息化系统建设,无法实现对动态物理世界的感知;简单的竖井式的行业应用产生孤立的系统,没有统一的平台综合管理;同时缺乏可运营的感知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物相连,实现将于家堡金融区建成全国首批智慧城市示范区的目标。

于家堡金融区物联网系统建设基于统一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系统架构。物联网系统感知层包括部署于酒店、办公楼、公共设施、会展中心、金融交易、商业、地下空间、变电站、共同沟和其它公共区域的各种感知终端设备。物联网系统网络层涵盖室内与地下空间的多系统合路平台、室外的宏基站与街道基站、WiFi覆盖系统、光网综合接入系统、三网融合统一接入系统、行业专网系统和卫星通讯系统。物联网系统应用层包括智能卡系统、楼宇系统、低碳能源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安防系统、交通系统、企业增值服务系统和于家堡信息中心等。

系统基于ISO/IEC WG7国际标准组织认可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技术框架。共性平台包括共性硬件平台和共性软件平台。共性硬件平台包括芯片级共性平台、模块级共性平台和网关级共性平台不同层级。共性软件平台包括基础支撑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

应用子集面向公众用户、建筑业主用户、物业管理用户和运营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建设。基于“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张网、一张卡”,通过多种网络接入方式获取区域的各种服务。

于家堡金融区物联网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综合视频预警系统、综合安保平台、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综合卡口系统、出入口管控系统、安保巡逻系统和电梯集中监测系统,同时还包括访客管理系统。

物联网公共服务系统包括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配电设施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给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公共照明管理系统等。

网络系统包括三网融合统一接入系统、WIFI全覆盖系统、全光网络传输系统和室内分布式信号覆盖系统。

智能卡系统集成企业员工考勤、人员授权门禁、会务服务、区域定位和停车一卡通等功能,建设智能卡中心平台,考虑公共交通出行、公共事业服务、电子钱包小额支付、商业增值积分服务等的统一集成。

楼宇系统在传统楼宇智能化系统基础上,建设消防给排水与电梯等设备物理状态监测系统、人员感知服务系统和物品电子标签监测系统。

低碳能源管理系统包括楼宇能源分控中心、建筑群能源管理系统、能源中心能源管理系统、市政公共设施能源管理系统、地下空间能源管理系统、能源计量与审计系统和碳交易数据服务系统。

物联网中心包括中心机房、信息中心和运营平台。

3 结 语

通过以上实例,既要看到物联网发展的潜力,也要看到当前它在业务、安全、标准、应用等四个层面所面临的问题。物联网的到来预示着一个智能、绿色、物与物对话的未来世界正在眼前展开,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所发现的各种难题,跨越所面临的各种障碍,迈向所向往的物联世界。

参考文献:

[1] 章云,许锦标. 建筑智能化系统[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宋俊德. 浅谈物联网的现状和未来[J]. 移动通信,2011( 15) : 8-11.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 物联网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06-01

一、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内容简介

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而构建形成的网络技术,它具有三个技术体系层次,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其中网络层又可分为传输层和处理层首先是感知层,感知层包含的技术有IC卡与条形码、RFID、传感器、智能机械、识别码等,它主要负责的是信息资料的采集。其次是网络层,网络层既包括传输层中的技术卫星通信、互联网、固网、移动通讯网等,又包括处理层中包含的技术,即智能技术、GIS/GRS技术、云计算等,因此,网络层主要负责的是信息数据的传输工作第三层是应用层,该层包括交流平台、信息共享、数据存储等技术,它能有效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和感知,是信息交换与通讯的重要平台。

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践应用

1.计算物联网在交通方面的相关应用

交通的管理必须注重其质量和效率,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能实现交通管理部门的科学系统管理,有效推动交通的现代化运作和发展、物联网技术让交通信息传播和共享更加方便快捷,保证了交通的安全稳定运作,避免了各种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城市交通运行压力大,往往要面对大密度的车流,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交通部门通过充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能有效保证社会交通安全,实现交通的高效化、有序化的管理。 例如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上,通过利用ETC技术,办理ETC的每一辆车每当通过收费站前的关口,系统会自动识别车辆的出入口信息,从而完成收费扣费的程序,大大降低了收费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收费工作效率和质量。

2.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相关应用

未来物流的发展势必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辅助下,物流产业将变得更加的安全可靠,各项信息能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快速传播、共享,物流企业能利用物联网技术保证内部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方便工作人员管理物流货物和查询,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跟踪。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管理按照人类大脑系统巧妙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技术的操作和运用,让物流控制和管理工作变得智能化和高效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计算机物联网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早己和大众生活密切相关,主要被应用在家电、家具等行业、物联网技术在生活领域上的实践应用,最大程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群众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丰富了精神物质文化。例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培养室内植物的爱好,然而口常由于要工作或者照料家庭,未能拥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理植被,而通过利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能实现各种植被的自我调节,保证植物的稳定健康成长。

4.计算机物联网在电网方面的应用

电网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大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而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能有效实现电网系统化、信息化以及高效化的发展、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范围内,通过合理采用物联网技术,能有效解决掉配电终端、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将电力企业的各项生产设备连接上物联网,实现企业配网自动化的“三遥信息”131面对当前电网行业配电终端数量多和频繁变动的弊端,物联网能成功避免掉这个问题,降低企业的工作成木,有效提高企业电网的可制性和可观测性,在第一时间监测到电力故障,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障企业稳定安全的运行,持续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电力。

三、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除了上文所讲述的家庭生活领域、物流领域、农业领域之外,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教学领域、交通领域、电网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医疗领域、安全防护领域、污水处理领域、建筑领域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总的来说,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例如: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物联网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家居情况的远程监控,可以让住户在同家前打开所需要的电器,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以让用户对自己家的安全情况进行掌握,有效避免了盗窃情况的发生。其次,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各地交通进行监控,帮助司机选择合适快捷的路线,以此减少能源浪费另外,供电部门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对用户用电的情况进行随时了解,进而对电网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设置,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用电异常,让相关工作人员针对这些异常及时的做出应对方案,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电力能源的耗费,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提高了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电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结束语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推广应用延伸发展至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均通过不同程度地系统化、有序化的形式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一方面能够有利于人们生活迈向高速智能化方向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进步。如此多维化、多角度的信息技术方法不断通过更为全面的方式进入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的视野注力于现代技术进步为当代生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邹静,罗媛.探究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2):46.

[2]范波,刘利强.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问题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49.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卡;军事应急物流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安全威胁因素的增多和军队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军事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军事应急物流,作为市场物资直通“战场”和国民经济向军事实力转化的桥梁纽带,已成为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恐怖威胁、严重疫情以及突发军事行动等事件增多的新形势,加强军事应急物流快速化、灵敏化、智能化的保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在仓储配送、安全保卫、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根据军事应急物流的管理现状,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军事应急物流中的应用,为军事应急物流提供信息技术保障系统,将决定军事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建设的成败。

1 我军军事应急物流管理现状

所谓军事应急物流是指军队为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信息、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军事物流活动。我军军事应急物流管理现在还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军事应急物流信息采集难度大。在紧急情况突发时,由于事发突然,军事应急物流单元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物流需求信息做到准确的采集,加之在应急保障行动中,任务性质多元,行动方向不一,大部分事件破坏力大,波及范围广,可能会摧毁当地所有地面通信网络设施以及道路、桥梁系统,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汶川地区曾长时间与外界联系中断,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当地破坏程度和需求信息精确、及时地采集并传输给军事应急物流单元,是救援部门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军事应急物流统一指挥难度大。首先,我军目前对军事应急物流研究力度不够,军事应急物流保障力量和能力不够强,仍处于一种“经验主义”的状态。其次,不少军事应急物流单元虽然形成了相应的应急物流保障模式,但都是从局部情况出发,缺乏统一指挥,各部门协调配合度不够。第三,尽管有些军事应急物流单元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这些预案大多比较抽象,实际操作性不强。正因为上述原因,军事应急物流单元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无法准确地获取救援地域的物资需求和地理、路况、天气等情况的信息,造成应急军事物流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责任不明,严重制约军事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3)军事应急物流决策控制难度大。目前我军军事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军事应急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没有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和共享平台的情况下,无法准确掌握突况下的详细资料以及物资的需求和分布情况,对运力的数量和状况不清,分析判断不准确,也就无法制定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因此军事应急物流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应急物流信息综合处理平台,而当前多数信息传递基本还是靠电话和传真进行信息沟通,所处理的信息量有限,信息融合效率较低,在复杂情况下,物流信息纷至沓来,难以对其进行整合筛选形成决策。

由于我军军事应急物流存在信息获取难、统一指挥难以及决策控制难的问题,相关部门无法快速的得到突发事件的信息,对军事应急物流无法做出有效、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正确方向的决策指挥和控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其在军事应急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以便指挥领导进行统筹安排。

2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应急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结合军事应急物流的应用现状,物联网技术在军事应急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军事应急物流应急车辆智能卡应用。车辆智能卡在应急物资运输和配送的运用中,不仅可以实时地监控车辆运输、在途物资情况和人员状况等信息,而且能促进整个军事应急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统筹安排最佳运输路径、根据货物性质最优化装载量和及时准确的运送,提高军事应急物流的效率,从而达到军事运输应急的目的。应急车辆智能卡在军事应急物资调动中,主要实现了以下主要功能:

一是军事应急车辆导航:导航是应急车辆智能卡的主要功能,应急车辆智能卡内嵌北斗卫星导航模块,可以实时接入北斗定位系统。由于自然灾害和军事斗争准备发生的不确定性,军事应急车辆驾驶员对去往灾区或战场的路段不熟悉,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军事应急物资安全、及时地到达命令指定地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军事应急车辆监控和调度:在军事应急物流过程中,结合军事应急物流特点,智能卡接受和发送车辆定位数据、调度命令和紧急的预警。针对不同军事应急物流的情况,需要制定不同的北斗卫星监控系统。三是军事应急物资配送跟踪和查询:结合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功能和现代通信技术,对于应急物资的流动和去向实行跟踪,以及时提供应急物资数据给军事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应急物资不会短缺。四是军事应急运输线路定制:结合智能卡内嵌的GIS系统,对应急车辆行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应急物资的去向,突发事件的限制,设计最佳行驶路线,从而做到提高军事应急物流效率,节约军事应急物流成本。

(2)军事应急物流物联网平台应用。构建军事应急物流物联网平台就是要建立一个多信息采集、多通道传输、灵活感知的物联网信息处理平台。并通集合编码技术、网格技术、射频技术、传感网技术、卫星通信与定位技术、军用CDMA网络技术和机动无线组网技术等,对军事应急物资信息实现自动、快速、并行、实时、非接触式处理。

军事应急物流物联网平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层,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利用智能卡与应急运输车辆的绑定,实现应急物资的在途识别和卫星定位。二是传输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无线网络、宽带网络、拨号网络等,实现军事应急物资数据的采集、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能够对军事应急物资进行远程管理控制。图1所示。

(3)军事应急物流物资资产可视化应用。军事应急物流物资资产可视化就是及时准确地向指挥部或前线提供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的位置、状态类别及运输等信息,通过军事应急物流物联网系统,无论是前线作战或者救灾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或者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动态的掌握应急物资和装备的位置、数量和状态等信息要素。通过对重要军事应急物资装配射频卡,或者单件物资集装组配后按照标准加载射频卡,经过RFID技术快速识别,将信息通过北斗卫星无线网络或者动态无线组网实时同步至军事应急物流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中心,经过统计分析和图表化处理,在指挥部的指挥控制领导桌面实时显示应急物资信息,同时实现前线作战人员客户端显示其所需应急物资的位置、状态、数量等信息。军事应急物流物联网系统对于在非军事行动中及时支持救援与战争时期随时保障前线作战,缩短运输应急时间,提高军事应急物流效率,降低军事应急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3 总 结

本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军事应急物流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在途物资和车辆运行状态的智能化管理、军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等问题,为军事应急物流实现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进一步推动军事应急物流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多维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 消防工作 物联网技术 应用形式

消防作为我国社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机构,对社会日常运行的安全性有着明显的防范作用。物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延伸我国消防工作中,通过利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技术形式,将我国消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但是,由于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着一定程度上阻碍,这对消防工作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消防工作应用的过程中,要想充分了解应用模式,意以及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先进性,从而促进我国消防工作发展的进程。

一、物联网技术分析

物联网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先进、智能等性能。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将人、物等方面,通过可用网络的形式,经有效的连接,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智能化、动态化、网格化的工作模式,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物联网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形式

物联网技术在消防工作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消防资源管理、远程消防监控系统、消防人员管理等方面,本段内容正是针对这几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2.1消防资源管理

其实,消防资源也就是指在消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物资、例如:救援物资、车辆以及灭火剂、防护装备等方面。在现代化消防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消防资源进行有效的划分,主要是利RFID电子标签的形式,实现统一、集中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保证高效的工作模式,为其救援抢出了宝贵的时间,例如:在有紧急事故发生的时候,我国的消防中心可以通过这些标签对所需要的消防资源,进行快速的查找,以及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将消防资源挥发出应用的价值。

另外,在对消防资源进行全面的检查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人工检查带来的弊端,提升了消防工作效率,充分展现了消防工作中的现代和先进等性能。

2.2远程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对我国社会运行中安全、稳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和了解,这样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可以在第一事件实施救援,以此保证我国社会安全、稳定的运行,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物联网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对所要救援工作的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的采集,并且准确无误的传输到消防监控中心,为做出相应的救援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另外. 物联网技术在一些自动消防设备也有着有效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温度、烟感等方面的灵敏度,实施基础的救援工作,以此避免造成较大的安全的事故。

2.3消防人员管理

一旦发生经济的安全事故,消防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危害、损失、影响降低到最小。但是,消防人员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责任的划分是非常中重要的,传统的划分管理方式,不仅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漏洞,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然而,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人员管理的过程,可以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消防人员所在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划分。同时,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人员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对消防人员各个方面也可以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消防工作人员的身体情况、装备的完整程度等的方面,针对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快速的制定出最佳的救援方案,降低了各个方面的损失。另外,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也就说消防人员管理系统与远程消防监控系统是一体,这样可以帮助消防指挥中心实施了解现场救援的情况,为其指挥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现场二次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简要了解,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消防资源、远程消防监控系统、消防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形式,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我国消防工作的效率,以及我国消防工作的先进性,也有效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我国社会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是荣明. 信息时代下消防工作中物联网技术探讨[J]. 广东科技, 2013, 22(6):162-163.

[2]孟令成, 梁春阳, 张元环. 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探讨[J]. 工业:00249-00249.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诸多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纷繁复杂,其中监管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低是导致执法监管乏力不容忽视的原因。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亟需探讨和研究。物联网的兴起,加之已在民生领域大展身手,让人们看到依靠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希望。

1 物联网及其应用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百度百科将这一概念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物品连接起来,使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5年就被提及,但物联网真正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是2009年初奥巴马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作了积极响应,此后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始把物联网作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发展战略规划中。

1.2 物联网技术主要功能特点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高技术融合的产物,涉及的技术涵盖了射频识别、互联网、云计算,传感器、全球定位、智能嵌入、数据通信等诸多行业领域。

(1)全面感知。支撑这一功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是RFID技术,这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它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得物联网由概念转向实用。把存有物品属性信息的电子标签(RFID卡,又称“智能身份证”)嵌入物品中,传感设备犹如物联网的“眼睛”、“鼻子”感知品属性信息,并传输出去,从而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流”。

(2)超级运算。无数的物品必然产生海量的信息,海量信息的处理必需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云计算技术以其超大规模、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的特点,承担了运算任务。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超级大脑”,执行“记忆”、“思考”和“发号施令”的功能。

(3)实时监控。多种无线、有线电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而成立体网络,构成物联网的“中枢神经”,实时传递着物品位置信息,状态信息和运算中心指令信息,借助定位系统、传感和高清视频采集设备,“生存”于这种“天罗地网”中的物品,其“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4)智能管理。凡事只要设定好目的或者目标,物联网会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或者目标,系统会按照指令智能处理复杂问题,作出预判、预警,甚至决策,人们只要动动手指按按键,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事情进展,看似复杂的工作变得轻而易举。物联网的智能管理能力展现出跨行业或者垂直行业应用的广阔前景。

1.3 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

物联网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传感技术所推动的各垂直产业链,包括物流、电网、交通、精细农业等等民生领域。

(1)物流管理。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最早应用的供应链行业。通过在物流商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可以从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到服务的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地了解和掌握,对物流全程传递和服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最终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2)智慧电网。智慧电网是目前物联网第重要的运用。它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可对电网与客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经济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将电能输送给终端用户。

(3)智能交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可以按预先设定的目的地实现无人驾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交通管理人员对道路资源、车辆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

(4)智能农业。通过识别、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生长信息的感知、传递和对所提取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判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依靠经验定性判断,粗放型管理到依靠传感设备定量判断、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2 物联网技术将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一场革命

2.1 食品安全监管迫切需要技术支撑

食品产业链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社会化大生产的诸多环节,链条很长。由于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较多,不仅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概率,而且也为不法之徒提供了投机的空间。另外,环节的增多,参与管理的部门必然增多,加上现行管理体制自身缺陷,尤其监管技术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高度协同就无法保证,这就使食品安全监管难上加难。食品安全监管对技术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2 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经验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借鉴

物联网技术在民生领域应用的成功实践表明,它可以使复杂的生产过程以及跨领域、跨行业的垂直产业链监管更加严密、透明、高效,而食品产业涉及的行业之多、产业链条之长、生产过程之复杂、监管之难恰恰适合物联网的功能“胃口”。而且农业、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与食品产业链息息相关,物联网技术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完全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借鉴。这样,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全链监管的一场革命就成为可能。

2.3 可追溯系统的诞生已为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打开突破口

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System)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思想基础上的质量保障系统,在有效应对和控制食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发挥的主要功劳应记在射频识别技术上,而射频识别技术正是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说明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已经实现突破,为物联网其它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打下基础。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3.1 切实推动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3.1.1 牢固树立科技“支撑发展”指导思想

2006年初我国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指导方针。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科技支撑体系”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十大体系之一,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这就表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是对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的贯彻和落实。

3.1.2 做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规划

科技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专题规划制定工作。当前,在物联网产业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早已出台的背景下,启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规划工作已迫在眉睫。

3.1.3 在统一标准规范体系上下功夫

物联网本身是一个传感器,集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综合信息服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而食品安全监管又涉及了作物(动物)生活环境信息、生长信息、食品加工、物流仓储管理、市场销售等多学科、多行业的协同工作机制,加之信息的多源性、数据的异构性、食品产业链的复杂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制约,必将限制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3.1.4 组织开展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

据悉,当前物联网技术上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占有。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在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中间件、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高端计算设备和高端软件等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并加快产业化进程,以降低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成本。

3.2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水平的核心内容。

3.2.1 搞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系统功能。应坚持五大原则:

是数据和视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到查询调取实时进行;二是系统能对感知信息做出智能判断,及时预报或预警:三是实现某个区域内多品类多条产业链协同监管以及多途径登录系统查阅跟踪食品安全信息:四是具有强兼容性、可接入性和互动性:五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绝对权威性。

(2)结构层次。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3部分组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也不例外。其中,感知层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其次是网络层承担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应用服务层位于最上层,主要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3)运行流程。系统运行需要四个步骤来实现。第一,通过感知层感知。读取、拍摄、定位获取食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相关信息:第二,上述信息通过网络层传输至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第三步,网络层的云计算系统完成海量信息的分类、存储、分析和处理:第四步,通过应用服务层面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人员和终端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商、加工商、仓储商、运输商和销售商服务。

3.2.2 组建食品安全监管专用网络

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作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运行的主干网络,通过该网络,把已经建成运行的安防监控网络、道路监控网络、质检网络、物流网络、食品追溯局域网络、风险监测网络等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网络以及食品行业、企业所建系统整合并接入进来。

3.2.3 搭建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

物联网支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运行和应用服务的基础平台。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计算、分析以及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服务皆需这个平台支撑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对“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食品安全监管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可以纳入国家信息平台建设中,二者建成统的平台。

第8篇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物联网技术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多个行业当中。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推动了整个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依旧存在整体技术先进性不强、相关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大等不足之处。因此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当中的应用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1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物联网之上的发展还较为落后。目前,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系统,通过在车辆与道路之间信息通信的建立,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完成智能化和信息化两大方面。众多的先进无线技术被先后应用到其中,包括信号优先、职能定位等,并且在速度分析、信息采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之后更是被定为重点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总理于2009年提出应当针对物联网几项关键技术进行发展和突破,并且为之后的发展进行了提前的规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由国家批准,我国于该年九月正式组建标准工作组,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出台一系列发展政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十二五”期间,该产业将研究的重点对准信息安全、网络等方面,2010年,在我国首都正式成立了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其研究重点为技术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2推进策略

(1)加强设计

在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要不断的加强设计,尤其是顶层设计。在整个行业当中通过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的推动整个该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针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行业发展策略、交通系统等方面的发展与研究。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提升行业整体的水平,从而实现渐渐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物联网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的目标。

(2)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通过科技专项的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撑,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为专项科技进行发展,并且进行信息化规划,给予充分的人财物的支持,推动该行业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应用。尤其是关键性技术还需要着重的推广和突破,从而提高该行业整体技术含量。并且不断的完善其发展机制,确保整体系统的长效运行,积极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要求。

(3)完善应用标准

着重进行应用标准的建设,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物联网智能交通标准工作组,与国家的相关工作有效的衔接,并且针对该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相关标准,以及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其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互联互通。

(4)建立示范工程

要推动该行业的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就必须通过示范工程完成。这就要求要加强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不断的优化在应用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在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当主要以交通运输为主,积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相关部门、企业、政府等的配合和支持,进行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不断的完善实施机制,结合行业特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通过示范工作,不断的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提取成功的经验,促进关键技术的进步。充分结合“十二五”提出的重点发展任务,选择一些综合实力较好,具有一定优势的业务领域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的推广工作。转变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先进性不足等劣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5)突出服务,进行协调性发展

转变之前的发展途径,突出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人们真实的感受到物联网的优势和便利性,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规模应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协调性的发展,统筹整体步调,不仅需要重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关注相关行业,注重协调性发展,确保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有序应用。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现状,要求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性不足、设备依赖进口等多个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任务等,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而不断的促进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通过提高顶层设计水平、完善应用标准、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突出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从而推动关键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促进行业转型,缩短与国际应用水平的距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品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长松.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 郑欣. 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